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ohn's disease-related'gastrocnemius myalgia syndrome'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infliximab:A case report
1
作者 Julien Catherine Hazim Kadhim +3 位作者 Frédéric Lambot Claire Liefferinckx Virginie Meurant Lukas Otero Sanchez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2年第7期755-762,共8页
BACKGROUND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are frequent and involve virtually all organs.Conversely,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urse of inflammatory myopathies in IBD remain p... BACKGROUND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are frequent and involve virtually all organs.Conversely,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urse of inflammatory myopathies in IBD remain poorly described and mostly related to orbital myositis.Moreover,alterna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in non-responder patients to corticosteroid therapy must still be clarified.CASE SUMMARY A 33-year-old woman with a history of unclassified colitis presented with acute bilateral calf pain.On admission,her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non-specific.Howeve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ed bilateral inflammatory changes in gastrocnemius muscles suggestive of myositis.Muscle biopsy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myositis and demonstrated an inflammatory infiltrate mainly located in the perimysial compartment including lympho-plasmocytic cells with the formation of several granulomatous structures while the endomysium was relatively spared.The combined clinical,biological and histomyopathological findings were concordant with the diagnosis of‘gastrocnemius myalgia syndrome’(GMS),a rare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Crohn’s disease(CD).Ileocolonoscopy confirmed CD diagnosis and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CS)therapy was started,resulting in a rapid clinical improvement.During CS tapering,however,she experienced a relapse of GMS together with a severe active ileocolitis.Infliximab was started and allowed a sustained remission of both conditions at the latest follow-up(20 mo).CONCLUSION The GMS represent a rare CD-associated inflammatory myopathy for which anti-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herapy might be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o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s disease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 Gastrocnemius myalgia syndrome Granulomatous myositis Anti-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herapy Case report
下载PDF
COVID-19 Infection Presenting as Myalgia,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Tests and the Guillain-Barre Syndrome
2
作者 Senyo Tagboto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22年第1期128-136,共9页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fection typically presents with respiratory symptoms. Additionally, there are a number of less frequent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infection with the coronavir...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fection typically presents with respiratory symptoms. Additionally, there are a number of less frequent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infection with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with case reports suggesting an association with the Guillain-Barre syndrome. Most patients present with the typical upper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se neurological symptoms. We present a case of an unvaccinated gentleman with none of the typical respiratory symptoms of COVID-19 who presented with the Guillain Barre syndrome and myalgia. His symptoms settled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 This cas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esting for COVID-19 in patients without typical symptoms but who present with neurological illness and supports the use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llain-Barre Syndrome COVID-19 myalgia
下载PDF
以皮肤改变、肌肉痛及关节痛表现起病的心房黏液瘤的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马建鹏 孙金梅 +2 位作者 朱先进 张拥波 脱厚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9期2034-2037,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黏液瘤引起皮肤改变、关节、肌肉疼痛的机制。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表现关节痛、肌肉痛、皮肤改变的5例心房黏液瘤患者资料。并通过搜集Pubmed、web science等网站发表的以皮肤... 目的探讨心房黏液瘤引起皮肤改变、关节、肌肉疼痛的机制。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表现关节痛、肌肉痛、皮肤改变的5例心房黏液瘤患者资料。并通过搜集Pubmed、web science等网站发表的以皮肤改变或关节痛或肌肉疼痛为特征表现的心房黏液瘤患者15例。对以上20例患者在病例及文章中给出的临床症状、化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3,诊断年龄6~77岁,平均(43.59±19.97)岁;14例患者表现皮肤改变,5例起病表现为反复的关节疼痛,关节痛或皮肤改变合并肌肉痛6例。仅1例患者皮肤改变合并肌肉疼痛、关节痛。其中11例患者进行了皮肤活检,7例真皮血管内发现黏液瘤组织。9例患者出现明确的大血管栓塞事件包含脑血管、肺动脉、下肢近段大血管等。20例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其中19例行黏液瘤摘除术治疗,并完善病理检查确诊。1例因高龄拒绝手术,长期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结论心房黏液瘤早期表现为皮肤改变、肌肉疼痛,可能是黏液瘤组织脱落栓塞至微小动脉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 黏液瘤 肌痛 紫癜 红斑 皮肤血管栓塞 微小动脉
下载PDF
肌痛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封闭治疗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郑显杰 郭丽娟 杨森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观察封闭治疗对不同部位、不同亚类肌痛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肌痛型TMD患者53例,给予利多卡因、维生素B12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肌肉封闭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第1... 目的:观察封闭治疗对不同部位、不同亚类肌痛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肌痛型TMD患者53例,给予利多卡因、维生素B12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肌肉封闭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第1、3个月的临床疗效评价,最大开口度,下颌运动距离,肌肉压痛指数(palpation index,P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患者最大开口度、下颌运动距离较治疗前增加(P<0.01),PI及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临床疗效较好。结论:对于不同部位、不同亚类的肌痛型TMD,封闭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减轻功能障碍程度,该诊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肌痛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咀嚼肌痛 肌筋膜痛 封闭治疗
下载PDF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全身肌肉疼痛1例分析
5
作者 方美琳 郑慧敏 +2 位作者 王存泽 王凌 阮君山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 研究注射用奥沙利铂在胃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对1例51岁男性患者因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给予奥沙利铂治疗出现全身肌肉疼痛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CA19-9 6.09 U·mL^(-1),CA72-4 2.61 U·mL... 目的 研究注射用奥沙利铂在胃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对1例51岁男性患者因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给予奥沙利铂治疗出现全身肌肉疼痛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CA19-9 6.09 U·mL^(-1),CA72-4 2.61 U·mL^(-1),CA15-3 6.99 U·mL^(-1),癌胚抗原2.45 ng·mL^(-1),甲胎蛋白1.76 ng·mL^(-1),肌酸激酶CK49 U·L^(-1),血清肌酐83μmol·L^(-1),经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全身肌肉疼痛,考虑为奥沙利铂引起的不良反应。停用奥沙利铂后,次日患者诉肌肉疼痛减轻,VAS评分7分。停药1周后患者肌肉疼痛消失,VAS评分0分。结论注射用奥沙利铂可能会增加全身肌肉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临床需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注射 肌肉疼痛 药品不良反应 胃癌 化疗 肿瘤
下载PDF
A型肉毒素治疗肌源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奕帆 汤良晨 +3 位作者 陈敏儿 张萧 唐贶昀 李志勇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6期470-477,共8页
肌源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myogenous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M⁃TMD)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主要亚型之一,肌痛为最典型表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是... 肌源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myogenous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M⁃TMD)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主要亚型之一,肌痛为最典型表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是一种由肉毒杆菌产生的强效神经毒素,可抑制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从而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导,使得注射区肌肉麻痹,BTX⁃A在口腔颌面部非美容性的应用是未来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聚焦于BTX⁃A用于M⁃TMD的治疗,文献回顾结果显示,在疼痛部位单次注射适宜剂量(单侧10~50 U)的BTX⁃A可在3~6个月内持续改善肌痛症状,必要时需重复注射。注射后常见不良反应如咀嚼无力、面瘫等均为暂时性,并可通过规范操作规避其发生,但目前临床仍缺少标准化的注射技术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素 肌源性颞下颌关节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咀嚼肌 肌痛 乙酰胆碱 副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临床药师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致肌痛咽痛的临床实践
7
作者 刘凌云 张琪潞 +2 位作者 李康 邹菊 杨景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以下简称新冠患者)的肌肉酸痛(以下简称肌痛)、咽痛治疗方案,为治疗新冠患者肌痛、咽痛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运用临床药学思维,分析1例新冠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肌痛、咽痛效果不佳的原因,调...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以下简称新冠患者)的肌肉酸痛(以下简称肌痛)、咽痛治疗方案,为治疗新冠患者肌痛、咽痛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运用临床药学思维,分析1例新冠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肌痛、咽痛效果不佳的原因,调整镇痛药物治疗方案,评估用药方案的潜在风险,开展用药宣教,预防药品不良事件,观察镇痛效果。结果患者在使用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的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胶囊、利多卡因气雾剂缓解了肌痛和咽痛症状。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药学服务,优化了患者的镇痛治疗方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可为新冠患者的肌痛、咽痛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患者 肌痛 咽痛 非甾体抗炎药 普瑞巴林胶囊 利多卡因气雾剂
下载PDF
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肌痛点针刺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8
作者 陈惠芳 王争 +1 位作者 曹锐剑 高品操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 研究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肌痛点针刺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膝关节患者临床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康复科诊治的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目的 研究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肌痛点针刺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膝关节患者临床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康复科诊治的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肌痛点针刺组和功能康复组,每组均为28例患者。联合组患者给予肌痛点针刺疗法和功能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肌痛点针刺组患者给予肌痛点针刺疗法,功能康复组患者给予功能康复训练。4周治疗之后,比较三组患者膝关节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3 m起-站计时走时间测试。结果 经过相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3 m起-站计时走时间均低于肌痛点针刺组和功能康复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功能康复训练效果均高于肌痛点针刺组和功能康复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肌痛点针刺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康复训练 肌痛点针刺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 被引量:19
9
作者 吴洪斌 陆益 陆国椿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923-1925,1929,共4页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Glivec,格列卫)是一种口服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恶性转移性或手术无法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疗效显著。其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血...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Glivec,格列卫)是一种口服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恶性转移性或手术无法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疗效显著。其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血液学毒性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毒性表现为水肿和水钠潴留、肌痛及肌痉挛、恶心、呕吐、腹泻等。现概述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上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常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伊马替尼 药物不良反应 血液学毒性 水肿 肌痛及肌痉挛 腹泻 恶心 呕吐
下载PDF
小针刀通过足三里对肌痛共病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NLRP3和IL-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永志 王安娜 +3 位作者 高雪松 杜仪 李丽 赵静洁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刺激足三里穴对肌痛共病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receptor protein,NLRP3)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利血平腹腔注射法制备肌痛共病抑郁大鼠动物模型,将24只S... 目的:观察小针刀刺激足三里穴对肌痛共病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receptor protein,NLRP3)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利血平腹腔注射法制备肌痛共病抑郁大鼠动物模型,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针刀组和阿米替林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对应处理。检测各组大鼠Open field行为学以及机械痛敏程度,智能热板仪检测各组大鼠热缩足阈值,应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NLRP3和IL-1β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针刀组大鼠足底机械痛阈明显改善(P<0.01);与阿米替林组比较,针刀刺激足三里可显著提高大鼠热缩足阈值(P<0.05)。在Open field行为学大鼠水平运动距离及穿格次数比较中,小针刀组大鼠旷场水平运动总距离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穿格次数有增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体NLRP3和IL-1β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小针刀组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5);针刺足三里可抑制大鼠海马NLRP3的表达,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可以改善利血平导致的肌痛共病抑郁大鼠的病理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枢海马内NLRP3炎性小体和IL-1β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足三里 肌痛 抑郁
下载PDF
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激反应和肌痛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珂 高永涛 朱高层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前预注三种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应激反应和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躁狂症病程中首次行MECT的患者79例,男38例,女41例,年龄18~65岁,ASA... 目的观察在常规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前预注三种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应激反应和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躁狂症病程中首次行MECT的患者79例,男38例,女41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在常规MECT前静脉匀速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D1组,n=20)、0.7μg/kg(D2组,n=19)、1.0μg/kg(D3组,n=20)和等容量生理盐水20 ml(N组,n=20),四组均在10 min内泵完,随即行常规MECT。记录麻醉前(T0)、泵药(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10 min后(T_1)、MECT通电后30 s(T_2)及通电后5 min(T_3)的MAP和HR;记录T0、T_2时血糖和血皮质醇(Cor)浓度;记录通电后30min(T_4)和通电后6 h(T_5)的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苏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与N组比较,T_2时D1、D2、D3组Cor浓度、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D2、D3组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且降低、减慢幅度D3组大于D2组,D2组大于D1组(P<0.05);T_5时D1、D2、D3组肌痛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D2、D3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且下降、延长程度D3组大于D2组,D2组大于D1组(P<0.05)。四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CT治疗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可剂量相关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治疗后肌痛,延长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无抽搐电休克 肌痛 应激反应
下载PDF
旋转恒定强磁治疗运动后肌痛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聂晓云 李华 +1 位作者 张宇 张小云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4-357,共4页
阐明旋转恒定强磁场(RCSMF)治疗运动后局部肌肉疼痛的机理.取SD大鼠在段氏电动可调大鼠多道跑台进行强迫运动,RCSMF处理2h,分别在0h、6h、12h、24h和48h后采大鼠双侧股四头肌,均浆后测量其中的乳酸和肌糖元含量变化.结果发现,RCSMF处理... 阐明旋转恒定强磁场(RCSMF)治疗运动后局部肌肉疼痛的机理.取SD大鼠在段氏电动可调大鼠多道跑台进行强迫运动,RCSMF处理2h,分别在0h、6h、12h、24h和48h后采大鼠双侧股四头肌,均浆后测量其中的乳酸和肌糖元含量变化.结果发现,RCSMF处理组的肌肉均浆内乳酸含量下降显著加快,但肌糖元正常含量的恢复时间未受影响.表明RCSMF治疗运动后局部疼痛主要在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代谢产物运输,与肌组织内供能物质含量的恢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恒定强磁场 运动后肌痛 肌乳酸 肌糖元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琥珀胆碱肌震颤及术后肌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雪华 刘波 +1 位作者 李新友 黄兰姬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预防琥珀胆碱肌震颤及术后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给予右美托...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预防琥珀胆碱肌震颤及术后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给予右美托咪定前(基础值T0)、给予右美托咪定后5 min(T1)、麻醉诱导后30s(T2)、给予琥珀胆碱后30 s(T3)、气管插管后1 min(T4)、支撑喉镜置入时(T5)、手术进行5 min(T6)、手术结束(T7)时的MAP、HR。琥珀胆碱注射后,观察肌震颤情况、气管插管条件,术后24 h肌痛指标。结果与T0时比较,C组T4~T7时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与C组相比,T4~T7时D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两组插管条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肌震颤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程度较C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24 h C组和D组的VAS评分分别为6.54±0.37和3.48±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轻声带息肉摘除术中循环波动及琥珀胆碱所致的肌震颤及术后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琥珀胆碱 术后肌痛 肌震颤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肌震颤及肌痛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莉 王晓盼 +3 位作者 王云华 李剑虹 郝倩 吕洁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震颤及术后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5-2015-09行MECT患者9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DEX组、低剂量DEX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高剂量DEX组和低剂量DEX组分...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震颤及术后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5-2015-09行MECT患者9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DEX组、低剂量DEX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高剂量DEX组和低剂量DEX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匀速泵注DEX 0.6μg/kg和0.2μg/kg,泵注时间为10 min,对照组则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20 ml)。监测病人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记录注射琥珀胆碱后的肌震颤程度、电击后癫痫发作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0.5 h(T1)、2 h(T2)、6 h(T3)肌痛情况。结果三组电击后癫痫发作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震颤程度比较中,高剂量DEX组和低剂量DEX组比对照组明显减轻;且高剂量DEX组比低剂量DEX组程度减轻(P〈0.05)。术后肌痛程度比较,T1时三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高剂量DEX组VAS评分低于低剂量DEX组,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剂量DEX组和对照组中,T2、T3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T1时(P〈0.05);在高剂量DEX组中,T1、T2、T3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可以减轻MECT中因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震颤和术后肌痛程度,且0.6μg/kg较0.2μg/kg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肌震颤 肌痛
下载PDF
罗库溴铵预处理对琥珀胆碱引起的肌痛、血钾升高和气管插管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文庆 徐威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预处理对琥珀胆碱引起的肌痛、血钾升高的预防作用,及其对气管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择期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在显微喉镜下行声带手术的患者,年龄26~65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入对照组和研究组,每...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预处理对琥珀胆碱引起的肌痛、血钾升高的预防作用,及其对气管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择期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在显微喉镜下行声带手术的患者,年龄26~65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入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琥珀胆碱1.5mg/kg行麻醉诱导,研究组患者在注射丙泊酚前加注罗库溴铵0.06mg/kg。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均吸入七氟烷和静脉间断注射丙泊酚、琥珀胆碱10~20mg维持麻醉。罗库溴铵与琥珀胆碱的注射时间相隔1.5min,琥珀胆碱给药后1min行气管插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10min测定血钾和血钙浓度。观察注射琥珀胆碱后的肌纤维成束收缩程度和气管插管条件。记录琥珀胆碱的用量。术后24h随访患者的肌痛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肌纤维成束收缩发生率为56%(28/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6%(48/50,P〈0.01),研究组肌纤维成束收缩的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气管插管条件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肌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诱导后的血钾浓度显著高于同组麻醉诱导前(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前后血钾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诱导后的血钙浓度均显著低于同组麻醉诱导前(P值均〈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琥珀胆碱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肌纤维成束收缩与术后肌痛无关联(P〉0.05)。结论罗库溴铵预处理能减轻琥珀胆碱所引起的肌纤维成束收缩,预防血钾浓度上升,但降低气管插管条件,术后肌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胆碱 罗库溴铵 预处理 肌纤维成束收缩 术后肌痛
下载PDF
小剂量司可林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伍金红 周晓洁 贾继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评估小剂量司可林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显微喉镜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2015年1至5月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患者167例。随机分为3组:司可林0.6 mg/kg组(A组),司可林1 mg/kg组(B组),司可林0.6 mg/k... 目的评估小剂量司可林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显微喉镜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2015年1至5月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患者167例。随机分为3组:司可林0.6 mg/kg组(A组),司可林1 mg/kg组(B组),司可林0.6 mg/kg复合瑞芬太尼1.5μg/kg组(R组)。采集患者基础、诱导后、插管后即刻、悬吊喉镜后即刻和拔管后即刻的心率、血压;记录诱导后肌颤、声门开放情况、术中是否需要追加肌松药、术后肌痛和手术时间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患者均顺利地实施了气管插管、悬吊支撑喉镜等操作,且3组患者在肌颤、声门开放、追加肌松药、术后肌痛和手术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循环方面表现为:R组患者诱导后、插管后、悬吊支撑喉镜及拔管后心率和血压的波动明显小于A组(P〈0.05);R组在诱导后的血压和悬吊喉镜后的心率波动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司可林复合瑞芬太尼能够很好地用于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且循环波动小,对肌颤及术后肌痛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可林 瑞芬太尼 显微喉镜 肌颤 术后肌痛
下载PDF
长期四肢无力-肌肉酸痛-反复发作呼吸肌麻痹 被引量:1
17
作者 涂来慧 吴涛 +2 位作者 蒋建明 张仁琴 蔡建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82-1183,共2页
1例43岁女性患者,自诉四肢无力、肌肉酸痛约18年,呼吸困难3个月,于2001年10月24日再次入院。其母发现该患者5岁开始即易跌倒,举手过肩困难,未介意。自1983年起四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多家就诊,诊断不明。于1994年1月19日首次入院,纵隔CT... 1例43岁女性患者,自诉四肢无力、肌肉酸痛约18年,呼吸困难3个月,于2001年10月24日再次入院。其母发现该患者5岁开始即易跌倒,举手过肩困难,未介意。自1983年起四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多家就诊,诊断不明。于1994年1月19日首次入院,纵隔CT扫描发现前上纵隔脂肪块影,提示脂肪胸腺瘤,被忽略。后于外院经股四头肌活检、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氯唑还原酶(NADH-TR)染色确诊为中央轴空病。本次住院前3个月反复呼吸肌麻痹,入院后经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及胸腺切除,恢复自主呼吸。病理检查确诊为重症肌无力伴脂肪胸腺瘤。本文主要分析和评述该病例的诊断过程、确诊的根据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无力 肌肉酸痛 反复发作 呼吸肌麻痹 重症肌无力 脂肪胸腺瘤
下载PDF
布托啡诺预处理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肌颤和肌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灵潝 邹捍东 +2 位作者 余奇劲 刘忠纯 程邦昌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0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预处理对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肌颤和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MECT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40)。对照组在异丙酚配伍琥珀胆碱麻醉下行MECT,监测心...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预处理对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肌颤和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MECT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40)。对照组在异丙酚配伍琥珀胆碱麻醉下行MECT,监测心电、血压、呼吸和脑电发放情况,观察患者肌颤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并记录患者睁眼后即时(T0)、30min(T1)、6h(T2)的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SS)。干预组在麻醉前5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余同对照组。结果2组比较,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T0时的VAS和T0、T1、T2时的R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肌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程度也明显减轻(P<0.05);T1、T2时的VAS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预处理可有效减轻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肌颤和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先给药 布托啡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肌颤 肌痛
下载PDF
不同剂量顺阿曲库铵预处理对琥珀胆碱所致肌颤和肌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冬生 张荦 +3 位作者 张转 刘旭红 眭伟 孙建宏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7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顺阿曲库铵预处理对琥珀胆碱所致肌颤和肌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顺阿曲库铵不同预处理剂量分为Ⅰ组(0.005mg/kg)、Ⅱ组(0.01mg/kg)、Ⅲ组(0.02mg/kg)共3组,每组30例。使用预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顺阿曲库铵预处理对琥珀胆碱所致肌颤和肌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顺阿曲库铵不同预处理剂量分为Ⅰ组(0.005mg/kg)、Ⅱ组(0.01mg/kg)、Ⅲ组(0.02mg/kg)共3组,每组30例。使用预处理药后3.5min时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诱导药物,4.5min时行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监测,5min时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5mg/kg,6.5min时行气管插管。监测注射顺阿曲库铵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各组肌颤程度、气管插管条件、TOF最大抑制及20%恢复时间、以及术后24h肌痛程度的变化。结果Ⅲ组肌颤显著减轻(P<0.05),其余两组肌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气管插管条件、TOF最大抑制及20%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各组均发生肌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于3min时产生暂时性复视及睁眼困难(P<0.05)。结论在给予琥珀胆碱前5min时,预先注射0.02mg/kg顺阿曲库铵可显著减轻琥珀胆碱所致肌颤,不影响其肌松效应及气管插管条件,对术后24h肌痛无显著影响,但可产生暂时性复视及睁眼困难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阿曲库铵 琥珀胆碱 肌颤 肌痛
下载PDF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丽 高灵素 +2 位作者 丁美琪 虞国慧 冯学艺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574-1576,I0004,共4页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报告2015年10月9日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人出现消化、神经、皮肤等多个系统损害,经激素治疗后好转,自...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报告2015年10月9日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人出现消化、神经、皮肤等多个系统损害,经激素治疗后好转,自行停药后,出现右侧肢体动静脉血栓,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改善。结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可以累及消化、神经、心血管、皮肤等多个系统,可以导致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 多系统损害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