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润叶 李晔雄 +15 位作者 王维虎 金晶 王淑莲 刘跃平 宋永文 任骅 房辉 刘清峰 王朝阳 亓妹楠 卢宁宁 陈波 张希梅 周立强 刘新帆 余子豪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比较原发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对2000--2008年间本院收治的122例DLBCL和44例ENKTCL进行回顾分析。DLBCL通常4—6周期CHOP方案化疗后加累及野放疗,早... 目的比较原发韦氏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对2000--2008年间本院收治的122例DLBCL和44例ENKTCL进行回顾分析。DLBCL通常4—6周期CHOP方案化疗后加累及野放疗,早期NKTCL单纯扩大野放疗或加辅助化疗或放疗前加短周期(1—3周期)CHOP方案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随访率为82%,DLBCL和ENKTCL随访时间满5年者分别为32例和15例。DLBCL多见于扁桃体并伴有颈淋巴结累及,ENKTCL多见年轻男性、鼻咽Ⅰ期病变、B症状和侵犯周围结构。DLBCL和ENKTCL的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67%和68%、59%(X^2=0.53、1.06,P=0.468、0.303);Ⅰ+Ⅱ期的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9%、76%和72%、62%(x^2=1.20、2.46,P=0.273、0.11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乳酸脱氢酶升高、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1、国际预后指数评分≥1、Ⅲ+Ⅳ期病变和大肿块与DLBCL的预后相关(X^2=9.40、12.72、6.15、10.36、12.48、5.53,P=0.002、0.000、0.013、0.001、0.000、0.019),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1和年龄〉60岁与ENKTCL的预后相关(x^2=3.98、8.41,P=0.046、0.004)。结论原发韦氏环的DLBCL与ENKTCL临床特征不同,但不同治疗原则下两者预后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 韦氏环/放射疗法 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 韦氏环/化学疗法 淋巴瘤 鼻型nk/t细胞 韦氏环/放射疗法 淋巴瘤 鼻型nk/t细胞 韦氏环/化学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早期原发鼻腔与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和预后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牛绍清 张玉晶 +4 位作者 杨勇 夏青 温戈 王汉渝 夏云飞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IE~ⅡE期原发鼻腔与原发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在临床特征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别。方法回顾分析1991-2011年本院初治的273例患者,其中IE期184例,ⅡE期89例。原发鼻腔(NC—NKTL)209例和原发韦氏环(WR—NKTL)64例。258例(94... 目的探讨IE~ⅡE期原发鼻腔与原发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在临床特征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别。方法回顾分析1991-2011年本院初治的273例患者,其中IE期184例,ⅡE期89例。原发鼻腔(NC—NKTL)209例和原发韦氏环(WR—NKTL)64例。258例(94.5%)患者先接受化疗,多数患者接受CHOP或类似方案化疗,放疗中位剂量为54Gy。结果与NC—NKTL相比,WR—NKTL中ⅡE期和有B症状者显著增多。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相近(88.7%和87,9%,P=0.869)。随访率96.3%,随访时间满5年者196例。5年总生存率(0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52.6%和41.4%,其中NC+NKTL的5年OS有高于WR—NKTL的趋势(57.0%:39.0%,P=0.062),而5年PFS则高于WR—NKTL的(46.7%:25.8%,P=0.019)。结论早期原发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较原发鼻腔病变更易发生全身症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临床上考虑提早放疗和颈部淋巴结预防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 t细胞淋巴瘤 鼻腔 化放疗法 nk t细胞淋巴瘤 韦氏环 化放疗法 临床 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韦氏环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八例临床病理学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丹丹 李盼 +4 位作者 胡培珠 王冠男 赵武干 张延平 李文才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6-692,共7页
目的:探讨韦氏环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wPTCL-TFH)临床病理学及遗传学特点,并与结内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nPTCL-TFH)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对比分析,以加深对该少见肿瘤的认识。方法:... 目的:探讨韦氏环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wPTCL-TFH)临床病理学及遗传学特点,并与结内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nPTCL-TFH)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对比分析,以加深对该少见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诊断的wPTCL-TFH 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BIOMED2法)情况,并用Sanger测序法检测IDH2 R172基因突变情况,最后通过电话随访患者。结果: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62.5岁(年龄范围30~75岁),临床均无发热及皮疹,PET-CT/CT均表现为韦氏环部位黏膜增厚或肿块伴多发淋巴结肿大,5/7例处于进展期(Ⅲ/Ⅳ期);光镜下特征性的表现为黏膜内单一的小-中等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缺乏多形性炎性细胞背景及滤泡外滤泡树突细胞网(FDC网)的增生,5例可见胞质透明T细胞;多数黏膜表面伴有溃疡(6例)及局部-广泛的黏膜内腺体消失(7例);2例见上皮样组织细胞构成的肉芽肿结构;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均表达CD4及2种或2种以上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PD-1(8/8)、bcl-6(8/8)、CXCL13(7/8)及CD10(1/8);6例CD30阳性;4例EBER原位杂交阳性;8例TCR基因均呈单克隆性重排;6例IDH2 R172基因均未见突变。1例患者在随访18个月时死亡,其余7例存活(随访时间3~10个月不等)。结论:wPTCL-TFH少见,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nPTCL-TFH相似,与AITL有部分重叠;有必要将其从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中鉴别出来;综合临床、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外周 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病理学 临床 基因 韦氏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