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RESEARCH OF IMPACTS ON PLASMA ENDOTHELIN AND INTELLIGENCE IN MULTI-INFARCT DEMATIA TREATED WITH CLUSTER PRICKING ON HEAD POINTS
1
作者 王利春 王志勇 +4 位作者 陈艳艳 刘振江 李宝栋 杨京花 程为平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7年第4期16-21,共6页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impact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endothelin (ET) in multi-infarct dementia (MID) treated with cluster pricking on head points.Methods 60 cases of MID were randomized into acupun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impact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endothelin (ET) in multi-infarct dementia (MID) treated with cluster pricking on head points.Methods 60 cases of MID were randomized into acupuncture group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treated with cluster pricking on head points and huperzien A tablet respectively.Plasma ET lever,HDS,ADL and CNFDS (clinical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defect scoring) were determined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Results In 8-week treatment,ET level in both groups were decreased,but it was decreased much more obviously in acupuncture group,indicat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tatistical comparison (P〈0.05).The scores of HDS and ADL were all up in acupuncture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s,but th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obtained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acupuncture group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P〈0.05).In acupuncture group,the result of CNFDS was much down comparing with that before the treatment,indicat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but in western medicine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NFD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0.05),suggesting that acupuncture reduces CNFDS of MID patient,neither for western medicine.Conclusion Cluster pricking on head points improves the intelligence of MID patient,reduces ET level and grades up HDS and ADL,moreover,it reduces CNFDS of MID patients and releases the symp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 pricking/puncturing multi-infarct dementia ENDOTHELIN Clinical research
下载PDF
Jian Nao Ning for Treatment of Memory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Mild or Moderate Multi-infarct Dementia
2
作者 田金洲 尹军祥 +2 位作者 刘峘 杨承芝 王永炎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7-251,共5页
Forty patients with multi-infarct dementia (MI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25 cases) treated with Jian Nao Ning (健脑宁JNN) and the duxil control group (15 cases). Memory function were assessed at... Forty patients with multi-infarct dementia (MI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25 cases) treated with Jian Nao Ning (健脑宁JNN) and the duxil control group (15 cases). Memory function were assessed at baseline and endpoint using memory subscales of a battery of New Psychometric Tests (Chinese version) including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verbal memory, and non-verbal memory, etc. After treatment, the mean scores of verbal memory in the 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 (P<0.05) and total memory scores of memory items (P<0.001) in JNN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improvement in episodic memory function including story recall (immediate and delayed), delayed word recall,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recognition and visual recognition in the JN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duxil control group, suggesting that JNN can obviously improve memory funct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mild or moderate multi-infarct demen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an Nao Ning for Treatment of Memory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Mild or Moderate multi-infarct Dementia
下载PDF
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霍敏中 冯锦昉 +1 位作者 方挺松 梁振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63-86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变化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来佛山市中医院诊治的疑似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模式CT检查。分析头颅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结果。比较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区、梗死核心区患侧与健侧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比较治疗前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核心的灌注参数(rCBF、rCBV、rTTP、rMTT);分析脑组织异常灌注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4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4.5~9.0 h内经溶栓治疗结果,比较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2分,n=28)与预后不良(改良Rankin评分>2分,n=15)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rMTT、rTTP值。结果 100例疑似患者经NCCT检查发现,59例患者可见早期的低密度病灶,其余4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NCCT阳性率为59.00%。CTP检查结果发现,100例患者中9例经过CTP检查灌注正常,其余91例患者脑灌注均有异常现象,与临床症状相符,CTP检查发现阳性率为91.00%。CTA检查结果发现,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88例,无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者12例。多模式CT结果: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区健侧、患侧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CBF明显较健侧低,患侧的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核心区患侧的CBV、CBF明显较健侧低,MTT、TTP明显较健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梗死核心区相比,缺血半暗带的rCBV、rCBF明显较高,rMTT、rTTP值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BF较治疗前高,rMTT、rTTP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灌注异常者中存在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明显较血流灌注正常者高(95.6%vs.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4.5~9 h内经溶栓治疗患者43例,其中预后良好者28例,预后不良者15例。预后良好者前缺血半暗带rCBV与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者rCBF较预后不良高,rMTT、rTTP较预后不良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CT可早期发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异常情况,可用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多模式CT 梗死核心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无症状脑梗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一项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秋伶 唐文武 +4 位作者 余艺雯 邓欢 杨小华 陈晓霞 季一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232-3239,共8页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具有较高无症状脑梗死(SBI)发病率,且是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前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MHD患者SBI风险,以早期识别并减少不良预后。目的探讨MHD患者发生SBI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具有较高无症状脑梗死(SBI)发病率,且是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前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MHD患者SBI风险,以早期识别并减少不良预后。目的探讨MHD患者发生SBI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0月4个中心(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广元市中心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蓬安县人民医院)的486例MHD患者。以MHD患者是否发生SBI为结局事件,分为SBI组(n=102)和非SBI组(n=384),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集(n=340)和验证集(n=146)。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变量,构建MHD患者发生SB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建模集70例(20.6%)MHD患者发生SBI,验证集32例(21.9%)患者发生SBI。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5~1.050)、饮酒史(OR=4.487,95%CI=2.075~9.706)、BMI(OR=1.082,95%CI=1.011~1.156)、睡眠时间<5 h/d或>9 h/d(OR=6.286,95%CI=3.560~11.282)、慢性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乙肝)(OR=1.873,95%CI=1.067~3.347)、血清乳酸水平(OR=1.452,95%CI=1.152~1.897)、尿素清除率(URR)(OR=0.922,95%CI=0.875~0.970)和抗血小板药用药史(OR=0.149,95%CI=0.030~0.490)是MHD患者发生SB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包含上述8个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该预测模型在建模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95%CI=0.759~0.873)和0.808(95%CI=0.723~0.893),校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提示该模型可使患者获得最大临床收益。结论基于年龄、饮酒史、BMI、睡眠不足或睡眠过长、慢性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乙肝)、血清乳酸水平、URR和抗血小板药用药史建立的MHD患者发生SBI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有望对MHD患者发生SBI风险进行准确、个性化的评估并实施早期干预以降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脑梗死 维持性血液透析 预测模型 多中心 危险因素
下载PDF
Non-HDL-C水平和ApoB/ApoA1比值与初发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涂诗琴 高凌云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载脂蛋白B(Apo B)和载脂蛋白A1(Apo A1)比值以及non-HDL-C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 目的探究不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载脂蛋白B(Apo B)和载脂蛋白A1(Apo A1)比值以及non-HDL-C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入院治疗的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行冠脉造影的患者410例。计算Apo B/Apo A1比值及non-HDL-C,根据non-HDL-C三分位数分为低non-HDL-C组(≤2.89 mmol/L)、中non-HDL-C组(2.9~4.16 mmol/L)、高non-HDL-C组(≥4.17 mmol/L),比较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冠脉病变特点的差异性。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non-HDL-C水平、Apo B/Apo A1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与低non-HDL-C组相比,中non-HDL-C组和高non-HDL-C组患者年龄更小(P<0.05);高non-HDL-C组较另外两组具有更高水平的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ApoA1、ApoB/ApoA1、白蛋白、γ-谷酰转移酶、尿酸(P<0.05)。三组间左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多支血管病变、Gensini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Apo B/Apo A1和non-HDL-C均与多支血管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ApoB/ApoA1比值(OR=3.149,95%CI:1.209~8.201,P=0.019)、non-HDL-C≥4.17 mmol/L(OR=4.199,95%CI:1.524~11.565,P=0.006)是多支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初次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有冠脉病变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中,更应关注ApoB/ApoA1及non-HDL-C,同时严格控制non-HDL-C是心肌梗死患者潜在的降脂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多支血管病变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肖晔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脑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59/61),高于对照组的84.75%(5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空间执行能力、定向力、注意和延迟记忆、抽象思维和命名、语言流畅等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THBS-1、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目呆滞、头晕昏沉、嗜睡涎多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认知功能评分,改善脑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多奈哌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多奈哌齐 多发梗死性痴呆 认知功能 脑血液流变学 中医证候积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1例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思考
7
作者 张英普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期394-396,共3页
回顾1例关节镜下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病人,在术后麻醉苏醒过程中突发心肌梗死死亡过程,从病人既往史、现病史、术前处置、检查结果、手术过程和术后观察抢救过程分析死亡的原因,回顾处置过程,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此类病人应做好风险识... 回顾1例关节镜下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病人,在术后麻醉苏醒过程中突发心肌梗死死亡过程,从病人既往史、现病史、术前处置、检查结果、手术过程和术后观察抢救过程分析死亡的原因,回顾处置过程,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此类病人应做好风险识别及筛查,优化诊疗过程,促进各科室之间协作,建立一体化模式。提高心肌梗死病人的识别率、抢救率,是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心肌梗死 护理 多科协作
下载PDF
亲情化护理联合多模块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明治 李媛 丁敏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亲情化护理联合多模块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9... 目的探讨亲情化护理联合多模块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组患者接受亲情化护理联合多模块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入院即刻,两组患者的上肢及手、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巴氏(Barthel)量表平均得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当日,联合组患者上肢及手、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Barthel量表平均得分(88.74±10.26)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8,P<0.05);联合组SS-QOL评分(214.67±20.09)分高于对照组(t=6.531,P<0.05)。结论亲情化护理联合多模块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有助于优化患者的肢体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最终提升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联合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偏瘫 亲情化护理 多模块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汲晶 李景春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plasma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1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与分析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plasma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1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检测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67例患者中,平均神经功能缺损状态NIHSS评分为(18.32±2.15)分,其中>21分17例(重度组)。重度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受教育程度、合并疾病等与非重度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非重度组的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非重度组的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高于非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显著高于非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都存在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为影响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比较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状态越差的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脑脊液 溶血磷脂酸 相关性 多因素分析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多模态CT检查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研究
10
作者 陈媛慧 雷雨萌 盛芳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CT检查对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IVT)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在本院就诊的10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多模态CT检查,采用静脉溶栓(IVT)治疗,治疗1周内复查头颅CT,统计ACI... 目的:探讨多模态CT检查对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IVT)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在本院就诊的10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多模态CT检查,采用静脉溶栓(IVT)治疗,治疗1周内复查头颅CT,统计ACI患者IVT治疗后HT发生情况;分析影响ACI患者IVT治疗后HT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预测效能。结果:108例ACI患者中,有43例IVT治疗后出现HT,发生率为39.81%。房颤、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3 h、、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7分、多时相CT血管成像(mCTA)评分≤3分、相对表面渗透性(rPS)≥4.13均是影响ACI患者IVT治疗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ACI患者IVT治疗后HT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H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结论:多模态CT检查可以较好评估ACI患者IVT治疗后HT风险,根据其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CT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出血性转化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模态交互学习的多源心脏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11
作者 钟乔鑫 赵毅忠 +1 位作者 张飞燕 陆雪松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2,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和搭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网络,实现多模态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图像分割,并提升Dice系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2019年多序列CMR分割挑战赛的公开数据集,它包含了45例患者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alanc... 目的通过研究和搭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网络,实现多模态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图像分割,并提升Dice系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2019年多序列CMR分割挑战赛的公开数据集,它包含了45例患者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alanced-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bSSFP)模态,晚期钆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模态与T2WI模态的CMR图像数据。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双流U型网络框架,实现bSSFP与LGE两种模态以及bSSFP与T2WI两种模态的CMR图像分割。在编码阶段,未配准各模态图像被交替地送入各自分支进行特征学习,所获取的特征图接着都流入共享层,实现多模态信息的交互补充,最终共享特征分开流出到各自分支进行解码输出。通过在45例患者的CMR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五折交叉验证实验,分别对bSSFP与LGE模态、bSSFP与T2WI模态进行了分割,以Dice系数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性能评估,Wilcoxon符号秩检验被用来检验模型差异性。结果在bSSFP与LGE模态的分割实验中,本文方法在bSSFP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相较于传统UNet模型和最新的Swin-Unet模型都有显著提升(P<0.001);在LGE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较传统UNet模型(P<0.001)、Swin-Unet模型(P=0.001)、双流UNet(P=0.021)均有显著提升。在bSSFP与T2WI模态的分割实验中,本文方法在bSSFP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较UNet模型、Swin-Unet模型与双流UNet均有显著提升(P<0.001);在T2WI模态的平均Dice系数较UNet模型有显著提升(P<0.001),较Swin-Unet模型有提升(P=0.025)。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双流U型网络框架为CMR图像多模态分割提供有效方法,且该网络提高了CMR图像bSSFP模态与LGE模态及bSSFP模态与T2WI模态的Dice系数,很好地解决了多模态CMR图像个体解剖学差异大和图像间存在灰度不一致问题,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病 心血管疾病 多源心脏图像分割 深度神经网络 模态交互学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赵雨欣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8期20-22,30,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高压氧治疗频次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低频次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应用多... 目的:观察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高压氧治疗频次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低频次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应用多频次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100β、NSE、GFAP、CRP、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降低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低频次高压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 多频次高压氧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与U-Net的脑卒中DWI图像梗死病灶分割方法研究
13
作者 陆小妍 张华伟 +3 位作者 郭静丽 郭群 蒋红兵 张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12期9-13,共5页
目的:为解决脑卒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中梗死病灶边界模糊、病灶区域小、分割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MHSA)与U-Net的分割方法。方法:以U-Net作为基础分... 目的:为解决脑卒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中梗死病灶边界模糊、病灶区域小、分割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MHSA)与U-Net的分割方法。方法:以U-Net作为基础分割模型,在其编码器最后一次卷积操作后加入MHSA模块,建立MHSA-UNet分割模型。为了验证MHSA-UNet分割模型的有效性,在自建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验证,并与U-Net模型、Attention U-Net模型对脑卒中DWI图像中梗死病灶的分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MHSA-UNet分割模型的Dice相似系数、交并比、95%豪斯多夫距离分别为0.790、0.571、9.982,在总体上优于U-Net模型、Attention U-Net模型。结论: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分割脑卒中DWI图像中梗死病灶,可以辅助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 U-Net 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梗死病灶 DWI图像 病灶分割
下载PDF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家族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吕鹤 姚生 +5 位作者 张巍 王朝霞 黄一宁 牛小媛 张茁 袁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6-500,共5页
目的 :报道我国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ADASIL)家族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4个通过病理和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 ,对 4个先证者做心电图检查 ,2个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 目的 :报道我国 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ADASIL)家族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4个通过病理和基因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 ,对 4个先证者做心电图检查 ,2个先证者进行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4个家族共调查 83个家庭成员 ,总共 2 9人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每个家族中连续数代均有发病者 ,男女均受累及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 ,所有患者均无常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为 2 8~ 70岁 ,以 4 0~ 5 0岁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晕、轻偏瘫 ,发病同时或短期内出现智能下降。所有患者均无偏头痛发作。 1个先证者出现手套和袜套样痛觉减退 ,2个先证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异常。所有先证者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我国CADASIL患者早期可以主要表现为椎 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的症状 ,智能下降可以在疾病早期发生 ,偏头痛可能不是我国患者的主要表现。本病可出现周围神经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证者 CADASIL 患者 白质脑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皮层下梗死 周围神经 中国 结论 收集
下载PDF
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49
15
作者 梅建勋 张云岭 张伯礼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进行方法学改进,以此模型对健脑益智冲剂进行药效学观察。方法: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血栓栓子造模,观察行为学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造模后脑内存在广泛而多发的梗塞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 目的: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进行方法学改进,以此模型对健脑益智冲剂进行药效学观察。方法: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血栓栓子造模,观察行为学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造模后脑内存在广泛而多发的梗塞灶,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1,P<005),中药健脑益智冲剂和喜得镇(Hydergine)药物干预后,上述改变得以明显改善。结论:此模型是进行多发梗塞性痴呆基础研究和筛选新药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性痴呆 学习记忆 痴呆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头颅CT定位围针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伦新 荣莉 +1 位作者 李滋平 杨文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寻找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患者89例,随机分为电围针组57例,西药组32例,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智能情况及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相同疗程后,电围针组与西药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颅C... 目的:寻找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患者89例,随机分为电围针组57例,西药组32例,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智能情况及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相同疗程后,电围针组与西药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颅CT定位围针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围刺 头颅 CT定位 治疗 多发梗塞性痴呆 疗效
下载PDF
大鼠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的建立及针刺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存志 于建春 +2 位作者 王彤 远慧茹 韩景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31-33,共3页
目的对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加以改进,并探讨针刺对其行为学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栓子注入法制作MID模型,应用穿梭箱实验观测大鼠学习能力的变化,HE染色分析海马CA1和CA3区的病理变化,并分析针刺的作用。结果造模后大鼠海马... 目的对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加以改进,并探讨针刺对其行为学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栓子注入法制作MID模型,应用穿梭箱实验观测大鼠学习能力的变化,HE染色分析海马CA1和CA3区的病理变化,并分析针刺的作用。结果造模后大鼠海马区受损明显,学习记忆能力下降。针刺干预可明显逆转上述异常改变。结论经改进后的MID大鼠模型是进行血管性痴呆基础研究和疗效评价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梗塞性痴呆 大鼠模型 穿梭箱实验 学习记忆 针灸疗法
下载PDF
标准系统多维度模式联合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李晓梅 张婵 张亚娜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3250-3253,3258,共5页
目的评价标准系统多维度模式联合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为转变组和多维度联合组,每组45例。行为转变组给予行为转变理论模式... 目的评价标准系统多维度模式联合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为转变组和多维度联合组,每组45例。行为转变组给予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干预,多维度联合组采用标准系统多维度模式联合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比2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液流变学、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ADL评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变化。结果与行为转变组比较,多维度联合组LVESD、LVEDD、全血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MYO、CK、AST水平及PSQI评分明显下降,且LVEF水平、ADL评分、barthel指数及依从性、满意度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标准系统多维度模式联合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干预的开展,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系统多维度 行为转变理论 心功能 心肌梗死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脑小动脉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莹 张微微 朱光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50-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脑小动脉的硬化程度,比较不同部位、不同节段脑小动脉硬化指数的差异。方法对4例CADASIL患者的脑组织标本(疾病组)及对照组脑组织标本4例,进行平行及垂直于大...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脑小动脉的硬化程度,比较不同部位、不同节段脑小动脉硬化指数的差异。方法对4例CADASIL患者的脑组织标本(疾病组)及对照组脑组织标本4例,进行平行及垂直于大脑表面方向切片,HE染色后,观察额叶中外径<300μm的小动脉病理学变化,比较疾病组和对照组、穿支动脉及其分支、灰质和白质以及不同节段小动脉的硬化指数(SI)。结果疾病组小动脉内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和透明变性。不同切片方法、不同节段和不同部位比较,疾病组脑小动脉S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疾病组灰质及白质SI分别为0.36±0.10、0.44±0.1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外径<100μm和>100μm的小动脉SI分别为0.40±0.17、0.37±0.1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穿动脉主干和分支所得结果相似。结论CADASIL患者存在小动脉狭窄和管壁纤维性增厚,病变主要发生在白质,且以小动脉末端病变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皮质下梗死 脑小动脉 白质脑病 病理学研究 患者 CADASIL 动脉硬化指数 纤维组织增生 不同部位 组织标本 病理学变化 对照组 HE染色 透明变性 动脉内膜 切片方法 动脉主干 动脉狭窄 疾病 节段
下载PDF
强脾补精化瘀益智胶囊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纪立金 李奕祺 +1 位作者 于晓艳 林若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强脾补精化瘀益智胶囊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MI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灌服小承气汤以及栓子注入的方法制作复合型MID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应用光化学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探讨强脾补精化瘀益智胶囊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MI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灌服小承气汤以及栓子注入的方法制作复合型MID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应用光化学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中药组SOD活性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及西药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脾补精化瘀益智胶囊可以明显提高大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改善缺血造成的脑损伤,起到治疗MID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多发梗塞性 中医药疗法 强脾补精化瘀益智胶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