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松苗木N、P、K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关系对N、P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陆庄跃 汪梦婷 +4 位作者 贺斌 汪啟波 许玉兰 李伟 蔡年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4,共9页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N、P、K的分布特征,分析云南松不同器官N、P、K含量间的分配差异,进一步探讨各器官N、P、K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采用N、P二因素三水平的方法开展不同施肥试验,并对苗木采样测定,研究云南松苗木N、P、K元素含...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N、P、K的分布特征,分析云南松不同器官N、P、K含量间的分配差异,进一步探讨各器官N、P、K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采用N、P二因素三水平的方法开展不同施肥试验,并对苗木采样测定,研究云南松苗木N、P、K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关系对N、P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对N、P、K在不同器官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策略,总体K变动较小,N、P波动较大且相似,在各器官中N、K分配表现为萌条>叶>茎>根;P表现为萌条>茎>叶>根。与对照相比,单施N、P和N、P配施均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产生一定差异,总体来看N、P配施更能促进苗木的养分合理分配,有效缓解单施N、P对植株的限制作用,使养分处于一个平衡状态,进而促进苗木的生长。随施肥时间的推移,各器官营养元素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且各器官表现为N、P的积累速度相接近,总体表现为K的积累速度低于N、P。总体而言,随施肥时间的改变,云南松苗木各器官之间元素的异速生长轨迹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不同的营养元素分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np添加 营养元素 养分分配策略 异速生长关系
下载PDF
Effect of nutrient level o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different water bodies 被引量:27
2
作者 Wei Zhu Lei Wan Lianfang Zha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2-39,共8页
Increasing levels of pollution within water bodies can cause eutrophication and an associated rapid growth in and reproduction of phytoplankton. Although most frequently occurring in bodies of water such as lakes and ... Increasing levels of pollution within water bodies can cause eutrophication and an associated rapid growth in and reproduction of phytoplankton. Although most frequently occurring in bodies of water such as lakes and dams,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river systems in China have suffered serious algal blooms.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hytoplankton may differ, however, dependent on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nd nutrient levels within the water bod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results obtained from a stagnant river in Suzhou City and Taihu Lake, China, showed that in water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hlorophyta became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and in water with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yanobacteria became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Growth experiments with competitive species, Microcystis aeruginosa Kutz and Scenedesmus quadricauda (Turp.), were conducted at three different nutrient levels. The biomass of algae in pure and mixed cultures was measured under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N/P ratios at oligotrophic, eutrophic and hypertrophic nutrient leve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state for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M. aeruginosa and S. quadricauda were eutrophic conditions in both pure and mixed cultures. Under competition, however, the lower medium nutrient levels favoured M. aeruginosa, while the higher medium nutrient levels better suited S. quadricauda. Under similar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water body was determined by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competition for nutr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nutrients level n/p ratio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Micro- and Macro-Nutrients in Top Canopy Trees in a Mixed Forest in the Upper Rio Negro in the Amazon Region
3
作者 M. A. Sobrado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4年第10期1423-1431,共9页
The mixed forests of the upper Rio Negro at the northern of the Amazon basin grow in oxisol soils that are extremely infertile. These areas exhibit deficiencies in several macro-nutrients, and may also be characterize... The mixed forests of the upper Rio Negro at the northern of the Amazon basin grow in oxisol soils that are extremely infertile. These areas exhibit deficiencies in several macro-nutrients, and may also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shortage or toxic excess of some micronutrients. The overall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llect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micronutrient composition of the upper Rio Negro forests as well as discer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micro- and macro-nutrient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the homeostasis and balance of the ionome. Firstly, the nutrient composition within the oxisol soil and leaf tissues of two top canopy tree species from the mixed forests was determined. We then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micronutrient composition with N and P levels of the two species and that of species inhabiting the Amazon caatinga. Extractable soil Zn, B, Mn and Cu were very low in the mixed forest. In contrast, Fe and Al levels were potentially toxic. The analysis of leaf N/P ratios reveal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limitation of N and P in the mixed forest. This contrasts with species from the adjacent Amazon caatinga toposequence that are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N limitation. All micronutrients within leaves of species inhabiting the mixed forest were also found to have low concentrations. Moreover, Fe and Al were detected at concentrations well below those reported for accumulator species. This suggested that leaf ion homeostasis was maintained under potentially toxic soil Fe and Al conditions. Leaf micronutrient (Fe, Zn and B) contents mirrored that of leaf N and P contents, and comparable Fe/N, Fe/P, Zn/N, Zn/P, B/N as well as B/P ratios were found across species and forest types. Therefore, forest species exhibited the capability to maintain leaf nutrient balances under soil conditions with deficient or toxic levels of micronutr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AZOn Forests AMAZOn Caatinga LEAF Ionome Homeostasis LEAF n-p and MICROnutrientS Micro-nutrient Deficiency MICROnutrientS Toxicity Mixed Forest n-p Co-Limitation plant nutrient Balance Oxisol pODZOL
下载PDF
Macronutrients Uptake in Soybean as Affected by <i>Bradyrhizobium japonicum</i>Inoculation and Phosphorus (P) Supplements
4
作者 Eutropia V. Tairo Patrick A. Ndakidem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4年第4期488-496,共9页
Field and glasshou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 japonicum inoculation and phosphorus supplementation on macronutrient uptake by soybean. The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B. japonicum inoculation (... Field and glasshou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 japonicum inoculation and phosphorus supplementation on macronutrient uptake by soybean. The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B. japonicum inoculation (with & without), phosphorus supplementation at the levels of 0, 20, 40 and 80 kg P·ha-1. Both treatments were replicated four times in a split plot design. The macronutrients considered were N, P, K, Ca and Mg. Results showed that inoculation with B. japonicum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uptake of N, P, K, Ca and Mg in roots, shoots, pods and the whole soybean plant. Likewise, phosphorus supplementatio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uptake of N, P, K, Ca and Mg in roots, shoots, pods and the whole plant. The use of effective strains of rhizobia and P supplementation was an effective way of enhancing the growth of soybean, eventually the uptake of macronutrients in plant org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gumes plant nutrients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potassium (K) Calcium (Ca) Magnesium (Mg)
下载PDF
N、P、K营养元素不同配比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水娥 张方秋 +1 位作者 陈祖旭 孟宪法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8,共6页
采用N、P、K 3营养元素 5个水平配比试验 ,分析不同配比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马占相思苗木对各营养元素的实际需求水平。结果表明 ,P素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影响最大 ,其次为K素 ,而N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 采用N、P、K 3营养元素 5个水平配比试验 ,分析不同配比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马占相思苗木对各营养元素的实际需求水平。结果表明 ,P素对马占相思苗期生长影响最大 ,其次为K素 ,而N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水平的N、P、K配比对试验苗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 ,N∶P∶K最佳配比为 :190∶2 5∶16 0 (mg·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 K 营养元素 配比 马占相思 苗斯生长 苗期施肥
下载PDF
施硒对苦荞N,P,K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田秀英 李会合 王正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5,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施硒对不同生长期苦荞N,P,K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80 d的Se0.5处理外,施硒增加了苦荞茎的N含量,茎的P含量在60 d时除Se0.5处理外均显著降,40 d和80 d时均显著增加,施硒均降低苦荞全生育期...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施硒对不同生长期苦荞N,P,K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80 d的Se0.5处理外,施硒增加了苦荞茎的N含量,茎的P含量在60 d时除Se0.5处理外均显著降,40 d和80 d时均显著增加,施硒均降低苦荞全生育期茎的K含量。40 d时,叶的N,P含量降低,K含量在施硒≤1.5mg/kg范围升高0.46~0.8个百分点;60 d时,叶的N,P含量在低浓度硒时降低,高浓度硒时升高,K含量除Se0.5处理外均显著降低;80 d时叶的N,P含量除Se2.0处理外均降低,施硒各处理叶的K含量显著降低。花的N含量除Se0.5处理外均高于不施硒处理,P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K含量显著提高。除Se0.5处理外,子粒的N,P,K均有所提高。施硒对速效氮的影响因硒水平和苦荞生育期各异,土壤有效磷、钾含量均随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n p K养分
下载PDF
固氮树种在混交林中的作用研究Ⅱ.固氮树木叶部N、P养分动态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何兴元 张成刚 +4 位作者 杨思河 陈玮 张粤 刘惠昌 苏道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研究了 2 3种固氮与非固氮树种叶部N、P含量的季节变化、输出率以及叶片衰老过程中N、P的输出过程 .结果表明 ,供试树种叶部N、P含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平均变化率为 2 1~ 2 3% ,最大变化率出现在叶片衰老期 .在衰老期内不同树... 研究了 2 3种固氮与非固氮树种叶部N、P含量的季节变化、输出率以及叶片衰老过程中N、P的输出过程 .结果表明 ,供试树种叶部N、P含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平均变化率为 2 1~ 2 3% ,最大变化率出现在叶片衰老期 .在衰老期内不同树种表现出不同的N、P动态特征 .固氮树种表现出低输出率 ,落叶中N含量是非固氮树种的 1 .6~ 3.7倍 .固氮树种生长季叶部N含量在 2 .5%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固氮树种 养分动态 混交林
下载PDF
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常见种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32
8
作者 高三平 李俊祥 +2 位作者 徐明策 陈熙 戴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7-952,共6页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5个演替阶段的13个种类24个植物个体叶片的N、P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表明:(1)各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变异较大,N含量的值在6.49~14.69mgg^-1之间,P含量的值在0.66~1.13mgg^-1之间,叶片的N∶P值在7.45~16.38之间;...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5个演替阶段的13个种类24个植物个体叶片的N、P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表明:(1)各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变异较大,N含量的值在6.49~14.69mgg^-1之间,P含量的值在0.66~1.13mgg^-1之间,叶片的N∶P值在7.45~16.38之间;总体平均值N为9.43mgg^-1,P为0.86mgg^-1,N∶P为11.17;(2)演替后期的叶片N含量和N∶P比高于演替前期,叶片N含量的变化趋势与N∶P比的变化趋势协同性较好,N∶P的变化趋势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变化特征;(3)叶片N∶P可以作为植物和演替阶段的限制性营养元素的指标,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生长基本上均是受N而不是受P的限制;演替各阶段绝大多数物种新生叶的N∶P都小于成熟的营养叶的N∶P,两者均受N元素的限制,且氮素对新叶的限制性更强,表明新叶容易缺乏氮素而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演替阶段 叶片n:p化学计量学 限制性营养元素
下载PDF
专用缓释肥料对黄瓜产量品质及N,P,K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彦华 孙立飞 +8 位作者 徐卫红 王崇力 熊仕娟 陈序根 陈永勤 迟荪琳 谢文文 王正银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共10页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黄瓜专用缓释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N,P,K养分吸收利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专用缓释肥(CSRF1和CSRF2)显著提高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和总干物质量,CSRF1和CSRF2处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较CCF,MSRF,OCF处理分别增加...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黄瓜专用缓释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N,P,K养分吸收利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专用缓释肥(CSRF1和CSRF2)显著提高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和总干物质量,CSRF1和CSRF2处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较CCF,MSRF,OCF处理分别增加了23.3%~37.2%和16.5%~31.6%.2种专用缓释肥(CSRF2和CSRF1)提高了黄瓜果实的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降低了硝酸盐质量分数.黄瓜根、茎、叶和果实的N,P,K养分质量分数均以CSRF2最高.黄瓜N,P,K积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SRF2、CSRF1、MSRF、CCF、OCF,专用缓释肥处理的N,P,K积累量较MSRF,CCF和OCF处理分别提高了27.45%~46.55%,33.17%~56.20%和67.61%~102.13%.与普通复合肥相比,2种专用缓释肥处理的N,P,K相对养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18.53%~24.20%,19.27%~20.02%和18.54%~35.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缓释肥料 n p K养分吸收 养分相对利用率 土壤酶活性 黄瓜
下载PDF
滴灌施肥条件下107杨幼林N、P、K养分吸收量与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贺勇 兰再平 +2 位作者 孙尚伟 傅建平 刘俊琴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6-430,共5页
杨树以其生长迅速、产量大、分布广、适应性强、易繁殖、易更新等特性,成为我国主要的速生造林树种,常作为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来经营;同时,它在解决我国用材短缺和生态问题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过程中,施... 杨树以其生长迅速、产量大、分布广、适应性强、易繁殖、易更新等特性,成为我国主要的速生造林树种,常作为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来经营;同时,它在解决我国用材短缺和生态问题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过程中,施肥是一项关键措施,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杨树树高、胸径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生长的影响不同。水和肥(主要是N肥)是影响杨树生长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7杨人工林 滴灌 施肥 np、K养分
下载PDF
安徽石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中C、N、P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柯立 崔珺 +1 位作者 杨佳 徐小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32,共5页
以安徽石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物叶中C、N、P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讨论了不同类型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所研究的28种植物物种间差异明显,叶片中C含量为400.08-519.36 mg/g,N为5.15-1... 以安徽石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物叶中C、N、P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讨论了不同类型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所研究的28种植物物种间差异明显,叶片中C含量为400.08-519.36 mg/g,N为5.15-15.39 mg/g,P为0.30-0.97 mg/g,m(C)∶m(N)范围为29.99-92.25、m(C)∶m(P)的范围为467.01-1 443.81、m(N)∶m(P)的范围为10.01-29.29,且N与P、m(C)∶m(N)值与m(C)∶m(P)值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m(N)∶m(P)的变化主要由P含量决定。不同生活型植物m(C)∶m(N)值从大到小表现为灌木(59.68)〉乔木(51.56)〉草本和藤本植物(44.50),草本和藤本植物与灌木之间m(C)∶m(N)差异显著;不同植物m(C)∶m(P)值从大到小表现为灌木(1 043.4)〉草本和藤本植物(818.78)〉乔木(808.35),灌木与乔木、草本和藤本植物都存在显著差异。该地区灌木m(C)∶m(N)值和m(C)∶m(P)值均最高,说明灌木对N、P的利用效率最高。3种类型植物m(N)∶m(P)值均大于16,说明该地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受P限制。虽然植物受P限制,但其m(C)∶m(P)值含量较高,说明植物对其生长受限的元素利用效率会更高,这反映了植物对环境适应的一种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np含量 化学计量 养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N、P、K营养调控下橡胶实生苗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表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珺 李清 +2 位作者 褚君强 蔡明道 林位夫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2-626,共5页
对3个品种(GT1、RRIM600、PR107)的橡胶实生苗进行N、P、K营养调控(N、P、K养分胁迫→恢复正常施肥→再胁迫)处理,并分析橡胶实生苗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橡胶实生苗在N、P、K养分调控下出现的缺素症状与橡胶成龄树相似;(2... 对3个品种(GT1、RRIM600、PR107)的橡胶实生苗进行N、P、K营养调控(N、P、K养分胁迫→恢复正常施肥→再胁迫)处理,并分析橡胶实生苗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橡胶实生苗在N、P、K养分调控下出现的缺素症状与橡胶成龄树相似;(2)橡胶实生苗的株高、茎粗,叶蓬距、叶面积等随着N、P、K营养调控而出现生长受阻→恢复生长→再次受阻等规律性变化;(3)橡胶实生苗的叶蓬距、叶面积对N、P、K营养调控的响应较为敏感,可作为主要观测指标;(4)开展橡胶树实生苗N、P、K营养调控研究,应在胁迫处理后新生第3蓬叶时,观测其生物学性状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实生苗 n p K营养调控 株高 茎粗 叶蓬距 叶面积
下载PDF
氮磷配施对坡地谷子吸N,P量及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剑英 吴瑞俊 翟连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4-98,共5页
氮磷配施对坡地谷子吸N,P量及土壤养分流失影响的研究表明:(1)N,P肥的不同配比均能增加谷子对N,P的吸收,增施P对N吸收的效果较高于增施N对P的吸收;(2)施N,P量的增加与泥沙中N,P富集率无相关关系;(3)作... 氮磷配施对坡地谷子吸N,P量及土壤养分流失影响的研究表明:(1)N,P肥的不同配比均能增加谷子对N,P的吸收,增施P对N吸收的效果较高于增施N对P的吸收;(2)施N,P量的增加与泥沙中N,P富集率无相关关系;(3)作物生物量与土壤侵蚀量的相关系数为-0.9724;(4)增施N,P肥对土壤侵蚀和全量养分减少的程度远高于对径流量和速效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配比 谷子吸收n p 泥沙养分富集 土壤养分流失
下载PDF
核桃叶片N、P、K元素营养诊断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赵明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52-657,共6页
近几十年来,国外树体营养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迅速,先进国家已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因地、因树制宜地指导施肥,使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农业和果树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林业方面尤其是经济林方面的研究更少,核... 近几十年来,国外树体营养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迅速,先进国家已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因地、因树制宜地指导施肥,使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农业和果树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林业方面尤其是经济林方面的研究更少,核桃尚为空白。核桃栽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单产很低,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所以找出核桃树体N、P、K营养元素的适宜、缺乏和过量的临界值及和产量的关系,从而确定最佳施肥量,以便提高树体产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营养元素 诊断 指标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35
15
作者 潘复静 张伟 +3 位作者 王克林 何寻阳 梁士楚 韦国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5-343,共9页
为了解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养分空间分异以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4个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凋落物现存量、C、N、P含量及C、N、P元素比值关系在不同坡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凋落物现存量和C、N、P含量... 为了解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养分空间分异以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4个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凋落物现存量、C、N、P含量及C、N、P元素比值关系在不同坡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凋落物现存量和C、N、P含量、N∶P值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升高;C∶N值和C∶P值随植被正向演替而下降。(2)凋落物C含量、C∶N值、C∶P值和N∶P值在不同坡位表现为上坡位较高、下坡位较低;P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N含量则没呈现很明显的规律性(P<0.05)。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演替阶段和坡位对凋落物积累、养分分布和存储影响最大,坡度、坡向和裸岩率也有较大影响。(3)N∶P值是制约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凋落物在P素较低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N及木质素含量(即较高的N∶P值),分解速率较低,较低的N∶P值使凋落物更易分解。N素在3个坡位的不显著差异以及P素的显著差异反映了P含量波动对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凋落物N∶P值和分解速率变化的影响。推测下坡位及幼龄林群落由于具有较低的N∶P值,其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对较快,养分的存储量较少。因此,上坡位、成熟林群落的凋落物有利于积累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峰丛洼地 凋落物 养分含量 养分归还 C∶np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饲料酸化剂对水貂小肠绒毛形态、营养物质消化率和N、P环境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凯英 鲍坤 +3 位作者 徐超 王夕国 岳志刚 李光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5-671,共7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不同水平磷酸、柠檬酸、乳酸对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小肠绒毛形态及N、P环境排放量的比较,筛选适宜水貂使用的酸化剂种类及其水平。将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育成短毛黑水貂10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鲜... 本试验旨在通过不同水平磷酸、柠檬酸、乳酸对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小肠绒毛形态及N、P环境排放量的比较,筛选适宜水貂使用的酸化剂种类及其水平。将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育成短毛黑水貂10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鲜料,Ⅱ~Ⅹ组分别在鲜料中添加0.4%、0.6%、0.8%磷酸;0.5%、1.0%、1.5%柠檬酸;0.5%、1.0%、1.5%乳酸。结果表明,各组间干物质采食量(DMI)及干物质(DM)、粗蛋白(CP)、钙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酸化剂添加而升高的趋势明显;Ⅰ、Ⅳ组粗脂肪(EE)消化率显著高于Ⅴ、Ⅸ、Ⅹ组(P<0.05);Ⅷ、Ⅸ组磷消化率极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1),Ⅸ组磷消化率最高;各组间水貂小肠绒毛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Ⅷ组小肠绒毛平均高度最大,是最小的Ⅲ组的145.8%,是对照组的120.3%;不同处理组水貂小肠绒毛表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但Ⅷ组小肠绒毛平均表面积最大,是最小的Ⅲ组的160.24%,是对照组的131.77%;各组间水貂小肠绒毛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水貂N环境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添加酸化剂N环境排放量下降趋势明显,对照组比最低的Ⅷ组高34.02%;对P环境排放量影响极显著(P<0.001),Ⅷ组最低,比对照组低57.33%。综上表明:饲料酸化剂促进小肠绒毛发育、改善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环境氮、磷排放量作用明显,本研究范围内0.5%乳酸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剂 水貂 小肠绒毛 消化利用率 np排放量
下载PDF
不同N、P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稻田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晓群 孙玉芳 +3 位作者 赵营 罗健航 张学军 李巧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3-180,共8页
以96-D-10水稻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研究不同N、P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累积和稻田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N、P肥配施提高了秸秆和籽粒产量,同时促进了地上部N和P的吸收累积。各处理的N肥利用率为30.5%~47.8%,P肥... 以96-D-10水稻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研究不同N、P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累积和稻田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N、P肥配施提高了秸秆和籽粒产量,同时促进了地上部N和P的吸收累积。各处理的N肥利用率为30.5%~47.8%,P肥利用率为4.3%~97.3%。基肥和追肥是影响田面水和地下水中N、P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在N素污染中,田面水中N素形态以NH4+-N为主,地下水以NO3--N为主。田面水总N质量浓度最高可达72.46 mg/L,50 cm渗漏水和100 cm浅层地下水总N质量浓度最高可达71.57和68.64 mg/L,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施肥是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其中NO3--N高于10 mg/L,大大超过WHO饮用水标准;综合产量、养分吸收和环境各方面因素,本试验水稻当季N和P肥合理配比是N 225 kg/hm2和P 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肥配比 水稻产量 养分吸收 稻田水环境
下载PDF
沼液施用量对象草N、P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N、P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飞龙 叶美锋 +1 位作者 林代炎 翁伯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设置了不同沼液施用量0、40、60、80和100 kg·m-2的处理,研究象草的生物量、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以及土壤N、P养分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度的沼液施用量可促进象草分蘖,增加其生物量。象草的氮利用效率在施用沼液60 kg·m-... 设置了不同沼液施用量0、40、60、80和100 kg·m-2的处理,研究象草的生物量、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以及土壤N、P养分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适度的沼液施用量可促进象草分蘖,增加其生物量。象草的氮利用效率在施用沼液60 kg·m-2的处理最高,为27.5%,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大,氮利用效率逐渐降低;磷的利用效率在施用沼液40 kg·m-2的处理上最高,为32.9%,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磷利用效率变化不大,维持在30.5%。施用沼液的处理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养分出现累积,30~60 cm土层土壤的全氮养分出现亏缺,但是施用沼液对不同土层土壤的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象草 养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101种常见木本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林志斌 严平勇 +2 位作者 杨智杰 万晓华 陈光水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1年第1期32-38,共7页
通过对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101种乔木、灌木叶的N、P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同一群落内种间的叶N、P含量和N/P存在极大变异,叶N含量变化范围为10.76~34.14 mg.g-1,几何平均值为17.33 mg.g-1;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0.2... 通过对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101种乔木、灌木叶的N、P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同一群落内种间的叶N、P含量和N/P存在极大变异,叶N含量变化范围为10.76~34.14 mg.g-1,几何平均值为17.33 mg.g-1;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0.28~2.93mg.g-1,几何平均值为0.94 mg.g-1;N/P变化范围为6.47~34.90,几何平均值为18.49.群落叶N/P平均水平均高于全球、全国和中国东部南北样带的平均水平,说明本区的常绿阔叶林更易受P限制.在不同生长型中,只有落叶木本与常绿木本、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的叶片N、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1;P<0.05),而不同生长型叶片N/P无显著差异.不同科之间,只有大戟科叶的N含量与其他科之间存在差异(P<0.05),其余科之间的N、P含量和N/P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n p 化学计量学 种间变异 元素限制
下载PDF
三峡地区香溪河流域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P含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昕 江明喜 邓红兵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3-619,共7页
在香溪河流域1160、930、658 m 3个海拔梯度,利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黄栌(Cotinus coggygriavar.pu-bescens)、五裂槭(Acer oliverianum)和扇叶槭(Acer flabellatum)3个物种叶片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主要营养元素N、P含量动态。结果表明... 在香溪河流域1160、930、658 m 3个海拔梯度,利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黄栌(Cotinus coggygriavar.pu-bescens)、五裂槭(Acer oliverianum)和扇叶槭(Acer flabellatum)3个物种叶片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主要营养元素N、P含量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干物质流失动态符合指数衰减方程;叶片初始N含量对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初始P含量与分解速率呈显著负相关;N、P含量动态在不同属物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海拔梯度的差异对N、P含量变化没有显著影响;凋落物在河岸陆地分解比较稳定,分解速度慢于同海拔河流;叶片分解N含量动态在河流与陆地中没有显著差异,而P含量变化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凋落物 养分动态 n含量 p含量 香溪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