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s o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nitor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被引量:2
1
作者 吴靓 马友华 +4 位作者 付碧玉 张维维 张笑宇 路青 殷寒旭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2期2214-2217,共4页
Farmland nutrient los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reason causing agri- 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water nitrogen, phosphorus eutrophicatio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nitoring techniques and... Farmland nutrient los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reason causing agri- 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water nitrogen, phosphorus eutrophicatio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nitor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are very important i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This paper reviews the various monitoring technique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cluding runoff pollutant monitoring, leaching pollutant monitoring and on-line monitoring. The runoff pollutant monitoring methods are mainly included artificial simulation of rain- fall runoff method, flow meter method, weir method and volumetric method. The leaching pollutant monitoring methods are mainly included leaching plate method, leaching gutter method, leakage pooling method, pumping filter pipe method and simulating soil column method. Although online monitoring of farmland nutrient loss still exists some technical bottlenecks and economic limitations, it is the future di- rection of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RUnOFF LEACHInG n p MOnITORInG
下载PDF
Recent Trend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Nitrogen Fertilization in Intensive Agriculture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55
2
作者 M.ROELCKE HANYong +4 位作者 K.H.SCHLEEF ZHUJian-Guo LIUGang CAIZu-Cong J.RICHTER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9-460,共12页
The Taihu Region in eastern China is one of China's most intensive agricultural regions and also one of the economically most developed areas. High nitrogen balance surpluses in the summer rice-winter wheat double... The Taihu Region in eastern China is one of China's most intensive agricultural regions and also one of the economically most developed areas. High nitrogen balance surpluses in the summer rice-winter wheat double-cropping systems are leading to large-scal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aquifers. In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four-year (1995-1998) field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in two representative areas (Jurong County and Wuxi City) of the Taihu Region. Five farmers' field sites were chosen in each of the 2 locations, with each site divided into 'standard' (farmers' practice) and 'reduced' (by 30%-40%) N fertilization. For both fertilization intensities, N balance surpluses and monetary returns from grain sales minus fertilizer expenditures were calculated in an economic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field trials, the mineral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s reduced by about 10% for rice and 20%-30% for wheat were recommended in 1999. Since 1999,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trends in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s and changes in grain and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prices.Summer rice N fertilizer use, in Wuxi City as of 2001, dropped by roughly 25%, while for winter wheat it decreased by 10%-20%, compared to the 1995-1998 period. This has been achieved not only by grain policy and price changes, but also by an increase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from government officials. Nitrogen balance surpluses in Anzhen Town (of Wuxi City) have consequently diminished by 50%-75% in rice and by up to 40% in wheat, with reductions being achieved without concomitant decreases in physical grain yields or returns from sales minus fertilizer c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economy n fertilizati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rice-wheatrotation Taihu Region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田土壤氮、磷平衡及其对面源污染的贡献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曹宁 曲东 +2 位作者 陈新平 张福锁 范明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7-133,共7页
采用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计算方法,对东北地区土壤氮、磷养分平衡状况及其对面源污染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田化肥用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不同种植区间化肥投入差异较大;氮、磷肥用量是造成农田土壤氮、磷平衡空... 采用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计算方法,对东北地区土壤氮、磷养分平衡状况及其对面源污染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田化肥用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不同种植区间化肥投入差异较大;氮、磷肥用量是造成农田土壤氮、磷平衡空间差异的直接因素,两者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由于化肥投入量的增加,东北三省农田土壤氮、磷平衡均由建国初期的亏缺转为盈余,赢余量呈现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区域间差异较大。与80年代相比,2002年由东北三省农田土壤总氮平衡和总磷平衡进入水体环境的氮、磷负荷均有所增加,各省农田进入水体环境氮、磷负荷的升高幅度分别为:辽宁,氮负荷29%,磷负荷3%;吉林,氮负荷93%,磷负荷229%;黑龙江,氮负荷39%,磷负荷125%。果树蔬菜种植面积比例的增加是造成农田土壤氮素盈余增加的原因之一,两者呈极显著相关关系。随着辽河流域果树、蔬菜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果树和蔬菜农田土壤养分过度累积对辽河水体面源污染的贡献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用量 土壤氮 磷平衡 面源污染 东北地区
下载PDF
福州市郊菜地氮磷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东风 邱孝煊 +2 位作者 李卫华 林新坚 王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1199,共9页
通过对福州市郊14片蔬菜基地的120个蔬菜样品、16个田面水样和11个地下水样的检测,并引用相关评价标准,分析了福州市郊菜地氮磷面源污染现状。结果表明:(1)处于严重污染(NO3-≥3100mg·kg-1)的蔬菜样品占检测总数的13.33%,处于重度... 通过对福州市郊14片蔬菜基地的120个蔬菜样品、16个田面水样和11个地下水样的检测,并引用相关评价标准,分析了福州市郊菜地氮磷面源污染现状。结果表明:(1)处于严重污染(NO3-≥3100mg·kg-1)的蔬菜样品占检测总数的13.33%,处于重度污染(NO3-≥1440mg·kg-1)以上的蔬菜样品占检测总数的32.5%,处于中度污染(NO3-≥785mg·kg-1)以上的蔬菜样品占检测总数的50.83%。(2)氨氮含量超过地表水Ⅲ类(1mg·L-1)和Ⅴ类(2mg·L-1)水质标准的菜地田面水样数量分别占调查总量的62.5%和56.25%;硝态氮含量超过国家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标准(10mg·L-1)的菜地田面水样数量占调查总量的12.5%;总氮平均含量和最高含量分别为10.99和33.80mg·L-1,分别是地表水Ⅴ类水质氮标准(2mg·L-1)的5.5和16.9倍;总磷平均含量和最高含量分别为4.75和12.75mg·L-1,分别是地表水Ⅴ类水质磷标准(0.4mg·L-1)的11.9和31.9倍。(3)氨氮含量超过Ⅴ类水质标准(0.5mg·L-1)的地下水样数量占调查总量的18.18%;硝态氮含量处于超标级别(≥10mg·L-1)以上的地下水样数量占调查总数的54.55%,处于严重超标级别(≥20mg·L-1)以上的地下水样数量占调查总量的27.27%;总氮含量全部超过Ⅴ类水质标准(2mg·L-1,GB3838—2002),超标率为100%;总磷含量超过Ⅴ类水质标准(0.4mg·L-1,GB3838—2002)的占调查总量的8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市郊 菜地 氮磷面源污染 现状 分析与评价
下载PDF
菌根真菌在控制湖泊面源污染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9
5
作者 宋关玲 侯文华 +2 位作者 汪群慧 王岩 郝根培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湖泊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面源污染的控制因其特殊性而成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的一大难题。文章介绍了面源污染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以及面源污染的特点,菌根真菌在植物根际吸收营养元素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对湖泊的主要污染元... 湖泊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面源污染的控制因其特殊性而成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的一大难题。文章介绍了面源污染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以及面源污染的特点,菌根真菌在植物根际吸收营养元素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对湖泊的主要污染元素N,P的吸收,提出了应用菌根真菌控制湖泊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面源污染 菌根真菌 n p吸收
下载PDF
流溪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量:19
6
作者 温海广 周劲风 +1 位作者 李明 肖绮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7-394,共8页
流溪河水库作为广州市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其水环境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利用基于SCS模型的污染负荷输出,对流溪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污染负荷为384.31 t/a,溶解态磷污染负荷为20.68 t... 流溪河水库作为广州市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其水环境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利用基于SCS模型的污染负荷输出,对流溪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污染负荷为384.31 t/a,溶解态磷污染负荷为20.68 t/a.其中氮贡献最大的为林地,占50.93%;其次为园地,占18.10%.磷贡献最大的亦为林地,占49.22%;其次为旱地,占15.85%.溶解态氮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道路最高,为50.57 kg/(hm2.a);其次是水田,为33.60kg/(hm2.a).而溶解态磷单位面积污染负荷最大是水田,为3.43 kg/(hm2.a);其次是道路,为3.19 kg/(hm2.a).与水库流域颗粒态氮磷污染负荷比较表明,溶解态氮大于颗粒态氮,氮以溶解态迁移为主;溶解态磷则小于颗粒态磷,但由于颗粒态磷易随泥沙受阻或沉降,溶解态磷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依然是总磷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 溶解态氮磷 污染负荷 SCS模型 流溪河水库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新增灌区水田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媛 张刚 +2 位作者 朱显梅 王宁 赵坤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4期35-39,共5页
吉林省西部实施土地整理和引水工程新增水田1.53×105ha,同时暴露了以T-N、T-P和总盐量为特征污染物的严重的农田非点源污染问题。应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量方程(USLE)和美国农业非点源管理与化学径流模型(CREAMS),结合典型流域单元... 吉林省西部实施土地整理和引水工程新增水田1.53×105ha,同时暴露了以T-N、T-P和总盐量为特征污染物的严重的农田非点源污染问题。应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量方程(USLE)和美国农业非点源管理与化学径流模型(CREAMS),结合典型流域单元试验农田连续监测,估算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改水田新增非点源污染物TN、TP和总盐量年输出负荷。研究表明:吉林省西部新增水田非点源污染物输出总负荷:氮素4 029.561 t/a(26.337 kg/ha),磷素1 407.982 5 t/a(9.242 5 kg/ha),总盐分851 537.871 t/a(5 565.607kg/ha)。按照驱动作用力分析,降雨径流与农田排水共同驱动水田氮素流失,降雨径流是磷流失主要驱动力,田间排水是总盐分流失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西部 松嫩平原 非点源污染 总氮 总磷 总盐量
下载PDF
伊通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晓庆 卞建民 +2 位作者 查恩爽 张琳 陶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针对伊通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在GIS技术和流域基础数据库的支持下,采用SWAT模型建立了该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对研究区农药化肥中的氮、磷元素,泥沙的时空分布状况及总氮进入地下水的状况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 针对伊通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在GIS技术和流域基础数据库的支持下,采用SWAT模型建立了该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对研究区农药化肥中的氮、磷元素,泥沙的时空分布状况及总氮进入地下水的状况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满足要求。通过模型模拟计算,泥沙的输出量1985及2008年分别为7.04×106和3.46×106 t。1985年总氮和总磷的输出量分别为20 400和2 300t;2008年的输出量分别为1985年的1/2。6,7,8这3个月污染物质输出所占比例较大,约占全年的90%。同时模拟结果还显示,通过渗透进入地下水的氮量不能被忽视,1985年和2008年通过下渗进入到地下水中的氮量约为当年其他形式输出量的2.4和5.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通河 SWAT模型 农业非点源 氮、磷及泥沙输出模拟 水污染
下载PDF
苏北地区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对水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建文 李秀华 +1 位作者 梁琳玲 石美霞 《干旱环境监测》 2005年第1期59-61,共3页
通过对连云港市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掌握了连云港市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情况及氮磷在土壤中的转化机制,监测分析了水环境氮磷污染现状及氮磷对水环境的影响途径,提出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氮磷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 氮磷污染 水环境
下载PDF
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斌 程巨元 《江苏环境科技》 1999年第3期19-20,共2页
通过对连云港市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对水环境影响研究,掌握了连云港市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情况、氮磷在土壤环境中的转化机制,监测分析了水环境氮磷污染现状及氮磷对水环境影响途径,提出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氮磷对水环境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 氮磷污染 水环境 水污染 化肥污染
下载PDF
海河流域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键源区识别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巧玲 胡海棠 +4 位作者 王道芸 邱春霞 李存军 白翠 靖亭亭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06,共10页
【目的】分析海河流域农田氮磷面源污染及对水质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关键源区,以期为该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InVEST营养物传输率模型和产水量模型,估算了海河流域农田氮磷入河负荷、河流断面氮磷入河通量... 【目的】分析海河流域农田氮磷面源污染及对水质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关键源区,以期为该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InVEST营养物传输率模型和产水量模型,估算了海河流域农田氮磷入河负荷、河流断面氮磷入河通量和潜在氮磷径流质量浓度,结合GIS空间热点分析、水文网络分析识别面源污染关键源区。【结果】海河流域2015年氮磷入河负荷分别为2.41 kg/hm^(2)和0.56 kg/hm^(2),入河总量达3.4934万t和0.8077万t,潜在氮、磷径流质量浓度分别为5.97、1.47 mg/L,约55%的河段超过地表V类水质TN、TP标准。农田氮磷污染呈明显的沿西北部山区向中南部平原方向上升的分布特征;农田氮磷入河负荷和潜在氮磷径流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前者高值分布在徒骇马颊河水系、漳卫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后者高值分布在徒骇马颊河全线、黑龙港运东河中下游、大清河支流和子牙河上游部分河段;流域水系上游或支流的潜在氮磷径流质量浓度普遍高于干流。热点区面积分别占14.45%、16.02%,贡献入河总量的23.39%、27.71%。【结论】海河流域农田氮磷面源污染较严重,西北部山区地区的污染程度低于中南部平原地区,以流域中南部、石家庄和秦皇岛的周边地区为关键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模型 农田面源污染 氮磷负荷 关键源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氮磷排放负荷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袁珍丽 木志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94-98,共5页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面源污染情况,选取嘉陵江北碚镇的澄江水文站附近一个典型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流域径流量及水质进行同步监测,探求氮磷径流排放负荷流失规律。结果表明:流域内水体总氮有22%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总磷都在Ⅲ类水质标准...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面源污染情况,选取嘉陵江北碚镇的澄江水文站附近一个典型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流域径流量及水质进行同步监测,探求氮磷径流排放负荷流失规律。结果表明:流域内水体总氮有22%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总磷都在Ⅲ类水质标准内,流域内氮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颗粒及溶解性有机氮,其质量浓度和排放负荷分别占总氮的43%和59%;流域氮、磷日均单位排放负荷分别为3.71,0.11kg.(km2.d)-1;总氮、总磷径流排放负荷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分别为0.901 1,0.735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小流域 氮磷负荷 氮磷流失率 面源污染 三峡库区
下载PDF
8种面源污染防治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湿度和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辉 胡梦甜 +3 位作者 韩永伟 高馨婷 叶家慧 刘华民 《环境生态学》 2019年第8期28-34,共7页
在巢湖流域典型区庐江县开展面源污染防治种植试验,分析8种面源污染防治种植模式对芹菜土壤温度、湿度和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模式芹菜地0~10 cm土壤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在芹菜定植后70 d内,减量施肥+生物基膜+松土促根剂... 在巢湖流域典型区庐江县开展面源污染防治种植试验,分析8种面源污染防治种植模式对芹菜土壤温度、湿度和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模式芹菜地0~10 cm土壤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在芹菜定植后70 d内,减量施肥+生物基膜+松土促根剂模式和有机无机混施+生物基膜+松土促根剂模式0~10 cm土壤温度较高;减量施肥+生物基膜、减量施肥+松土促根剂+生物基膜模式、有机无机混施+生物基膜和有机无机混施+松土促根剂+生物基膜模式0~10 cm土壤含水量高于不施肥空白模式,8种模式芹菜地0~10 cm土壤水分在定植后0~35 d内变化较大,35 d后水分变化趋于平缓;8种模式的氮磷潜在流失率均低于习惯施肥对照模式;减量施肥+生物基膜+松土促根剂模式的氮和磷潜在流失率最低,分别为10.23%和80.59%;8种模式中,减量施肥+松土促根剂+生物基膜模式的氮和磷潜在流失率均降低最多,分别降低80.77%和10.34%,降低幅度最少的是有机无机混施模式,分别降低3.80%和1.62%。相对于习惯施肥对照模式,氮的潜在流失率的降低幅度大于磷的降低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氮磷流失风险 面源污染
下载PDF
沂沭河底泥中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艺 吕铃钥 +3 位作者 徐毅 徐国栋 韩昕育 张丽洁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1期101-106,128,共7页
测定沂沭河底泥的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及有效磷含量,分析了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评价了沂沭河底泥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沂沭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TN、TP分布特性相似,沂河中OM含量远低于沭河,OM、TN、TP分布的空间差异较大。... 测定沂沭河底泥的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及有效磷含量,分析了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评价了沂沭河底泥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沂沭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TN、TP分布特性相似,沂河中OM含量远低于沭河,OM、TN、TP分布的空间差异较大。有效磷含量约占TP含量的17.7%,表明农田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C/N、N/P及OM与氮、磷含量的回归分析表明,碳、氮具有同源性,底质中OM及氮主要源于生物沉降,而磷主要源于外部输入。经评价,沂沭河底质沉积物环境质量整体较好,污染程度属于清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河 有机质 面源污染 污染物迁移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永清 《运城高专学报》 2000年第3期12-13,共2页
通过对临汾地区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 ,掌握了临汾地区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情况 ,氮磷在土壤环境中的转化机制 ,监测分析了水环境氮磷污染现状及氮磷对水环境影响途径 。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磷污染 水环境 氮污染 生态系统 施肥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农田土壤氮、磷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永欣 达娃 邱城 《西藏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0-14,共5页
环境问题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一江两河流域是我区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由于我区一江两河流域氮、磷肥使用量在不断增加,使氮素、磷素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同时也增加了氮、磷的流失风险。本... 环境问题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一江两河流域是我区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由于我区一江两河流域氮、磷肥使用量在不断增加,使氮素、磷素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同时也增加了氮、磷的流失风险。本文主要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农业主产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达孜县、曲水县)、山南市(贡嘎县、扎囊县、乃东区)、日喀则市(江孜县、白朗县、桑珠孜区)农区农田土壤进行样品采集,分别采用了凯氏蒸馏法和钼锑比色法测定了全氮、全磷的含量,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2015年与2016年土壤氮素、磷素动态变化,从而判断一江两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农田土壤 全氮 全磷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模拟与氮和磷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3
17
作者 马广文 王圣瑞 +3 位作者 王业耀 左德鹏 于洋 香宝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5-1291,共7页
基于气象、土壤、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农业管理等数据基础上,对输入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河"上的7个水文站的径流、泥沙和面源氮(N)和磷(P)污染负荷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利用实测数据对参数校准和验... 基于气象、土壤、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农业管理等数据基础上,对输入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河"上的7个水文站的径流、泥沙和面源氮(N)和磷(P)污染负荷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利用实测数据对参数校准和验证,通过SWAT模型对2003—2012年十年间入湖的径流、泥沙和面源N、P污染负荷进行了模拟.2003—2012年面源总氮(TN)、总磷(TP)、硝氮(NO-3-N)、有机氮(ON)和有机磷(OP)面源污染负荷入湖特征呈现出:时间变化上,年际间变化大、年内集中在4—7月入湖,鄱阳湖N、P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面源污染,入湖面源TN组份中NO-3-N所占比重较高,TP组份中OP所占比重较高的特征;空间分布上,"五河"中赣江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大,流域各项面源N、P污染物入湖量最大;修水流量和流域面积最小,流域各项面源N、P污染物入湖量最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鄱阳湖 面源污染 氮和磷 校准验证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对氮磷输出的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韩黎阳 黄志霖 +3 位作者 肖文发 田耀武 曾立雄 吴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097,共7页
以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流域水体氮、磷等输出时空特征及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3-N)主要来源于园地,6-9月汛期的氮磷输出显著大于1-5月的非汛期;非... 以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流域水体氮、磷等输出时空特征及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3-N)主要来源于园地,6-9月汛期的氮磷输出显著大于1-5月的非汛期;非汛期铵态氮(NH4-N)主要来源于住宅用地,汛期NH4-N则来源于园地,以林地为主的集水区氮磷输出在两个时期均较低.林地面积比与非汛期NO3-N、TP及汛期的TN、TP显著负相关;住宅用地面积比与非汛期的NO3-N、TN及汛期的NO3-N、TN、TP显著正相关;园地面积比与汛期的Nh4-N、TN显著正相关.PD与非汛期的氮素及汛期的NO3-N、NH4-N显著正相关;CONT与汛期的氮素及非汛期的TP呈负相关;耕地、未利用地比例以及景观格局指数ED与氮磷输出的相关性较弱,而SHMN和水域比例尚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此外,两个研究时期NH4-N与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量的回归关系要优于NO3-N、TN和TP,R2分别为0.885和0.969,而汛期的回归关系也比非汛期显著.典型相关分析进一步显示,不同土地利用斑块类型导致的景观破碎化能较好解释氮磷输出的影响,两典范轴累积解释氮磷输出变量的90%,景观变量PD贡献最大,对流域水质评价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氮磷输出 时空特征 非点源污染
原文传递
合肥城区地表灰尘氮磷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如忠 周爱佳 +2 位作者 童芳 李峰 钱家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9-1166,共8页
为了解合肥市城区地表灰尘氮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在城市不同功能用地的不透水地面采集52份灰尘样品.利用化学提取方法,分析测得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易交换态磷(Ex-P)、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 为了解合肥市城区地表灰尘氮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在城市不同功能用地的不透水地面采集52份灰尘样品.利用化学提取方法,分析测得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易交换态磷(Ex-P)、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c-P)、钙结合态磷(Ca-P)、碎屑磷(De-P)和有机磷(Or-P)等各形态氮磷及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在此基础上,开展各形态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关关系及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地表灰尘中氮的主要组成为有机氮(Or-N)、磷的主要组分为无机磷(IP);各形态氮和磷的空间分布受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影响较大,部分氮磷形态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在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文教区、交通区和公园绿地等功能区,生物有效性氮含量分别占TN的质量分数为8.87%、9.60%、6.68%、9.37%、8.20%和8.17%,生物有效性磷含量分别占TP的质量分数为6.70%、18.19%、10.10%、9.69%、10.64%和14.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灰尘 氮磷形态 生物有效性 非点源 合肥市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19
20
作者 孙正宝 陈治谏 +1 位作者 廖晓勇 王海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20-1725,共6页
基于2007—2009年的野外观测数据对戴家沟小流域降雨径流与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的时间序列变化关系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2009年,戴家沟小流域降雨量和径流量峰值变化一致,二者相关系数为0.904。总氮和总磷浓度变化趋势吻合... 基于2007—2009年的野外观测数据对戴家沟小流域降雨径流与农业非点源氮磷流失的时间序列变化关系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2009年,戴家沟小流域降雨量和径流量峰值变化一致,二者相关系数为0.904。总氮和总磷浓度变化趋势吻合,但总氮对降雨径流变化响应的灵敏度高于总磷;氮流失浓度受降雨径流变化影响显著,而磷流失则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氮磷比的变化特征与总氮浓度的变化特征一致,且与径流波动有良好的耦合关系。2007—2009年,戴家沟小流域降雨径流量累积百分比峰值出现时刻与总氮、总磷流失量累积百分比峰值出现时刻不吻合,表明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分散性,二者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小流域 降雨径流 氮磷流失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