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缩节胺(DPC)对干旱区杂交棉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调节 被引量:31
1
作者 冯国艺 姚炎帝 +4 位作者 杜明伟 田景山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51,共8页
在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常规化调和轻量化调2种方式,以常规棉品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剂量缩节胺(DPC)对杂交棉品种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量化调下,杂交种标杂A1和石杂2号棉株主茎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明显增加,叶面... 在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常规化调和轻量化调2种方式,以常规棉品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剂量缩节胺(DPC)对杂交棉品种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量化调下,杂交种标杂A1和石杂2号棉株主茎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明显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且生育后期下降较缓,光截获量增加;植株叶倾角增大,叶片较直立,冠层开度较大,透光良好,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且高值持续期较长,光合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皮棉产量显著提高。常规棉花品种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36号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变化不大,叶面积指数峰值高但生育后期下降较快,生育后期漏光损失严重,群体光合速率下降,产量显著降低。因此,采用轻量化调,有助于杂交种形成高光效冠层结构,增强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发挥其生长优势,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调控 缩节胺 冠层结构 群体光合 杂交棉
下载PDF
灌水量对北疆棉花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韩焕勇 王方永 +4 位作者 陈兵 张旺锋 李保成 田晓莉 李召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8,共9页
【目的】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研究增效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缓释型水乳剂,简称DPC+)对棉花化学封顶的效应,为完善新疆棉花化学封顶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早熟陆地棉品种新陆早53号为材料,设置不同的灌水量(3000... 【目的】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研究增效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缓释型水乳剂,简称DPC+)对棉花化学封顶的效应,为完善新疆棉花化学封顶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早熟陆地棉品种新陆早53号为材料,设置不同的灌水量(3000,4800,6600 m3·hm^(-2))和DPC+剂量(450,750,1050 m L·hm^(-2)),测定棉花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棉花株高和单株果枝数随DPC+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低(450m L·hm^(-2))、中(750 m L·hm^(-2))、高剂量(1050 m L·hm^(-2))DPC+处理的株高和单株果枝分别比人工打顶增加9.4cm和4.8个,6.2 cm和3.9个,2.2 cm和2.6个。中等灌水量(4800 m3·hm^(-2))下棉花产量最高,比低灌水量(3000m3·hm^(-2))处理增产20%左右,比高灌水量(6600 m3·hm^(-2))处理增产5%左右。低、中、高灌水量下,分别以低、中、高剂量DPC+的产量最高,一般较人工打顶提高5%~10%。低灌水量下低剂量DPC+处理主要依靠较大的群体生物量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高灌水量下高剂量DPC+处理主要依靠较高的产量器官干物质分配率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而中等灌水量下中等剂量DPC+处理的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得益于比较适宜的冠层生产能力和合理的干物质分配能力。【结论】灌水量需要与DPC+剂量互相配合,在增加群体物质生产能力的同时保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这是提高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成功率的关键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灌水量 增效缩节胺 产量
下载PDF
甲哌鎓对甜椒幼苗抗寒性的诱导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立津 徐福乐 +3 位作者 洪淑珠 翁华钦 段留生 李召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以甜椒为材料,采用砂培法,用不同浓度(50,175和500mg/L)甲哌鎓灌根处理(10mL/株)并于低温(10~15℃)下生长30d后,研究低温(5℃,48h)胁迫下幼苗生长、细胞质膜透性、渗透物质、内源激素平衡、植株体内活性氧代谢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 以甜椒为材料,采用砂培法,用不同浓度(50,175和500mg/L)甲哌鎓灌根处理(10mL/株)并于低温(10~15℃)下生长30d后,研究低温(5℃,48h)胁迫下幼苗生长、细胞质膜透性、渗透物质、内源激素平衡、植株体内活性氧代谢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探讨甲哌鎓对甜椒抗寒性的诱导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甲哌鎓灌根处理对甜椒幼苗生长和抗寒性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清除体内的过氧化氢,并通过提高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增加脱落酸(ABA)的积累,从而减轻低温胁迫造成的伤害,表现出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因此,甲哌鎓对提高甜椒抗寒性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且其适宜的使用浓度在175~500mg/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哌鎓(N N-二甲基哌啶鎓氯化物) 甜椒 抗寒 逆境生理
下载PDF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谷子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庄云 马尧 牟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641-10641,10644,共2页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谷子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25和50mg/L)和缩节胺(50和100 mg/L)对谷子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50 mg/L矮壮素作用最大,100 mg/L缩节胺次...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延缓剂对谷子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25和50mg/L)和缩节胺(50和100 mg/L)对谷子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50 mg/L矮壮素作用最大,100 mg/L缩节胺次之。高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在成熟期矮化作用最大,低浓度的在拔节期矮化作用最大。矮壮素对谷子茎粗的作用好于缩节胺。生长延缓剂在拔节期对茎粗的作用最明显。施用矮壮素和缩节胺的谷子平均产量为2 831.52、887.5 kg/hm^2。施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后,谷子穗重、穗粒重增加1-2 g;施用矮壮素谷子千粒重增加。[结论]随着生长延缓剂浓度的提高,矮化作用越强,且矮壮素矮化效应高于缩节胺。施用生长延缓剂,谷子产量提高700-900 kg/hm^2,缩节胺增产作用较矮壮素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茎粗 产量性状 矮壮素 缩节胺
下载PDF
矮壮素和缩节胺对闽楠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刚 费永俊 +1 位作者 涂铭 丁植磊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1403-1406,1444,共5页
以一年生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实生苗为材料,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和缩节胺后放置在5、0、-5℃恒温培养箱中处理12 h,然后分别取样测量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和缩节胺后,闽楠叶片组织的叶绿素... 以一年生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实生苗为材料,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和缩节胺后放置在5、0、-5℃恒温培养箱中处理12 h,然后分别取样测量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和缩节胺后,闽楠叶片组织的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以300 mg/L缩节胺和300 mg/L矮壮素溶液处理的闽楠幼苗组织中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较优,利于闽楠幼苗增强抗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 矮壮素 缩节胺 抗寒性
下载PDF
缩节胺对胡麻株高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崇庆 陆俊武 +1 位作者 曹秀霞 张炜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7期14-17,共4页
2014—2015年,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缩节胺对胡麻株高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可使胡麻植株高度降低2.59~13.74 cm,一级分枝缩短1.25~4.45 cm,有效缩小单株株冠面积,且对正常生长发育和其他农艺性状以及种子... 2014—2015年,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缩节胺对胡麻株高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可使胡麻植株高度降低2.59~13.74 cm,一级分枝缩短1.25~4.45 cm,有效缩小单株株冠面积,且对正常生长发育和其他农艺性状以及种子产量影响不大,提高胡麻抗倒伏能力效果显著。缩节胺的最佳施用期是胡麻现蕾期,最佳施用浓度是60 000~90 0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缩节胺 株高 产量性状
下载PDF
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对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棉花群体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田雨 王方永 +1 位作者 罗宏海 韩焕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9-569,共11页
为探索与完善施用棉花化学封顶技术,以早熟棉品种‘新陆早53号’为试材,设150(N1)、300(N2)、450(N3)kg·hm-2施氮处理,每个施氮处理下设450(D1)、750(D2)、1050(D3)mL·hm-2化学封顶(DPC+剂量)和人工打顶(CK)处理,研究化学封... 为探索与完善施用棉花化学封顶技术,以早熟棉品种‘新陆早53号’为试材,设150(N1)、300(N2)、450(N3)kg·hm-2施氮处理,每个施氮处理下设450(D1)、750(D2)、1050(D3)mL·hm-2化学封顶(DPC+剂量)和人工打顶(CK)处理,研究化学封顶对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群体生长率(CGR)、净同化速率(NAR)、棉铃生长率(BGR)和叶面积载铃量(LAB)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1条件下,D1处理的CGR、NAR、BGR和LAB较高,与CK相比,D1处理的CGR、NAR在盛花期、盛铃后期和吐絮期增幅达12.93%~35.57%;在N2条件下,不同DPC+剂量处理的CGR、NAR、BGR均以D2处理较高,吐絮期增幅达7.69%~16.21%;在N3条件下,CGR、NAR、BGR和LAB则均随DPC+剂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D3处理在吐絮期增幅达7.00%~16.16%。施氮量和DPC+剂量互作表现为N2D2处理的CGR、LAB、BGR和NAR均较高。在盛花期、盛铃后期和吐絮期,各群体生长参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BGR与CGR、NAR、LAB在吐絮期的相关系数达到0.78~0.89。因此,在300 kg·hm-2施氮条件下,施用750 mL·hm-2 DPC+化学封顶剂有利于保持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促进棉花“库”器官的发育和生长,提高群体干物质的生产能力,有利于实现干旱区棉花高产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氮量 增效缩节胺 群体质量
下载PDF
应用缩节安(DPC)调控棉花株型的定位定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文超 杜明伟 +2 位作者 黎芳 田晓莉 李召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59-1069,共11页
缩节安(1,1-dimeyl piperidinium cloride, DPC)是棉花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其调控棉花茎枝生长的定位定量效应尚缺乏系统的量化研究。本研究 2013-2014 年在田间条件下分别于棉花现蕾期、盛蕾期后、盛花期前、盛花期后和打... 缩节安(1,1-dimeyl piperidinium cloride, DPC)是棉花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其调控棉花茎枝生长的定位定量效应尚缺乏系统的量化研究。本研究 2013-2014 年在田间条件下分别于棉花现蕾期、盛蕾期后、盛花期前、盛花期后和打顶后单次应用不同剂量的 DPC,测量了 DPC 作用有效期内的棉花株高和主茎生长速率,探究了所有主茎节间及所有果节对 DPC 的响应。结果表明, DPC 处理对棉花主茎节间的影响范围为 N 节(应用 DPC 时的主茎节)以下 1~4 个和 N 节以上 0~6 个(打顶条件下),对果枝的影响范围为 N 节以下 1~11 个和 N 节以上 0~5 个,其中 N 节以下果枝受影响的果节多于 N 节以上果枝。将盛蕾期后和盛花期前 2 次应用 DPC 的效应叠加,其影响范围几乎可以覆盖全部主茎节间(果枝始节以上)和全部果节。DPC 应用剂量与其作用强度并不总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DPC 的定位定量效应除了与应用时间和剂量有关,还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条件和棉株生物量、源库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缩节安 应用时间 应用剂量 主茎 果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