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长葛石固早期新石器时代人骨的研究(续)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德珍 吴新智 《人类学学报》 1985年第4期314-323,共10页
四、头骨形态观察我们把形态观察的结果列于表7中。
关键词 SMgu NEOLITHIC HUMAN SKELETONS mongoloids
下载PDF
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与门巴族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郑连斌 陆舜华 +3 位作者 张兴华 罗东梅 于会新 许渤松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作者于2006—2007年在云南、西藏调查了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门巴族体重、身高、上臂收缩围、小腿围、肱骨内外上髁间径、股骨内外上髁间径、肱三头肌位皮褶、肩胛下位皮褶、髂前上棘位皮褶和腓肠肌位皮褶10项指标值,计算了4个族群... 作者于2006—2007年在云南、西藏调查了中国莽人、僜人、珞巴族、门巴族体重、身高、上臂收缩围、小腿围、肱骨内外上髁间径、股骨内外上髁间径、肱三头肌位皮褶、肩胛下位皮褶、髂前上棘位皮褶和腓肠肌位皮褶10项指标值,计算了4个族群的Heath-Carter法体型值。研究结果显示:1)在南方族群中,莽人身矮体轻,身体细瘦,皮脂菲薄,肌肉不发达。僜人身矮体轻,身体细瘦,男性肌肉较发达,皮脂厚度中等。女性肌肉发达,皮脂厚。珞巴族与门巴族均身材高,体重大,身体粗壮,皮脂厚,肌肉发达。2)门巴族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莽人女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莽人、僜人、珞巴族男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门巴族男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体型特征。莽人女性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僜人、珞巴族、门巴族女性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体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H-CARTER体型法 莽人 僜人 珞巴族 门巴族 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蒙古人种北亚类型
下载PDF
中国布里亚特人的体质特征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4 位作者 陆舜华 董其格其 刘海燕 谢宾 张兴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7-367,共11页
布里亚特人是跨境分布的族群。中国布里亚特人聚居于内蒙古境内。2007年8月对中国布里亚特人310例(男152例,女158例)的体质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在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中,布里亚特人有上眼睑皱褶率(男49.34%,女58.23%)与有蒙古褶... 布里亚特人是跨境分布的族群。中国布里亚特人聚居于内蒙古境内。2007年8月对中国布里亚特人310例(男152例,女158例)的体质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在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中,布里亚特人有上眼睑皱褶率(男49.34%,女58.23%)与有蒙古褶率(男52.63%,女48.10%)均较低。眼色、肤色均较浅。布里亚特男性与女性均为过短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面型、中鼻型、宽胸型、中肩型、窄骨盆型、中腿型、中躯干型、矮胖型。布里亚特男、女均以阔面型率最高。男性为超中等身材,女性为中等身材。研究显示,中国布里亚特人体质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中的中亚类型分支,其体质中包涵有欧亚人种成分。中国布里亚特人体质与我国蒙古族诸族群有相似之处,亦有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里亚特人 人体测量 人体观察 蒙古人种北亚类型
下载PDF
云南蒙古族体质特征 被引量:34
4
作者 郑连斌 陆舜华 +3 位作者 丁博 于会新 刘海萍 张兴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85,共12页
在云南省通海县调查了439例(男为202例,女为237例)蒙古族人的67项体质指标(9项观察指标和58项测量指标),计算出32项体质指数,并对身高和11项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蒙古族有蒙古褶率较低,有上眼睑皱褶率较低。鼻根高... 在云南省通海县调查了439例(男为202例,女为237例)蒙古族人的67项体质指标(9项观察指标和58项测量指标),计算出32项体质指数,并对身高和11项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蒙古族有蒙古褶率较低,有上眼睑皱褶率较低。鼻根高度男的中型率最高,女的低型率最高。鼻翼高度男女均以中型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男女多为中等;耳垂男女以三角形率最高。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多为黄色。(2)云南蒙古族身高男女均为亚中等身材,男性的亚中等型率最高,女性的矮型率最高。按分型比例来看,云南蒙古族男女均为中头型(头长宽指数)、高头型、超狭面型、中胸型、中肩型、中腿型、窄骨盆型、中躯干型率最高。头宽高指数男性为中头型率最高,女性为阔头型率最高。(3)在7个蒙古族族群中,蒙古族头长值、鼻高值最大,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值最大,头宽、额最小宽、面宽、身高、体重值最小。(4)在14个云南族群中,云南蒙古族形态面高、鼻高、体重值大,身高值较大,鼻宽、口裂宽值较小。(5)云南蒙古族体质与阿昌、白族、彝族最为接近。(6)云南蒙古族总体上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体质,是南亚类型中体质相对接近于北亚类型的一个族群。(7)云南蒙古族体质形成与其族源及与周边族群的基因交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测量 人体观察 云南 蒙古族 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蒙古人种北亚类型
下载PDF
中国南方汉族群体的头面部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咏兰 宇克莉 +5 位作者 陆舜华 郑连斌 张兴华 李玉玲 王杨 薛虹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2009年至2012年研究组调查了中国南方汉族19个群体13940例(男性为6735例,女性为7205例)头面部的22项测量指标,并计算出12项头面部指数,对华东汉族、华南汉族、华中汉族、西南汉族的头面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南方汉族4个族... 2009年至2012年研究组调查了中国南方汉族19个群体13940例(男性为6735例,女性为7205例)头面部的22项测量指标,并计算出12项头面部指数,对华东汉族、华南汉族、华中汉族、西南汉族的头面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南方汉族4个族群之间头面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男性中,华东汉族头最高,头最宽,额最宽,容貌面高值大;华中汉族头最长,面最宽、下颌角间宽度最大;西南汉族形态面高值最大;华南汉族几乎所有的指标值在4个族群中都是最小的。2)女性中,华东汉族头最宽,容貌面高最大;华南汉族额最宽,头高值最大:华中汉族头最长,面最宽,下颌角间最宽;西南汉族面最高。3)南方汉族4个族群的男性、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华东汉族、华南汉族、华中汉族属于中面型,西南汉族为狭面型;华东汉族、华南汉族、华中汉族属于中鼻型,西南汉族为狭鼻型。对南方汉族体质的形成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汉族 头面部 蒙古人种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区藏族13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兴华 郑连斌 +4 位作者 陆舜华 罗东梅 于会新 王志博 武亚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调查了西藏林芝地区492例(男183例,女309例)藏族中学生的13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和环食指长率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林芝藏族有内眦褶、凸鼻梁、有耳垂、过伸型拇... 调查了西藏林芝地区492例(男183例,女309例)藏族中学生的13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和环食指长率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林芝藏族有内眦褶、凸鼻梁、有耳垂、过伸型拇指和扁型指甲率在我国族群中居较低水平,有上眼睑皱褶、窄鼻孔、卷发和拇趾长率在我国族群中居较高水平,有铲型门齿、突型下颏、尖发际和环指长率在我国族群中居中等水平;(3)林芝藏族头面部9项指标彼此相关性较小,与手足相关的4项指标间无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林芝地区藏族的13项遗传指标与北方族群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褶 上眼睑皱褶 藏族 林芝 族群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浙江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旺庆 李咏兰 +2 位作者 张瑜珂 陆舜华 郑连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0-384,共5页
为探讨浙江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对浙江省诸暨市439名汉族学生(男195名,女244名)的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共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经典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为探讨浙江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对浙江省诸暨市439名汉族学生(男195名,女244名)的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共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经典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9项头面部指标中上眼睑皱褶、鼻梁类型、额头发际的出现率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6项指标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2)在我国各族群中,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铲型门齿、凸型鼻梁、有尖形发际出现率低,窄型鼻孔的出现率中等水平,凸型下颏、卷发的出现率较高.(3)9项头面部指标中各指标间均无两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褶 上眼睑皱褶 汉族 浙江
下载PDF
我国四种民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红红 陶国枢 +6 位作者 高宇红 刘建伟 吴青 牟小芬 胡亚卓 陈瑞英 冷兴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与骨密度和骨量密切相关。但是它在不同人群和种族中的分布仍有差异。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度多态性技术,分别对我... 目的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与骨密度和骨量密切相关。但是它在不同人群和种族中的分布仍有差异。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度多态性技术,分别对我国179名汉族、122名维吾尔族、63名哈萨克族和112名蒙古族健康绝经后妇女的VDR基因型进行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分布。结果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绝经后妇女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5%、69·67%、38·1%和50%,上述四种民族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1%、6·35%和4·46%,汉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哈萨克族与欧美人种比较,VDR基因型相差不显著。结论我国汉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性,这种种族差异性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 遗传多态性 汉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蒙古族
下载PDF
江西丰城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旺庆 李咏兰 +4 位作者 陆舜华 郑连斌 李玉玲 李永霞 国海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探讨江西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在江西省丰城市对372名汉族学生(男233名,女139名)的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共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经典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研... 为探讨江西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在江西省丰城市对372名汉族学生(男233名,女139名)的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共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经典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9项头面部指标中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鼻梁类型、头发类型的出现率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5项指标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2)与我国其它16个族群相比,江西风城汉族内眦褶、凸型下颏出现率低,上眼睑皱褶、凸型鼻梁、宽型鼻孔、有耳垂、有尖形发际、卷发的出现率中等水平,铲型门齿的出现率较高.(3)江西丰城汉族9项头面部指标中内眦褶-上眼睑皱褶、内眦褶-耳垂类型、上眼睑皱褶-鼻孔类型三对性状彼此相关,其他指标间无两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褶 上眼睑皱褶 汉族 江西
下载PDF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将军沟墓地人骨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全超 曹建恩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6-284,共9页
本文对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将军沟墓地出土的14例战国中晚期的颅骨(男性11例,女性3例)进行了人类学的观察和测量,认为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人种范围。在若干古代和现代对比组中,将军沟组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 本文对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将军沟墓地出土的14例战国中晚期的颅骨(男性11例,女性3例)进行了人类学的观察和测量,认为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人种范围。在若干古代和现代对比组中,将军沟组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与毛饮合并A组、近代华北组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和林格尔 将军沟墓地 颅骨 东亚蒙古人种
下载PDF
四川凉山彝族9项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廖颖 黎霞 +4 位作者 熊丽丹 郑连斌 张兴华 石玲玲 王琼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5-878,共4页
目的了解四川凉山彝族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313例(男性204例,女性109例)四川凉山彝族中学生9项遗传学指标。结果 (1)彝族有眦褶率、上眼睑有褶皱率、铲型门齿率、凸型鼻梁率、宽型鼻孔率、突型下颏率、有耳... 目的了解四川凉山彝族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313例(男性204例,女性109例)四川凉山彝族中学生9项遗传学指标。结果 (1)彝族有眦褶率、上眼睑有褶皱率、铲型门齿率、凸型鼻梁率、宽型鼻孔率、突型下颏率、有耳垂率、尖形发际率和卷发率分别为58.47%、85.94%、95.85%、2.87%、77.32%、4.15%、72.84%、37.70%和23.00%。(2)额头发际有性别差异。结论四川凉山彝族9项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与其他族群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褶 上眼睑皱褶 门齿类型 鼻孔形状 彝族
下载PDF
海南临高人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文静 宇克莉 +3 位作者 李咏兰 包金萍 任佳易 郑连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126,共6页
本文调查海南临高县546例(男278例,女268例)高中生的内眦褶等9项头面部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9项头面部指标中,凸型鼻梁和有尖型发际的出现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其余7项指标的出现率男性与女性接近(P>0.05)。2在15个族群中,... 本文调查海南临高县546例(男278例,女268例)高中生的内眦褶等9项头面部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9项头面部指标中,凸型鼻梁和有尖型发际的出现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其余7项指标的出现率男性与女性接近(P>0.05)。2在15个族群中,海南临高人有上眼睑皱褶、铲型门齿、非凸鼻梁、宽鼻孔出现率较高,有内眦褶、发际有尖、直发出现率处于中等水平,突型下颏、有耳垂出现率较低。3聚类分析表明,临高人9项遗传指标具有南方族群的特征,与海南汉族人最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临高人 内眦褶 上眼睑皱褶
下载PDF
汉族和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红红 牟小芬 +7 位作者 孟秀梅 高宇红 刘建伟 吴青 胡亚卓 陈瑞英 冷兴文 陶国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9-730,共2页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与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分别对我国179名汉族和112名蒙古族健康绝经后妇女的VDR基因型进行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分布。结果汉族和蒙古族绝经后妇女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与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分别对我国179名汉族和112名蒙古族健康绝经后妇女的VDR基因型进行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分布。结果汉族和蒙古族绝经后妇女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5%和50%,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和4·46%,汉族与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我国汉族与蒙古族之间VDR基因型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性,这种种族差异性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 遗传多态性 汉族 蒙古族
下载PDF
黎族9项头面部群体遗传学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丽敏 赵凰凯 +1 位作者 熊海波 符碧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50,共5页
按照《人体测量手册》、《人体测量方法》和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方法,调查了海南省黎族中学生720例(男347例,女373例)9项遗传学指标.结果显示:①有内眦褶、铲型门齿、突型下颏和额头发际有尖及卷发的出现率较低,上眼睑皱褶率中等偏高,凸型... 按照《人体测量手册》、《人体测量方法》和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方法,调查了海南省黎族中学生720例(男347例,女373例)9项遗传学指标.结果显示:①有内眦褶、铲型门齿、突型下颏和额头发际有尖及卷发的出现率较低,上眼睑皱褶率中等偏高,凸型鼻梁率中等水平,宽形鼻孔率中等偏低,有耳垂率偏高.②除上眼睑皱褶、额头发际和发形外,其余6项指标的出现率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③9项指标中部分指标间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褶 上眼睑皱褶 发形 黎族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的人种学特点:来自人体测量学的数据 被引量:9
15
作者 宇克莉 郑连斌 李咏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3-560,共8页
2013年9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测量了402例(男为197例,女为205例)傣族人的头面部、体部体质指标,并与汉族和中国北亚类型、南亚类型体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西双版纳傣族男性、女性均为亚中等身材。西双版纳傣族与德宏州傣族体质特征... 2013年9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测量了402例(男为197例,女为205例)傣族人的头面部、体部体质指标,并与汉族和中国北亚类型、南亚类型体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西双版纳傣族男性、女性均为亚中等身材。西双版纳傣族与德宏州傣族体质特征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傣族男性与克木人、佤族、水族、苗族在同一组中。总的看来,西双版纳傣族具有南亚类型族群体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活体测量 蒙古人种 南亚类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面部的人体测量学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旺庆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4-689,共6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方法参照《人体测量方法》有关规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测量了鄂尔多斯蒙古族336例(男142例,女194例)的头面部的6项观察指标和20项测量指标,对蒙古族11个族群头面部指标均数进行了聚...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方法参照《人体测量方法》有关规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测量了鄂尔多斯蒙古族336例(男142例,女194例)的头面部的6项观察指标和20项测量指标,对蒙古族11个族群头面部指标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鄂尔多斯蒙古族上眼睑多有皱褶,多有蒙古褶,鼻根高度多为中等,颧骨突出,唇薄,眼褐。鄂尔多斯蒙古族男性与女性为圆头型、中头型、高头型、中鼻型。形态面指数男性为阔面型,女性为中面型。男性、女性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鄂尔多斯蒙古族头面部特征与巴尔虎人、图瓦人最为接近。结论鄂尔多斯蒙古族具有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头面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特征 鄂尔多斯 蒙古人种北亚类型 活体观察 活体测量 蒙古族
下载PDF
仫佬族9项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建辉 郑连斌 陈利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了解仫佬族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仫佬族309例中学生(男120例,女189例)9项遗传学指标。结果(1)仫佬族有内眦褶率72.17%,上眼睑皱褶率84.12%,铲型门齿率96.12%,凸鼻梁率6.47%,宽鼻孔率79.29%,突型下颏率... 目的了解仫佬族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仫佬族309例中学生(男120例,女189例)9项遗传学指标。结果(1)仫佬族有内眦褶率72.17%,上眼睑皱褶率84.12%,铲型门齿率96.12%,凸鼻梁率6.47%,宽鼻孔率79.29%,突型下颏率29.13%,耳垂率74.11%,额头发际有尖率24.87%,卷发率0.97%;(2)除了上眼睑皱褶外,其余8项指标类型出现率在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3)9项指标彼此间相关性极小。结论仫佬族头面部群体遗传学特征与别的民族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褶 上眼睑皱褶 门齿类型 鼻孔形状 仫佬族
下载PDF
尉迟寺新石器时代墓地人骨的观察与鉴定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君 韩康信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31,共10页
本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的6个比较完整的头骨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测量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居民归属蒙古人种,它在表现出近于东亚蒙古类群的同时也反映出某些类似南亚蒙古人种特点,如低眶和... 本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的6个比较完整的头骨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测量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居民归属蒙古人种,它在表现出近于东亚蒙古类群的同时也反映出某些类似南亚蒙古人种特点,如低眶和阔鼻倾向等。这种南亚特点的表现也许可以认为是保留了旧石器晚期居民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寺 新石器时代 东亚 蒙古人种 人骨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地人骨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朱泓 张全超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本文对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颅骨进行了人类学的考察,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北亚人种范围。在若干古代和现代对比组中,井沟子组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与汉代扎赉诺尔组、近代蒙... 本文对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颅骨进行了人类学的考察,该组颅骨在种族特征上可归入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北亚人种范围。在若干古代和现代对比组中,井沟子组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与汉代扎赉诺尔组、近代蒙古组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沟子西区墓地 颅骨 北亚蒙古人种
下载PDF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人类头骨 被引量:18
20
作者 韩康信 潘其风 《人类学学报》 1983年第2期124-131,206,共9页
本文对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两具人头骨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认为这两具头骨在蒙古人种形态的发育上比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更明显,同时具有某些类似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的性状。
关键词 河姆渡 新石器时代 蒙古人种 人类头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