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Ar Dating of Baimazhai Nickel-Copper-(PGE) Sulphide Deposit and Its Significance, Southeast Yunn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Xue-shu QIN De-xian +1 位作者 Franco Pirajno NIAN Ho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2期200-205,共6页
The Baimazhai Ni-Cu- (PGE) sulphide deposit in southeast Yunnan Province is hosted in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Permian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The deposit, one of several in the provinc... The Baimazhai Ni-Cu- (PGE) sulphide deposit in southeast Yunnan Province is hosted in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Permian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The deposit, one of several in the province, exhibits field and petrographic features suggestive of post-magmatic modification. The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that host the Baimazhai sulphide ores show near-pervasive to pervasiv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with the sulphides be- ing spatially associated with hydrothermal minerals such as biotite, amphibole and chlorite. This intimate association suggests that the sulphide ores were subjected to deformational and hydrothermal redistribution and textural changes resulting in disseminated and brecciated ores. Geochemically the Baimazhai sulphide ores are enriched in Cu, Pd and Au which, according to published studies, reflects the action of hydrothermal fluids. Interestingly, Ar-Ar age data yielded plateau ages of about 160-170 Ma, which also supports the modification features of the sulfide 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Ni-Cu-(PGE) mineralization ar-ar dating sulphide remobilization Baimazhai
下载PDF
湘南红旗岭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Ar-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55
2
作者 袁顺达 刘晓菲 +4 位作者 王旭东 吴胜华 原垭斌 李雪凯 王铁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87-3797,共11页
红旗岭锡多金属矿床是湖南东坡矿田代表性的脉状矿床,亦是湖南省最大的脉状锡矿,并与同一断裂带上相邻的枞树板和南风坳等脉状铅锌银矿构成了一套Sn-W-Pb-Zn-Ag矿床组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该矿床进行了高精度白云母Ar-Ar测年,... 红旗岭锡多金属矿床是湖南东坡矿田代表性的脉状矿床,亦是湖南省最大的脉状锡矿,并与同一断裂带上相邻的枞树板和南风坳等脉状铅锌银矿构成了一套Sn-W-Pb-Zn-Ag矿床组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该矿床进行了高精度白云母Ar-Ar测年,获得坪年龄为153.3±1.0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53.6±1.5Ma(MSWD=0.55),反等时线年龄为153.5±1.5Ma(MSWD=2.1)。这些年龄数据明显早于相同矿石类型石英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143.1±8.7Ma)及相伴产出的花岗斑岩钾长石40Ar-39Ar年龄(144±3Ma),而与千里山岩体主体相锆石SHRIMPU-Pb年龄(155~151Ma)及与之相关的柿竹园矿床(151.0±3.5Ma)和金船塘矿床(158.8±6.6Ma)矽卡岩型矿床的Re-Os等时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一致,指示区内脉状矿床亦与千里山岩体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综合已有的研究认为,高热花岗岩浆的高分异演化是区内多金属元素巨量堆积成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围岩性质及构造条件则可能制约了不同的矿化过程,从而形成不同的矿床组合。当围岩为泥盆系碳酸盐岩时,形成一套接触带矽卡岩-云英岩-大理岩型钨锡钼铋铅锌矿和远端脉状铅锌银矿床组合,而当围岩为震旦系碎屑岩时,沿构造通道(断裂带)发育一套脉状钨锡多金属矿和远端脉状铅锌银矿床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测年 白云母 红旗岭脉状锡矿 湖南
下载PDF
用于早前寒武纪岩石Ar-Ar法定年的K-Ar法年龄国家二级标准物质——ZMT04白云母的定值结果 被引量:3
3
作者 桑海清 王非 +1 位作者 龚俊峰 周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59-2774,共16页
为了满足Ar-Ar快中子活化法定年的需要,经过十几年的连续测定与检验,一个用于早前寒武纪矿物定年的K-Ar法年龄标准物质——ZMT04白云母已被研制成功。它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天皮山。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40Ar*在矿物晶格中保存均... 为了满足Ar-Ar快中子活化法定年的需要,经过十几年的连续测定与检验,一个用于早前寒武纪矿物定年的K-Ar法年龄标准物质——ZMT04白云母已被研制成功。它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天皮山。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40Ar*在矿物晶格中保存均匀稳定,年龄谱平坦,39Ar析出量为99.1%,40Ar/39Ar坪年龄为1823±15Ma,说明该白云母结晶以来未受热扰动,40K-40Ar*同位素计时体系封闭良好。40Ar/39Ar等时年龄为1824±15Ma,与坪年龄一致,代表了伟晶岩中白云母的结晶时间。(40Ar/36Ar)0初始值为288±16,此值与(40Ar/36Ar)a大气氩丰度比(295.5±0.5)处于同一范围,表明该白云母不含过剩氩。根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JJG1006-1994)的有关规定,对ZMT04白云母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检验。均匀性检验结果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下,K和40Ar*的F分布值小于F临界值,证明该白云母是均匀的。t检验法和稳定性检验与分析表明,ZMT04白云母完全满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对稳定性的要求。国内8个实验室参加了ZMT04白云母K和40Ar*含量的定值分析,正态性和等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全部定值分析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并具等精度。当置信概率为0.95时,该白云母40Ar*和K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1%。经过严格计算最后获得40Ar*和K含量及年龄的认定值和不确定度分别为:40Ar*=4.449±0.060×10-8mol/g(2σ),K=8.28±0.04%(2σ),K-Ar年龄=1804±21Ma(2σ)。此标准物质纯度达100%,总重量为1080g,缩分为196瓶,每瓶5.51g。可供我国K-Ar和Ar-Ar法年代学实验室至少使用54年。此标准物质于2009年3月4日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核批准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见国质检量函[2009]89号文),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ZMT04白云母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编号为GBW(E)040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MT04白云母 均匀性检验 K和40Ar*的定值分析 ar-ar定年
下载PDF
内蒙古红花尔基钨钼矿云英岩化白云母Ar-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向安平 佘宏全 +4 位作者 陈毓川 秦大军 王亚军 韩增光 康永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16,共9页
红花尔基钨多金属矿是近年在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发现的一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主要矿化蚀变为云英岩化、绢英岩化,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白钨矿和辉钼矿,岩体内辉钼矿与白钨矿有上钼下钨的带状分布特点,地质特征显示该矿床为一高温热液型钨(... 红花尔基钨多金属矿是近年在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发现的一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主要矿化蚀变为云英岩化、绢英岩化,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白钨矿和辉钼矿,岩体内辉钼矿与白钨矿有上钼下钨的带状分布特点,地质特征显示该矿床为一高温热液型钨(钼)矿床。为准确限定成矿热液活动时间,本文对矿区典型蚀变矿物——云英岩化蚀变带白云母进行Ar-Ar同位素定年,获得Ar-Ar坪年龄为174.4±1.2 Ma,等时线年龄为173.2±4.3 Ma。根据矿区云英岩化带与钨钼矿化带空间上重合和密切共生的关系,可知白云母的形成是与白钨矿、辉钼矿形成同源、同时,且辉钼矿Re-Os年龄(176.8±2.2 Ma)与Ar-Ar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具有一致性,该年龄代表了钨钼矿热液成矿时代。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及锆石U-Pb、辉钼矿Re-Os年龄,进一步限定该矿床成矿时代为早中侏罗世,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尔基钨矿 高温热液型钨多金属矿床 白云母 ar-ar定年 大兴安岭中北段 燕山期
下载PDF
北冰洋楚科奇边缘地北风深渊中碱性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与白云母原位Rb-Sr等时线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5
作者 朱亚博 陈华勇 +1 位作者 董彦辉 糜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7,I0014-I0017,共16页
楚科奇边缘地位于北冰洋美亚海盆的核心位置,作为水下高地,其从阿拉斯加-楚科奇大陆架延伸至美亚海盆中。楚科奇边缘地的研究对于重建北极地区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非常关键。目前关于其地壳性质、起源和演化过程仍不清晰。本次研究对楚... 楚科奇边缘地位于北冰洋美亚海盆的核心位置,作为水下高地,其从阿拉斯加-楚科奇大陆架延伸至美亚海盆中。楚科奇边缘地的研究对于重建北极地区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非常关键。目前关于其地壳性质、起源和演化过程仍不清晰。本次研究对楚科奇边缘地北风深渊平原斜坡上获取的碱性火山岩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使用矿物自动定量分析(TIMA)方法研究了其岩性特征,运用LA-ICP-MS测定了样品中119颗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同时使用LA-ICP-MS技术对样品薄片中的微晶白云母进行了原位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表明, 119颗锆石的年龄可划分为94~636 Ma、929~1369 Ma、1655~2040 Ma和2439~2735 Ma四组。结合前人对在楚科奇边缘地获取的变质岩锆石U-Pb年龄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发现,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捕获锆石可能来源于加拿大北极群岛基底。第一组年轻锆石Th/U值较高,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中最年轻的6颗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00.9±1.2 Ma,可能代表该碱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白云母原位Rb-Sr等时线年龄为72±17 Ma,稍晚于样品中最年轻锆石年龄,能够与镜下白云母多呈脉状交代碱性岩的现象相对应,因此,样品中脉状白云母很可能是后期海底构造-热液活动的产物。本次研究所获得的锆石与白云母年龄从地质年代的角度证实了美亚海盆是由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在早白垩世期间从北美板块边缘分离形成的,并且经历了后期的海底构造-热液叠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美亚海盆 楚科奇边缘地 锆石U-Pb定年 白云母原位Rb-Sr定年 北极地区构造演化
下载PDF
^(40)Ar-^(39)Ar Isotopic Dating of the Xianghualing Sn-polymetallic Orefield in Southern Hunan,China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83
6
作者 YUAN Shunda PENG Jiantang +2 位作者 SHEN Nengping HU Ruizhong DAI Tongm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78-286,共9页
The Xianghualing Sn-polymetallic orefield in Hunan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is a largesize tin orefield.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on this orefield, its genesis, mineralization age, and tectonic ... The Xianghualing Sn-polymetallic orefield in Hunan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is a largesize tin orefield.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on this orefield, its genesis, mineralization age, and tectonic setting are still controversial, mainly because of the lack of reliable geochronological data on tin mineralization. The ^40Ar^39Ar stepwise heating dating method was first employed on muscovite from different deposits in this orefield. The muscovite sample from the Xianghualing Sn-polymetallic deposit defines a plateau age of 154.4±1.1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151.9±3.0 Ma; muscovite from the Xianghuapu W-polymetallic deposit yields a plateau age of 161.3±1.1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160.0±3.2 Ma; muscovite from the Jianfengling greisen-type Sn-polymetallic deposit gives a plateau age of 158.7±1.2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160.3±3.2 Ma. The tungsten-tin mineralization ages in the Xianghualing area are therefore restricted within 150-160 Ma. The tungstentin mineralization in Xianghualing occurre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regional tin-tungsten mineralization including the Furong tin orefield, Shizhuyuan tungsten-tin polymetallic deposit and Yaogangxian tungsten-polymetallic deposit. Thus, the large-scale tungsten-tin metallogenesis in South China occurring at 160-150 Ma, probably is closely related to asthenospheric upwelling and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under a geodynamic setting of crustal extension and lithosphere thinning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ctonic regimes during the Mid-Late Juras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 age muscovite Sn-polymetallic orefield Xianghualing HUNAN lithosphere extension
下载PDF
Genesis of the Bangbu Orogenic Gold Deposit, Tibet: Evidence from Fluid Inclusion, Stable Isotopes, and Ar-Ar Geochronology 被引量:15
7
作者 PEI Yingru SUN Qingzhong +3 位作者 ZHENG Yuanchuan YANG Zhusen LI Wei HUANG Kex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722-737,共16页
The Bangbu gold deposit is a large orogenic gold deposit in Tibet formed during the AlpineHimalayan collision. Ore bodies(auriferous quartz veins) are controlled by the E-W-trending Qusong-Cuogu-Zhemulang brittle-du... The Bangbu gold deposit is a large orogenic gold deposit in Tibet formed during the AlpineHimalayan collision. Ore bodies(auriferous quartz veins) are controlled by the E-W-trending Qusong-Cuogu-Zhemulang brittle-ductile shear zone. Quartz veins at the depos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pre-metallogenic hook-like quartz veins, metallogenic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and postmetallogenic N-S quartz veins. Four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 in the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have been identified:(1) Stage S1 quartz+coarse-grained sulfides,(2) Stage S2 gold+fine-grained sulfides,(3) Stage S3 quartz+carbonates, and(4) Stage S4 quartz+ greigite. Fluid inclusions indicate the oreforming fluid was CO_2-N_2-CH_4 rich with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170–261°C, salinities 4.34–7.45 wt% Na Cl equivalent. δ^(18)Ofluid(3.98‰–7.18‰) and low δDV-SMOW(-90‰ to-44‰) for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suggest ore-forming fluids were mainly metamorphic in origin, with some addition of organic matter. Quartz vein pyrite has δ^(34)SV-CDT values of 1.2‰–3.6‰(an average of 2.2‰), whereas pyrite from phyllite has δ^(34)SV-CDT 5.7‰–9.9‰(an average of 7.4‰). Quartz vein pyrites yield 206Pb/204 Pb ratios of 18.662–18.764, 207Pb/204 Pb 15.650–15.683, and ^(208)Pb/204 Pb 38.901–39.079. These isotopic data indicate Bangbu ore-forming materials were probably derived from the Langjiexue accretionary wedge. 40Ar/39 Ar ages for sericite from auriferous sulfide-quartz veins yield a plateau age of 49.52 ± 0.52 Ma, an isochron age of 50.3 ± 0.31 Ma, suggesting that auriferous vein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main collisional period of the Tibet-Himalayan orogen(-65–41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inclusions stable isotope ar-ar dating Bangbu deposit orogenic gold deposit Tibet-Himalayan orogen southern Tibet
下载PDF
广西大瑶山地区加里东期石英脉型金矿:上木水金矿白云母Ar-Ar年龄约束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忠阳 党院 乐兴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7-644,共8页
石英脉型金矿是广西大瑶山地区主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但一直没有高精度的年龄数据约束其成矿时代。论文首次对大瑶山南部广西苍梧县上木水石英脉型金矿中的热液白云母进行^(39)Ar/^(40)Ar年龄法测年,获得坪年龄为(432.6±3.2)Ma,相... 石英脉型金矿是广西大瑶山地区主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但一直没有高精度的年龄数据约束其成矿时代。论文首次对大瑶山南部广西苍梧县上木水石英脉型金矿中的热液白云母进行^(39)Ar/^(40)Ar年龄法测年,获得坪年龄为(432.6±3.2)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428.2±7.2)Ma,反等时线年龄为(425.3±6.6)Ma,表明其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这一数据进一步证明大瑶山南部的古龙-夏郢环形成矿区主要以加里东期矿化为主,除了与加里东期岩浆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化外,还存在石英脉型金矿。同时,位于大瑶山中部沿区域性大黎断裂分布的六岑-桃花-古袍金矿田的石英脉型金矿时代仍然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高精度测年数据来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39Ar/40Ar测年 加里东期 石英脉型金矿 大瑶山隆起 广西苍梧上木水
下载PDF
赣南淘锡坑钨多金属矿床花岗岩和云英岩岩石特征及云英岩中白云母^40Ar/^39Ar定年 被引量:36
9
作者 郭春丽 蔺志永 +6 位作者 王登红 陈文 张彦 丰成友 陈郑辉 曾载淋 蔡汝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74-1284,共11页
赣南崇义县淘锡坑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属于以黑钨矿石英脉型为主的钨多金属矿床。矿床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密切关系,石英矿脉受一组北西向断裂控制,穿切新元古界。本文在淘锡坑钨矿区3个揭露到花岗岩体顶部的中段(20... 赣南崇义县淘锡坑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属于以黑钨矿石英脉型为主的钨多金属矿床。矿床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密切关系,石英矿脉受一组北西向断裂控制,穿切新元古界。本文在淘锡坑钨矿区3个揭露到花岗岩体顶部的中段(206、106、56中段)采集到岩体顶部云英岩样品,利用40Ar/39Ar同位素定年测得云英岩中的白云母的坪年龄分别为152.7±1.5Ma(206中段),153.4±1.3Ma(106中段),155.0±1.4Ma(56中段)。与前人用其他方法测定的花岗岩成岩和成矿年龄几乎一致。花岗岩和云英岩全岩稀土元素均具有M型四分组效应和强烈的Eu亏损特征,反映出花岗质岩浆经历了高度分异演化及其岩体结晶晚期流体/熔体相互作用。综合前人在南岭地区同类矿床的研究资料,可知南岭地区160~150Ma成岩成矿作用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东段,可能为大陆边缘弧后岩石圈伸展的构造动力学背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40AR/^39AR年龄 白云母 淘锡坑钨矿 赣南
下载PDF
江西省武功山地区浒坑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3
10
作者 刘珺 毛景文 +3 位作者 叶会寿 谢桂青 杨国强 章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13-1822,共10页
浒坑花岗岩侵入体位于武功山复式背斜东南翼,发育有大型的浒坑石英脉型钨矿床,其是武功山钨、铜、铋、钼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浒坑白云母花岗岩精确的锆石 LA-ICPMS U-Pb 测年,测得其成岩时代为151.6±2.6Ma,属... 浒坑花岗岩侵入体位于武功山复式背斜东南翼,发育有大型的浒坑石英脉型钨矿床,其是武功山钨、铜、铋、钼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浒坑白云母花岗岩精确的锆石 LA-ICPMS U-Pb 测年,测得其成岩时代为151.6±2.6Ma,属晚侏罗世,对应于华南中生代第一次花岗岩侵位事件(164~153Ma);其花岗岩岩浆的形成温度为676~695℃。通过浒坑花岗岩主微量元素结果的分析,认为浒坑白云母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分异 S 型花岗岩,其源岩为富粘土的泥质来源,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功山 浒坑岩体 白云母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准铝质—弱过铝质 S型花岗岩
下载PDF
栗木锡矿云英岩化花岗岩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2
11
作者 杨锋 李晓峰 +1 位作者 冯佐海 白艳萍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栗木锡矿的锡铌钽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有密切的关系,其中锡金属成矿作用与花岗岩云英岩化蚀变作用有关。通过对云英岩化花岗岩中白云母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测试,获得白云母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14.1±1.9 Ma和214.3±... 栗木锡矿的锡铌钽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有密切的关系,其中锡金属成矿作用与花岗岩云英岩化蚀变作用有关。通过对云英岩化花岗岩中白云母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测试,获得白云母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14.1±1.9 Ma和214.3±4.5 Ma。栗木矿田云英岩化蚀变的年龄为214 Ma左右,即栗木锡矿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214 Ma左右的晚三叠世,栗木锡铌钽金属矿床是后碰撞的伸展体制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英岩化花岗岩 白云母 40AR/39AR年龄 锡矿 栗木 广西
下载PDF
广西中部大明山钨矿白云母^(40)Ar/^(39)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锋 冯佐海 +1 位作者 康志强 肖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29-1433,共5页
大明山钨矿床是一个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多金属矿床。为确定钨矿床的成矿时代,对钨矿床中的白云母进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测年,获得白云母坪年龄为(97.10±0.86)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和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96.6±1.7)Ma和(96.5... 大明山钨矿床是一个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多金属矿床。为确定钨矿床的成矿时代,对钨矿床中的白云母进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测年,获得白云母坪年龄为(97.10±0.86)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和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96.6±1.7)Ma和(96.5±1.1)Ma。结果表明,钨矿矿化年龄为97Ma,为燕山晚期本区成岩成矿活动的产物。该成果为进一步认识大明山钨矿的成因机制和成矿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 40AR/39AR年龄 大明山钨矿 广西
下载PDF
桂东北水岩坝钨锡矿田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康志强 冯佐海 +3 位作者 李晓峰 廖家飞 余勇 潘会彬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611,共6页
水岩坝钨锡矿田位于桂东北姑婆山花岗岩体西南边缘,其成矿作用与姑婆山花岗岩体密切相关。为精确厘定其成矿年代,本文首次对烂头山矿床含钨石英脉中的白云母进行了40 Ar-39 Ar测年,获得白云母坪年龄为162.5±1.2 Ma,相应的等时线年... 水岩坝钨锡矿田位于桂东北姑婆山花岗岩体西南边缘,其成矿作用与姑婆山花岗岩体密切相关。为精确厘定其成矿年代,本文首次对烂头山矿床含钨石英脉中的白云母进行了40 Ar-39 Ar测年,获得白云母坪年龄为162.5±1.2 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62.0±1.9Ma。表明其成矿年龄为162Ma左右,与姑婆山花岗岩体主体年龄一致,为燕山早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该成果为深入认识桂东北钨锡成矿年代学格架及成矿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 40Ar-39Ar测年 钨锡矿田 烂头山 水岩坝 桂东北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红山群石榴白云母-长石石英片岩的白云母^(40)Ar-^(39)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红 刘福来 +1 位作者 刘平华 王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61-2170,共10页
大红山群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出露的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主要经历了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本研究对大红山群老厂河组变质中酸性岩和变质沉积岩——石榴白云母-长石石英片岩中的白云母进行了40Ar-39Ar测年,得到三个样品的坪年龄和40Ar... 大红山群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出露的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主要经历了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本研究对大红山群老厂河组变质中酸性岩和变质沉积岩——石榴白云母-长石石英片岩中的白云母进行了40Ar-39Ar测年,得到三个样品的坪年龄和40Ar/39Ar等时线年龄结果较统一,坪年龄代表的变质年龄分别为837.7±4.2Ma、839.6±4.2Ma和844.2±4.2Ma。变质沉积岩和变质中酸性岩的变质时代类似,均介于837~845Ma。大红山群变质基性岩中变质锆石的U-Pb定年年龄为849±12Ma(杨红等,2012),40Ar-39Ar测年数据与锆石定年数据相结合,说明大红山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中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均在新元古代经历了同期变质作用,其主期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于新元古代837~850Ma。结合前人发表的扬子西缘~750Ma的变质年龄,扬子西缘从北向南的区域变质作用时限可扩展到750~850Ma。此外,扬子西缘存在750~850Ma的岩浆事件,本文研究结果说明,扬子地块西缘在新元古代不仅发生了大规模岩浆作用,也发生了750~850Ma的区域变质作用,扬子西缘存在新元古代的岩浆-变质事件。岩浆事件与变质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即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引起了扬子西缘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西缘 大红山群 白云母ar-ar定年 新远古代变质事件
下载PDF
柴北缘锡铁山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时代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付建刚 梁新权 +6 位作者 王策 蒋英 周云 潘传楚 杨永强 王泽利 钟永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8,共15页
在柴北缘锡铁山地区元古宇达肯大坂群与奥陶系滩涧山群之间发育一条呈NW向展布的基底韧性剪切带。本文对该韧性剪切带中的宏观构造(鞘褶皱、不对称褶皱、塑性流变组构、S-C组构、旋转碎斑系、构造透镜体、粘滞型石香肠构造)和糜棱岩微... 在柴北缘锡铁山地区元古宇达肯大坂群与奥陶系滩涧山群之间发育一条呈NW向展布的基底韧性剪切带。本文对该韧性剪切带中的宏观构造(鞘褶皱、不对称褶皱、塑性流变组构、S-C组构、旋转碎斑系、构造透镜体、粘滞型石香肠构造)和糜棱岩微观构造(云母鱼构造、压力影构造、动态重结晶、雪球状旋转构造、波状消光和云母扭折)特征作了详细的研究。对锡铁山基底韧性剪切带中花岗质糜棱岩进行白云母Ar-Ar同位素测年,获得坪年龄为398±4 Ma,等时线年龄为399±4 Ma,二者基本一致,代表了锡铁山基底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间。综合上述特征判断,锡铁山韧性剪切带是一条由元古宇达肯大坂群向SW斜向逆冲所形成的右行逆冲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与早古生代柴达木地块向NE斜向俯冲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并可能导致了超高压变质体折返到浅部地壳层次。同样,该韧性剪切带的存在,也对锡铁山铅锌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后期构造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白云母 ar-ar测年 右行逆冲 构造意义 锡铁山 柴北缘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韧性剪切带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武广 范传闻 +3 位作者 李忠权 糜梅 刘军 朱明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7-302,共6页
漠河韧性剪切带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盆地内。作者对该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白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法测定年龄工作,获得了(120.6±1.1)Ma的坪年龄和(121.7±1.5)Ma的39Ar/36Ar-40Ar/39Ar等时线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 漠河韧性剪切带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盆地内。作者对该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白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法测定年龄工作,获得了(120.6±1.1)Ma的坪年龄和(121.7±1.5)Ma的39Ar/36Ar-40Ar/39Ar等时线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韧性剪切带特征,笔者认为漠河韧性剪切带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造山过程有关,形成于蒙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晚期或后碰撞期间。早白垩世期间,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进入后碰撞阶段,发生大规模左行走滑运动,使位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南部的中国东北地区,乃至华北北部发生了向东的挤出、逃逸,辽西、冀北、冀西北和京西地区的晚中生代右行走滑和逆冲、推覆构造是蒙古-鄂霍茨克中生代造山过程的远程效应。因此,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造山过程对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中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河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白云母 40AR-39AR年龄 上黑龙江盆地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
下载PDF
藏南冲巴淡色花岗岩锆石U-Pb、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晓先 张进江 +1 位作者 闫淑玉 刘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254,共13页
本文采集藏南冲巴淡色花岗岩样品并进行系统的锆石LA-ICP-MS U-Pb和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冲巴淡色花岗岩年龄为12.4±0.4 Ma,处于前人划分的新喜马拉雅阶段与后喜马拉雅阶段分界处。结合淡色花... 本文采集藏南冲巴淡色花岗岩样品并进行系统的锆石LA-ICP-MS U-Pb和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冲巴淡色花岗岩年龄为12.4±0.4 Ma,处于前人划分的新喜马拉雅阶段与后喜马拉雅阶段分界处。结合淡色花岗岩沿藏南拆离系分布的特征,可将其归入新喜马拉雅阶段。冲巴淡色花岗岩为同构造侵位花岗岩,是藏南拆离系活动导致的构造减压熔融的产物,12.4±0.4 Ma的锆石U-Pb年龄代表了研究区藏南拆离系的活动时代。然而,这一活动时代明显滞后于喜马拉雅中西部地区,呈现自西向东启动时代和停止活动时代逐渐变晚的趋势;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分析表明,冲巴淡色花岗岩冷却年龄分别为9.11±0.25 Ma和9.62±0.10 Ma。锆石U-Pb和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计算表明,冲巴淡色花岗岩体从12.4 Ma到9.11 Ma发生了快速冷却剥露,冷却速率高达137~162℃/Ma,这一结果与前人通过变质P-T-t研究得到的快速折返的结论相吻合。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12.4~9.11 Ma的快速冷却事件可能与研究区藏南拆离系的大规模伸展拆离导致的构造剥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造山带 藏南拆离系 冲巴淡色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白云母40Ar-39Ar定年
下载PDF
江西庐山地区星子群变质时代及变质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继林 何斌 关俊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9-498,共10页
江西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群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为古元古代,并认为其在新元古代经历了一期区域变质作用,之后在中生代发生了动力变质-岩浆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星子群地层时代为新元古代,其变质作用时代和机制的研究对解... 江西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群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为古元古代,并认为其在新元古代经历了一期区域变质作用,之后在中生代发生了动力变质-岩浆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星子群地层时代为新元古代,其变质作用时代和机制的研究对解释这一地区甚至华南地区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星子群局部发育的混合岩浅色体中锆石进行SIMS U-Pb定年,得到142.6±1.5 Ma(MSWD=0.49)的变质增生边年龄,应该是星子群峰期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从而否定了前人认为的星子群新元古代的区域变质事件;对星子群石榴二云母片岩中变质矿物白云母进行Ar-Ar定年,得到了136.08±1.78 Ma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进一步佐证了星子群中生代的变质作用。此外,混合岩各项特征均显示其为流体交代成因,流体可能来源于变质流体和岩浆热流体,结合这一地区存在大量中生代岩脉和岩墙的地质事实,因此推断星子群中深变质作用的发生可能与该地区中生代广泛的岩浆事件有关,是岩浆热动力变质的产物。这一研究成果对江西庐山地区的构造演化格局,特别是对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的重新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子群 SIMS锆石U-Pb定年 云母ar-ar定年 变质时代 变质机制
下载PDF
西昆仑康西瓦断裂西段斜长片麻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康磊 校培喜 +3 位作者 高晓峰 董增产 过磊 奚仁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44-1250,共7页
在康西瓦断裂西段发育着一套含石榴子石二云斜长片麻岩。根据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和Th、U、REE等特征,锆石可分为岩浆成因和变质热液成因2类。利用LA-ICP-MS法进行锆石U-Pb定年,测得含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的源岩形成年龄为254.5Ma±4.... 在康西瓦断裂西段发育着一套含石榴子石二云斜长片麻岩。根据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和Th、U、REE等特征,锆石可分为岩浆成因和变质热液成因2类。利用LA-ICP-MS法进行锆石U-Pb定年,测得含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的源岩形成年龄为254.5Ma±4.2Ma(MSWD=0.16),变质年龄为242.7Ma±2.3Ma(MSWD=0.11)。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含石榴子石二云斜长片麻岩的变质作用与古特提斯碰撞造山有关,表明西昆仑造山带在中三叠世早期(243Ma)仍处于古特提斯碰撞造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含石榴子石二云斜长片麻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构造意义
下载PDF
江西大湖塘钨矿床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28
20
作者 黄兰椿 蒋少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87-3900,共14页
江西省大湖塘钨(钼、铜、锡)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九岭山脉中段北部之武宁、修水、靖安三县交界区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钨矿之一。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云母矿物化学、主... 江西省大湖塘钨(钼、铜、锡)矿集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九岭山脉中段北部之武宁、修水、靖安三县交界区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钨矿之一。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云母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大湖塘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44.2±1.3Ma。岩体中白云母显示原生白云母的特征;黑云母属于富铁黑云母,其物质来源是地壳物质,Fe3+/Fe2+组成表明岩浆氧逸度很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为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表现为高的SiO2(72.88%~73.33%),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负异常明显,亏损Nb、Ta,Rb/Sr比值高。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的εNd(t)值变化于-7.47~-7.78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tDMC为1543~1568Ma,推测其源区很可能来源于双桥山群的富泥质岩石,双桥山群可能是大湖塘钨矿的初始矿源层。九岭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发生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之交的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ND同位素 地球化学 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 大湖塘钨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