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iplining Oneself’and‘Disciplining Others’in Social Life:On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Confucius’s Principle of Loyalty and Reciprocity
1
作者 Xu Qi 《孔学堂》 2020年第3期I0042-I0048,共7页
In a moral sense,there is an essential di erence between“disciplining oneself”and“disciplining others”in that the former means one setting rules for and giving orders to oneself in regard to one’s own conduct,whi... In a moral sense,there is an essential di erence between“disciplining oneself”and“disciplining others”in that the former means one setting rules for and giving orders to oneself in regard to one’s own conduct,which are unconditionally compulsory,while the latter is exible in the sense that one’s rules and orders for oneself are not compulsory to others and cannot prohibit others from doing something.In principle,Confucius’s sayings,“do not impose upon others that which you would not wish for yourself”and“establish others in seeking to establish yourself and promote others in s eeking to promote yourself”have epitomized the line of demarcation between them.His doctrine of“not imposing upon others that which you would not wish for yourself,”though based on self-preservation and self-interest,represents a standard of conduct of highly universal value.I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a society follows it as their standard of conduct,refraining from harming others in order to protect oneself from harm,then the whole society will endure little,if not no,strife and strug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iplining oneself disciplining others principle of loyalty and reciprocity moral standard refraining from action
下载PDF
坚守与超越:中职语文统编教材适用性的价值归因与表现
2
作者 张艳 王素霞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9-44,共6页
中职语文统编教材的体例、选文和具体内容在不断的守正与创新矛盾转化中渐趋完善成型。该套教材呼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强化了体现语文学科本质的内容设计,突出了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在语文教材中的个性体现,创新了以学生... 中职语文统编教材的体例、选文和具体内容在不断的守正与创新矛盾转化中渐趋完善成型。该套教材呼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强化了体现语文学科本质的内容设计,突出了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在语文教材中的个性体现,创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内容组织方式,助推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体现了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从教材的不变与变、坚守与超越中明确其内在的价值属性,是用对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语文统编教材 立德树人 学科特质 类型特色 以生为本
下载PDF
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的四个来源
3
作者 袁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9,共13页
康德是教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思想家,道德教育构成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现有研究对其道德教育思想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对其起源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导致人们不仅忽略了其独特的原则,还误解了其基本的方法。对相关思想史和文本的考察... 康德是教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思想家,道德教育构成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现有研究对其道德教育思想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对其起源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导致人们不仅忽略了其独特的原则,还误解了其基本的方法。对相关思想史和文本的考察可以发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影响了康德旨在消极保护道德禀赋的道德训诫原则;康德自己的自然目的论则奠定了旨在积极发展道德禀赋的道德培养原则;巴泽多的教育心理学和博克的问答教学法则带来了两种分别与以上两种原则对应的道德教育方法,即榜样教学法和苏格拉底对话法。洛克的教育学、鲍姆加登的伦理学也为康德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因此,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启蒙时代教育思想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教育 培养 训诫 榜样教育 苏格拉底对话法
下载PDF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内涵、现状与路径
4
作者 李游 邓芸 +1 位作者 刘杰 董亚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9期201-205,229,共6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现状与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个复合型概念,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较为丰富,涉及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现状与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个复合型概念,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较为丰富,涉及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体系和保障体系3个面向的一体化。当前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现状:思想上认同但行动上却步,教学中呈现而意识上后进;很想要参与但受制于方法,付诸实际行动而不知如何评价;协同机制不完备导致“孤立无援”,激励机制欠缺所以“干了也白干”等。据此,提出发展路径:以内容体系一体化构建为先导,着力强化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自觉;以教学体系一体化构建为依托,逐步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以保障体系一体化构建为支撑,持续增强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干劲的具体路径,推进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与思政课一体化保持同向同行,携手完成各学段的“守渠”与“责任田”任务,彰显体育课程“寓德于体、以体育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一体化 体育学科德育 德育一体化
下载PDF
表现性评价量规在落实初中学科德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楠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采取课前观察与课内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以表现性评价量规为学习支架,以观察蜗牛为活动载体,首先透过学生自主实施的观察活动及撰写的观察日志,摸清学生的先前知识、思维基础和现有探究能力,了解学生对评价量规的把握情况;接着,对学生的... 采取课前观察与课内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以表现性评价量规为学习支架,以观察蜗牛为活动载体,首先透过学生自主实施的观察活动及撰写的观察日志,摸清学生的先前知识、思维基础和现有探究能力,了解学生对评价量规的把握情况;接着,对学生的观察日志分类汇总,形成教学素材,通过结构化的课堂研讨,助力学生在发展科学理解的过程中,形成对评价量规的具象理解,进而落实科学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量规 学科德育 科学观察 科学思维
下载PDF
“六要”视域下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素养培育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秀芬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6-59,共4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不断夯实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需要。新时代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单位应以“六要”为统领,紧跟时代步伐...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不断夯实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新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需要。新时代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单位应以“六要”为统领,紧跟时代步伐,在人才培养上强化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筑牢政治素养;强化职业理想教育,深耕情怀素养;强化实践教育,锻造能力素养;强化学科知识教育,夯实知识素养;强化政策法规教育,增强自律素养;强化师德教育,提升品行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要” 思政教育专业 师范生 专业素养 政治素养 情怀素养 知识素养 能力素养 自律素养 品行素养
下载PDF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探微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玉英 《成才之路》 2024年第7期45-48,共4页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能在相互关联中相互促进,整合教育资源,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为促进二者的融合,学校应建立跨学科教育团队,...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能在相互关联中相互促进,整合教育资源,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为促进二者的融合,学校应建立跨学科教育团队,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体验,鼓励家长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道德与法治 学科融合 实践
下载PDF
教育惩戒的德育向度及价值旨归
8
作者 毕进杰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教育惩戒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行动,其包含“道德他律”和“道德自律”两种德育向度,共同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其中,“道德他律”依赖外在的“规则力量”,通过“纪律服从”来矫治学生的错误;“道德自律”依赖内在的“自觉力量”,通过... 教育惩戒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行动,其包含“道德他律”和“道德自律”两种德育向度,共同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其中,“道德他律”依赖外在的“规则力量”,通过“纪律服从”来矫治学生的错误;“道德自律”依赖内在的“自觉力量”,通过“德性生成”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德育价值上,“纪律服从”展现教育惩戒的工具性,而“德性生成”则彰显教育惩戒的目的性。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惩戒的实施应当从“强调学生服从纪律”转向“强调学生养成美德”。实现这一转向,必须在教育惩戒中加深学生对道德伦理与行为规范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学生在道德良善与言行得当上产生精神愉悦和情感认同,最终促使其自觉践行遵纪守法与责任担当等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惩戒 德育 纪律服从 德性生成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自律养成教育路径探究
9
作者 张秦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道德自律,是个体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意志,并转化为道德实践的一系列自觉活动,也是社会伦理规范的价值诉求。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建设者和参与者,其道德建设成果对于我国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总体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国... 道德自律,是个体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意志,并转化为道德实践的一系列自觉活动,也是社会伦理规范的价值诉求。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建设者和参与者,其道德建设成果对于我国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总体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探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以及大学生道德自律养成教育的路径,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之举,更是持续新时代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律 养成教育 路径选择
下载PDF
“成为父亲”:儒家父职的家国象征及其现代转型
10
作者 申光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0-86,共7页
传统儒家父职对权威性父权的强调和君权相结合,构成了“君父”和“家国一体”的道德规训结构,进而塑造了传统中国社会父职和家庭伦理的基本底色。与“生物父亲”不同,“社会父亲”作为一个建构性角色,其持久的角色诱惑性吸引着一代又一... 传统儒家父职对权威性父权的强调和君权相结合,构成了“君父”和“家国一体”的道德规训结构,进而塑造了传统中国社会父职和家庭伦理的基本底色。与“生物父亲”不同,“社会父亲”作为一个建构性角色,其持久的角色诱惑性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儿子”不断地“成为父亲”。这种角色诱惑性来自家国同构、忠孝一体的道德权力关系,及其形塑下的个体自我规训技术。伴随着社会祛魅和伦理关系民主化,现代社会中父亲权威日渐式微,父子关系也趋向扁平化,面对传统父亲角色的责任期待,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拒绝按部就班地进入“父亲”角色,拒绝在社会期待的年纪里“成为父亲”。儒家父职的家国象征及其渐逝是现代父职意识转型的后果,这并非进入了一个糟糕的阶段,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这种变化,理顺现代父子关系,构建祛魅化的新型父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为父亲 儒家父职 家国一体 道德规训 社会期待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课组联动式”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11
作者 魏少红 王慧中 +2 位作者 张岩 王蕾 刘志华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1期95-98,共4页
新工科建设的发展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新的挑战。该文以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组为例,在课组视域下自上而下进行课程思政目标的科学设计,形成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思政接力”框架,并通过思政主题设计、思政内容串联、思政... 新工科建设的发展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新的挑战。该文以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组为例,在课组视域下自上而下进行课程思政目标的科学设计,形成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思政接力”框架,并通过思政主题设计、思政内容串联、思政元素支撑渗透等环节,让各门课程的思政目标间产生协同效应,形成较完整的知识链和价值塑造链,使价值塑造既没有缺项,也不过度重复,进而构建“课组联动式”思政教学模式,并通过该模式的创新让课程思政建设与新工科建设相契合,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和工程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新工科 课组联动 环境分析与监测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12
作者 张二华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8期133-136,共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导入生活案例,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导入社会热点,锻炼学生思辨能力;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导入生活案例,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导入社会热点,锻炼学生思辨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探究兴趣;进行案例对比,增强学生记忆效果;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优化作业内容,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学效果 学科素养
下载PDF
伦理介入竞技体育之缘起——从竞技体育运行机制与道德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10
13
作者 熊文 暴威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4,共4页
采用价值分析及经济学等有关分析理论,通过探讨竞技体育运行机制与道德的关系,旨在为伦理“为什么”应介入竞技体育寻求和提供一个理论支点和视角。分析认为,竞技体育运行机制与道德的统一和兼容是伦理介入竞技体育的前提和可能,竞技体... 采用价值分析及经济学等有关分析理论,通过探讨竞技体育运行机制与道德的关系,旨在为伦理“为什么”应介入竞技体育寻求和提供一个理论支点和视角。分析认为,竞技体育运行机制与道德的统一和兼容是伦理介入竞技体育的前提和可能,竞技体育运行机制的局限、缺陷以及道德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调节的特点则提示伦理介入竞技体育的必要。在评价方式上,伦理对竞技体育运行机制发挥着“以义制利”的作用;调节方式上,伦理的自律精神对竞技体育运行机制的外在他律方式具有超越和弥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伦理 道德 自律 他律
下载PDF
基于具身认知的深度学习研究——以“品德与社会”课程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凤燕 詹立彩 +1 位作者 彭有姬 孟世敏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126,共6页
文章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入手,首先分析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现状,提出品德课程的开设要将具身认知与深度学习结合起来;随后,文章分析了基于具身认知的深度学习,并探讨了相关原则;最后,文章从学习空间设计、学习对象设计、学习... 文章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入手,首先分析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现状,提出品德课程的开设要将具身认知与深度学习结合起来;随后,文章分析了基于具身认知的深度学习,并探讨了相关原则;最后,文章从学习空间设计、学习对象设计、学习轨道设计、学习互动启发、内容文图转换、情境具身模拟等方面,在品德课程中进行了基于具身认知的深度学习设计,并以小学四年级品德课程中"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一章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文章表明具身认知论、信息技术和思品课堂深度融合能产生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深度学习 神经教育 深度融合 品德学科
下载PDF
传统武德的人性基础及其伦理意蕴 被引量:18
15
作者 冯鑫 尹碧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0-53,共4页
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自成体系的传统武德,它的生成与发展遵循着儒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以习武者人性善恶的可能、实然与应然为预设的道德行为规范,分别向着仁爱情怀的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自律的个人道德品质两个维度发展,使习武者的... 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自成体系的传统武德,它的生成与发展遵循着儒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以习武者人性善恶的可能、实然与应然为预设的道德行为规范,分别向着仁爱情怀的社会伦理观念与道德自律的个人道德品质两个维度发展,使习武者的内在和社会活动趋向"致中和"道德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德 人性 仁爱 自律 致中和
下载PDF
新时代核心素养导向体育课程改革的缘由、需求机理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26
16
作者 尹志华 孙铭珠 +3 位作者 孟涵 田恒行 郭振 刘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28,70,共8页
基础教育已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新时代推进核心素养导向体育课程改革的缘由包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国际体育课程改革成为主流趋势,党和国家有关课程改革新精神指明了人才培养... 基础教育已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新时代推进核心素养导向体育课程改革的缘由包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国际体育课程改革成为主流趋势,党和国家有关课程改革新精神指明了人才培养新取向,传统体育课程面临的育人困境需予以化解。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推动体育课程改革需求机理包括:建构体育课程育人专业话语的需求,破解体育学科课程被等级化的需求,促进体育与其他课程实现跨学科整合的需求,提供更具教育性体育课程评价的需求,推动体育课程领域专业对话的需求。未来应以核心素养为纲形成上下贯通的课程目标体系,以目标为先导遴选结构化与统整性的体育课程内容,以“学科大概念”为支点推进体育课程实施,以学业质量为标尺评价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 课程育人 体育课程改革 学科大概念 学业质量
下载PDF
论广东新闻传媒职业道德的他律与自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秋枫 张晋升 王天权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2-126,共5页
市场经济为新闻传媒带来了经营观念和管理体制的变化,也给新闻从业者的价值观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新闻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社会化管理手段不健全、传媒自律不严等原因,广东新闻传媒也出现了导向意识弱化、责任意识淡薄、合作意识缺... 市场经济为新闻传媒带来了经营观念和管理体制的变化,也给新闻从业者的价值观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新闻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社会化管理手段不健全、传媒自律不严等原因,广东新闻传媒也出现了导向意识弱化、责任意识淡薄、合作意识缺乏等问题。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新闻立法、建立新闻评议制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高从业者的自律意识是当前提高新闻传媒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新闻传媒 职业道德 他律 自律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略论 被引量:11
18
作者 侯波 白玉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5期37-42,共6页
网络道德问题实质是上网者本身在上网过程中所发生的道德问题。虚拟世界的道德是以现实世界的道德为基础的,网络道德不外是现实道德的拓展和延伸。要加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道德自律能力,形成虚拟与现实的良性道德互动。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道德 道德自律
下载PDF
道德自律的特性解读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永庆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5,共5页
道德自律是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对道德自律特性的分析,需要有一个宽广的平台,既要从道德个体的视角,也要从社会规范的宏观领域来考察。道德自律的特性表现为自觉性、为我性、内化性和开放性。道德自律的特性体现在道德发展整个过程的... 道德自律是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对道德自律特性的分析,需要有一个宽广的平台,既要从道德个体的视角,也要从社会规范的宏观领域来考察。道德自律的特性表现为自觉性、为我性、内化性和开放性。道德自律的特性体现在道德发展整个过程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律 道德他律 道德自律特性
下载PDF
政府隐性保险政策与银行业风险承担行为——对“国家信用悖论”的理论解释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友传 何佳 王灵芝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64,43,共6页
本文在一个两期经济的框架内,研究了国家隐性保险对银行业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给出了隐性保险对不同银行风险选择的激励条件和边界,并对基于政府隐性保险的"国家信用悖论"给予了理论解释。政府隐性保险并不必然鼓励所有银行... 本文在一个两期经济的框架内,研究了国家隐性保险对银行业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给出了隐性保险对不同银行风险选择的激励条件和边界,并对基于政府隐性保险的"国家信用悖论"给予了理论解释。政府隐性保险并不必然鼓励所有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它只是可能地鼓励了问题银行的风险承担激励。政府隐性保险对问题银行的风险承担激励取决于银行自身的资本充足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微观基础。当实体经济缺乏竞争性的微观基础时,政府隐性保险越有可能鼓励了问题银行的整体性风险承担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保险 市场约束 道德风险 风险承担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