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瓜等九种蔬菜与NO_3-N亲和力的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高祖明 张春兰 +2 位作者 倪金应 张英 周权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5-79,共5页
应用酶动力学方程 v=(V_(max)[s])/(Km+[s]),通过 Lineweaver-Burk 法作图求取 km值.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蔬菜苗期对 NO_3-N 的亲和力大小依次为:甜椒>玉米>番茄>黄瓜>甘蓝>茄子>茼蒿>芹菜>苋菜。蔬菜在吸收 NO_... 应用酶动力学方程 v=(V_(max)[s])/(Km+[s]),通过 Lineweaver-Burk 法作图求取 km值.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蔬菜苗期对 NO_3-N 的亲和力大小依次为:甜椒>玉米>番茄>黄瓜>甘蓝>茄子>茼蒿>芹菜>苋菜。蔬菜在吸收 NO_3-N 的同时,可向培养液中分泌微量的还原糖,蛋白质,有机酸等。其中草酸的分泌量随营养液中 NO_3-N 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采用NH_4-N、NO_3-N 混合施肥,对降低叶菜类 NO_3-N 的累积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no3-n 亲和力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NO_3-N深层积累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2
作者 郭胜利 张文菊 +2 位作者 党廷辉 吴金水 郝明德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84-591,共8页
以长期试验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系统中施肥、作物、降水、耕作措施以及土壤类型和特性对产生土壤NO3 N深层积累的影响。分析发现,氮肥的过量施用和400~800mm降水量偏低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NO3 N积累在100~30... 以长期试验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系统中施肥、作物、降水、耕作措施以及土壤类型和特性对产生土壤NO3 N深层积累的影响。分析发现,氮肥的过量施用和400~800mm降水量偏低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NO3 N积累在100~300cm土层的主要因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NO3 N深层积累显著增加;氮磷配施有助于降低其积累量。不同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也是影响NO3 N深层积累的因素,作物之间的轮作方式会有效降低NO3 N深层积累;休闲期种植合理植物可有效降低NO3 N深层积累。NO3 N深层积累主要产生在质地较重的土壤上,带正电荷粘土矿物对NO3 N吸附是导致热带土壤中NO3 N积累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深层积累NO3 N的生物有效性、迁移变化机理、与作物根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土壤性状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no3n深层积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酸性环境下作物幼苗对NO_3^--N和NH_4^+-N的吸收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汪晓丽 陈平 封克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56,共5页
以水稻、小麦、玉米3种作物的不同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介质pH对幼苗根系铵态氮(NH_4^+- N)和硝态氮(NO_3^--N)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幼苗根系对2种无机氮素的吸收速率受介质pH的影响大,影响程度与作物的种类、... 以水稻、小麦、玉米3种作物的不同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介质pH对幼苗根系铵态氮(NH_4^+- N)和硝态氮(NO_3^--N)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幼苗根系对2种无机氮素的吸收速率受介质pH的影响大,影响程度与作物的种类、品种和苗龄有关。多数作物品种在pH 4.0条件下对NO_3^--N的吸收速率高于pH 6.0,而介质pH对NH_4^+-N吸收速率的影响与此相反。水稻幼苗对NO_3^--N的吸收速率随苗龄的增大而减慢,但对NH_4^+-N的吸收速率则逐渐加快。小麦和玉米对NO_3^--N和NH_4^+-N的吸收速率均随苗龄的增大而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玉米 低PH no_3^--n nH_4^+-n
下载PDF
土壤供氮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Ⅳ 土壤剖面中的起始NO_3^- —N——可靠的土壤氮素有效性指标 被引量:26
4
作者 胡田田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74-82,共9页
对作物吸氮量直接贡献较大的起始NO^-_3—N,旱区位于30~60cm土层,灌区位于60~100cm土层。播种前0~60cm和0~100cm的起始NO^-_3—N分别是旱区和灌区土壤对冬小麦供氮的可靠指标。不仅如此,一定深度土壤的起始NO^-_3—N还决定了作物吸... 对作物吸氮量直接贡献较大的起始NO^-_3—N,旱区位于30~60cm土层,灌区位于60~100cm土层。播种前0~60cm和0~100cm的起始NO^-_3—N分别是旱区和灌区土壤对冬小麦供氮的可靠指标。不仅如此,一定深度土壤的起始NO^-_3—N还决定了作物吸收氮素的多少。而各种方法测定的可矿化氮反映了土壤潜在的供氮水平。依据一定深度的起始NO^-_3—N划分的土壤氮肥力等级,与两地生产水平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100cm各层 起始no3--n 供氮指标 土壤氮肥力等级 吸氮量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F^-、Cl^-、NO_2^-—N、NO_3^-—N、SO_4^(2-) 被引量:8
5
作者 田伟 杨元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2年第2期13-14,共2页
应用DX-102型离子色谱仪测定水中的F^-、Cl^-、NO_2^-—N、NO_3^-—N及SO_4^(2-),淋洗液为1.42mmol/LNaHCO_3-1.50mmol/L Na_2CO_3溶液,淋洗液流速为1.8 mL/min,进样量为25μL。5种离子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分离良好,定量测定的线性相关系... 应用DX-102型离子色谱仪测定水中的F^-、Cl^-、NO_2^-—N、NO_3^-—N及SO_4^(2-),淋洗液为1.42mmol/LNaHCO_3-1.50mmol/L Na_2CO_3溶液,淋洗液流速为1.8 mL/min,进样量为25μL。5种离子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分离良好,定量测定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测定 氟离子 氯离子 硝酸根 亚硝酸根 硫酸根
下载PDF
田间土壤NO_3^--N含量空间变异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许翠平 沈言俐 《灌溉排水》 CSCD 2000年第4期5-9,共5页
对具有代表性的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田间土壤 NO- 3 -N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在置信水平β=0 .0 5下均服从正态分布。由实测资料进行的自相关及半方差分析表明 ,... 对具有代表性的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田间土壤 NO- 3 -N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在置信水平β=0 .0 5下均服从正态分布。由实测资料进行的自相关及半方差分析表明 ,3个地块的土壤 NO- 3 -N含量自相关性不显著 ,且无规律性 ,因此在田间一般距离取样的土壤 NO- 3 -N含量可作为独立的随机变量。并将 NO-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 no3^--n含量 田间土壤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剖面NO_3^--N动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敏超 温小乐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36-39,共4页
通过 6个氮水平小区试验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剖面 NO3 -- N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利用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 ;土壤剖面 NO3 -- N含量则有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而在同一氮水平下 ... 通过 6个氮水平小区试验 ,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剖面 NO3 -- N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利用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 ;土壤剖面 NO3 -- N含量则有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而在同一氮水平下 ,从土壤表层到深层 (10 0 cm) ,则有递减的趋势。在冬小麦生育期中 ,以开花期 80~ 10 0 cm土壤剖面累积的 NO3 -- N量最多 ,因此最有可能淋洗出根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土壤no-3-n含量 施肥量 肥料利用
下载PDF
杂交稻和常规稻生育后期对NO_3^--N和NH_4^+-N的营养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肖娥 孙羲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80-86,共7页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杂交稻和常规稻生育后期对不同N源的营养效应。结果表明,杂交稻对抽穗前追施的NO_3^--N的利用率比常规稻高7.8%,回收率高13.2%:追施NH_4^+-N时,杂交稻的N肥利用率比常规稻高6.1%,回收率高14.5%肥源之间比较...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杂交稻和常规稻生育后期对不同N源的营养效应。结果表明,杂交稻对抽穗前追施的NO_3^--N的利用率比常规稻高7.8%,回收率高13.2%:追施NH_4^+-N时,杂交稻的N肥利用率比常规稻高6.1%,回收率高14.5%肥源之间比较,收获期NH_4^+-N的利用率和回收率都高于NO_3^--N。肥料N在穗中的分配率,杂交稻比常规稻大15.7—20.2%,但NO_3^--N与NH_4^--N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还表明,抽穗前追施NO_3^--N比追施NH_4^--N能更明显地促进水稻对Ca^(2+),Mg^(2+)的吸收,刺激浮根的生长,增加稻谷产量,而且杂交稻的这些效应大于常规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常规稻 营养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麝香草酚和二磺酸酚分光光度法测定NO_3^--N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宛华 吴贤芬 陈月嫦 《净水技术》 CAS 2003年第1期42-43,共2页
文章对两种测定NO_3^--N的方法从灵敏度、去Cl^-、NO_2^-的干扰能力及实际操作作了比较,并提出了用麝香草酚测定NO_3^--N应注意事项。
关键词 麝香草酚 二磺酸酚 分光光度法 测定 硝酸盐氮 饮用水
下载PDF
C_3和C_4禾本科作物的氮素利用效率——Ⅳ不同温度培养和NH_4^+介入下幼苗叶片NO_3^-含量的比较
10
作者 何新化 Ann Oaks 李明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第4期65-71,共7页
在供试Kimpack、砂+蛭石、商品土壤和0、5.0m mol/L KNO_3培养下,8天龄大麦和玉米幼苗在20℃下比其7天龄幼苗在28℃下有较高的叶片NO_3^-积累;同时不管是在大麦幼苗还是玉米幼苗较为适宜生长的20℃或28℃下,前者都比后者有较高的叶片NO_... 在供试Kimpack、砂+蛭石、商品土壤和0、5.0m mol/L KNO_3培养下,8天龄大麦和玉米幼苗在20℃下比其7天龄幼苗在28℃下有较高的叶片NO_3^-积累;同时不管是在大麦幼苗还是玉米幼苗较为适宜生长的20℃或28℃下,前者都比后者有较高的叶片NO_3^-含量。在供试O、5.0和20.0 KNO_3、NH_4NO_3、NH_4Cl、KNO_3+NH_4Cl(1:1)下,8天龄C_3(大麦、小麦)和C_4(玉米、高梁)植物幼苗叶片NO_3^-积累在5.0m mol/L总氮下是以NO_3^--N为唯一氮源比以NO_3^--N和NH_4^+-N两种氮源同时存在为高,但在20.0m mol/L总氨下,两者都几乎没有NO_3^-积累上的差异。但无论有无NH_4^+的参与,只要有NO_3^--N或NO_3^--N和NH_4^--N同时存在,都是C_3植物比C_4植物有较高的叶片NO_3^-含量。倘以NH_4^+-N为唯一氮源时,幼苗体内的NO_3^-含量随外源NH_4^+的增加而略有减少并且C_3植物和C_4植物的NO_3^-积累没有显著差异。造成C_3和C_4植物幼苗叶片NO_3^-含量上的差异是与它们的氮素需求特性相一致的,是其在各自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一种进化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作物 氮素 利用效率 幼苗
下载PDF
北京潮土NO_3—N在土体中的移动特点及其淋失动态 被引量:60
11
作者 陈子明 袁锋明 +4 位作者 姚造华 周春生 傅高明 宋永林 李小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71-79,共9页
利用养分渗滤池研究了北京潮土地区春小麦—夏玉米连作期间NO_3—N在土壤剖面中移动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NO_3—N的移动同降雨、灌水以及整个土壤系统中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在春小麦期间只有个别处理在0—20cm和20-40cm中有显著移动,... 利用养分渗滤池研究了北京潮土地区春小麦—夏玉米连作期间NO_3—N在土壤剖面中移动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NO_3—N的移动同降雨、灌水以及整个土壤系统中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在春小麦期间只有个别处理在0—20cm和20-40cm中有显著移动,而夏玉米期间在0—130cm的土体中NO_3—N发生了“波浪式”的移动。淋失量同当时的降雨量线性相关。130cm深处NO_3—N含量在淋失高峰期可达10mgN.L^(-1)以上。此外,NO_3—N的移动同尿素施用量的多少有着密切关系,而尿素、硝铵和硫铵等肥料品种之间差异则不明显。^(15)N示踪结果表明,在春小麦前期尿素中的酰胺态氮或NH_4—N在0-20cm土层中直接移动,而来自肥料的NO_3—N在40—60cm处移动;夏玉米生长期间,在60cm以下深处有大量来自尿素和硝铵等残留标记氮的NO_3—N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氮素移动 淋洗损失 北京潮土 硝态氮
下载PDF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在营养限制胁迫后对NH_4-N的超补偿吸收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大鹏 林贞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7-312,共6页
采用营养限制胁迫处理的方法,研究龙须菜对NH4N的超补偿吸收现象。龙须菜在低营养限制胁迫(饥饿)下培养10天后,恢复营养盐培养3天,测定其对NH4N吸收速率。N吸收实验结果表明,对NH4N(采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表现出较强的超补偿吸收能... 采用营养限制胁迫处理的方法,研究龙须菜对NH4N的超补偿吸收现象。龙须菜在低营养限制胁迫(饥饿)下培养10天后,恢复营养盐培养3天,测定其对NH4N吸收速率。N吸收实验结果表明,对NH4N(采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表现出较强的超补偿吸收能力。与持续正常培养的对照组和持续受高浓度营养盐胁迫的处理组比较,各组在培养第一天时对NH4N的吸收速率差异明显,饥饿处理组最高为17.73μmol/(g·h),对照组最高为12.25μmol/(g·h),高营养盐处理组最高只有6.12μmol/(g·h)。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培养到第三天时吸收速率趋于一致。而各组对NO3N(采用锌镉还原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吸收速率都很小,最高为饥饿处理组只有1.49μmol/(g·h),说明龙须菜优先选择吸收NH4N。实验结束后称重发现对照组、饥饿处理组和饱和组生长率(SGR)分别为5.85%、5.44%、5.02%,ANOVA方差分析表明,三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46<0.05),证实大型海藻也存在超补偿生长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菜 饥饿胁迫 超补偿 nH4-n吸收 no3-n吸收
下载PDF
Nitrogen mobility,ammonia volatilization,and estimated leaching loss from long-term manure incorporation in red soil 被引量:10
13
作者 HUANG Jing DUAN Ying-hua +6 位作者 XU Ming-gang ZHAI Li-mei ZHANG Xu-bo WANG Bo-ren ZHANG Yang-zhu GAO Su-duan SUN N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082-2092,共11页
Nitrogen(N) loss from fertilization in agricultural fields has an unavoidabl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pathways can assist in developing th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Nitrogen(N) loss from fertilization in agricultural fields has an unavoidabl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pathways can assist in developing th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ate of N fertilizers applied to acidic red soil(Ferralic Cambisol) after 19 years of mineral(synthetic) and manure fertilizer treatments under a cropping system with wheat-maize rotations. Five field treatments were examined: control(CK), chemical nitrogen and potash fertilizer(NK), chem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NP), chemical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h fertilizer(NPK) and the NPK with manure(NPKM, 70% N from manure). Based on the soil total N storage change in 0–100 cm depth, ammonia(NH_3) volatilization, nitrous oxide(N_2O) emission, N plant uptake, and the potential N leaching loss were estimated using a mass balance approach. In contrast to the NPKM, all mineral fertilizer treatments(NK, NP and NPK) showed increased nitrate(NO_3~–) concentration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indicating higher leaching potential. However, total NH_3 volatilization loss was much higher in the NPKM(19.7%) than other mineral fertilizer treatments(≤4.2%). The N_2O emissions were generally low(0.2–0.9%, the highest from the NPKM). Total gaseous loss accounted for 1.7, 3.3, 5.1, and 21.9% for NK, NP, NPK, and NPKM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Estimated N leaching loss from the NPKM was only about 5% of the losses from mineral fertilizer treatments. All data demonstrated that manure incorporation improved soil productivity, increased yield, and reduced potential leaching, but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NH_3 volatilization, which could be reduced by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method. 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manure incorporationis an essential strategy in N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in upland red soil cropp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no_3~–-n ammonia volatilization nitrogen leaching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 mass balance nitrous oxide emission
下载PDF
泡沫Cu-Zn电极电催化还原硝酸盐氮 被引量:2
14
作者 尤仁金 孟朔 +4 位作者 刘田田 赵海舰 陈志冬 叶蕾 赵贤广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6-442,457,共8页
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制备载锌泡沫铜双金属复合电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和X线衍射仪(XRD)对载锌泡沫铜(泡沫Cu-Zn)电极进行表征。将泡沫Cu-Zn电极作为阴极,Ir-Ru/Ti板作为阳极,在无隔膜反应器中进行废水中硝酸盐氮(NO... 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制备载锌泡沫铜双金属复合电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和X线衍射仪(XRD)对载锌泡沫铜(泡沫Cu-Zn)电极进行表征。将泡沫Cu-Zn电极作为阴极,Ir-Ru/Ti板作为阳极,在无隔膜反应器中进行废水中硝酸盐氮(NO_(3)^(-)-N)电化学还原实验,考察电流密度、溶液pH、Cl^(-)浓度对NO_(3)^(-)-N还原效果的影响,研究NO_(3)^(-)-N还原机制。结果表明:Zn纳米颗粒以不规则絮状结构成功地沉积在泡沫铜表面。对于质量浓度为700 mg/L的NO_(3)^(-)-N模拟废水,在电流密度为20 mA/cm^(2)、不调节废水pH和NaCl投加量为1.5 g/L条件下,电解6 h后,将NO_(3)^(-)-N质量浓度由初始的700 mg/L降至约4 mg/L,去除率达到99%左右,无副产物亚硝酸盐氮(NO_(2)^(-)-N)产生,最终副产物氨氮(NH_(4)^(+)-N)质量浓度约64 mg/L,N_(2)选择率约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 泡沫铜 硝酸盐氮(no_(3)^(-)n) 电催化还原 废水处理 氨氮 去除率
下载PDF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减缓尿素转化产物氧化及淋溶的作用 被引量:59
15
作者 陈振华 陈利军 武志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8-242,共5页
利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脲酶抑制剂氢醌(HQ),硝化抑制剂包被碳化钙(ECC)和双氰胺(DCD)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对尿素转化产物土壤持留、氧化以及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它抑制剂处理相比,HQ+DCD组合能有效抑制尿素水解产物的氧化,使... 利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脲酶抑制剂氢醌(HQ),硝化抑制剂包被碳化钙(ECC)和双氰胺(DCD)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对尿素转化产物土壤持留、氧化以及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它抑制剂处理相比,HQ+DCD组合能有效抑制尿素水解产物的氧化,使其以交换态NH4+的形式在土壤中长时间持留;氧化作用的抑制不仅减少了氧化产物NO3-的累积,也降低了NO3-淋溶潜势,使其淋入下层土壤的深度仅限在5~10cm范围内,且淋溶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铵态氮 硝态氮 no3^-淋溶
下载PDF
石灰性土壤中NH_4^+—N的硝化与NH_4^+—N的粘土矿物固定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世清 卜彤英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99-107,共9页
用杨陵地区红油土的耕层及粘化层(混入1/4耕层土壤)作为2种供试土壤,各设不施,施N,施K,施NK4个处理,在30℃下恒温培养。培养期间分期测定NH^+_4—N,NO^-_3—N及非代换性铵,旨在探讨石灰性土壤中NH^+_4—N的硝化与粘土矿物晶层固定的关... 用杨陵地区红油土的耕层及粘化层(混入1/4耕层土壤)作为2种供试土壤,各设不施,施N,施K,施NK4个处理,在30℃下恒温培养。培养期间分期测定NH^+_4—N,NO^-_3—N及非代换性铵,旨在探讨石灰性土壤中NH^+_4—N的硝化与粘土矿物晶层固定的关系。结果表明,硝化形成的NO^-_3—N以指数曲线递增,NH^+_4—N则以幂函数曲线及反S型曲线递减,最终都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耕层土壤中的NH^+_4—N的硝化作用强烈,被土壤固定量少,粘化层则恰好相反。施入氮肥能显著地增加NO^-_3—N,NH^+_4—N及非代换铵的含量。耕层土壤易固定也易释放固定的NH^+_4—N;粘化层固定后不易释放。施K对减少粘化层NH^+_4—N的固定无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层 粘化层 硝化 铵的固定 no3--n nH4+-n 非代换铵
下载PDF
碳硫比和硝酸根投加量对DS-EBPR工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晴 余美 +3 位作者 程娜 邱林清 孟了 吕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75,共5页
为获得适宜的硫循环协同反硝化生物除磷工艺(DS-EBPR)运行条件,采用批次实验研究了进水m(C)/m(S)和NO_3^--N投加量对DS-EBPR的影响,同时对工艺代谢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m(C)/m(S)为150/200时有最大吸磷速度2.4 mg/(g·h),而... 为获得适宜的硫循环协同反硝化生物除磷工艺(DS-EBPR)运行条件,采用批次实验研究了进水m(C)/m(S)和NO_3^--N投加量对DS-EBPR的影响,同时对工艺代谢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m(C)/m(S)为150/200时有最大吸磷速度2.4 mg/(g·h),而PHA的储存和消耗速度却最低,同时poly-S的储存和消耗速度却最大。DS-EBPR释磷段和吸磷段的反应进行能量平衡分析,说明poly-S在DS-EBPR工艺运行中可作为潜在的能量来源。poly-S在吸磷段可调节NO_3^--N的反硝化作用,可减少NO_3^--N对下一周期释磷段的影响,以达到良好的释磷效果。DS-EBPR工艺的反应机理明显不同于传统的EBPR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循环协同反硝化生物除磷(DS-EBPR) 碳硫质量比 no_3^--n投加量 poly-S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旱田土壤N_(2)O排放和氮素淋溶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于亚泽 焦燕 +5 位作者 杨文柱 宋春妮 于俊霞 刘立家 张婧 刘宇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3-825,共13页
通过野外原位监测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土壤溶液提取器分别对旱田土壤N_(2)O排放及氮素淋溶进行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观测.试验设计为DCK(滴灌无肥)、DD(滴灌+N 500kg/hm^(2))、DG(滴灌+N 1000kg/hm^(2))、FCK(沟灌无肥)、FD(沟... 通过野外原位监测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土壤溶液提取器分别对旱田土壤N_(2)O排放及氮素淋溶进行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观测.试验设计为DCK(滴灌无肥)、DD(滴灌+N 500kg/hm^(2))、DG(滴灌+N 1000kg/hm^(2))、FCK(沟灌无肥)、FD(沟灌+N 500kg/hm^(2))、FG(沟灌+N 1000kg/hm^(2)).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不同灌溉方式对N_(2)O排放和氮素淋溶量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N_(2)O排放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滴灌与沟灌相比可有效降低N_(2)O排放,2018和2019年FCK、FD、FG的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23.79,45.73kg/hm^(2)和2.08,6.23,13.93kg/hm^(2),而DCK、DD、DG分别降低了35%、80.9%、75.6%和26.7%、66.4%、21.5%.2018和2019年旱田土壤氮素淋溶量均表现为:滴灌<沟灌,80cm深度土壤溶液氮素淋溶量<40cm.2018和2019年相同施氮量下滴灌与沟灌相比,在40cm和80cm分别能减少氮素淋溶量36.95%~63.10%和54.93%~87.9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N_(2)O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NO_(3-)-N含量和降水频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689、0.596;影响氮素淋溶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降水频率和灌水频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和-0.729.滴灌可有效减少N_(2)O排放和氮素淋溶量,在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时可减轻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沟灌 氮素淋溶 n_(2)O no_3^(-)-n nH_4^(+)-n
下载PDF
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养分的空间累积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123
19
作者 周建斌 翟丙年 +2 位作者 陈竹君 马爱生 尚浩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2-335,共4页
连续2年对陕西杨凌地区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剖面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农田明显增加,但与高产优质菜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相比,仍属较低水平。菜地土壤0~100cm剖面硝态氮含量以及耕层及20~40cm... 连续2年对陕西杨凌地区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剖面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农田明显增加,但与高产优质菜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相比,仍属较低水平。菜地土壤0~100cm剖面硝态氮含量以及耕层及20~40cm土层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较农田土壤显著增加,表明养分特别是硝态氮在土壤剖面发生明显的淋溶作用,由此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值得关注。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土壤电导率间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电导率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说明过量施用肥料特别是氮肥是引起土壤盐分累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蔬菜地 土壤养分 空间累积 环境效应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不同热带森林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动态研究 被引量:103
20
作者 孟盈 薛敬意 +1 位作者 沙丽清 唐建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04,共6页
用顶盖埋管法 (Close- Top Tube Incubations)就西双版纳 3种热带森林 (热带季节雨林、片断热带雨林、橡胶林 )研究了土壤铵态氮 (NH4- N )和硝态氮 (NO3- N)以及土壤氮素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情况。结果表明 :西双版纳3种不同林型土壤 NH... 用顶盖埋管法 (Close- Top Tube Incubations)就西双版纳 3种热带森林 (热带季节雨林、片断热带雨林、橡胶林 )研究了土壤铵态氮 (NH4- N )和硝态氮 (NO3- N)以及土壤氮素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情况。结果表明 :西双版纳3种不同林型土壤 NH4- N、NO3- N和氮素矿化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NH4- N以干热季 (4月末 )最高 (平均为 2 6 .92 mg· kg- 1 )和干季 (2月末 )最低 (平均为 12 .0 1mg· kg- 1 ) ;NO3- N则以雨季中期 (7月中旬 )最高 (平均为8.9m g· kg- 1 )和干季 (2月末 )最低 (平均为 4.0 4m g· kg- 1 ) ;矿化速率则以干热季 ((2月末~ 4月末 )最高 (平均为 0 .496 m g· kg- 1 · d- 1 ) ,以雨季 (7月中旬~ 11月初 )最低 (平均为 0 .0 0 37m g· kg- 1 · d- 1 )。就不同林型而言 ,季节雨林年均氮矿化速率 (0 .319m g· kg- 1 · d- 1 ) >片断热带雨林 (0 .2 5 m g· kg- 1 · d- 1 ) >橡胶林 (0 .0 74mg·kg- 1 · d-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铵态氮 顶盖埋管法 氮矿化 西双版纳 土壤 热带森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