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LEACH-Head Expected Frequency Appraisal Algorithm for Water-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s
1
作者 Chenmin Li Guoping Tan +2 位作者 Jingyu Wu Zhen Zhang Lizhong X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11年第9期562-567,共6页
Water-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WMN) is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based real-time system, which collects, transmits, analyzes and processes water-environment parameters in large area. Both cluster selection mech... Water-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WMN) is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based real-time system, which collects, transmits, analyzes and processes water-environment parameters in large area. Both cluster selection mechanisms and energy saving strateg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designing network routing protocols for the WMN. Since those existing routing algorithms can not be used directly in the WMN, we thus propose an improved version of LEACH, a LEACH-Head Expected Frequency Appraisal (LEACH-HEFA) algorithm, for the WMN in this pap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CH-HEFA can balan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nodes, rationalize the clustering process and prolong the network lifetime significantly in the WMN. It indicates that the LEACH-HEFA is suitable to the W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N LEACH Protocol Cluster-head Selection Water-Environment monitoring
下载PDF
Monitoring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head and neck malignancies with optical spectroscopies
2
作者 Ulas Sunar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3年第3期96-105,共10页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photosensitizers(PSs), light sources and light delivery systems that have allowed decreasing the treatment time and skin phototoxicity resulting in more frequ...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photosensitizers(PSs), light sources and light delivery systems that have allowed decreasing the treatment time and skin phototoxicity resulting in more frequent use of photodynamic therapy(PDT)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 Compared to standard treatment approaches such as chemo-radiation and surgery, PDT has much reduced morbidity for head and neck malignancies and is becoming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option. It can be used as an adjunct therapy to other treatment modalities without any additive cumulative side effects. Surface illumination can be an option for pre-malignant and early-stage malignancies while interstitial treatment is for debulking of thick tumors in the head and neck region. PDT can achieve equivalent or greater efficacy in treating head and neck malignancies, suggesting that it may be considered as a first line therapy in the future. Despit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clinical PDT needs improvement in several topics for wider acceptance including standardization of protocols that involve the same administrated light and PS doses and establishing quantitative tools for PDT dosimetry planning and response monitoring. Quantitative measures such as optical parameters, PS concentration, tissueoxygenation and blood flow are essential for accurate PDT dosimetry as well as PDT response monitoring and assessing therapy outcome. Unlike conventional imaging modalities lik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ovel optical imaging techniques can quantify PDT-related parameters without any contrast agent administration and enable real-time assessment during PDT for providing fast feedback to clinicians. Ongoing developments in optical imaging offer the promise of optimization of PDT protocols with improved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 and NECK cancer Photodynamic therapy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response Blood flow OXYGENATION Oxygen metabolism Diffuse OPTICAL imaging
下载PDF
Design of a Methane Monitoring System for Landfill and Duct Emissions 被引量:1
3
作者 Federico Hahn Gaudencio Grande 《Natural Resources》 2020年第11期520-529,共10页
<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ethane is released from waste disposal areas as a result from anaerobic decay of food. Methane causes... <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ethane is released from waste disposal areas as a result from anaerobic decay of food. Methane causes more greenhouse effects than carbon dioxide so a methane monitoring system is required to warn its release from gas emitting environments. The low explosive limit of methane is 5% in ambient air, so gas leakage is dangerous and can produce explosions. An entire head monitoring system was built around a MQ-4 methane gas sensor as it is cheap and reliable. The design proves to be flexible enough as it can measure CH</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4</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emissions in ducts, CH</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4</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 landfills at different depths and even in cattle barns. The measuring system head consists of a suction pump, solenoids, and a methane sensor. Measurements are taken 13 seconds after methane gas sucking.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 timing of 100 seconds is required for purging the chamber before th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econd solenoid is turned-on. Devices temperature during operation was sampled with a thermal Flir-One camera and solenoid coil temperature was of 24.9</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730;</span>C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fter a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30 seconds. As hoses for emission sampling</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become larger time for sampling increases as well as energy consumptio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ne Detection MQ-4 Sensor monitoring head Current Consumption
下载PDF
深厚土层内部沉降监测新装置的研制
4
作者 孙茉 于永堂 +2 位作者 马勃 韩文斌 曹静远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0-357,共8页
针对深厚土层内部沉降监测方面存在的测点少、量程小、误差大和自动化程度低等不足,研制了一种深厚土层内部沉降监测新装置。该新装置由锚固单元、测量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等3部分组成,通过钻孔分节段安装至监测土层内,在监测层的上下界... 针对深厚土层内部沉降监测方面存在的测点少、量程小、误差大和自动化程度低等不足,研制了一种深厚土层内部沉降监测新装置。该新装置由锚固单元、测量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等3部分组成,通过钻孔分节段安装至监测土层内,在监测层的上下界面处设置液压与弹簧组合驱动式新型锚固头,上下锚固头之间串接位移计和位移传递杆,最下端锚固头位于稳定地层内,通过分层测量、逐层累加的方法,得到各监测层的压缩量和地基的沉降量,实现对地层内同一垂直线方向的多测点、大量程、高精度和自动化监测,为深厚土层的内部沉降监测提供了新方法。新装置的性能测试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新装置与周围土体的变形协调性好,测量精度较高,数据稳定性和连续性均较好,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细颗粒土层的分层沉降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土层 内部沉降 锚固头 监测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矿井提升机天轮结构性能监测
5
作者 张文豪 吴娟 阮锴燚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5,共7页
目前矿井提升机天轮的监测研究大多侧重于对天轮的振动、温度、偏摆的监测,而对天轮结构性能监测的研究较少。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矿井提升机天轮结构性能监测方法。根据矿井提升机天轮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状况,设计了矿... 目前矿井提升机天轮的监测研究大多侧重于对天轮的振动、温度、偏摆的监测,而对天轮结构性能监测的研究较少。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矿井提升机天轮结构性能监测方法。根据矿井提升机天轮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状况,设计了矿井提升机天轮数字孪生监测系统,该系统由物体实体层、孪生模型层、孪生数据层、应用层及各层之间的连接组成,其中孪生数据层中的预测数据是矿井提升机天轮运行过程中通过天轮结构性能预测模型实时预测的天轮结构性能数据,包括应力和应变数据。矿井提升机天轮结构性能预测模型采用组合代理模型构建:采用处理后的有限元数据训练得到径向基函数(RBF)单一代理模型,基于广义均方误差求得单一代理模型在组合代理模型中的权重,从而得到天轮结构性能预测模型。以立井五绳摩擦提升系统为试验对象,基于Unity3D平台,通过虚拟空间、数据传输及应用模块的构建,建立了矿井提升机天轮数字孪生监测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天轮运行过程中,4个测试点的测量应变和预测应变平均决定系数为0.97398,预测应变与测量应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验证了设计的预测模型能够满足对天轮结构性能监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提升机天轮 数字孪生 天轮结构性能监测 组合代理模型 天轮应变
下载PDF
煤矿采场顶板灾害预警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昊 李杰 +2 位作者 郑闯凯 刘文杰 朱墨然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简述了采场顶板灾害预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了超前段、采场支架、采空区三大类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系统梳理了锚杆支护巷道矿压、钻孔应力、电磁辐射、微电流、微震/地音、采场支架阻力、采空区风压等各类在线式监测预警系统的... 简述了采场顶板灾害预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了超前段、采场支架、采空区三大类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系统梳理了锚杆支护巷道矿压、钻孔应力、电磁辐射、微电流、微震/地音、采场支架阻力、采空区风压等各类在线式监测预警系统的预警原理及测站布置。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煤矿采场顶板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存在的不足,并对采场顶板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与体系化应用进行了展望与初步构想:基于各类在线式监测系统的多源信息,实现采场顶板灾害融合预警及矿井灾害预警系统的制度化管理。通过综合分析各类在线式监测预警系统的技术现状,为采场顶板灾害实时预警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顶板 超前巷道 监测预警 微震监测 实时预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时间和空间角色的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设计研究
7
作者 万进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7-43,共7页
为使头戴显示器用户(HMM)和非头戴显示器用户在沉浸式虚拟现实(VR)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临场感和体验,提出一种时间—空间角色的VR系统,其核心是允许两类用户获得各种不同类型体验。首先,系统将HMM用户的核心角色限制为空间角色,感知现场... 为使头戴显示器用户(HMM)和非头戴显示器用户在沉浸式虚拟现实(VR)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临场感和体验,提出一种时间—空间角色的VR系统,其核心是允许两类用户获得各种不同类型体验。首先,系统将HMM用户的核心角色限制为空间角色,感知现场发生的情况。然后,快速判断做出反应,将观察到的当前情境转告至非HMM用户,以分享其临场感。最后,系统通过时间概念扩展非HMM用户的角色,通过第三人称相机视角,分析为实现目标所需的具体因素,并制定执行方法的相关决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系统能够为HMM和非HMM用户提供满意的临场感,并可针对每个角色提供各种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虚拟现实 头戴显示器 时间角色 空间角色 临场感
下载PDF
饱和老黄土地区盾构隧道地层扰动规律研究
8
作者 封鑫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9期59-62,68,共5页
结合西安市地铁8号线堡子村站—杨家庄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布置掌子面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监测点,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监测不同盾构土仓压力下掌子面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发展规律,分析饱和老黄土受盾构施工影响导致的扰动大变形问题。研究... 结合西安市地铁8号线堡子村站—杨家庄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布置掌子面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监测点,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监测不同盾构土仓压力下掌子面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发展规律,分析饱和老黄土受盾构施工影响导致的扰动大变形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土仓压力有利于改善地表横向最大沉降;当土仓压力不大于水土压力时,增加土仓压力可缩小盾构横向扰动范围;当土仓压力大于水土压力时,增加土仓压力对盾构横向扰动范围的缩小并无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盾构 掌子面 地表 变形 监测
下载PDF
2022年-2023年基于物联网的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9
作者 田静 王强 +2 位作者 周佳 黄卫利 胡小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0-275,共6页
2022年和2023年调查了安徽、江苏、湖北、河南和陕西共11个县(市)的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情况,通过与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相比较,评价了该系统的预测准确度。结果表明,2022年除江苏洪泽外,其余地区预测准确度平均为92.5%... 2022年和2023年调查了安徽、江苏、湖北、河南和陕西共11个县(市)的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情况,通过与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相比较,评价了该系统的预测准确度。结果表明,2022年除江苏洪泽外,其余地区预测准确度平均为92.5%;2023年除湖北南漳外,其余地区预测准确度平均为97.5%。2022年和2023年水稻-小麦轮作冬麦区预测准确度分别为100%和95%,玉米-小麦轮作冬麦区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5%和100%,该系统在水稻-小麦和玉米-小麦轮作冬麦区的预测准确度分别97.5%和92.5%,系统运行稳定,可有效指导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物联网 自动监测预警 准确度评价
下载PDF
既有运营地铁支护桩拆除及监测关键技术
10
作者 王辉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4期112-114,共3页
厦门某新建高铁站站房工程由于原地铁支护结构与社会通廊结构发生冲突,需要对既有运营地铁支护桩进行拆除。为确保既有运营地铁上部支护桩的拆除过程的安全性,需要对拆除工艺和监测技术方案进行专门的研究和策划。通过对支护桩拆除方案... 厦门某新建高铁站站房工程由于原地铁支护结构与社会通廊结构发生冲突,需要对既有运营地铁支护桩进行拆除。为确保既有运营地铁上部支护桩的拆除过程的安全性,需要对拆除工艺和监测技术方案进行专门的研究和策划。通过对支护桩拆除方案从实施效果、能源消耗和噪声控制等方面进行对比,确定在该项目中采用桩头绳锯切割法为更优方案,并结合项目自身特点,优化支护桩拆除施工工艺。此外,项目还通过智能监测结合定期人工监测的方式,可实时并准确地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经实践证明,上述措施有效保证了既有运营地铁在支护桩拆除过程中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运营地铁保护 支护桩拆除 运营安全 智能监测 桩头绳锯切割法
下载PDF
超声监测膈肌功能对头颈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呼吸恢复的影响
11
作者 卢碧霞 谭国龙 +2 位作者 钟达均 高素芳 梅松春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监测膈肌功能对头颈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东莞市茶山医院住院并成功进行头颈部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监测方案将验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常规监护... 目的探究超声监测膈肌功能对头颈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东莞市茶山医院住院并成功进行头颈部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监测方案将验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常规监护,不进行超声评估,n=30)、实验1组(超声评估上气道,n=30)、实验2组(超声评估膈肌,n=30),实验3组(超声评估膈肌和上气道,n=30)。比较四组患者在T0(诱导前)、T1(气管拔管即刻)、T2(气管拔管2 min)、T3(气管拔管5 min)、T4(气管拔管15 min)及T5(出复苏室前)时刻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实验1组与实验3组口咽左右径;实验2组与实验3组膈肌移动度;各组患者T1~T5时刻接受干预次数。比较各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以及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至拔管的时间。结果T2~T5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组SpO2较对照组更高,T3~T4时刻实验1组SpO2较对照组更高,T2~T3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组SpO2较实验1组更高(P<0.05);与T0时刻比较,对照组和实验1组在T1~T5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组在T1~T4时刻SpO2均明显降低(P<0.05)。T1、T4时刻实验1组干预率高于对照组,T1、T2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干预率高于对照组,T4及T5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干预率低于对照组,T1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组干预率高于实验1组(P<0.05)。实验2组与实验3组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CU停留时间长于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P<0.05)。结论在头颈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采用超声对患者膈肌功能进行监测,通过超声将膈肌运动可视化,能够有效显示麻醉恢复期患者膈肌功能恢复程度,及时为麻醉医师在患者出现临床表现之前预先判断呼吸抑制从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改善接受头颈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呼吸功能,减少患者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复苏期 超声监测 膈肌功能 头颈部手术 呼吸恢复
下载PDF
压力反应性指数在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诗秋 韩志桐 +5 位作者 孙鹏 张生茂 韩金 熊佳宝 张彦娜 张瑞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3-227,共5页
本文对颅内压(ICP)监测的意义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分析,包括压力反应性指数的发现、测量方法、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压力反应性指数的衍生参数及其影响患者预后的机制。用于确定压力反应性指数的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方法。压力反应性... 本文对颅内压(ICP)监测的意义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分析,包括压力反应性指数的发现、测量方法、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压力反应性指数的衍生参数及其影响患者预后的机制。用于确定压力反应性指数的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方法。压力反应性指数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预后,计算最佳的脑灌注值,并提高受损大脑的耐受性。此外,其衍生参数在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上也有良好的表现。本文详细介绍了压力反应性指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压力反应性指数 脑灌注压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头部运动幅度分类方法
13
作者 吴筝 程志友 +3 位作者 汪真天 汪传建 王胜 许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58-2263,共6页
头部姿态估计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研究,然而在医学领域,利用头部姿态估计去监测麻醉恢复室(PACU)中患者复苏的研究很少。现有的从单个图像中学习用于头部姿态估计的细粒度结构聚合网络(FSA-Net)存在收敛效果差、参数过拟合的问题。针对... 头部姿态估计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研究,然而在医学领域,利用头部姿态估计去监测麻醉恢复室(PACU)中患者复苏的研究很少。现有的从单个图像中学习用于头部姿态估计的细粒度结构聚合网络(FSA-Net)存在收敛效果差、参数过拟合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利用300W-LP、AFLW2000和BIWI共3个公开数据集,对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头部运动进行监测,基于头部姿态估计提出一种患者头部运动幅度分类方法。首先,将FSA-Net其中一个stream的激活函数线性整流单元(ReLU)替换为带有泄漏修正线性单元(LeakyReLU),从而优化模型的收敛效果,同时用AdamW(Adam Weight decay optimizer)优化器替换Adam优化器,解决参数过拟合问题。其次,对患者麻醉复苏中头部运动幅度进行分类,分为小幅度、中幅度以及大幅度运动。最后,利用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Echarts(EnterpriseCharts)以及PostgreSQL实现数据可视化,绘制患者头部运动实时监测图。实验结果表明,在AFLW2000数据集和BIWI数据集上,改进的FSA-Net的平均绝对误差比原FSA-Net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减小了0.334°和0.243°。改进模型在麻醉复苏检测中具有实际效果,能够辅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麻醉复苏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麻醉复苏 头部姿态估计 头部定位 实时监测图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天轮偏摆监测研究
14
作者 吴小卫 李腾宇 《科技风》 2024年第16期63-65,共3页
针对部分煤矿天轮偏摆监测时位移传感器安装困难问题,研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天轮偏摆监测方法。考虑了提升机天轮平台的结构布置,设计了天轮偏摆监测方案,研究了基于边缘监测方法的天轮偏摆量监测技术。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所提监测方法的... 针对部分煤矿天轮偏摆监测时位移传感器安装困难问题,研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天轮偏摆监测方法。考虑了提升机天轮平台的结构布置,设计了天轮偏摆监测方案,研究了基于边缘监测方法的天轮偏摆量监测技术。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所提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位移传感器测量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所提方法可用于天轮偏摆监测。最后进行了天轮偏摆量可视化监测方法的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获取天轮的偏摆量,从而为天轮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提升机 天轮 偏摆监测 机器视觉
下载PDF
框架桥扎头纠偏施工技术
15
作者 周荣铁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5期76-79,共4页
京广上行线K1748+107铁跨铁框架桥在顶推施工中,由于雨水天气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土体失稳,框架桥严重扎头,通过介绍框架桥纠偏的全过程,详细阐述顶升支柱、牛腿设计及安装、顶升系统选用、布置及使用方法、纠偏工艺流程、监测等施工工艺。
关键词 框架桥 扎头 同步顶升 纠偏 监测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螺栓应力监测方法
16
作者 赵强 徐亚鹏 +3 位作者 郭鹏 曹佳丽 王佳彬 崔泰然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螺栓承受轴向载荷时,伸长量和应力变化规律遵循广义胡克定律。现有的监测方法都是通过伸长量的变化监测螺栓的应力水平,进而评价螺栓的安全状况。随着微变形测试方法的发展,利用声学、光学、电学等监测手段均广泛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螺... 螺栓承受轴向载荷时,伸长量和应力变化规律遵循广义胡克定律。现有的监测方法都是通过伸长量的变化监测螺栓的应力水平,进而评价螺栓的安全状况。随着微变形测试方法的发展,利用声学、光学、电学等监测手段均广泛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螺栓的应力水平监测。本文简述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监测应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螺栓 应力监测 声弹法 光纤光栅法 电阻应变法 电容法
下载PDF
水轮机顶盖螺栓疲劳裂纹的超声监测技术
17
作者 严晓东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4年第3期81-84,91,共5页
水轮机顶盖螺栓是水轮机的重要部件,其可靠性对水电站运行安全至关重要。超声检测被广泛应用于螺栓疲劳裂纹的检查。但常规的计划检修无法杜绝螺栓的疲劳破坏,为了有效监测运行状态下的顶盖螺栓裂纹和损伤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螺栓状态... 水轮机顶盖螺栓是水轮机的重要部件,其可靠性对水电站运行安全至关重要。超声检测被广泛应用于螺栓疲劳裂纹的检查。但常规的计划检修无法杜绝螺栓的疲劳破坏,为了有效监测运行状态下的顶盖螺栓裂纹和损伤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螺栓状态检修方案,通过螺栓超声监测传感器的开发及对反射信号的数字处理与分析,实现了水轮机顶盖螺栓疲劳裂纹的原位监测,为水电站的长期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盖螺栓 超声检测 在线监测 超声探头 阵列
下载PDF
细纱机接头机器人设计方案构想
18
作者 刘文敬 杜卢念 类兴茹 《纺织器材》 2024年第6期17-19,共3页
为提高细纱机效率并降低用工成本,在分析3种细纱机接头机器人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细纱机接头机器人设计方案;从行走定位模块、导纱板翻转模块、拔管寻头模块、钢丝圈穿线模块和绕线接头模块的具体功能及关键技术方面,论证其技... 为提高细纱机效率并降低用工成本,在分析3种细纱机接头机器人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细纱机接头机器人设计方案;从行走定位模块、导纱板翻转模块、拔管寻头模块、钢丝圈穿线模块和绕线接头模块的具体功能及关键技术方面,论证其技术可行性,并测算经济效益。指出:该细纱机接头机器人设计方案采用立达拔管式寻头接线技术,通过单锭监测系统与接头机器人控制系统对接完成信息数据的集成式管理,实现1台行走的接头机器人配多台细纱机,技术可行并具竞争优势,但其涉及新技术多、复杂度高,可考虑合作开发以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纱机 接头机器人 拔管 寻头 接头 单锭监测 管纱
下载PDF
北斗船位数据提取拖网捕捞努力量算法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张胜茂 杨胜龙 +2 位作者 戴阳 樊伟 黄华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90-1199,共10页
传统的捕捞努力量统计耗时费力,并且存在延时,不能及时了解宏观的捕捞强度,本研究以象山港拖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选择安装北斗终端的1 508艘渔船,对北斗卫星船位监控系统所获取的渔船船位、航向、航速等信息进行分析挖掘,获得捕捞强度。... 传统的捕捞努力量统计耗时费力,并且存在延时,不能及时了解宏观的捕捞强度,本研究以象山港拖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选择安装北斗终端的1 508艘渔船,对北斗卫星船位监控系统所获取的渔船船位、航向、航速等信息进行分析挖掘,获得捕捞强度。根据航速统计获得每艘渔船处于捕捞状态的航速阈值,如拖网船300791捕捞状态船位点阈值的航向差最小和最大分别是-50和52°,航速最小和最大分别是0.9和2.0 m/s,两者结合判断捕捞状态点,再采用过滤窗修正,在各渔区格网计算一段时间内渔船捕捞状态点的累计捕捞时间,其值与渔船功率的乘积获得捕捞努力量,物理单位为kW·h,并制作累计捕捞kW·h的格点图和插值图。该方法具有实时、大范围、快速、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渔业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捞努力量 船位监控系统 航向 航速 北斗卫星
下载PDF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5
20
作者 周玉彬 俞梦孙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3年第6期25-28,共4页
疲劳驾驶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当前技术比较先进的三种测量技术(PERCLOS:闭眼的时间占的比例,头部位置传感器,瞳孔测量法),文献显示每种测量方法都对监测疲劳驾驶有很大的进展。但是,作者认为,没有一种单独的方法... 疲劳驾驶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当前技术比较先进的三种测量技术(PERCLOS:闭眼的时间占的比例,头部位置传感器,瞳孔测量法),文献显示每种测量方法都对监测疲劳驾驶有很大的进展。但是,作者认为,没有一种单独的方法能够准确可靠地测量疲劳驾驶。作者在分析疲劳产生的原因、原理和检测方法,对比当前的几种测量方法后,提出改进这些方法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驾驶 监测 闭眼时间比例 头部位置传感器 瞳孔测量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