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morphic features of Quaternary glaciation in the Taniantaweng Mountain, on the south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5
1
作者 ZHANG Wei CHAI Le +5 位作者 IAN S.Evans LIU Liang LI Ya-peng QIAO Jing-ru TANG Qian-yu SUN B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256-274,共19页
We present geomorphological evidence for multiple glacial fluctuations during the Quaternary in the Taniantaweng Mountain, which is situated at the transition zone of the south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Yun... We present geomorphological evidence for multiple glacial fluctuations during the Quaternary in the Taniantaweng Mountain, which is situated at the transition zone of the south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glacial evolution during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 we present a ~13000 km^2 geomorphologic map(1:440,000) for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s, as well as three 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 ages and three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 ages from the landforms. By integrating these with ages from previous studies, four major glacial advances are identified during 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s(MIS) 6, 3, 2 and 1. This glacial chronology is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existing glacial chronologies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nd surrounding mountains. Glaciers had extended to the Yuqu River during the glacial maximum advance(MIS 6), but became successively more restricted from MIS 3 to MIS 1. The glacial distribution show that precipitation brought by the south Asian monsoon might play a primary role in driving glacial advance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in the south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plateau Taniantaweng mountain GLACIAL LANDFORM ESR DATinG OSL DATinG south Asian monsoon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地貌垂直地带性及山地灾害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信宝 吴积善 汪阳春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3-640,共8页
川西北高原地貌垂直地带性明显:现在流水地貌带海拔高度<3800m;冰缘地貌带为3800~4200m;冰川地貌带>4200m;相应的主导地貌过程分别是流水侵蚀、冻融侵蚀和冰川侵蚀.川西北高原是大面积构造隆升背景下冻融侵蚀形成的夷平地貌,花岗岩... 川西北高原地貌垂直地带性明显:现在流水地貌带海拔高度<3800m;冰缘地貌带为3800~4200m;冰川地貌带>4200m;相应的主导地貌过程分别是流水侵蚀、冻融侵蚀和冰川侵蚀.川西北高原是大面积构造隆升背景下冻融侵蚀形成的夷平地貌,花岗岩和石灰岩等结晶岩抗寒冻风化能力强,三叠系砂板岩,抗寒冻风化能力差,前者可以形成冰川发育的高山,后者为融冻地貌等发育的丘状起伏的高原面.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主要位于流水地貌带与冰缘地貌带的交界地带,滑坡、崩塌、融冻土流是工程沿线的主要斜坡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工程沿线地区泥石流沟数量多、规模小,但流水地貌带内的部分沟谷可能有大型泥石流发生.融冻土流是该区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侵蚀产沙对水库淤积的影响应引起重视.冰缘地貌和流水地貌的交错带部位,地貌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相当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西线工程 川西北高原 地貌垂直地带性 山地灾害
下载PDF
河北省张家口市坝缘山地小流域综合治理 被引量:5
3
作者 马礼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51-155,共5页
该文简述河北省张家口市坝缘山地自然、经济概况及生态环境恶化现状,指出坝缘山地要以小流域为单位综合治理及其治理原则,重点讨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途径与方略:详细阐明小流域综合防护体系,包括坡面防护体系和沟道防护体系的布局、措... 该文简述河北省张家口市坝缘山地自然、经济概况及生态环境恶化现状,指出坝缘山地要以小流域为单位综合治理及其治理原则,重点讨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途径与方略:详细阐明小流域综合防护体系,包括坡面防护体系和沟道防护体系的布局、措施;强调以植物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的相互结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做到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实现防护与经济效果相结合;建设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治理 坝缘山地 张家口市 河北省
下载PDF
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过渡带木本植物区系研究
4
作者 李大林 李盼威 +1 位作者 郑建旭 梁红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7-312,共6页
以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过渡带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特征,结果显示本区有木本植物53科117属411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22种,被子植物49科109属389种.大科与较大科构成本区区系属、种组成的主体,含2... 以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过渡带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特征,结果显示本区有木本植物53科117属411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22种,被子植物49科109属389种.大科与较大科构成本区区系属、种组成的主体,含2~4种的小型属和单种属构成其区系属组成的主体.该区区系中木本植物117属,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占有重要地位.其木本植物区系的主要特征是:木本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具有显著的温带性质;起源古老且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区域单属科丰富,体现了过渡带区系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植物区系 坝上高原 冀北山地 过渡带
下载PDF
河北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交错带森林群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大林 《河北林果研究》 2006年第3期252-257,261,共7页
河北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交错带(简称交错带),地处河北省北部承德市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和张家口市的沽源县、康保县、万全县、崇礼县、赤城县、张北县和尚义县境内,东西长约360—380km,南北宽约100km... 河北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交错带(简称交错带),地处河北省北部承德市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和张家口市的沽源县、康保县、万全县、崇礼县、赤城县、张北县和尚义县境内,东西长约360—380km,南北宽约100km,总面积为45726km^2。以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以及群落的环境特征为依据,按《中国植被》的植被分类系统,可将该地区的木本群落分为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2个植被类型及16群系。研究表明,交错带是华北地区森林最为丰富的区域,是京津地区的生态屏障,是华北最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应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高原 冀北山地 森林群落
下载PDF
张家口坝缘山地樟子松适生立地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邱贵福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应用测树学对6种立地类型样方内的样本进行外业调查及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势也存在显著差异(0.05),在样方调查30株中阳坡厚层土生长良好株树比阴坡薄层土生长良好株树多了16株,所以得出最适宜樟子松生长的立地类... 应用测树学对6种立地类型样方内的样本进行外业调查及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势也存在显著差异(0.05),在样方调查30株中阳坡厚层土生长良好株树比阴坡薄层土生长良好株树多了16株,所以得出最适宜樟子松生长的立地类型是阳坡厚层土,其次为阳坡中层土和阴坡厚层土,最差的是阴坡薄层土。樟子松在坝缘山地不同立地类型生长差异很大,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05),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在不同立地类型中的阳坡厚层土和阴坡薄层土相差最大分别为4.4 cm、110.8cm;在不同海拔高度研究中,海拔高度在1 600 m的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80%,阴坡良好率66.7%)明显好于1 700 m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46.7%,阴坡良好率26.7%),所以可知研究区域内适宜樟子松生长的海拔高度应在1 600 m。最终得出张家口坝缘山地适生立地为海拔高度为1 600 m的阳坡厚层土,而且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影响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度、坡向及海拔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 坝缘山地 樟子松 适生立地
下载PDF
兴都库什山及伊朗高原抬升对南亚季风-中亚干旱气候演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7
作者 沙莹莹 石正国 +1 位作者 侯芸 毛希月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5-939,共15页
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大地形及其周围边缘地形的构造抬升对亚洲气候演化有着深远而复杂的影响。目前的气候代用指标表明南亚季风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始新世,随后在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经历了显著的加强过程。同时,构造地质证据表明兴都库什山... 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大地形及其周围边缘地形的构造抬升对亚洲气候演化有着深远而复杂的影响。目前的气候代用指标表明南亚季风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始新世,随后在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经历了显著的加强过程。同时,构造地质证据表明兴都库什山脉和伊朗高原的隆升可能开始于10~12 Ma。兴都库什山脉和伊朗高原作为南亚季风和中亚干旱区之间的天然地理屏障,其对南亚季风和中亚干旱区气候演化和分异是否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尚未可知。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的大气环流模式系统性评估了兴都库什山脉和伊朗高原对南亚和中亚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兴都库什和伊朗高原对南亚季风的加强和中亚干旱区降水的抑制均有贡献。相较而言,兴都库什山脉对南亚季风的加强和向北扩张起主导作用。兴都库什山脉引起的南亚夏季降水增量达到兴都库什和伊朗高原共同作用的65.6%。兴都库什山脉抬升后,南亚地区15°N以北,尤其是印度半岛中部和西北部夏季降水均显著增加,阿拉伯海对流层低层的西南风和印度西北部偏南风显著加强。伊朗高原对中亚干旱区的干旱化作用更强,并以冬季变化为主导。伊朗高原引起的中亚地区冬季降水减少量占兴都库什和伊朗高原共同作用的71.4%。伊朗高原抬升后,中亚地区冬季的盛行西风显著减弱,从而导致降水显著减少。本研究的数值模拟试验表明,地质记录揭示的南亚季风在晚中新世的加强可能与兴都库什山脉和伊朗高原在该阶段的抬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都库什山脉 伊朗高原 南亚季风 中亚干旱区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