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moricidal activation of murine resident peritoneal macrophages on pancreatic carcinoma by interleukin-2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QK Yuan SZ +1 位作者 Zeng ZY Huang ZQ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87-289,共3页
INTRODUCTIONMacrophag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lysisand growth inhibition.They can be activated to atumoricidal state by a variety of agents such asIFNr,TNFα or IL2.The killing machanisms ofactivated macroph... INTRODUCTIONMacrophag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lysisand growth inhibition.They can be activated to atumoricidal state by a variety of agents such asIFNr,TNFα or IL2.The killing machanisms ofactivated macrophages have been extensivelyinvestigated.Recently,it has been proved thatantibody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DCC) isone of the potent arms to lyse tumo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neoplasms/therapy antibody monoclonal/therapeutic use macrophages LYMPHOKINE cytotoxicity IMMUNOLOGIC INTERLEUKIN-2
下载PDF
Phase I Dose Escalation Study with the Lewis Y Carbohydrate Specific Humanized Antibody IGN311
2
作者 Daniel Oruzio Gunter Waxenecker +12 位作者 Christoph Aulmann Bruno Markl Theodor Wagner Geert Mudde Manfred Schuster Norbert Eller Andrea Mayer Stefan Stranner Gottfried Himmler Hans Loibner Günter Schlimok Ralf Kircheis Andreas Nechansky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1年第5期760-771,共12页
Purpose: Investigation of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Lewis Y-specific, fully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IGN311 in patients with Lewis Y positive tumors in a Phase I... Purpose: Investigation of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Lewis Y-specific, fully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IGN311 in patients with Lewis Y positive tumors in a Phase I clinical trial. Experimental Design: Twelve patients (pts) were enrolled in an open-label, uncontrolled, dose escalating Phase I study. Three pts received 50 mg, three pts 100 mg and six pts 200 mg IGN311 by i.v. infusion on days 1 and 15.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immediately before infusion, and 0.5, 4, 8, 24 hours post infusion, as well as on days 3, 5 and 8 after the first and second infusion, respectively, and day 29. A final visit was scheduled for day 43. Results: No drug related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50 mg and 100 mg dose groups. Three out of six patients in the 200 mg dose group showed drug related adverse reactions with nausea, vomiting and hypotension in one patient (NCI CTC grade 3) being the dose limiting toxicities. t1/2 of IGN311 was ~20 days after second infusion of IGN311. Sera of patients receiving IGN311 were capable of lysing Lewis Y positive tumor cells in vitro by both,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 and 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ADCC).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found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in two out of twelve pts prior to treatment were reduced after treatment to below the quantification limit of the detection method. None of the patients showed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isseminated tumor cells during treatment period. Conclusions: The good safety and PK profil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regarding CDC and ADCC mediated tumor cell lysis, and the elimina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warrant further clinical investigation of IGN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Immunotherapy therapeutic monoclonal Antibody Disseminated Tumor Cells Phase I Study Lewis Y Carbohydrate HAHA (human Anti-human antibodies)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49
3
作者 马锋伟 杜翠云 +1 位作者 程美红 马玉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7-841,共5页
背景黄斑水肿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是激光疗法和抗新生血管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是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抗体,临床上常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其在治疗CRVO继... 背景黄斑水肿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是激光疗法和抗新生血管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是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抗体,临床上常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其在治疗CRVO继发性黄斑水肿方面疗效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康柏西普和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对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诊断为CRVO继发黄斑水肿者60例60眼,按照就诊日期分为康柏西普组和TA组,每组30例30眼,2个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接近。2个组患眼分别行0.05ml康柏西普或0.05ml(0.05mg)TA玻璃体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注射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OCT检查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次要指标包括注射前后眼压变化和眼部并发症。结果康柏西普组和TA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射后1个月TA组注射眼平均BCVA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患眼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CMT值分别为(572.00±100.01)、(325.12±91.55)、(280.00±92.37)、(258.65±88.65)、(300.00±87.64)μm,TA组分别为(570.00±102.21)、(345.12±89.31)、(290.00±80.27)、(309.65±84.13)和(303.00±90.59)μm,2个组患眼注射后CMT值较注射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3个月康柏西普组患眼CMT值下降更明显,与T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眼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值分别为(15.20±3.52)、(21.20±3.80)、(26.40±4.00)、(23.60±3.73)和(21.50±3.27)mmHg(1mmHg=0.133kPa),注射后各时间点眼压值均明显高于注射前,且TA组注射后各时间点患眼眼压均明显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康柏西普组注射前后患眼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及康柏西普治疗CRVO所致黄斑水肿有效,可减轻视网膜水肿并改善视力。与TA相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无眼压升高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用途 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症 黄斑水肿/药物疗法 康柏西普/治疗用法 曲安奈德/治疗用法 玻璃体腔注射 疗效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4
作者 黄萍 王雯倩 +2 位作者 石砚 刘恩泽 张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2-366,共5页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继发性改变,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部的应用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目的 观察和比较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球内注...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继发性改变,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部的应用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目的 观察和比较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球内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NVG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NVG的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非随机分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NVG患者23例23眼,根据采用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小梁切除术组9例9眼和睫状体光凝组14例14眼.所有患者确诊后先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用胰岛素注射针头在角膜缘后4 mm处垂直眼球中心刺入眼内,前房穿刺放液50 μl后注射贝伐单抗50 μl(1.25 mg),然后各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的手术.分别于术后1周和3个月进行视力、眼压和治疗相关指标的检测,并观察各组术眼的并发症情况,对2个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建立NVG的治疗流程.结果 2个组患眼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梁切除术组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43.4±6.2)、(15.6±3.0)和(19.7±3.2) mmHg(1 mmHg=0.133 kPa),睫状体光凝组为(42.8±4.9)、(25.4±7.5)和(23.3±6.6) mmHg,2个组注射药物前与抗青光眼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8.817,P<0.001;F时间=158.418,P<0.001;F交互作用=7.260,P=0.002).各组内术后1周和3个月的眼压值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睫状体光凝组术眼的眼压明显高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3个月,2个组间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术后3个月,小梁切除术组视力下降者3眼,睫状体光凝组视力下降者9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睫状体光凝组患者贝伐单抗注射后与抗青光眼手术的间隔时间以及抗青光眼手术后与进一步眼底病治疗的间隔时间均明显长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02、0.003).2个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晚期NVG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注射后不能降低眼压,但可减少抗青光眼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较贝伐单抗联合睫状体光凝术眼压降低更快,抗青光眼术前先进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可降低手术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用途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用途 联合疗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 眼压 玻璃体腔注射 小梁切除术 睫状体光凝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抑制剂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出血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马列 黎晓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2,共4页
背景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主要方法,但其主要术后并发症为眼内再出血。雷珠单抗是目前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但其与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疗法是否能够降低PDR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有待研究。目... 背景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主要方法,但其主要术后并发症为眼内再出血。雷珠单抗是目前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但其与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疗法是否能够降低PDR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有待研究。目的探讨PDR患者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及其是否可防止术后再出血。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诊断为Ⅴ-Ⅵ期PDR并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患者60例66眼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接受的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和药物联合手术组,单纯手术组49例34眼,接受25G玻璃体切割手术,药物联合手术组25例32眼,先行0.05ml(0.5mg)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并于注射后1周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分别于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检查和比较2个组术眼的视力;观察和比较2个组术后1d、3~7d和术后1个月术眼眼底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药物联合手术组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不同等级视力的眼数和百分数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73,P=0.412;Z=0.113,P=0.737;Z=1.755,P=0.185;Z=2.474,P=0.i16);注药联合手术组术后1d和3—7d眼内再出血者分别为1眼,而单纯手术组分别为9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联合手术组术后≥1个月无眼内再出血者,而单纯手术组为4眼。结论PDR患者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前1周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可有效降低术后眼内再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雷珠单抗 玻璃体注射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再出血/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思凡 张部昌 靳彦文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9年第2期258-262,共5页
杂交瘤技术使鼠源单克隆抗体(鼠单抗)被广泛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建立了治疗性抗体的第一个里程碑。但随后出现的人抗鼠抗体等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鼠单抗的临床应用。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应用DNA重组技术和... 杂交瘤技术使鼠源单克隆抗体(鼠单抗)被广泛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建立了治疗性抗体的第一个里程碑。但随后出现的人抗鼠抗体等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鼠单抗的临床应用。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应用DNA重组技术和抗体库技术对鼠单抗进行人源化改造,先后出现了嵌合抗体、改型抗体和全人抗体,同时也涌现了各种单抗衍生物,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了鼠单抗临床应用的不足,未人类疾病治疗带来新的曙光。我们就上述治疗性抗体人源化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治疗性抗体 抗体人源化
下载PDF
影响抗VEGF药物治疗湿性AMD疗效的因素和对策 被引量:14
7
作者 戴虹 卢颖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世界上老年人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玻璃体注射疗法是目前治疗wAMD的主要方法。然而在长期的随诊中发现,部分患者经抗VEGF治疗后...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世界上老年人主要致盲疾病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玻璃体注射疗法是目前治疗wAMD的主要方法。然而在长期的随诊中发现,部分患者经抗VEGF治疗后视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下降,或视力提高后不能长期维持,因此眼科医师应该关注相关疗效的影响因素。影响wAMD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抗VEGF药物治疗wAMD的局限性、患者自身的条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的特征、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等。CNV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时机可作为疗效预后判断的指标,而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和优化是提高疗效的可能措施。分析和了解影响wAMD疗效的因素可为制定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达到最好的视力收益提供依据,眼科医师应该充分认识wAMD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拮抗剂&抑制剂 玻璃体注射 疗效 影响因素 策略
下载PDF
玻璃体腔重复注射雷珠单抗对新生血管性AMD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面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戚沆 陈长征 +1 位作者 苏钰 易佐慧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9-913,共5页
背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有效方法,了解IVR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产生的可能影响有助于临床上更好地选择重复注射次数和时机。目前对nAMD患者接受IVR后RPE萎缩面积和... 背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是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有效方法,了解IVR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产生的可能影响有助于临床上更好地选择重复注射次数和时机。目前对nAMD患者接受IVR后RPE萎缩面积和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定量研究较少见。目的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探讨IVR对nAMD患眼RPE萎缩面积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nAMD患者41例41眼。所有患眼均接受0.05 ml雷珠单抗(10 mg/ml)玻璃体腔注射,每个月随访1次,连续随访12个月。分别于IVR前及IVR后3、6、12个月采用频域OCT仪中RPE高级定量分析软件测量患眼黄斑区RPE萎缩面积,采用加强深度扫描OCT(EDI-OCT)技术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对比分析IVR前后RPE萎缩面积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评估RPE萎缩面积和脉络膜厚度变化与IVR次数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配合完成治疗和随访。IVR后患眼视力较IVR前均明显改善,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平均视力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1,P〈0.001)。患眼IVR注射前平均脉络膜厚度值为(264.55±100.95)μm,IVR后3、6、12个月分别为(247.42±105.46)、(246.81± 99.85)和(253.97±101.15)μm,注射前后患眼平均脉络膜厚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0,P〈0.05),注射后各时间点患眼平均脉络膜厚度较注射前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眼IVR前与IVR后各时间点平均RPE萎缩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16,P=0.951)。患眼RPE萎缩面积减小值与脉络膜厚度降低值呈微弱负相关(r=-0.185),注射次数〉6次组和注射次数≤6次组患眼的RPE萎缩面积减小值和脉络膜厚度降低值间分别呈微弱正相关和负相关(r=0.297、-0.327),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8、0.282、0.103)。随访12个月,RPE萎缩面积减小值和脉络膜厚度降低值与IVR次数均呈微弱的线性相关(rs =-0.266、0.342),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148、0.060)。结论IVR可使AMD患者中心凹下脉络膜萎缩变薄,但未发现引起明显的RPE萎缩。多次IVR并不加速RPE或脉络膜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雷珠单抗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疗法 玻璃体注射 眼部色素上皮 脉络膜厚度/药物作用 光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CRVO前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杜玉芹 韩梅 +2 位作者 解士勇 王莹 李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7,共6页
背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已用于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但关于CRVO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动态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CRVO前后... 背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已用于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但关于CRVO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动态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CRVO前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6月~2014年1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的单眼非缺血型CRVO患者31例31眼,其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13±16.65)岁。所有患者均在无菌条件下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5 mg,5 ml),每个月注射1次,共注射3次。分别于注射前及首次注射后1、2、3个月采用频域OCT测量仪的深度增强成像(EDI)模式对CRVO眼及对侧健眼中心凹下、距中心凹鼻侧1 mm、距中心凹颞侧1 mm处的脉络膜厚度和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采用仪器中的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手动测量分析,同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对患眼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眼均可见视网膜点、片形火焰状出血,FFA早期可见荧光素渗漏,晚期可见荧光素积存。患眼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前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为(325.32±83.04)μm,治疗后1、2、3个月分别为(294.83±80.61)、(315.95±90.77)和(314.81±84.98)μm,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6,P=0.00),治疗后各时间点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0.00);治疗后3个月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为(314.81±84.98)μm,较健眼的(260.47±55.90)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1)。治疗前CRVO眼平均BCVA为0.17±0.09,治疗后1、2、3个月BCVA分别为0.37±0.23、0.42±0.26和0.49±0.21,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CV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0,P=0.00),治疗后各时间点BCVA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健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值为(244.14±23.28)μm,CRVO患眼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个月分别为(523.81±147.61)、(352.13±166.71)、(376.39±209.46)和(369.00±225.61)μm,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明显降低,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9,P〈0.01)。 结论CRVO眼黄斑下脉络膜较对侧健眼明显增厚,经过连续3个月ranibizumab的玻璃体腔注射后其厚度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患眼BCVA明显改善。EDI OCT可客观评价脉络膜厚度的变化,黄斑下脉络膜厚度有望成为评估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后CRVO预后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 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抑制剂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 玻璃体注射 脉络膜/病理 黄斑/病理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
下载PDF
基于单个外周血浆细胞技术筛选MRSA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振 王孝丽 +5 位作者 敬海明 张怡 刘圆圆 廖化新 曾浩 邹全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61,共8页
目的建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筛选方法。方法从52份重组MRSA多价亚单位疫苗的Ⅰ期临床研究受试者血液样本中筛选出抗体滴度高的血样,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其外周... 目的建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筛选方法。方法从52份重组MRSA多价亚单位疫苗的Ⅰ期临床研究受试者血液样本中筛选出抗体滴度高的血样,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浆细胞,以mRNA为模板PCR扩增抗体重链、轻链可变区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分别将将抗体重链、轻链可变区基因与CMV启动子、人恒定区及多聚A尾连接,构建成单克隆抗体线性表达载体,PEI瞬时转染293T细胞进行抗体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分选出1 120个浆细胞,筛选出了39个针对MRSA 5种保护性抗原α-溶血素(Hla)、铁离子表面决定蛋白B(Isd B)、金葡菌蛋白A(SpA 5)、肠毒素B(SEB)及锰离子结合蛋白C(Mnt C)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ELISA结果显示抗体能与抗原蛋白结合。结论通过单个外周血浆细胞技术,成功筛选出了能够与抗原结合的MRSA人源性单克隆抗体,为研究MRSA治疗性人源性抗体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治疗性 人源性单克隆抗体 筛选与鉴定
下载PDF
抗CD20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邓承莲 邹佳 宋海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15-1520,共6页
作为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药物,抗CD20单克隆抗体在治疗性抗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经历十几年的研究发展,该类药物结构不断改进,适应症也随之增多。如今,该类抗体不仅可以用于治疗淋巴细胞来源的肿瘤,也逐步应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 作为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药物,抗CD20单克隆抗体在治疗性抗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经历十几年的研究发展,该类药物结构不断改进,适应症也随之增多。如今,该类抗体不仅可以用于治疗淋巴细胞来源的肿瘤,也逐步应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其新型适应症还在不断探索中;同时,该类抗体临床给药方案不断优化,药物反应性不断提高,疗效和毒副作用都得以进一步改善,但和其他化疗药物联合治疗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抗CD20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新进展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 嵌合抗体 人源化抗体 人源抗体 Fc修饰
原文传递
治疗性抗体的改造 被引量:9
12
作者 沈倍奋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5-249,共5页
市场上已有18个被FDA批准的单克隆抗体,它们用于治疗如肿瘤、移植排斥、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等人类疾病。治疗性抗体代表了生物制药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工程抗体被构建来改善它们的特性和效能,包括:鼠抗... 市场上已有18个被FDA批准的单克隆抗体,它们用于治疗如肿瘤、移植排斥、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等人类疾病。治疗性抗体代表了生物制药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工程抗体被构建来改善它们的特性和效能,包括:鼠抗体人源化,提高生物学活性,如亲和力成熟,改进效应功能,改善药代动力学。文章评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也讨论了工程抗体的免疫原性和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治疗性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 抗体人源化
原文传递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中更换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杜雪利 李文博 胡博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8-503,共6页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的有效性已被证实,其药物包括贝伐单抗、雷珠单抗等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和阿柏西普、康柏西普等融合蛋白类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抗VEGF药物治疗后疗效不佳...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的有效性已被证实,其药物包括贝伐单抗、雷珠单抗等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和阿柏西普、康柏西普等融合蛋白类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抗VEGF药物治疗后疗效不佳,包括初治无应答或应答不佳,甚至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由于抗VEGF药物的作用靶点及分子特点不同,抗VEGF药物的更换应用以及给药模式、给药剂量、给药间歇期的调整等,成为疗效欠佳的应对策略。但现存的众多研究所得结果不尽相同,视网膜解剖结构的恢复获益更多,视力改善相对困难。何种治疗方案获益最大,仍有待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抗体 单克隆 人/治疗应用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