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莫吾犹人也”别解
- 1
-
-
作者
许征
-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9-101,共3页
-
文摘
对《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句中的"文莫"二字,古今人做出过多种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其中的"文"指人的外表,"莫"通"无",是"无文"的省略,指与外表相对的"内心"。至于古人说"幕音漫",则是因为"莫、幕"相通,"漫"是"无文"的合音。《论语.述而》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生理属性而言)从外表到内心我跟一般人都差不多。
-
关键词
文
莫
幕
漫
引申
旁转
-
Keywords
Wen(文)
mu(莫)
mu(幕)
Man(漫)
expand
transfer
-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古代丝路上的佛教假面艺术交流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师若予
-
机构
上海博物馆
-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3-85,共13页
-
文摘
本文论证邓县出土南朝舞蹈画像砖上的胡人形象表现的是《荆楚岁时记》中戴胡头的驱傩人。胡头受流寓南朝荆楚地区的粟特人的影响。梁武帝及其近臣在都城建康创作"上云乐歌舞伎"采用其所熟悉的南朝荆楚地区的歌舞与风俗,此伎乐中的角色多以假面形式表现,其中老胡文康就来源于荆楚地区的胡头。该伎乐原本在宫廷元会上演出,稍后也作为佛教供养伎乐演出。支持此推论的文物证据有川博2号造像碑正面伎乐浮雕。它以实物证明,"上云乐歌舞伎"在萧梁时伴随着佛教,由都城建康传播到了成都等地区性中心城市。之后,百济人味摩之在长江下游地区学习此类假面戏弄,于公元612年传入日本,演变为佛寺内作为供养演出的日本《伎乐》。这些古代丝路上相关联的假面艺术具有胡、佛结合的共通性,体现了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或可追溯至佛教自贵霜帝国治下的犍陀罗、中亚传入中国的两汉之际。
-
关键词
粟特人
苏幕遮
胡头
老胡文康
南朝荆楚风俗
-
Keywords
Sogdians
Water-bag dance "Su mu Zhe" [苏幕遮]
mask
Lao Hu Wen Kang
Chucustoms during the Southern Dynasties
-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