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极电流密度对6061铝合金在含Na_(2)WO_(4)电解液中微弧氧化膜结构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邵明增 武宏 +2 位作者 杨洪波 杨蕾 王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目的 研究恒流模式下阴极电流密度对6061铝合金在含Na2WO4的电解液中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厚度、形貌、相组成及耐磨性能的影响。方法 固定阳极电流密度为5.0 A/dm^(2),阴极电流密度分别为0、1.25、2.5、3.75、5.0 A/dm2,对6061铝合金进行... 目的 研究恒流模式下阴极电流密度对6061铝合金在含Na2WO4的电解液中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厚度、形貌、相组成及耐磨性能的影响。方法 固定阳极电流密度为5.0 A/dm^(2),阴极电流密度分别为0、1.25、2.5、3.75、5.0 A/dm2,对6061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40 min。用涡流测厚仪测量了氧化膜的厚度,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弧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和截面形貌,用能谱分析仪分析了氧化膜的表面成分,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分析了微弧氧化膜的相组成,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氧化膜的耐磨性能。结果 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加,氧化膜内的W含量逐渐减少,氧化膜颜色逐渐变浅,氧化膜厚度逐渐增加。微弧氧化膜的主要组成相为α-Al2O3和γ-Al2O3。当阴极电流密度从0 A/dm2增加到3.75 A/dm2时,氧化膜内孔洞的数量和尺寸逐渐减少,孔洞到氧化膜/基体界面的距离逐渐增加,氧化膜的耐磨性能逐渐提升。当阴极电流密度为3.75 A/dm2时,氧化膜的磨损率最低,仅为1.07×10-4mm3/(N·m)。但阴极电流密度增加到5.0 A/dm2时,氧化膜表层出现孔洞和剥落,耐磨性能下降。结论 阴极电流的加入有助于增加6061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厚度,提高氧化膜的致密性和耐磨性能,但过高的阴极电流会导致氧化膜表层出现孔洞,降低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阴极电流 钨酸钠 耐磨性能
下载PDF
Na_(2)O对锂铝硅微晶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郑伟宏 王启东 +3 位作者 高子鹏 张浩 袁坚 田培静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1307,共7页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Na_(2)O含量的透明锂铝硅微晶玻璃,通过DSC、XRD、FE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Na_(2)O含量对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_(2)O的引入能显著降低玻璃的转变温度和析晶温度,抑制LiAlSi_(4)O_(10)晶相的析出。但...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Na_(2)O含量的透明锂铝硅微晶玻璃,通过DSC、XRD、FE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Na_(2)O含量对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_(2)O的引入能显著降低玻璃的转变温度和析晶温度,抑制LiAlSi_(4)O_(10)晶相的析出。但Na_(2)O的引入促使微晶玻璃中析出Li_(2)Si_(2)O_(5)新相,并且随着Na_(2)O引入量的增加,Li_(2)Si_(2)O_(5)转变为主晶相。由于晶体尺寸均为纳米级,主晶相的转变对透过率影响较小,微晶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均高于85%。主晶相的转变有效增强了微晶玻璃的机械性能,其弯曲强度由300 MPa提升至331 MPa。Na_(2)O的引入有效增强了Na-K交换,Na_(2)O含量为4%(质量分数)的Li 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在410℃的KNO_(3)熔盐中交换6 h后,维氏硬度由7.108 GPa提升至7.403 GPa,弯曲强度由331 MPa提升至47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O LiAlSi_(4)O_(10) Li_(2)Si_(2)O_(5) Li_(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 主晶相转变 Na-K交换
下载PDF
基于PHREEQC模拟分析Na_(2)S_(2)O_(4)对退役铀矿山采区地下水生态的修复
3
作者 王晓玭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1,共8页
酸法原位地浸采铀作为回收铀资源首选工艺,不可避免会存在部分铀进入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而采用还原剂Na_(2)S_(2)O_(4)将游离的铀还原固定可高效解决此类问题。为此,针对某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铀矿山地下水铀污染,采用PHREEQC模拟分析Na_(... 酸法原位地浸采铀作为回收铀资源首选工艺,不可避免会存在部分铀进入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而采用还原剂Na_(2)S_(2)O_(4)将游离的铀还原固定可高效解决此类问题。为此,针对某酸法地浸采铀退役铀矿山地下水铀污染,采用PHREEQC模拟分析Na_(2)S_(2)O_(4)还原固定地下水中可溶性铀的机制,讨论NaHCO_(3)在Na_(2)S_(2)O_(4)还原固定可溶性铀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该区域地下水中铀以U(Ⅵ)为主,其中UO_(2)SO_(4)、UO_(2)^(2+)和UO_(2)(SO_(4))_(2)^(2-)为优势物种,分别占63.60%、32.35%和3.89%;2)Na_(2)S_(2)O_(4)还原固定可溶性铀时,会降低地下水Eh值和Fe(Ⅲ)浓度,增强地下水还原性,促进沥青铀矿和黄铁矿沉淀,但会造成地下水酸化和高SO_(3)^(2-)浓度;3)NaHCO_(3)+Na_(2)S_(2)O_(4)在还原固定可溶性铀时,减轻了地下水酸化,增强了对U(Ⅵ)和SO_(3)^(2-)的去除,对Na_(2)S_(2)O_(4)还原固定可溶性铀的影响较小,在Na_(2)S_(2)O_(4)和NaHCO_(3)浓度比为1∶1至1∶1.5时修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铀矿山 Na_(2)S_(2)O_(4) 还原固定铀 PHREEQC 反应路径模拟
下载PDF
盐胁迫对6个品种饲用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阿曼姑·艾麦尔艾力 乃比·阿不来提 +3 位作者 李陈建 伊斯拉依·达吾提 万江春 艾比布拉·伊马木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6,共10页
以6个饲用甜高粱品种为材料,在NaCl和Na_(2)SO_(4)溶液的5个梯度比例(0(ck)、50、100、150、200 mmol/L)下进行种子萌发试验,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盐害率、株高、茎粗、干鲜比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探讨不同盐胁迫对种... 以6个饲用甜高粱品种为材料,在NaCl和Na_(2)SO_(4)溶液的5个梯度比例(0(ck)、50、100、150、200 mmol/L)下进行种子萌发试验,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盐害率、株高、茎粗、干鲜比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探讨不同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_(2)SO_(4)浓度的增加,饲用甜高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和苗期的株高、茎粗、干鲜比均逐渐降低,盐害率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大。NaCl浓度大于100 mmol/L和Na_(2)SO_(4)大于50 mmol/L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茎粗和干鲜比显著下降(p<0.05)。NaCl浓度为200 mmol/L时,大卡、海牛和中科甜2号停止生长,而Na_(2)SO_(4)浓度大于150 mmol/L时,大卡、海牛、中科甜438号和中科甜2号停止生长,说明Na_(2)SO_(4)胁迫的危害作用较为突出。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显示,6个品种种子的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依次为:大卡>3701>中科甜438号>中科甜2号>海牛>大力士和3701>大力士>大卡>海牛>中科甜438号>中科甜2号。综上,饲用甜高粱3701的耐盐性较强、适合盐碱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甜高粱 NACL胁迫 Na_(2)SO_(4)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耐盐性
下载PDF
Na_(2)CO_(3)·10H_(2)O-Na_(2)HPO_(4)·12H_(2)O/SiO_(2)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璇 李再超 +2 位作者 吴亚楠 唐炳涛 张宇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3-629,656,共8页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型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Na2SiO3·9H_(2)O作为成核剂降低体系的过冷度,且经历50次相变循环体系未出现相分离,相变焓值仅下降0.25%。进一步使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气相SiO_(2)作为支撑材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相变前后形状稳定的共晶水合盐/SiO_(2)定形相变材料(SSPCM)。所得SSPCM的相变温度为24.08℃,相变焓值为146.6J/g,过冷度为0.55℃,热导率为0.4571W/(m·K)。同保温泡沫相比,其可将模拟房内部中心温度的升温时间延长了1.81倍,降温时间延长了0.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CO_(3)·10H_(2)O Na_(2)HPO_(4)·12H_(2)O 共晶水合盐 复合相变材料 建筑节能 功能材料
下载PDF
褪黑素引发对Na_(2)SO_(4)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婧禹 赵海君 +2 位作者 欧成明 贾志程 毛培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8-385,共8页
试验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05,0.1和0.2 mmol·L^(-1))分别引发种子6 h(记为ML6,MM6和MT6)和12 h(记为ML12,MM12和MT12),以不引发、蒸馏水引发6 h和12 h为对照(记为CK1,CK2-6和CK2-12),探... 试验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05,0.1和0.2 mmol·L^(-1))分别引发种子6 h(记为ML6,MM6和MT6)和12 h(记为ML12,MM12和MT12),以不引发、蒸馏水引发6 h和12 h为对照(记为CK1,CK2-6和CK2-12),探究在Na_(2)SO_(4)胁迫下,褪黑素引发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筛选有效缓解Na_(2)SO_(4)胁迫的褪黑素引发处理。结果表明,75 mmol·L^(-1)Na_(2)SO_(4)(pH=8.5)胁迫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下降(P<0.05)。该条件下,与CK1相比,褪黑素引发后苜蓿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MT6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根长、苗长和活力指数最高。对MT6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分析发现,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显著提高(P<0.05),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0.2 mmol·L^(-1)褪黑素引发6 h紫花苜蓿种子对盐碱胁迫的缓解效应最佳,促进种子发芽和提高幼苗耐盐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子引发 褪黑素 Na_(2)SO_(4)胁迫
下载PDF
Na_(2)CO_(3)-K_(2)CO_(3)-NaVO_(3)熔盐结构的拉曼光谱和理论计算
7
作者 张一帆 胡宪伟 +1 位作者 于江玉 王兆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NaVO_(3)在Na_(2)CO_(3)-K_(2)CO_(3)熔盐体系中可原位催化电还原CO_(2)制备高附加值碳材料,对Na_(2)CO_(3)-K_(2)CO_(3)-NaVO_(3)体系熔盐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明晰电极过程机理和优化反应条件.本文采用拉曼光谱学和量子化学计算(基于Gau... NaVO_(3)在Na_(2)CO_(3)-K_(2)CO_(3)熔盐体系中可原位催化电还原CO_(2)制备高附加值碳材料,对Na_(2)CO_(3)-K_(2)CO_(3)-NaVO_(3)体系熔盐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明晰电极过程机理和优化反应条件.本文采用拉曼光谱学和量子化学计算(基于Gaussian和Molclus程序)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1073 K下Na_(2)CO_(3)-K_(2)CO_(3)-NaVO_(3)熔盐体系的离子结构.结果表明,在该熔盐体系中,除了存在CO_(3)^(2-)以外,还存在由CO_(3)^(2-)和VO_(3)^(-)发生反应生成的VO_(4)^(3-),而不存在VO_(3)^(-);VO_(4)^(3-)所属C1空间点群,其中V-O键的对称伸缩振动模对应的拉曼特征峰位于802 cm^(-1)处;随着体系中NaVO_(3)质量分数由5%增加至15%,熔盐中VO_(4)^(3-)的相对含量急剧增加,而CO_(3)^(2-)的相对含量相应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O_(3) Na_(2)CO_(3)-K_(2)CO_(3)熔盐 拉曼光谱 量子化学计算 VO_(4)^(3-)
下载PDF
不同复盐电解液中NaVO_(3)对铝合金微弧氧化热控膜层结构和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安晓丽 马颖 +5 位作者 欧凯奇 李正强 赵琴琴 王乐乐 衡志丹 王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3-115,共13页
目的在以Na_(2)SiO_(3)为主导的Na_(2)SiO_(3)-Na_(3)PO_(4)复盐电解液和以Na_(3)PO_(4)为主导的Na_(3)PO_(4)-Na_(2)SiO_(3)复盐电解液中加入相同浓度梯度的NaVO_(3),研究着色盐NaVO_(3)对微弧氧化膜层结构的影响,分析膜层的黑度、热... 目的在以Na_(2)SiO_(3)为主导的Na_(2)SiO_(3)-Na_(3)PO_(4)复盐电解液和以Na_(3)PO_(4)为主导的Na_(3)PO_(4)-Na_(2)SiO_(3)复盐电解液中加入相同浓度梯度的NaVO_(3),研究着色盐NaVO_(3)对微弧氧化膜层结构的影响,分析膜层的黑度、热控性能、耐蚀性和结合力的变化。方法在A356铝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层,采用比例分割分批法设计试验。利用ColorReader、涡流测厚仪、SEM、EPMA、EDS、LSCM、XRD、辐射计、太阳光谱反射计,分别表征膜层的颜色、厚度、微观形貌、元素分布、表面粗糙度、物相组成、发射率和吸收率。采用电化学、点滴及盐雾等实验检测膜层耐蚀性,采用热震实验检测结合力。结果在2种复盐电解液中,当NaVO_(3)的质量浓度均为12.06 g/L时,所得膜层颜色最深,且Na_(3)PO_(4)主盐系的颜色更深,其黑度值可低至20.31;热控性能最佳,吸收率和发射率分别高达0.934、0.888;加入着色盐NaVO_(3)后,微弧氧化膜表面出现了自封孔现象,对提高膜层耐蚀性很有利,Na_(3)PO_(4)主盐系膜层的耐蚀性优于Na_(2)SiO_(3)主盐系的,而且也是当NaVO_(3)的质量浓度为12.06 g/L时,膜层的耐蚀性最好;此时,Na_(3)PO_(4)主盐系膜层抗热冲击的次数可高达65。结论在2种复盐电解液中加入着色盐NaVO_(3)后,沉积出了使膜层显深色的钒氧化物。当NaVO_(3)的质量浓度为12.06 g/L时,在各自体系中均可获得同时具有优良耐蚀性、良好结合力、高吸收率、高发射率的热控膜层,且Na_(3)PO_(4)主盐系膜层的性能略高一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黑色膜 Na_(2)SiO_(3) Na_(3)PO_(4) NaVO_(3) 耐蚀性 热控性能
下载PDF
钼精矿氧压水浸渣碱性浸出工艺研究
9
作者 王恒辉 彭亿龙 +3 位作者 仝一喆 刘自亮 何醒民 秦庆伟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0,共8页
氧压水浸工艺处理辉钼矿,钼回收率达95%以上,此工艺中,采用氨水浸出氧压水浸渣会导致氨浸渣中存在部分难溶钼酸盐,降低了钼回收率。本文尝试采用NaOH或Na_(2)CO_(3)为浸出介质对氧压水浸渣进行浸出实验,考察浸出剂用量、温度、液固比及... 氧压水浸工艺处理辉钼矿,钼回收率达95%以上,此工艺中,采用氨水浸出氧压水浸渣会导致氨浸渣中存在部分难溶钼酸盐,降低了钼回收率。本文尝试采用NaOH或Na_(2)CO_(3)为浸出介质对氧压水浸渣进行浸出实验,考察浸出剂用量、温度、液固比及浸出时间等参数对钼浸出率的影响,并结合浸出渣的物相组成和热力学分析阐明浸出过程反应机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辉钼矿氧压水浸渣中含有CaMoO_(4)这一物相,采用NaOH浸出时,无法有效将CaMoO_(4)中的Mo浸出,但Na_(2)CO_(3)浸出时,在温度20℃以上,即可自发实现CaMoO_(4)的分解,且温度越高,分解越容易;采用Na_(2)CO_(3)作为浸出剂时,最佳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90℃、Na_(2)CO_(3)用量系数1.2、液固比4∶1、浸出时间90 min、搅拌转速400 r/min,此条件下钼浸出率为97.15%;采用NaOH作为浸出剂,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浸出率为93.98%。试验结果表明,采用Na_(2)CO_(3)作为浸出剂可有效提升钼的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精矿 氧压水浸渣 碱性浸出 NaOH浸出 Na_(2)CO_(3)浸出 CaMoO_(4)分解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小孔径聚酰胺卷式超滤膜制备及分离性能
10
作者 陈文杰 李忠华 +4 位作者 陈董根 许以农 常娜 刘鹏 王海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1,177,共9页
实现分子和离子的分离是当前膜技术领域的热点.超滤膜技术在有机物与无机盐分离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两者的选择性分离能力存在局限.开发能够分离小分子有机物与无机盐的超滤膜制备技术,是当前的重要需求.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界面聚合... 实现分子和离子的分离是当前膜技术领域的热点.超滤膜技术在有机物与无机盐分离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两者的选择性分离能力存在局限.开发能够分离小分子有机物与无机盐的超滤膜制备技术,是当前的重要需求.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小孔径聚酰胺卷式超滤膜,可实现染料有机小分子与无机盐离子的高效分离.通过对“低浓度”下的聚酰胺薄膜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制备出了具有微小孔径的聚酰胺卷式超滤膜.该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750,对刚果红(CR)的截留率为95%,对硫酸钠(Na_(2)SO_(4))的截留率低至10%,对CR/Na_(2)SO_(4)的分离度最高为9.4.所提出的界面聚合法制备小孔径聚酰胺卷式超滤膜工艺简单,易于工业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式超滤膜 印染废水 聚酰胺 界面聚合 Na_(2)SO_4资源化
下载PDF
易溶盐含量对伊犁黄土未冻水含量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李双村 梁志超 +2 位作者 任文渊 张爱军 范明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95,32,共5页
处于常年季冻区的伊犁河谷自然灾害频发主要与伊犁黄土的未冻水含量有关,土体中分布不均匀的盐分影响着未冻水含量的变化趋势。采用低频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不同Na_(2)SO_(4)含量下未冻水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并提出了与易溶盐含量有关... 处于常年季冻区的伊犁河谷自然灾害频发主要与伊犁黄土的未冻水含量有关,土体中分布不均匀的盐分影响着未冻水含量的变化趋势。采用低频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不同Na_(2)SO_(4)含量下未冻水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并提出了与易溶盐含量有关的未冻水数学模型。研究表明,Na_(2)SO_(4)含量主要在正温降温阶段以及冻结温度附近自由水冻结阶段对伊犁黄土未冻水含量产生影响;在冻结温度附近易溶盐分别对未冻水含量减小起抑制和促进作用,未析出含盐量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温度越低,初始含盐量对未冻水含量的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冻水含量 Na_(2)SO_(4) 伊犁黄土 芒硝析出
下载PDF
铬铁矿在HCl-Na_(2)CrO_(4)体系中的多级浸出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蹇成宗 田仪娟 +3 位作者 蒋子文 闫春宇 全学军 李纲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7-419,共13页
研究了在HCl-Na_(2)CrO_(4)体系中对铬铁矿进行多级浸出,并探讨了铬铁矿中主要金属元素的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粒径45~75μm、氧化剂Na_(2)CrO_(4)用量为理论量0.6倍、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453.15K、料球质量比1/1、搅拌速度30r/min... 研究了在HCl-Na_(2)CrO_(4)体系中对铬铁矿进行多级浸出,并探讨了铬铁矿中主要金属元素的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粒径45~75μm、氧化剂Na_(2)CrO_(4)用量为理论量0.6倍、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453.15K、料球质量比1/1、搅拌速度30r/min、液固体积质量比4mL/1g最佳条件下进行3级循环浸出,铬、铁、铝、镁浸出率分别可达91.98%、94.54%、76.62%和78.03%;铬铁矿的酸浸反应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温度在373.15~473.15K范围内,铬、铁、铝、镁的浸出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5.80、40.43、42.08和43.54kJ/mol,浸出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矿 铬渣 盐酸 Na_(2)CrO_(4) 浸出 多级 动力学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3
作者 王贵海 陈彤彤 +4 位作者 陈杰 张梓尧 甄川 韩现英 李建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4,共6页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Cr^(3+)掺杂量x为0.075、CNT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所制备材料表现出较小的电荷传递阻抗和优异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其0.1 C和2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20.64 mAh/g和87.11 mAh/g,10 C倍率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Na_(4)Fe_(3)(PO_(4))_(2)P_(2)O_(7) Cr^(3+)掺杂 碳纳米管
下载PDF
软装设计用铜合金的表面Ni-W-P镀层与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杨凱智 宗彦 吴克凡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针对软装设计用铜合金复杂服役环境的使用需求,为解决铜合金表面硬度低、耐腐蚀性能差等问题,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软装设计用铜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镀层。研究了Na_(2)WO_(4)浓度对化学镀层沉积速率、表面形貌、物相组成、硬度和耐腐蚀... 针对软装设计用铜合金复杂服役环境的使用需求,为解决铜合金表面硬度低、耐腐蚀性能差等问题,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软装设计用铜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镀层。研究了Na_(2)WO_(4)浓度对化学镀层沉积速率、表面形貌、物相组成、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_(2)WO_(4)浓度从15 g/L增加至65 g/L,铜合金表面镀层的沉积速率先增后减,在Na_(2)WO_(4)浓度为35 g/L时取得最大值。镀层中P元素含量逐渐减小,W元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小。不同Na_(2)WO_(4)浓度的镀层中都可见Ni和Ni_(5)P_(4)衍射峰,镀层硬度高于未添加Na_(2)WO_(4)的镀层。且随着Na_(2)WO_(4)浓度增加,镀层硬度先增后减,在Na_(2)WO_(4)浓度为35 g/L时取得最大值。随着Na_(2)WO_(4)浓度从15 g/L上升至65 g/L,铜合金表面镀层的腐蚀电位先正向移动后负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在Na_(2)WO_(4)浓度为35 g/L时,取得腐蚀电流密度最小值和电荷转移电阻最大值。电化学阻抗谱与极化曲线测试结果相吻合,Na_(2)WO_(4)浓度为35 g/L时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Na_(2)WO_(4)浓度 Ni-W-P镀层 显微形貌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焦磷酸磷酸铁钠基钠离子电池日历老化容量衰减机理研究
15
作者 赵瑞瑞 彭燕秋 +7 位作者 赖学君 吴志隆 高杰 许文成 王立娜 丁沁 方永进 曹余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24-4132,共9页
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探索其存储过程中的容量损失机理对提高电池系统日历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磷酸磷酸铁钠[Na_(4)Fe_(3)(PO_(4))_(2)P_(2)O_(7)]基钠离子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 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探索其存储过程中的容量损失机理对提高电池系统日历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磷酸磷酸铁钠[Na_(4)Fe_(3)(PO_(4))_(2)P_(2)O_(7)]基钠离子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多维度分析技术,全面剖析了正负极活性材料在高温存储过程中的容量损失率、结构、形貌及界面组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存储后电极活性材料的比容量仅出现轻微衰减,正负极活性材料结构也未见受损,且正极铁元素溶出串扰并不显著。然而,负极侧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增厚现象十分显著,表明存储期间负极SEI膜会不断溶解生长,且新生成的SEI膜以有机物为主。这一发现揭示了负极侧界面副反应是钠离子电池存储容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钠离子电池日历老化机制的理解,也为后续提升电池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日历老化 容量衰减机理 固体电解质膜 Na_(4)Fe_(3)(PO_(4))_(2)P_(2)O_(7)正极
下载PDF
钠钨青铜Na_(2)W_(4)O_(13)的孪晶结构与辐照相变
16
作者 林泽圣 刘曦 +10 位作者 蒋仁辉 李佩 赵培丽 唐真 王怀远 王桢源 黄天龙 吴姗姗 贾双凤 郑赫 王建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4,共12页
本文采用热氧化法制备了Na_(2)W_(4)O_(13)纳米片,并利用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其孪晶畴结构进行了原子尺度表征,发现样品中存在大量镜面孪晶结构。结合群论中的母子群关系理论,解析了Na_(2)W_(4)O_(13)中畴结构形成的原因,并... 本文采用热氧化法制备了Na_(2)W_(4)O_(13)纳米片,并利用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其孪晶畴结构进行了原子尺度表征,发现样品中存在大量镜面孪晶结构。结合群论中的母子群关系理论,解析了Na_(2)W_(4)O_(13)中畴结构形成的原因,并预测了9种可能的畴结构,其中type3镜面孪晶与实验中观察到取向关系为[010]//[010]_(T)、(100)//(100)_(T)的(100)孪晶一致。经过电子束辐照,三斜结构的Na_(2)W_(4)O_(13)可以相变为立方结构的NaxWO_(3)(x<05)。而有孪晶存在的样品中,相变过程中容易出现缺陷,这可能是由晶格失配导致的。论文结果为理解钠钨青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钨青铜Na_(2)W_(4)O_(13) 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 取向畴 群论 透射电子显微学
下载PDF
乙腈-水系混合电解液对Zn-Na_(3)V_(2)(PO_(4))_(3)电池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17
作者 欧林娜 刘哲轩 +1 位作者 曹鑫鑫 梁叔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8-1860,共13页
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具有稳定的三维框架结构、较高的工作电压和相对成熟的制备工艺,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然而,二价Zn^(2+)的脱嵌和活泼的水系反应环境会加速磷酸盐晶格的破坏。本文在Zn-Na_(3)V_(2)(PO_(4)... 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具有稳定的三维框架结构、较高的工作电压和相对成熟的制备工艺,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然而,二价Zn^(2+)的脱嵌和活泼的水系反应环境会加速磷酸盐晶格的破坏。本文在Zn-Na_(3)V_(2)(PO_(4))_(3)电池体系的水系电解液中加入适量的乙腈(AN),研究电解液中AN与水的比例对离子溶剂化结构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并通过非原位XRD探究Na_(3)V_(2)(PO_(4))_(3)晶体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过少的AN会加快正极材料晶格框架的破坏,而过多的AN会减缓电极反应动力学;在含有适量AN的电解液中,Zn-Na_(3)V_(2)(PO_(4))_(3)电池不但在50 mA/g的电流密度下具有91.4 mA·h/g的较高比容量,同时在5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可以稳定循环1000次且无明显容量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a_(3)V_(2)(PO_(4))_(3)电池 乙腈 有机-无机混合电解液 电化学稳定性 离子可逆脱嵌
下载PDF
水泥-淀粉胶覆膜型硫酸钠基相变储热材料的制备研究
18
作者 武林 邓跃全 曹瑞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10期106-109,130,共5页
以生态环保的磷酸酯化玉米淀粉胶为基础,十水硫酸钠为芯材,防相分离剂吸水树脂、具有一定储热性能的石膏、水和水泥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造粒、覆膜等工艺制备出强度高、密闭性好而且储热性良好的水泥-淀粉胶覆膜型硫酸钠基相变储热材料... 以生态环保的磷酸酯化玉米淀粉胶为基础,十水硫酸钠为芯材,防相分离剂吸水树脂、具有一定储热性能的石膏、水和水泥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造粒、覆膜等工艺制备出强度高、密闭性好而且储热性良好的水泥-淀粉胶覆膜型硫酸钠基相变储热材料。造粒过程中十水硫酸钠、淀粉胶、吸水树脂、水和石膏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5.0、0.5、0.3、4.5、23.0 g;覆膜过程中,喷液中的乳液、淀粉胶、水的质量比为1∶2∶10,喷涂覆膜2次,制得的储热材料热效应最大,为36.9 J/g,并且具有无相分离、强度高和不易渗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Na_(2)SO_(4)·10H_(2)O 储热材料 水泥 覆膜 热效应
下载PDF
NaF-Na_(3)PO_(4)-H_(2)O体系相图与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静宇 周桓 +3 位作者 杨洁 郝晴 赵鋆 李杰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NaF–Na_(3)PO_(4)–H_(2)O体系是稀土矿物加工的典型盐水体系,开发氟、磷回收工艺需要该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模型支持。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3.15 K、298.15 K、323.15 K和348.15 K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基于eNRTL模型框架构建了该... NaF–Na_(3)PO_(4)–H_(2)O体系是稀土矿物加工的典型盐水体系,开发氟、磷回收工艺需要该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模型支持。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3.15 K、298.15 K、323.15 K和348.15 K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基于eNRTL模型框架构建了该体系从最低共熔点到348.15 K的热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NaF–Na_(3)PO_(4)–H_(2)O体系存在NaF、Na_(3)PO_(4)·12H_(2)O、Na_(3)PO_(4)·8H_(2)O和复盐NaF·2Na_(3)PO_(4)·19H_(2)O 4个固相物种;其中复盐在各温度均占据三元体系的主要相区,磷酸钠水合物的相区极窄,很难单独成盐,NaF相区相对较大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热力学模型研究较好地表达了NaF–H_(2)O、Na_(3)PO_(4)–H_(2)O体系的多温离子活度系数、溶液渗透系数、二元体系相图,获得了盐水作用参数和6个固相的热力学数据;通过对三元体系多温相图数据的有效表达,获得了盐-盐作用参数和复盐的热力学数据,在此基础上推测了NaF–Na_(3)PO_(4)–H_(2)O体系相图结构,获得了难以实验测定的9个零变量点和9条单变量共饱和线,从而得到了全部固相的平衡相区,并给出了NaF–Na_(3)PO_(4)–H_(2)O体系完整相图,为更复杂体系的热力学表达以及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相图 热力学模型 NaF–Na_(3)PO_(4)–H_(2)O
下载PDF
工业废渣在湖相软土固化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陈剑锋 唐勇 +1 位作者 徐忠辉 潘神峰 《工程勘察》 2024年第8期38-43,共6页
为改善湖相软土承载力小、易压缩变形、含水率大的工程特性,提出采用粒化高炉矿渣(GGBS)作为主固化材料,电石渣和Na_(2)SO_(4)作为激发剂材料对湖相软土进行复配固化改良,并与水泥固化方案进行了工程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掺GGBS、... 为改善湖相软土承载力小、易压缩变形、含水率大的工程特性,提出采用粒化高炉矿渣(GGBS)作为主固化材料,电石渣和Na_(2)SO_(4)作为激发剂材料对湖相软土进行复配固化改良,并与水泥固化方案进行了工程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掺GGBS、电石渣或者Na_(2)SO_(4)均能提升软土强度,分别在12%、2.5%和4%掺量时达到强度最大值,但对于强度的提升程度较小;当采用GGBS(12.18%)+电石渣(2.3%)+Na_(2)SO_(4)(5.31%)的复配方案时,强度提升较为显著,28d龄期强度可以达到1107kPa,是原状软土的24.6倍,其强度改善效果与掺入13%水泥的固化改良效果相当;采用GGBS+电石渣+Na_(2)SO_(4)进行复配固化的软土稳定性强于采用水泥固化的软土,在经历9次干湿循环后,强度仅降低7kPa,而水泥固化组则降低了86kPa,复配固化改良软土具有更优越的工程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软土 粒化高炉矿渣 电石渣 Na_(2)SO_(4) 固化改良 水泥固化 干湿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