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a half-microgal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 after the Ms7. 0 Lushan earthquake 被引量:7
1
作者 Wei Jin Zhao Bin +3 位作者 Tan Hongbo Yu Dan Shen Chongyang Li Hui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3年第3期7-11,共5页
Because only a small near-field coseismie gravity change signal remains after removal of noise from the accuracy of observations and the time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gravity observation system, ... Because only a small near-field coseismie gravity change signal remains after removal of noise from the accuracy of observations and the time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gravity observation system, it is difficult to verify simulations of dislocation theory. In this study, it is shown that the GS15 gravimeter, located 99.5 km from the epicenter of the Ms7.0 Lushan earthquake on April 20, 2013 at 08 : 04 UTC + 8, showed the influence of the earthquake from 2013-04-16 to 2013-04-26 after a time calibration, tide correc- tions, drift correction, period correction and relaxation correction were applied to its data. The post-seismic relaxation process of the spring in the gravimeter took approximately 430 minutes and showed a 2. 5 ×10^-8 ms^-2 gravity change. After correcting for the relaxation process, it is shown that a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 of approximately +0.59 +-0. 4 ~ 10-Sms-2 was observed by the GS15 gravimeter; this agrees with the simulated gravity change of approximately 0.31 ~ 10 -8 ms-2. The rate of the coseismie gravity change and the coseismic vertical displacement, as measured by one-second and one-day sampling interval GPS units,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rate of change. Therefore, the GS15 gravimeter at the Pixian Station observed a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 after the Ms7.0 Lushan earthquake. This and similar measurements could be applied to test and confirm the theory used for these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15 gravimeter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 the Ms7. 0 Lushan earthquake
下载PDF
芦山7.0级和岷县6.6级地震前MODIS卫星红外变化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铁宝 路茜 +1 位作者 刘放 辛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3-186,210,共5页
采用月距平方法对连续的MODIS/Terra卫星遥感红外资料进行了分析,大面积大幅度升温异常提取结果显示,在四川芦山7.0级地震和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2个月左右,红外出现升温变化,升温面积在40万平方公里以上。两次强震前经常性升温区... 采用月距平方法对连续的MODIS/Terra卫星遥感红外资料进行了分析,大面积大幅度升温异常提取结果显示,在四川芦山7.0级地震和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2个月左右,红外出现升温变化,升温面积在40万平方公里以上。两次强震前经常性升温区域的分布受2级地块控制明显,与地块的运动背景比较显示,两次强震前经常性升温区域与地块的运动背景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红外 芦山7 0级地震 岷县6 6级地震
下载PDF
时效对Mg-6Zn-0.7Zr-0.5Cd-1.5Nd镁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徐静 徐雷 戚文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13-215,共3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时效处理对Mg-6Zn-0.7Zr-0.5Cd-1.5Nd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6Zn-0.7Zr-0.5Cd-1.5Nd合金挤压后经T5处理后有球状的第二相粒子析出,使合金硬度和...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时效处理对Mg-6Zn-0.7Zr-0.5Cd-1.5Nd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6Zn-0.7Zr-0.5Cd-1.5Nd合金挤压后经T5处理后有球状的第二相粒子析出,使合金硬度和强度明显提高;经T5处理后合金的第二相有富集的趋势,使得耐蚀性能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6Zn-0 7Zr-0 5Cd-1 5Nd镁合金 时效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Bi_(1.6)La_(0.4)Ti_2O_7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如麒 徐初东 朱贵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2,共5页
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ITO基片上制备不同退火温度的掺镧钛酸铋Bi1.6La0.4Ti2O7(BLT)薄膜。研究了其结构、介电性能、漏电流密度与外加电压I-V关系曲线和光学带隙。XRD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经500、550、600℃1 h退火后的薄膜的主晶相为... 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ITO基片上制备不同退火温度的掺镧钛酸铋Bi1.6La0.4Ti2O7(BLT)薄膜。研究了其结构、介电性能、漏电流密度与外加电压I-V关系曲线和光学带隙。XRD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经500、550、600℃1 h退火后的薄膜的主晶相为烧绿石结构,无杂相生成,600℃时BLT薄膜衍射峰比其他两种温度的强。在1 kHz频率下测得的介电常数、损耗因子分别为114,3%;129,3%;194,6%。BLT薄膜的漏电流密度与外加电压关系曲线表明,BLT薄膜600℃的漏电流比550和500℃稍微减小。通过透射谱分析得到BLT薄膜的光学带隙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均为3.7 eV。这些结果表明制备BLT固溶体薄膜较佳为退火温度600℃,具有较好的性能,在光电器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溶液沉积法 BI1 6La0 4Ti2O7 光学带隙 介电
下载PDF
《欧洲药典》6.0版与7.5版单克隆抗体总论的介绍与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玮 王兰 高凯 《中国药事》 CAS 2013年第7期697-702,共6页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7.5版在6.0版基础上单克隆抗体总论所做的修订和变化,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中单克隆抗体总论的起草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对《欧洲药典》6.0版和7.5版单克隆抗体总论进行列表比对分析,了解《欧洲药典》对于单...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7.5版在6.0版基础上单克隆抗体总论所做的修订和变化,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中单克隆抗体总论的起草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对《欧洲药典》6.0版和7.5版单克隆抗体总论进行列表比对分析,了解《欧洲药典》对于单克隆抗体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新的关注点和要求,并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单克隆抗体总论的起草提出几点建议。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7.5版比6.0版表述更加严谨,对于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要求更为合理,充分体现了质量源于设计以及质量风险控制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总论 《欧洲药典》7 5版 《欧洲药典》6 0 《中国药典》
下载PDF
La_(0.7)Sr_(0.3)Ga_(0.6)Fe_(0.4)O_(3-δ)氧离子导体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玉 程继贵 +1 位作者 李培培 李世松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36-1340,共5页
以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盐为原料,通过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出La_(0.7)Sr_(0.3)Ga_(0.6)Fe_(0.4)O_(3-δ)(LSGF)粉末,经压制、烧结后,得到LSGF烧结体试样。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得前驱体及其煅烧后粉体的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扫描... 以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盐为原料,通过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出La_(0.7)Sr_(0.3)Ga_(0.6)Fe_(0.4)O_(3-δ)(LSGF)粉末,经压制、烧结后,得到LSGF烧结体试样。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得前驱体及其煅烧后粉体的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冠电子能谱仪(EDS)对烧结体的微观组织和成分进行了观察,还对烧结体的致密度、电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等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甘氨酸-硝酸盐法所制备的前驱体粉末在700℃煅烧5 h后可获得具有单一钙钛矿结构的LSGF粉末,其晶粒尺寸在45 nm左右,所制备的LSGF烧结体在400~900℃范围的电导率在3.97~4.42 S·cm^(-1)之间,热膨胀系数在9.2×10^(-6)~11.12×10^(-6)K^(-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硝酸盐法 LA0 7 SR0 3 Ga0 6 Fe0 4 O3-δ材料 氧离子导体 电导率
下载PDF
VC6.0下S7 200PLC的自由口通信 被引量:1
7
作者 乔旭兴 李光亮 马思乐 《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PLC FA)》 2010年第9期76-80,共5页
串口通信是非常基础而又灵活的通信方式;报表是当代企业规划生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一水箱控制系统为背景,介绍了S7 200 PLC的自由口通信,阐明在Visual C++6.0环境下实现上位机与PLC之间的的通信方法,最后,给出了Excel报表的制... 串口通信是非常基础而又灵活的通信方式;报表是当代企业规划生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一水箱控制系统为背景,介绍了S7 200 PLC的自由口通信,阐明在Visual C++6.0环境下实现上位机与PLC之间的的通信方法,最后,给出了Excel报表的制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7—200 自由口通信 VISUAL C++6 0 EXCEL报表
下载PDF
基于Mapgis6.7软件和section3.0在地质图件的应用与技巧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元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22期83-83,共1页
随着mapgis6.7软件的发展和应用,利用软件编制地图已成为地图编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应用前景广阔,介绍利用mapgis软件进行绘图的相关事项,其与Auto cad、section3.0等软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介绍了利用Ma... 随着mapgis6.7软件的发展和应用,利用软件编制地图已成为地图编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应用前景广阔,介绍利用mapgis软件进行绘图的相关事项,其与Auto cad、section3.0等软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介绍了利用Mapgis6.7软件绘制剖面图及平面等值线图的方法以,该方法简单、实用、清晰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gis6 7软件 section3 0软件 绘图
下载PDF
岷县6.6级及芦山7.0级地震前天水地电阻率井下观测资料异常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雪梅 武银 +3 位作者 张璇 田洁 杨兴悦 缑亚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6-818,共3页
2013年4月20日和7月22日先后发生了四川芦山7.0级和甘肃岷县6.6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前天水地电台地电阻率的井下观测资料都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变化,其中芦山地震前11天地电阻率NS道、EW道、N45°W道出现同步异常,表现为明显波动变化... 2013年4月20日和7月22日先后发生了四川芦山7.0级和甘肃岷县6.6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前天水地电台地电阻率的井下观测资料都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变化,其中芦山地震前11天地电阻率NS道、EW道、N45°W道出现同步异常,表现为明显波动变化;岷县地震前约40天地电阻率三道出现异常,测值出现明显波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芦山7 0级地震 甘肃岷县6 6级地震 地电阻率 井下观测系统 异常分析
下载PDF
七环[7.6.1.0^(2,8).0^(3,7).0^(4,13).0^(6,12).0^(10,15)]十六烷-11,14-二酮的合成研究
10
作者 钟启迪 张欣 闫红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1-365,共5页
以环戊二烯和对苯醌为原料,经过Diels-Alder反应、碱催化烯醇化、卟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2+2]光反应合成了七环[7.6.1.02,8.03,7.04,13.06,12.010,15]十六烷-11,14-二酮。并通过对溶剂、催化剂、氧化剂及光反应条件的探讨,优化了反... 以环戊二烯和对苯醌为原料,经过Diels-Alder反应、碱催化烯醇化、卟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2+2]光反应合成了七环[7.6.1.02,8.03,7.04,13.06,12.010,15]十六烷-11,14-二酮。并通过对溶剂、催化剂、氧化剂及光反应条件的探讨,优化了反应条件。采用熔点测定、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各步产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环[7.6.1.0^2 8.0^3 7.0^4 13.0^6 12.0^10 15]十六烷-11 14-二酮 铁卟啉 [2+2]光环合反应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TB7.7的融合表达及其在小鼠上的细胞免疫学特性(英文)
11
作者 万婷 孟闯 +5 位作者 徐正中 单法 解晓莉 殷月兰 陈祥 焦新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4,174,共6页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TB7.7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原核蛋白,在小鼠模型上评价其细胞免疫学特性。方法通过PCR扩增出lhp-linker-esat6-linker和linker-Rv2654c片段,构建正确的pET32a(+)-lhp-linker-es...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TB7.7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原核蛋白,在小鼠模型上评价其细胞免疫学特性。方法通过PCR扩增出lhp-linker-esat6-linker和linker-Rv2654c片段,构建正确的pET32a(+)-lhp-linker-esat6-linker-Rv2654c原核表达质粒,转化BL21(DE3)后在IPTG诱导下表达,并纯化该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验证蛋白的免疫原性,通过T细胞增殖实验和夹心ELISA评价其细胞免疫学特性。结果成功构建pET32a(+)-lhp-linker-esat6-linker-Rv2654c原核表达质粒,SDS-PAGE显示在45kDa处出现目的条带,Western blot证明融合蛋白对anti-ESAT6,anti-CFP10,anti-His单抗和rGST-TB7.7多抗血清均有反应,说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显示该蛋白能明显引起小鼠的T细胞免疫反应。夹心ELISA实验也表明,融合蛋白刺激产生的IFN-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融合蛋白诱导产生的IFN-γ水平明显高于IL-4。结论 CFP10-ESAT6-TB7.7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系统中实现可溶性表达,并获得免疫反应性良好的纯化产物,该融合蛋白能引起明显的T细胞增殖,具有诱导Th1型免疫应答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CFPl0-ESAT6-TB7 7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细胞免疫
下载PDF
新疆M_S6.0和M_S6.6两次地震前近场泥火山宏观异常现象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海涛 高小其 +3 位作者 李志海 吴传勇 张涛 黄新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9-145,159,共7页
自2011年8月对新疆乌苏艾其沟泥火山实施24小时连续观测以来,在距泥火山200km范围内,相继发生了MS5.0、MS6.0和MS6.6地震.其中,在MS6.0和MS6.6地震前,艾其沟泥火山液面均出现了"背景值—上升—转折—下降—背景值"的异常变化... 自2011年8月对新疆乌苏艾其沟泥火山实施24小时连续观测以来,在距泥火山200km范围内,相继发生了MS5.0、MS6.0和MS6.6地震.其中,在MS6.0和MS6.6地震前,艾其沟泥火山液面均出现了"背景值—上升—转折—下降—背景值"的异常变化现象,而地震都发生在泥火山液面下降的过程中.这一现象与已知的霍尔果斯泥火山震例异常有所不同,显示了泥火山的震兆异常特征可能与其构造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ms6 0-7 0地震 泥火山 宏观异常
下载PDF
丽江7.0级地震地表破裂与形变特征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建国 周瑞琦 +1 位作者 吴伯黔 周光全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65,共8页
丽江70级地震序列发生在该地区属次级构造的断裂上,而且这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地表破坏分布和强余震分布都表现了异常不均匀性。根据大震震害损失评估调查和大震现场地面破坏调查取得的资料,对上述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丽江70级地震序列发生在该地区属次级构造的断裂上,而且这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地表破坏分布和强余震分布都表现了异常不均匀性。根据大震震害损失评估调查和大震现场地面破坏调查取得的资料,对上述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主震发震构造为玉龙山山前近南北向断裂,但其破裂过程可能存在“跳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表破裂 形变特征 断层
下载PDF
用地震标定律研究丽江7.0级地震的破裂过程 被引量:23
14
作者 秦嘉政 刘祖荫 张俊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57,共11页
本文根据Heaskel二维矩形地震破裂模式,导出了以ω立方的波谱衰减,在分析地震破裂过程特征、考虑三个主要的相似性假定基础上,即假定地震满足断层面几何相似、应力环境相似和动力学相似条件,研究了大小地震相似性问题的标度... 本文根据Heaskel二维矩形地震破裂模式,导出了以ω立方的波谱衰减,在分析地震破裂过程特征、考虑三个主要的相似性假定基础上,即假定地震满足断层面几何相似、应力环境相似和动力学相似条件,研究了大小地震相似性问题的标度分析,建立了地震破裂和源参数之间的标定律关系。用云南地区20多年中数百个地震的地震矩M0、面波震级Ms和近震震级ML系统以及有关的地震参数,建立了适用于云南地区的地震标定律关系。由此估算了丽江主震及部分强余震的震源参数,并对该次主震的破裂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给出,丽江70级主震的断层破裂长度33km,宽度16km,断层破裂面积490km2,平均位错078m,地震矩M0=125×1018Nm,总破裂时间T=138秒,发震应力背景τ0=337MPa,应力降Δσ=46MPa。对破裂过程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好象是两条新老断裂参与了活动,初始破裂为北西方向较老的中甸—丽江断裂,破裂长度约13km,破裂持续时间约54秒;主破裂为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是一条比较新的活动断裂,破裂长度约20km,破裂持续时间84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破裂过程 地震 云南 地震标定律
下载PDF
西门子S7-200PLC与PC机基于VB6.0的串行通信设计
15
作者 靳永亮 张雯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年第7期66-67,共2页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集微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通用工业控制装置。由于它的功能强、可靠性高、适应性好以及具有模块化结构等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把个人计算机连入PLC网络,不但有很...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集微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通用工业控制装置。由于它的功能强、可靠性高、适应性好以及具有模块化结构等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把个人计算机连入PLC网络,不但有很强的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而且能给用户提供非常美观而又易于操作的界面,实现对系统参数的监控、修改及显示各种实时控制图表,从而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针对计算机与PLC通信的具体实现方式,本设计以电动机启停控制系统为例,提出了实时通信监控的方法,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分析、应用,设计出良好的通信监控界面,主要设计了PC和S7-200 PLC的通信程序。该通信程序的设计,主要应用了VB6.0中的MSComm控件、S7-200 PLC的自由口通信指令,与利用工控组态软件实现监控的方法相比较,这种通信方式具有占用硬盘空间小、控制灵活、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组成高性价比、可靠性很高的通信控制系统。在本设计中当电动机启动运行时,PC机可以收发数据字符,实现了PC机对整个系统的实时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7-PLC V B6 0 串行通信 自由口模式
下载PDF
丽江7.0级地震前后滇西实验场的重力异常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16
作者 吴国华 罗增雄 赖群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1996年2月3日,在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县境内发生了一次Ms70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前后滇西实验场重力网共进行27期流动重力观测,其重力变化的总体特征为:1震中附近地区的丽江—剑川—洱源一带震前为下降变化,下降变... 1996年2月3日,在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县境内发生了一次Ms70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前后滇西实验场重力网共进行27期流动重力观测,其重力变化的总体特征为:1震中附近地区的丽江—剑川—洱源一带震前为下降变化,下降变化的幅值平均约30×10-8ms-2左右,震后重力变化继续下降;2距震中稍远一点的渡口附近地区震前为持续上升变化,累计上升变化的最大幅值达123×-8ms-2,震后重力变化下降,但下降变化的幅值不大,且永仁—南华一带的重力变化还在继续上升;3距震中较远的保山附近地区震前为持续上升背景上的下降变化,下降变化的最大幅值为68×10-8ms-2,震后还在继续下降,但昌宁—云县一带出现了局部上升变化。震前,根据前26期资料显示的重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级 地震前兆 实验场 重力异常
下载PDF
丽江7.0级地震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光全 张建国 +2 位作者 周瑞琦 吴伯黔 王桂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2-100,共9页
本文主要根据作者的野外地震地质调查,从震区地质构造条件与构造应力场特征出发,根据库仑———莫尔剪破裂准则计算,结合这次地震地表破坏特征和等烈度线形态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在北北西至近南北向主压应力作用下,丽江70级地震... 本文主要根据作者的野外地震地质调查,从震区地质构造条件与构造应力场特征出发,根据库仑———莫尔剪破裂准则计算,结合这次地震地表破坏特征和等烈度线形态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在北北西至近南北向主压应力作用下,丽江70级地震是玉龙雪山山前断裂活动的结果,地震时断层活动以倾滑为主,伴有一定的左旋扭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地质 构造背景
下载PDF
丽江7.0级地震滇西实验场区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测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忠华 苏有锦 刘祖荫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通过对滇西实验场区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测量的计算分析表明:1996年2月丽江70级地震前,滇西实验场区5个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测量的测点中,只有位于程海断裂带上的永胜测点(震中距82km)在震前1年左右出现巨变异常... 通过对滇西实验场区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测量的计算分析表明:1996年2月丽江70级地震前,滇西实验场区5个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测量的测点中,只有位于程海断裂带上的永胜测点(震中距82km)在震前1年左右出现巨变异常,而距震中最近的丽江测点(震中距42km),震前并没有显著的异常变化,但却有很大的同震变化。其它3个测点看不出与该次地震有明显联系的变化。尝试性地进行了两种计算,可能对孕震地区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测量 地震前兆 滇西实验场 水准测量
下载PDF
丽江7.0级地震震源环境及其破裂过程讨论 被引量:19
19
作者 苏有锦 刘祖荫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6-71,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丽江Ms70地震发生环境和破裂过程的分析讨论,得到以下认识:丽江地震发生在滇西北裂陷区北部块体内,这是一个由三组深断裂切割包围的三角形断块,断块内发育有裂陷盆地(大具—丽江裂陷盆地);该区除了水平应力作用... 本文通过对丽江Ms70地震发生环境和破裂过程的分析讨论,得到以下认识:丽江地震发生在滇西北裂陷区北部块体内,这是一个由三组深断裂切割包围的三角形断块,断块内发育有裂陷盆地(大具—丽江裂陷盆地);该区除了水平应力作用外,还有很强的来自地幔物质上隆引起的垂直应力作用;主余震分布在地壳一个由相对低速区包围的高速区内。地壳介质结构横向非均匀性—地壳高速块体的存在,可能是丽江地震震源成核的重要成因。丽江70级主震是一个单侧破裂过程,其过程非常复杂。主震为二次破裂事件,第一次破裂的中心位于大具,方向北北西,第二次破裂的中心位于黑水,方向转为北北东;整个破裂过程则从北向南沿着雪山东麓裂陷带的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过程 丽江 地震 震源环境
下载PDF
丽江7.0级地震前地震分形异常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绍先 邓志辉 范杨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2-137,共6页
本文提供了丽江70级地震前滇西北地震活动空间容量维、关联维、信息熵十分显著的异常图象;这些异常是在大震孕震区形成、应变释放加速阶段之后出现的,恰好揭示了源区、近源区大释放前的非线性变化过程。这与1965年以来云南及... 本文提供了丽江70级地震前滇西北地震活动空间容量维、关联维、信息熵十分显著的异常图象;这些异常是在大震孕震区形成、应变释放加速阶段之后出现的,恰好揭示了源区、近源区大释放前的非线性变化过程。这与196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8组大震前地震分形研究的结论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震级 地震 分形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