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CD3^+CD161^+淋巴细胞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洁云 张明霞 +4 位作者 陈骑 邓国防 邓群益 陈涛 杨倩婷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1626-1630,共5页
目的检测外周血CD3^+CD161^+淋巴细胞在结核病人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菌阳结核病人40例、菌阴结核病人37例、潜伏感染者2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人群外周血CD3^+CD161^+淋巴细胞水平。通过绘制RO... 目的检测外周血CD3^+CD161^+淋巴细胞在结核病人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菌阳结核病人40例、菌阴结核病人37例、潜伏感染者2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人群外周血CD3^+CD161^+淋巴细胞水平。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结果菌阳组和菌阴组CD3^+CD161^+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17.59±1.36)%和(16.89±0.8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5±1.27)%]和潜伏感染组[(26.88±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7,P<0.01)。根据绘制的ROC曲线,CD3^+CD161^+淋巴细胞在分辨对照组和菌阳组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93.33%;在分辨潜伏感染组和菌阳组时AUC为0.913,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95%;在分辨对照组和菌阴组时AUC为0.892,敏感度为81.08%,特异度为96.67%;在分辨潜伏感染组和菌阴组时AUC为0.868,敏感度为81.08%,特异度为95.0%。结论结核病人CD3^+CD161^+淋巴细胞下降明显,能够较好地分辨菌阳和菌阴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和潜伏感染者,可考虑作为诊断结核病的候选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凝集素样受体亚家族B 结核 流式细胞术 分子诊断技术 评价研究
下载PDF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与胎盘形成
2
作者 李娜 郑建淮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4期554-557,共4页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表达于自然杀伤细胞表面,与相应配体结合后传递特定细胞内信号,使自然杀伤细胞针对靶细胞发挥活化或抑制性作用。在妊娠早期,聚集于母胎界面的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表达于自然杀伤细胞表面,与相应配体结合后传递特定细胞内信号,使自然杀伤细胞针对靶细胞发挥活化或抑制性作用。在妊娠早期,聚集于母胎界面的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下调节滋养细胞侵袭,促进螺旋动脉重铸及胎盘形成,影响妊娠进程及相关疾病。近年关于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回顾以往的观点,该文就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在胎盘形成及妊娠中的作用作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自然杀伤细胞 胎盘形成 妊娠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肝组织中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及其配体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海燕 韦进香 +3 位作者 付海艳 杨依娜 涂荣芳 唐映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56-2461,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中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及其配体(MICA)、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10、IL-15)表达与肝内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且确诊为PBC(PBC组,n=30)、慢性乙...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中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及其配体(MICA)、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10、IL-15)表达与肝内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且确诊为PBC(PBC组,n=30)、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15)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组,n=10)患者的肝穿刺活检标本。判断肝脏标本的肝脏炎症活动度(G)和纤维化程度(S),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3组肝组织中NKG2D、MICA、IFNγ、IL-10、IL-15的表达情况(根据染色细胞多少及染色深浅计算染色评分,判断各指标表达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 PBC组NKG2D的表达随炎症程度加重而上升,G3~4级者明显高于G1~2级者(G1vs G2 vs G3 vs G4:1.4±0.05 vs 1.56±0.05 vs 1.86±0.11 vs 2.60±0.17,F=150.8,P <0.05);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下降(S3 vs S4:2.30±0.17 vs 1.56±0.05,t=-1.52,P <0.05)。PBC组G3与G4级MI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1±0.01 vs 0.20±0.03,t=-2.20,P> 0.05),S3与S4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02 vs 0.18±0.03,t=-2.64,P> 0.05)。PBC组IL-15在炎症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1 vs G2 vs G3 vs G4:0.70±0.10 vs 1.50±0.10 vs 1.93±0.11 vs 2.60±0.17,F=251.3,P <0.05),在纤维化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3 vs S4:2.00±0.05 vs 2.40±0.30,t=-1.62,P> 0.05)。CHB组IL-15的表达在不同炎症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1 vs G2 vs G3:0.73±0.15 vs 1.96±0.15 vs 2.50±0.17,F=150,P <0.05),在不同纤维化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1 vs S2 vs S3:0.70±0.10 vs 21.96±0.15 vs 2.50±0.17,F=158.7,P <0.05)。PBC组IL-10仅G1期表达(0.16±0.01),CHB组G1、G2级均表达IL-10,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1 vs G2:0.19±0.01 vs 0.13±0.01,t=-1.522,P> 0.05)。PBC患者肝组织IL-15的表达与ALP、GGT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1、0.407,P值分别为0.014、0.045)。结论 NK细胞活化受体NKG2D影响PBC肝内炎症的程度,且PBC晚期表达NKG2D的配体MICA,同时下调NKG2D。IL-15在PBC组表达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且与ALP、GGT水平呈正相关,提示NK细胞活化、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参与PBC的发生发展,其IL-15可能作为一个辅助诊断PBC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nk细胞凝集素样受体亚家族k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在肠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葛柳青 姜挺 +3 位作者 赵杰 陈志涛 周峰 夏冰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11-813,共3页
目的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MIC)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4例UC患者和17例正常人肠黏膜组织中MICA和MICB及其受体NKG2D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 目的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MIC)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4例UC患者和17例正常人肠黏膜组织中MICA和MICB及其受体NKG2D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肠黏膜组织中MICA分子的表达定位.结果 UC组MICA、MICB及NKG2DmRNA水平的表达量(分别为3.5408±2.6658、8.9879±3.2893和2.4395±0.8147)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477±0.7201、4.6293±1.2616和1.1624±0.3954,P值分别=0.0053、0.0039和0.0078).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MICA分子在肠上皮细胞胞膜中表达.结论 UC患者肠黏膜组织中MICA、MICB及其受体NKG2D的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提示MIC基.因在UC局部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基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 nkG2D
原文传递
CLEC2D/CD161分子相互作用调节蜕膜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杀伤功能 被引量:3
5
作者 谈程 范蒙洁 +4 位作者 贾文通 马烨灵 陈敦金 李蓉 王雁玲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04-711,共8页
目的研究孕早期CLEC2D/CD161分子相互作用对蜕膜自然杀伤细胞(decidual natural killer cell,dNK)免疫杀伤功能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与复发性流产发病的关联。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孕6~10周的正常妊娠(n=16)及复发性流产(n=6)蜕膜... 目的研究孕早期CLEC2D/CD161分子相互作用对蜕膜自然杀伤细胞(decidual natural killer cell,dNK)免疫杀伤功能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与复发性流产发病的关联。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孕6~10周的正常妊娠(n=16)及复发性流产(n=6)蜕膜组织取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通过免疫荧光确定CLEC2D及CD161分子在早孕蜕膜中的分布。从早孕蜕膜中分离培养dNK,对dNK与JEG-3分别用CD161抗体阻断(blocking CD161,B-CD161)及CLEC2D小干扰RNA(siCLEC2D)敲降处理。经过共培养后,用细胞杀伤实验检测dNK的杀伤性。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CLEC2D主要分布于表达于绒毛外滋养层细胞(extravillous trophoblast,EVT)中,CD161主要表达于dNK中。并且CD161阳性的dNK和CLEC2D阳性的EVT在蜕膜中相邻分布,存在发生相互作用的空间位置条件。(2)B-CD161组效靶比40∶1、20∶1、10∶1及5∶1的靶细胞裂解率分别为(59.12±4.56)%、(25.96±5.44)%、(13.60±8.94)%和(12.53±8.94)%,其对照组IgG组对应效靶比靶细胞裂解率为(20.01±1.96)%、(8.51±1.32)%、(3.24±0.75)%和(3.82%±1.92)%。效靶比40∶1和20∶1时,裂解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t=13.922,P<0.01;t=5.403,P<0.05);而10∶1和5∶1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CLEC2D组效靶比40∶1、20∶1、10∶1和5∶1的靶细胞裂解率分别为(43.37±2.01)%、(32.99±2.08)%、(23.47±1.36)%和(11.48±0.37)%,其阴性对照组对应效靶比的靶细胞裂解率分别为(15.54±1.46)%、(13.84±1.68)%、(9.94±3.01)%和(5.50±0.99)%,2组之间各效靶比的裂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402、12.400、7.093和9.842,P值均< 0.01)。siCLEC2D组dNK杀伤性相关因子颗粒酶B的表达较阴性对照组升高。(3)复发性流产和正常妊娠蜕膜组织中CLEC2D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复发性流产病例dNK中CD161的阳性率低于正常妊娠组。复发性流产dNK的杀伤性水平高于正常dNK。结论在早孕期蜕膜中,EVT可通过CLEC2D与dNK上的CD161相互作用,抑制dNK的杀伤性,实现免疫耐受。蜕膜CD161表达下降导致dNK杀伤能力增强,这可能是复发性流产的免疫排斥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习惯性 蜕膜 杀伤细胞 天然 受体 细胞表面 外源凝集素类 C型 nk细胞凝集素样受体亚家族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