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评估
1
作者 胡婷婷 邹彬彬 赵飞雪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4期509-514,共6页
目的评估长沙地区201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uma 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残余风险。方法通过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长沙血液中心201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HIV血液... 目的评估长沙地区201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uma 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残余风险。方法通过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长沙血液中心201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HIV血液筛查结果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反馈的确证结果,采用发病率-窗口期数学模型评估无偿献血者HIV筛查残余风险。结果研究期间长沙地区HIV确证阳性率为0.1995‰(273/1368333),其中初次献血者757455例,占比55.36%,确证阳性率0.2495‰(189/757455),重复献血者有610878例,占比44.64%,确证阳性率0.1375‰(84/610878),初次及重复献血者两组确证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1.270,P<0.001)。初次献血者HIV残余风险为1/204081.63高于重复献血者残余风险1/370370.37。如果只开展HIV血清学检测,窗口期参残余风险为1/85470,而增加HIV核酸检测血液筛查后,残余风险降低至1/250000,NAT筛查较血清学筛查能降低65.81%的残余风险。结论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的评估有助于评价不同检测策略对血液安全的影响,保障血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输血残余风险 发病率-窗口期模型 无偿献血者
下载PDF
我国5城市合格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研究 被引量:66
2
作者 任芙蓉 王憬惺 +18 位作者 赵海燕 文国新 张远志 姚富柱 高国静 严力行 江朝富 白旭华 美黑丽.铁木尔 涂源泉 朱发明 郑优荣 崔莉 龚晓燕 吕秋霜 刘长利 郑鹏 NESS Paul SHAN Hua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69-475,共7页
目的研究我国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评估我国开展血液核酸检测(NAT)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采集乌鲁木齐、昆明、北京、广州、杭州5城市献血者血样,用Chiron Procleix HIV-1/HCV Assay血液核酸检测体系,对各项血清学筛查均合格的8... 目的研究我国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评估我国开展血液核酸检测(NAT)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采集乌鲁木齐、昆明、北京、广州、杭州5城市献血者血样,用Chiron Procleix HIV-1/HCV Assay血液核酸检测体系,对各项血清学筛查均合格的89 467份血液作16人份混合血样NAT检测,凡筛查不合格血样再作单人份检测;对于抗-HCV阴性而HCV RNA NAT阳性者,用备用管作抗-HCV、ALT、及HCV RNA NAT复检。结果共检出HCV RNA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3例,未检出HIV RNA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标本;在87 034份血清学筛查合格献血者中,检出HCV NAT阳性2例,其中1例复检ALT为254U/L,未检出HIVNAT阳性;在2 613份血清学筛查不合格者中,检出1例HCV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该献血者抗-HIV阳性、ALT 372U/L;未检出HIV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的标本。结论血清学筛查使我国的血液安全性已有相当高的保障;而NAT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但在我国是否可应用于常规血液筛查,需考虑成本与效益比。此外,ALT筛查对排除抗-HCV漏检血液仍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核酸检测(nat) 残余风险 HCV HIV ALT
下载PDF
核酸检测对降低柳州地区输血病原感染残余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敬林 周仲民 罗保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27-729,共3页
目的评估NAT检测对ELISA检测合格血液输血残余风险减少程度。方法标本用ELISA和NAT平行检测,用风险评估数学模型分别计算输血残余风险,并计算NAT检测后血液输血残余风险减少程度。结果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检测标本41 855人份,其中首... 目的评估NAT检测对ELISA检测合格血液输血残余风险减少程度。方法标本用ELISA和NAT平行检测,用风险评估数学模型分别计算输血残余风险,并计算NAT检测后血液输血残余风险减少程度。结果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检测标本41 855人份,其中首次献血20 090人份,重复献血21 765人份,经评估ELISA检测后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1717、1∶11 862、1∶32 605,采用NAT检测后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4 047、1∶82372、1∶97 561,NAT检测后血液输血传染HBV、HCV、HIV残余风险减少程度分别为57.58%、85.60%、66.58%。结论 ELISA检测后输血残余风险仍然较大,NAT检测可大幅减少输血残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nat 输血残余风险 输血安全
下载PDF
核酸筛查中混检阳性拆分单检阴性血液标本的HBV残余风险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周磊 刘颖 +4 位作者 邓雪莲 邹亚轩 周璐 王新梅 臧亮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85-988,共4页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混样反应性拆分单检无反应性血液标本的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残余风险,评估应用不同原理核酸检测(NAT)血液筛查系统在降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荧光探针法(Cobas T...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混样反应性拆分单检无反应性血液标本的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残余风险,评估应用不同原理核酸检测(NAT)血液筛查系统在降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荧光探针法(Cobas Taq Screen MPX Test,V2. 0)以6人份混样模式做定性检测HBV/HCV/HIV,混检反应性标本行拆分单检,采用TMA检测平台(Ultrio Plus/Ultrio Elite)对拆分无反应性的标本进行单检。TMA NAT平台得到的反应性标本再分别重复联检3遍,同时应用PCR-荧光探针法进行4遍6人份混样检测和4遍单人份检测,并用罗氏电化学发光作为第3方试剂,对标本乙肝血清学5项进行检测,以确认HBV感染情况。结果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中心MP-NAT方法共检测9 689 pool(57 86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混检呈反应性的有88 pool,经单人份拆分检测,其中拆分实验结果呈无反应性的有24 pool(141份标本),拆分阳性率为72. 73%。141份标本用TMA联检实验复检,4份标本呈反应性。将4份标本分别重复4遍MPX-6 NAT,结果均为无反应性; 4份标本又进行4遍ID-NAT实验,仅有2份标本呈反应性(S018001 1/4,S018002 3/4),其余2份标本仍不能重现反应性结果。Tigris和Panther NAT系统对该4份标本分别重复3遍HBV/HCV/HIV联检实验,结果显示,Tigris系统有2份标本呈反应性(S018002 3/3,S018004 1/3); Panther系统中,也有2份标本检测结果呈反应性(S018001 2/3,S018002 1/3)。仅1份标本不可重现核酸反应性。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可见,4份标本的A-HBc均为阳性; 2份标本A-HBe为阳性(S018002,S018004); 2份标本HBsAg为阳性(S018001,S018004)。结论核酸筛查中混样阳性拆分单检阴性血液标本有输血HBV感染残余风险,对这部分标本的结果判定需慎重对待,防止漏检,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乙型肝炎病毒 残余风险
下载PDF
核酸检测试剂cobas MPX v2.0降低输血HBV残余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为刚 王立林 +7 位作者 聂冬梅 古醒辉 许晓绚 崔秀娟 王丽芬 池振鹏 李雪梅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4-577,共4页
目的评估新一代核酸检测试剂cobas Taq Screen MPX Test,v2.0(MPX v2.0)应用于献血者血液HBV筛查中降低输血残余风险的效果。方法对5 165例血清学无反应性标本以6人份混样模式,分别采用试剂MPX v2.0与MPX v1.0(对照)做平行核酸检测;对2... 目的评估新一代核酸检测试剂cobas Taq Screen MPX Test,v2.0(MPX v2.0)应用于献血者血液HBV筛查中降低输血残余风险的效果。方法对5 165例血清学无反应性标本以6人份混样模式,分别采用试剂MPX v2.0与MPX v1.0(对照)做平行核酸检测;对2种(代)试剂检出的反应性标本进行追踪。以CAP/CTM核酸定量检测系统做核酸鉴别试验、电化学发光法做乙肝血清学5项检测、QPCR法测定HBV载量、巢氏-PCR法做HBV基因分型。结果 MPX v2.0与MPX v1.0的拆分阳性率分别为66.7%(10/15)vs 75.0%(9/12)。2种试剂共检出14例HBV DNA反应性标本,核酸鉴别试验结果均为HBV DNA反应性;2种试剂阳性符合数(率)为5/9个(55.60%),阴性符合数(率)为5 151/5 156个(99.90%),总符合率为99.83%(5 156/5 165)(P>0.05)。随访3个月时有5例MPX v1.0HBV DNA反应性,7例MPX v2.0HBV DNA反应性;MPX v2.0与MPX v1.0追踪检测的HBV DNA结果与初次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5.00%(6/8)vs 50.00%(3/6)。结论 MPX v2.0核酸联合检测试剂较上一代试剂可有效降低HBV输血残余风险,适合血液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HBV 输血残余风险 追踪检测 MPX v2.0 MPX v1.0
下载PDF
两种核酸血液筛查系统降低HBV残余风险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立林 朱为刚 +7 位作者 聂冬梅 杜鹏 叶贤林 熊文 古醒辉 许晓绚 曾劲峰 杨宝成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原理核酸检测(NAT)血液筛查系统在降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对6 889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常规血清学检测,应用转录介导的扩增(TMA)技术(Ultrio试剂)对所有血样平行单样本定性检测HBV/HCV/HIV,对血清学... 目的评估不同原理核酸检测(NAT)血液筛查系统在降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对6 889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常规血清学检测,应用转录介导的扩增(TMA)技术(Ultrio试剂)对所有血样平行单样本定性检测HBV/HCV/HIV,对血清学无反应性标本5 165例采用PCR-荧光探针法(MPX试剂)以6人份混样模式做NAT。追踪2个NAT平台得到的反应性标本,罗氏CAP/CTM核酸定量检测系统做核酸鉴别试验,罗氏电化学发光做乙肝血清学5项检测,QPCR法测定HBV病毒载量,巢氏-PCR方法做HBV DNA基因分型,统计分析各项检测指标之间关联及差异。结果 TMA初筛检出HBV DNA单独反应性标本12例[反应率0.17%(12/6 889),鉴别试验阳性7例(占TMA初筛阳性数的58.3%)],PCR-荧光探针法拆分后检出HBV DNA单独反应性9例[0.17%(9/5 165)],2种NAT平台检测HBV DNA均为阳性4例,合计检出17例反应性标本。该2种原理的NAT检测系统对HBV 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差(TMA vs QPCR,K<0),检出率明显不同(TMA vs QPCR,P<0.05)。阳性标本乙肝血清学5项检测:HBs Ag、HBe Ag均为阴性(0/16),抗-HBc阳性12例(12/16),抗-HBs阳性6例(6/16),抗-HBe阳性3例(3/16)。HBV DNA定量阳性4例,含量均<5 IU/m L。献血者追踪结果:TMA检出HBV DNA单独反应性3例(3/10),鉴别试验HBV DNA阳性3例,MPX检出HBV DNA单独阳性5例(5/10),2种NAT平台检测均为阳性者3例,合计检出5例;10例追踪标本的HBs Ag、HBe Ag仍均为阴性,抗-HBc阳性8例(新转阳3例),抗-HBs阳性5例(新转阳1例),抗-HBe阳性2例(新转阳1例),HBV DNA定量阳性4例(新检出1例),含量均<5 IU/m L。巢氏-PCR S区序列阳性标本做HBV基因分型:B型占66.7%(6/9),C型占33.3%(3/9)。结论 TMA与PCR-荧光定量法均能有效降低输血残余风险,但针对检出限附近低病毒载量标本均有部分漏检,血站在条件具备时可使用更高灵敏度的新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献血者筛查 转录介导扩增 PCR-荧光探针 HBV DNA 乙型肝炎 隐匿性 残余风险
下载PDF
2011~2014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梁浩坚 汪传喜 +4 位作者 许结仪 郑优荣 李仲平 蓝岚茵 林诗雅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功效。方法采用Grifols公司(原诺华诊断公司)PROCLEIX TIGRIS 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和PROCLEIX-?ULTRIO HIV-1/HCV/HBV Assay核酸检测试剂,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的114674...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功效。方法采用Grifols公司(原诺华诊断公司)PROCLEIX TIGRIS 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和PROCLEIX-?ULTRIO HIV-1/HCV/HBV Assay核酸检测试剂,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的114674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IV/HCV/HBV三项单人份核酸检测,同时采用血清学试剂进行HBsAg,HCVAb,HIVAb/Ag检测。对核酸检测单独反应性标本(血清学阴性,核酸检测反应性)进行鉴别试验以确定感染病毒种类。结果 1146740例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的反应性比率为0.97%(10645/1146740),低于血清学HBsAg,HCVAb,HIVAbAg三项总的检测阳性率1.66%(19024/1146740)。在1114428例经血清学全项检测合格的标本中,单人份核酸检测共检出2457例核酸反应性样本,核酸单独反应性比率为0.22%;在2457例核酸单独反应性标本中,鉴别试验反应性的样本为718例,其中,HBV-DNA 711例,HCV-RNA 4例,HIV-RNA 3例。核酸鉴别试验阳性率为29.22%(718/2457)。结论目前在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主要还是输血感染HBV。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将有助于缩短病原体检测的窗口期,降低输血残余风险,血清学和核酸检测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应同时使用以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输血风险 血液安全 转录介导扩增技术
下载PDF
2008-2012年深圳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调查及输血残余风险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爱莲 王宋兴 +1 位作者 魏天莉 熊姣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22-124,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情况和评估经血传播梅毒的残余风险。方法对2008-2012年深圳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运用数学模型法评估输血传播梅毒危险度。结果深圳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流行率为0.36%,首... 目的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情况和评估经血传播梅毒的残余风险。方法对2008-2012年深圳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运用数学模型法评估输血传播梅毒危险度。结果深圳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流行率为0.36%,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梅毒流行率分别为0.66%和0.10%,两者血液输注后传播梅毒的危险度分别为5.16×10-4和0.85×10-4。结论献血者经梅毒筛查后仍存在传播梅毒的残余风险,首次献血者血液传播梅毒的残余风险要高于重复献血者,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输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梅毒螺旋体 残余危险度 输血
下载PDF
核酸检测降低临床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秋丽 周俊 +2 位作者 刘文秀 王亚惠 杨建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2期57-58,共2页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对于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必要性。方法:对本血液中心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5113例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传染病四项初、复检检测,同时对所有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对于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必要性。方法:对本血液中心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5113例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传染病四项初、复检检测,同时对所有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并对两种方法阳性的标本进行追踪检测,分析其有无血清学转换,继而确定是否存在感染。结果:在本组研究对象中ELISA阳性88例,阳性率0.17‰,NAT检测阳性9例,阳性率0.02‰,其中HIV RNA阳性4例、HCV RNA阳性2例,HBV DNA阳性3例(ELISA检测阴性),征得献血者同意后对HBV DNA阳性标本中的1例进行追踪检测,发现为隐匿性乙肝感染(OBI)。结论:ELISA检测能够使血液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的保障,但由于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窗口期等原因存在漏检现象,核酸检测可有效弥补这一缺点,降低了输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nat) 输血残余风险 ELISA 隐匿性乙肝感染(OBI)
下载PDF
唐山市献血人群弓形虫抗体检测和输血残余风险分析
10
作者 张秀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观察唐山市献血人群的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及输血残余风险。方法 对唐山市血站308 024份血液标本进行弓形虫IgG抗体、IgM抗体检测,分析弓形虫抗体阳性献血人群的分布特征、危险因素以及输血残余风险。结果 唐山市献血人群的弓形虫... 目的 观察唐山市献血人群的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及输血残余风险。方法 对唐山市血站308 024份血液标本进行弓形虫IgG抗体、IgM抗体检测,分析弓形虫抗体阳性献血人群的分布特征、危险因素以及输血残余风险。结果 唐山市献血人群的弓形虫抗体阳性3 453例 (1.1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13年的0.92%上升到2018年1~6月的1.30%)(χ^2=32.449,P<0.05);喜生食者、常接触动物者、重复献血者的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78%、2.85%、2.14%,且为献血人群弓形虫抗体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献血人群弓形虫输血残余总风险为9.39×10^-6,且喜生食者的输血残余风险(37.33×10^-6)高于不常生食(5.57×10^-6);常接触动物者的输血残余风险(40.06×10^-6)高于不常接触动物者(4.83×10^-6);首次献血者的输血残余风险(14.30×10^-6)高于重复献血者(6.79×10^-6)(P<0.05)。结论 本市献血人群弓形虫抗体阳性率较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经常生食和经常接触动物两类献血人群的弓形虫输血残留风险较高,可能给唐山市血液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人群 弓形虫抗体调查 输血残余风险
下载PDF
19067例无偿献血志愿者HBV、HIV感染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铭 吴大洲 +3 位作者 柳娟 许亚莉 仝昕 吴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2190-2195,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19 067例无偿献血志愿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筛查结果,为临床了解HBV、HIV感染率、输血残留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市血站检验的19 067例无偿献血志愿... 目的:调查分析19 067例无偿献血志愿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筛查结果,为临床了解HBV、HIV感染率、输血残留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市血站检验的19 067例无偿献血志愿者的血液标本进行HBV、HIV检验,分析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检测结果、分布特征、感染危险因素及输血残余风险。结果:19 067例无偿献血志愿者共检出HBV、HIV感染392例(2.06%),其中HBV、HIV感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3%(3 368/19 067)、0.13%(24/19 067),均呈逐年上升趋势,HBV感染率由2015年的1.06%上升到2019年的2.55%,HIV感染率由2015年的0.03%上升到2019年的0.25%。居住地分布(OR=1.791,95%CI=1.017~3.156)、性取向分布(OR=2.467,95%CI=1.264~4.813)、献血史分布(OR=2.385,95%CI=1.159~4.905)均为影响无偿献血志愿者HBV、HI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无偿献血志愿者HBV、HIV感染的输血残余总风险为8.27×10^(-5)。居住于城市者的输血残余风险(8.95×10^(-5))最高,居住于乡镇者的输血残余风险(3.01×10^(-5))次之,居住于农村者的输血残余风险(1.02×10^(-5))最低。性取向异常者的输血残余风险(35.48×10^(-5))高于性取向正常者的输血残余风险(0.39×10^(-5))。重复献血者的输血残余风险(24.22×10^(-5))高于首次献血者的输血残余风险(6.67×10^(-5))。结论:该市无偿献血志愿者的HBV、HIV感染率较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居住于城市者、性取向异常者和重复献血者的HBV、HIV感染率和输血残留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HBV感染 HIV感染 输血残余风险 乙型肝炎 免疫缺陷 输血 调查
下载PDF
开展核酸检测后凉山地区献血者HIV/HBV/HCV筛查策略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胜蓝 吉克春农 +6 位作者 魏禄川 杨冬 王剑 王兵 谭冬黎 付萍 刘鱼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开展核酸检测后适合本地区传染病流行特征的献血者HIV/HBV/HCV筛查策略。方法收集本站开展NAT前后各2年献血者筛查数据及标本,分别为37 428和40 020份,对NAT阴性、单试剂ELISA阳性477份标本做补充试验和确证检测,对检测结果进... 目的探讨开展核酸检测后适合本地区传染病流行特征的献血者HIV/HBV/HCV筛查策略。方法收集本站开展NAT前后各2年献血者筛查数据及标本,分别为37 428和40 020份,对NAT阴性、单试剂ELISA阳性477份标本做补充试验和确证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开展NAT前后本地区献血者的HBs Ag、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12%(64/37 428)vs 1.06%(423/40 020)、0.67%(250/37 428)vs 0.53%(212/40 020)(P<0.05)、0.50%(189/37 428)vs 0.41%(163/40 020)(P<0.05)。开展NAT后,3项指标ELISA检出总阳性率1.99%(798/40 020),NAT联检阳性率0.74%(276/40 020),ELISA与NAT联检同时阳性率0.53%(211/40 020);ELISA阴性标本中,NAT联检阳性率为0.21%(85/40 020),鉴别试验阴性比例70.59%(60/85),阳性比例29.41%(25/85),其中HBV DNA阳性率0.057%(23/40 020)、HIV RNA及HCV RNA阳性率均为0.002%(1/40 020);NAT阴性标本中,ELISA双试剂检测阳性率为0.17%(67/40 020),ELISA单试剂检测阳性率为1.30%(520/40 020),其中HBs Ag阳性率为0.55%(220/40 020)、抗-HCV阳性率为0.40%(160/40 020),抗-HIV阳性率为0.35%(140/40020)。对520份单试剂阳性标本中的477份标本做确证检测,HBs Ag阳性17份、抗-HCV阳性9份、抗-HIV阳性1份。结论本地区开展献血者NAT的HIV/HBV/HCV筛查对减低输血残余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若采用ELISA单试剂检测加NAT检测的模式,需对ELISA方法和试剂做谨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检测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残余风险 筛查策略
下载PDF
重复献血者HBV窗口期残余风险评估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宇宁 贾尧 +3 位作者 王海英 蔡菊英 苏志华 王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为了了解血液安全状况以及评估血液安全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以上海市采供血信息系统中2018~2020年期间上海奉贤血站的数据为例,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对重复献血者HBsAg转阳标本进行确证及补充血清学检测,获得献血间隔期内的新... 目的为了了解血液安全状况以及评估血液安全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以上海市采供血信息系统中2018~2020年期间上海奉贤血站的数据为例,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对重复献血者HBsAg转阳标本进行确证及补充血清学检测,获得献血间隔期内的新感染人数。利用重复献血者献血间隔期转阳模型,评估HBV的发病率和残余风险,并将2002~2005年、2007~2010年、2011~2013年和2018~2020年的评估结果进行趋势比较。结果 2018~2020年间重复献血者在献血间隔期内的新感染者共有9人,发病率为万分之2.72。如果只开展HBsAg血清学筛查,窗口期残余风险为1∶30 637,而增加HBV核酸检测(NAT)血液筛查以后,残余风险降至1∶73 529,与HBsAg筛查相比较,NAT血液筛查能降低58.33%的残余风险。2002~2020年期间,不同研究时间段的残余风险处于下降趋势,与2002~2005年间的评估结果比较,2018~2020年重复献血者捐献的血液传播HBV的窗口期残余风险大幅降低了1个数量级。结论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呈下降态势,NAT能大幅降低该风险,但进一步风险降低还需要加强乙型肝炎的综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风险 HBV 重复献血 窗口期 核酸检测
下载PDF
太原地区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之烨 周源 +5 位作者 赵沛喆 陕柏峰 张剑英 王振华 王斌 张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52-854,共3页
目的分析太原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状况,评估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及血液安全现状。方法通过血站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太原地区2016~2021年无偿献血者HCV的检测结果,分析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HCV的检测结果和流行病... 目的分析太原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状况,评估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及血液安全现状。方法通过血站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太原地区2016~2021年无偿献血者HCV的检测结果,分析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HCV的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发病率-窗口期数学模型评估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分析不同血液筛查模式下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结果太原地区2016~2021年共检测献血者标本662705份,其中初次献血者HCV的阳性率为1.83‰(595/325009),输血残余风险为14.91/10万;重复献血者HCV的阳性率为0.04‰(13/337696),输血残余风险为0.31/10万;输血传播HCV的总残余风险为7.47/10万。共检测重复献血者标本337696份,采用2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CV的血液筛查模式,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为0.31/10万;采用2次ELISA检测抗-HCV联合1次HCV核酸检测试验(NAT)的血液筛查模式,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为0.06/10万,增加NAT后,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降低了80.65%。结论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小于初次献血者,因此需不断优化献血者招募策略,提高重复献血率。采用2次ELISA和1次NAT联合检测HCV的血液筛查模式,可有效降低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提高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率-窗口期模型 输血残余风险 丙型肝炎病毒 无偿献血者
下载PDF
HBsAg阴性献血者人群HBV感染的检测和输血残余风险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建国 谢秀华 +3 位作者 欧阳玲 黄守民 杨玉发 黄呈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7期774-776,共3页
目的了解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和血液经酶免疫法(EIA)筛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后经血传播HB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国产和进口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罗氏诊断COBAS Ampliscreens NAT血... 目的了解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和血液经酶免疫法(EIA)筛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后经血传播HB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国产和进口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罗氏诊断COBAS Ampliscreens NAT血筛系统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BV DNA,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半套式PCR检测,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共筛查1998-2008年的献血者232 305例,发现HBsAg阳性2 999例,阳性率为1.3%;对2002-2007年EIA检测合格的113 639例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3份HBV DNA阳性、HBsAg阴性的献血者血液,HBV残余风险高达1.1/10000。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经血传播HB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扩增检测 残余风险
下载PDF
1例HIV低病毒载量窗口期样本的发现及对降低血液残余风险的思考 被引量:10
16
作者 殷崎涛 钱惠忠 +1 位作者 李玉琪 高犁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确认1例低病毒载量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的感染状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记试验(WB),以及定性、定量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对1例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不同时期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献血... 目的确认1例低病毒载量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的感染状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记试验(WB),以及定性、定量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对1例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不同时期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献血者献血当日样本检测结果为血清学ELISA法检测阴性,NAT反应性,核酸定量试验和WB确认试验均为阴性。对该献血者献血后不同时间进行4次随访,3周后其血清学和核酸检测结果均转为阳性,确认之前为窗口期感染。结论该献血者是1例低病毒载量HIV窗口期感染者,血站应利用高灵敏度NAT体系来避免低病毒载量样本的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口期 核酸检测 追踪分析 血液残余风险
下载PDF
开展核酸检测后南阳地区献血者HBV/HCV/HIV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分析开展核酸检测后本地区献血者HBV/HCV/HIV血液检测结果。方法采用2种酶免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抗-HCV、HIV Ag-Ab ELISA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及单试剂反应性的标本进行8人份混样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定性检测,对EL... 目的分析开展核酸检测后本地区献血者HBV/HCV/HIV血液检测结果。方法采用2种酶免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抗-HCV、HIV Ag-Ab ELISA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及单试剂反应性的标本进行8人份混样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定性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HCV RNA、HIV RNA反应性标本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HBsAg、抗-HCV和HIVAg-Ab ELISA检测总反应性率为0.71%(2 381/334 781),双试剂反应性率为0.37%(1 251/334 781)。333 530例标本进行NAT检测,共检出682个NAT反应性pools,拆分出367例NAT反应性标本(拆分反应性率为53.81%),其中在ELISA非反应性标本中检出351例NAT反应性标本,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中检出16例NAT反应性标本;NAT反应性标本中360例为HBV DNA+、6例为HCV RNA+和1例为HIV RNA+。追踪随访5例ELISA-/NAT+的献血者,确定4例为HCV感染者,1例为HIV感染者。结论开展NAT检测,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病毒"窗口期"等造成的残余风险,有效保障了南阳地区的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核酸检测 窗口期 残余风险 输血安全
下载PDF
核酸检测对降低输血病原感染残余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燕琼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3-524,共2页
目的评估利用核酸检测方法对经ELISA检测合格的血液输血残余风险的降低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无偿献血者39 884名,采用ELISA检测与核酸检测,分析其残余风险情况。结果 39 884名无偿献血者中首次献血19 130名,总阳性率为:HBV... 目的评估利用核酸检测方法对经ELISA检测合格的血液输血残余风险的降低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无偿献血者39 884名,采用ELISA检测与核酸检测,分析其残余风险情况。结果 39 884名无偿献血者中首次献血19 130名,总阳性率为:HBV 0.94%、HCV 0.10%、HIV 0.08%。重复献血者20 754名,总阳性率为:HBV 0.13%、HCV 0.0048%、HIV 0.043%。核酸检测对经ELISA检测血液残余风险的降低程度分别为HBV57.58%,HCV 85.60%,HIV 66.58%。结论经ELISA检测之后仍有较大的输血残余风险,通过核酸检测可促使输血残余风险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输血 病原感染 残余风险
下载PDF
海南地区输血传播疾病病毒核酸检测窗口期残余风险评估
19
作者 韩慧 张用丽 谢月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分析11年来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核酸检测(NAT)结果、评估HBV、HCV和HIV的NAT检测后残余风险。方法收集本中心2012年1月-2022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NAT检测结果数据,利用新发感染率-窗口期残余风险模型对献血者进行HBV、HCV和HIV窗口... 目的分析11年来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核酸检测(NAT)结果、评估HBV、HCV和HIV的NAT检测后残余风险。方法收集本中心2012年1月-2022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NAT检测结果数据,利用新发感染率-窗口期残余风险模型对献血者进行HBV、HCV和HIV窗口期残余风险评估。结果2012年1月-2022年12月,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中,来自初次献血者的占比45.02%(522684/1161042)、重复献血者(含固定献血者)占54.98%(638358/1161042),固定献血者占30.48%(354227/1162042);NAT总阳性率为0.19%(2151/1161042);NAT检测后HBV窗口期残余风险为62.54/百万,HCV残余风险为0.431/百万,HIV残余风险为0.791/百万。结论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开展NAT检测明显降低HCV残余风险,输血传播HBV、HCV、HIV的窗口期残余风险处于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输血传播疾病病毒 残余风险 无偿献血者 海南
下载PDF
对我国血站实施核酸检测后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度的评估
20
作者 万艳红 甄志军 +25 位作者 李莹 何燕琴 燕锋 张冬民 许守广 吴南 李可今 沈有华 鲍琳 曹晓莉 杜霞 钟建玲 冯惟萍 汪鹏 李莹 郭咚 刘洋 李丽 樊新艳 周军兵 孙晓通 周丽君 能利萍 居兵 王芳 邱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评价我国血站血液检测引入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mplification test,NAT)后输血传播HI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HIV,TT-HIV)的残余风险度(residual risk,RR)。方法收集中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平台28家血站2017—2020年献血... 目的评价我国血站血液检测引入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mplification test,NAT)后输血传播HI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HIV,TT-HIV)的残余风险度(residual risk,RR)。方法收集中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平台28家血站2017—2020年献血者数据和HIV感染标志物检测数据,利用新感染率/窗口期数学模型对2遍ELISA加1遍NAT单检或混检(2ELISA+ID-NAT/MP-NAT)和2遍ELISA加1遍NAT混检(2ELISA+MP-NAT)2种血液筛查(血筛)策略,估算在不同献血年份的初次献血者(first donor,FD)和重复献血者(repeated donor,RD)血液HIV检测的RR,经t检验统计学分析,比较2种血筛策略不同献血年份的FD和RD的TT-HIV RR的差异,同时观察2种血筛策略中各年间不同献血者HIV检测RR变化趋势。结果2017—2020年间,2ELISA+ID-NAT/MP-NAT血筛策略中FD的RR分别为2.869/百万人/年(10^(6)py)、3.795/10^(6)py、3.879/10^(6)py和2.890/10^(6)py,RD的RR分别为1.797/10^(6)py、1.502/10^(6)py、1.857/10^(6)py和1.483/10^(6)py,FD与RD的RR比较F=9.8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ELISA+MP-NAT血筛策略中FD的RR分别为3.508/10^(6)py、1.868/10^(6)py、2.204/10^(6)py和1.765/10^(6)py,RD的RR分别为0.948/10^(6)py、0.926/10^(6)py、0.748/10^(6)py和0.682/10^(6)py,FD与RD的RR比较F=17.126,P<0.05,有统计学差异;2种血筛策略中FD之间RR比较F=3.493,P>0.05,无差异;RD之间RR比较F=24.516,P<0.05,有差异;全部献血者(total donor,TD)之间RR比较F=20.216,P<0.05,有差异。趋势图表明无论哪种血筛策略FD的RR均大于RD。结论我国血站血液检测引入NAT后血液传播HIV的RR显著下降。不同血筛策略对HIV检测的RR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献血人群的HIV检测RR有明显差别,RD相对于FD是HIV低风险献血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HIV 窗口期 残余风险度 首次献血者 重复献血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