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中药配方颗粒全生产链的污染微生物考察
1
作者 李文靖 钟燕飞 朱欢敏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目的:对郁金、桑叶、蝉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全过程污染微生物进行考察,建立数据库,探索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微生物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为企业提供示范性研究,为制定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提供依据,填补质量全过程控制的空白。方法:对3种... 目的:对郁金、桑叶、蝉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全过程污染微生物进行考察,建立数据库,探索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微生物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为企业提供示范性研究,为制定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提供依据,填补质量全过程控制的空白。方法:对3种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进行分析检测,采用质谱技术对负载微生物进行鉴定,分析研究从药材原料到中药配方颗粒成品的外源性污染微生物的程度及容易污染微生物的种类。结果:3种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材料(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原材料的耐热芽孢杆菌即使经过工艺处理后,仍能在中间产品、成品中检出,并造成部分批次需氧菌总数结果超出限度规定;中间产品、成品中还检出来源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屎肠球菌。结论:①加强中药饮片的微生物污染控制,有利于降低终端产品的微生物负载;②3种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存在芽孢类微生物污染的风险,需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来降低微生物负载;③药品生产企业需加强对产品全过程控制,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饮片 污染微生物 郁金 桑叶 蝉蜕 全过程控制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桑叶中9种绿原酸类和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梦文 沈静 +3 位作者 阿依努尔·白克热 贺诗茹 肖辉 徐维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95-303,共9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桑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紫云英苷、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桑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紫云英苷、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320 nm,柱温30℃。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多点校正、斜率校正和单点校正)测定桑叶中9个成分的含量并比较4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另外采用多点校正和两点校正法进行色谱峰定位,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紫云英苷、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相对于绿原酸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9072、0.8736、0.6207、0.8547、1.1936、0.5501、1.4369和1.2244(多点校正),且在不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耐用性(RSD<1.5%)和重现性(RSD<5%)良好。外标法和一测多评(多点校正、斜率校正和单点校正)测得桑叶中9个成分含量的结果之间无差异(RSD<1.5%)。相较于相对保留时间,多点校正和两点校正可改善色谱峰的准确定位(相对误差|RE|<3%)。结论:建立了桑叶中9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该法准确可行,可用于桑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 一测多评 桑叶 绿原酸 斜率校正 单点校正 两点校正
下载PDF
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桑叶潜在功能成分
3
作者 刘梦文 沈静 +3 位作者 陈宣世 徐维盛 吐尔逊阿依·达吾提 肖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9-49,共11页
目的:建立桑叶指纹图谱,并通过联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桑叶中的潜在功能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建立桑叶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结合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通过... 目的:建立桑叶指纹图谱,并通过联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桑叶中的潜在功能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建立桑叶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结合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通过分子对接进行虚拟验证。结果:通过HPLC技术建立了13批桑叶指纹图谱,并在13个共有峰中指认出1号峰为新绿原酸、3号峰绿原酸、4号峰隐绿原酸、6号峰芦丁、7号峰异槲皮苷、9号峰异绿原酸B、10号峰紫云英苷、11号峰异绿原酸A、12号峰异绿原酸C。主成分分析发现,桑叶指纹图谱中的13个共有峰均可作为特征化学成分参与质量控制过程。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得到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可作为桑叶的潜在功能成分,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胱天蛋白酶1/3/8(CASP1/3/8)等7个潜在靶点,并通过调节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和血清素能突触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衰老、保护神经和心血管的效用。分子对接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些核心成分与潜在靶点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结论:通过HPLC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预测了桑叶的潜在功能成分及作用机制,为桑叶的质量控制与功效应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指纹图谱 HPLC 主成分分析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功能成分
下载PDF
CRITIC-AHP复合赋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蜜桑叶炒制工艺
4
作者 陈泽键 徐晓青 +1 位作者 韩燕全 朋汤义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0期48-55,共8页
目的优选蜜桑叶的炒制工艺。方法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辅料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水分为指标成分,采用CRITIC熵权法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成分的权重,以上述指标成分的综... 目的优选蜜桑叶的炒制工艺。方法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辅料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水分为指标成分,采用CRITIC熵权法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成分的权重,以上述指标成分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蜜桑叶炒制工艺并验证。结果优选的炒制工艺为加25%辅料,170℃炒制10 min。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1.412,1.038,2.207,1.231,31.816,106.702 mg/g,水分平均含量为10.99%。综合评分的理论值为98.019分,实测值(97.585分)与之接近(RSD为0.843%)。结论优选出的蜜桑叶炒制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为蜜桑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桑叶 炒制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CRITIC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UPLC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定量评价不同产地桑叶药材质量
5
作者 吕振国 赵鹏 +2 位作者 武恬恬 欧阳慧子 何俊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建立桑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桑叶药材质量。[方法]采用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在350 nm波长下进行梯度洗脱;建... [目的]建立桑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桑叶药材质量。[方法]采用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在350 nm波长下进行梯度洗脱;建立16批桑叶药材UPLC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主成分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寻找不同产地桑叶药材的差异性成分。[结果]桑叶药材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4个共有峰,通过比对标准对照品,指认出其中8个,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紫云英苷;16批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62,主成分分析将16批桑叶药材分为三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5个差异性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为1号峰(新绿原酸)>4号峰(隐绿原酸)>3号峰(咖啡酸)>14号峰>11号峰。[结论]建立的综合评价方法稳定、可靠,可为桑叶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超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HS-GC-IMS技术分析桑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
6
作者 李学震 孙庆泽 +4 位作者 刘光鹏 马艳蕊 吕绪强 崔艳平 和法涛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醇类10种、醛类10种、酯类9种、酮类8种、醚、烯和酸类各2种、烷烃和噻唑各1种。金花菌发酵后能使桑叶中苯甲醛甘油缩醛、硫丙醇、1-辛烯-3-醇、1-戊稀-3-酮和己醇等具有不良风味的挥发性物质减少或消失。同时,增加异丙基乙酸酯、3-羟基丁酸乙酯、甲酸丁酯、2-庚酮、γ-丁内酯、3-羟基-2-丁酮(乙偶姻)和4-甲基噻唑等具有水果和脂肪香气的物质。研究结果可为发酵桑叶风味改善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金花菌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桑叶免疫调节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7
作者 陈少梅 胡湘云 +5 位作者 曹艳红 李建庆 曹植植 卢俊求 陆莹 王新松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桑叶调控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依托TCMSP数据库获得桑叶有效活性成分和相应作用靶点,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结合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桑叶免疫调节交集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桑叶调控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依托TCMSP数据库获得桑叶有效活性成分和相应作用靶点,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结合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桑叶免疫调节交集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络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桑叶的主要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花生四烯酸、β-谷甾醇、四甲氧基木犀草素和豆甾醇等作用于TP53、AKT1、TNF、ESR1、IL6等关键靶点,参与癌症、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了免疫调节作用。桑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的特点,对免疫调节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桑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免疫调节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桑叶清肺润燥的潜在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8
作者 修慧迪 郭宣宣 梁光月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3期1208-1215,共8页
目的本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中桑椹滋阴补血的功效为依据,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桑叶清肺润燥的潜在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UPLC-TOF-MS/MS技术结合SwissADME鉴定桑叶的主... 目的本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中桑椹滋阴补血的功效为依据,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桑叶清肺润燥的潜在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UPLC-TOF-MS/MS技术结合SwissADME鉴定桑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使用PharmMapper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桑叶活性成分的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SymMap数据库中筛选肺热咳嗽和肺燥咳嗽的潜在作用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症状群靶点取交集后,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获得核心靶点,最后对核心靶点基因做GO生物过程分析和KEE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桑椹有效药效成分有55个,靶点261个,与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证候相关的核心靶点分别为15和27个。四个证候群的GO生物过程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存在共性和特性,HIF1x信号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是桑叶清肺润燥的主要途径。结论因此桑叶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发挥清肺润燥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探讨桑椹滋阴补血的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清肺润燥 肺燥咳嗽 肺热咳嗽 UPLC-TOF-MS/MS技术 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桑叶中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的含量 被引量:18
9
作者 严安定 袁野 +3 位作者 吴亮 马陶陶 谢晋 张群林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建立晾晒、烘干及鲜桑叶中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Shim pack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0.4%磷酸乙腈溶液(A)和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设... 目的建立晾晒、烘干及鲜桑叶中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Shim pack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0.4%磷酸乙腈溶液(A)和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设为1.0 ml.min-1。结果三种黄酮类成分在35 min内达到良好分离,芦丁在0.076~1.920 mg.L-1,异槲皮苷在0.086~2.148 mg.L-1,紫云英苷在0.042~2.108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n=6),三种成分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RSD=2.5%)9、8.8%(RSD=2.4%)和99.5%(RSD=4.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为评价桑叶药材炮制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同时也可用于桑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芦丁 异槲皮苷 紫云英苷 HPLC
下载PDF
桑叶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曾聪彦 李乐愚 +1 位作者 梅全喜 吴凤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194,共3页
目的:全面了解桑叶降糖作用研究现状,以促进对桑叶降糖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和手工查阅相结合的方法查找国内外报道的有关桑叶降糖作用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桑叶含有生物碱类、黄酮... 目的:全面了解桑叶降糖作用研究现状,以促进对桑叶降糖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和手工查阅相结合的方法查找国内外报道的有关桑叶降糖作用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桑叶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多种降血糖活性成分,桑叶的活性组分、总提取物及复方制剂均有降血糖作用,桑叶单方、复方制剂均对糖尿病患者有治疗效果。结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桑叶的降血糖作用已有较多研究,但研究多局限于桑叶单一活性组分药理机理研究,缺乏桑叶总降糖活性成分的化学和药理分子机制研究,且多数桑叶降糖实验研究只限于描述其降糖现象,对其确切的降糖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临床试验研究也存在不规范现象。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其总降糖活性成分的化学鉴定、药理分子机制系统研究,规范临床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活性成分 降糖作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桑叶化学成分快速识别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金玲 李文姣 +4 位作者 王韧 李森 张雨恬 周晋 贺福元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采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方法对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Q-TOF/MS联用仪,以乙腈-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采集检测,以Massl... 目的采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方法对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Q-TOF/MS联用仪,以乙腈-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采集检测,以Masslynx4.1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根据质谱所提供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共鉴定和推测了桑叶中19种化学成分。结论该方法可快速、灵敏、全面地分析桑叶的化学成分,为探讨桑叶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化学成分 黄酮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桑叶中绿原酸及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5
12
作者 白娟 朱倩云 +2 位作者 白华 张洁 李成网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桑叶中绿原酸及4种黄酮类成分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含量的方法,为优化《中国药典》中桑叶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Inert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桑叶中绿原酸及4种黄酮类成分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含量的方法,为优化《中国药典》中桑叶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Inert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和0.2%磷酸-0.2%三乙胺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在50 min内,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能达到良好的分离,分别在0.0674~1.3475 mg·mL^-1、0.0045~0.0898 mg·mL^-1、0.0282~0.5640 mg·mL^-1、0.0159~0.3186 mg·mL^-1、0.0006~0.0130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6、1.0000、1.0000、1.0000、1.0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2%、98.74%、98.17%、98.78%、98.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1%、1.68%、1.69%、1.42%、1.5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桑叶药材的的质量控制,优化了《中国药典》中桑叶药材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绿原酸 芦丁 异槲皮苷 紫云英苷 槲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中药中α-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英文) 被引量:7
13
作者 白钢 王冬莉 +4 位作者 曹学琳 肖会姣 耿鹏 刘茜 杨文博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8-102,共5页
本文通过在α-糖苷酶水解麦芽糖的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中药提取物,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的释放量,建立了一个中药中α-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模型.应用该模型对糖尿病治疗中药的筛选结果表明,桑白皮、桑枝以及桑叶等十种中药被证... 本文通过在α-糖苷酶水解麦芽糖的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中药提取物,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的释放量,建立了一个中药中α-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模型.应用该模型对糖尿病治疗中药的筛选结果表明,桑白皮、桑枝以及桑叶等十种中药被证实有α-糖苷酶的抑制剂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或延缓淀粉和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揭示了中药降糖的另一种机理,并为开发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治疗中药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糖苷酶抑制剂 糖尿病 中药 桑白皮 桑枝 桑叶
下载PDF
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爱良 彭延古 +4 位作者 熊湘平 雷田香 曾序求 付东云 陈艳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腹腔主静脉造成的静脉血栓模型,观察其对纤溶、凝血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桑叶提取液能明显减轻大鼠静脉血栓重量,显著延长大鼠血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 目的探讨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腹腔主静脉造成的静脉血栓模型,观察其对纤溶、凝血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桑叶提取液能明显减轻大鼠静脉血栓重量,显著延长大鼠血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同时使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抗凝血酶(AT-Ⅲ)的活性增强。结论桑叶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其抗血栓作用主要是通过抗凝血作用和纤溶系统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提取液 抗凝作用 血栓形成 大鼠
下载PDF
桑白皮和桑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小地 翟西峰 +2 位作者 冯家星 蒋慧婷 马佩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8-511,共4页
目的:虚拟筛选中药桑白皮和桑叶中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为发现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分子模拟软件Sybyl-x 2.0中的Surflex-Dock模块,将文献已报道过的桑白皮和桑叶活性成分中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配体与... 目的:虚拟筛选中药桑白皮和桑叶中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为发现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分子模拟软件Sybyl-x 2.0中的Surflex-Dock模块,将文献已报道过的桑白皮和桑叶活性成分中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配体与α-葡萄糖苷酶进行对接,以结合力评分Total score值为7作为阈值,判断桑白皮和桑叶中潜在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结果:70个小分子化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进行对接后,其中10个成分显示出具有结合活性(Total score值≥7.00),其中桑辛素M-3′-O-β-D-吡喃葡萄糖苷、5,7,2′-三羟基二氢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桑皮苷A、白藜芦醇-4,3′-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以及1,4-二脱氧-1,4-亚氨基-(2-O-β-D-吡喃葡萄基)-D-阿拉伯糖醇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活性较高(Total score值>8.00)。结论:桑白皮和桑叶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潜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研究方法可从中药中发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且具有针对性强、快速、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 桑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结合活性
下载PDF
桑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先佳 任丽平 +2 位作者 于海英 尹丽 常陆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目的观察桑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30 mg·kg-1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后随机分成模型组,桑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50,100,150 mg·kg-1)和罗格列... 目的观察桑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30 mg·kg-1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后随机分成模型组,桑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50,100,150 mg·kg-1)和罗格列酮组(1.8 mg·kg-1),另取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每组均为10只。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周后测定大鼠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和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末端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法(TUNEL)加免疫组化法测定胰岛β细胞凋亡率。结果桑叶总黄酮能显著降低胰腺组织MDA水平,提高SOD和GSH-Px水平(P<0.05或P<0.01),显著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P<0.05或P<0.01),使胰岛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并能显著降低FBG水平,升高FINS含量(P<0.05或P<0.01),其中以150 mg·kg-1桑叶总黄酮最为明显。结论桑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缓解胰岛β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总黄酮 糖尿病 2型 胰岛Β细胞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不同产地桑叶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颖 何俊 +1 位作者 刘虹 王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2-574,共3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桑叶中原儿茶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6种化学成分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2.1 mm×15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桑叶中原儿茶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6种化学成分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2.1 mm×150 mm,3.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对6种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原儿茶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分别在10~1 000,25~2 500,80~8 000ng.ml-1,25~2 500 ng.ml-1,1~100 ng.ml-1,3~3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分别为10,0.5,1,1,0.5,0.5 ng.ml-1。6种成分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6.01%,94.98%,101.83%,91.38%,101.69%,103.69%。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为桑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桑叶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桑叶酸性蛋白多糖(APFM)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金春雁 张玲 +2 位作者 高兴 赵东访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研究桑叶酸性蛋白多糖(APFM)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在化学模拟实验中,测定APFM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并测定APFM对·OH诱导的小鼠脏器中MDA形成和积累的影响,以及对小鼠肝线粒体肿胀的抑... 目的:研究桑叶酸性蛋白多糖(APFM)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在化学模拟实验中,测定APFM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并测定APFM对·OH诱导的小鼠脏器中MDA形成和积累的影响,以及对小鼠肝线粒体肿胀的抑制作用。在小鼠模型实验中,观察和分析APFM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模型小鼠脏器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APFM可以有效清除化学模拟体系中形成的·OH和O2·,抑制小鼠脏器在该体系和糖尿病模型中MDA的形成和积累,明显减轻·OH诱导的小鼠肝线粒体的肿胀和模型小鼠脏器中SOD活性的降低,并都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可以认为APFM具有良好的体外和体内的抗氧化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淬灭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酸性蛋白多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树各部位及其配方颗粒中桑皮苷A的含量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隽 刘韶 李新中 《中南药学》 CAS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桑枝、桑叶和桑白皮及其各配方颗粒中桑皮苷A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流动相为甲醇(A)-水(B),梯度程序为0~10 min,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桑枝、桑叶和桑白皮及其各配方颗粒中桑皮苷A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流动相为甲醇(A)-水(B),梯度程序为0~10 min,5%~30%A;10~20 min,30%~40%A;25~35 min,40%~50%A;35~50 min,50%A。结果桑皮苷在1.49~234μg.mL-1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RSD为1.6%)。桑皮苷A在各样品中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为桑枝、桑叶和桑白皮及其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 桑叶 桑白皮 桑皮苷A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桑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丽芳 王宇新 +1 位作者 黄丽 李海燕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0-642,共3页
目的:建立了不同产地桑叶药材中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Merck RP-C_(18)(250mm×4.6mm,5μm),流动相采用甲醇-0.5%的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8nm,流速1mL·min^(-1)... 目的:建立了不同产地桑叶药材中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Merck RP-C_(18)(250mm×4.6mm,5μm),流动相采用甲醇-0.5%的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8nm,流速1mL·min^(-1),柱温:25℃。结果:芦丁在0.10~1.01μg之间、槲皮苷在0.06~0.60μg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检测灵敏,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能一次性测定桑叶中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桑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芦丁 槲皮苷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