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跨度木结构蒙古包的设计与工程实践
1
作者 吕悦孝 韩潮 +2 位作者 姜兰潮 温旭 刘洋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7,共7页
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新时代中国民族建筑复兴的背景下,木结构建筑市场再次兴起。在原民族建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创新,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针对希拉穆仁草原景区设计了一座大跨度蒙古包,在不... 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新时代中国民族建筑复兴的背景下,木结构建筑市场再次兴起。在原民族建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创新,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针对希拉穆仁草原景区设计了一座大跨度蒙古包,在不改变建筑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木网壳结构体系对传统建筑结构进行创新与优化,其最大跨度为23.5 m,最大高度为11.5 m,且整体结构稳定。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进行静力计算和屈曲分析,验证了该结构的可靠性。本研究对我国大跨度木结构的发展和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 现代木结构建筑 大跨度 木网壳结构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传统蒙古包与现代预制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融合设计实践研究
2
作者 塔拉 毕力格巴图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92,共6页
蒙古包营造技艺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然而,面对现代建筑行业高效、灵活及批量化生产的需求,传统蒙古包结构和材料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鉴于此,对传统蒙古包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将现代木结构装配式建... 蒙古包营造技艺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然而,面对现代建筑行业高效、灵活及批量化生产的需求,传统蒙古包结构和材料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鉴于此,对传统蒙古包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将现代木结构装配式建筑模块化、标准化及批量生产的优势,与传统蒙古包相融合,进行设计实践。结果表明:竖杆哈纳的设计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和连体组合的灵活性,便于植入玻璃墙体解决采光问题;榫卯结构取代繁琐的传统皮筋和绳索加固方式,可提升装卸的便利性;预制件可批量生产,方便替换,降低维护成本;数控木雕技术则突破了材料使用局限。这些改进在生产效率、空间优化、后期维护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竖杆哈纳的设计不如传统蒙古包网状哈纳结构受力均匀,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蒙古包 装配式建筑 融合设计 榫卯结构 木结构
下载PDF
基于双重应用境遇下蒙古包室内筑件设计研究
3
作者 王赫德 赵晴 木斯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1,共7页
将蒙古族置于静态安居与动态迁移两种应用境遇下,考察其室内筑件设计所具有的双重特征。通过走访工艺继承者并翻阅相关文献,在梳理出蒙古包不同时期结构变化脉络的基础上,对多个蒙古包留存区域进行实地调研。采取多边协作研究模式,以适... 将蒙古族置于静态安居与动态迁移两种应用境遇下,考察其室内筑件设计所具有的双重特征。通过走访工艺继承者并翻阅相关文献,在梳理出蒙古包不同时期结构变化脉络的基础上,对多个蒙古包留存区域进行实地调研。采取多边协作研究模式,以适应学科相融的当下趋向,宏观上从蒙古包外部造型出发进行力学分析,微观上深层剖析其室内构造以探求工学、设计学等的巧妙运用。从蒙古包的主体与辅件两部分分析得知其结构的元素组成与作用发挥,“安居”与“乐迁”、“巧搭”与“速拆”、“承重”与“合载”与居、行两种应用际遇相宜的三对结构特征。意在借鉴与弘扬蒙古包精巧构造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并对现代化蒙古包的衍生发展与中国北方草原地域余外典型民俗居所的研探提供一定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特征 蒙古包 构造 设计
下载PDF
内蒙古传统住居建筑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4
作者 高亚涛 吴俊玲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0期1-4,15,共5页
草原上特有的住居建筑蒙古包是游牧民族不断积累生产技术、改变生活方式的直观体现。后期在中原文化影响下,内蒙古地区住居建筑呈现出由游牧时期的分散居住转变为集中式聚落。由于民族杂居,流动性强,该地区住居建筑形制受到不同地域不... 草原上特有的住居建筑蒙古包是游牧民族不断积累生产技术、改变生活方式的直观体现。后期在中原文化影响下,内蒙古地区住居建筑呈现出由游牧时期的分散居住转变为集中式聚落。由于民族杂居,流动性强,该地区住居建筑形制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渗透影响,异质文化频繁碰撞、转化与融合,从而在建筑风格上形成多样性的地域特点。其传统住居建筑是与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游牧经济形态、民族文化背景、传统宗教信仰等具有特定关联,表现出对环境的尊重和适应,具有崇尚自然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内蒙古地域精神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住居建筑 蒙古包 地域性 特征
下载PDF
社会学中国化视域下吴文藻《蒙古包》的研究方法
5
作者 乌恩宝力格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2024年第3期146-150,共5页
吴文藻教授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奠基人,他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发表了诸多学术成果。《蒙古包》是1934年夏,为响应燕京大学“开发西北”的号召,以吴文藻为首的八人组织平绥沿线旅行团,对平绥沿线(今京包铁路沿线)进行考察后的成果之一。《蒙... 吴文藻教授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奠基人,他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发表了诸多学术成果。《蒙古包》是1934年夏,为响应燕京大学“开发西北”的号召,以吴文藻为首的八人组织平绥沿线旅行团,对平绥沿线(今京包铁路沿线)进行考察后的成果之一。《蒙古包》是创造性地运用社区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调查法与案例分析法,灵活运用结构分析法与数据分析法的成功范例。通过社区研究方法,吴文藻深入考察了蒙古族社区的社会条件、生活环境,并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他深入了解了蒙古族社区的具体情况,避免了理论框架的局限;通过结构分析法与数据分析法,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凸显了研究对象的概貌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中国化 吴文藻 《蒙古包》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混凝土3D打印建造蒙古包技术展望
6
作者 徐海海 王廷 +2 位作者 许宁波 王鹏飞 张志华 《新疆钢铁》 2024年第1期147-149,共3页
本文以蒙古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使用混凝土3D打印技术建造蒙古包的可行性与优势。通过分析现有的混凝土3D打印技术和相关应用案例,提出了建造蒙古包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其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等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混凝土3D... 本文以蒙古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使用混凝土3D打印技术建造蒙古包的可行性与优势。通过分析现有的混凝土3D打印技术和相关应用案例,提出了建造蒙古包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其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等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混凝土3D打印技术建造蒙古包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低成本、快速建造传统建筑的一种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3D打印技术 蒙古包 建造技术
下载PDF
蒙古包建筑的绿色设计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晓霞 郑宏奎 金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本文以当代设计界新兴的绿色设计理念分析了蒙古包结构材料独到的设计特点。从内蒙古地区传统蒙古包材料的选择、制作工艺、转场运输、产品寿命周期及维护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应深入挖掘、研究、借鉴和汲取传统蒙古包的材料结构特点,... 本文以当代设计界新兴的绿色设计理念分析了蒙古包结构材料独到的设计特点。从内蒙古地区传统蒙古包材料的选择、制作工艺、转场运输、产品寿命周期及维护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应深入挖掘、研究、借鉴和汲取传统蒙古包的材料结构特点,在绿色设计理论指导下,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 绿色设计 特征
下载PDF
蒙古包:神圣、世俗与科学的混合空间 被引量:7
8
作者 满珂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1,共3页
蒙古包反映了蒙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衡量人际关系的尺度;反映了男女的地位和角色。蒙古包是蒙古族展示其信仰的舞台,是蒙古族自然科学认识能力的证明。因此,蒙古包不仅是蒙古族传统居所之一,而且反映了他们的... 蒙古包反映了蒙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衡量人际关系的尺度;反映了男女的地位和角色。蒙古包是蒙古族展示其信仰的舞台,是蒙古族自然科学认识能力的证明。因此,蒙古包不仅是蒙古族传统居所之一,而且反映了他们的观念、信仰,是其智慧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 神圣 世俗 科学 混合空间
下载PDF
蒙古包结构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极航 郭洪武 +2 位作者 胡晓红 刘毅 张调亮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2年第6期30-32,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蒙古包的基本构成及天窗、顶杆、围壁、支柱、门五大基本结构元素的特点、用材和材料特性;结合蒙古包自身承重强,易搭建,拆装搬迁方便而且环保的特性和现代审美方式及现代室内装饰理念,提出了传统蒙古包结构元素与现代...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蒙古包的基本构成及天窗、顶杆、围壁、支柱、门五大基本结构元素的特点、用材和材料特性;结合蒙古包自身承重强,易搭建,拆装搬迁方便而且环保的特性和现代审美方式及现代室内装饰理念,提出了传统蒙古包结构元素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结合方法和表现手法,以新形式、新材料等形式在现代室内装饰中再现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 结构元素 室内装饰 应用
下载PDF
创新型数字文化服务模式探析——以“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 被引量:6
10
作者 齐迎春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0,共4页
"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项目是文化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实施的一项创新型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无线WIFI和3G网络,在全区构建广覆盖、高效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通过设备及资源流动的方式来提... "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项目是文化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实施的一项创新型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无线WIFI和3G网络,在全区构建广覆盖、高效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通过设备及资源流动的方式来提供服务,以现阶段广泛应用的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为终端,为基层广大农牧民提供不受时空制约、24小时、免费、蒙汉双语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本文总结其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 共享工程 数字加油站 蒙古包
下载PDF
蒙古包围护结构全寿命周期能耗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文新 肖宇 《建筑节能》 CAS 2018年第5期139-145,共7页
从毛毡材料入手,对传统羊毛毡材料进行热工性能分析。将传统蒙古包建筑厚度为18 mm毛毡的导热系数、传热系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后的平均导热系数为0.076 6 W/m·K,传热系数平均值为1.39 W/m^2·K。通过对其进行精细化试验分析,... 从毛毡材料入手,对传统羊毛毡材料进行热工性能分析。将传统蒙古包建筑厚度为18 mm毛毡的导热系数、传热系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后的平均导热系数为0.076 6 W/m·K,传热系数平均值为1.39 W/m^2·K。通过对其进行精细化试验分析,将羊毛、棉花、PVA纤维三种材料混合配比,经数据分析处理后羊毛棉花、羊毛PVA纤维、棉花PVA纤维的平均导热系数分别为0.059、0.066、0.075 W/m·K。从而解决了全寿命周期内围护结构材料耗能量高的重要问题,实现优化后热指标高于优化前6 W/m^2左右,促进、提高了毛毡材料的节能保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 全寿命周期 毛毡 围护结构 节能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地区蒙古族牧民传统住居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白洁 荣丽华 韩盛华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5期81-83,共3页
通过草原地区实地调研,运用住居学的方法分析该地区传统住居形成的原因,研究生产与住居、地域环境与住居的关系,生活与居住空间的内部秩序,住居形式的变化等问题,探索传统住居观在现代牧民生活中的意义。
关键词 草原地区 住居 蒙古包 生产经营方式
下载PDF
草原传统物质文化的变迁——以蒙古包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浩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3-56,共4页
在草原丰富的传统物质文化中选择"蒙古包"作为描述的对象,圆形蒙古包经历了上千年的变迁过程,其物质的功能正在悄然消失。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就应该保护好与其共存亡的草原生态环境。
关键词 蒙古族 物质文化 蒙古包 变迁 原生态游牧区
下载PDF
乾隆朝清宫所用蒙古包制作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秀锋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1-18,共8页
乾隆时期宫廷制作了大量的蒙古包,这些制作精良、用料上乘、装饰精美的蒙古包成为乾隆联络各游牧民族上层的重要活动载体。在蒙古包的制作过程中,乾隆亲自参与样稿的制作、材料的选择和每一细节的审查,力求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乾隆朝... 乾隆时期宫廷制作了大量的蒙古包,这些制作精良、用料上乘、装饰精美的蒙古包成为乾隆联络各游牧民族上层的重要活动载体。在蒙古包的制作过程中,乾隆亲自参与样稿的制作、材料的选择和每一细节的审查,力求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乾隆朝清宫制作蒙古包有新作、改作和收拾修补等几种方式,在制作过程中乾隆皇帝将自己的喜好、审美情趣等通过各种渠道传达给具体操作的工匠,工匠则理解乾隆的意图并最终以实物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宫廷 蒙古包 制作
下载PDF
基于文化框架的传统蒙古包住居功能现代转译 被引量:4
15
作者 白丽燕 刘星雨 卢亚娟 《世界建筑》 2021年第7期108-113,126,共7页
受文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住居空间秩序被日本建筑史学家大河直躬称为住居"文化框架",这种空间秩序是历经岁月沉淀而形成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集合,是影响住居形态重要的内在法则。本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切入... 受文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住居空间秩序被日本建筑史学家大河直躬称为住居"文化框架",这种空间秩序是历经岁月沉淀而形成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集合,是影响住居形态重要的内在法则。本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传统蒙古包住居功能中蕴含的文化框架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住居保护功能、住居生活功能、住居文化功能的现代转译,在延续传统蒙古族住居文化的同时满足定居后牧民对住居功能日趋多元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框架 蒙古包 住居功能 现代转译
下载PDF
新时期蒙古包建筑的同质异构式活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春荣 李熙瑶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8期55-59,共5页
蒙古包是千百年来草原游牧民族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优秀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时代变迁,散落在草原牧区的蒙古包日渐减少。本文尝试通过回收的方式,将已失去使用功能的蒙古包进行异质同构式创新活用。在保留... 蒙古包是千百年来草原游牧民族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优秀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时代变迁,散落在草原牧区的蒙古包日渐减少。本文尝试通过回收的方式,将已失去使用功能的蒙古包进行异质同构式创新活用。在保留蒙古包原始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多包连接组合,通过赋予其新的理念、新的功能等再利用模式,让濒临消逝的传统蒙古包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再次"活起来",实现蒙古包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这一特殊的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新思路与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 同质异构 活化再生
下载PDF
蒙古包建筑现代转译设计研究
17
作者 孟春荣 段海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7-241,共5页
蒙古包作为游牧民族标志性建筑,已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众多建筑遗产中的重要一员。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以其自身独特而旺盛的生命力发展至今,在牧区、在草原、在都市,蒙古包都展现着它多姿多彩的建筑之美。文章运用文献查阅、田野调查及... 蒙古包作为游牧民族标志性建筑,已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众多建筑遗产中的重要一员。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以其自身独特而旺盛的生命力发展至今,在牧区、在草原、在都市,蒙古包都展现着它多姿多彩的建筑之美。文章运用文献查阅、田野调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对蒙古包属性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保留蒙古包原型基础上,对现代蒙古包营建技艺、搭建材料、功能转译等进行挖掘。蒙古包建筑现代转译设计研究,可以为蒙古包建筑遗产的传承与再生提供新的探索路径,在深化我国民族建筑遗产研究和价值挖掘上具有学术意义,对民族建筑文化保护和传承再生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建筑 现代转译 设计研究
下载PDF
蒙古族建筑元素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裘鞠 袁月 《城市建筑》 2019年第2期70-71,87,共3页
文章介绍了蒙古族建筑元素的基本形式、特征,并且分析了蒙古族民俗建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再运用总结归纳法,通过实地调研,把相关原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将蒙古族建筑元素应用在不同的公共建筑类型中,建设出赋有地域性民族特色... 文章介绍了蒙古族建筑元素的基本形式、特征,并且分析了蒙古族民俗建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再运用总结归纳法,通过实地调研,把相关原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将蒙古族建筑元素应用在不同的公共建筑类型中,建设出赋有地域性民族特色的建筑,这是文章研究的目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建筑元素 蒙古包 公共建筑 地域性
下载PDF
蒙古包建筑工艺与生态文化意涵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红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7-110,共4页
蒙古包是游牧文化的精髓,是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住所,它外形美观,结构简单,且蕴含着独特丰富的生态文化意涵。蒙古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易于搭建,便于拆迁,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除此之外,蒙古包也体现了蒙古人... 蒙古包是游牧文化的精髓,是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住所,它外形美观,结构简单,且蕴含着独特丰富的生态文化意涵。蒙古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易于搭建,便于拆迁,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除此之外,蒙古包也体现了蒙古人热爱自然、崇拜祖先等生态文化观念。蒙古包内部围绕灶火划分了不同的空间方位,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神圣与世俗之间的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 建筑工艺 生态文化
下载PDF
不同敷设位置的毛细管网席对蒙古包内热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雨 王文新 +1 位作者 秦超凡 杨大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15059-15066,共8页
在分析传统蒙古包室内热环境的基础上,为提高传统蒙古包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建立以毛细管网为散热末端的热水采暖系统,模拟不同敷设位置的毛细管网席对蒙古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30℃的供/回水... 在分析传统蒙古包室内热环境的基础上,为提高传统蒙古包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建立以毛细管网为散热末端的热水采暖系统,模拟不同敷设位置的毛细管网席对蒙古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30℃的供/回水温度下,毛细管网席分别敷设在地面、竖向敷设高度0、0.3、0.5 m时,室内人员活动区域的平均温度均在16℃以上;室内风速小于0.1 m/s无吹风感;地面敷设时室内水平方向温度分布均匀,竖向敷设只有在0.3 m时均匀;四种敷设方式垂直方向0.1~1.1 m处的垂直温差在3℃以内,但竖向维护结构敷设时0.1 m处的温度在15℃左右,不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四种工况下蒙古包内敷设毛细管网席位置以地面敷设最优,竖向维护结构敷设时,0.3 m>0 m=0.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 毛细管网 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热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