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4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Carpal Joint Injury
1
作者 Rongfeng An Juntao Lu +1 位作者 Jingzhong Liu Fang Ya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5期145-149,共5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CT)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in the diagnosis of carpal joint injury.Methods:A total of 13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wrist injuries admi...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CT)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in the diagnosis of carpal joint injury.Methods:A total of 13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wrist injurie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3 to January 202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single group(n=65)and a joint group(n=65).The single group was diagnosed using multi-slice spiral CT,and the joint group was diagnosed using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s the gold standard.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to the gold standard,and the diagnostic energy efficiency of both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the singl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gold standard were significant(P<0.05).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the joi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gold standard were not significant(P>0.05).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diagnosis in the joi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ingle group(P<0.05).The specificity of diagnosis in the joint group was higher as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single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RI was highly accurate in diagnosing wrist injuries,and the misdiagnosis rate and leakage rate were relatively low.Hence,this diagnostic program is recommended to be popul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lice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arpal joint injury Joint diagnosis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spinal cord vessels using 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爽 钱建国 冯晓源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862-1864,共3页
关键词 spinal cord vascular diseases · 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 · spinal angiography
原文传递
High Prevalence of Anatomical Variations and Anomalies of the CoronaryArteries Detected by CT Angiograph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3
作者 Ghazi A.Alshumrani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CIE 2024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Objective:Coronary artery anatomical variations and anomalies are an important topic due to their potenti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coronary artery anatomical variation... Objective:Coronary artery anatomical variations and anomalies are an important topic due to their potenti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coronary artery anatomical variations and anomalies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Methods:This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that included all symptomatic patients who had CCTA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Saudi Arabia during a period of seven years.Results:The total number of included patients was 507(60%males)with a mean age of 57.4 years.Approximately 41%had luminal stenoses,averaging 49.7%.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natomical variations(CAV)and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CAA)was 217(43%).CAV prevalence was 26%,which included 14%non-right coronary dominance,5%short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CA),and 7%division variations(trifurcation and quadrifurcarion)of the LMCA.The prevalence of CAA was 29%,which included 5%origin anomalies,22%myocardial bridge,and 2%course anomalies.Conclusions:A high prevalence of coronary artery anatomic variations and anomalies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is reported in this study.Systematic reviews,meta-analyses,reporting guidelines,and unified 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cor-onary variations and anomalies are lacking in the literature,presenting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coronary anatomical variatio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下载PD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in evaluating donors of living-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13
4
作者 Chen, Wen-Hua Xin, Wei +4 位作者 Wang, Jie Huang, Qing-Juan Sun, Yi-Fang Xu, Qing Yu, Sheng-Nan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7年第4期364-369,共6页
BACKGROUND: During the past years, the number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s increased greatly, but the number of available organs has not increased. In view of the critical shortage of organs, the indications for livin... BACKGROUND: During the past years, the number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s increased greatly, but the number of available organs has not increased. In view of the critical shortage of organs, the indications for living-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LRLT) have broadened since experience with the procedure has been achieved.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 angiography in evaluating the hepatic arterial and veinous anatomy of potential donors for LRLT. METHODS: MSCT was performed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contrast material at 3 ml/s. The total dose was calculated as 2 ml/kg. Twenty LRLT donors (2 men and 18 women) were subjected to MSCT angiography of hepatic blood vessels. These were generated by volume rendering and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while 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was added in 5 patients. RESULTS: We identified 10 important hepatic vascular variants in 9 of the 20 donors (4 arterial, 4 venous, and 2 portal venous variants). In hepatic arterial variants, two had a replaced right hepatic artery arising from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 accessory right hepatic artery from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a replaced left hepatic artery arising from the left gastric artery. In hepatic venous variants, three had an accessory inferior right hepatic vein and one had two accessory inferior right hepatic veins. In hepatic portal venous variants, two had trifurcation of the main portal vein. CONCLUSIONS: As a non-invasive and reliable method, MSCT angiography is of value in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LRLT donors. MSCT angiography should be recommended as a routine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for potential LRLT don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lice spiral ct living-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DONOR angiography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对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飞 马新强 +3 位作者 耿云平 姜涛 米玉霞 张冉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探究CT血管成像技术在ACI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等病情诊断方面的成效。方法对我院2021.3-2022.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一般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CT血管成... 目的分析、探究CT血管成像技术在ACI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等病情诊断方面的成效。方法对我院2021.3-2022.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一般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CT血管成像技术(CTA)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临床出具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评估此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效能。结果与临床金标准相比,CTA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评估价值[Kappa>0.8~1.0,曲线下面积(AUC)>0.9,P<0.01];CTA诊断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等方面与临床金标准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0.6~0.8,曲线下面积(AUC)>0.7~0.9,P<0.01];而在评估侧支循环临床诊断中,CTA诊断技术与临床金标准具有一致性,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Kappa>0.8~1.0,曲线下面积(AUC)>0.9,P<0.01]。结论以临床“金标准”的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CTA诊断技术能够对ACI患者出现病变的血管形态及侧支循环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评估,CTA诊断结果可为治疗工作提供准确性相对较高且客观的医学依据,确实是评估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状态的可靠办法;而与DSA技术相比,CTA与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说明在病情发作早期为ACI患者实施CTA检查可获悉颈动脉的狭窄及侧支循环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群体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ACI患者 颈动脉 狭窄程度 侧支循环 研究情况
下载PDF
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成像方案
6
作者 胡莹莹 张珂 +3 位作者 何辰宇 孙宏亮 王蕾 谢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T值、噪声(SD)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针对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质量及血管节段的可诊断性进行主观评估,观察40、45、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的自动去骨能力。结果40~80 keV范围内,随keV升高,各动脉在图像中的CT值、SD值、SNR及CNR均逐渐降低。相比100 kVp,腘动脉(PA)及其近端动脉的CT值、CNR及SNR均在40~55 keV图像中升高(P均<0.05);50~55 keV图像中SD值升高(P均<0.05),而60 keV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及60 keV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动脉节段数与100 k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以远节段的SNR及CNR在各单能量图像及100 kVp图像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CT值在40~45 keV图像中、SD在40 keV图像中均高于100 kVp(P均<0.05),但SD在45 keV与100 kVp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keV图像中,PA以远节段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节段数均高于60 keV及100 kVp(P均<0.05)。40 keV图像对9例(9/30,30.00%)、45 keV图像对6例(6/30,20.00%)不能自动去骨,50及60 keV、100 kVp对30例(30/30,100%)均可自动去骨。结论行双下肢动脉能谱CTA时,对PA及其近端节段以6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对其以远或双下肢全程则以5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 ct血管成像 能谱ct
下载PDF
CTA/CTP评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周新华 陈良义 张丹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A及CTP检查,分析其影像资料,探究CTA及CTP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CTA及CTP检查,分析其影像资料,探究CTA及CTP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脑血容量(CBV)比较:缺血半暗带>健侧>梗死区(P<0.05);脑血流量(CBF)比较:健侧>缺血半暗带>梗死区(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目标组织中浓度达峰时间(TTP)、目标组织中所有残余功能全部达峰时间(Tmax)比较:健侧<缺血半暗带<梗死区(P<0.05)。CTA检出左侧、右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或狭窄分别59例(29.50%)、91例(45.50%),左侧、右侧颈内动脉(ICA)闭塞分别16例(8.00%)、12例(6.00%),双侧ICA狭窄为6例(3.00%);代偿分支血管显影基本满意129例(64.50%),显影不足71例(35.50),其余16例(8.00%)患者CTA影像资料显示无异常,敏感度为92.00%。预后不良组患侧CBV、CBF小于预后良好组,MTT、TTP、Tmax长于预后良好组,代偿血管建立比例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Tmax对介入治疗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P<0.05),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15、0.673、0.713、0.710,其中CBV预测效能最高,敏感性为83.20%,特异性为73.33%。结论CTA/CTP可反映大脑、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代偿分支建立情况,也可反映血流灌注情况,在介入治疗合理时机的判断方面可提供准确依据,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指导 预后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计算FFR深度学习方法的诊断临床研究
8
作者 周建昌 纪丽萍 +2 位作者 蒙志宏 张帆 曹宇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94-96,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计算分流量储备(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深度学习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的前瞻性研究,63名患者参加了深度学习FFR的诊断性能评估。为了评估冠状...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计算分流量储备(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深度学习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的前瞻性研究,63名患者参加了深度学习FFR的诊断性能评估。为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缺血风险,提出了冠状动脉三维几何形状的自动量化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FFR预测方法。以线状FFR为参考标准,评价深度学习FFR的诊断性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确定主要评价因子。结果对于每个患者水平,以参照FFR测量的临界值≤0.8时,深度学习FFR的AUC为0.928,缺血相关病变方面比CTA狭窄严重程度0.664表现出更高的诊断性能。深度学习FFR与FFR相关(R=0.686,P<0.001),平均差值为-0.006±0.0091(P=0.619)。二次评价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3%、97.14%、95.45%。结论深度学习FFR是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深度学习模型 分流量储备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三低”冠状动脉CTA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研究
9
作者 刘铁 程悦 +2 位作者 于静 张晓东 沈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0-194,20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影像后处理的“三低”(低剂量对比剂、对比剂低流率及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CCTA)技术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纳入疑似冠心病病人60例,平均年龄(56.3±3.9)岁。将病人随机分为行“三低”CCTA...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影像后处理的“三低”(低剂量对比剂、对比剂低流率及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CCTA)技术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纳入疑似冠心病病人60例,平均年龄(56.3±3.9)岁。将病人随机分为行“三低”CCTA检查的研究组(30例)和行常规CCTA检查的对照组(30例)。根据Likert分级评分法对冠状动脉主支血管[包括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进行影像质量主观评分。测量升主动脉(AA)、LM、LAD中段(mLAD)、LCX近端(pLCX)、RCA中段(mRCA)、右冠状动脉远段(dRCA)管腔及邻近脂肪CT值和噪声(SD)值,以及右心室(RV)及右侧心膈角区脂肪的CT值和SD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病人一般资料、影像质量主观评分和评价指标,以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2组间LM、LAD、LCX、RCA影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AA、LM、mLAD、pLCX、mRCA、dRCA管腔CT值分别提高了32.5%、8.6%、11.7%、11.2%、9.2%和2.1%;2组RV的CT值、SNR、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AI影像后处理的“三低”CCTA可保证冠状动脉影像质量,且降低了辐射剂量,用于冠心病筛查具有很好的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心病 影像质量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评价及术后复发预测价值研究
10
作者 吴国良 杨彦林 +2 位作者 田少勇 王春燕 赵鹏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381-388,共8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效果评估及术后复发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0例ASO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49例;年龄50~67岁,平均年龄58.92岁(标准差5.04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1~27 kg/m^(2),平均BMI 24.28 kg...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效果评估及术后复发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0例ASO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49例;年龄50~67岁,平均年龄58.92岁(标准差5.04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1~27 kg/m^(2),平均BMI 24.28 kg/m^(2)(标准差1.33 kg/m^(2));高血压51例,糖尿病56例,冠心病57例;吸烟85例。均给予介入手术治疗及CTA检查,比较手术前后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参数[斑块负荷(PB)、斑块面积(PA)、最小管腔面积(MLA)]。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ASO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斑块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B、PA、MLA对ASO复发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ASO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中度狭窄(23.08%)、重度狭窄(19.23%)、完全闭塞率(3.08%)均低于术前(30.77%、46.15%、13.85%)(P<0.05)。术后PB、PA、MLA均低于术前[(29.82±4.11)%vs(62.82±8.16)%、(4.26±0.26)mm^(2)vs(9.26±1.33)mm^(2)、(3.01±0.17)mm^(2)vs(7.16±1.05)mm^(2)。P<0.05]。随访1年后,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发组102例。复发组PB(57.63±4.28)%、PA(9.02±1.27)mm^(2)、MLA(6.96±1.01)mm^(2)均高于未复发组[(28.11±3.85)%、(4.07±1.07)mm^(2)、(2.85±0.12)mm^(2)。t=35.077、20.805、40.474,P<0.05]。PB、PA、MLA联合检测预测ASO复发的AUC是0.792[95%可信区间(CI)0.716~0.95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93.08%、91.13%,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高血压、糖尿病、血管闭塞长度、术后用药不规律、C反应蛋白(CRP)是ASO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OR=1.268、1.216、1.134、1.329、1.226;95%CI=1.135~1.438、1.128~1.395、1.034~1.296、1.162~1.468、1.133~1.429)。结论CTA可准确评估ASO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辅助临床评估治疗效果,提高对疾病复发的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ASO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当引起临床重视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复发预测
下载PDF
左心耳CT血管造影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祁冬 姚传顺 +2 位作者 姚木子 贾媛 胡淑敏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CT血管造影(CTA)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房颤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左心耳(LAA)CTA双期扫描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讨左心耳CT血管造影(CTA)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房颤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左心耳(LAA)CTA双期扫描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LAA-CTA第一期和第二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LAA-CTA第一期和第二期诊断结果与TTE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LAA-CTA第一期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21例,第二期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15例,TTE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14例;LAA-CTA第一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4.29%、45.45%、42.86%、66.67%及52.78%;LAA-CTA第二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86%、90.91%、86.67%、95.24%、9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CTA第一期诊断左心耳血栓结果与TEE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089),而LAA-CTA第二期诊断左心耳血栓结果与TEE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耳CTA双期扫描均能发现LAA血栓,但第二期扫描诊断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均升高,且第二期诊断血栓结果与TEE一致性较好,因此左心耳CTA双期扫描方法在诊断LAA血栓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ct血管造影 双期扫描 心房颤动 血栓
下载PDF
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
12
作者 董小波 张仲慧 +1 位作者 郭庆乐 焦鹏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8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200例,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CTCA定量参数(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分析CTCA定量...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200例,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CTCA定量参数(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分析CTCA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探讨术后1年冠心病患者病死情况,分析CTCA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风险关联性,评价CTCA定量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逐渐升高,斑块最小密度CT值逐渐降低(P<0.05)。冠心病患者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与疾病类型、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斑块最小密度CT值与疾病类型、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冠心病200例中39例(19.50%)术后1年病死。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与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有关(P<0.01)。对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动脉阻力指数、总斑块负荷和斑块最小密度CT值三者联合明显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CTCA定量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且联合各参数预测冠心病患者短期病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冠状动脉造影 定量参数 动脉阻力指数 总斑块负荷 斑块最小密度ct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病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
13
作者 刘书婷 查开继 +1 位作者 李培杰 张永高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构组(94例),根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24例)、未发生组(96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结果左心室重构组、无左心室重构组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高危斑块特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未发生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左心室重构 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杨浩 武乐乐 +1 位作者 曹阿丹 胡舸帆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的图像,完成最大密度投影和血管三维重建,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的诊断特点,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更高,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982条血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86.97%(854/982),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颅内侧支动脉1422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97.54%(1387/1422)。结论针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以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对患者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分辨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技术 脑血管疾病 动脉狭窄 诊断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优化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左开荣 陈力 +3 位作者 代红 李伦成 李政雄 周艺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5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结合双流注射技术在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检查的120例头颈部CTA成像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B组采用小剂... 目的 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结合双流注射技术在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检查的120例头颈部CTA成像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B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联合双流注射技术,两组分别进行头颈部CTA成像,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客观评分,并对两组对比剂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图像大部分都能满足诊断,头颈部较大血管能清楚显示,但B组脑血管边缘分支显示更清楚,脑静脉污染较少,因此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图像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分叉部、左颈内动脉虹吸部、左大脑中动脉M1段、左大脑后动脉P1段、左椎动脉起始部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客观评分,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左大脑中动脉M1段的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剂使用量比较,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联合双流注射技术较常规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更能获得稳定、优良的图像质量,同时对比剂用量显著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团注追踪技术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 双流注射技术 图像质量
下载PDF
MRI联合CT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王德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8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MRI联合CT在脑静脉窦血栓(CVS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收治的86例疑似CV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将其分CVST组(n=70)和非CVST组(n=16)。所有... 目的:探讨MRI联合CT在脑静脉窦血栓(CVS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收治的86例疑似CV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将其分CVST组(n=70)和非CVST组(n=16)。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统计不同检查方法CVST具体部位诊断结果,统计CT、MRI及联合检测对CVST的诊断结果。分析CT、MRI及联合检测对CVST的诊断效能。结果:DSA明确诊断CVST共计70例,CT诊断符合55例,MRI诊断符合60例,CT联合MRI诊断符合65例。CT诊断55例与DSA结果一致,有18例误判。MRI诊断60例与DSA结果一致,有11例误判。CT联合MRI诊断65例与DSA结果一致,有6例误判。CT联合MRI准确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对CVST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较CT和MRI检查手段的单独应用更为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MRI 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CCTA-AI联合FFR-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应用价值研究
17
作者 许禹 耿云平 尤国庆 《右江医学》 2024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与人工智能(AI)联合心肌灌注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 目的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与人工智能(AI)联合心肌灌注分数(FFR-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其检查的间隔时间应在14天内,然后通过AI软件自动对CCTA的图像进行重建和计算,同时计算FFR-CT的数值。计算人工智能辅助的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CTA-AI)联合FFR-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80例患者经CAG检查确诊,72例患者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占比为90%;8例患者为非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占比为10%。CCTA-AI联合FFR-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以及AUC值均高于CCTA-AI、FFR-CT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CTA-AI联合FFR-CT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心肌灌注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对脑血管畸形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18
作者 王丽 周田 刘斯咪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运用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7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并且提供多层螺...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运用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7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并且提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应用CT多平面重组、三维容积漫游及联合诊断分析诊断效能。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为48.57%,CT多平面重组诊断阳性检出率为42.86%,三维容积漫游诊断阳性检出率为44.29%,联合检查阳性检出率为51.43%。CT多平面重组诊断、三维容积漫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显著高于CT多平面重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维容积漫游诊断、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图像后处理中,CT多平面重组联合三维容积漫游诊断运用于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病变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动态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研究
19
作者 肖朝华 李海军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观察组接受MSCTA诊断。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瘤检出率、两种检测方法下的图像质量分级情况及诊断效能。研究发现,针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可为患者实施MSCTA检查,此检查与DSA检查相比同样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动脉瘤检出率与图像质量较高,但与DSA此类有创检查项目相比,MSCTA对患者的影响更小,具有便捷、实惠等优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 颅内动脉瘤 影像学特征 诊断影响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梁崟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均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64-S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冠脉狭窄诊断的...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均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64-S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冠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计算64-S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64-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4.82%,94.35%和70.80%;进一步去除钙化节段,64-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4.09%,97.33%和84.09%,其中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较前提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