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oint observation results of Na layer and ionosphere in Wuhan during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G XueWu YANG Yong +10 位作者 WANG ZeLong LI FaQuan YANG GuoTao ZHAO ZhengYu GONG Wei WANG JiHong HU Xiong LIN Xin WU XiaoCheng SONG ShaLei GONG ShunS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418-424,共7页
During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on July 22, 2009 in Wuhan, the joint observation test of Na layer and ionosphere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daytime observation atmospheric lidar and the GPS ionosphere detector. The res... During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on July 22, 2009 in Wuhan, the joint observation test of Na layer and ionosphere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daytime observation atmospheric lidar and the GPS ionosphere detec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 of Na layer density slightly narrowed during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and broadened after the eclipse, while the height of Na peak slightly decreased in the eclipse and increased after the eclipse. These implying that Na layer changes reflect the rapid process of sunrise and sunset. The ionosphere 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 and the sky background light noise also presented an obvious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 with the changes of solar irradi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total solar eclipse. The difference lies in that the changes of FWHM of Na layer atoms are much slower than that of ionosphere, the reason for this might be that the Na layer, after being disturbed by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will generate a series of complicated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and momentum transport processes, and then recombine the Na atoms. The Na atoms to be detected by the lidar need a lag process, which rightly conforms to the theoretical simulate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solar eclipse LIDAR na layer IONOSPHERE TEC
原文传递
A Novel Two-dimensional Layer Compound Built up by Hexapolyoxotungstates and Coordinated Sodium Chains 被引量:1
2
作者 蒋晓瑜 肖荔人 +2 位作者 张全争 杨文斌 卢灿忠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1-585,492,共6页
The 2D-layer compound ([Na-2(C8H12N2O3)(4)(C2H6SO)(4)(W6O19)](n) 1, M-r = 2133.98)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sodium tungstate and barbitone sodium in the solution of DMSO and water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an... The 2D-layer compound ([Na-2(C8H12N2O3)(4)(C2H6SO)(4)(W6O19)](n) 1, M-r = 2133.98)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sodium tungstate and barbitone sodium in the solution of DMSO and water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Raman spectra, elemental analysis and TGA.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ompound 1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C2/c with a 14.8026(4), b = 17.3012(3), c = 19.6379(5) A, beta = 98.6300 degrees, V = 4972.4(2) angstrom(3), Z = 4, F(000) 3928, D-c = 2.851 and mu = 14.101 mm(-1). 1 has a two-dimensional layer structure with hexapolyoxotungstate building blocks and coordinated sodium ch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hexapolyoxotungstate building blocks 2D-layer coordinated na
下载PDF
中国不同纬度背景Na层夜间和季节变化特征的激光雷达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龚少华 杨国韬 +5 位作者 徐寄遥 薛向辉 焦菁 田大伟 傅军 刘正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11-2521,共11页
基于子午工程的北京、合肥和海南三个Na荧光激光雷达对中国不同纬度上空夜间背景Na层的长期观测,分析了我国沿东经120°N上空Na层的夜间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对照2010年12月17日夜间三个雷达站的观测结果,发现三个地方Na层的夜间变... 基于子午工程的北京、合肥和海南三个Na荧光激光雷达对中国不同纬度上空夜间背景Na层的长期观测,分析了我国沿东经120°N上空Na层的夜间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对照2010年12月17日夜间三个雷达站的观测结果,发现三个地方Na层的夜间变化并不具有相关性.Na层长期变化的年加半年变化拟合结果显示,北京和合肥上空Na层柱密度具有明显的年变化特点,而海南上空Na层柱密度的半年变化特征更明显;Na层的质心高度和RMS宽度具有明显的半年变化特点,但海南地区Na层的RMS宽度的长期变化不具有半年变化特征.Na层参数的统计和对照显示,Na层柱密度的季节变化与大气温度季节变化相关,在冬季最大,在夏季最小.Na层柱密度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同时年变化性逐渐增强;质心高度随纬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但三个地方Na层质心高度的长期变化都具有较明显的半年变化特征;在各个月份中,北京地区Na层RMS宽度最大,合肥地区Na层RMS宽度最小,海南地区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激光雷达 na层夜间和季节变化特征 纬度相关性
下载PDF
武汉上空背景Na层长期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彭才华 易帆 张绍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4,共7页
通过分析武汉大学激光雷达在2001年4月到2004年12月的观测数据,研究武汉(30.5°N,114.4°E) 上空背景Na层的长期(时间尺度大于1年)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并讨论了这种变化特征可能的产生原因. Na 层长期变化的观测研究表明,背... 通过分析武汉大学激光雷达在2001年4月到2004年12月的观测数据,研究武汉(30.5°N,114.4°E) 上空背景Na层的长期(时间尺度大于1年)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并讨论了这种变化特征可能的产生原因. Na 层长期变化的观测研究表明,背景Na层柱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1月,大约是5月份最小值(1.6×109 cm-2) 的2倍;质心高度最大出现在8月,比年平均高度91.5km高1.4km,最小值出现在5月,为91.2km;rms 宽度平均值为4.5 km,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3月;月平均Na层质心高度和均方根宽度都具有准半年周期的变化,但两者变化的相位相反.除了长期变化外,背景Na层还呈现出明显的夜间变化特征:除凌晨短暂的时间外, Na层柱密度随夜间时间增加,于0530LT达到最大值(2.9×109cm-2);峰值对应的高度随时间下降;质心高度随时间缓慢增加但在凌晨迅速下降基本恢复到入夜时的高度;整夜背景Na层平均柱密度、峰值对应的高度、质心高度和rms宽度起伏值分别为1.1×109cm-2,3 km,0.3 km和0.8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荧光激光雷达 背景na 武汉市 夜间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中层顶Na层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小敏 易帆 李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2-360,共9页
利用武汉大学激光雷达的观测数据验证了当前Na层数值模型的普适性.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微扰法,分析模型的稳定性.计算表明,在参数的调节范围内,所有特征值的实部都小于零,这说明该模型是个稳定系统.扰动垂直波长和扩散系数对模型的... 利用武汉大学激光雷达的观测数据验证了当前Na层数值模型的普适性.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微扰法,分析模型的稳定性.计算表明,在参数的调节范围内,所有特征值的实部都小于零,这说明该模型是个稳定系统.扰动垂直波长和扩散系数对模型的所有特征值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背景温度和化学成分密度则只对某些特征值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稳定性 激光雷达观测 数值模型 中层顶 背景温度 高空大气
下载PDF
雷暴活动与MLT区域金属Na层变化特征的统计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孔祥贞 邱振峰 +2 位作者 赵阳 陶心怡 金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结合WWLLN闪电定位资料、子午工程海口站激光雷达所测的中性金属钠原子密度数据,利用SEA时序叠加法对对流层雷暴活动与中间层及低热层(MLT)金属钠(Na)原子变化进行了分析,探究了金属钠原子层对雷暴活动的响应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在雷... 结合WWLLN闪电定位资料、子午工程海口站激光雷达所测的中性金属钠原子密度数据,利用SEA时序叠加法对对流层雷暴活动与中间层及低热层(MLT)金属钠(Na)原子变化进行了分析,探究了金属钠原子层对雷暴活动的响应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在雷暴日,MLT区域Na原子在距地面90~95 km处的密度小于非雷暴日的值;利用总雷暴活动触发下的SEA统计得到,Na原子密度在触发后的24 h内出现了明显的减弱,在触发前则有微弱的增强;触发前Na原子密度的增强与闪电活动的发生距离和方位有关;在东北方高密度闪电活动的触发下,Na原子密度在距地面85~93 km的范围内、触发点前-12~0 h显著增强;Na原子密度峰值在91 km和87 km处的相对增强幅度最高,在96 km之上的高度未发现明显的峰值;Na原子柱密度分布特征在闪电触发前-12~0 h与其后0~24 h与之前-24~-12 h存在显著差异,最高相对变化量为36.1%。研究结果表明低纬上空MLT区的Na原子密度的变化应考虑雷暴电场及闪电活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叠加分析 雷暴 闪电 金属na na原子密度
下载PDF
高性能混合相钠离子层状负极材料Na0.65Li0.13Mg0.13Ti0.74O2 被引量:3
7
作者 丁飞翔 高飞 +3 位作者 容晓晖 杨凯 陆雅翔 胡勇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3,共7页
钛基层状氧化物因具有较低的成本、较好的空气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以及较高的安全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室温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使用固相法首次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P2相Na0.65Li0.13Mg0.13Ti0.74O2电极材料。... 钛基层状氧化物因具有较低的成本、较好的空气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以及较高的安全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室温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使用固相法首次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P2相Na0.65Li0.13Mg0.13Ti0.74O2电极材料。通过延长烧结时间,可以制得混有正交相的样品,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混合相样品具有更加优异的储钠性能。混合相样品首周可逆容量为96.3 mAh·g^−1,而纯P2相仅为85.1 mAh·g^−1;在1C倍率下循环400周的容量保持率为89.7%,高于P2相的84.4%,并且倍率性能显著提升(混合相样品56.6 mAh·g^−1/5C vs.纯P2相样品47.1 mAh·g^−1/2C)。该研究发现共生的两种结构能够提高材料的离子、电子传导,进而可以改善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离子、电荷分布的均一性,从而提升材料的循环性能。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展其他层状氧化物材料的研究思路,为提高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提供了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P2层状结构 负极材料 第二相 高可逆容量
下载PDF
Li^(+)掺杂提升高钠P2-Na_(0.85)Mn_(2/3)Ni_(1/3)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博 王辉 +1 位作者 吕鑫 王娟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30-6236,共7页
P2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产生Na^(+)/空位有序性和P2到O2/OP4相位转变,导致多个充放电平台。低钠P2型层状氧化物在深度脱钠时容易造成材料结构不稳定,限制了可逆容量。这些缺陷造成P2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倍率性差和... P2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产生Na^(+)/空位有序性和P2到O2/OP4相位转变,导致多个充放电平台。低钠P2型层状氧化物在深度脱钠时容易造成材料结构不稳定,限制了可逆容量。这些缺陷造成P2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倍率性差和容量快速衰减。为了抑制Na^(+)/空位有序性和相位转变,采用溶剂热法结合Li^(+)掺杂(0,0.05%,0.1%,0.15%摩尔分数)制备出了无多个电压平台和无相位转变的P2型Na_(0.85)Mn_(0.6)Ni_(0.3)Li_(01)O_(2)(NMNL-0.1)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NMNL-0.1正极材料在2 C电流密度下进行2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3%,而未掺杂锂的P2型Na_(0.85)Mn_(2/3)Ni_(1/3)O_(2)(NMN)样品的容量保持率为30%。在20 C电流密度下NMNL-0.1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62.5 mAh·g^(-1)。循环伏安曲线(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结果表明,掺杂Li后的NMNL-0.1正极材料充放电曲线平滑且Na^(+)扩散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Li掺杂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层状Ti_(2)C对Na储能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9
作者 陈畅 马宁 +1 位作者 牛丽 白丽娜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76-80,共5页
MXenes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低维功能材料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Ti_(2)C作为层状材料,其层间相互作用对储Na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层状Ti_(2)C作为Na^(+)电池电极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Ti_(... MXenes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低维功能材料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Ti_(2)C作为层状材料,其层间相互作用对储Na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层状Ti_(2)C作为Na^(+)电池电极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Ti_(2)C吸附单层Na^(+)时,吸附能为负值,证明吸附单层Na^(+)是可行的.单层Na^(+)嵌入层状Ti_(2)C结构,可以明显提高层状Ti_(2)C的片层间距,有助于后续Na^(+)的吸附.Ti_(2)C吸附双层Na^(+)时,吸附能仍为负值,且单、双层Na^(+)吸附后结构仍保持类金属特性,从理论上证明了层间Ti_(2)C作为Na^(+)电池电极材料的可行性,为层状Ti_(2)C作为Na^(+)电池电极提供了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s na^(+)电池 层状材料 密度泛函理论 na^(+)电池电极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层状负极材料Na_(2)Ti_(3)O_(7)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文淑湘 王诗敏 +1 位作者 张晶晶 李世友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52-8059,共8页
层状钛酸钠(Na_(2)Ti_(3)O_(7))材料因其工作电压低、结构稳定、成本较低、绿色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Na_(2)Ti_(3)O_(7)负极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从体积膨胀、相变、表面副反应等角度分析了其电化... 层状钛酸钠(Na_(2)Ti_(3)O_(7))材料因其工作电压低、结构稳定、成本较低、绿色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Na_(2)Ti_(3)O_(7)负极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从体积膨胀、相变、表面副反应等角度分析了其电化学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并介绍了氧空位引入、掺杂、表面修饰、形貌调控等改性方法,最后对Na_(2)Ti_(3)O_(7)负极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层状钛酸钠 制备 衰减 改性
下载PDF
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协议栈NAS层模块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鲍峰 《无线互联科技》 2017年第15期5-7,共3页
针对我国对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需要,文章介绍了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协议栈NAS层模块的设计。文章首先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协议的层次结构,然后通过介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软件架构来引出协议栈NAS层模块在整个协议栈中的位置... 针对我国对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需要,文章介绍了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协议栈NAS层模块的设计。文章首先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协议的层次结构,然后通过介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软件架构来引出协议栈NAS层模块在整个协议栈中的位置和角色,最后对NAS层模块的设计原理和原则进行阐述。本设计适应我国当前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需要,对后续我国自主研发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协议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移动通信 终端协议栈 naS层 状态机
下载PDF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xNaxNi0.13Co0.13Mn0.54O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策 王俊 +1 位作者 陈彦彬 刘亚飞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0-304,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碳酸盐前驱体,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Na+掺杂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xNaxNi0.13Co0.13Mn0.54O2(x=0,0.01,0.02,0.04,0.08).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x≤0.04时为层状富锂锰基材料的α-NaFeO 2六方相结构...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碳酸盐前驱体,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Na+掺杂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xNaxNi0.13Co0.13Mn0.54O2(x=0,0.01,0.02,0.04,0.08).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x≤0.04时为层状富锂锰基材料的α-NaFeO 2六方相结构,Na掺杂量过大时颗粒表面出现团聚絮状物并发现第二相—P2型层状氧化物.电化学测试发现适量的Na掺杂可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倍率和循环性能;掺杂量为0.02时电化学性能最佳:在2.0~4.6 V充放电,Li 1.18 Na 0.02 Ni 0.13 Co 0.13 Mn 0.54 O 2在0.1 C放电比容量为273.4 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93.1%,1C循环100次后容量超过200 mAh/g,保持率为84.3%.离子半径较大的Na+占据Li位,起到柱撑作用,稳定了结构,增大了层间距,利于Li^+扩散;此外,材料表面形成的P2型层状氧化物能够减缓层状结构向尖晶石结构的转变,从而提高了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材料 na掺杂 柱撑作用 P2型层状氧化物
下载PDF
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协议栈NAS层模块的设计
13
作者 鲍峰 《通信与广播电视》 2017年第2期8-15,共8页
针对我国对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需要,介绍了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协议栈NAS层模块的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协议的层次结构,然后通过介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软件架构来引出协议栈NAS层模块在整个协议栈中的位置和... 针对我国对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需要,介绍了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协议栈NAS层模块的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协议的层次结构,然后通过介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软件架构来引出协议栈NAS层模块在整个协议栈中的位置和角色,最后对NAS层模块的设计原理和原则进行阐述。本设计适应我国当前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需要,对后续我国自主研发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协议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移动通信终端 协议栈 naS层 状态机
下载PDF
NAS在电视台播出系统二级存储领域的规划
14
作者 张万超 万建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年第1期68-71,共4页
本文对NAS架构与SAN架构进行了对比;此外还介绍电视台播出二级缓存的作用及优势,分析了播出二级存储应该采用NAS的哪些技术特性。目的是为电视台的播出IT建设及规划提供一些NAS存储的安全建议。
关键词 naS 播出系统二级缓存 SAN 安全特性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钠金属电池负极保护中的进展
15
作者 李昭能 庄容 +2 位作者 许玮航 班渺寒 徐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6-368,共13页
钠金属电池是一种利用钠金属作为负极的二次电池,具有钠资源丰富、能量密度高和安全性高等优势,成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正在飞速发展。然而,钠金属电池负极也面临着不可控的钠枝晶生长、“死钠”的产生、电解液-电极中间相不稳定等挑战,... 钠金属电池是一种利用钠金属作为负极的二次电池,具有钠资源丰富、能量密度高和安全性高等优势,成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正在飞速发展。然而,钠金属电池负极也面临着不可控的钠枝晶生长、“死钠”的产生、电解液-电极中间相不稳定等挑战,制约了钠金属电池性能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稳定钠金属沉积/剥离界面层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作为一类由共价键连接的晶态多孔材料,因其可调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可修饰的骨架,在隔膜修饰、准固态电解质构筑以及钠负极界面层设计等钠金属负极保护方面已初步显示出巨大潜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OFs在钠金属电池负极保护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存在的挑战与应用前景,为新型COFs材料的设计、功能开发以及器件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钠金属电池 钠负极 钠枝晶 修饰层
下载PDF
结构稳定的高比容量高熵型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
16
作者 陈雨豪 李晓 季红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2,共4页
依据不同金属离子在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储电过程中的作用特点,选择了Ni、Mn、Fe、Cu、Ti 3个过渡金属元素以一定的组成比例采用球磨和高温固相烧结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新型无Co高熵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NaNi_(0.3)Cu_(0.1)Fe_(0.1)Mn_(0.44... 依据不同金属离子在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储电过程中的作用特点,选择了Ni、Mn、Fe、Cu、Ti 3个过渡金属元素以一定的组成比例采用球磨和高温固相烧结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新型无Co高熵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NaNi_(0.3)Cu_(0.1)Fe_(0.1)Mn_(0.44)Ti_(0.06)O_(2).合理的元素组合和组成使得具有高熵特征的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生成的Na-空位规则度较低,相转移可逆性高,从而表现出理想的储电性能.其在较高的电流密度(1 C)下,依然能提供较多的钠离子储存位点,且结构稳定性较高,放电比容量为123.6 mAh/g.循环200圈后,比容量依旧保持在104.6 mAh/g,保持率为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层状氧化物
下载PDF
高钠含量P2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
17
作者 温敏 郑其林 +4 位作者 韩嘉俊 袁伟伟 陈康 廖俊杰 姚胡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63-268,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高钠含量的P2型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0.93)Li_(0.125)Ni_(0.25)Mn_(0.45)Ti_(0.125)Zn_(0.05)O_(2)(NLNMTZ).研究发现,该材料电化学曲线平滑,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出色的倍率性能.在20 mA/g下,容...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高钠含量的P2型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0.93)Li_(0.125)Ni_(0.25)Mn_(0.45)Ti_(0.125)Zn_(0.05)O_(2)(NLNMTZ).研究发现,该材料电化学曲线平滑,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出色的倍率性能.在20 mA/g下,容量高达117.6 mAh/g;在200 mA/g下,7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钠含量 P2型层状氧化物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下载PDF
基于需求链的中欧班列开行方案优化
18
作者 周露 杨菊花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中欧班列是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自开行以来,双方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货运服务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因此开行方案的编制尤为重要,开行方案编... 中欧班列是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自开行以来,双方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货运服务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因此开行方案的编制尤为重要,开行方案编制通常以铁路运营方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很少考虑运营方与客户双方需求。在平衡铁路运营方和客户双方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需求链的中欧班列开行方案优化方法。开行方案编制分为两阶段实现,首先基于K短路原则生成备选集,得到初始中欧班列开行方案解集合,可有效提高模型求解效率;其次基于“一弧多服务多货流”网络来构建双层规划模型,并设计在粒子群算法中嵌入拉格朗日松弛算法进行求解,可有效简化复杂的原有模型。上层模型从铁路运营方角度出发,考虑货物运输时间、碳排放、能力限制等约束,以实现运输效益最大化;下层模型根据实际客户需求,拓展为允许货流拆分的物流服务选择模型。通过上下层模型交互体现供需双方的博弈行为,使需求链管理思想在中欧班列开行方案中得以运用。算例表明,货流允许拆分情况下,铁路运营方利润增加41.67%,充分证实了本模型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链管理 备选集 双层规划模型 开行方案优化 中欧班列
下载PDF
中间层顶重力波耗散引起钠原子输送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巴金 胡雄 +2 位作者 闫召爱 郭商勇 程永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9-506,共8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廊坊站(40.0°N,116.3°E)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2011年至2013年共约82 h的钠原子数密度和垂直风观测数据,分析了廊坊地区中间层顶区域大气重力波耗散引起的钠原子输送特征.分析得到,90~100km处... 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廊坊站(40.0°N,116.3°E)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2011年至2013年共约82 h的钠原子数密度和垂直风观测数据,分析了廊坊地区中间层顶区域大气重力波耗散引起的钠原子输送特征.分析得到,90~100km处重力波耗散引起的平均钠原子垂直通量整体为负,钠原子向下输送,在93 km处达到最大负值-1.47×10~8m^(-3)m·s^(-1),85~90km处平均钠原子垂直通量为正,钠原子向上输送,但通量值随高度递减.钠原子垂直通量方向在90km处发生转变,垂直通量随高度的变化造成钠原子汇聚,汇聚效应引起的平均钠原子产生率最大值在91km处达到了1.40×10~8m^(-3)/h,该值超过了相同高度上模式计算流星烧蚀注入引起的钠原子产生率峰值,说明重力波耗散对钠层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与美国SOR和Maui观测结果相比,平均钠原子产生率峰值大小相近,但出现高度不同,说明大气重力波耗散引起的物质输送具有显著的地域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大气物质输送理论的完善以及大气金属层物理模式的改进提供观测事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 大气重力波耗散 钠层结构 钠原子垂直通量 钠原子产生率
下载PDF
北京地区重力波活动及其波谱的季节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旭 杨国韬 +9 位作者 王继红 龚少华 程学武 焦菁 岳川 付海川 王梓硕 杨松 羊现长 傅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3-460,共8页
利用激光雷达对北京地区上空Na层进行持续观测,通过连续三年累积的夜间观测数据对北京地区重力波活动及其波谱进行研究.根据重力波的线性理论计算,得到北京地区上空的大气密度扰动规律、空间功率谱和时间频率谱.通过选择重力波波长在1~8... 利用激光雷达对北京地区上空Na层进行持续观测,通过连续三年累积的夜间观测数据对北京地区重力波活动及其波谱进行研究.根据重力波的线性理论计算,得到北京地区上空的大气密度扰动规律、空间功率谱和时间频率谱.通过选择重力波波长在1~8 km,具有特定波长以及特定周期为60,45,25 min的重力波活动辅助研究重力波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重力波大气密度扰动具有夏季大、冬季小的活动规律.结合波源与背景风场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北京上空重力波活动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为青藏高原地形和对流因素与我国北方地区季节性背景风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na 重力波 季节分布 青藏高原地形及对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