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层序地层与碳、氧、锶同位素响应 被引量:21
1
作者 谢渊 王剑 +4 位作者 刘家铎 罗建宁 张哨楠 杨宝星 李明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96,共9页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沉积了一套稳定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 ,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划分出五个三级层序。对其中四个层序内碳酸盐岩碳、氧、锶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得出 ,不同层序、层序界面及层序内不同体系域的δ13 C、δ...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沉积了一套稳定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 ,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划分出五个三级层序。对其中四个层序内碳酸盐岩碳、氧、锶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得出 ,不同层序、层序界面及层序内不同体系域的δ13 C、δ18O、N(87Sr/86Sr)值均有明显的差异 ,并具规律性变化 ,整体上反映出研究区中侏罗世发生了多次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气候、构造活动的演变 ,为层序地层研究提供了定量的地质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那底岗日地区 中侏罗世 层序地层 锶同位素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下载PDF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微量元素与古环境 被引量:9
2
作者 朱丽霞 谭富文 +2 位作者 陈明 付修根 冯兴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9-556,共8页
那底岗日剖面是羌塘盆地发育最完整的上三叠统-下白垩统剖面之一。采用V/Cr、V/Sc、V/(V+Ni)、Th/U、Ni/Co和Fe2+/Fe3+的比值作为判断氧化还原环境的指标,Mn、Ti、P的富集程度推断古气候,Sr/Ba、Sr/Ca、Rb、V/Ni反映古盐度变化,结合沉... 那底岗日剖面是羌塘盆地发育最完整的上三叠统-下白垩统剖面之一。采用V/Cr、V/Sc、V/(V+Ni)、Th/U、Ni/Co和Fe2+/Fe3+的比值作为判断氧化还原环境的指标,Mn、Ti、P的富集程度推断古气候,Sr/Ba、Sr/Ca、Rb、V/Ni反映古盐度变化,结合沉积相的分析,研究那底岗日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古环境变化。结果表明:上侏罗统索瓦组为开阔台地相,形成于贫氧的干旱炎热高盐度环境;下白垩统索瓦组经历了局限台地相和三角洲相沉积环境,形成于氧化-贫氧的潮湿-干旱炎热高盐度环境,且盐度高于上侏罗统。剖面中页岩产出层位与下白垩统海相油页岩的产出层位相当,均为潟湖相沉积;该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生物的大量繁殖,导致区域上大规模油页岩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底岗日地区 索瓦组 氧化还原环境 古气候 古盐度
下载PDF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布曲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文彬 谭富文 +2 位作者 伊海生 付修根 冯兴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9-536,共8页
对采自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布曲组碳酸盐岩烃源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稀土总量(ΣREE)最大值75.21μg/g,最小值20.58μg/g,平均值为36.67μg/g。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具有相对富集轻稀土,... 对采自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布曲组碳酸盐岩烃源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稀土总量(ΣREE)最大值75.21μg/g,最小值20.58μg/g,平均值为36.67μg/g。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具有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的特点。布曲组碳酸盐岩烃源岩Ce/Ce*值为0.83~0.93,平均为0.88,显弱负异常;Eu/Eu*值为0.68~1.58,大部分样品的Eu/Eu*为弱负异常,少部分样品显正异常。稀土元素的这些特征大体反映了那底岗日地区布曲组沉积期总体为弱氧化的沉积环境,由于海侵的扩大和水体分层影响,部分底层水体由于缺氧而变为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那底岗日 布曲组 碳酸盐岩 稀土元素
下载PDF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碳酸盐岩碳、氧、锶同位素与古海洋沉积环境 被引量:25
4
作者 谢渊 罗建宁 +3 位作者 张哨楠 杨宝星 刘家铎 李永铁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0-86,共7页
本文首次利用碳酸盐岩 C,O,Sr稳定同位素探讨了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海洋沉积环境的演变。测试结果表明 ,该区中侏罗世碳酸盐岩δ1 3C,δ1 8O及 N(87Sr) / N(86 Sr)值分别为 - 3.2 5× 10 - 3~ +3.30 4× 10 - 3,- 11.... 本文首次利用碳酸盐岩 C,O,Sr稳定同位素探讨了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海洋沉积环境的演变。测试结果表明 ,该区中侏罗世碳酸盐岩δ1 3C,δ1 8O及 N(87Sr) / N(86 Sr)值分别为 - 3.2 5× 10 - 3~ +3.30 4× 10 - 3,- 11.419× 10 - 3~ - 3.2 8× 10 - 3及 0 .70 70 2~ 0 .70 86 2 ,并伴生了多次升降变化。分析认为 ,δ1 3C值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水介质盐度、氧化 -还原条件、生物发育程度及有机质埋藏速率的影响 ;δ1 8O值主要与沉积环境的盐度、温度、海平面升降及沉积期后成岩作用等因素有关 ;N(87Sr) / N(86 Sr)值则由三种不同锶源在海水中的组成比例所决定。因此 ,C,O,Sr同位素组成及演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古环境的变迁 ,从而为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古海洋沉积环境的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同位素组成 演化 古海洋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