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fertilization on chestnut growth, N and P concentrations in runoff water on degraded slope land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ZENG Shu-cai CHEN Bei-guang +1 位作者 JIANG Cheng-ai WU Qi-t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7期827-833,共7页
Growing fruit trees on the slopes of rolling hills in South China was caus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ause of heavy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soil erosion. Suitable sources of fertilizers and p... Growing fruit trees on the slopes of rolling hills in South China was caus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ause of heavy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soil erosion. Suitable sources of fertilizers and proper rates of applications were of key importance to both crop yield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impact of four fertilizers, i.e., 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pig manure compost, and peanut cake (peanut oil pressing residue), on chestnut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growth on a slope in South China, and on the total N and total P concentrations in runoff water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during two years of study, with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and peanut cake promote the heights of young chestnut tree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In addition, peanut cake increases single-fruit weights and 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raises single-seed weights. All the fertilizers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 and total P in runoff waters, except for 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in the first year experiment. The observed mean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 varied from 1.6 mg/L to 3.2 mg/L and P from 0.12 mg/L to 0.22 mg/L, which were increased with the amount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with no pattern of direct proportion. On the basis of these experiment results, 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at 2 kg/tree and peanut cake at 1 kg/tree are recommended to maximize chestnut growth and minimize water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STnUT FERTILIZATIOn n concentration P concentration runoff water South China
下载PDF
Winter Runoff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a Rotational Pen Design with Suckler Cows
2
作者 Eva Salomon Helena Aronsson +1 位作者 Gunnar Torstensson Barbro Ulé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年第10期1248-1261,共14页
Keeping beef cattle outdoors during winter reduces costs and improves animal welfare, but increases the risk of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runoff losses. This study evaluated a rotational pen design on grassland ... Keeping beef cattle outdoors during winter reduces costs and improves animal welfare, but increases the risk of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runoff losses. This study evaluated a rotational pen design on grassland with two groups of suckler cows given access to an expanding staying area and a new feeding area each week (72 cattle ha-1), with one month’s stay per p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xcreta and effects on N and P surface runoff was evaluated during six months. The total excreta loads corresponded to 500 kg·N·ha-1 and 50 kg·P·ha-1. New feeding areas did not distribute excretions evenly, which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excretions (31%) occurring in the first week’s sub-area. The topsoil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unts of mineral-N, mainly as NH4-N (29 - 81 kg·ha-1), than an unaffected area (13 kg·ha-1). Mean total runoff losses were similar for both groups (1.4 kg·P·ha-1 and 9.0 kg·N·ha-1). Around 78% of N and 70% of P runoff losses occurred during the month with cattle present. During the first two weeks with heavy rain, N and P runoff losses were 50% higher from an area with suckler cows than a corresponding vegetated sub-area without cows. The study design did not provide a sufficient distribution of excretions and a high animal density in combination with trampling resulted in unacceptable N and P run-off losse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design would need to include frequent moving of all equipment and access to larger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 Organic Carbon OUTDOOR PEn TRAMPLInG Surface runoff
下载PDF
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地表径流NPK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红江 陈留根 +1 位作者 周炜 郑建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37-1343,共7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运2645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处理(A)、麦秸还田(B)、麦秸还田减肥(C)、肥料运筹(D)和旋耕(E)5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麦秸还田使水稻产量比常规处理增...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运2645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处理(A)、麦秸还田(B)、麦秸还田减肥(C)、肥料运筹(D)和旋耕(E)5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麦秸还田使水稻产量比常规处理增加3.0%左右;(2)试验年度稻季农田总地表径流水量为4.3×103m3·hm-2;(3)麦秸还田减肥和麦秸还田处理比其处理明显降低农田地表径流水体NPK流失量,不同处理地表径流总N流失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麦秸还田减肥、麦秸还田、常规处理、肥料运筹和旋耕,不同处理地表径流总P和K的流失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麦秸还田减肥、麦秸还田、肥料运筹、常规处理和旋耕;(4)麦秸还田能够降低稻田地表径流NPK的流失率,但麦秸还田减肥处理由于流失量减小幅度远低于肥料施用量的减小幅度,其NPK流失率均表现为最高;(5)麦秸还田使水稻产量略有增加,使稻田地表径流水体NPK流失量和流失率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还田 水稻产量 地表径流 nPK流失量 nPK流失率
下载PDF
基于DNDC模型的稻田氮素流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峥 吴淑杭 +2 位作者 周德平 褚长彬 曹林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05-2412,共8页
稻田氮素流失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测坑定位实验获得的野外观测数据对DNDC模型模拟稻田氮素流失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同时重点采用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功能对影响稻田氮素流失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 稻田氮素流失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测坑定位实验获得的野外观测数据对DNDC模型模拟稻田氮素流失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同时重点采用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功能对影响稻田氮素流失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不同施肥条件下稻田的氮素流失和水稻产量,施肥和降雨是影响稻田氮素流失的主要因素,与稻田氮素流失呈正比。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施肥水平下有机肥的施用对稻田氮素的渗漏流失无明显贡献。此外,稻田氮素的渗漏流失还与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呈正比,而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黏土比例呈反比。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在我国稻田目前的施肥水平下,降低施肥量、采用节水灌溉以及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均是减少稻田氮素流失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素流失 DnDC模型 敏感性分析 径流 渗漏
下载PDF
利用Vensim建立水稻田氮素迁移动态模拟模型及其验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伟 杨京平 +2 位作者 王米 陈文岳 戈长水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9-654,共6页
通过独立排灌系统的田间试验、自行设计的渗漏计研究在控水灌溉条件下大田不同氮肥水平的水稻氮素吸收、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及氮素淋失规律.基于前人对氮素在稻田-作物-土壤及水体中的转化迁移途径的研究结果,用Vensim模拟软件构建... 通过独立排灌系统的田间试验、自行设计的渗漏计研究在控水灌溉条件下大田不同氮肥水平的水稻氮素吸收、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及氮素淋失规律.基于前人对氮素在稻田-作物-土壤及水体中的转化迁移途径的研究结果,用Vensim模拟软件构建稻田氮素迁移转化过程的动态模拟模型,利用2003年余杭农业科学研究所氮肥试验测定的相关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校验,再利用2006年富阳及杭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结构及动态.从对第1次及第2次施肥后植株吸氮量的模型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杭州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富阳的模拟结果数据都与实验数据相拟合,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P>0.05=0.581及P>0.05=0.424.说明模型具有可应用性,但模型的拟合度与模型校准数据有很大相关,模型在具体应用上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素 模拟 模型 流失 铵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三峡库区黑沟流域AnnAGNPS参数空间聚合效应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志霖 田耀武 +2 位作者 肖文发 曾立雄 马德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681-6690,共10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是长江三峡库区主要污染源之一,已造成令人关注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等问题,流域模型(AnnAGNPS)与GIS结合,为空间数据组织和模型参数空间聚合提供技术基础,是其预测和流域规划与管理的有效途径。三峡库区小流域条件下,基...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是长江三峡库区主要污染源之一,已造成令人关注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等问题,流域模型(AnnAGNPS)与GIS结合,为空间数据组织和模型参数空间聚合提供技术基础,是其预测和流域规划与管理的有效途径。三峡库区小流域条件下,基于临界源面积(CSA)和最小初始沟道长度(MSCL)值域设定,形成不同流域划分方案,空间离散单元(SDU)水平,即SDU大小及数量,影响输入参数空间聚合效应及模型输出结果。在黑沟小流域(144.4hm2)应用已校准AnnAGNPS模型,设定CSA和MSCL值域为0.5~15hm2及7.5~200m,10种SDU水平、流域尺度和条件下,结果表明:空间参数聚合程度和模型输出结果均随SDU尺度改变而发生变化。土地利用与土壤类型等参数具有明显的聚合效应,径流、泥沙和养分输出具有不同的SDU适宜水平和范围。SDU尺度聚合效应对径流量影响较小,而对泥沙、总N、总P模拟影响较大;径流量、泥沙、总N、总P模拟输出误差可接受SDU尺度范围分别为0.5~18、2~6、0.5~6hm2。因此,应用AnnAGNPS模型,更需要注意不同子模型所需要适宜的SDU尺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参数空间聚合 AnnAGnPS模型 流域区划 径流 泥沙 n 总P
下载PDF
GM(0,N)模型在河流径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树文 王平 于虎广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2年第10期99-102,共4页
河流径流量的预测对水资源的优化调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预测方法中原始数据的随机性对预测精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对GM(0,N)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河流径流量为系统特征数据序列,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饱和差为相关因素序列的GM(... 河流径流量的预测对水资源的优化调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预测方法中原始数据的随机性对预测精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对GM(0,N)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河流径流量为系统特征数据序列,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饱和差为相关因素序列的GM(0,3)模型。通过模型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对比,说明了GM(0,N)模型具有较好预测效果;同时,为了证明GM(0,N)模型的优点,对比了其预测结果与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0 n)模型 河流径流量 随机性 预测精度
下载PDF
南京地区水稻田N素径流流失模拟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卞立平 焦隽 +1 位作者 李慧 张卫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9-93,共5页
针对稻作水肥管理特点,建立了降雨-径流-N素流失模拟模型,根据实测与文献资料确定模型主要参数,并输入1951至2006年56a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自编程序进行计算机模拟运算,以分析南京地区降雨量与水田径流量及径流N流失量的关系。结果发现,除... 针对稻作水肥管理特点,建立了降雨-径流-N素流失模拟模型,根据实测与文献资料确定模型主要参数,并输入1951至2006年56a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自编程序进行计算机模拟运算,以分析南京地区降雨量与水田径流量及径流N流失量的关系。结果发现,除了降雨量和径流量影响径流N量以外,施肥日期及其与较强径流出现的时间间隔也对径流N量有很大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施肥后7d是降低水稻生长期径流N量的关键时期,6月中旬栽插有利于减少径流N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径流 n素流失 系统模拟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Nitrogen Pollutant Sources in Surface Waters of Taihu Lake Region 被引量:50
9
作者 XIE Ying-Xin XIONG Zheng-Qin +2 位作者 XING Guang-Xi SUN Guo-Qing ZHU Zhao-Li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00-208,共9页
The nitrogen (N) pollution status of the 12 most important rivers in Changshu, Taihu Lake region was investigated.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epths of 0.5-1.0 m with the aid of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The nitrogen (N) pollution status of the 12 most important rivers in Changshu, Taihu Lake region was investigated.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epths of 0.5-1.0 m with the aid of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N components in the rivers were measured. Using tension-free monolith lysimeters and ^15N-labeled fertilize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region to determine variations of iSN abundance of NO3^- in the leachate during the rice and wheat growing seasons,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N pollution of surface waters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was not the N fertilizer applied in the farmland but the urban domestic sewage and rural human and animal excreta directly discharged into the water bodies without treatment. Atmospheric dry and wet N deposition was another evident source of N pollutant of the surface waters. In conclusion, it would not be correct to attribute the N applied to farmlands as the source of N pollution of the surface waters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dry and wet n deposition iSn-labeled fertilizer n pollution sources in surface waters n runoff from the farmland Taihu Lake region
下载PDF
亚热带典型流域C、N沉降季节变化特征及其耦合输出过程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明真 高扬 郝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9-610,共12页
大气湿沉降是流域生态系统水体中碳氮的重要来源,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及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江西千烟洲典型亚热带流域降雨过程的碳、氮湿沉降和径流过程的季节性动态特征进行监测分析,探讨流域沉降、径流输出的C、N耦合及平衡关系... 大气湿沉降是流域生态系统水体中碳氮的重要来源,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及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江西千烟洲典型亚热带流域降雨过程的碳、氮湿沉降和径流过程的季节性动态特征进行监测分析,探讨流域沉降、径流输出的C、N耦合及平衡关系。结果表明:千烟洲香溪流域降雨径流中碳氮浓度明显低于雨水,流域大气降水中DOC浓度和T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香溪河流域常规水体C∶N均值为2.81,远低于根据Redfield比率得出的适宜浮游生物生长的C∶N(6.6左右),说明外源性N输入导致该流域水体环境处于N过量的状态,长期输出会提高下游鄱阳湖水系的营养化程度。降雨过程对流域碳输入输出平衡影响较小,对氮输入输出平衡的影响较大。流域湿沉降DOC年输入量为69.41 kg hm^(-2)a^(-1),TN湿沉降通量为77.23 kg hm^(-2)a^(-1),碳氮沉降水平受区域降雨量及空气污染情况控制。香溪流域生态系统截留的沉降TN占当地氮肥年均使用量的33.13%,大气降水对亚热带流域生态系统的大量营养物质输入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流域 湿沉降 径流输出 C、n 耦合及平衡
下载PDF
基于n阶多项式改进退水曲线的枯水期径流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亚迪 廖胜利 +1 位作者 燕志宇 张世钦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26,89,共5页
针对退水曲线公式中消退系数随时间逐渐递增的关系,提出用n阶多项式函数曲线拟合消退系数,构建了基于n阶多项式的改进退水曲线预测模型,通过比较各模型预测值平均偏差率选取最佳预测模型,并结合典型年法给出了枯水期径流预测的具体步骤... 针对退水曲线公式中消退系数随时间逐渐递增的关系,提出用n阶多项式函数曲线拟合消退系数,构建了基于n阶多项式的改进退水曲线预测模型,通过比较各模型预测值平均偏差率选取最佳预测模型,并结合典型年法给出了枯水期径流预测的具体步骤。以澜沧江流域功果桥水电站为实例,对枯水期进行了30天的逐日径流预测,取最小平均偏差率值对应的二阶多项式改进退水曲线作为最佳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测 枯水期 退水曲线 消退系数 n阶多项式
下载PDF
洙赵新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的模拟研究
12
作者 崔滢 孙慧中 徐立荣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特征无法直观监测问题,以山东省菏泽市洙赵新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SWAT模型对研究区径流量及总氮、总磷负荷量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源区及农业面源污染类型。结果表明:...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特征无法直观监测问题,以山东省菏泽市洙赵新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SWAT模型对研究区径流量及总氮、总磷负荷量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源区及农业面源污染类型。结果表明:率定和验证期的径流、总氮、总磷的决定系数和纳什系数均能满足SWAT模型精度要求;研究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年际变化较小,农业面源污染主要集中发生在丰水期,即7—10月份,污染物负荷量在枯水期与平水期呈现明显的减小趋势;流域中下游的污染物负荷量比上游的大,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源区集中在流域中下游及流域南部;畜禽养殖为主要面源污染来源,污染物入河量占全部入河污染物总量的8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SWAT模型 径流 总氮 总磷 洙赵新河流域
下载PDF
论“稻田圈”在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中的功能 Ⅱ.稻田土壤氮素养分的累积、迁移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被引量:50
13
作者 曹志洪 林先贵 +3 位作者 杨林章 胡正义 董元华 尹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6-260,共5页
自然状态下灌溉稻田每年比旱地要多固氮27kg hm^-2,可以减少氮肥用量,既节约农本和资源,又缓解对环境的压力。太湖流域不同类型稻田在水循环中可吸纳氮素N2~20kg hm^-2,是氮素的汇。该区平原稻麦轮作田氮素的径流流失量平均小于当... 自然状态下灌溉稻田每年比旱地要多固氮27kg hm^-2,可以减少氮肥用量,既节约农本和资源,又缓解对环境的压力。太湖流域不同类型稻田在水循环中可吸纳氮素N2~20kg hm^-2,是氮素的汇。该区平原稻麦轮作田氮素的径流流失量平均小于当年施氮量的5%,对苏南太湖地区面源污染的相对贡献率仅为7.5%,不是该区氮素面源污染的主要组成。稻田氮素向下淋失迁移的量低于麦田;太湖地区井水中硝态氮的超标率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没有变化,说明该区井水中硝态氮含量高低与农业上氮肥用量没有直接联系。尿素挥发损失量稻季达施氮量的6%-21%,麦季为3.1%-6.5%;稻季氨挥发损失高于麦季;湿沉降带入土壤或水体的氮也是夏(稻)季高于麦季。总体上看,稻田向环境输出的氮少,而固定、汇集的氮多,“稻田圈”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生态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氮 径流氮 淋洗氮 氮循环 稻田圈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季的氮素径流损失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田玉华 尹斌 +2 位作者 贺发云 张启明 朱兆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0-1075,共6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三年研究了太湖地区稻季的氮素径流损失及影响因素,暴雨导致的田面水高度超过土面7cm后通过管道流入径流收集池。结果表明:稻田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形态是溶解态氮(DN),DN中的NH4^+-N浓度基本低于NO3^--N浓...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三年研究了太湖地区稻季的氮素径流损失及影响因素,暴雨导致的田面水高度超过土面7cm后通过管道流入径流收集池。结果表明:稻田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形态是溶解态氮(DN),DN中的NH4^+-N浓度基本低于NO3^--N浓度,NH4^+-N浓度受施氮水平的影响,而NO3^--N浓度不受施氮水平的影响。稻田氮素的径流损失量为N1.0~17.9kghm^-2,占稻季施氮量的0.3%~5.8%。氮素径流损失量年际差异很大,在同一个稻季损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径流损失量与径流发生前田面水中氮浓度间的关系可用方程式Y=ax+b表示。通过调节施肥与暴雨的间隔时间、控制施氮量以及抬高田埂高度等措施,可以降低稻田氮素的径流损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损失 nO3^--n nH4^+-n 径流 尿素
下载PDF
稻鸭共作系统的稻田氮素渗漏和径流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余翔 王强盛 +3 位作者 王绍华 刘正辉 王夏雯 丁艳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3-148,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稻鸭共作(MRD)、常规栽培(MR)和淹灌单作(CK)3种稻作方式的稻田氮素渗漏和径流特征.结果表明:与MR处理相比,稻鸭共作系统稻田渗漏液氮素浓度尤其是NO3--N浓度显著减少,与CK处理相比,稻鸭共作稻田渗漏液氮素浓度有增...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稻鸭共作(MRD)、常规栽培(MR)和淹灌单作(CK)3种稻作方式的稻田氮素渗漏和径流特征.结果表明:与MR处理相比,稻鸭共作系统稻田渗漏液氮素浓度尤其是NO3--N浓度显著减少,与CK处理相比,稻鸭共作稻田渗漏液氮素浓度有增加趋势;MRD处理在施肥7~9d后,田面水中的NH4+-N和NO3--N浓度高于MR处理,由于MRD处理不用搁田且田埂较高,田间排水量显著减少,氮素径流损失反而显著少于MR处理;与MR处理相比,MRD处理增加了鸭粪的氮素投入,减少了氮素渗漏和径流损失,减少了化学氮肥用量,增加了水稻地上部吸氮量;MRD系统的氮素输入总量和氮素输出总量均减少,且减少量基本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系统 氮素渗漏 氮素径流
下载PDF
太湖地区水稻产量、根圈土壤矿质态氮及氮素径流损失对氮肥的响应 被引量:9
16
作者 乔俊 汤芳 +4 位作者 朱励军 颜廷梅 赵冬 王如海 杨林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40-2145,共6页
通过氮肥梯度小区试验,研究了施氮对水稻根圈土壤及土壤溶液矿质态氮、叶片SPAD值、氮素累积量、水稻产量和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显著增加了苗期水稻根圈土壤矿质态氮,追肥对水稻根圈土壤及土壤溶液矿质态氮含量影响较小;... 通过氮肥梯度小区试验,研究了施氮对水稻根圈土壤及土壤溶液矿质态氮、叶片SPAD值、氮素累积量、水稻产量和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显著增加了苗期水稻根圈土壤矿质态氮,追肥对水稻根圈土壤及土壤溶液矿质态氮含量影响较小;施氮对水稻顶三叶SPAD值影响较为显著,而不同氮肥梯度下SPAD值无显著差异。分蘖期后,施氮量和植株氮素累积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收获期秸秆氮累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籽粒氮累积受施氮量影响较小。施氮量的增加对水稻增产效果并不显著,却显著提高了总氮径流损失,降低了氮肥农学效率,综合考虑产量、农学效率和总氮径流损失,该地区施氮量需低于理论最高产量施氮量(243 kg·hm-2);该季135 kg N·hm-2施氮量处理产量虽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但其农学效率最高且总氮径流损失最低。针对污染严重区域,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采用低氮肥投入而极大限度地降低施氮对环境的潜在污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D值 土壤矿质态氮 土壤溶液 水稻 产量 总氮径流损失
下载PDF
习惯施肥对菜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曾招兵 李盟军 +3 位作者 姚建武 余丹妮 罗英健 艾绍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38,43,共6页
对菜地进行连续3年的定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菜农习惯施肥处理显著提高降雨径流中的总氮(TN)和硝态氮(NO3--N)流失质量浓度及流失量,3年监测期内总氮(TN)径流流失负荷为321kg/hm2,总磷(TP)流失负荷为134kg/hm2,分别... 对菜地进行连续3年的定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菜农习惯施肥处理显著提高降雨径流中的总氮(TN)和硝态氮(NO3--N)流失质量浓度及流失量,3年监测期内总氮(TN)径流流失负荷为321kg/hm2,总磷(TP)流失负荷为134kg/hm2,分别占氮、磷养分投入总量的13.6%和13.2%,氮肥的流失系数约为5.6%。菜地氮素流失以硝态氮(NO3--N)形式为主,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PP)形式为主。菜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与径流量呈显著线性关系,菜地每流失1kg的总磷(TP),可溶性总磷(TDP)、总氮(T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所需要的径流量分别为77.5,322,52.5,67.5,4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 径流流失 广州
下载PDF
多年生黑麦草草地矿质氮淋溶与径流流失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兴昌 邵明安 付会芳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2-87,共6页
以人工放水模拟冲刷试验 ,研究多年生黑麦草草地土壤矿质氮素淋溶和径流流失的关系。当硝态和铵态氮肥用量分别达到 50 0 0 kg N/ km2 ,冲刷强度为 1 mm/ min,冲刷时间为50 min时 ,观测氮素径流流失 ,于 48h后检测土壤矿质氮动态。结果... 以人工放水模拟冲刷试验 ,研究多年生黑麦草草地土壤矿质氮素淋溶和径流流失的关系。当硝态和铵态氮肥用量分别达到 50 0 0 kg N/ km2 ,冲刷强度为 1 mm/ min,冲刷时间为50 min时 ,观测氮素径流流失 ,于 48h后检测土壤矿质氮动态。结果表明 ,坡度为 2 5°、2 0°、1 5°、1 0°和 5°土壤 ,铵态氮径流流失量分别为 97.3、87.9、79.0、57.1和 50 .4kg/ km2 ,分别占施氮量的1 .9%、1 .8%、1 .6%、1 .1 %和 1 .0 %。铵态氮淋溶深度仅达到 60 cm,其淋溶量占施氮量的 55.3%~ 86.1 %,且随着坡度的增大淋溶量逐渐减少。硝态氮随着径流的流失量分别为 575.4、330 .3、2 82 .6、1 40 .1和 91 .0 kg/ km2 ,分别占施氮量的 1 1 .5%、6.6%、5.7%、2 .8%和 1 .8%。硝态氮淋溶与土壤水分入渗同步 ,随着坡度的降低淋溶深度则逐渐增加 ,硝态氮主要在 0~ 60 cm土层累积 ,其累积量介于 2 0 96~ 3433kg/ km2 之间 ,占施肥量的 41 .9%~ 68.7%,而在 60~ 1 0 5cm土层累积量则介于 72 3~ 2 52 1 kg/ km2 之间 ,占施氮量的 1 4.5%~ 5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土壤矿质氮 淋溶 径流流失 草地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菜地氮素径流损失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智 刘红江 +2 位作者 张岳芳 郑建初 陈留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2,50,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2014—2015年)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减量施肥及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蔬菜地氮素径流流失、蔬菜产量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种植季内菜地径流水量达1 729.20m^...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2014—2015年)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减量施肥及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蔬菜地氮素径流流失、蔬菜产量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种植季内菜地径流水量达1 729.20m^3/hm^2,且与降雨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农户习惯性施肥(T1)处理条件下,菜地TN径流流失量达47.66kg/hm^2。减量施肥(T2)和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T3)处理显著减少了氮素径流流失量,分别达13.95%和23.68%。与T2相比,配施生物炭(T3)可显著降低菜地氮素径流流失量达11.31%。菜地径流氮素以NO_3^-—N损失为主,各处理条件下,其流失量占TN的比例达81.11%~85.94%。菜地氮素平衡盈余量达158.24kg/hm^2,且随着氮素输入量的减少,氮素盈余量显著降低。T2、T3处理条件下,盈余量显著降低29.03%~39.81%。同时,T2、T3处理显著降低甘蓝叶球产量达16.12%~19.11%,而球形指数则显著增加6.17%~7.41%,氮素偏生产力也显著提高24.39%~28.98%。与T2相比,配施生物炭(T3)处理可小幅提高甘蓝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地 地表径流 氮素表观平衡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黄土坡面矿质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65
20
作者 张亚丽 张兴昌 +1 位作者 邵明安 李世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88,共4页
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对坡面土壤矿质氮素径流流失和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使侵蚀量显著减少,减沙效应十分明显。由于秸秆覆盖使坡面径流流速减弱,增加了表层土壤与地表径流的作用强度,使溶解和解吸于径流中... 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对坡面土壤矿质氮素径流流失和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使侵蚀量显著减少,减沙效应十分明显。由于秸秆覆盖使坡面径流流速减弱,增加了表层土壤与地表径流的作用强度,使溶解和解吸于径流中的矿质氮素含量增加,但由径流显著减少,矿质氮流失总量仍减少。与裸地相比,秸秆覆盖可显著地增加土壤水分和硝态氮的入渗深度和入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黄土坡面 矿质 氮素 径流流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