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2008-2017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分离株MLVA分型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韩腾伟 林代华 +4 位作者 刘菁 刘维俊 肖方震 陈志平 邓艳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2-388,共7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并对其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7年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报告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 目的探讨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并对其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7年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报告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VA-16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福建省2008-2017年布鲁氏菌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0.11/10万;疫情波及福建省80%的县区,呈高度散发态势;发病高峰为4-8月;40~64岁发病数占62.7%,60~64岁组发病率最高(0.27/10万);男女比为2.50∶1,农牧民占50.7%。4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绝大多数(87.5%);MLVA-16分型将其分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35株羊种菌分为28种基因型,5株猪种菌分为4种基因型,其中26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6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14株,35.0%)。同国内147株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福建省菌株与广东和内蒙古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存在着较近的遗传距离,主要集中在panel 2B上,仅存在1~3个位点的差异。结论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流行强度逐年增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传染源的管控、对疫情高发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必要防控措施,控制其发生与流行。福建省布鲁氏菌MLVA-16分型显示高度基因多态性,提示MLVA-16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可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 福建省
下载PDF
基于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LVA分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秀娟 崔玲玲 +2 位作者 赵冬 潘琢 高伟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9-844,共6页
目的建立针对食品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分离株的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型(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方法,为暴发确认和溯源检测提供实验室支持。方法对2005—201... 目的建立针对食品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分离株的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型(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方法,为暴发确认和溯源检测提供实验室支持。方法对2005—2014年间分离自食品的91株Lm进行14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位点的检测,评估最优检测位点组合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通过采用软件分析,由LMV1、LMV2、LMV7、Lm10、Lm11、Lm23、LM-TR6、TR3和Lm15等9个VNTR位点组成的位点组合为最优MLVA检测位点,可以将91株Lm分离株分为70个型别,分型能力达到0.987 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的由9个检测位点组成的Lm的MLVA分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客观、操作标准化、易于在不同实验室间比较的优势,可作为一线检测方法用于李斯特菌病的暴发确认和溯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型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2018年江苏省人感染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谈忠鸣 汪秀斌 +6 位作者 周伟忠 董晨 周璐 洪捷 钱慧敏 胡建利 鲍倡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掌握江苏省2018年人感染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基因型。方法运用普通PCR及AMOS多重PCR确认分离株的生物种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目的掌握江苏省2018年人感染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基因型。方法运用普通PCR及AMOS多重PCR确认分离株的生物种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鉴定基因型,并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18年共分离到56株布鲁氏菌,MLSA分型显示一株菌为猪种布鲁氏菌ST(Sequence type)17型,其他均为羊种布鲁氏菌ST8型。MLVA将56株菌分为47个基因亚型(46个羊种,1个猪种),聚类显示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东地中海簇”。结论2018年江苏省人感染布病主要为“东地中海簇”的ST8型羊种布鲁氏菌,并首次发现一例人感染ST17型猪种布鲁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羊种布鲁氏菌 猪种布鲁氏菌 AMOS-PCR 多位点序列分析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下载PDF
福建宋内志贺菌临床分离株MLVA分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劲松 陈爱平 +3 位作者 郑恩惠 罗朝晨 徐海滨 黄梦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评价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MLVA)对福建地区宋内志贺菌的分型能力,为了解宋内志贺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暴发时病原的溯源提供分析方法和基础数据。方法选择8... 目的评价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MLVA)对福建地区宋内志贺菌的分型能力,为了解宋内志贺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暴发时病原的溯源提供分析方法和基础数据。方法选择8个VNTR(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位点对68株临床分离株宋内志贺菌进行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ST),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分型结果。结果 68株宋内志贺菌经MLVA分型后遗传关联度在20.647%~100%之间,按照100%的相似水平可分为66个MLVA型,呈遗传多态性,分辨系数为0.9986;有6个优势基因群(G1~G6),表现出时间地区聚集性。在最小生成树中,芗城分离株显示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形成本土流行的优势克隆群;新罗分离株来源分散,存在少数优势基因簇。结论福建临床分离株宋内志贺菌具有基因多态性,MLVA方法对该菌有较好的分型能力,可用于研究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内志贺菌 mlva 最小生成树 遗传进化
原文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MLVA法分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文建强 田卫花 +4 位作者 刘志广 吕冰 同重湘 万康林 杨枢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利用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技术,初步探索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及其分布,为防治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5个VNTR位点,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利用BioNumerics 4.5软件进行DNA指纹图谱多态性... 目的利用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技术,初步探索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及其分布,为防治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5个VNTR位点,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利用BioNumerics 4.5软件进行DNA指纹图谱多态性分析。结果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MLVA)检测显示,215株结核分枝杆菌呈现7个基因群127种基因型,分别为a、b、c、d、e、f和g基因群,其中e群74.88%(161/215)为主要流行型(spoligotyping鉴定为北京家族基因型);有抗结核治疗史患者菌株成簇率高于无抗结核治疗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46)。结论兰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DNA指纹图谱呈现多态性,存在主要流行株,MLVA有助于为当地政府部门制定具体的结核病防治政策和公共卫生应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mlva)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2010-2012年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基因型监测 被引量:22
6
作者 孙红妹 薛冠华 +5 位作者 闫超 冯燕玲 王丽琼 赵汉青 李少丽 曹玲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39-943,共5页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的暴发流行进行监测。方法采用real—timePCR法对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检测;阳性标本进行M—P基因分型[M: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blLVA);P:P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1.RFLP)]分析。结果...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的暴发流行进行监测。方法采用real—timePCR法对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检测;阳性标本进行M—P基因分型[M: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blLVA);P:P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1.RFLP)]分析。结果2010年1月—2012年5月44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69例经real-timePCR检测为阳性,2010、2011及2012年上半年的感染率分别为:11.69%、15.56%及20.00%;采用我们提出的新的M-P基因分型系统,69例标本可分为11个基因型,其中M43562P1和M53562P1为2010至2011年两个主要基因型;M33562P1和M63562P1在2012年有感染上升趋势。结论在本次国际Mp流行中,北京地区2011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也有所增加,主要基因型为b143562P1和M53562PI;其中M43562与欧洲流行基因型相同,M53562与以色列流行基因型相同。M-P基因分型系统,可以很好地监测世界不同地区肺炎支原体流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基因分型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P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M-P分型系统
原文传递
2018-2019年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分离株种型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韩腾伟 林代华 +4 位作者 陈志平 刘菁 刘维俊 肖方震 邓艳琴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01-1007,共7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分离株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分子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布鲁氏菌分离株转种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ST及MLVA-16等方法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 目的探讨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分离株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分子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布鲁氏菌分离株转种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ST及MLVA-16等方法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通过Bionumerics 6.6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18-2019年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22株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多数(95.45%);2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MLST基因型为ST8,1株为ST17型,1株为新的ST型:ST99的gap基因与已报道的等位基因型不同,被定义为一个新的等位基因型gap(32)。MLVA-16分型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21株羊种布鲁氏菌分为17种基因型,1株猪种布鲁氏菌分为1种基因型,其中15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3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7株,占31.82%)。聚类分析显示福建分离株与内蒙古、辽宁、山东和广东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布鲁氏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遗传距离较近。结论福建省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为ST8型,且MLVA-16分型显示呈高度基因多样性。MLST/MLVA作为传统生物学鉴定补充技术方法,可用于布鲁氏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6) 福建省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宋内志贺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桂荣 曲梅 +6 位作者 张新 吴晓娜 李锡太 贾蕾 严寒秋 梁志超 王全意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950-952,963,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宋内志贺菌毒力基因分布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等方法对北京地区2001~2009年50株志贺菌...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宋内志贺菌毒力基因分布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等方法对北京地区2001~2009年50株志贺菌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50株菌中,ipaH、set1、sen三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98%,18%和78%。选取19株流行病学和遗传背景无关的菌株,进行MLST、MLVA与PFGE分型方法的比较,MLST为1个序列型ST152 complex:adk(11)、fumC(63)、gyrB(7)、icd(1)、mdh(14)、purA(7)、recA(7);MLVA被分成15个型别,D值为0.9708;PFGE分成12个型别,D值为0.9532。MLVA初筛得到的8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NTR)位点用于扩大菌株分析,发现50株志贺菌被分为21个MLVA的型别,TS002和TS001为主要型别。结论北京地区近年来流行的宋内志贺菌存在毒力基因的丢失,MLVA分子型别复杂,存在多克隆来源,提示需要进行连续系统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内志贺菌 分子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分析
原文传递
62株克罗诺杆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崔晶花 杜小莉 +3 位作者 杨小蓉 王鸣柳 崔志刚 李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10-414,共5页
目的利用克罗诺杆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方法对国内62株克罗诺杆菌进行MLVA分型研究。方法利用文献报道的4个克罗诺杆菌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应用PCR、毛细管电泳、基因测序方法,使用BioNumerics软件聚类... 目的利用克罗诺杆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方法对国内62株克罗诺杆菌进行MLVA分型研究。方法利用文献报道的4个克罗诺杆菌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应用PCR、毛细管电泳、基因测序方法,使用BioNumerics软件聚类分析菌株MLVA分型多态性。结果 62株菌分为8个群28个MLVA型别,其中II群的菌株数目占总菌株数目的比例最大(43.5%);菌株流行特征呈同一地区具有多个MLVA型别特点,其中MLVA-5型在多个省份有分布。结论国内克罗诺杆菌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态性;需要建立和筛选更适合中国菌株的VNTR位点来进一步优化现行的MLVA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诺杆菌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可变串联重复序列
原文传递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对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翠彩 李秀文 +2 位作者 聂一新 崔志刚 蒋秀高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9-350,共2页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以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 emrepeats,VYTR)为基础的分型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本研究选取我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15群15型参考菌株,初步...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以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 emrepeats,VYTR)为基础的分型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本研究选取我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15群15型参考菌株,初步探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在钩体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基因分型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百日咳鲍特菌的基因多样性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娟胜 王小强 +5 位作者 张弟强 李浩 魏晓光 王增国 刘莹 赵悦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百日咳鲍特菌临床流行株的基因多样性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该地区百日咳复现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MA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2012—2017年的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多样性和分子流行病... 目的探讨百日咳鲍特菌临床流行株的基因多样性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该地区百日咳复现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MA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2012—2017年的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多样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与疫苗株进行比较。结果流行株与疫苗株的分子型别特征不同。95%的流行株抗原基因型为prn1/ptxP1/ptxA1/fim3-1/fim2-1;8种MLVA型别中MT195(34%)、MT55(30%)和MT104(26%)占主导地位,其中MT195分离率连年增长。结论陕西省当前流行百日咳菌株基因特征与疫苗株不同,流行株通过基因变异发生进化可能是近年来该地区百日咳复现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鲍特菌 基因多样性 分子流行病学 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MAST)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
原文传递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在布鲁菌分型和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霜霜 徐晓阳 +5 位作者 庄妤冰 于玖轩 柯跃华 钟志军 陈泽良 彭广能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52-955,共4页
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属感染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经典的布鲁菌分型方法将其分为6个生物种22个生物型,DNA-DNA杂交研究显示6个经典物种同源性>90%。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依据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 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属感染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经典的布鲁菌分型方法将其分为6个生物种22个生物型,DNA-DNA杂交研究显示6个经典物种同源性>90%。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依据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特征进行菌株基因分型,在血清分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型,阐明了环境菌株和临床菌株的关系,并在布鲁菌病暴发流行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综述了MLVA技术基本原理、发展概况、优越性及其在布鲁菌分型和溯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Brucella melitensis isolates from humans in Qingha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5
13
作者 Zhi-Jun Zhao Ji-Quan Li +12 位作者 Li Ma Hong-Mei Xue Xu-Xin Yang Yuan-Bo Zhao Yu-Min Qin Xiao-Wen Yang Dong-Ri Piao Hong-Yan Zhao Guo-Zhong Tian Qiang LiJian-Ling Wang Guang Tian Hai Jiang Li-Qing Xu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SCIE 2021年第2期64-69,共6页
Background:The prevalence of human brucellosis in Qinghai Province of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rapidly,with confirmed cases distributed across 31 counties.However,the epidemiology of brucellosis transmission has not ... Background:The prevalence of human brucellosis in Qinghai Province of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rapidly,with confirmed cases distributed across 31 counties.However,the epidemiology of brucellosis transmission 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To characterize the infecting strains isolated from humans,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s analysis(MLVA)and whole-genome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based approaches were employed.Methods: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wo males blood cultures that were confirmed Brucella m elitensis positive following biotyping and MLVA.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se two strains,and whole-genome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Next,SNP-based phylogenet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two strains to 94 B.melitensis strains(complete genome and draft genome)retrieved from online databases.Results:The two Brucella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 B.melitensis biovar 3(QH2019001 and QH2019005)following conventional biotyping and were found to have differences in their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s(VNTRs)using MLVA-16.Phylogenetic examination assigned the 96 strains to five genotype groups,with QH2019001 and QH2019005 assigned to the same group,but different subgroups.Moreover,the QH2019005 strain was assigned to a new subgenotype,llj,within genotype II.These findings were then combined to determine the geographic origin of the two Brucella strains.Conclusions:Utilizing a whole-genome SNP-based approach enabl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B.m elitensis strains to be more clearly resolved,and facilitated the elucidation of their different evolutionary histories.This approach also revealed that QH2019005 is a member of a new subgenotype(Hj)with an ancient origin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cella m elitensis 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s analysis Whole-genome sequencing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