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Radiation-Induced Telomere Instability Using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
1
作者 Alan Chant Ahmad Chaudary Christina M. Kraemer-Chant 《Advances in Biological Chemistry》 CAS 2024年第3期73-85,共13页
The integrity of the chromosomes for two WIL2-derived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 (TK6 and WTK1)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ionizing radiation was analyzed by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 The integrity of the chromosomes for two WIL2-derived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 (TK6 and WTK1)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ionizing radiation was analyzed by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 The TK6 cell line has the native p53 tumor-suppressor gene, whereas WTK1 cells contain a p53 mutation. Each cell line was isolated pre- and post-irradiation (2 and 3 Gy) and analyzed by MLPA. The impact of irradiation on these two cell lin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robes that target specific regions on chromosomes associated with subtelomeric regions. Results indicate that WTK1 and TK6 are impacted differently after irradiation, and that each cell line presents its own unique MLPA profile. The most notable differences are the appearance of a number of probes in the post-irradiated MLPA profile that are not present in the controls, and two unique probe signals only seen in WTK1 cells. These results build on our previous studies that indicate how different human cell lines can be affected by radiation in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ays depending 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wild type p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izing Radiation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 p53 Tumor Suppressor Telomere Instability
下载PDF
基于MLPA结合熔解曲线法鉴别山药及其常见混伪品
2
作者 李小芳 王文斌 +3 位作者 莫静 程华春 谢云 汪波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29,共6页
目的:利用MLPA技术结合熔解曲线法建立一种能鉴别山药及其常见混伪品的新方法。方法:以山药、参薯、木薯、番薯为研究对象,针对四个物种的matK序列分别设计MLPA特异性探针,通过DNA变性、杂交、连接、扩增及熔解反应等步骤,建立MLPA-熔... 目的:利用MLPA技术结合熔解曲线法建立一种能鉴别山药及其常见混伪品的新方法。方法:以山药、参薯、木薯、番薯为研究对象,针对四个物种的matK序列分别设计MLPA特异性探针,通过DNA变性、杂交、连接、扩增及熔解反应等步骤,建立MLPA-熔解曲线鉴别体系,利用各样品熔解曲线中特异性峰(Tm值)的差异实现不同物种的鉴定。结果:27份样品中,山药Tm值为78.3℃,参薯Tm值为79.9℃,木薯Tm值为81.2℃,番薯Tm值为82.9℃,且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干扰。该法对山药、参薯、木薯、番薯各自单独的最低检测限为0.1 ng/μL;对相互混淆掺伪的最低有效检出率为5%。27份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MLPA技术结合熔解曲线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熔解曲线 MATK 鉴别
下载PDF
Analyses of Genotypes and Phenotypes of Ten Chinese Patients with Wolf-Hirschhorn Syndrome by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and 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被引量:3
3
作者 Wen-Xu yang Hong Pan +5 位作者 Lin Li Hai-Rong Wu Song-Tao Wang Xin-Hua Bao Yu-Wu Jiang Yu Q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72-678,共7页
Background: Wolf-Hirschhorn syndrome (WHS) is a contiguous gene syndrome that is typically caused by a deletion of the distal portion of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4.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ports about the featu... Background: Wolf-Hirschhorn syndrome (WHS) is a contiguous gene syndrome that is typically caused by a deletion of the distal portion of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4.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ports about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WHS patients. This study aimed to characterize the clinical and molecular cytogenetic features of Chinese WHS patients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 and 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rray CGH). Methods: Clinical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ten patients with WHS.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patients. The deletions were analyzed by MLPA and array CGH. Results: All patients exhibited the core clinical symptoms of WHS, including severe growth delay, a Greek warrior helmet facial appearance, differing degrees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nd epilepsy or electroencephalogram anomalies. The 4p deletions ranged from 2.62 Mb to 17.25 Mb in size and included LETM1, WHSC1, and FGFR3. Conclusions: The combined use of MLPA and array CGH is an effective and specific means to diagnose WHS and allows for the precise identification of the breakpoints and sizes of deletions. The deletion of genes in the WHS candidate region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re WHS pheno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Wolf-HirschhornSyndrome
原文传递
基于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加工食品中过敏原成分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艳 王鸣秋 +6 位作者 李诗瑶 张涛 何名扬 朱必婷 林津 徐芬 张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0-297,共8页
该研究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同时检测开心果、巴西坚果、芹菜、麸质、夏威夷果、芝麻、榛子、大豆、花生、葵花籽、核桃、腰果、杏仁、芥末等14种植物源性的过敏原成分,针... 该研究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同时检测开心果、巴西坚果、芹菜、麸质、夏威夷果、芝麻、榛子、大豆、花生、葵花籽、核桃、腰果、杏仁、芥末等14种植物源性的过敏原成分,针对ITS序列设计特异性杂交探针,样本核酸经95℃变性后,与探针进行特异性结合,经连接和PCR扩增反应得到不同大小的目标片段,通过毛细管电泳分析目标片段的有无来判断是否含有待测过敏原成分。利用混合探针体系检测单一模板只能扩增出单一扩增峰,表明探针具有高特异性,检测限结果表明,MLPA扩增最低可检出的DNA质量浓度为1ng/μL。通过20份实际样本的检测,证明该研究基于MLPA建立的加工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过敏原 特异性 灵敏度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石长波 梁昌谋 +2 位作者 王鹏宇 姜承泽 赵钜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共4页
阐述了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食品过敏原检测、食品掺假、食源性致病菌和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展望。
关键词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过敏原 食源性病原菌 食品安全
下载PDF
联合运用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和MLPA对100例流产胚胎进行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思平 刘妮 +3 位作者 熊丽 邓康 吴瑞枫 宋兰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2期2984-2985,共2页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临床对流产胚胎进行检测的方法。方法对100例流产胚胎绒毛组织联合应用多重连接扩增技术(MLPA)和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100例自然流产胚胎中,1例培养失败,培养成功率为99%,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52%。MLPA...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临床对流产胚胎进行检测的方法。方法对100例流产胚胎绒毛组织联合应用多重连接扩增技术(MLPA)和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100例自然流产胚胎中,1例培养失败,培养成功率为99%,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为52%。MLPA对100例流产胚胎样本都获得检测结果,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1%。联合应用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与MLPA后,异常核型的检出率为56%,检测灵敏度从G显带核型分析的0.893、MLPA的0.911提升到0.990。结论联合运用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与MLPA能有效地提高异常核型的检出率与检测的灵敏度,表明该方法是适合临床对流产胚胎进行检测的一种综合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 多重连接扩增技术 流产胚胎
下载PDF
免疫磁珠分选和MLPA技术联合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分子遗传学异常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雷鸣 马莉 +4 位作者 邝丽萍 庞妍 伍九龙 肖芷芳 李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磁珠分选和多重探针连接依赖性扩增(MLPA)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可靠性。方法收集29例初诊MM患者的骨髓细胞,用CD138磁珠进行分选,设计MLPA探针检测分选前后标本TP53和RB1的表达情况,并与FISH检测...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磁珠分选和多重探针连接依赖性扩增(MLPA)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可靠性。方法收集29例初诊MM患者的骨髓细胞,用CD138磁珠进行分选,设计MLPA探针检测分选前后标本TP53和RB1的表达情况,并与FISH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LPA检测成功率100%,与FISH结果吻合度达99.1%,分选后MLPA和FISH阳性率均有显著性提高。结论 MLPA适合临床MM分子遗传学异常检测,标本应在检测前进行磁珠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多重连接依赖性扩增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磁珠分选
下载PDF
MLPA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国鹏 齐隽 +4 位作者 龙飞 黄驿晨 钱小强 陶炯 陈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57-961,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MLPA对20例ADPKD患者的PKD1基因和PKD2基因进行检测。MLPA检测结果显示单一外显子扩增或疑似扩增者采用RT-PCR检测验证;MLPA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MLPA对20例ADPKD患者的PKD1基因和PKD2基因进行检测。MLPA检测结果显示单一外显子扩增或疑似扩增者采用RT-PCR检测验证;MLPA检测结果显示单一外显子缺失或疑似缺失者采用PCR检测验证,存在扩增产物者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MLPA检测显示:1例患者单一外显子缺失(PKD1 Exon40),5例单一外显子疑似缺失(PKD1 Exon1、PKD1 Exon25、PKD2 Exon8、PKD2 Exon8、PKD1 Exon25),3例单一外显子疑似扩增(PKD1 Exon6、PKD1 Exon7、PKD1 Exon7)。经RT-PCR检测验证,1例患者单一外显子扩增(PKD1 Exon6);经PCR检测与测序验证,1例患者单一外显子错义突变(PKD1 Exon40),1例单一外显子缺失(PKD2 Exon8)。结论 MLPA为ADPKD的基因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基因突变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下载PDF
应用MLPA技术分析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润桂 娄季武 +1 位作者 刘彦慧 林洋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336-1337,1340,共3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染色体非整倍体及亚端粒区MLPA技术,检测6例核型分析诊断为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标本。结果 6例病例经MLPA分析,均检出染色体相应区域...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染色体非整倍体及亚端粒区MLPA技术,检测6例核型分析诊断为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标本。结果 6例病例经MLPA分析,均检出染色体相应区域探针信号异常,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均涉及亚端粒区。结论 MLPA技术,特别是亚端粒MLPA技术在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细胞遗传学诊断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 非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NGS和MLPA技术检测2例马凡综合征患者FBN1基因缺失突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鑫鑫 黄肖利 +6 位作者 王韧 陈喜军 饶慧英 吴文冰 丘丽萍 黄毅 伍严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44-747,共4页
目的对2例马凡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提取患者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用第二代测序技术(NGS)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FBN1进行突变筛查,对这2种方法提示有拷贝数异常... 目的对2例马凡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提取患者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用第二代测序技术(NGS)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FBN1进行突变筛查,对这2种方法提示有拷贝数异常的外显子进行PCR和DNA Sanger测序以证实突变。结果 NGS和MLPA技术检测均显示1例患者有18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另1例患者其56号外显子有缺失突变。经PCR和Sanger测序证实前者18号外显子及其两侧翼区有大片段缺失c.2114-2357_2167+747del3158bp,后者第56号外显子及其内含子有9 bp的缺失突变c.6864_c.6871+1del CTGTGTAGG。结论 NGS和MLPA技术有助于筛查基因组缺失突变,但仍需借助Sanger测序等方法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基因突变 第二代测序技术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下载PDF
比较MLPA与细胞遗传学技术在流产绒毛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玮 李海波 +6 位作者 刘敏娟 段程颖 毛君 孙健 丁杨 陈瑛 李红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对比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明确两种技术在流产绒毛样本检测中的效能,以期建立最优化的实验室检测方案。方法采集189例稽留流产绒毛样本,同步行MLPA(SALSA... 目的对比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明确两种技术在流产绒毛样本检测中的效能,以期建立最优化的实验室检测方案。方法采集189例稽留流产绒毛样本,同步行MLPA(SALSA P290-B1)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综合分析成功187例,占98.94%。其中核型分析成功117例,占61.90%;MLPA能够检测185例,占97.88%。核型分析与MLPA结论一致70例,占37.04%;42例多倍体或非探针目标区染色体异常,MLPA未能检出,占其独立检测样本的22.70%(42/185);72例因培养失败等因素未能成功核型分析,占38.10%。结论①独立采用核型分析或MLPA技术均不能有效实现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分析。②综合考虑检测成本和效能,先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同时留取流产绒毛样本,应用MLPA作为核型分析失败的补充方案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绒毛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MLPA在产前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福笑 谢润桂 +2 位作者 何晓旋 魏顺娣 陈海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8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究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产前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体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经核型分析或MLPA P095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的性染色体嵌合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11例。比较这... 目的探究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产前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体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经核型分析或MLPA P095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的性染色体嵌合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11例。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验证性染色体嵌合体的真实性。结果 MLPA结果显示,11例标本中,有9例标本(病例9至病例17)MLPA与核型分析结果均是阳性,其中8例(病例9至病例16)两种结果一致,1例(病例17)结果有差异。有1例(病例18)MLPA检测结果为嵌合体,而核型分析正常,有1例(病例19)核型分析发现嵌合体,而MLPA检测结果正常。FISH检测:除病例16外,其余病例均为真性嵌合体。MLPA、核型分析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体的灵敏度为90%,符合率为81.82%。结论 MLPA对于产前诊断性染色体嵌合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 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FISH) 产前诊断 性染色体嵌合体
下载PDF
运用MLPA技术检测男性不孕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帆 林琳 赵克温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7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调查男性不育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布频率及缺失位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收治的110例男性不育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DNA;运用多重链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Y染... 目的调查男性不育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布频率及缺失位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收治的110例男性不育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DNA;运用多重链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分析比较不同缺乏类型组Y染色体缺失率及缺失位点的差异。结果 11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有36例检出存在无精子因子(AZF)区不同程度微缺失,缺失率为32.7%;其中AZFc区缺失发生频率最高,占总缺失的75.0%(27/36);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无精、少精的发生率更高72.2%(26/36)。结论男性不育患者尤其是无精症/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较高,应在治疗前进行遗传检测及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微缺失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 男性不育
下载PDF
市售食品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检测分析
14
作者 何名扬 王鸣秋 +6 位作者 刘艳 李诗瑶 朱必婷 张涛 郭雅晴 周陶鸿 彭青枝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260,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市售食品动植物过敏原标注情况,该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并对其进行灵敏度实验,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检测技术对38种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动... 为进一步明确市售食品动植物过敏原标注情况,该研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并对其进行灵敏度实验,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检测技术对38种市售预包装食品中动植物过敏原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LPA检测技术可同时对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进行检测,扩增峰之间不存在交叉干扰,扩增峰实际大小和理论大小相差≤3 bp,检出最低脱氧核糖核酸(DNA)质量浓度为1 ng/μL;RT-fqPCR、MLPA技术检测标注过敏原成分食品的检出率分别为51.5%、44.1%,此外,MLPA检测法检出了6个标注可能含有过敏原成分样品中的过敏原成分,10个样品中未标记的过敏原成分。因此,采用MLPA技术检测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过敏原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重检测
下载PDF
aCGH应用于产前诊断意外发现DMD基因缺失或重复病例分析
15
作者 吴秋华 石凤蕊 +3 位作者 刘瑗 王林 翟文 强荣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5期47-54,共8页
目的 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应用在产前诊断中发现抗肌萎缩蛋白基因(又称DMD基因)缺失或重复的重要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因高危因素(高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无创筛查高风险或超声软指... 目的 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应用在产前诊断中发现抗肌萎缩蛋白基因(又称DMD基因)缺失或重复的重要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因高危因素(高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无创筛查高风险或超声软指标异常等)选择aCGH技术进行产前诊断的851例孕妇的羊水样本进行检测,并进一步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方法对DMD基因变异样本进行验证。结果 在851例孕妇的羊水样本中,经aCGH产前诊断时意外发现4例羊水样本存在DMD基因缺失或重复,同时MLPA检测验证了上述变异。胎儿1:男胎,arr[GRCh37]Xp21.1(31691172-31766673)×0,DMD基因E52-53缺失;胎儿2:男胎,arr[GRCh37]Xp21.2(31016983-31351900)×2,DMD基因E61-79重复;胎儿3:女胎,arr[GRCh37]Xp21.2(31182699-31474949)×3,DMD基因E58-74重复;胎儿4:男胎,arr[GRCh37]Xp21.1(31777925-32152126)×2,DMD基因E45-51重复。4例变异均遗传自母亲。结论 产前诊断是防止DMD患者出生的重要手段,aCG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不仅可以检测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综合征,还有助于检测由基因缺失或重复引起的单基因疾病,从而为临床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抗肌萎缩蛋白基因 产前诊断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下载PDF
应用MLPA分析技术快速产前诊断21-三体综合征
16
作者 滕奔琦 郝秀兰 +2 位作者 章钧 林俊伟 侯红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6期2458-246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MLPA技术快速产前诊断21一三体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对181例羊水样本进行MLPA实验及羊水细胞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将MLPA实验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0例羊水样本均应用MLPA技术一次检测成功,1例样本因... 目的探讨应用MLPA技术快速产前诊断21一三体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对181例羊水样本进行MLPA实验及羊水细胞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将MLPA实验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0例羊水样本均应用MLPA技术一次检测成功,1例样本因DNA浓度问题需二次检测,羊水标本MLPA检测的24h检出率达到99.4%。从样本中检测出4例染色体异常(3例2l一三体,1例X单体),检测结果与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羊水MLPA分析技术可用于快速产前诊断21-三体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式扩增技术 快速产前诊断 21-三体综合征
下载PDF
MLPA技术在检测胰腺癌细胞系9p21大片段缺失中的应用
17
作者 谢华平 朱亮 田德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评价MLPA技术检测染色体9p21区大片段缺失的有效性及判断缺失边界的准确性,并探讨染色体9p21区大片段缺失的意义。方法:利用MLPA技术检测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BxPC3的9p21区缺失情况,并利用常规PCR实验对MLPA缺失边界进行验证。结... 目的:评价MLPA技术检测染色体9p21区大片段缺失的有效性及判断缺失边界的准确性,并探讨染色体9p21区大片段缺失的意义。方法:利用MLPA技术检测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BxPC3的9p21区缺失情况,并利用常规PCR实验对MLPA缺失边界进行验证。结果:MLPA检测发现PANC-1和BxPC3均存在累及MTAP、CD-KN2A和CDKN2B等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情况。PCR实验证实MLPA对PANC-1端粒侧的缺失边界判断准确。PANC-1细胞系染色体9p21区大片段缺失的端粒侧缺失断点位于MTAP基因内。结论:MLPA技术是检测染色体9p21大片段缺失的有效方法,能准确判断大片段缺失边界范围,适合于aCGH检测后大样本筛查。PANC-1细胞系中染色体9p21区大片段缺失可能改变MTAP基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探针扩增技术 染色体9p21区 大片段缺失
下载PDF
河南省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的MLPA检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凤羽 孙伟伟 +3 位作者 李聪敏 常明秀 丰慧根 马林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河南省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热点。方法:采用MLPA检测48例河南省DMD患者及13例缺失型患者母亲dystrophin基因突变。结果:48例DMD患...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河南省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热点。方法:采用MLPA检测48例河南省DMD患者及13例缺失型患者母亲dystrophin基因突变。结果:48例DMD患者中,有31例(64.6%)检测出dystrophin基因外显子缺失,4例(8.3%)检测出外显子重复。河南省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缺失/重复热点区域为第46~53外显子和第8~18外显子。13例患者母亲有11人检测出杂合突变,突变类型与患者相同,余2人未检测出突变。河南省DMD患者基因外显子缺失、重复分布与北京相似(χ2=0.256,P=0.880),但与香港和台湾地区有着较大差异(χ2分别为11.470和11.303,P分别为0.003和0.004)。结论:MLPA在DMD患者及携带者基因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河南省D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的突变热点与国内其他地区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杜氏肌营养不良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 DYSTROPHIN基因 突变热点
下载PDF
MLPA技术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基因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盈 孙顺昌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使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和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成员的DMD基因进行外显子缺失和重复检测,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和Becker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 目的使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和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成员的DMD基因进行外显子缺失和重复检测,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和Becker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1个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成员和1个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成员DM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缺失和重复,对家系成员进行基因诊断。结果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患者是DMD基因外显子45~50缺失所致,Becker肌营养不良症家系患者是外显子3~4重复所致。两个家系中的患者致病基因携带者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在规范操作的条件下,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的探针拷贝数可预示DMD基因的外显子缺失和重复,因此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可作为临床对DMD基因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的首选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 DMD基因 外显子 缺失 重复
下载PDF
MLPA与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联用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叶国永 张莉 +2 位作者 黄国珍 吴朝晖 唋长顺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4期90-91,共2页
目的对深圳地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人群及正常人群进行HBA、HBB基因突变的筛查,旨在提高地贫基因确诊率,发现传统基因诊断技术易漏检的地贫相关基因突变类型。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0月送检本实验室疑似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血样... 目的对深圳地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人群及正常人群进行HBA、HBB基因突变的筛查,旨在提高地贫基因确诊率,发现传统基因诊断技术易漏检的地贫相关基因突变类型。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0月送检本实验室疑似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血样100例,采用MLPA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联合检测。结果 (1)成功检测出β合并α地贫双重杂合子;(2)β地贫中,41-42杂合子基因型占53.57%,β合并α地贫双重杂合子,占28.6%,α1地贫中一SEA/αα基因型占96.9%;(3)α2地贫以αcs/αα、α3.7/αα和αWS/αα基因型居多;(4)进一步经MLPA检测后另发现α地贫缺失型及β地贫β基因缺失型占12%。结论联合应用MLPA技术、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提高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检测的准确率,为本病家系成员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诊断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基因测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