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号码携带核心网部署方案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伟强 杜忠岩 +1 位作者 李嵩泉 肖禄 《邮电设计技术》 2015年第9期53-58,共6页
号码携带业务的开展有助于提高电信市场竞争效率,提高通信服务水平。在对号码携带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对核心网设备NPHLR和NPMSC的部署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对NPHLR和NPMSC设备的部署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对不同阶... 号码携带业务的开展有助于提高电信市场竞争效率,提高通信服务水平。在对号码携带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对核心网设备NPHLR和NPMSC的部署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对NPHLR和NPMSC设备的部署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对不同阶段的部署方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号码携带 CSMS LSMS NPHLR npmsc
下载PDF
携号转网业务实现及组网规划方案 被引量:1
2
作者 霍红萍 刘丽华 武红然 《科技风》 2019年第28期3-3,共1页
携号转网专业术语号码可携带(NP,NumberPortability),指用户的MSISDN不变,但是提供服务的运营商发生变化,例如中国移动转中国联通。本文从业务的角度诠释了携号转网的实现流程及网络的部署方案。
关键词 号码携带 CSMS npmsc NPHLR
下载PDF
移动网号码携带相关技术方案浅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韦广林 《邮电设计技术》 2015年第11期73-78,共6页
明确了当前国内号码携带试商用方案的技术重点在数据库查询方式以及如何与现有流程的结合这2方面。在数据库查询方面重点介绍了基于位置更新的数据库查询方案。与现有流程结合方面,结合语音和短信业务,对不同的实现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比... 明确了当前国内号码携带试商用方案的技术重点在数据库查询方式以及如何与现有流程的结合这2方面。在数据库查询方面重点介绍了基于位置更新的数据库查询方案。与现有流程结合方面,结合语音和短信业务,对不同的实现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对运营商号码携带涉及的NPMSC以及NPHLR等主要网元的设置方案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号码携带 语音 短信 号码携带移动交换中心 号码携带归属位置寄存器
下载PDF
语音发端查询和短信受端查询的携号转网技术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海波 史鹏利 袁延彬 《中国新通信》 2019年第24期44-45,共2页
携号转网今年11月30日就要正式实施。论文解析了语音发端查询短信受端查询技术方案。为了使广大读者快速了解基本原理,从大部头的规范摆脱出来,引入了一个携号转网的案例,分析了位置更新、呼叫流程、短信流程、volte呼叫流程几个常见流程。
关键词 携号转网 NPHLR npmsc RN 号码拥有网络
下载PDF
携号转网投诉处理探究
5
作者 刘丽华 霍红萍 袁延彬 《科技风》 2020年第16期81-81,共1页
近期携号转网省际漫游测试中,发现我省携号转网测试卡在内蒙做被叫时,接续失败,根据这个问题现象我们从不同角度对携号转网的问题进行了汇总,以便快速定位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供解决问题的速度,提高用户的感知。
关键词 号码携带 npmsc NPHLR
下载PDF
氧浓度对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郭长征 李伟 +1 位作者 陶晖 杨庆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0-748,共9页
目的 :分离培养髓核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比较不同氧浓度下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氧浓度对椎间盘退变机制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从手术摘除的4个腰椎间盘(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髓核组织中分离MSCs,体外培养、传... 目的 :分离培养髓核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比较不同氧浓度下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氧浓度对椎间盘退变机制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从手术摘除的4个腰椎间盘(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髓核组织中分离MSCs,体外培养、传代,观察记录细胞形态。取P3代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表面抗原CD90、CD73、CD105、CD44和CD31、CD34、CD45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用成骨、成脂、成软骨培养液诱导培养细胞,分别在21d、28d、21d时用茜素红、油红O、甲苯胺蓝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其成骨、成脂、成软骨能力。在三气培养箱的低氧条件(2%O_2、5%CO_2、37℃)和常规细胞培养箱的常氧条件(20%O_2、5%CO_2、37℃)下分别培养P3代细胞。通过细胞计数统计培养1d、2d、3d、4d、5d、6d、7d、8d时的细胞数量,比较不同氧浓度下细胞的生长曲线;使用Architect c8000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培养1d、2d、3d、4d、5d时培养基的pH值和渗透压。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检测不同氧浓度培养下细胞的干性基因POU家族类别5同位序列1(POU5F1,OCT4)、NANOG同位序列(NANOG)、性别决定区Y盒2(SOX2)及扩增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MYC(c-Myc)、低氧诱导基因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EPAS1)、能量基因三磷酸腺苷合成酶(ATP5A1)、线粒体相关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亚基1型同工酶(COX4I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线粒体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MT-CO1)、MT-CO_2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呈典型的单层贴壁生长,纺锤样;P3代细胞免疫表型鉴定显示MSCs表面分子标记高表达CD90(80.4%)、CD73(99.9%)、CD105(99.8%)、CD44(95.9%),低表达CD31(5.3%)、CD34(4.4%)、CD45(6.8%);茜素红、油红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证实细胞可向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分化。根据国际干细胞治疗协会(ISCT)有关MSCs的判定标准,分离培养的细胞为髓核MSCs(NPMSCs)。低氧环境下培养的细胞形态更小,更接近原始MSCs,细胞增殖更快,低氧时倍增期为31.22±1.98h,常氧时倍增期为39.56±2.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氧浓度各时间点培养基的pH值、渗透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皆在适合细胞生存的范围。低氧培养下POU5F1(OCT4)、NANOG、SOX2、CCND1、MYC(c-Myc)、EPAS1、ATP5A1较常氧培养时显著性升高(P<0.05);COX4I1、TFAM、MT-CO1、MT-CO_2较常氧培养时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低氧条件下培养有利于人NPMSCs的细胞形态、干性基因、增殖能力等生物学活性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髓核间充质细胞 氧浓度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兔髓核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晓峰 郭伟俊 +5 位作者 韩桩汛 褚学远 李浩 劳泽辉 欧志聪 蔡东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8-1024,共7页
[目的]通过非接触式共培养探索兔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s)与兔髓核细胞(NPCs)的间接生物学效应.[方法]将第3代兔来源NPMSCs与NPCs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分设三组:NPCs/NPCs自身共培养对照组,NPMSCs/NPMSCs自身共培养对照组,NPMSCs/NPCs共... [目的]通过非接触式共培养探索兔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s)与兔髓核细胞(NPCs)的间接生物学效应.[方法]将第3代兔来源NPMSCs与NPCs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分设三组:NPCs/NPCs自身共培养对照组,NPMSCs/NPMSCs自身共培养对照组,NPMSCs/NPCs共培养组.分别在共培养3、5、7d后,比较两种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共培养7d后NPMSCs与NPCs的Col Ⅱc1、AGG基因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PMSCs中Col 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共培养第5d和第7d,共培养组NPCs的细胞数量均高于自身对照组(P<0.05),在第7d,共培养组NPMSCs的细胞数量均高于自身对照组;在共培养3、5、7d后,共培养组上清液TGF-β1、IGF的含量均高于自身对照组(P<0.05);在培养7d后,共培养组NPMSCs中Col Ⅱ免疫荧光强度高于自身对照组,NPCs与NPMSCs的Col Ⅱa1、AGG基因的表达较自身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NPMSCs与NPCs非接触共培养可以促进细胞因子分泌、细胞增殖、基质合成与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s) 髓核细胞(NPCs) 非接触共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