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区系及其垂直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一鸣 姚志军 +5 位作者 黄志文 田园 李海滨 普琼 杨道德 胡慧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7,共10页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以世界最高峰为代表的极高山生态系统,在生态和生物的演化及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受交通、自然环境等条件限制,外界对其哺乳动物区系的了解尚不完整。我们于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保护区的调查点内...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以世界最高峰为代表的极高山生态系统,在生态和生物的演化及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受交通、自然环境等条件限制,外界对其哺乳动物区系的了解尚不完整。我们于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保护区的调查点内利用样带法、访问调查法、自动感应照相系统监测法和夹日法进行了5次哺乳动物区系调察,共确认10目23科81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有34种,占总数的42.0%;地域特征明显,高地型17种和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14种,共占38.3%。区内可以划分为6个自然带,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表现为随海拔先升高后降低,并以2 500-3 300 m的物种数最多,共48种。区系组成南、北翼差异显著,南翼的76种哺乳动物中,东洋界41种,古北界25种;而北翼的29种中,东洋界仅2种,古北界23种。南翼3 300 m以下东洋界优势明显,而4 000 m以上古北界则占绝对优势,据此我们认为保护区位于东洋界和古北界分界线上,且分界线在3 300-4 000 m之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哺乳动物区系 青藏高原 垂直变化
下载PDF
基于PCA的森林生物量遥感信息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天蜀 张王菲 岳彩荣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59-1762,共4页
森林生物量和遥感多光谱数据、植被指数及地学因子存在相关关系,但这些因子间可能存在着多重相关性,如利用这些因子直接建模估测森林生物量,则可能出现病态模型。因此,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遥感及地学因子的主成分,再建立主成分... 森林生物量和遥感多光谱数据、植被指数及地学因子存在相关关系,但这些因子间可能存在着多重相关性,如利用这些因子直接建模估测森林生物量,则可能出现病态模型。因此,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遥感及地学因子的主成分,再建立主成分与生物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测森林生物量,达到既可保留多个遥感及地学因子的主要信息,又可避免因子间共线性的问题,以及降维,简化模型的作用。文章以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样地胸径每木调查数据,结合生物量相对生长式,得样地生物量。利用2006年印度卫星(IRS)数据,包括B2、B3、B4、B5四个波段,提取DVI、NDVI、PVI、RVI、VI3、SLAVI六种植被指数,利用DEM提取海拔、坡度、坡向值共13个遥感及地学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取13个因子的主成分,第一主成分至第五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8.7%。以前5个主成分值作自变量,建立主成分与地面生物量的回归模型,模型经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相关系数R=0.7129,可用于森林生物量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主成分(PCA) 遥感模型 IRS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河北小五台山半翅目昆虫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顾欣 杨秀娟 任国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358-22360,共3页
[目的]探明河北小五台自然保护区的蝽类物种及其组成情况。[方法]2009年在河北小五台山选取5条不同样带,对半翅目昆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共采集标本3 246只,隶属于21科98属145种,其中蝽科最多,占43.31%;蝽科、缘蝽科、同... [目的]探明河北小五台自然保护区的蝽类物种及其组成情况。[方法]2009年在河北小五台山选取5条不同样带,对半翅目昆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共采集标本3 246只,隶属于21科98属145种,其中蝽科最多,占43.31%;蝽科、缘蝽科、同蝽科、姬缘蝽科和盲蝽科共同构成该地区的优势类群,这5个科的个体数量占总采集数量的76.59%。半翅目群落种-多度关系接近于正态分布模型。涿鹿杨家坪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最高;蔚县王喜洞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最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蔚县小五台、蔚县山涧口和蔚县王喜洞半翅目昆虫群落相似度较高,蔚县金河口和涿鹿杨家坪的相似度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自然保护区昆虫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物种多样性 小五台山 河北
下载PDF
森林生物量与印度卫星数据及地学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天蜀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3-16,共4页
以2006年印度卫星数据(IRS-P6)为信息源,提取4个波段值、6种波段比值、4种植被指数,利用DEM提取海拔、坡度、坡向3个地学因子,共17个变量,选取5种线性及非线性方程,对高黎贡山常绿阔叶林地面样地生物量与17个遥感及地学因子进行相关性分... 以2006年印度卫星数据(IRS-P6)为信息源,提取4个波段值、6种波段比值、4种植被指数,利用DEM提取海拔、坡度、坡向3个地学因子,共17个变量,选取5种线性及非线性方程,对高黎贡山常绿阔叶林地面样地生物量与17个遥感及地学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IRS-P6的B2,B3,B5波段以及海拔与生物量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波段比值、植被指数、坡度、坡向与生物量的相关性较差,只有少量因子达到显著相关水平.通过变量筛选及回归方程选择,IRS-P6数据可用于较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印度卫星数据(IRS—P6) 回归分析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辽宁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谱及其海拔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宝财 张华 +3 位作者 祝业平 李剑源 李延明 马明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9-502,共4页
基于研究区植物名录和野外样线调查统计数据,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对辽宁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谱及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40.8%;其次是... 基于研究区植物名录和野外样线调查统计数据,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对辽宁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谱及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40.8%;其次是高位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分别占21.8%和21.5%,隐芽植物也较多,占14.5%,地上芽植物很少,仅占1.4%.该生活型谱总体上反映了本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且漫长的气候特点;(2)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为:山麓~海拔1180m,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中中型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增大,而地面芽植物比例明显减小;海拔1180m~山顶,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中中型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减小,小型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增大,至山顶高位芽植物基本消失,而地面芽植物比例则由9.1%显著增加到山顶的7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活型 生活型谱 海拔梯度 老秃顶子南坡 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大帽藓叶表面及叶尖的微形态结构 被引量:1
6
作者 沙毕热木.斯热义力 许东华 +1 位作者 王德萍 买买提明.苏来曼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1-745,751,共6页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新疆阿尔金山的5种大帽藓属(Encalypta Hedw.)植物的叶表面和叶尖进行了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高山大帽藓(E.alpina Smith)中肋粗壮,达于叶尖并突出成细长毛尖,叶腹面的分叉疣多呈马蹄形,严密地覆盖在叶表面...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新疆阿尔金山的5种大帽藓属(Encalypta Hedw.)植物的叶表面和叶尖进行了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高山大帽藓(E.alpina Smith)中肋粗壮,达于叶尖并突出成细长毛尖,叶腹面的分叉疣多呈马蹄形,严密地覆盖在叶表面,疣上具粗糙纹饰,叶背面具不规则乳突,排列疏松;尖叶大帽藓(E.rhaptocarpa Schwgr.)叶先端急尖,中肋粗壮,具长毛尖,疣的中下部两两相连,形成分叉疣,疣表面具纵向纹饰;剑叶大帽藓(E.spathulata Müll.Hal.)中肋突出叶尖形成透明毛状长尖,毛尖细胞长,疣在基部分叉丛生;西藏大帽藓(E.tibetana Mitt.)先端钝或急尖,无毛尖,中肋达于叶尖下终止,叶背腹表面疣疏松,空隙大,疣上有层层叠加状纹饰;钝叶大帽藓(E.vulgaris Hedw.)先端圆钝,中肋在叶先端前消失,疣粗糙,疣上有层层叠加状纹饰,具粘液.5种植物叶片的背、腹面具不同的分叉粗疣,疣的大小、形态、着生位置、疣上的纹饰各不相同;这些细微特征可作为大帽藓属属下分类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帽藓属 叶面 叶尖 微形态结构
下载PDF
云南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龙马山黑白仰鼻猴种群动态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徐会明 和育超 +1 位作者 张利周 黄志旁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3期57-59,81,共4页
黑白仰鼻猴分布最南部种群为龙马山种群,龙马山区域被云南松林、火烧地、耕地、村庄和牧场分割为5个相对独立的生境斑块。为了解龙马山黑白仰鼻猴种群数量变化及保护现状,于2011年03月开展种群数量调查。采用直接观察法记数猴群通过开... 黑白仰鼻猴分布最南部种群为龙马山种群,龙马山区域被云南松林、火烧地、耕地、村庄和牧场分割为5个相对独立的生境斑块。为了解龙马山黑白仰鼻猴种群数量变化及保护现状,于2011年03月开展种群数量调查。采用直接观察法记数猴群通过开阔地时的个体数量,基于性别年龄组和空间距离,收集繁殖单元(OMU)和全雄群(AMU)的数量和组成。调查结果表明,龙马山种群数量明显增长,已达127只,共有15个OMU单元和1个AMU。成年雌性与婴猴的比值为1.42∶1,说明种群仍有新婴猴出生,但成年个体与幼年个体比值接近1∶1,说明种群处于稳定状态。综合2个比值,说明种群数量已接近环境容纳量。分析造成生境退化的显性干扰和隐性干扰。建议开展跨保护区的黑白仰鼻猴联合保护工作,以更好地保护该区域的黑白仰鼻猴和其他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种群数量 动态变化 生境破碎化 隐性干扰 龙马山 云南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的多样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远辉 《四川动物》 CSCD 1998年第2期86-90,共5页
本文报道1988-1996年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带采集和记录到蛇类标本750余号46种,隶4科25属。综合原有记录,莽山地区一带蛇类资源现共记录到4科27属50种。
关键词 湖南莽山 蛇类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