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潜意识记忆的抵抗机制——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海边的卡夫卡》的森林意象分析
1
作者 关冰冰 杨炳菁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9-98,共10页
森林是村上春树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事物。在小说中,森林既是本色森林,也是村上小说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海边的卡夫卡》这两部小说不仅存在着精神上的内在关联,而且森林也都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小... 森林是村上春树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事物。在小说中,森林既是本色森林,也是村上小说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海边的卡夫卡》这两部小说不仅存在着精神上的内在关联,而且森林也都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小说中并承担了重要作用。两部小说中森林是主人公自身的一部分,所表现出的种种危险都是一种假象,象征的是阻挡人们探究被压制在潜意识中记忆的抵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森林意象 抵抗机制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海边的卡夫卡》
下载PDF
“阿尔法城”记忆:村上春树文学的“近代”景观
2
作者 徐谷芃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村上春树与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分属不同的时代和社会,他们通过文学创作积极思索“近代”资本主义席卷世界过程中出现的困扰人类社会的同质性问题。在长篇小说《天黑以后》中,村上春树借用法国电影《阿尔法城》的隐喻,描述了当下日本社... 村上春树与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分属不同的时代和社会,他们通过文学创作积极思索“近代”资本主义席卷世界过程中出现的困扰人类社会的同质性问题。在长篇小说《天黑以后》中,村上春树借用法国电影《阿尔法城》的隐喻,描述了当下日本社会在个人感情、战争记忆上的失落;进而通过叙述二重奏的创作手法,揭示人们如何失去正常的生活,又渐渐堕入人性丧失的泥沼;最后,将人性恶亦即“本源恶”问题指向“近代”及其系统,思考科技发达的“近代”社会中,人之为人的真实意义究竟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法城” 《天黑以后》 村上春树 丧失 近代
下载PDF
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看村上文学的转变——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
3
作者 黄小英 杨烨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基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审视村上文学的转变,既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对两部作品的创作内容进行对比,又能够从宏观视角把握作家村上春树的创作历程。文章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分析人称的灵活切换对村上春树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围绕... 基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审视村上文学的转变,既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对两部作品的创作内容进行对比,又能够从宏观视角把握作家村上春树的创作历程。文章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分析人称的灵活切换对村上春树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围绕村上文学青春叙事转变、自我救赎转变、世界观转变三方面展开全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海边的卡夫卡》 村上文学 第一人称 叙述
下载PDF
村上春树文学研究的轨迹与趋势——基于1993—2023年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4
作者 杨朝桂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我国对村上春树作品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历从发端、涨潮、高潮再到退潮的过程。30年来,从对《挪威的森林》的文学批评开始,村上春树研究的轨迹从后现代主义到文明批判、跨文化传播等不断发展和变化。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 我国对村上春树作品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历从发端、涨潮、高潮再到退潮的过程。30年来,从对《挪威的森林》的文学批评开始,村上春树研究的轨迹从后现代主义到文明批判、跨文化传播等不断发展和变化。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村上春树的作品也被运用到了新的研究领域。文章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以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村上春树研究文章为样本,以村上春树为关键词,对1993-2023年国内村上春树文学研究进行梳理、统计和可视化分析。剖析村上春树研究的动态轨迹和变化趋势,以期全面展示村上春树研究领域的发展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后现代主义文学 《挪威的森林》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挪威的森林》的现代性书写
5
作者 周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在小说《挪威的森林》中,人物对自我身份迷失和追寻的过程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反思。渡边既想拯救消极悲观的直子,又无法舍弃阳光洒脱的小林绿子。在双线平行的叙事结构中,小说一方面将渡边的精神世界进行细致呈现,另一方面把性格殊异的... 在小说《挪威的森林》中,人物对自我身份迷失和追寻的过程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反思。渡边既想拯救消极悲观的直子,又无法舍弃阳光洒脱的小林绿子。在双线平行的叙事结构中,小说一方面将渡边的精神世界进行细致呈现,另一方面把性格殊异的直子、绿子进行相互对照。村上春树聚焦小说人物在个性与共性、妥协与对抗冲突中的不同表现,书写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现代性的丰富内涵。小说对荒诞世界的书写,表达了反讽的立场,而小说人物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为反思日本20世纪60年代文化提供了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现代性 反讽
下载PDF
新千年之夜的警钟——论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蓝色消失》 被引量:1
6
作者 关冰冰 杨炳菁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8-95,共8页
《蓝色消失》描写新千年之夜“我”发现蓝色消失后的情形,这使得小说中蓝色的象征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焦点。由于村上春树在写作中一直逃离语言和符号的所指,并有单纯注重符号本身的倾向,因此先行研究在现阶段并没有对小说中蓝色的象... 《蓝色消失》描写新千年之夜“我”发现蓝色消失后的情形,这使得小说中蓝色的象征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焦点。由于村上春树在写作中一直逃离语言和符号的所指,并有单纯注重符号本身的倾向,因此先行研究在现阶段并没有对小说中蓝色的象征意义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蓝色消失后白色的描写、“我”所联想到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及西班牙与蓝色的关系等对蓝色之象征性的生成进行分析。在得出蓝色象征记忆的同时,对如何利用小说中的线索,探究作品中具有作家独特性的象征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蓝色消失 蓝色 记忆
下载PDF
渡边升与村上春树的小说创作
7
作者 关冰冰 杨炳菁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7-104,共8页
渡边升是自1985年开始频繁出现在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物名,但目前学界对其缺乏实质性探讨。本文通过梳理相关小说文本发现,从村上春树小说创作的整体发展来看,渡边升凸显的是一个要在成为个体的前提下,活在现实社会中并试图对现实社会加... 渡边升是自1985年开始频繁出现在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人物名,但目前学界对其缺乏实质性探讨。本文通过梳理相关小说文本发现,从村上春树小说创作的整体发展来看,渡边升凸显的是一个要在成为个体的前提下,活在现实社会中并试图对现实社会加以改变的人。该人物的频繁出现既表现出作家对这类人物特质的注重,也表明村上文学发生了从不介入到介入的方向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渡边升 方向性转换
下载PDF
从物理空间到精神空间: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地下空间书写 被引量:1
8
作者 花敏洁 金玉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地下”是村上春树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也是他一直在发展的文学意象,“地下”既是物理性的地下世界,又是精神性的地下世界。村上春树作品中物理性的地下空间,作为一个现实场所,发生着现实和非现实事件。在精神性的地下空间中,“地下”既... “地下”是村上春树作品中的重要主题,也是他一直在发展的文学意象,“地下”既是物理性的地下世界,又是精神性的地下世界。村上春树作品中物理性的地下空间,作为一个现实场所,发生着现实和非现实事件。在精神性的地下空间中,“地下”既可看作通往潜意识的通道,也可视为一种“异质空间”。在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地下空间”书写部分可以捕捉到他对社会整体形态的审视,村上春树选择用故事的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潜入“地下”,下到“地下二层”,用“故事的力量”与社会之“恶”战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文学意象 地下空间书写 物理性的地下空间 精神性的地下空间
下载PDF
东西方诗意现实主义的交汇与碰撞——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被引量:2
9
作者 芦丽红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2-26,共5页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一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作品中大量使用了西方文化符号,将诗意现实主义同主人公的生活意境有机联系在一起,再现了日本都市青年在彷徨和苦闷中尚存的浪漫主义自娱自乐生活精神。在这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东西...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一部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作品中大量使用了西方文化符号,将诗意现实主义同主人公的生活意境有机联系在一起,再现了日本都市青年在彷徨和苦闷中尚存的浪漫主义自娱自乐生活精神。在这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东西方诗意现实主义的交汇与碰撞,让读者既体验到了西方文学的浪漫氛围,又看到了东方文化雕刻在青年一代身上的传统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诗意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叙事手法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驾驶我的车》的汉译本分析
10
作者 焦然 李红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5期21-24,共4页
《驾驶我的车》(『ドライブ·マイ·カー』)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2014年首次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女のいない男たち》)中的首篇小说。小说集中的几个故事由6位译者分别翻译。而该文所探讨的该篇小说是... 《驾驶我的车》(『ドライブ·マイ·カー』)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2014年首次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女のいない男たち》)中的首篇小说。小说集中的几个故事由6位译者分别翻译。而该文所探讨的该篇小说是由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教授执笔翻译,该文将在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对此篇译作进行分析,以期丰富此理论,引起读者思考,帮助读者加深对《驾驶我的车》汉译本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适应选择 《驾驶我的车》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村上春树 三维转换
下载PDF
《奇鸟行状录》中的隐喻和记忆象征
11
作者 孟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9期117-119,146,共4页
《奇鸟行状录》是村上春树首次直面历史记忆的长篇小说,作家在历史记忆构建的过程中,运用隐喻的手法不动声色地将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集合起来。“拧发条鸟”象征了历史记忆的回溯,“猫”暗示了个体记忆缺失与记忆复位的过程,“井底之水... 《奇鸟行状录》是村上春树首次直面历史记忆的长篇小说,作家在历史记忆构建的过程中,运用隐喻的手法不动声色地将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集合起来。“拧发条鸟”象征了历史记忆的回溯,“猫”暗示了个体记忆缺失与记忆复位的过程,“井底之水”的隐喻表现了记忆的失而复得,“痣”隐喻了记忆的代际间传递与疗愈。作者通过隐喻唤醒了尘封的记忆,展现了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奇鸟行状录》 记忆 隐喻 历史责任
下载PDF
“现实是凑合性而不是绝对性的”──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非现实性因素与现实性主题 被引量:22
12
作者 赵仁伟 陶欢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9-123,共5页
与以往的现实主义相比 ,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区别性特征就是幻化因素即非现实性因素获得了无比重要的位置。通过剖析日本当红畅销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作品 ,我们可以看到 ,虚幻的非现实性因素与深刻的现实性主题形成了深度交叉与辩证互动 。
关键词 村上春树 现代主义小说 小说作品 虚幻 非现实性 主题 作家 人的存在 绝对性 观照
下载PDF
长跑、马拉松以及体育的哲学向往——从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谈起 被引量:28
13
作者 易剑东 任慧涛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20,共7页
以村上春树对长跑的思考为线索,贯通了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萨特、加缪哲学的身体思想理路;以村上春树的意识升华为节点,解释了无重力愿望对人之意识影响、"当时在"的身体觉醒进程、体育社会拟态空间构建等。并认... 以村上春树对长跑的思考为线索,贯通了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萨特、加缪哲学的身体思想理路;以村上春树的意识升华为节点,解释了无重力愿望对人之意识影响、"当时在"的身体觉醒进程、体育社会拟态空间构建等。并认为:1)长跑、马拉松等体育方式是现代性的"禅";2)体育哲学是"生于罅隙中的热情",体育学的哲学奠基这一定位更有助于其学科的"灵魂转向";3)通过体育运动"体悟"式地理解形而上问题,是哲学亲近普通人的重要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长跑 哲学 体育 哲学奠基
下载PDF
存在主义文学的东方化表述——论村上春树和王小波的小说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经建 李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83,共8页
以王小波和村上春树的创作相似性为出发点进而发掘其存在主义的意义蕴涵和艺术特质,是对东方式存在主义文学更为严谨而合理的探索途径。事实上,村上春树和王小波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倾向有其共同的历史文化及思想资源:同处于东亚文化圈和... 以王小波和村上春树的创作相似性为出发点进而发掘其存在主义的意义蕴涵和艺术特质,是对东方式存在主义文学更为严谨而合理的探索途径。事实上,村上春树和王小波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倾向有其共同的历史文化及思想资源:同处于东亚文化圈和都遭逢现代性民族生存危机;他们的创作表明了东方式存在主义文学的成熟并表现在:首先,他们的小说作品展现了一个"荒谬"世界,这种"荒谬"已不再仅仅是人的一种生存感受,它充盈着的是对人的严酷压制,它所带来的是人的激剧异化。其次,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对"孤独个体"的强烈关注,作为人物形象主体出现的"孤独个体"既接受了"孤独"的客观存在又从内心拒斥"孤独"加诸于人心的苦闷和郁结。其三,他们的创作呈示出特定的诗性诉求方式,即凭借想象力和幽默品质来表达对存在主义"诗"之"思"的艺术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 东方化存在主义 王小波 村上春树
下载PDF
阅读文学的理由——读藤井省三《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明晖 靳丛林 《外国问题研究》 2009年第2期76-78,共3页
藤井省三《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构建了从鲁迅到村上春树再到王家卫的影响链条,详尽分析概括了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的一些规律性阅读现象。如此宽阔的视野与实精神证,对认识当代人阅读文学的缘由、心态和意义极具启发性。文学所关注的乃... 藤井省三《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构建了从鲁迅到村上春树再到王家卫的影响链条,详尽分析概括了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的一些规律性阅读现象。如此宽阔的视野与实精神证,对认识当代人阅读文学的缘由、心态和意义极具启发性。文学所关注的乃是人之心灵,所呼唤的是人的自省,正如村上春树的作品虽然常常被消费社会所利用,但其精神实质却依然是生活在消费社会中的人们强大的反思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文学 村上春树 东亚文学 消费社会
下载PDF
村上春树:文化混杂现象的表现者 被引量:22
16
作者 吴雨平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9-124,共6页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受到了世界范围内读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主要原因在于村上春树以“双重写作身份”创作的作品 ,表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即多元文化的混融与共生 ,表现了西方文化对于当代日本的巨大影响。他...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受到了世界范围内读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主要原因在于村上春树以“双重写作身份”创作的作品 ,表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即多元文化的混融与共生 ,表现了西方文化对于当代日本的巨大影响。他的以《挪威的森林》为代表的小说创作在表现方式上就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我”与“象的失踪”——论村上春树短篇小说《象的失踪》中的“我” 被引量:6
17
作者 关冰冰 杨炳菁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2-77,共6页
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象的失踪》中的象都是研究者的首选对象。由于象是村上早期小说中频繁出现的动物,因此这一短篇中的象作为"象的系列"研究中的一环不可或缺。但当把《象的失踪》作为独立的个案来看待... 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象的失踪》中的象都是研究者的首选对象。由于象是村上早期小说中频繁出现的动物,因此这一短篇中的象作为"象的系列"研究中的一环不可或缺。但当把《象的失踪》作为独立的个案来看待时便会发现,小说中的"我"其实更为关键。对"我"的解读将会进一步揭示小说背后隐藏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象的失踪》 “我”
下载PDF
村上春树与菲茨杰拉德的叙事技巧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付筱娜 时贵仁 赵乃萱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1-215,共5页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经常被作为范本,其叙事技巧被学界广泛探讨和研究。村上春树的创作就是从对菲茨杰拉德小说叙事技巧的接受和模仿开始的。将村上春树与菲茨杰拉德进行比较,无论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还是叙事语言的角度,两位作家在技巧...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经常被作为范本,其叙事技巧被学界广泛探讨和研究。村上春树的创作就是从对菲茨杰拉德小说叙事技巧的接受和模仿开始的。将村上春树与菲茨杰拉德进行比较,无论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还是叙事语言的角度,两位作家在技巧的把握和运用上都具有值得我们研究的相似性。菲茨杰拉德注重文体的创作观与村上春树不谋而合,而村上春树也侧重对西方文学叙事技巧的引进和吸收。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村上春树也将日本传统文学的叙事特点融入其中,既彰显了西方文学的叙事策略又极具浓厚的东方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菲茨杰拉德 叙事策略 叙事视角
下载PDF
村上春树的悖论:虚拟时代的生存之道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6-130,共5页
村上春树在他的文学世界中为身处虚拟时代的人们开辟了种种生存之道。作品通过前往异界冒险、倾听音乐和风之歌以及日常生活体验构建了一系列悖论,既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慰藉和暂时性的解脱,其中似乎蕴含着重建个体自由... 村上春树在他的文学世界中为身处虚拟时代的人们开辟了种种生存之道。作品通过前往异界冒险、倾听音乐和风之歌以及日常生活体验构建了一系列悖论,既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慰藉和暂时性的解脱,其中似乎蕴含着重建个体自由的希望,但也存在消解善恶和历史并陷入虚无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虚拟时代 生存之道 悖论
下载PDF
从姓名谈小说人物生存范式的变迁——解读安部公房和村上春树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志宇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8-123,共6页
安部公房笔下的主人公因丧失姓名而惊恐万状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主人公没有姓名却处之泰然 ,原因何在 ?本文特别选择了安部的“墙———S·卡尔玛氏的犯罪”和村上的《且听风吟》两篇小说进行个案分析 ,从小说人物的姓名谈起 ,解读... 安部公房笔下的主人公因丧失姓名而惊恐万状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主人公没有姓名却处之泰然 ,原因何在 ?本文特别选择了安部的“墙———S·卡尔玛氏的犯罪”和村上的《且听风吟》两篇小说进行个案分析 ,从小说人物的姓名谈起 ,解读时代变化下人物生存范式的变迁 ,从而比较两位作家对现实社会、当下制度和人生价值观的不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部公房 小说人物 村上春树 主人公 解读 作家 现实社会 姓名 范式 生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