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disease in patients living in the Amazon region: S gene mutations and genotypes characteriz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Deusilene Vieira Marie Gauthier +6 位作者 Larissa Deadame de Figueiredo Nicolete Alcione Oliveira dos Santos Carina Picelli Eduardo Honda Glaucia Paranhos-Baccala Guy Vernet Juan Miguel Villalobos Salcedo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3年第8期506-511,共6页
The Amazon reg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 high endemic area for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s, Rond&ocirc;nia state having the highest prevalen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molecular genotypes and m... The Amazon reg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 high endemic area for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s, Rond&ocirc;nia state having the highest prevalen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molecular genotypes and mutations in the S gene region of HBV viral genomes from 20 patients using a DNA microarray. Results: Serological tests showed that 88% of patients were HBeAg negative, 82% had anti-HBe antibodies and 33% were co-infected with Hepatitis Delta Virus. Sixteen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were considered cirrhotic, and 11% have been transfused. The microarray technique identified the genotypes A (4 patients), D (7 patients) and F (7 patients) in 18 samples.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 all 3 genotypes and, overall, A159G, which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antigenicity of the virus, was detected most frequently. In genotype A, G119E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detected mutation followed by mutations A159G, F134Y, W172C, Y161F and T143S. A159G was detected in all genotype D and F samples followed by mutations T143S, Y161F, N131T, T114S and G119E in genotype D and mutations T143S, Y161F, N131T, T114S and G119E in genotype F. Conclusion: The analysis of mutations repartition among genotypes suggests that some of them are preferentially or exclusively associated with genotype A, D or F. This type of tool is adapted for clinical and therapy monitoring of patient as well as for molecular epidemiology research on 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mutant Detection DNA Microarray Amazon region
下载PDF
慢性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与干扰素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邢利和 施红 +2 位作者 朱传琳 李力 王惠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6-148,共3页
为了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区启动子 (BCP)变异之间的关系 ,对 89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应用错配PCR -RFLP分析技术结合直接序列分析 ,共检出 47例BCP变异株 ,其中 2 4例曾应用干扰素治疗 ,... 为了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区启动子 (BCP)变异之间的关系 ,对 89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应用错配PCR -RFLP分析技术结合直接序列分析 ,共检出 47例BCP变异株 ,其中 2 4例曾应用干扰素治疗 ,野生株 2 1/4 2例应用干扰素治疗。 2 4例HBVC区启动子变异株对干扰素治疗有效 12例 ;野生株 2 1例 ,对干扰素有效 18例 ,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野生株组的ALT复常 ,HBVDNA阴转率高于变异株组 (p <0 .0 5 )。而治疗组中变异株组的野生株转化率为 38 9%明显高于对照组 (5 0 % ) ,差异显著 (p <0 .0 5 )。混合感染的病例 ,干扰素治疗后有变异株去优势化积累趋势。提示干扰素治疗不会诱发BCP变异的发生 ,但有BCP变异的病例可降低干扰素的疗效 ,同时也说明变异株对干扰素治疗有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区启动子基因 变异 干扰素 BCP
下载PDF
HBV前C区G1896A和G1899A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华文 朱燕 +5 位作者 姚亚超 李亚红 李楠 曹东林 张智 胡亮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点和1899位点突变与e抗原血清转换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s 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且血清HBV-DNA拷贝数>5.0×102IU/m L血清样本共238份,测序法分析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的碱基序...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点和1899位点突变与e抗原血清转换和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s Ag阳性持续半年以上且血清HBV-DNA拷贝数>5.0×102IU/m L血清样本共238份,测序法分析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的碱基序列。同时收集样本的相关临床资料和HBe Ag的表达情况,利用SPSS 20.0,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HBV前C区1896和1899位点均可发生突变,由碱基G变成A,且均与e抗原表达密切相关(P<0.05)。G1896A和G1899A均能促进e抗原血清学转换,G1899A的转化率高于G1896A的转化率。G1899A与HBV相关疾病进展相关(相关系数0.280,P<0.05),尤其是HCC的发生。结论:HBV前C区G1896A和G1899A促进HBe Ag血清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C区突变 HBEAG 血清学转换 HCC
下载PDF
航天诱变番茄无限生长突变体RAPD及SCAR分子标记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艳芳 王世恒 +2 位作者 赵彦宏 郑积荣 祝水金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航天诱变所获得的番茄无限生长习性突变体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为番茄生长习性分子标记选育提供依据。方法用50个10-mer随机护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RAPD引物检测M1和10-3-2基因组序列多态性,... 目的通过对航天诱变所获得的番茄无限生长习性突变体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为番茄生长习性分子标记选育提供依据。方法用50个10-mer随机护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RAPD引物检测M1和10-3-2基因组序列多态性,对多态性片断回收克隆后转化成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结果50个RAPD引物中有44个引物扩增出产物,其中2个引物(S165和S168)扩增出稳定的重复性好的多态性条带,均表现为M1缺失条带。其特异扩增产物分子量分别为300bp和1500bp,暂命名为TRS165300和TRS1681500,其中TRS1681500标记已经转换成了稳定的SCAR标记,并可作为该突变体的特异遗传标记。结论航天诱变可以从DNA水平对搭载材料进行诱变,通过航天诱变获得的番茄无限生长习性突变体,为研究番茄生长习性调控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诱变 番茄 无限生长突变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
下载PDF
水稻矮化突变体G蛋白α亚基基因的结构和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费小雯 邓晓东 +2 位作者 王永胜 刘良式 徐增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4,共5页
利用γ-Co60辐射诱发水稻特光矮-2(Oryza sativa L.cv.TGA-2)产生变异,获得一种稳定遗传的新型水稻矮化突变体dwarf69。dwarf69和TGA-2及其杂交后代F1、F2、F3成熟期的株高数据表明矮化表型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dwar... 利用γ-Co60辐射诱发水稻特光矮-2(Oryza sativa L.cv.TGA-2)产生变异,获得一种稳定遗传的新型水稻矮化突变体dwarf69。dwarf69和TGA-2及其杂交后代F1、F2、F3成熟期的株高数据表明矮化表型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dwarf69和TGA-2的G蛋白α亚基基因(Rice G protein alpha-subunit,RGA)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只有一个核苷酸的差异,但RGA在野生型TGA-2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在突变体dwarf69中的表达量。对矮化突变体dwarf69和野生型TGA-2的RGA基因5'上游区的序列分析表明,dwarf69 RGA 5'上游区比TGA-2RGA 5'上游区多出1 076 bp。首次报道水稻矮化突变体中的RGA 5'上游区序列与其野生种的RGA 5'上游区序列存在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化突变体 G蛋白α亚基 5’上游区
下载PDF
奶牛乳脂性状候选基因EEF1D突变位点功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蒋秋斐 蔡正云 +3 位作者 黄增文 冯小芳 张娟 顾亚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55-1159,共5页
提高乳脂含量、提升奶质已成为当前奶牛业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前期经GWAS方法研究发现,EEF1D基因5′非翻译区(5′-UTR)的G/A突变与乳脂率极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对候选基因EEF1D的突变位点进行功能分析,首先通过人工合成获得了EEF1D基... 提高乳脂含量、提升奶质已成为当前奶牛业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前期经GWAS方法研究发现,EEF1D基因5′非翻译区(5′-UTR)的G/A突变与乳脂率极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对候选基因EEF1D的突变位点进行功能分析,首先通过人工合成获得了EEF1D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片段,并在细胞水平上对其开展了功能验证实验。研究发现,EEF1D基因5′-UTR的G/A突变引起Sp3转录起始位点后移33 bp,并且突变型的活性大约是野生型的3倍。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可改变转录因子的转录起始位点,从而使EEF1D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脂含量 EEF1D基因 5′非翻译区(5′-UTR) SP3 突变型
下载PDF
中国春Ph1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冬小麦ph1b代换系的获得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新望 赖菁茹 +1 位作者 陈梁鸿 刘广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3期274-278,共5页
利用大麦 (HordeumvulgareL .)第 5染色体上RFLP探针衍生的 19个序列标志位点PCR(STS_PCR)引物对“中国春”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 (CS)及其ph1b突变体基因组总DNA进行PCR扩增 ,筛选出Ph1基因的一个连锁标记 ,再用“中国春”第 5... 利用大麦 (HordeumvulgareL .)第 5染色体上RFLP探针衍生的 19个序列标志位点PCR(STS_PCR)引物对“中国春”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 (CS)及其ph1b突变体基因组总DNA进行PCR扩增 ,筛选出Ph1基因的一个连锁标记 ,再用“中国春”第 5部分同源群缺体_四体系和CS×ph1b突变体F2 群体证明并定位于离Ph1基因近着丝点端 5 .7cM (centiMorgan)处。然后将该标记转换成特异的序列特征扩增区 (SCAR)标记。以“阿勃”5B缺体为桥梁亲本 ,冬小麦“京 411”为受体亲本 ,“中国春”ph1b突变体为供体亲本 ,进行三轮杂交和一轮自交 ,每一轮经减数分裂分析和SCAR标记的辅助选择 ,快速地筛选出了ph1b基因型 ,并选得一个冬小麦“京 411”的ph1b中间代换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ph1b突变体 分子标记 ph1基因
下载PDF
nisin Z铰链区电荷突变体抑菌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袁静 李元瑞 +1 位作者 杜双奎 刘变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10,共6页
以含nis Z基因的质粒pHJ201为模板,对乳链菌肽铰链区进行定点突变,并以pMG36e为载体,转入受体菌L.lactis NZ9800进行表达,研究不同电荷铰链区突变体的特性及结构.结果表明,9个突变体中除N20E nisin Z,M21E nisin Z和K22E nisin Z失去抑... 以含nis Z基因的质粒pHJ201为模板,对乳链菌肽铰链区进行定点突变,并以pMG36e为载体,转入受体菌L.lactis NZ9800进行表达,研究不同电荷铰链区突变体的特性及结构.结果表明,9个突变体中除N20E nisin Z,M21E nisin Z和K22E nisin Z失去抑菌活性外,其余突变体的抑菌活性均有下降;N20K nisin Z和M21K nisin Z突变体的抑菌谱发生了变化,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假单胞菌均有抑菌活性.CD谱表明,在波长210~220 nm区,N20K nisin Z和M21K nisin Z的α-helix值均较野生型nisin Z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 Z 铰链区电荷突变体 定点突变 抑菌谱
下载PDF
家蚕卵黄膜蛋白基因BmVMP23的3'-UTR变异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安利 夏定国 +3 位作者 裘智勇 高鹏 唐顺明 赵巧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4,共7页
BmVMP23已被预测为一种编码家蚕卵黄膜蛋白的基因,该基因在家蚕"明"死卵突变体(l-em)中呈显著下调表达,并已证明其终止密码子后的序列发生了变异。为研究变异位点是否位于BmVMP23的3'-UTR区段及序列变异对该基因表达的影... BmVMP23已被预测为一种编码家蚕卵黄膜蛋白的基因,该基因在家蚕"明"死卵突变体(l-em)中呈显著下调表达,并已证明其终止密码子后的序列发生了变异。为研究变异位点是否位于BmVMP23的3'-UTR区段及序列变异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RACE扩增获得BmVMP23的全长cDNA序列,证实突变位点位于BmVMP23的3'-UTR区段。在此基础上,以突变体l-em及正常型的BmVMP23 3'-UTR序列为实验模型,构建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载体pMD18-T(A3-EGFP-SV40)、pMD18-T[A3-EGFP-3'UTR(WT)]和pMD18-T[A3-EGFP-3'UTR(l-em)],并将其分别转染BmN细胞观察EGFP的表达。结果显示,转染pMD18-T(A3-EGFP-SV40)和pMD18-T[A3-EGFP-3'UTR(WT)]质粒的细胞均能检测到绿色荧光,而转染pMD18-T[A3-EGFP-3'UTR(l-em)]质粒的细胞检测不到绿色荧光。上述结果证实BmVMP23的正常表达须具有完整的3'-UTR,由此认为"明"死卵突变体中BmVMP23基因表达量的降低是因其3'-UTR的变异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卵黄膜蛋白 BmVMP23基因 3′端非翻译区序列 基因表达 卵突变体
下载PDF
经编格栅与不同填土界面作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军扬 王保田 +3 位作者 张海霞 赵波 张静华 周斌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3年第2期62-65,共4页
加筋土是一种由铺设在填土中抗拉强度较好的加筋材料和抗压强度较好填土组成的复合结构体系,具有高抗剪强度和一定的抗拉强度,是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挡土或护坡工程形态。加筋材料与填土间的界面特性在加筋土工程中是最关键的技术指标,对... 加筋土是一种由铺设在填土中抗拉强度较好的加筋材料和抗压强度较好填土组成的复合结构体系,具有高抗剪强度和一定的抗拉强度,是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挡土或护坡工程形态。加筋材料与填土间的界面特性在加筋土工程中是最关键的技术指标,对加筋土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有重大影响。本文选择粉土,粗砂两种填土与经编土工格栅分别进行室内拉拔试验来研究其界面作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经编土工格栅与填土界面的摩擦阻力并不完全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加;经编土工格栅与填土界面间的强度包线由两段斜线组成,并不直接连接过度,存在法向应力突变区域;不同填土或相同填土具有不同含水率其突变区域均不同;在突变区域之前较低的法向应力作用下的摩擦角大于于突变区域之后,黏着力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编土工格栅 拉拔试验 突变区域 摩擦阻力 摩擦角 黏着力
下载PDF
小麦重要抗源和后备品种对条锈菌突变菌株抗性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井金学 商鸿生 李振岐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8-25,共8页
用小麦条锈菌集中29号的7个突变菌株测定了我国42个重要抗源品种和52个衍生品种及47个区(预)试品种。结果表明,8个抗源品种对野生菌系和突变菌株仍保持免疫到中抗反应,以长穗偃麦草和6828-0-6-1-1为抗源的品... 用小麦条锈菌集中29号的7个突变菌株测定了我国42个重要抗源品种和52个衍生品种及47个区(预)试品种。结果表明,8个抗源品种对野生菌系和突变菌株仍保持免疫到中抗反应,以长穗偃麦草和6828-0-6-1-1为抗源的品种抗锈稳定性较好,4个区试和3个预试品种抗锈稳定性也较好。并对这些抗源的利用和后备品种的推广应用前景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源品种 抗源衍生品种 小麦 条锈菌 突变菌株
下载PDF
利用EMS诱变创制淮麦33抗赤霉病突变体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子博 张勇 +5 位作者 刘畅 沈业松 杜莹莹 周羊梅 王安邦 顾正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0-1017,共8页
【目的】创制黄淮麦区抗赤霉病新材料,为该地区抗赤霉病育种提供亲本。【方法】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创制淮麦33突变群体,早代(M2和M3代)采用单花滴注法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筛选抗性显著提高的突变体。世代稳... 【目的】创制黄淮麦区抗赤霉病新材料,为该地区抗赤霉病育种提供亲本。【方法】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创制淮麦33突变群体,早代(M2和M3代)采用单花滴注法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筛选抗性显著提高的突变体。世代稳定后(M4),对目标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筛选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符合黄淮麦区育种需求的抗赤霉病新材料。【结果】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M2代有73份穗行出现抗感分离;M3代进行抗性验证,最终筛选到17份赤霉病抗性明显提高(平均严重度≤3.10)的稳定突变家系,其中8份达到中抗水平(1.45<平均严重度≤2.55),9份为中感水平(2.55<平均严重度≤3.10)。M4代中选突变体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有4份株高极显著变矮(P<0.01,下同)、1份单株穗数显著增加(P<0.05,下同)、1份穗粒数极显著增多、8份千粒重极显著增加、2份产量显著提升。品质相关性状鉴定发现,部分材料品质指标与淮麦33差异显著,筛选到2份品质指标显著提升(偏强筋类型)、1份品质指标显著下降(偏弱筋类型)的优异突变体。【结论】以育种应用为出发点,创制出一批赤霉病抗性显著提升且农艺性状符合育种需要的新种质,可作为黄淮麦区抗赤霉病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病突变体 甲基磺酸乙酯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黄淮麦区
下载PDF
KCNE1胞外N段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小青 郭瑞娜 +4 位作者 李晓丽 周爱玲 贺彬婵 郑雅 胡仲林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研究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IKs通道的调节亚基KCNE1胞外肽段(氨基端肽段,简称N段)的功能,探究胞外N段在KCNE1调控IKs通道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制备KCNE1的N段缺失突变体;利用Western Blot方法了解突变体的蛋白表达情... 目的:研究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IKs通道的调节亚基KCNE1胞外肽段(氨基端肽段,简称N段)的功能,探究胞外N段在KCNE1调控IKs通道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制备KCNE1的N段缺失突变体;利用Western Blot方法了解突变体的蛋白表达情况;以细胞免疫染色方法观察突变体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以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检测突变体(与KCNQ1共表达)的通道电流特征。结果:成功构建KCNE1胞外N段缺失的突变体KCNE1-ΔN,突变体体外表达正常;与野生型相比:KCNE1-ΔN在细胞内的分布出现蛋白集聚现象;通道的电流密度减小,激活电压相比较出现了明显的左移,即通道的激活速率变快。结论:KCNE1的N段对其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对蛋白的转运起重要作用;N段参与了KCNE1对通道电流大小的调节,以及对通道激活特征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NE1 胞外氨基端肽段 IKs通道 缺失突变体
下载PDF
稀有的黑檀体基因(ebony)5′UTR自发突变导致黑腹果蝇的黑条体突变
14
作者 金珊 曾庆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由于果蝇Drosophila群体中有很多自发突变其中包括多种体色突变,因此它是一个研究自发突变的优秀的模式体系。本研究证实我们实验室发现的一个可以引起果蝇体色突变的自发突变(bsr)是一个黑檀体(e)的等位基因,将其命名为ebsr。序列分析... 由于果蝇Drosophila群体中有很多自发突变其中包括多种体色突变,因此它是一个研究自发突变的优秀的模式体系。本研究证实我们实验室发现的一个可以引起果蝇体色突变的自发突变(bsr)是一个黑檀体(e)的等位基因,将其命名为ebsr。序列分析显示ebsr的5′端缺失了953个碱基,其中包括外显子1后端的206个碱基及相连的内含子1的747个碱基。逆转录PCR结果显示5′端的缺失导致内含子1不能从mRNA中剪接掉,由此导致该mRNA的翻译起始密码子AUG前端增加了一个3.2kb的序列。该序列导致ebsr的mRNA的5′UTR(5′-untranslated region)区较野生型基因增加近3kb的长度。通过mRNA二级结构分析发现这个增加的3kb的片段可以形成复杂的颈环结构(stem-loop)。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该突变基因没有基因产物产生。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由于mRNA的5′UTR序列结构的改变可以影响到蛋白质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黑条体突变 黑檀体 缺失突变 5′未翻译区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对Cry1Ac毒素杀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靳婷婷 王振营 何康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7,共7页
通过原核表达及亲和层析获得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MPR及其在Cry1Ac抗性玉米螟中的突变体MPR-r2多肽片段。采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MPR和MPR-r2及其分别与Cry1Ac毒素混合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效果... 通过原核表达及亲和层析获得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MPR及其在Cry1Ac抗性玉米螟中的突变体MPR-r2多肽片段。采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MPR和MPR-r2及其分别与Cry1Ac毒素混合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MPR和MPR-r2多肽片段对亚洲玉米螟幼虫都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当MPR多肽片段与Cry1Ac毒素混合时,杀虫活性具有加性效应,而MPR-r2多肽片段与Cry1Ac毒素混合的杀虫效果则没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类钙黏蛋白 毒素结合区 Cry1Ac毒素 加性效应 等位基因突变
下载PDF
利用Tn5定位诱变筛选紫云英根瘤菌Exo^-变种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蓓芸 黄建斌 +1 位作者 粟文英 宋鸿遇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7,共7页
利用Tn5定位诱变方法,对质粒pJBB5进行Tn5插入诱变,得到10个Tn5在59kbB5外源片段上有不同插入位点的质粒TN11,TN112,TN22,TN23,TN31,TN41,TN91,TN1... 利用Tn5定位诱变方法,对质粒pJBB5进行Tn5插入诱变,得到10个Tn5在59kbB5外源片段上有不同插入位点的质粒TN11,TN112,TN22,TN23,TN31,TN41,TN91,TN101,TN131,TN141。将Tn11等分别转移到已经含有不相容质粒pPH1JI的紫云英根瘤菌107菌株中,使之发生同源变换。通过抗性选择及表型鉴别,筛选到3株菌落表型干燥(Muc-)的酸性胞外多糖(EPS)合成缺陷菌株(Exo-)107(TN22),107(TN101),107(TN131)。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这3株变种的Tn5插入确实是同源交换而不是转座产生,表明经过适当改良的Tn5定位诱变法可以应用于紫云英根瘤菌Exo-变种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诱变 变种筛选 紫云英 根瘤菌
下载PDF
酵母SUC2基因上游顺序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克伟 冯博 李育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从SUC2基因上游约—900bp向起始密码进行系列缺失。将带有这种缺失上游区的SUC2基因插入多拷贝质粒,并转化进不产蔗糖酶的酵母细胞。测定了这些缺失株表达蔗糖酶的数量。结果表明:在葡萄糖阻遏条件下,SUC2上游区缺失从-636bp到-179bp的... 从SUC2基因上游约—900bp向起始密码进行系列缺失。将带有这种缺失上游区的SUC2基因插入多拷贝质粒,并转化进不产蔗糖酶的酵母细胞。测定了这些缺失株表达蔗糖酶的数量。结果表明:在葡萄糖阻遏条件下,SUC2上游区缺失从-636bp到-179bp的不同细胞,糖基化蔗糖酶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和野生型相比,SUC2上游区缺失到-223bp和-179bp的细胞糖基化蔗糖酶量增加100倍以上。在葡萄糖去阻遏条件下,SUC2上游缺失从-395bp到-179bp的不同细胞,糖基化蔗糖酶的表达量只显示微弱的去阻遏效应。缺失末端达-89bp和-41bp的细胞只表达很少的糖基化蔗糖酶,但是非糖基化蔗糖酶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SUC2基因表达 上游区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琳 冯国和 +1 位作者 马力 乔光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3′-碱基特异性PCR法(3′-BS-PCR)。结果:55例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突变株25例。突变株的检出主要集中在抗-HBe阳...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3′-碱基特异性PCR法(3′-BS-PCR)。结果:55例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突变株25例。突变株的检出主要集中在抗-HBe阳性患者中,并随肝损害加重而增加,重型肝炎患者突变株检出率最高。HBV、HCV重叠感染者高于HBV单纯感染者。结论:突变株感染者病情较重,预后差;抗-HBe的出现并不完全意味着病情的缓解;HCV的重叠感染可能是导致HBV前C区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前C区变异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人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因非翻译区的改造及其全长序列测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龙建银 张宏权 王会信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1-245,共5页
通过PCR和体外重组技术对TGFβ_1基因5′和3′非翻译区进行了改造,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缺失突变体,采用双脱氧终止法,利用pUC/M13系统测定了人TGFβ_1cDNA的全长序列。这为今后研究不同长度非翻译区对TGFβ_1cDNA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实施... 通过PCR和体外重组技术对TGFβ_1基因5′和3′非翻译区进行了改造,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缺失突变体,采用双脱氧终止法,利用pUC/M13系统测定了人TGFβ_1cDNA的全长序列。这为今后研究不同长度非翻译区对TGFβ_1cDNA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实施其高效表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 修饰 序列测定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前核心区基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清波 古兆云 +2 位作者 徐肇 甘人宝 李载平 《肝脏病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29-32,共4页
应用聚合酶链(PCR)方法,分别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为HBsAg(+)、HBeAg(+)、抗HBc(+)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第一组),HBV标志为HBsAg(+)、抗HBe(+)和抗HBc(+)... 应用聚合酶链(PCR)方法,分别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为HBsAg(+)、HBeAg(+)、抗HBc(+)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第一组),HBV标志为HBsAg(+)、抗HBe(+)和抗HBc(+)的慢性乙型肝炎21例(第二组),以及HBV标志与第二组相同的体检健康的正常人15例(第三组)。其PCR的阳性率分别为83.3%,71.4%和33.3%。第二组与第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病毒的复制与病情活动有关。对PCR扩增后阳性的30例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有5例前核心区基因有变异,均见于第二组病例中。第一组病例无穷变株出现,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突变情况为:2例1898位G→A突变,其中1例临床表现为重型肝炎,1例为1901位G→A突变,1例为1891位T→C突变,另1例为1839位A→G突变。后二种突变形式目前尚未见报道,所有这些均表明HBV标志为HB-sAg(+)、抗HBe(+)和抗HBc(+)的慢乙肝病例,HBV前核心区基因变异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病毒迫于机体免疫压力所产生的免疫逃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突变株 前核心区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