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钩藤碱减轻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刘崇 刘亚婷 +1 位作者 张壮 周国平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异钩藤碱对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选取40只小鼠建立PD模型,造模成功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另设对照组1... 目的探讨异钩藤碱对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选取40只小鼠建立PD模型,造模成功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另设对照组10只。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20、40、80 mg/kg的异钩藤碱混悬液(0.9%氯化钠溶液配制),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采用爬杆实验和旷场实验评定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脑组织中多巴胺(DA)水平;TUNEL法检测黑质区神经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黑质区微RNA-376b-3p(miR-376b-3p)、转录因子SP1(SP1)和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LRRK2)的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黑质区SP1、LRRK2、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4.58±0.27)μg/L比较,模型组(1.35±0.13)μg/L小鼠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异钩藤碱低剂量组(1.86±0.17)μg/L、中剂量组(2.56±0.21)μg/L和高剂量组(3.40±0.29)μg/L小鼠D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且以异钩藤碱高剂量组最佳。与模型组比较,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爬杆时间、IL-1β、TNF-α水平、神经细胞凋亡率、SP1和LRRK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α-syn蛋白水平降低,运动总距离、miR-376b-3p以及TH蛋白水平升高(P<0.05),且以异钩藤碱高剂量组效果最佳(P<0.05)。结论异钩藤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D小鼠运动功能障碍,减轻神经炎症反应,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可能是通过影响miR-376b-3p/SP1/LRRK2信号系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属 帕金森病 异钩藤碱 神经元损伤 转录因子SP1 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
下载PDF
Study on Screening of TaGA2ox1 Mutants in Wheat by Ion Beam Irradi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秋芳 押辉远 +1 位作者 秦广雍 焦浈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757-760,共4页
As a kind of mutagen, ion beam irradiation can create abundant biological mutations. A population of about 2000 lines was generated by irradiating dry wheat seeds of XiaoYan 81 with low-energy nitrogen ion beams. The ... As a kind of mutagen, ion beam irradiation can create abundant biological mutations. A population of about 2000 lines was generated by irradiating dry wheat seeds of XiaoYan 81 with low-energy nitrogen ion beams. The traits of the plant, such as height, spike type, fertility, stem color and awn length, were investigated. The mutation rate in terms of the plant height in M2 was 2.9%. Eighteen deletion mutants of TaGA2ox1 were obtained. Assoc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aGA2ox1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lant height. Most of the TaGA2ox1-deleted mutant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suggesting that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TaGA2ox1 is similar to its homologues in other plant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on beam irradiation is an efficient too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mutant library for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 beam irradiation WHEAT mutant TaGA2ox1
下载PDF
金合欢素通过调节Sirt1介导的AMPK/Nrf2信号通路改善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范彩霞 张宗林 +1 位作者 伏瑶 姜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518,共6页
目的:探讨金合欢素通过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介导的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对肺炎链球菌(SP)感染引起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SP感染体外培养的肺泡上皮细胞A549... 目的:探讨金合欢素通过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介导的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对肺炎链球菌(SP)感染引起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SP感染体外培养的肺泡上皮细胞A549建立细胞损伤模型,采用终浓度分别为0、5、25、50、100、150、200μmol/L的金合欢素处理,CCK-8检测各处理组细胞活力并筛选金合欢素最佳作用浓度。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金合欢素(150μmol/L)组、EX527(Sirt1抑制剂,40μmol/L)组、金合欢素(150μmol/L)+EX527组(40μmol/L),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其余各组以SP感染建立细胞损伤模型,150μmol/L金合欢素和40μmol/L EX527分别处理,CCK-8、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与凋亡率;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IL-10、IL-1β、TNF-α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相关蛋白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Bax表达、Sirt1与AMPK/Nrf2信号通路蛋白p-AMPK/AMPK、Nrf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549细胞活力、SOD、IL-10水平、p-AMPK/AMPK、Sirt1、Nrf2、Ki-67与PCNA蛋白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MDA、LDH、ROS水平、IL-1β、TNF-α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金合欢素+EX527组分别比较,金合欢素组A549细胞活力、SOD、IL-10水平、p-AMPK/AMPK、Sirt1、Nrf2、Ki-67与PCNA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凋亡率、MDA、LDH、ROS、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P<0.05);EX527组A549细胞活力、SOD、IL-10水平、p-AMPK/AMPK、Sirt1、Nrf2、Ki-67与PCNA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凋亡率、MDA、LDH、ROS、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金合欢素可通过上调Sirt1表达激活AMPK/Nrf2信号,进而促进抗炎因子分泌,减少ROS和促炎因子产生,减轻炎症与氧化应激,最终缓解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合欢素 SIRT1 AMPK/Nrf2信号 SP 肺泡上皮细胞 损伤
下载PDF
黄芪多糖调节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号通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发展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4
作者 陈姣敏 许卫星 张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865-1872,共8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WSU-DLCL2、BJAB、SP53等3种NHL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5、10、50、100、200、400μmol/L)黄芪多糖处理,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黄芪...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WSU-DLCL2、BJAB、SP53等3种NHL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5、10、50、100、200、400μmol/L)黄芪多糖处理,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黄芪多糖最佳浓度、对黄芪多糖敏感的细胞。将WSU-DLCL2细胞分为对照组、黄芪多糖组、BMS-1[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通路抑制剂]组、黄芪多糖+BMS-1组,检测各组细胞菌落形成、凋亡、迁移和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D-1/PD-L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WSU-DLCL2细胞和CD8+T细胞共培养后,检测CD8+T细胞百分比、凋亡率和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后续实验选择200μmol/L黄芪多糖处理WSUDLCL2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组、BMS-1组和黄芪多糖+BMS-1组WSU-DLCL2细胞菌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D8+T细胞凋亡率,及WSU-DLCL2细胞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WSU-DLCL2细胞凋亡率、CD8+T细胞比例及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FN-γ、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黄芪多糖组、BMS-1组比较,黄芪多糖+BMS-1组WSU-DLCL2细胞菌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D8+T细胞凋亡率,及WSU-DLCL2细胞PD-1、PD-L1蛋白表达进一步下降(P<0.05),WSU-DLCL2细胞凋亡率、CD8+T细胞比例及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FN-γ、TNF-α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抑制NHL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减少免疫逃逸,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逃逸 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BJAB细胞 SP53细胞 WSU-DLCL2细胞
下载PDF
United States Healthcare Data Breaches: Insights for NIST SP 800-66 Revision 2 from a Review of the NIST SP 800-66 Revision 1
5
作者 Mohammed Mohammed Raoof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2024年第2期232-244,共13页
Healthcare security and privacy breaches are occur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and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during the pandemi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publicati... Healthcare security and privacy breaches are occur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and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during the pandemi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publication base a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he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66 Revision 1 was an essential standard in US healthcare, which was withdrawn in February 2024 and superseded by SP 800-66 Revision 2. This review investigates the academic papers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IST SP 800-66 Revision 1 standard in the US healthcare literature. A systematic review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current knowledge gaps of the SP 800-66 Revision 1. Some limitations were employed in the search to enforce validity. A total of eleven articles were found eligible for the study. Consequently, this study suggests the necessity for additional academic papers pertaining to SP 800-66 Revision 2 in the US healthcare literature. In turn, it will enhance awareness of safeguarding electronic protected health information (ePHI), help to mitigate potential future risks, and eventually reduce bre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 800-66 Revision 1 SP 800-66 Revision 2 HIPAA Compliance Security Breaches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RM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下载PDF
EMS诱变亚麻荠获得2S贮藏蛋白缺失突变体 被引量:4
6
作者 苑丽霞 郝敬云 +2 位作者 赵奎 薛金爱 李润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7,共7页
亚麻荠种子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贮藏蛋白。为了获得广泛的育种材料,创建优异的新种质,采用EMS(甲基磺酸乙酯)对亚麻荠种子进行诱变处理。通过EMS不同处理时间(0,8,12,16 h)和不同处理浓度(0,0.2%,0.4%,0.6%,0.8%,1.0%,1.2%)条件下诱... 亚麻荠种子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贮藏蛋白。为了获得广泛的育种材料,创建优异的新种质,采用EMS(甲基磺酸乙酯)对亚麻荠种子进行诱变处理。通过EMS不同处理时间(0,8,12,16 h)和不同处理浓度(0,0.2%,0.4%,0.6%,0.8%,1.0%,1.2%)条件下诱变亚麻荠种子,建立了EMS诱变亚麻荠种子的优化体系,以0.8%(V/V)EMS处理成熟种子12 h效果最佳,筛选获得一个亚麻荠2SP1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体种子贮藏蛋白成分中缺失了2S清蛋白,但是亚麻荠种子含油量和蛋白含量、株型和种子萌发等农艺性状未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特殊的亚麻荠2SP1突变体可作为研究种子贮藏蛋白合成机理及培育高营养品质亚麻荠新品种的优异种质资源,也可用于进行相关功能基因组学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荠 2S清蛋白 EMS 突变体(2sp1)
下载PDF
两种假单孢菌中二氯酚降解酶活性及其定域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戴树桂 庄源益 +3 位作者 陈勇生 陈广宏 陈丽侠 肖钧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对两种有降解二氯酚能力的假单孢菌Pseudomonassp.DCP-1和Pseudomonassp,DCP-2中二氯酚降解酶活性及定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酶的活力与菌种、培养时间等因素有关,与诱导物的关系不显著;酶... 对两种有降解二氯酚能力的假单孢菌Pseudomonassp.DCP-1和Pseudomonassp,DCP-2中二氯酚降解酶活性及定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酶的活力与菌种、培养时间等因素有关,与诱导物的关系不显著;酶主要定域在膜周及膜内;酶的活力在两种菌中的水平相当;酶的比活力在CDP-1的膜周处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酚 降解酶 比活力 假单胞菌 活力
下载PDF
苯酚降解菌株GXY-1分离鉴定、降解及其粗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集体 关晓燕 +3 位作者 曲媛媛 李昂 苟敏 艾芳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0-345,共6页
从处理石化废水的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GXY-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GXY-1属于布鲁氏杆菌属(Brucella sp.).实验结果表明,菌株GXY-1对土霉素和四环素不敏感,其降解... 从处理石化废水的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GXY-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GXY-1属于布鲁氏杆菌属(Brucella sp.).实验结果表明,菌株GXY-1对土霉素和四环素不敏感,其降解苯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pH7.0.在最佳条件下,GXY-1对600mg/L苯酚的降解率在60h时达99%以上.同时GXY-1还可以利用苯胺、萘、氯苯等芳香化合物为唯一碳源生长.测定了降解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表明菌株GXY-1是通过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催化开环来降解苯酚.该菌株粗酶的最适反应pH为7.8,最适反应温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生物降解 布鲁氏杆菌 邻苯二酚1 2双加氧酶
下载PDF
阻塞性肝胆汁淤积下转录因子NR5A2和SP1、胆酸转运蛋白MRP3与肝脏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7
9
作者 何孝崇 柴进 +2 位作者 何宇 王槐志 陈文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74-2478,共5页
目的研究阻塞性胆汁淤积下肝脏中转录因子NR5A2、SP1表达是否上调,以及其表达上调与胆酸转运蛋白MRP3基因的表达是否密切相关;MRP3表达上调是否具有减轻阻塞性胆汁淤积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收集阻塞性胆汁淤积组(胆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研究阻塞性胆汁淤积下肝脏中转录因子NR5A2、SP1表达是否上调,以及其表达上调与胆酸转运蛋白MRP3基因的表达是否密切相关;MRP3表达上调是否具有减轻阻塞性胆汁淤积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收集阻塞性胆汁淤积组(胆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引起的黄疸患者手术切除的肝脏)和正常对照组(排除肝脏疾病的活检肝组织及肝转移癌无黄疸的患者肝脏)肝脏样品各15例。采用半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R5A2、SP1基因的表达,利用独立样品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阻塞性胆汁淤积肝组织样品中MRP3 mRNA表达上调是否与NR5A2或SP1呈正相关,以及MRP3表达上调与反映肝脏损伤的指标ALT、AST是否存在负相关性。HE染色观察胆汁淤积组肝细胞坏死程度和MRP3蛋白表达高低的关系。结果阻塞性胆汁淤积肝脏中NR5A2和SP1 mRNA表达显著上调,其中NR5A2 mRNA增高3.7倍(P<0.01),SP1 mRNA上升3.2倍(P<0.01)。免疫荧光结果表明,阻塞性胆汁淤积组NR5A2和SP1蛋白表达也显著增加,NR5A2或SP1蛋白与胆酸转运蛋白MRP3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2=0.47,P<0.05和r2=0.51,P<0.01);MRP3蛋白表达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存在密切相关,并且MRP3蛋白表达量与ALT和AST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2=0.52,P<0.01和r2=0.39,P<0.05)。结论人阻塞性胆汁淤积下NR5A2和SP1表达上调,可诱导胆酸转运蛋白MRP3的表达,而MRP3表达上调可能有减轻肝脏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NR5A2 SP1 MRP3 胆汁淤积
下载PDF
ERK1/2-Sp1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VEGF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梁璇 丁新民 +5 位作者 霍艳英 潘兴斌 隋建丽 白贝 徐勤枝 周平坤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80-284,共5页
背景与目的:了解ERK1/2-Sp1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调控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激酶特异抑制剂PD98059抑制ERK1/2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ERK1/2的表达。RNA干扰技术沉默Sp1基因,Mercury信号通路系统检测Sp1的... 背景与目的:了解ERK1/2-Sp1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调控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激酶特异抑制剂PD98059抑制ERK1/2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ERK1/2的表达。RNA干扰技术沉默Sp1基因,Mercury信号通路系统检测Sp1的转录活性。RT-PCR检测VEGF和Sp1基因的变化。结果:ERK1/2激酶的活性几乎可被150μmol/L PD98059完全抑制,ERK1/2激酶活性下调伴随VEGF的表达下降。PD98059下调Sp1转录因子的活性。Sp1基因沉默后VEGF的表达量下调。结论:在肺癌细胞中存在ERK1/2-Sp1-VEGF信号通路,ERK1/2激酶调控VEGF的表达可能部分依赖于转录因子Sp1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VEGF ERK1/2激酶 SP1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M18的rpoS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汪节 朱栋华 +1 位作者 张雪洪 许煜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9-314,共6页
从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tsp .)M1 8基因组中克隆了RNA聚合酶的稳定期σs 因子编码基因rpoS ,推测其氨基酸序列与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别为 99 1 %、87 35 %和87 8%。利用体外定点插入突... 从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tsp .)M1 8基因组中克隆了RNA聚合酶的稳定期σs 因子编码基因rpoS ,推测其氨基酸序列与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别为 99 1 %、87 35 %和87 8%。利用体外定点插入突变和同源重组技术 ,构建了M1 8的rpoS突变株M1 8R- 。对突变株M1 8R- 合成抗生素吩嗪 1 羧酸 (PCA)和藤黄绿菌素 (Plt)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 ,在KB或PPM培养基中 ,突变株合成PCA的能力比野生型分别提高了 2 5或 5 78倍 ,但Plt的积累量不受影响。与野生型相比 ,突变株对碳源饥饿的耐性下降。同时 ,在碳源饥饿条件下对过氧化氢、乙醇和和氯化钠等环境胁迫的交叉保护性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M18 rpoS突变株 吩嗪-1-羧酸 藤黄绿菌素 环境胁迫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Sp1在二氧化硅活化的Ⅱ型肺泡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金胜 曾庆富 +3 位作者 冯德云 李翔 蒋海鹰 文继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0-714,共5页
目的 研究二氧化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A549)中核转录因子Sp1表达和定位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SD大鼠矽肺模型,免疫组化检测体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的定位及其动... 目的 研究二氧化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A549)中核转录因子Sp1表达和定位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SD大鼠矽肺模型,免疫组化检测体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的定位及其动态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体外SiO2刺激的A54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 mRNA的动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印迹检测体外SiO2刺激的A54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的定位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矽肺模型中,SiO2刺激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Ⅱ型肺泡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上调,于第7-14天达高峰;体外SiO2作用A549细胞30—960min,Sp1 mRNA表达呈现先升后降,峰值位于60min;Sp1总蛋白和核蛋白表达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总蛋白表达峰值位于120min,核蛋白峰值位于240min;Sp1蛋白于60min开始发生明显的核移位,240min时核移位最明显。结论 SiO2能通过增强Ⅱ型肺泡细胞(A549)中Sp1的表达和核移位,从而在矽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Ⅱ型肺泡细胞 核转录因子SP1 SIO2 大鼠
下载PDF
miR-181b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以及Bcl-2和SP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文健 杨亮 +1 位作者 李坚 阳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06-2111,共6页
目的:研究miR-181b对人肝癌G2细胞(HepG2)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转录因子SP1蛋白及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miR-181b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人工合成的miR-181b相应的双链互补DNA片段,插入miRNASelectTMpEGP-miR载体... 目的:研究miR-181b对人肝癌G2细胞(HepG2)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转录因子SP1蛋白及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miR-181b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人工合成的miR-181b相应的双链互补DNA片段,插入miRNASelectTMpEGP-miR载体中,经测序鉴定后克隆microRNA的高表达质粒;用脂质体将miR-181b高表达质粒转染进HepG2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该细胞系中Bcl-2和S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的变化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iR-181b能够减少Bcl-2和SP1蛋白质的表达,RT-PCR分析显示Bcl-2和SP1 mRNA表达减少。MTT显示转染后细胞的生长速率比未转染的细胞明显减慢。结论:miR-181b抑制HepG2肝癌细胞增殖,提示可能与其下调Bcl-2和SP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转录因子SP1 HEPG2细胞
下载PDF
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与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晓艳 曾志驰 +2 位作者 穆丽丽 邓悦 王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2-38,共7页
以酪蛋白水解圈为筛选标记,在以酪蛋白为唯一氮源的平板上,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3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和16S rRNA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Bacillus sp.G1、Bacillus sp.G2、Stenotrophomonas sp.V1。将这3株菌株的发酵液通过硫酸... 以酪蛋白水解圈为筛选标记,在以酪蛋白为唯一氮源的平板上,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3株高产蛋白酶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和16S rRNA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Bacillus sp.G1、Bacillus sp.G2、Stenotrophomonas sp.V1。将这3株菌株的发酵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初步纯化后,其比酶活分别为22.21、19.10和16.03 U/mg。菌株Bacillus sp.G1和Bacillus sp.G2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值均为40℃和7.0;菌株Stenotrophomonas sp.V1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酶反应pH值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筛选 鉴定 酶学特性 BACILLUS sp.G1 BACILLUS sp.G2 STENOTROPHOMONAS sp.V1
下载PDF
miR-135a靶向调节SP1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史栋梁 史桂荣 +2 位作者 谢静 杜旭召 杨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40-1145,共6页
目的探讨miR-135a通过靶向调节SP1对人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人正常成骨组织和OS组织,培养正常成骨细胞(h FOB1.19)和OS细胞(MG-63),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35a和SP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P1表... 目的探讨miR-135a通过靶向调节SP1对人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人正常成骨组织和OS组织,培养正常成骨细胞(h FOB1.19)和OS细胞(MG-63),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35a和SP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P1表达。转染miR-135a mimics和inhibitor,MTT法和Brd U-ELISA法检测OS细胞增殖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和Caspase 3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35a与SP1的靶定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35a对OS细胞中SP1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35a对OS细胞中JAK2/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 OS组织和细胞中miR-135a表达均显著降低,SP1表达均显著升高。转染miR-135a mimics可降低OS细胞活性,减少Brd U阳性标记率。同时,miR-135a mimics增加OS细胞Bax和Caspase 3的表达,减少BCL-2的表达。miR-135a mimics降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结合位点突变后荧光素酶活性升高。上调miR-135a显著降低SP1的表达并降低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miR-135a inhibitor作用均与mimics相反。结论 miR-135a可通过靶向调节SP1抑制人OS细胞增殖,诱导OS细胞凋亡,并下调JAK2/STAT3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肉瘤 miR-135a SP1 JAK2/STAT3
下载PDF
Sp2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Cyclin D1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渊 郑鹏生 +2 位作者 周敏 姚安梅 王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Sp2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宫颈癌组织中Sp2表达变化及其Sp2siRNA对Sp2和Cyclin D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比色法分析Sp2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采用流... 目的研究Sp2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宫颈癌组织中Sp2表达变化及其Sp2siRNA对Sp2和Cyclin D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比色法分析Sp2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p2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Sp2siRNA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Sp2siRNA组与对照组相比,S期与G2/M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G1/G0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而且Sp2与Cyclin D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 Sp2通过上调Cyclin D1的表达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2 宫颈癌 增殖 细胞周期 CYCLIN D1 SIRNA 凋亡
下载PDF
Candida sp.99-125脂肪酶催化猪油酸解合成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昕倩 邓利 +3 位作者 叶贤春 聂开立 刘珞 李玲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3-17,共5页
人乳脂是一种在甘油骨架Sn-2位上富含棕榈酸(C16∶0)的结构酯。经分析可知,猪油中棕榈酸主要分布在甘油酯的Sn-2位,可作为制备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原料。以Candida sp.99-125脂肪酶作催化剂,以猪油和油酸为原料,通过正... 人乳脂是一种在甘油骨架Sn-2位上富含棕榈酸(C16∶0)的结构酯。经分析可知,猪油中棕榈酸主要分布在甘油酯的Sn-2位,可作为制备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原料。以Candida sp.99-125脂肪酶作催化剂,以猪油和油酸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对无溶剂体系中酸解合成OPO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得到最适反应条件:猪油与油酸的质量比为1∶2.0,酶用量为总底物质量的1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 h。在该反应条件下,经酸解合成的产物三甘酯中,Sn-2C16∶0的含量大于70%,占总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的93%以上,并含有43%以上的O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DIDA SP 99—125脂肪酶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猪油
下载PDF
苄嘧磺隆和丁草胺降解菌原生质体融合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春艳 吴志洋 +2 位作者 冯丽萍 熊明华 成小松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4,共6页
研究以苄嘧磺隆降解菌Rhodococcus sp.BX2与丁草胺降解菌Acinetobacter sp.LYC-1为亲本,优化用于构建可同时降解苄嘧磺隆与丁草胺的融合子的原生质体融合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佳条件:PEG4000 40%、35℃... 研究以苄嘧磺隆降解菌Rhodococcus sp.BX2与丁草胺降解菌Acinetobacter sp.LYC-1为亲本,优化用于构建可同时降解苄嘧磺隆与丁草胺的融合子的原生质体融合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佳条件:PEG4000 40%、35℃、10 min,500μL新生磷酸钙溶液,pH 7.5,此条件下融合频率达到2.67×10-7。以青霉素和磷霉素作为筛选的遗传标记,最终获得在含有上述两种除草剂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可稳定继代培养8代以上的融合子F1。该融合子在含有100 mg·mL-1苄嘧磺隆和100 mg·mL-1丁草胺的无机盐培养基中,F1的降解率分别为65.35%和6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嘧磺隆 丁草胺 RHODOCOCCUS SP BX2 ACINETOBACTER SP LYC-1 原生质体融合 条件优化
下载PDF
油脂下脚料降解菌的选育 被引量:3
19
作者 颜焱娜 杨红武 +4 位作者 刘仁萍 吴民熙 曾炽 孙天玮 吴永尧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74-677,共4页
从油污土样等样品分离获得两种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命名为M1、DB2,其酶活力分别213.04,206.95 U/mL。利用该两株菌分别对大豆粕,芝麻粕,菜籽粕作为发酵基质进行了初步的降解蛋白能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1、DB2均能很好的降解三种粕中的粗... 从油污土样等样品分离获得两种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命名为M1、DB2,其酶活力分别213.04,206.95 U/mL。利用该两株菌分别对大豆粕,芝麻粕,菜籽粕作为发酵基质进行了初步的降解蛋白能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M1、DB2均能很好的降解三种粕中的粗蛋白。M1、DB2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30、35℃,最适生长pH分别为7、8,最佳生长时间分别为12、32 h。初步鉴定M1、DB2为芽孢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粕 芝麻粕 菜籽粕 蛋白酶 芽孢杆菌(Bacillis sp.)M1和DB2
下载PDF
用同源重组法将人肝金属硫蛋白突变体ββ基因整合在集胞藻6803中表达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宋凌云 施定基 +4 位作者 宁叶 罗娜 邵宁 俞梅敏 茹炳根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4期399-404,共6页
将集胞藻 (Synechocystissp .)PCC 6 80 3上psbB的一段序列 (从 # 6 93bp到 # 2 5 6 3bp)插入pBluescriptKS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带有整合平台的载体pKSB。再将人工合成的 ββ基因插入中间载体pRL_439上启动子PpsbA的下游 ,并将pRL_ββ... 将集胞藻 (Synechocystissp .)PCC 6 80 3上psbB的一段序列 (从 # 6 93bp到 # 2 5 6 3bp)插入pBluescriptKS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带有整合平台的载体pKSB。再将人工合成的 ββ基因插入中间载体pRL_439上启动子PpsbA的下游 ,并将pRL_ββ上PpsbA和 ββ基因插入pKSB构建成整合表达载体pKSB_ββ。利用自然转化将整合表达载体导入集胞藻 6 80 3,并通过单交换同源重组使 ββ基因整合到集胞藻 6 80 3基因组DNA上。逐步提高氨苄青霉素浓度 ,筛选得到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PCR检测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结果证实 ββ基因已整合到集胞藻 6 80 3的染色体上 ;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 ,ββ基因在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细胞中得到表达 ,ELISA测定表明在 5 0 μmol/L的Zn2 +诱导下 ββ在新鲜集胞藻 6 80 3中的蛋白表达量为 0 .739mg/g ;重金属耐受性实验表明 ,得到能耐受Cu2 +的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在含低浓度Cu2 +(10 μmol/L)的培养液中对Cu2 +的去除率可达到 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金属硫蛋白ββ突变体 集胞藻6803 单交换 同源重组 蓝藻基因工程 铜去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