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月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与AO/NAO的时滞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蕊 陈阿娇 贺新光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0-738,共9页
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和交叉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1960—2012年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AO/NAO的时滞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月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可划分为4个主要的空间异常型:两湖平原型、东南丘陵... 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和交叉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1960—2012年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AO/NAO的时滞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月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可划分为4个主要的空间异常型:两湖平原型、东南丘陵型、西南型及北方型;(2) 4个主要的空间异常模态的累计贡献率达45. 8%,其中REOF1(18. 9%)的正异常区位于巫山及两湖平原地区;东南丘陵一带为REOF2(12. 3%)的正值中心,REOF3(8. 9%)突出了云贵高原北部和四川盆地南部的正异常区; REOF4(5. 7%)的负值中心处于四川盆地北部及其以北地区。这4个模态的时间系数(RPCk)的变化幅度较大,且其位相均呈不规则的正负交替,表明各降水异常区具有复杂的时间演变特征;(3) 4个主要异常模态与AO、NAO在特定时间尺度皆存在显著相关的现象,巫山及两湖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北部及其以北地区的月降水均对AO表现出及时响应;东南丘陵一带的月降水对AO、NAO的最佳滞后响应时间都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月降水量 ao nao REOF 小波相干
下载PDF
A NOR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 A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AO AND THE PNA
2
作者 赵南 王亚非 沈新勇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0年第1期66-70,共5页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an annular mode can be construct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 and the Pacific/North American(PNA) patterns.The quasi-annularity,meridional dipole and verti...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an annular mode can be constructed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 and the Pacific/North American(PNA) patterns.The quasi-annularity,meridional dipole and vertical barotropy of the constructed annular mode resemble those of the Atlantic Oscillation(AO) pattern.It is also a dominant mode in terms of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Moreover,its temporal correlation with the AO is quite strong.This new annular mode has the advantage over the AO in that it incorporates a large portion of the PNA and makes the center of action in the Pacific stronger and more physically relevant than that of the AO.Or,more generally,it may be regarded as a physical mode unlike the AO.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indicate the NAO-PNA perspective contains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O,whereas the AO perspective only contains about half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e NAO-PNA.Consequently,the NAO-PNA perspective is regarded by the authors to be more comprehensive than that of the 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ular mode nao-PNA perspective ao
下载PDF
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动与中国冷事件频数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联系及其差异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梦 陶丽 邵海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0-863,共14页
利用1961-2017年中国457个站点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CRU陆地逐月气温资料对冬季(11月至次年3月)中国区域内发生的冷事件频数(cold wave frequency,CWF)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 利用1961-2017年中国457个站点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CRU陆地逐月气温资料对冬季(11月至次年3月)中国区域内发生的冷事件频数(cold wave frequency,CWF)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北大西洋涛动/北极涛动(NAO/AO)与中国CWF整体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这种负相关关系只与NAO/AO负位相年有关,在NAO/AO负异常年,CWF异常偏多,而CWF异常偏少年,并不对应NAO/AO正异常年,说明NAO/AO对中国冷事件频数影响是不对称的,且CWF异常偏少时,NAO指数正异常较AO更偏小,因此相对于AO与CWF的年际相关关系而言,NAO与CWF之间呈现出较弱的相关关系,也说明NAO对中国CWF影响更加不对称,中国区域CWF偏少可能由其他因子主导。环流场分析也证实了这种不对称性。此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CWF并无明显增加或减少的趋势,但1961-1980年和2000-2017年期间CWF年际变化幅度较大,1980-2000年期间CWF年际变化幅度较小,CWF这种年际变幅的年代际变化与NAO的年代际变化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NAO对中国冷事件频数影响的不对称性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事件频数 年际变幅 nao/ao 影响的不对称性
下载PDF
天山南坡台兰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66
4
作者 沈永平 刘时银 +1 位作者 丁永建 王顺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应用控制流域的径流及相关降水资料 ,通过模型重建了台兰河流域平均冰川物质平衡序列 .结果显示 ,195 7— 2 0 0 0年流域冰川平均年物质平衡为 - 2 87mm ,累计冰川物质平衡 - 12 .6m ;4 4a来由于气温升温引起的冰川净消融相当于每年补... 应用控制流域的径流及相关降水资料 ,通过模型重建了台兰河流域平均冰川物质平衡序列 .结果显示 ,195 7— 2 0 0 0年流域冰川平均年物质平衡为 - 2 87mm ,累计冰川物质平衡 - 12 .6m ;4 4a来由于气温升温引起的冰川净消融相当于每年补给河流径流 1.2 4× 10 8m3 ,占河流年径流量的 15 % .1982年以后 ,流域冰川物质平衡一直呈负平衡 ,195 7— 1981年平均物质平衡为 - 16 8mm·a-1,1982—2 0 0 0年平均为 - 4 4 5mm·a-1.随着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 ,降水量增加 ,但冰川对气温的敏感性更大 ,冰川消融加快 ,冰川融水量持续增加 .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与北大西洋涛动和北极涛动变化一致 ,其突变年份都在 1986— 1988年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资料 冰川 气温 年径流量 气候变化 天山南坡 台兰河流域
下载PDF
天山山区空中水汽含量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姚俊强 杨青 +5 位作者 胡文峰 赵玲 刘志辉 韩雪云 赵丽 孟现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59-864,共6页
利用建立的天山山区水汽含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经验关系式,计算天山山区及周边44站1961~2009年的水汽含量值,分析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变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天山北麓的河谷平原地带是水汽含量高值区,中天山和东天山是低值区... 利用建立的天山山区水汽含量与地面水汽压的经验关系式,计算天山山区及周边44站1961~2009年的水汽含量值,分析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变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天山北麓的河谷平原地带是水汽含量高值区,中天山和东天山是低值区。水汽含量在近50 a内呈增加趋势,夏、秋季增加明显。水汽含量是影响天山山区降水量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水汽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可能有负反馈作用,而冬季NAO和AO与水汽相关性最显著。这些研究对于揭示区域水分循环过程和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区域响应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含量 气候变化 降水 气温 nao ao 天山山区
下载PDF
春季格陵兰海冰变化及与北大西洋涛动和北极涛动的联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明轩 徐海明 管兆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3-446,共14页
采用长序列 ( 1 90 3— 1 994年 ) GISST海冰面积和海表温度 ( SST)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 ,分析了春季格陵兰海冰面积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同北大西洋海气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春季格陵兰海冰面积变化的主要特征可由海冰变化的 ... 采用长序列 ( 1 90 3— 1 994年 ) GISST海冰面积和海表温度 ( SST)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 ,分析了春季格陵兰海冰面积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同北大西洋海气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春季格陵兰海冰面积变化的主要特征可由海冰变化的 EOF第一主分量表示。春季海冰变化与前冬 NAO/AO以及冬春 1— 4月份北大西洋墨西哥湾流区 SST具有明显的反相变化趋势 ,且均具有准 6 0 a的周期变化特征。海洋向大气的热量输送 (感热、潜热 )受到海冰变化的显著影响 (冰多输送少 )。海冰作为大气的冷源 ,也明显影响地表净辐射的变化。进而 ,春季海冰变化可影响后期的大气环流变化 :海冰面积偏大 (偏小 ) ,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偏弱 (偏强 ) ,夏季北非和亚洲大陆的 SLP明显偏低 (偏高 ) ,两大陆夏季热低压加强 (减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变化 涛动 格陵兰海 北大西洋 北极 热量通量 大气环流
下载PDF
极涡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张恒德 高守亭 刘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2-461,共10页
极涡是北极地区的一个深厚系统,它以极地为活动中心,最能体现高纬大气活动特征,属大气环流最主要的系统之一,通常与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季风等环流系统相互配合,在全球天气气候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极涡的气候特征、对... 极涡是北极地区的一个深厚系统,它以极地为活动中心,最能体现高纬大气活动特征,属大气环流最主要的系统之一,通常与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季风等环流系统相互配合,在全球天气气候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极涡的气候特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变化机理及数值模拟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行星波破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平流层对流层的动力耦合等过程中,极涡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极涡对HNO3、臭氧等大气化学成分渗吸和输送过程的影响显著,而这些化学成分的再分布对极涡有较强的反馈作用;极涡还受到海温、冰雪、植被甚至太阳活动等的影响。前人已经关于极涡做了不少研究,但在气候动力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涡 aonao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 O3
下载PDF
东北地区寒潮特征及与影响因子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菲 李辑 +5 位作者 林蓉 房一禾 胡春丽 秦美欧 王小桃 沈玉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42-149,共8页
利用1961~2020年东北地区106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梳理了东北地区寒潮频次,探讨了东北地区寒潮频次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诊断了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影响因子的年代际变化,分析了PDO不同位相对东北地区寒潮频次与其影响因子关系的调制作用。结... 利用1961~2020年东北地区106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梳理了东北地区寒潮频次,探讨了东北地区寒潮频次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诊断了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影响因子的年代际变化,分析了PDO不同位相对东北地区寒潮频次与其影响因子关系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分为寒潮频次偏多期、振荡减少期以及迅速减少期3个阶段。寒潮频次偏多期主要受NAO影响;振荡减少期主要影响因子有AO、西伯利亚高压、NAO和贝加尔湖关键区;迅速减少期受AO、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大槽影响明显。寒潮频次偏多期PDO为冷位相,NAO以负位相为主,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偏强,贝加尔湖附近冷空气活动频繁,东亚大槽强度偏强,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偏多;振荡减少期PDO转为暖位相,AO以正位相为主,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减弱,NAO指数升高,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减弱,贝加尔湖附近位势高度正异常,冷空气势力减弱,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减少;迅速减少期各影响因子振荡加剧,对东北地区寒潮频次的影响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频次 ao nao 西伯利亚高压 东亚大槽 PDO 年代际
下载PDF
基于SPEI指数的河南省干旱特征及与环流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路金强 甘容 +1 位作者 杨峰 左其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4,共8页
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利用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Mann-Kendall检验、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1970-2019年干旱演变特征及其与环... 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利用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Mann-Kendall检验、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1970-2019年干旱演变特征及其与环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于SPEI值,近50年来河南省气候逐渐变得干旱;空间变化上,年及春、夏、冬季节都表现为西北干旱显著,东南相对湿润。从环流相关性来看,北大西洋涛动(NAO)、北极涛动(AO)、南方涛动(SOI)对河南省春、夏、秋三季干旱有着较强相关性,SOI和太平洋十年涛动(PDO)在年际上与河南省干旱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干旱特征 北大西洋涛动(nao) 北极涛动(ao) 河南省
下载PDF
1951—2016年中亚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寒潮过程频数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均泽 毛炜峄 +4 位作者 黄迤静 陈静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姚俊强 沈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0-1072,共13页
利用1951—2016年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当年7月到翌年6月为统计年,对比分析了中亚地区的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寒潮、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气候变化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与中亚... 利用1951—2016年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当年7月到翌年6月为统计年,对比分析了中亚地区的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寒潮、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气候变化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与中亚两个城市同期寒潮活动关系。结果显示:努尔苏丹的年平均寒潮过程频数(15.7次·a^(-1))是乌鲁木齐(4.1次·a^(-1))的3.88倍,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分别是乌鲁木齐的5.91倍和7.55倍;努尔苏丹的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月分布呈单峰型,1月最多,乌鲁木齐的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1月和4月。努尔苏丹的寒潮过程持续日数普遍比乌鲁木齐短。65 a来,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春季寒潮过程频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的线性递减率分别为-0.111次·(10a)-1和-0.445次·(10a)-1;两城市秋、冬、春季寒潮、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线性趋势大多以递减为主,但是努尔苏丹冬季和乌鲁木齐春季的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均呈递增趋势。努尔苏丹的年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在近5 a最多。努尔苏丹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序列有31 a、20 a左右的显著周期,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序列有39 a、8 a左右显著周期。北大西洋涛动(NAO)与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寒潮过程的关联程度比北极涛动(AO)与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更为密切;努尔苏丹的寒潮过程频数受NAO以及AO的影响程度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过程频数 ao nao 努尔苏丹 乌鲁木齐
下载PDF
北极涛动与北大西洋涛动的低频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跃文 杨小怡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6-322,共7页
本文主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北极涛动(A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的低频变化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AO在1965年以前有准两年周期振荡,1975年后转为准8 a周期和准16 a周期;NAO也存在相似的周期转变,但其准8 a周期出现在60年代末到1976年前... 本文主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北极涛动(A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的低频变化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AO在1965年以前有准两年周期振荡,1975年后转为准8 a周期和准16 a周期;NAO也存在相似的周期转变,但其准8 a周期出现在60年代末到1976年前后,并且没有明显的准16 a周期;AO和NAO准8 a周期的交叉小波能谱在1975年前后达到极大值,这与北半球气候突变时间基本吻合。另外,AO和NAO模态的北大西洋中心在1975年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东移,AO中心移到地中海地区,且太平洋中心明显增强,使其纬向对称的环形模态较突变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涛动(ao) 北大西洋涛动(nao) 小波分析 低频变化 周期
下载PDF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Blocking High over the Ural Mountain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AO/NAO in Boreal Winter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超 张庆云 +1 位作者 纪立人 彭京备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2年第2期163-175,共13页
This paper analyzes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blocking high over the Ural Mountains in the boreal winter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the Arctic Oscillation/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AO/NAO).In January,the relati... This paper analyzes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blocking high over the Ural Mountains in the boreal winter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the Arctic Oscillation/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AO/NAO).In Janua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al blocking high(UR) and the AO index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UR tends to occur more frequently and with greater strength during negative AO periods.Some strong URs also occur during positive AO phases(positive UR-AO events),as in January 2008.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he cases of positive UR-AO events and contrast cases(negative UR-AO events).The eastward extending of the Icelandic Low(IL) center and the associated NAO dipole anomaly pattern in the upstream region may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for the UR-AO events.When the center of the IL shifts eastward to 30 W,the amplitude of zonal wavenumber 2(wavenumber 3) is intensified in the positive(negative) UR-AO events,which favors positive(negative) height anomalies over the Urals.Further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ified zonal wind in high latitudes and weakened zonal wind in midlatitudes over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render the eastward shift of the IL and the NAO dipole anomaly pattern.The Ural blocking in January 2008 bears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o the positive UR-AO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al blocking high ao nao dipole anomaly pattern Icelandic Low
原文传递
古AO/NAO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梁文癸 闻新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7-1150,共14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北大西洋涛动(NAO)年代际变率的发现与北极涛动(AO)概念的提出,引发了持续至今的古AO/NAO研究热潮。从观测和模拟两方面对多时间尺度的古AO/NAO研究进展做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包括近千年AO/NAO序列的重建,全新世AO/NA...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北大西洋涛动(NAO)年代际变率的发现与北极涛动(AO)概念的提出,引发了持续至今的古AO/NAO研究热潮。从观测和模拟两方面对多时间尺度的古AO/NAO研究进展做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包括近千年AO/NAO序列的重建,全新世AO/NAO变化趋势的争议,末次冰盛期AO/NAO振幅的减弱,末次间冰期AO/NAO的异常偏正,以及AO/NAO的气候平均态与振幅2个关键概念的区分。其中对不同时段AO/NAO的变化机理做了简要概括与讨论。在此基础上,建议在今后的古AO/NAO研究中,除了寻找时间更长、与AO/NAO显著相关的代用资料外,还要着力加强气候模拟方面的工作,特别是长时间瞬变模拟及对关键外强迫因子开展敏感性试验。只有将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才可进一步增进对AO/NAO与气候背景间动力机制的理解。在过去20年间,气候学界对AO/NAO的广泛研究,对于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AO/NAO的变化过程、并提高其可预报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 nao 古气候 全新世 末次冰盛期
原文传递
Climate Change Associated with Global Teleconnections, Volcanic Eruptions, and the Arctic’s Snow-Ice Albedo in Godthab, Greenland
14
作者 Amber Penner Jacqueline Binyamin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3年第1期31-40,共10页
To study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Godthab(Greenland),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gathered from the Global Historical Climatology Network (GHCN) were analyzed for patterns within 1866-2011. Both temperature a... To study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Godthab(Greenland),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gathered from the Global Historical Climatology Network (GHCN) were analyzed for patterns within 1866-2011. Bo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have experienced an overall increase throughout the past 146 years. Precipitation, however, has experienced a declining trend since 1985.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and Arctic Oscillation (AO) indices showed strong correlations with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R = ?0.6) and smaller correlations with annual total precipitation (R = ?0.2). There are moderate correlations between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outhern-Oscillation Index (SOI). The positive phases of Pacific-North American (PNA) led to increased winter and spring precipitation. The climate mode’s influential strength on Godthab’s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vary seasonally. In contrast with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s, Greenland has not experienced a continual warming trend since the 1950s;30- and 10-year trends show a cooling period between 1965 and 1995. From 1866 to 2011, Godthab’s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by 1.9?C, and is anticipated to continue to war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lobal warming trend and the Arctic’s associated feedback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dthab (Greenland) CLIMATE Modes TELECONNECTIONS CLIMATE Change CLIMATE Variability ENSO nao ao PNA
下载PDF
太阳活动和大气涛动对天山南北气温波动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栎杉 延军平 李双双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2-511,共10页
利用天山南北33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逐日气温数据,运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近52年天山南北气温变化趋势、突变特征,探讨了太阳活动、主要大气涛动对气温波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①... 利用天山南北33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逐日气温数据,运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近52年天山南北气温变化趋势、突变特征,探讨了太阳活动、主要大气涛动对气温波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①近52年天山南北气温暖化趋势明显。3个分区增温速率关系为:天山南坡(0.256℃/10a)<天山北坡(0.259℃/10a)<天山东段(0.446℃/10a);②天山南北气温变化与太阳活动波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第19-20周期"反相关",第21-22周期和23周期上升段"正相关",第23周期下降段和第24周期"反相关";③ENSO事件对天山南北气温变化影响相对较弱,且ENSO事件强度与天山南北气温年际变化相关性存在不稳定性;④北极涛动(A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与天山南北气温变化相关性较高且存在季节差异。其中,北极涛动(AO)主要影响天山南北冬季和春季气温变化,空间上天山北坡响应明显于南坡。北大西洋涛动(NAO)主要影响夏季气温变化,空间上夏季气温影响区域广泛,冬季气温影响主要集中在天山南北坡边缘地带;春季气温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太阳活动 ENSO ao nao 天山南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