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及BRAF、MUC15、RKIP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丽云
龚健
+3 位作者
徐晋珩
鄢丽敏
崔永兴
张志勇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1450-1454,1458,共6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及BRAF、粘蛋白15(MUC15)及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PTC组织标本56例作为研究组(A组),另选滤泡状癌组织标本18例(B组)、甲状腺腺瘤组织标...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及BRAF、粘蛋白15(MUC15)及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PTC组织标本56例作为研究组(A组),另选滤泡状癌组织标本18例(B组)、甲状腺腺瘤组织标本13例(C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7例(D组)作为对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PCR产物测序检测上述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组织中BRAF、MUC15、RKIP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和R×C表有序资料的线性趋势χ2检验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A组56例PTC组织中检测到24例BRAF 15外显子有T1799A杂合突变(BRAFV600E突变),突变率42.86%;在BRAF 11外显子上未检测到突变病例;B、C、D组患者组织中均未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Ⅰ期→Ⅱ期→Ⅲ期→Ⅳ期),PTC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率逐步升高(7.14%→8.33%→61.11%→91.67%,χ2=27.255,P=0.000)。有淋巴结转移PTC患者BRAF 15外显子基因突变率(57.58%)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1.73%)显著增加(χ2=7.108,P=0.008)。A组患者组织中BRAF、MUC15、RKI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43%、76.79%、12.50%。BRAF、MUC15、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在A、B、C、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有淋巴结转移患者BRAF和MUC15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均<0.01),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PTC组织中BRAF和MUC15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增高(Ⅰ期→Ⅱ期→Ⅲ期→Ⅳ期)逐步升高(χ2=12.658,P=0.005;χ2=20.047,P=0.000);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的降低则与临床分期的增高无相关性(χ2=6.005,P=0.111)。BRAF蛋白表达与BRAF基因突变有关(χ2=14.439,P=0.000);而MUC15和RKIP蛋白表达与BRAF基因突变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BRAF基因在PTC中易发生V600E型突变,其突变可能通过上调BRAF蛋白表达,参与PTC发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过程。PTC组织中MUC15蛋白表达的上调及RKIP蛋白表达的下调也参与PTC淋巴结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
b1
基因
粘蛋白15
RAF激酶抑制蛋白
BRAF-V600E突变
原文传递
题名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及BRAF、MUC15、RKIP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丽云
龚健
徐晋珩
鄢丽敏
崔永兴
张志勇
机构
唐山市工人医院病理科
唐山市第二医院外科
出处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1450-1454,1458,共6页
基金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52777219)
河北省2016年度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项目(20160851)
文摘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及BRAF、粘蛋白15(MUC15)及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PTC组织标本56例作为研究组(A组),另选滤泡状癌组织标本18例(B组)、甲状腺腺瘤组织标本13例(C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7例(D组)作为对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PCR产物测序检测上述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组织中BRAF、MUC15、RKIP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和R×C表有序资料的线性趋势χ2检验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A组56例PTC组织中检测到24例BRAF 15外显子有T1799A杂合突变(BRAFV600E突变),突变率42.86%;在BRAF 11外显子上未检测到突变病例;B、C、D组患者组织中均未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Ⅰ期→Ⅱ期→Ⅲ期→Ⅳ期),PTC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率逐步升高(7.14%→8.33%→61.11%→91.67%,χ2=27.255,P=0.000)。有淋巴结转移PTC患者BRAF 15外显子基因突变率(57.58%)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1.73%)显著增加(χ2=7.108,P=0.008)。A组患者组织中BRAF、MUC15、RKI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43%、76.79%、12.50%。BRAF、MUC15、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在A、B、C、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有淋巴结转移患者BRAF和MUC15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均<0.01),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PTC组织中BRAF和MUC15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的增高(Ⅰ期→Ⅱ期→Ⅲ期→Ⅳ期)逐步升高(χ2=12.658,P=0.005;χ2=20.047,P=0.000);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的降低则与临床分期的增高无相关性(χ2=6.005,P=0.111)。BRAF蛋白表达与BRAF基因突变有关(χ2=14.439,P=0.000);而MUC15和RKIP蛋白表达与BRAF基因突变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BRAF基因在PTC中易发生V600E型突变,其突变可能通过上调BRAF蛋白表达,参与PTC发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过程。PTC组织中MUC15蛋白表达的上调及RKIP蛋白表达的下调也参与PTC淋巴结转移过程。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
b1
基因
粘蛋白15
RAF激酶抑制蛋白
BRAF-V600E突变
Keywords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murine sarcoma filtration pathogens carcinogenic homolog b1 gene
Mucin 15
Raf kinase inhibitory protein
BRAF-V6OOE mutation
分类号
R736.1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及BRAF、MUC15、RKIP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刘丽云
龚健
徐晋珩
鄢丽敏
崔永兴
张志勇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