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ison of Hydrothermal Aging, SO2 and Propene Poisoning Effects on NH3-SCR over Cu-ZSM-5 and Cu-SAPO-34 Catalysts
1
作者 Kouadio Brou Albert Koffi Konan Martin +1 位作者 Zran Van Eric-Simon Horo Kon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4年第5期10-28,共19页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ydrothermal aging, propene and SO<sub>2</sub> poisoning on the ammonia-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NH<sub>3</sub>-SCR) performance of both...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ydrothermal aging, propene and SO<sub>2</sub> poisoning on the ammonia-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NH<sub>3</sub>-SCR) performance of both Cu-SAPO-34 and Cu-ZSM-5.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fresh, aged and poisoned samples were tested in ammonia-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NH<sub>3</sub>-SCR) of NO<sub>x</sub> conditions. The XRD, TG and N<sub>2</sub>-desorp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s of the Cu-SAPO-34 and Cu-ZSM-5 remained intact after 750˚C hydrothermally aged, SO<sub>2</sub> and propene poisoned. After hydrothermal aging at 750˚C for 12 h, the NO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Cu-ZSM-5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t lower temperatures, while that of Cu-SAPO-34 was less affected. Moreover, Cu-SAPO-34 catalyst showed high NO conversion with SO<sub>2</sub> or propene compared to Cu-ZSM-5. However, Cu-ZSM-5 showed a larger drop in catalytic activity with SO<sub>2</sub> or propene compared to Cu-SAPO-34 catalyst. The H<sub>2</sub>-TPR results showed that Cu<sup>2 </sup> ions could be reduced to Cu<sup> </sup> and Cu<sup>0</sup> for Cu-ZSM-5, while no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of copper species was observed for Cu-SAPO-34. Meanwhile, the UV-vis DRS results showed that CuO species were formed in Cu-ZSM-5, while little chang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Cu-SAPO-34. Cu-SAPO-34 showed high sulfur and hydrocarbon poison resistance compared to Cu-ZSM-5. In summary, Cu-SAPO-34 with small-pore zeolite showed higher hydrothermal stability and better hydrocarbon and sulfur poison resistant than Cu-ZSM-5 with medium-p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thermal Aging Propene and So2Poisoning Ammonia-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nh3-SCR) Cu-SAPo-34 CU-ZSM-5
下载PDF
ZrO_2-TiO_2-CeO_2的制备及其在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林涛 李伟 +3 位作者 龚茂初 喻瑶 杜波 陈耀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51-1856,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载体材料TiO2、ZrO2-TiO2及ZrO2-TiO2-CeO2,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实验、比表面积测定(BET)、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储氧性能测定(OSC)及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对三种载体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O2-TiO2-C...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载体材料TiO2、ZrO2-TiO2及ZrO2-TiO2-CeO2,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实验、比表面积测定(BET)、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储氧性能测定(OSC)及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对三种载体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O2-TiO2-CeO2具有较多的表面强酸位,并具有一定的储氧性能和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能.以三种材料为载体,制备了质量分数分别为1%、9%的V2O5、WO3的整体式催化剂.研究了三种催化剂在富氧条件下用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以ZrO2-TiO2-CeO2为载体的催化剂在反应空速为10000h-1,275℃时,NO的转化率接近100%,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Tio2-Ceo2 Zro2-Tio2 TIo2 选择性催化还原 No nh3
下载PDF
生物炭对棕壤NH_3挥发、N_2O排放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程效义 刘晓琳 +6 位作者 孟军 兰宇 刘遵奇 杨旭 黄玉威 曹婷 陈温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1-807,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封闭式酸吸收法和静态箱法,研究秸秆生物炭对棕壤玉米旱田NH_3挥发和N_2O排放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氮肥(NB0)、施氮基础增施20 t·hm^(-2)生物炭(NB20)、施氮基础增施40 t·h...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封闭式酸吸收法和静态箱法,研究秸秆生物炭对棕壤玉米旱田NH_3挥发和N_2O排放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氮肥(NB0)、施氮基础增施20 t·hm^(-2)生物炭(NB20)、施氮基础增施40 t·hm^(-2)生物炭(NB40)4个处理。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NH3挥发量差异显著,表现为NB0>NB20>NB40,NB20和NB40分别比NB0降低24.07%和37.62%。NB20和NB40可显著降低N_2O排放量,分别比NB0降低21.76%和19.57%,而NB20和NB40之间差异不显著。NB20和NB40显著增加了土壤的p H、全氮和有机碳含量,降低了土壤的容重。相关分析表明,NH_3挥发量与土壤容重和铵态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N_2O排放量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NB0相比,NB20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玉米产量显著提高6.07%,而NB40降低了氮肥利用效率,玉米产量显著降低了13.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nh3挥发 N2o排放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以ZrO_2-TiO_2为载体的整体式锰基催化剂应用于低温NH_3-SCR反应(英文)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涛 张秋林 +3 位作者 李伟 龚茂初 幸怡汛 陈耀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7-1131,共5页
以MnO2为活性组分,Fe2O3为助剂,制备了以TiO2及ZrO2-TiO2为载体的整体式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在不同温度焙烧后应用于富氧条件下,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氮氧化物的低温反应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用X射线衍射(XRD)实验、比表面积测定(BET)... 以MnO2为活性组分,Fe2O3为助剂,制备了以TiO2及ZrO2-TiO2为载体的整体式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在不同温度焙烧后应用于富氧条件下,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氮氧化物的低温反应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用X射线衍射(XRD)实验、比表面积测定(BET)、储氧性能测定(OSC)及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ZrO2-TiO2为载体的催化剂具有很好的高温热稳定性,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储氧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催化剂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以ZrO2-TiO2为载体的整体式锰基催化剂明显地提高了NH3-SCR反应的低温活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Tio2 低温nh3-SCR No nh3 整体式催化剂
下载PDF
Effects of silica additive on the NH_3-SCR activ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a V_2O_5/WO_3-TiO_2 catalyst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雪松 吴晓东 +3 位作者 许腾飞 翁端 司知蠢 冉锐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40-1346,共7页
V2O5/WO3‐TiO2 and V2O5/WO3‐TiO2‐SiO2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a wetness impregnation method, and both the catalysts were hydrothermally aged at 750℃ in 10 vol%H2O/air for 24 h. The catalysts were evaluated for N... V2O5/WO3‐TiO2 and V2O5/WO3‐TiO2‐SiO2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a wetness impregnation method, and both the catalysts were hydrothermally aged at 750℃ in 10 vol%H2O/air for 24 h. The catalysts were evaluated for NOx conversion using NH3 as the reductant. Hydrothermal ageing decreased the NOx conversion of V2O5/WO3‐TiO2 catalyst severely over the entire measured tem‐perature range. Interestingly, the NH3‐SCR activity of the silica‐modified catalyst at 220–480℃ is enhanced after ageing.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nitrogen adsorption, X‐ray fluorescence, Raman spectroscopy, H2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and NH3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The addition of silica inhibited the phase transition from anatase to rutile titania, growth of TiO2 crystallite size and shrinkage of catalyst surface area. Consequently, the vanadia species remained highly dispersed and the hydro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V2O5/WO3‐TiO2 catalyst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Wo3-Tio2 SILICA nh3-SCR hydrothermal stability Polymeric vanadia DE-NoX
下载PDF
前驱体溶液pH值对V_2O_5-WO_3/TiO_2催化剂的低温NH_3-SCR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0
6
作者 董国君 张玉凤 +1 位作者 赵元 白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55-1463,共9页
采用调节前驱体溶液pH值的方法制备了用于低温NH3-SCR的V2O5-WO3/Ti O2催化剂。通过XPS、Raman光谱、H2-TPR、NH3-TPD、NH3-DRIFT、XRD及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其脱硝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前驱体溶液酸性... 采用调节前驱体溶液pH值的方法制备了用于低温NH3-SCR的V2O5-WO3/Ti O2催化剂。通过XPS、Raman光谱、H2-TPR、NH3-TPD、NH3-DRIFT、XRD及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其脱硝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前驱体溶液酸性的增强能够提高催化剂表面聚合态钒物种和V4+(3+)/V5+的比值以及表面酸性,增加活性位数量、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其脱硝催化性能。因此,通过提高前驱体溶液的酸性,有助于制备出脱硝活性较好的NH3-SCR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溶液 V2 o5-Wo3/Tio2 ph 低温nh3-SCR 钒物种 脱硝活性
下载PDF
商用SCR脱硝催化剂K_2O中毒后再生:(NH_4)_2SO_4溶液 被引量:12
7
作者 商雪松 陈进生 +3 位作者 胡恭任 何炽 李建荣 喻小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0-756,共7页
利用(NH4)2SO4溶液对K2O中毒后烟气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脱硝商用催化剂活性进行再生。采用湿法浸渍法使催化剂表面负载不同质量K2O,前驱体为KNO3溶液。经过再生工艺处理后,在不同模拟烟气空速及氧浓度条件下均具有良好... 利用(NH4)2SO4溶液对K2O中毒后烟气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脱硝商用催化剂活性进行再生。采用湿法浸渍法使催化剂表面负载不同质量K2O,前驱体为KNO3溶液。经过再生工艺处理后,在不同模拟烟气空速及氧浓度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活性。进一步利用离子色谱(IC)、N2吸附脱附分析(BET)、扫描电镜及其元素能谱分析(SEM-Maps,EDX)、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技术对再生前后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再生工艺对K2O去除效果明显,有效地恢复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位V=O。此外,再生过程没有导致催化剂表面物质的流失及机械强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剂 K2o 中毒 再生 (nh4)2So4溶液
下载PDF
MnO_2的晶相结构和表面性质对低温NH_3-SCR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戴韵 李俊华 +1 位作者 彭悦 唐幸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71-1776,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具有相同形貌但是不同物相结构的MnO2纳米棒,分别为隧道状和层状结构,考察其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的性能.结果表明MnO2纳米棒的比表面积不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表面性质对催化活...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具有相同形貌但是不同物相结构的MnO2纳米棒,分别为隧道状和层状结构,考察其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的性能.结果表明MnO2纳米棒的比表面积不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表面性质对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隧道状α-MnO2纳米棒的低温NH3-SCR活性明显高于层状δ-MnO2纳米棒.结构分析和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实验表明,α-MnO2纳米棒的暴露晶面(110)面存在大量的配位不饱和Mn离子,形成较多的Lewis酸性位点,而且α-MnO2较弱的Mn―O键和隧道结构都有利于NH3的吸附;而δ-MnO2纳米棒的暴露晶面(001)面上的Mn离子已达到配位饱和,所以其表面Lewis酸性位点较少.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TG)分析表明α-MnO2纳米棒的表面更有利于NH3和NOx的活化.具有有利于吸附NH3和活化NH3和NOx的表面性质和晶型结构,是α-MnO2纳米棒活性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Mno2 Δ-MNo2 低温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晶相结构 表面性质.
下载PDF
NH_4H_2PO_4粉体热分解产物在瓦斯爆炸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罗振敏 张江 +4 位作者 任军莹 王涛 康凯 程方明 王亚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89-1495,共7页
NH_4H_2PO_4粉体的吸热分解热效应一直被认为是NH_4H_2PO_4粉体抑爆的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揭示NH_4H_2PO_4粉体吸热分解后对甲烷爆炸的作用,采用自主改进的XKWB-1型20 L近球型密闭式气体爆炸实验系统,测试NH_4H_2PO_4粉体热分解产物氨... NH_4H_2PO_4粉体的吸热分解热效应一直被认为是NH_4H_2PO_4粉体抑爆的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揭示NH_4H_2PO_4粉体吸热分解后对甲烷爆炸的作用,采用自主改进的XKWB-1型20 L近球型密闭式气体爆炸实验系统,测试NH_4H_2PO_4粉体热分解产物氨气和五氧化二磷加入后的甲烷爆炸压力参数,分析NH_4H_2PO_4粉体热分解产物对甲烷爆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H_2PO_4粉体热分解产物氨气和五氧化二磷对甲烷爆炸过程的影响均呈现出了一定的弱化作用,且氨气对高体积分数甲烷爆炸弱化效果更明显。另外,分解产物氨气对甲烷爆炸的弱化作用明显大于五氧化二磷,这一贡献对比对于高体积分数的甲烷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h2Po4粉体 氨气 五氧化二磷 甲烷爆炸 爆炸压力
下载PDF
湿地土壤NH3挥发、N2O释放过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志高 刘景双 +1 位作者 于君宝 衣华鹏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429-439,共11页
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过程与氮的气态损失密切相关,其对于氮循环的生态意义重大。综述了湿地土壤NH3挥发、N2O释放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当前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释放特征与一般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影... 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过程与氮的气态损失密切相关,其对于氮循环的生态意义重大。综述了湿地土壤NH3挥发、N2O释放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当前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释放特征与一般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影响湿地土壤NH3挥发及N2O释放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壤理化学性质、环境因素、水文过程、生物群落和人类活动等。鉴于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研究中应亟需加强的领域包括:①NH3挥发及N2O释放的驱动机制;②NH3挥发及N2O释放应用模型表征;③全球变暖、降水改变等对NH3挥发及N2O释放过程的影响;④人类活动对NH3挥发及N2O释放过程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 挥发 N2o释放 影响因素 湿地 土壤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钽基RuO_2·nH_2O电沉积薄膜电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甘卫平 黎小辉 +1 位作者 欧定斌 覃政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0-664,共5页
以RuCl3.xH2O的水溶液为电沉积溶液,通过恒流电沉积法在钽箔上电沉积一层RuO2.nH2O薄膜,研究退火温度对RuO2.nH2O薄膜的电容性能的影响;采用CHI660B电化学测试仪和循环伏安法对薄膜的电容性能进行测试;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电镜、能谱仪... 以RuCl3.xH2O的水溶液为电沉积溶液,通过恒流电沉积法在钽箔上电沉积一层RuO2.nH2O薄膜,研究退火温度对RuO2.nH2O薄膜的电容性能的影响;采用CHI660B电化学测试仪和循环伏安法对薄膜的电容性能进行测试;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电镜、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薄膜的形貌和微孔形态、薄膜元素及薄膜的物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经退火处理的RuO2.nH2O薄膜的电容性能不稳定,在循环伏安法测试中电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将RuO2.nH2O薄膜分别在不同温度(100,150,200,250和300℃)下进行的2 h的退火处理,经退火处理后的RuO2.nH2O薄膜的电容性能经过60次的循环后趋于稳定,其中,经过100℃退火处理的RuO2.nH2O薄膜的比电容最大,其比电容为0.083 8 F/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Ruo2·nh2o薄膜 电容 退火温度
下载PDF
硅锌矿在(NH_4)_2SO_4-NH_3-H_2O体系中的浸出机理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智勇 刘志宏 +2 位作者 曹志阎 李启厚 杨天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29-2935,共7页
对硅锌矿在(NH4)2SO4-NH3-H2O体系中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浸出反应机理,阐明其难以浸出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硅锌矿浸出反应方程为Zn2SiO4(s)+(2i-4)NH3(aq)+4NH4+=2[Zn(NH3)i]2++SiO2(s)+2H2O(l),i=1~4。浸出中,硅锌矿中的... 对硅锌矿在(NH4)2SO4-NH3-H2O体系中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浸出反应机理,阐明其难以浸出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硅锌矿浸出反应方程为Zn2SiO4(s)+(2i-4)NH3(aq)+4NH4+=2[Zn(NH3)i]2++SiO2(s)+2H2O(l),i=1~4。浸出中,硅锌矿中的硅溶解进入溶液,再以无定形SiO2形态从溶液中析出。SiO2在(NH4)2SO4-NH3-H2O体系中的溶解度很低,仅略高于0.3 g/L,而其从溶液中的析出速度非常缓慢,是硅锌矿在该体系中难以浸出的主要原因。当液固质量比从5提高至500时,锌浸出率将从2.72%提高至8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锌矿 (nh4)2So4-nh3-h2o体系 浸出 机理
下载PDF
土壤温度、水分和NH_4^+-N浓度对土壤硝化反应速度及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1
13
作者 王改玲 陈德立 李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硝化反应是土壤、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土壤N2O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环境条件对硝化反应中N2O排放的影响研究较少,而在国内外通用的几个模型中均用固定比例估算硝化反应过程中N2O的排放。本文通过砂壤土培养试验,研究了土... 硝化反应是土壤、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土壤N2O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环境条件对硝化反应中N2O排放的影响研究较少,而在国内外通用的几个模型中均用固定比例估算硝化反应过程中N2O的排放。本文通过砂壤土培养试验,研究了土壤温度、水分和NH4+-N浓度对硝化反应速度及硝化反应中N2O排放的影响,并用数学模型定量表示了各因素对硝化反应的作用,用最小二乘法最优拟合求得该土壤的最大硝化反应速度及N2O最大排放比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硝化反应速度呈指数增长;水分含量由20%充水孔隙度(WFPS)增加到40%WFPS时,反应速度增加,水分含量增加到60%WFPS时反应速度略有降低;NH4+-N浓度增加对硝化反应速度起抑制作用。用米氏方程描述该土壤的硝化反应过程,其最大硝化反应速度为6.67mg·kg?1·d?1。硝化反应中N2O排放比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NH4+-N浓度增加而略有增加;20%和40%WFPS水分含量时,硝化反应中N2O排放比例为0.43%~1.50%,最小二乘法求得的最大比例为3.03%,60%WFPS时可能由于反硝化作用,N2O排放比例急剧增加,还需进一步研究水分对硝化反应中N2O排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反应 N2o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nh4+-N浓度
下载PDF
低聚壳聚糖及其稀土(LaCl_3.nH_2O)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尹学琼 张岐 +1 位作者 林强 田国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0,共4页
活性氧(O2、OH、H2O2、1O2等)在人体医学、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寻找能清除多余活性氧、对人体无毒的抗氧化剂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自制低聚壳聚糖及其稀土金属配合物对O2和猪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低聚壳聚糖... 活性氧(O2、OH、H2O2、1O2等)在人体医学、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寻找能清除多余活性氧、对人体无毒的抗氧化剂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自制低聚壳聚糖及其稀土金属配合物对O2和猪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低聚壳聚糖及其稀土金属配合物对O2和猪油均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与常用抗氧化VE、THBQ性能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壳聚糖 壳聚糖镧配合物 抗氧化 猪油 活性氧
下载PDF
菜地追施猪粪沼液后NH_3和N_2O排放特征及氮损失率 被引量:9
15
作者 靳红梅 常志州 +5 位作者 吴华山 郭德杰 黄红英 马艳 徐跃定 张建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5-1165,共11页
将厌氧发酵残留物作为肥料还田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国内外对其还田后氨气(NH3)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特征及氮素利用率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微区试验,探讨了冬季和夏季大棚菜地追施猪粪沼液(DPS)后NH3和N2O的排放速... 将厌氧发酵残留物作为肥料还田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国内外对其还田后氨气(NH3)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特征及氮素利用率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微区试验,探讨了冬季和夏季大棚菜地追施猪粪沼液(DPS)后NH3和N2O的排放速率及氮素损失率。结果发现, 追施DPS后菜地NH3挥发激增,通常发生在施肥后的48 h 内;而N2O排放量在第一次施肥后大幅增加,随后逐步趋于稳定。追施DPS的处理其NH3和N2O的排放量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的处理,冬季和夏季二者的损失量分别占肥料总量的16.4%~23.2%和24.7%~27.5%。土壤温度、水分和pH对沼液中氮素以NH3和N2O的形式损失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沼液 nh3挥发 N2o排放 氮损失率 菜地
下载PDF
Mn-Fe/TiO_2低温NH_3选择性还原NO催化活性及其反应机制 被引量:32
16
作者 吴碧君 刘晓勤 +1 位作者 肖萍 王述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1-56,共6页
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了Mn-Fe/TiO2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催化剂,80℃时即获得了92.5%的NOx转达化率,在(H2O)=6%和(SO2)=0.01%条件下120℃时转达化率保持在95%以上。X衍射光谱(XRD)结果表明,Fe2O3与与MnO2存在相互作用,两者均匀... 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了Mn-Fe/TiO2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催化剂,80℃时即获得了92.5%的NOx转达化率,在(H2O)=6%和(SO2)=0.01%条件下120℃时转达化率保持在95%以上。X衍射光谱(XRD)结果表明,Fe2O3与与MnO2存在相互作用,两者均匀地分散在载体TiO2表面。傅立叶转换红外(FT-IR)及原位红外(SituIR)光谱分析得出反应机理为:Fe2O3为助催化剂,NH3主要以-NH2形式吸附在MnO2的Lewis酸中心上,与NO生成中间产物NH2NO,再分解成最终产物N2和H2O;少量以NH4+形式吸附在Brnst酸中心上。O2能同时增加Lewis酸中心和Brnst酸中心形成中间产物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 Mn-Fe/Tio2 红外光谱 反应机制
下载PDF
孔隙水中NH_4^+和HPO_4^(2-)浓度异常:一种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新指标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涛 蒋少涌 +4 位作者 杨竞红 葛璐 凌洪飞 吴能友 陈道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与研究中地球化学方法发挥了重大作用。利用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各种离子含量和同位素异常可以有效示踪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 其中Cl-浓度异常、SO42-浓度梯度和氧同位素组成异常已成为指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灵... 在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与研究中地球化学方法发挥了重大作用。利用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各种离子含量和同位素异常可以有效示踪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 其中Cl-浓度异常、SO42-浓度梯度和氧同位素组成异常已成为指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灵敏示踪剂。通过对比有和没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海域浅表层沉积物中孔隙水的NH4+和HPO42-含量, 发现有天然气水合物区的孔隙水中NH4+和HPO42-浓度明显偏高, 且存在与SO42-类似的浓度梯度曲线, 认为孔隙水中NH4+和HPO42-浓度异常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剂, 指示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 探讨了引起孔隙水中NH +和HPO 2-浓度异常的可能机理及精确测定这些离子含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nh4^+ hPo4^2- 孔隙水 海洋沉积物
下载PDF
H2O和SO2对Mn-Fe/MPS催化剂用于NH3低温还原NO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黄继辉 童华 +2 位作者 童志权 张俊丰 黄妍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7-522,共6页
研究了H2O和SO2对Mn-Fe/MPS催化剂低温下选择性催化NH3还原(SCR)NO的影响.结果表明,Mn-Fe/MPS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空速为20000h-1、反应温度433K时,NO的SCR转化率达99.1%.在反应温度低于413K时,水蒸汽(10%,)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研究了H2O和SO2对Mn-Fe/MPS催化剂低温下选择性催化NH3还原(SCR)NO的影响.结果表明,Mn-Fe/MPS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空速为20000h-1、反应温度433K时,NO的SCR转化率达99.1%.在反应温度低于413K时,水蒸汽(10%,)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催化活性;超过433K时,这种影响可完全消除,NO的SCR转化率达到97.8%以上.低浓度SO2(100×10-6)存在条件下,443K时催化效率仍可稳定在97.2%.在水和SO2共存的情况下,生成的硫酸盐和亚硫酸盐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逐渐失活,FT-IR测试也表明伴随SCR反应生成了硫酸铵.提高反应温度可以延缓催化剂的失活.此外还研究了不同活化温度对催化剂活性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化温度达到773K时,催化剂活性可以完全恢复.本研究中的催化剂的综合性能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其他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选择性催化还原 介孔二氧化硅 h2o So2
下载PDF
酸雨中SO_4^(2-)、NO_3^-、Ca^(2+)、NH_4^+对红壤中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郭朝晖 廖柏寒 黄昌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连续浸泡污染红壤和黄红壤,研究模拟酸雨中阴离子、阳离子浓度对土壤中重金属解吸行为和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加速了土壤酸化,重金属活性增强.增加模拟酸雨中SO42-、NO3-或Ca2+、NH4+浓度对Cd、Zn解吸行为均... 在实验室条件下连续浸泡污染红壤和黄红壤,研究模拟酸雨中阴离子、阳离子浓度对土壤中重金属解吸行为和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加速了土壤酸化,重金属活性增强.增加模拟酸雨中SO42-、NO3-或Ca2+、NH4+浓度对Cd、Zn解吸行为均产生明显促进作用,但对Cu影响不明显.增加模拟酸雨中SO42-、NO3-浓度,红壤和黄红壤交换态Cd、Zn百分率明显降低,交换态Cr百分率明显增加,交换态Cu百分率稍有提高,交换态Pb百分率变化不明显;增加模拟酸雨中Ca2+、NH4+浓度,红壤和黄红壤交换态Cd、Cu、Zn百分率明显降低,交换态Cr和活性形态Pb明显增加,但Cu的化学形态分布主要受模拟酸雨pH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So4^2- No3^- CA^2+ nh4^+ 重金属 红壤 大气污染 ph 土壤污染
下载PDF
Waugh结构(NH_4)_6[MnMo_9O_(32)]8H_2O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4
20
作者 霍国燕 袁华 +1 位作者 刘伟 孙汉文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19-22,127,共5页
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了 (NH4 ) 6 [MnMo9O32 ]8H2 O合成的最佳条件 .利用红外、紫外 -可见、差热 -热重和X射线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
关键词 WAUGh结构 循环伏安法 锰钼杂多酸盐 合成 表征 氧化还原性质 (nh4)6[MnMo9o32]8h2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