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wer Cretaceous turbidites in the Shiquanhe–Namco Ophiolite Mélange Zone, Asa area, Tibet: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Meso-Tethys Ocean 被引量:3
1
作者 Xiao-Wen Zeng Ming Wang +3 位作者 Cai Li Hang Li Xian-Jin Zeng Di Shen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20,共20页
Turbidites fromthe Shiquanhe–Namco OphioliteMélange Zone(SNMZ)record critic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ctonic affinity of the SNMZand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Meso-Tethys Ocean in Tibet.This paper reports s... Turbidites fromthe Shiquanhe–Namco OphioliteMélange Zone(SNMZ)record critic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ctonic affinity of the SNMZand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Meso-Tethys Ocean in Tibet.This paper reports sedimentologic,sandstone petrographic,zircon U-Pb geochronologic,and clastic rocks geochemical data of newly identified turbidites(Asa Formation)in the Asa Ophiolite Mélange.The youngest ages of detrital zircon from the turbiditic sandstone samples,together with~115 Ma U-Pb concordant age from the tuff intercalation within the Asa Formation indicate an Early Cretaceous age.The sandstone mineral modal composition data show that the main component is quartz grains and the minor components are sedimentary and volcanic fragments,suggesting that the turbidite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a recycled orogen provenancewith a minor addition of volcanic arc materials.The detrital U-Pb zircon ages of turbiditic sandstones yield main age populations of 170–120 Ma,300–220 Ma,600–500 Ma,1000–700 Ma,1900–1500 Ma,and~2500 Ma,similar to the ages of the Qiangtang Terrane(age peak of 600–500 Ma,1000–900 Ma,~1850 Ma and~2500 Ma)and the accretionary complex in the Bangong–Nujiang Ophiolite Zone(BNMZ)rather than the age of the Central Lhasa Terrane(age peak of~300 Ma,~550 Ma and~1150 Ma).The mineral modal compositions,detrital U-Pb zircon ages,and geochemical data of clastic rocks suggest that the Asa Formation is composed of sediments primarily recycled from the Jurassic accretionary complex within the BNMZ with the secondary addition of intermediate-felsic island arc materials from the South Qiangtang Terrane.Based on our new results and previous studies,we infer that the SNMZ represents a part of the Meso-Tethys Suture Zone,rather than a southward tectonic klippe of the BNMZ or an isolated ophiolitic mélange zone within the Lhasa Terrane.The Meso-Tethys Suture Zone records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accretion,arc-Lhasa collision,and Lhasa-Qiangtang collision of the Meso-Tethys Ocean from the Early Jurassic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 Shiquanhe–namco Ophiolite Mélange Zone Early Cretaceous Sedimentary provenance Tectonic Affinity Meso-Tethys Ocean
下载PDF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Groundwater Leakage from Namco Lake by SAR Monitoring
2
作者 CHEN Jiaqi DENG Yunkai +3 位作者 LI Ning WANG Yu LIU Zhongling ZHANG Shil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555-1556,共2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Namco, the largest lake on the Tibet plateau as well as the highest large lake in the world. A large imbalance between water input and output of this lake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 Objective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Namco, the largest lake on the Tibet plateau as well as the highest large lake in the world. A large imbalance between water input and output of this lake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hydrogeology during recent years. As there is no surface outflow from Namco, the large water imbalance can only be explained by water seepag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 data were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ombination with hydrological data actually measured in the field and meteorological station data, to quantitatively acquire the information of surface fluctuation, water storage variation, and to estimate groundwater leakage from Namco Lake. The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data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es and extent of water resource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als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 in the Tibeta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Groundwater Leakage from namco Lake by SAR Monitoring SAR
下载PDF
Namco Bandai带着家伙来了
3
《网友世界》 2008年第9期8-8,共1页
作为Namco Bandai玩家日的4月15日,这家发行商向Gamespot公布了一大票高水准的年度大作——《刀魂4》《武士阿非》和《薄暮传说》。同时Namco Bandai也公开了其中一些产品的发售日期:《刀魂4》将于7月29日发售,《武士阿非》也将在今... 作为Namco Bandai玩家日的4月15日,这家发行商向Gamespot公布了一大票高水准的年度大作——《刀魂4》《武士阿非》和《薄暮传说》。同时Namco Bandai也公开了其中一些产品的发售日期:《刀魂4》将于7月29日发售,《武士阿非》也将在今年秋天在Xbox360和PS3上拔刀出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3 网络游戏 namco Bandai公司 游戏开发
下载PDF
Wonders of Namco Lake
4
作者 Cering Yuzhoin 《China's Tibet》 1994年第1期26-28,共3页
Ethnic Tibetans are sincere E followers of religion,who believe each mountain has an attached deity and each lake has a dragon.The elderly claim that every mountain,lake or even rock on the snowy land of Tibet possess... Ethnic Tibetans are sincere E followers of religion,who believe each mountain has an attached deity and each lake has a dragon.The elderly claim that every mountain,lake or even rock on the snowy land of Tibet possesses a soul.Do you,readers,know where my people's sacred mountains and holy lakes l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nders of namco Lake
下载PDF
Story Told By Namco Lake
5
《China's Tibet》 1998年第1期21-22,共2页
DOJEZHANDUIInAugust,NamcoLakeishypnotizedbyalanguidenvironment.Herdsofwhiteshepandblackyaksgrazelakesidelus... DOJEZHANDUIInAugust,NamcoLakeishypnotizedbyalanguidenvironment.Herdsofwhiteshepandblackyaksgrazelakesidelushgrasbelowthewh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ry Told By namco Lake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来自斜长石和黑云母化学成分的约束
6
作者 雷传扬 宋元宝 +5 位作者 唐菊兴 王波 吴建亮 刘文 范敏 张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213,共21页
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理想对象。本文从地质学、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等方面对花岗闪长岩开展了详细研究。包体形态多样,与寄主岩呈渐变或截然型接触关系,包... 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是研究岩浆混合作用的理想对象。本文从地质学、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等方面对花岗闪长岩开展了详细研究。包体形态多样,与寄主岩呈渐变或截然型接触关系,包体与寄主岩之间相互穿插,接触带发育冷凝边,包体从寄主岩中捕获了大量捕虏晶矿物,包体和寄主岩中均见针状磷灰石。电子探针结果显示:具正环带特征的寄主岩斜长石An值变化范围不大,在48.16~59.05之间,具致密韵律环带特征,可能代表镁铁质岩浆注入长英质岩浆房前结晶的斜长石;具反环带特征斜长石的An值变化范围较大,核部An值为29.86,往外An值陡增至51.09,整体呈逐渐增大趋势,暗示存在富钙基性岩浆的加入;具正-反环带特征的寄主岩斜长石核部至中间区域An值变化相对复杂,具稀疏韵律环带结构特征,反映斜长石结晶过程中因岩浆混合作用岩浆房环境发生突变,随着混合作用持续进行,岩浆逐渐冷却,斜长石在静态环境下继续结晶形成干净的正环带边部;包体斜长石虽然存在正环带,但其An值变化范围较大,在28.63~62.40之间,核部An值高,边部An值骤然降低,可能是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混合的结果;具反环带和正-反环带特征的包体斜长石核部遭受了弱的熔融作用,但An值变化范围相对较小,具致密韵律环带特征,核部熔蚀作用可能是镁铁质岩浆上升过程中压力快速降低引起的,形成于静态岩浆房环境。寄主岩黑云母和包体黑云母为原生岩浆黑云母,二者的Al^(Ⅵ)值分别为0~0.16 apfu和0~0.04 apfu,氧化系数分别为0.11~0.63和0.16~1.66,镁质率分别为0.40~0.47和0.42~0.46,表明寄主岩和包体均为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具壳幔混源成因,其形成与岛弧的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本文认为阿翁错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狮泉河-纳木错特提斯洋盆北向俯冲向碰撞过渡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学 矿物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阿翁错花岗闪长岩 狮泉河-纳木错特提斯洋 青藏高原中北部
下载PDF
纳木措沿岸区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季节差异及其理化影响因素
7
作者 郑艳艳 贺凯 +2 位作者 孟华旦尚 德吉 郭小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91-1600,共10页
为开展纳木措水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研究,分别于2020年夏季、2021年春季及2021年秋季对纳木措沿岸水体进行采集。采用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四区划线法分离纯化水体中可培养细菌,使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结合经典分类方法对所得菌... 为开展纳木措水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研究,分别于2020年夏季、2021年春季及2021年秋季对纳木措沿岸水体进行采集。采用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四区划线法分离纯化水体中可培养细菌,使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结合经典分类方法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并运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从纳木措3个季节水样中共分离得到1877株可培养细菌,隶属于4门7纲15目26科34属87种。细菌总丰度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主坐标分析(PCoA)等分析结果共同表明,春夏间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各季节细菌群落分布影响最大的水质理化参数是总溶解固体量;Mantel检验结果表明,各季节间总溶解固体量、温度、化学需氧量和浊度的差异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呈极显著相关(P<0.001)。研究结果初步探究了纳木措水体可培养细菌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对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及细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措 细菌 理化参数 湖泊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纳木错流域近30年来湖泊—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80
8
作者 吴艳红 朱立平 +1 位作者 叶庆华 王立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利用1970航测地形图和1991、2000年两期卫星影像数据,人工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解译不同时期的湖泊、冰川边界,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图谱的方法,定量分析了湖泊、冰川的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自1970 ̄2000年期间,纳木错湖面面积从194... 利用1970航测地形图和1991、2000年两期卫星影像数据,人工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解译不同时期的湖泊、冰川边界,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图谱的方法,定量分析了湖泊、冰川的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自1970 ̄2000年期间,纳木错湖面面积从1941.64km2增加到1979.79km2,增加的速率为1.27km2/a;流域内冰川的面积从167.62km2减少到141.88km2,退缩速率为0.86km2/a。其中,湖面面积在1991 ̄2000年的增加速率为1.76km2/a,明显大于其在1970 ̄1991年的1.03km2/a;而冰川面积在1991 ̄2000年的退缩速率为0.97km2/a,明显大于其在1970 ̄1991年的0.80km2/a。对比该流域前后两个时期的气温、降水和蒸发变化,发现升温幅度的增加是冰川加速退缩的根本原因,而湖面的加速扩张主要受冰川的加剧退缩及其引起的融水增加影响,但与区域降水量略微增加和蒸发量显著减少也具有密切联系。区域降水增加和蒸发减少及其与湖面扩张之间的内在联系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纳木错 湖泊 冰川 遥感
下载PDF
青藏高原纳木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46
9
作者 游庆龙 康世昌 +2 位作者 李潮流 李茂善 刘景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60,共7页
依据中国科学院纳木错综合观测研究站设立的自动气象站和气象塔观测(30°46.44′N,90°59.31′E,4730ma.s.l.)资料,初步分析了2005年7月14日至2006年7月13日一年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水和风等气象要素的季节和... 依据中国科学院纳木错综合观测研究站设立的自动气象站和气象塔观测(30°46.44′N,90°59.31′E,4730ma.s.l.)资料,初步分析了2005年7月14日至2006年7月13日一年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水和风等气象要素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纳木错站年平均气温为0℃,最冷月为12月,最热月为7月;全年降水量为281.8mm,多集中在5—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2.6%,雨季和干季分明,全年夜雨率为78.6%;年平均气压值为571、2hPa,9月最大,1月最小;年平均风速为4m·S^-1,1月风速最大为6.1m·S^-1,上午风弱、午后风强;全年大风日数为53天,1月大风日数占全年的36%;全年盛行风处在东南至西风(135°--270°)之间,夏季有明显的湖陆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错 气象要素 季节变化 日变化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西岸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30
10
作者 叶培盛 吴珍汉 +2 位作者 胡道功 江万 杨欣德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7-243,共7页
西藏纳木错西岸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辉绿岩及玄武岩等组成。变质橄榄岩以富Mg、贫Ti、贫REE元素为特征。辉绿岩和玄武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含有洋脊拉斑玄武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的双重成分 ,其中高场强元素Nb、Ta... 西藏纳木错西岸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辉绿岩及玄武岩等组成。变质橄榄岩以富Mg、贫Ti、贫REE元素为特征。辉绿岩和玄武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含有洋脊拉斑玄武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的双重成分 ,其中高场强元素Nb、Ta、Zr、Hf等亏损 ,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等相对富集 ,具岛弧玄武岩的特点 ;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为LREE亏损的平坦型 ,无负Eu异常 ,与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类似。通过与典型地区作对比并应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弧后盆地 纳木错 西藏
下载PDF
青藏高原纳木错站地表反照率观测与MODIS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余予 陈洪滨 +2 位作者 夏祥鳌 许潇锋 宣越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0-267,共8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内太阳光度计观测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整层气柱水汽总量,作为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输入参数,模拟计算了2007年5月—2008年8月无雪期晴空条件下,正午时段该站的太阳总辐射和散射辐射,... 利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内太阳光度计观测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整层气柱水汽总量,作为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输入参数,模拟计算了2007年5月—2008年8月无雪期晴空条件下,正午时段该站的太阳总辐射和散射辐射,得到两者的比例S。基于MODIS发布的MCD43B3产品中的短波段黑空和白空反照率以及比例S,计算得到实际大气条件下地表反照率的卫星反演值,进而与地面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没有显著差别,可以满足气候模式对地表反照率绝对偏差为0.02的精度要求,且均方根偏差约为0.0156,最大偏差为0.046。雨季纳木错站的土壤含水量增加,使得该站晴空时观测的5 min平均地表反照率呈线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纳木错 地表反照率 地面观测 MODIS
下载PDF
西藏当惹雍错和扎日南木错现代湖泊基本特征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君波 彭萍 +1 位作者 马庆峰 朱立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9-632,共4页
湖泊现代特征的调查和对比研究是湖泊学和古湖泊学研究工作的基础,青藏高原大部分湖泊目前仍缺少详细的基本特征考察资料.基于2009年9月实地考察,本文报道藏北高原腹地的两个内陆封闭大湖——扎日南木错和当惹雍错的水深分布和现代湖水... 湖泊现代特征的调查和对比研究是湖泊学和古湖泊学研究工作的基础,青藏高原大部分湖泊目前仍缺少详细的基本特征考察资料.基于2009年9月实地考察,本文报道藏北高原腹地的两个内陆封闭大湖——扎日南木错和当惹雍错的水深分布和现代湖水基本特征.测深结果显示扎日南木错大部分湖区水下地形较为平坦,最大水深为71.55m;当惹雍错实测最大水深为214.48m,是青藏高原上已知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湖水理化性质显示在垂直方向上两湖都呈现明显的分层结构,温跃层的温度梯度分别为1.1℃/m和0.57℃/m,当惹雍错底层水温最低仅为1.6℃;两湖表水层的电导率分别高达18500μS/cm和12900μS/cm;两湖表水层pH都超过10,而底层水的pH都降低到5左右,上下层湖水显示了不同的酸碱性质.湖水电导率和溶解氧在温跃层都具有同步跃变特征,反映了温度对湖水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测量 理化性质 当惹雍错 扎日南木错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纳木错(湖)地区湍流数据质量控制和湍流通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茂善 杨耀先 +4 位作者 马耀明 孙方林 陈学龙 王宾宾 朱志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5-884,共10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2009年全年的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应用Foot-print模型分析了青藏高原非均匀下垫面湍流观测数据的数据质量、质量评价及不同下垫面对湍流通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纳木错(湖)地区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利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2009年全年的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应用Foot-print模型分析了青藏高原非均匀下垫面湍流观测数据的数据质量、质量评价及不同下垫面对湍流通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纳木错(湖)地区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别,导致地表通量分布不均匀,草地对地表通量的贡献最大;对不同大气层结状态,观测站周围200m范围内的地表通量贡献各不相同,上风向通量贡献源区较大,湍流发展较充分。在不稳定状态和中性状态下,纳木错地区地表通量数据质量较高,即白天观测的通量数据质量较高;在稳定状态下数据质量较低,即夜间的通量数据质量较差;纳木错地区的湍流通量受湖陆风和大气稳定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错(湖)地区 湍流通量 数据质量评价 Footprint模型 非均匀下垫面
下载PDF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吕雅琼 马耀明 +1 位作者 李茂善 孙方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5-1210,共6页
利用2007年8月8~19日期间系留气球低探空和GPS无线电探空资料,分析了纳木错湖区大气边界层高度、风、温、湿等要素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纳木错湖的冷湖效应推迟了边界层湍流混合及对流边界层出现的时间,边界层高度日变化非常明显... 利用2007年8月8~19日期间系留气球低探空和GPS无线电探空资料,分析了纳木错湖区大气边界层高度、风、温、湿等要素的垂直结构。结果表明:纳木错湖的冷湖效应推迟了边界层湍流混合及对流边界层出现的时间,边界层高度日变化非常明显,对流边界层高度最高可达1750m;在晴天条件下,边界层内湖陆风日变化非常明显,湖陆风控制范围常超过边界层高度,可达对流层中部;边界层内比湿变化呈V型变化,白天减小,夜间增大,早晨08:00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错 探空观测 大气边界层垂直结构 湖陆风
下载PDF
纳木错湖地区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及地表通量交换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茂善 马耀明 +3 位作者 孙方林 赵逸舟 王永杰 吕雅琼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7-732,共6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全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的草甸下垫面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和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并研究了地表感热、潜热通量和辐射通量的日变化... 利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全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的草甸下垫面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和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并研究了地表感热、潜热通量和辐射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初步揭示了纳木错地区草甸下垫面微气象特征和地气能量交换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 微气象特征 地表通量
下载PDF
纳木错湖夏季典型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吕雅琼 马耀明 +1 位作者 李茂善 杨显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3-740,共8页
为了进一步检验分析纳木错湖对当地地方性环流、湖气能量交换及大气边界层的影响,在本文中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7非静力中尺度模式,设计了有湖面、3/4湖面、1/2湖面及无湖四组试验,以NCEP再分析资料做初、边值条件,做了48 h三重嵌套... 为了进一步检验分析纳木错湖对当地地方性环流、湖气能量交换及大气边界层的影响,在本文中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7非静力中尺度模式,设计了有湖面、3/4湖面、1/2湖面及无湖四组试验,以NCEP再分析资料做初、边值条件,做了48 h三重嵌套模拟试验,对比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站实测资料,说明该模式模拟性能良好。白天在纳木错湖风与念青唐古拉山北坡谷风共同作用下,在念青唐古拉山脊处汇合,形成一强水平切变及辐合上升运动,造成了该地夏季白天复杂多变的天气;夜间由于南岸湖风与山风叠加,使得整个区域为强大南风气流控制,这也补给了水汽和热量,也为白天不稳定运动提供了能量。对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白天(夜晚)纳木错湖的存在有很好的降温(保温)作用,该湖表现出了明显的冷(暖)湖效应;纳木错湖对感热和潜热的影响有很强的日变化,白天湖面感热、潜热均小于周围陆地,夜间湖面有强潜热通量;纳木错湖使得白天湖区边界层顶低,陆区边界层顶高,夜间相反。这样的地方性环流和大气边界层特征的配合,是该地中小尺度天气剧烈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错湖 冷湖效应 湖陆风 山谷风 嵌套数值模拟
下载PDF
季风期前后西藏纳木错湖水及入湖河流水化学特征变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君波 鞠建廷 朱立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6,共7页
2011年季风期前和季风期后,分别对纳木错湖中两个站点的湖水和周边16条入湖河流进行水样采集,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湖水中各离子含量在季风期后都比季风期前有明显的增加,其中Mg2+在两个站点分别增加46.84%和46.95%,Ca2+分别增加67.02%和... 2011年季风期前和季风期后,分别对纳木错湖中两个站点的湖水和周边16条入湖河流进行水样采集,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湖水中各离子含量在季风期后都比季风期前有明显的增加,其中Mg2+在两个站点分别增加46.84%和46.95%,Ca2+分别增加67.02%和75.11%,HCO3-分别增加27.61%和25.02%。河水中大部分离子含量也都表现为季风期后的增加,而F-、Cl-和NO3-则表现为降低趋势。离子含量的动态变化主要受流域内风化作用影响,即风化产物是造成大部分离子含量升高的主要来源,而蒸发作用对湖水离子含量的升高也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水水化学 河流水化学 动态变化 季风期前后 纳木错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纳木错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1-74,共4页
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增长,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发展模式,是积极的保护手段,是实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一条理想路径。文章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纳木错国家公园发... 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增长,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发展模式,是积极的保护手段,是实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一条理想路径。文章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纳木错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总体上是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挑战。最后给出了纳木错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错国家公园 生态旅游 SWOT分析
下载PDF
西藏中部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带的构造属性——来自阿索混杂岩带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孝文 王明 +2 位作者 李航 曾先进 申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91-1301,共11页
明确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带的构造属性是重建西藏中部中特提斯演化的关键之一。报道了西藏中部阿索地区蛇绿混杂岩带中岛弧玄武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讨论了该岩石的构造意义。野外和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该样品具有枕状构造并具有... 明确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带的构造属性是重建西藏中部中特提斯演化的关键之一。报道了西藏中部阿索地区蛇绿混杂岩带中岛弧玄武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讨论了该岩石的构造意义。野外和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该样品具有枕状构造并具有细碧岩的岩石特征,表示其形成于海底喷发环境。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样品属于亚碱性系列中的钙碱性玄武岩。该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平坦的重稀土元素分布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强。岩石富集Ba、Th、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起源于被俯冲沉积物熔体交代的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洋内岛弧环境之下。结合前人研究,发现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带并非仅存在洋壳成因的蛇绿岩,还保存了一些岛弧成因的岩浆岩。这些岛弧成因岩浆岩的存在表明,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带中的岩浆岩并非单一构造背景下形成的蛇绿岩,而是包含了多种构造背景之下的岩浆产物。研究表明,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带并非仅保留了弧后盆地的遗迹,其包含了洋内俯冲环境中多种成因的岩浆作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带 岛弧玄武岩 地球化学 中特提斯洋
下载PDF
利用ASTER数据估算西藏纳木错地区夏季地表参数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向军 《干旱气象》 2012年第2期231-236,共6页
西藏纳木错地区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之一,该地区地表特征参数的遥感监测不仅对当地牧草长势监测、草地估产等农牧业指标监测以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理解对该地区内部及其周边地区的能量水分循环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2... 西藏纳木错地区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之一,该地区地表特征参数的遥感监测不仅对当地牧草长势监测、草地估产等农牧业指标监测以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理解对该地区内部及其周边地区的能量水分循环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2006年6月11日为例,利用高分辨率的ASTER遥感资料数据估算了纳木错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反射率、地表温度、地表净辐射等地表特征参数。结果发现,纳木错地区地表特征参数空间变化很大。NDVI在河滩裸地较小,纳木错湖东北侧小嵩草草甸最大,达0.4。裸土的地表反照率基本在0.2左右,草甸地表反照率则在0.1~0.2之间,湖泊反照率最小。地表温度湖泊最低,NDVI高值区次低,湖岸沙地最高。净辐射通量湖中心较高,湖东北部与NDVI高值区次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错 ASTER 植被 地表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