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南昌城历史景观组织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达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0-124,共5页
城市历史景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种景观整体性保护方法和理论框架。遵循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框架,通过撷取清代《江城名迹记》和明清南昌方志的相关图版和文字意象,研究明清南昌历史名迹与环境基质的组织方式。通过空间句法研究明... 城市历史景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种景观整体性保护方法和理论框架。遵循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框架,通过撷取清代《江城名迹记》和明清南昌方志的相关图版和文字意象,研究明清南昌历史名迹与环境基质的组织方式。通过空间句法研究明清南昌城街区空间和水系空间并存的认知结构,分析水系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组织关系,解析城市历史景观的文化表达方式,提出城市历史景观组织在价值取向上与传统城市空间组织具有逻辑统一性,以期为城市历史环境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历史景观 空间意象 景观组织 空间认知 南昌城 明清
下载PDF
营养宣教对南昌市城镇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冯花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了解南昌市城镇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的现状,评价营养宣教对南昌市城镇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同时对290名南昌市城镇小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营... 目的了解南昌市城镇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的现状,评价营养宣教对南昌市城镇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同时对290名南昌市城镇小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营养宣教。比较营养宣教前后小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情况。结果南昌市城镇小学生营养宣教后营养知识评分值、总评分值均显著高于营养宣教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营养宣教后营养行为评分值显著高于营养宣教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宣教后在非常关心健康、营养好坏对学习和健康有影响、对营养知识感兴趣、愿意放弃自己爱吃而不利于健康的食物、愿意吃不喜欢的健康食品、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等方面所占比例均较营养宣教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宣教后在每周吃5~6次早餐、每天吃早餐等方面所占比例均较营养宣教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宣教后每天喝牛奶所占比例较营养宣教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宣教后经常喝(3次及以上)牛奶、有时喝(3次以下)牛奶所占比例均较营养宣教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宣教后从不喝牛奶所占比例较营养宣教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宣教后每天进食蔬菜5种以上所占比例均较营养宣教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营养宣教能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改善其态度及行为,应在南昌市城镇小学中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知识 营养态度 营养行为 营养宣教 小学生 城镇 南昌市
下载PDF
镇村联动建设新形势下农业特色乡镇发展的思考——以南昌县为例
3
作者 魏建美 李庆 +1 位作者 卢慧 万余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40-143,共4页
运用SWOT分析法,从南昌县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出发分析农业特色乡镇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农业特色乡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特色乡镇 SWOT分析 南昌县
下载PDF
都市区外围城市空间发展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江西南昌县城为例
4
作者 杨建军 方云翔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1期140-142,共3页
都市区外围城市作为城市化最为活跃的区域,其发展动力与空间演变较为独特,存在以空间碎片化为代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江西南昌县城的空间发展路径及动力机制分析,认为南昌县城空间发展受小城镇自然生长和中心城市影响下生长双重路径的... 都市区外围城市作为城市化最为活跃的区域,其发展动力与空间演变较为独特,存在以空间碎片化为代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江西南昌县城的空间发展路径及动力机制分析,认为南昌县城空间发展受小城镇自然生长和中心城市影响下生长双重路径的共同作用,存在空间分异明显、内部联系薄弱、功能分散、地域特色丧失等问题。结合南昌县城实际,文章从工作机制、发展模式、空间组织和特色塑造4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促进南昌县城自身及整个都市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区 外围城市 空间扩展 优化策略 南昌县城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历史名城区景观设计研究——以南昌市旧城区为例
5
作者 张蓓 《江西服装学院论丛》 2018年第2期59-62,共4页
历史名城区是传承城市文脉、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当前众多的历史名城区的景观设计,只是单纯强调保护文物及历史建筑,忽视了对于人文景观的设计,导致现代城市记忆大幅衰退。以南昌市旧城区景观改造... 历史名城区是传承城市文脉、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当前众多的历史名城区的景观设计,只是单纯强调保护文物及历史建筑,忽视了对于人文景观的设计,导致现代城市记忆大幅衰退。以南昌市旧城区景观改造为例,分析当前历史名城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阐释历史名城区景观设计科学的方法,确保了景观设计植根于地域文化之中,推进了对老城区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历史名城 景观设计 南昌市旧城区
下载PDF
明代达州南昌滩土司文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兴国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4-38,共5页
土司制度源于秦汉中央王朝"以巴治巴"的政策,是利用土著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充当地方政权长官的制度。《二十五史·明史》等记载达州南昌滩有土副巡检司即土司。南昌滩土司又称"石鼓镇守",存在近百年,后"改... 土司制度源于秦汉中央王朝"以巴治巴"的政策,是利用土著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充当地方政权长官的制度。《二十五史·明史》等记载达州南昌滩有土副巡检司即土司。南昌滩土司又称"石鼓镇守",存在近百年,后"改土归流",其地置东乡(今宣汉)、太平(今万源)二县,达县升为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达州 南昌滩 石鼓镇
下载PDF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AR)的城市中心区的再生——以南昌市八一广场南地段城市设计为例
7
作者 何志华 王彬瑶 刘思雨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文章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广场南地段的实地调研,在城市中心老城区出现无序与滞后的背景下,结合老城区红色文化和生活文化等历史文化背景,提出城市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案。在对实体城市空间进行改造的基础上,采用与增强现实技术结合的... 文章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广场南地段的实地调研,在城市中心老城区出现无序与滞后的背景下,结合老城区红色文化和生活文化等历史文化背景,提出城市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案。在对实体城市空间进行改造的基础上,采用与增强现实技术结合的方式,促进该地块的用地价值和城市形象,从而实现老城区的有机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增强现实 老城区 南昌市
下载PDF
南昌昌北新城开发建设的理性思考
8
作者 梁燕 宋铀 《规划师》 2004年第11期41-43,共3页
昌北地区以其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条件将成为南昌未来的象征及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规划将昌北地区建成空间辐射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城。政府应即时调整行政区划、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把握发展时序并制定推进策略。
关键词 理性思考 开发建设 新城 南昌 可持续发展 区位优势 城市功能 生态环境 行政区划 体制创新 管理创新 辐射力
下载PDF
南昌旧城中心区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蔡立勤 魏嘉媛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7期40-44,共5页
文章以南昌旧城中心区为研究范围,重点选取了明清、近代和当代三个典型的历史时期,从功能布局、街道形式、河湖水系等方面入手,探讨城市形态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其演变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动因。
关键词 南昌 旧城中心区 城市形态 演变
下载PDF
南昌县南新乡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探析
10
作者 陆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4期246-247,共2页
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如果能将现代农业与观光业相结合,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必将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以南昌县南新乡生态农业规划为例,介绍了其现状资源,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如果能将现代农业与观光业相结合,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必将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以南昌县南新乡生态农业规划为例,介绍了其现状资源,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以进一步挖掘资源特色,打造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旨在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观光园 现状 问题 发展策略 规划 江西南昌 南新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