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墓葬情境分析与身份标识:以博罗横岭山墓地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立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93,共7页
文章旨在通过横岭山墓地的个案研究讨论墓地情境分析方法,对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进行思考。通过情境分析确认了横岭山墓地中一些作为身份标识物的限制性器物,进而探讨当时的社会身份和等级以及性别等社会组织状况,对了解先秦时期百越族... 文章旨在通过横岭山墓地的个案研究讨论墓地情境分析方法,对考古学如何透物见人进行思考。通过情境分析确认了横岭山墓地中一些作为身份标识物的限制性器物,进而探讨当时的社会身份和等级以及性别等社会组织状况,对了解先秦时期百越族社会历史状况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分析 横岭山 商周墓葬 身份 限制性物品
下载PDF
澧州孟姜女形象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尚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6-109,121,共5页
受湖湘地域文化和南方浪漫精神的影响,澧州孟姜女故事在其流变中,深深地打上了湘楚文化精神的烙印。就故事情节而言,从孟姜女裸浴求婚,到望夫寻夫,再到哭城蹈火,最后显灵护乡,这诸多传说,都存有澧州人依据本地域文化和楚人的理解所进行... 受湖湘地域文化和南方浪漫精神的影响,澧州孟姜女故事在其流变中,深深地打上了湘楚文化精神的烙印。就故事情节而言,从孟姜女裸浴求婚,到望夫寻夫,再到哭城蹈火,最后显灵护乡,这诸多传说,都存有澧州人依据本地域文化和楚人的理解所进行的编创;就人物形象而言,从孟姜女作为天真浪漫的贞洁少女,到爱恨交织的悲苦少妇,再到忠贞刚烈的巾帼英雄,最后升华为祛灾送子的护佑神女,这些形象的塑造及其内在精神的不断丰富,亦是湘楚文化孕育和陶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民间传说 澧州 嘉山 傩戏
下载PDF
《诗经·大雅·韩奕》“北国”地理考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雨 《东疆学刊》 2002年第3期47-60,共14页
《诗经·大雅·韩奕》中的“梁山”应即《山海经》所说的“梁渠之山” ,即为朝鲜半岛的太白山脉。《诗经》中的“北国”所辖朝贡方国有北方的肃慎、秽人、良夷等。其中良夷可能即是朝鲜半岛的土著。《诗经》时代的韩国也并非只... 《诗经·大雅·韩奕》中的“梁山”应即《山海经》所说的“梁渠之山” ,即为朝鲜半岛的太白山脉。《诗经》中的“北国”所辖朝贡方国有北方的肃慎、秽人、良夷等。其中良夷可能即是朝鲜半岛的土著。《诗经》时代的韩国也并非只有一个 ,东北之韩即为位于朝鲜半岛的“箕子朝鲜” ,册封于成王时。《诗经·大雅·韩奕》记载了周宣王对韩侯结姻亲之好、行重封之礼、委方伯之任的重要史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大雅·韩奕》 '北国' 梁山 箕子朝鲜 宣王 地理考证
下载PDF
黄公渚与周至元交游考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怀荣 苑秀丽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37-42,共6页
黄公渚与周至元两位先贤以崂山为媒介而定交于1952年,至1962年周至元去世,两人在晚年交往颇为密切。周至元敬仰黄公渚"才兼三绝诗书画,辞具众长词赋歌"的艺术才华;黄公渚则对周至元的《崂山志》有"《华阳》《武功》二志... 黄公渚与周至元两位先贤以崂山为媒介而定交于1952年,至1962年周至元去世,两人在晚年交往颇为密切。周至元敬仰黄公渚"才兼三绝诗书画,辞具众长词赋歌"的艺术才华;黄公渚则对周至元的《崂山志》有"《华阳》《武功》二志之继步"的赞誉,并向出版社力荐。他们围绕崂山自然山水之美,在诗文、画艺两方面的十年交游,不仅极为典型地体现了文人间的惺惺相惜与相互欣赏,也是山东文学和文艺史上的一段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孝纾 周至元 交游 劳山集 劳山纪游集 崂山名胜画集
下载PDF
周公奔楚史事缕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书灿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1年第2期21-24,共4页
周公奔楚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周公所奔之楚实即南土之楚,并非卫都所在之楚丘和西土之楚山。周公奔楚实即周公让位于成王,有禅让之意。
关键词 楚丘 楚山 禅让 周公奔楚 秦汉时期 历史事实 成王
下载PDF
东周时期诸国与泰山 被引量:1
6
作者 甲宗杰 胡利君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泰山地处泰沂山地西部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周时期,山东列国林立,泰山先后归属于鲁、齐、吴、越、燕、楚等国,泰山周围地区是诸国会盟、祭祀的重要地点之一,泰山文化得到了各诸侯国不同程度的认同。战国后期,随着齐国封禅泰山学说... 泰山地处泰沂山地西部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周时期,山东列国林立,泰山先后归属于鲁、齐、吴、越、燕、楚等国,泰山周围地区是诸国会盟、祭祀的重要地点之一,泰山文化得到了各诸侯国不同程度的认同。战国后期,随着齐国封禅泰山学说的出现以及齐鲁文化地位的上升,为两汉时期泰山文化成为国山文化奠定了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诸国 泰山
下载PDF
青岛珠山名称考析
7
作者 盖文聪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2-86,共5页
珠山的名称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春秋时期有淳于城,"淳于,州国也"。故此山时称"州山";唐文献载汉代仙人朱仲入居该山的传说,又"古谓州为朱",故"朱山"一名至明清时期一直为此山的"主... 珠山的名称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春秋时期有淳于城,"淳于,州国也"。故此山时称"州山";唐文献载汉代仙人朱仲入居该山的传说,又"古谓州为朱",故"朱山"一名至明清时期一直为此山的"主要名称";宋时已有"珠山"一说,至清朝时,越来越多的文人因山"累累若珠"之情貌大量吟诗作赋,"珠山"基本取代"朱山"成为山之主名,流传应用至今。此外,该山又称"玉泉山",文化内涵深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州山 朱山 珠山 玉泉山
下载PDF
江苏句容及金坛市周代土墩墓 被引量:15
8
作者 林留根 李虎仁 +2 位作者 杭涛 田名利 王奇志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2-30,i0007-i0008,共11页
共发掘土墩40座,清理墓葬233座、祭祀器物群229组、墓葬建筑遗存14座,出土各类文物3800多件。发掘成果极大丰富了江南土墩墓的文化内涵,在许多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研究土墩墓的源流、分期、分区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关键词 江苏 土墩墓群 周代
原文传递
《雨中岚山》所记户無濑瀑布考
9
作者 张思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周恩来诗作《雨中岚山》借景托物以抒情言志,今人凭临所借托景物可深刻理解周诗。周诗中唯一一处明确、具体且固定的景物描写是一处瀑泉,也即诗中所记"流出泉水绿如许,饶石照人"。对此瀑泉,学者与游人或从未留意。踏查岚山实... 周恩来诗作《雨中岚山》借景托物以抒情言志,今人凭临所借托景物可深刻理解周诗。周诗中唯一一处明确、具体且固定的景物描写是一处瀑泉,也即诗中所记"流出泉水绿如许,饶石照人"。对此瀑泉,学者与游人或从未留意。踏查岚山实地,考诸日本典籍,可确定周诗所记瀑泉为当年岚山代表性风景名胜户無濑瀑布。户無濑瀑布现今只存残影,今人可从江户时代的文献及风景画中一窥其往昔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雨中岚山》 户無濑瀑布
原文传递
江苏苏州高新区东渚馒首山土墩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金龙 王霞 +4 位作者 牛煜龙 钱海江 钱桂树 崔宋焕 于成龙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51,I0001-I0003,共13页
东渚馒首山土墩墓位于苏州高新区科技城东渚镇西北,2008年4—6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馒首山土墩为一墩二墓,M1为石室土墩墓,M2为石椁墓,时代分别为西周中晚期和西周早期,是苏州迄今发现最早的吴国早期墓葬。
关键词 东渚馒首山 土墩墓西周 吴国早期墓葬
原文传递
江苏苏州观音山东周石室土墩墓D1M1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金龙 王霞 +2 位作者 牛煜龙 钱海江 钱桂树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45 1-3 127,共11页
苏州观音山石室土墩墓D1M1墓葬结构为打破基岩的岩坑墓,常见于长江下游沿太湖周边山区西周至东周时期的墓葬形式,特别是在东周时期比较常见。器物坑所出土器物均为春秋时期常见的器形,印纹陶纹饰也流行于春秋时期,因此D1M1年代可推断为... 苏州观音山石室土墩墓D1M1墓葬结构为打破基岩的岩坑墓,常见于长江下游沿太湖周边山区西周至东周时期的墓葬形式,特别是在东周时期比较常见。器物坑所出土器物均为春秋时期常见的器形,印纹陶纹饰也流行于春秋时期,因此D1M1年代可推断为东周。另墓室底部清理出的少量玉器具有秦汉时期的特点,据此推测D1M1在秦汉时期被破坏,并利用了春秋时期构筑的岩坑墓穴进行再次埋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观音山 土墩 岩坑墓 东周 秦汉
原文传递
早期经典中的历史叙事——以传世文献及北大竹书《周驯》中的“大王去邠”为例
12
作者 崔晓姣 《哲学门》 CSSCI 2017年第2期69-81,共13页
《诗经》《孟子》《庄子》《淮南子》《吕氏春秋》《史记》《说苑》等文献均记载了“大王去邠”这一历史事件,然而,基于不同的学派倾向和思想关切,各家的记述在细节处不尽相同。在近期公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周驯》一篇中,我们看到... 《诗经》《孟子》《庄子》《淮南子》《吕氏春秋》《史记》《说苑》等文献均记载了“大王去邠”这一历史事件,然而,基于不同的学派倾向和思想关切,各家的记述在细节处不尽相同。在近期公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周驯》一篇中,我们看到了与“大王去邠”情节近乎相同的历史叙事,所不同之处在于,故事的主人公“古公亶父”被替换为了“楚昭王”。透过不同经典记述这一事件时细节处的差异,我们不仅能够窥得中国早期经典中历史叙事的独特形态与特征,同时亦不难从中看到不同文献各自的问题关怀与思想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经典 历史叙事 北大竹书《周驯》 大王去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