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Lwoffii Isolated from Soil of Mink Farm 被引量:2
1
作者 SUN Na WEN Yong Jun +6 位作者 ZHANG Shu Qin ZHU Hong Wei GUO Li WANG Feng Xue CHEN Qiang MA Hong Xia CHENG Shi Pe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21-523,共3页
There were 4 Acinetobacter lwoffii obtained from soil samples.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the strains to 16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K-B method.Three isolates showed the multi-drug resistanc... There were 4 Acinetobacter lwoffii obtained from soil samples.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the strains to 16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K-B method.Three isolates showed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The presence of resistance genes and integrons was determined using PCR.The aadA 1,aac(3')-IIc,aph(3')-VII,aac(6')-Ib,sul2,cat2,floR,and tet(K)genes were detected,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Detec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Lwoffii Isolated from Soil of Mink Farm
下载PDF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imi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North-eastern Malaysia
2
作者 Zakuan Zainy Deris Mohd Nazri Shafei Azian Haru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4期313-315,共3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imi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IRAB) bloodstream infection(BSI) cases,since there is very little publication on Ae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 fr...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imi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IRAB) bloodstream infection(BSI) cases,since there is very little publication on Ae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 from Malaysia.Methods:A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41 cases(73.2%) of imipenem-sensitive Acinetobacter baumanii(ISAB) and 15 cases(26.8%) of IRAB was conducted in a teaching hospital which was located at North-Eastern state of Malaysia.Results:There was no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RAB BSI identified but IRAB BSI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longer bacteraemic days[OR 1.23(95%CI 1.01,1.50)].Although prior use of carbepenems and cephalosporin were higher among IRAB than ISAB group,statistically they were not significa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 of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Although statistically not significant,this analysis compliments previous publication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appropriate empiric antibiotic usage in hospital especially carbepenems and need further evaluation with bigger sub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ACTERAEMIA Risk factors OUTCOMES multi-drug resistant
下载PDF
2010年中国CHINET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12
3
作者 习慧明 徐英春 +26 位作者 朱德妹 汪复 倪语星 孙景勇 孙自镛 简翠 胡云建 艾效曼 张泓 李万华 贾蓓 黄文祥 王传清 王爱敏 魏莲花 吴玲 卓超 苏丹虹 张朝霞 季萍 徐元宏 熊自忠 沈继录 单斌 杜艳 俞云松 杨青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8-104,共7页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不动杆菌属共5 52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 949株,按照统一方案,在各监测点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按照CLSI 2...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14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不动杆菌属共5 52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 949株,按照统一方案,在各监测点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按照CLSI 2010年版标准判读,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33.6%和35.4%。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2.1%和63.6%,对其他监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56.2%以上。不同医院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其中以ICU分离菌耐药率最高,急诊次之,内科最低。门诊与住院患者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8.3%/50.8%和62.3%/63.8%,且住院患者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门诊患者(米诺环素除外)。全国14所教学医院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MDR)及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分别达55.0%(2 720/4 949)和21.4%(1 058/4 949)。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往年相比,呈上升趋势,尤以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升高显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不同医院、不同科室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监测 抗菌药
下载PDF
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铁丽 林小玲 +4 位作者 冯红军 李超 刘庆中 王赛芳 王邦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研究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检测62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对其中对20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检测ESBLs、AmpC酶、VIM、IMP、OXA-23和OXA-24产生及外膜蛋白表达情况,利血平协同抑制试验检测膜... 目的研究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检测62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对其中对20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检测ESBLs、AmpC酶、VIM、IMP、OXA-23和OXA-24产生及外膜蛋白表达情况,利血平协同抑制试验检测膜外排机制。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1%;对20株耐亚胺培南菌株中,ESBLs和AmpC酶阳性率分别50%和100%,VIMI、MP、OXA-24均阴性,OXA-23阳性率为95%;部分菌株存在22×103、29×103、33×103的外膜蛋白缺失;利血平不能降低亚胺培南对鲍氏不动杆菌的MIC值。结论产OXA-23型β-内酰胺酶是本院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产AmpC酶合并外膜蛋白缺失与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亚胺培南 耐药性 机制
下载PDF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5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96
5
作者 糜祖煌 秦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耐药机制。方法应用PCR检测5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结果30株MDR-ABA中TEM、ADC、armA、aac(3)-Ⅰ、ant(3″)-Ⅰ、dfrA12、sul1阳性率分别为63.3%、70.0%、30.0%、90.0%、90.0%、53.3%、80.0%...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耐药机制。方法应用PCR检测5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结果30株MDR-ABA中TEM、ADC、armA、aac(3)-Ⅰ、ant(3″)-Ⅰ、dfrA12、sul1阳性率分别为63.3%、70.0%、30.0%、90.0%、90.0%、53.3%、80.0%。结论MDR-ABATEM、ADC、armA、aac(3)-Ⅰ、ant(3″)-Ⅰ、dfrA12、sul1基因携带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多药耐药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汪志方 张益辉 王泽球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经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158例患者共分离出238株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主要集中在老年科(27.8%)、呼吸内科(26.6%)、神经内科(24.1%)、ICU(16.5%),基...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经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158例患者共分离出238株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主要集中在老年科(27.8%)、呼吸内科(26.6%)、神经内科(24.1%)、ICU(16.5%),基础疾病以肺部疾病(77.8%)、神经系统疾病(51.9%)、心血管疾病(43.0%)、糖尿病(32.9%)多见,与有创检查或治疗(64.6%)、使用广谱抗生素(86.1%)可能存在相关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66.4%)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逐年上升,由20.4%上升至40.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逐年上升,可能与患者基础疾病、有创性检查或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危险因素 耐药性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贾会学 赵艳春 +2 位作者 任军红 林金兰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了解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检验科报告的所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 目的了解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检验科报告的所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阳性的SICU住院患者进行调查。2008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采用前瞻性方法调查,并对感染及定植患者采取"Bundle"控制措施(如手卫生、单间隔离、戴手套、穿隔离衣等)。2007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对住SICU且上述5种病原体阳性患者(未采取"Bundle"控制措施)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相同,分析采取"Bundle"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 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SICU共收治3 526例患者,11 207患者住院日,共发生104例次MDROs感染,其中ICU相关的感染65例次(62.50%),非ICU相关的感染39例次(37.50%)。随着"Bundle"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ICU相关感染明显下降(18.75%),以MRSA和MDR-Ab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最为显著(均P<0.05)。结论 SICU内MDROs医院感染严重,通过采取"Bundle"控制措施,ICU相关感染能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外科 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鲍曼不动杆菌
下载PDF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和整合子、转座子遗传标记及菌株亲缘性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蔡挺 张顺 +1 位作者 陈琳 许小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耐药基因和整合子、Tn21/Tn501转座子存在状况及菌株亲缘性。方法对分离自临床27株ABA进行耐药基因、整合子、转座子检测,检测结果作聚类分析。结果27株中blaTEM、blaOXA-23群、blaADC、aac(3)-Ⅰ、aac(6′)-...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耐药基因和整合子、Tn21/Tn501转座子存在状况及菌株亲缘性。方法对分离自临床27株ABA进行耐药基因、整合子、转座子检测,检测结果作聚类分析。结果27株中blaTEM、blaOXA-23群、blaADC、aac(3)-Ⅰ、aac(6′)-Ⅰ、ant(3″)-Ⅰ、qacE△1-sulⅠ、intⅠ1阳性率分别为81.5%、44.4%、85.2%、85.2%、66.7%、81.5%、85.2%、85.2%,其余基因均阴性,聚类分析显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ABA可导致克隆传播医院感染,并存在暴发性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基因 亲缘性
下载PDF
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朱丹 卜黎红 +2 位作者 李欣 赵建平 陈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343-2345,共3页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常规细菌培养方法,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结果鲍氏不动杆菌最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78.64%,其次是分泌物(9.62%)和尿...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常规细菌培养方法,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结果鲍氏不动杆菌最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78.64%,其次是分泌物(9.62%)和尿液(6.81%),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以重症监护病房最多(29.58%),其次是呼吸科病房(21.36%);该菌耐药现象严重,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是含酶抑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22.14%)、碳青酶烯类药物如美罗培南(32.95%)、亚胺培南(33.04%)等。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的多药耐药呈上升趋势,因此对鲍氏不动杆菌应进行规范的连续的耐药监测,及早发现耐药菌株,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原文传递
2005-2007年鲍氏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卢健聪 蔡绍曦 +4 位作者 耿穗娜 佟万成 马真 孟莹 刘来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结果3年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大部分来自下呼吸道(79.2%),致病率为...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结果3年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大部分来自下呼吸道(79.2%),致病率为59.8%,多药耐药占77.2%;主要分布于ICU(70.8%),神经内科ICU最多;一年四季均有感染发生,连续3年资料显示,月致病率在时间分布上存在3个高峰,分别位于4、7、9月,前后相差≤1个月。结论鲍氏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多药耐药十分严重,密切监测重点科室、易感人群和高发季节,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获得性定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海立 隋文君 +5 位作者 王俊瑞 王玫 黄艳飞 顾海彤 庞剑 鲁辛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60-963,共4页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获得性定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主动筛查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110例RICU患者中MDR—AB获得性定植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病床周围环境MDR—AB的污染情况。收集MDR-AB...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获得性定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主动筛查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110例RICU患者中MDR—AB获得性定植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病床周围环境MDR—AB的污染情况。收集MDR-AB获得性定植患者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入住RICU期间发生MDR-AB定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剔除3例MDR—AB输人性定植病例后,107例患者纳入研究。RICU患者MDR—AB获得性定植率为43.9%(47/107)。共监测103例RICU患者病床周围环境,结果显示MDR—AB定植患者病床周围环境检出率(66.0%,31/47)明显高于未定植患者检出率(33.9%,19/56;x^2=10.494,P〈0.01)。单因素分析筛选MDR.AB获得性定植的相关危险因素有5项,分别是意识障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气管插管、鼻饲胃管、机械通气(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人选危险因素有3项:意识障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机械通气(OR=3.412,3.211,3.002;95%CI:1.165~9.992,1.117~9.233,1.101—8.182)。结论意识障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机械通气是RICU患者MDR.AB获得性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鲍氏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主动筛查 定植
原文传递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调查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20
12
作者 丁晓萍 姜燕南 +1 位作者 许波银 张燕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979-2981,共3页
目的总结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探讨防控的有效对策。方法对RICU 2009年4月3-30日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下呼吸道MDRABA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7 d连续发生6例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 目的总结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探讨防控的有效对策。方法对RICU 2009年4月3-30日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下呼吸道MDRABA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7 d连续发生6例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MDRABA感染,其中5例治愈,1例原发病重自动出院;6例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中均分离出相同耐药谱的MDRABA。结论医务人员诊疗操作中洗手缺乏依从性和规范性;室内环境、空气消毒机监管不力是引起此次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MDRABA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应严格隔离患者,加强全员执行洗手的依从性和规范性教育,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多药耐药菌筛选,采取早期干预措施,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感染暴发 控制对策
原文传递
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株耐药基因及菌株亲缘性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钱小毛 糜祖煌 金海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082-2084,共3页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流行株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和菌株的亲缘性,为医院流行病学溯源提供依据。方法对39株ABA采用PCR检测19种耐药基因(TEM、SHV、PER、VEB、GES、CARB、CTX-M-1群、OXA-23群、OXA-24群、IMP、VIM、DHA、aac(3)-Ⅰ、aa...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流行株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和菌株的亲缘性,为医院流行病学溯源提供依据。方法对39株ABA采用PCR检测19种耐药基因(TEM、SHV、PER、VEB、GES、CARB、CTX-M-1群、OXA-23群、OXA-24群、IMP、VIM、DHA、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qacE△1-sul1)。结果TEM阳性13株(33.3%)、OXA-23群阳性20株(51.3%)、aac(3)-Ⅰ阳性25株(64.1%)、aac(6′)-Ⅰ阳性25株(64.1%)、ant(3″)-Ⅰ阳性29株(74.4%)、qacE△1-sul1阳性32株(82.1%),其余基因均阴性;聚类分析提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ABA流行株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携带率高,存在克隆传播医院感染流行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基因 亲缘性
原文传递
ICU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远超 喻莉 何贵元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6-157,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ICU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临床分布特征,为临床预防该菌所致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ICU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分离的96株鲍氏不动杆菌按规程行药敏试验及结果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在ICU的分离率逐年增加,其中82.3%的... 目的了解医院ICU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临床分布特征,为临床预防该菌所致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ICU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分离的96株鲍氏不动杆菌按规程行药敏试验及结果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在ICU的分离率逐年增加,其中82.3%的标本来源于下呼吸道;该菌多药耐药现象较严重,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2.1%),其次是美罗培南(14.6%)、亚胺培南(17.7%)。结论 ICU中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鲍氏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
原文传递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动态变迁 被引量:6
15
作者 章白苓 徐轶 +3 位作者 桂炳东 徐建民 胡龙华 胡晓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641-2643,共3页
目的了解2005—2007年医院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动态变迁。方法检测130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和骨科;多药耐药株也同样主要分布在上述3个病区... 目的了解2005—2007年医院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动态变迁。方法检测130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和骨科;多药耐药株也同样主要分布在上述3个病区,3年来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亚胺培南耐药率在23.1%,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30.0%和40.0%,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56.2%~76.2%;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他啶耐菌率分别56.7%、80.0%和83.3%外,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90.0%,而对亚胺培南敏感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22.0%和28.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44.0%~71.0%。结论亚胺培南仍是对鲍氏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最高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监测
原文传递
鲍曼不动杆菌armA基因的分布与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敏 申菲 +4 位作者 李先平 曹虹 郑荣 秦章顺 杜世杰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4-1008,共5页
目的调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基因armA的分布以及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2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后采用PCR筛选鲍曼不动杆... 目的调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基因armA的分布以及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2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后采用PCR筛选鲍曼不动杆菌的16S rRNA甲基化基因。armA,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RAPD)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药敏结果,并分析基因型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72株鲍曼不动杆菌共有armA基因阳性菌株20株(27.8%)。含有armA基因型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为90%;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显示20株armA基因阳性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为7型,A型为优势克隆株。结论产16S rRNA甲基化基因armA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可对多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水平耐药。同一克隆菌株在病房内和病房间的传播为我院armA以基因传播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16S rRNA甲基化基因 耐药性 arma基因
原文传递
292株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慧 王宏伟 +2 位作者 贾红岩 孙美玲 王丽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818-2819,共2页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92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占82.6%;分布主要以综合ICU最多,占32.9%,其次是神经外科、...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92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占82.6%;分布主要以综合ICU最多,占32.9%,其次是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分别占19.2%、16.1%、6.1%;该菌对多黏菌素E的敏感率最高,为99.3%,其次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74.0%、68.2%;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约50.0%;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高达30.1%。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且易出现多药耐药或泛耐药;及时送检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能有效控制其引起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泛耐药
原文传递
2004-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多药耐药监测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玉红 李丰良 李铭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302-5304,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2004-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其多药耐药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建议。方法用VITEK-2Compact鉴定系统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同时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1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2004-2011年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803... 目的了解医院2004-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其多药耐药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建议。方法用VITEK-2Compact鉴定系统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同时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1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2004-2011年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803株,其中痰标本占85.7%;ICU、干部病房和神经科是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较高的科室,分别占23.2%、20.9%、12.5%;鲍氏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至2011年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最高的为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均为76.0%,耐药率最低的为米诺环素,为28.0%,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62.4%~76.0%;2008年出现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2008-2011年分别检出MDRAB 2、3、86、169株,检出率分别为2.2%、2.6%、49.1%、67.6%;从2009年起出现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009-2011年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0.9%、1.1%、4.8%,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逐年增高,同时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也明显增高,因而加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有利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多药耐药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临床危重患者细菌感染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辉 韩琳琳 +3 位作者 王少燕 刘宇 王书会 董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441-4444,共4页
目的检测分析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和临床各科危重症患者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以及耐药菌株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携带状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检测分析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和临床各科危重症患者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以及耐药菌株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携带状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推测法鉴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PCR技术检测耐喹诺酮类药物菌株parC和gyrA的耐药相关基因;对药敏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均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青岛地区和莒县地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gyrA检出率分别为42.9%和5.4%,parC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2.9%和25.0%,青岛地区和莒县地区肺炎克雷伯菌gyrA检出率20.0%和17.6%、parC检出率40.0%和47.1%、鲍氏不动杆菌gyrA检出率10.3%和11.1%、parC检出率10.3%和22.2%,分离株中两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耐药基因parC和gyrA的检出率,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30.0%和14.0%、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50.0%和28.6%,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为25.0%和10.0%、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38.9%和11.1%,两个耐药基因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和临床各科危重症患者分离的3种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且表现为多药耐药性;携带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是其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的原因,此外可能尚有其他喹诺酮类耐药机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鲍氏不动杆菌 喹诺酮类耐药基因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原文传递
烧伤创面常用外用药对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内菌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晓琴 向军 +1 位作者 宋菲 郇京宁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观察烧伤创面常用外用药对鲍氏不动杆菌( AB)游离菌及生物膜内菌的抗菌活性,以及协同应用氨溴索对AB生物膜内菌的影响。 方法11株AB均分离白2005年8月-2007年4月笔者单位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呼吸道和血液标本(1)稀释法测定醋... 目的观察烧伤创面常用外用药对鲍氏不动杆菌( AB)游离菌及生物膜内菌的抗菌活性,以及协同应用氨溴索对AB生物膜内菌的影响。 方法11株AB均分离白2005年8月-2007年4月笔者单位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呼吸道和血液标本(1)稀释法测定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和醋酸氯己定溶液对AB游离菌(敏感株、标准株、耐药株)的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2)以LB或TSB培养液培养AB 12、24、48 h形成生物膜,采用MBC的上述2种外用药分别处理30 min(磺胺米隆组和氯己定组),以不加外用药处理的生物膜作为对照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生物膜厚度,计算生物膜内活菌比例。将每个外用药组生物膜混匀并接种于LB培养皿,观察有无细菌生长。(3)另以LB培养液培养AB 48 h形成生物膜,采用MBC的上述2种外用药单独(磺胺米隆组和氯己定组)及分别联合终浓度3. 75 mg/mL氨溴索溶液(氨溴索+磺胺米隆组和氨溴索+氯己定组)处理30 min,以不加任何药物处理的生物膜作为对照组,噻唑蓝法检测生物膜内菌增殖情况(数据以吸光度值表示)。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结果 (1)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和醋酸氧己定溶液对AB游离菌的MIC分别为25. 00、0.03 mg/mL,且每种药物的MIC和MBC相同。(2)各组耐药株生 物膜厚度于多数时相点大于敏感株。与对照组比较,2个外用药组各时相点下3种菌株生物膜厚度及膜内活菌比例均有所降低。各外用药组生物膜培养均可见大量细菌生长。(3)对照组耐药株吸光度值为0. 776 +0. 071,磺胺米隆组和氯己定组耐药株吸光度值分别为0.625±0.063、0.420±0.068;氨溴索+磺胺米隆组、氨溴索+氯己定组耐药株吸光度值分别为0. 174±0.089、0.178±0.044,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 823、16. 009,P值均为0.000)和对应的单独用药组(£值分别为9.248、6. 681,P值均小于0.叭)。 结论 耐药AB易形成生物膜,并可阻碍创面外用药物对细菌的杀灭作用,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创面外用药能起到协同灭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鲍氏不动杆菌 氯己定 氨溴索 抗药性 生物膜 磺胺米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