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Bimodal Mesoporous TiO_(2)-PTA/BMMS and Its Enhanced Performance in the Photocatalytic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Yang Lina Zhang Xi +2 位作者 Cui Licheng Xu Meizhen Li Jia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1年第3期58-68,共11页
With the bimodal mesoporous silica(BMMS)acting as the support and the composite of TiO2 with phosphotungstic acid(PTA)functioning as the active constituent,TiO_(2)-PTA/BMMS was synthesized by the two-step impregnation... With the bimodal mesoporous silica(BMMS)acting as the support and the composite of TiO2 with phosphotungstic acid(PTA)functioning as the active constituent,TiO_(2)-PTA/BMMS was synthesized by the two-step impregnation route.This catalyst was applied in the photocatalytic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PODS)process,with dibenzothiophene serving as the model sulfur compound.PODS proceeds in one pot,in which H_(2)O_(2) acts as the oxidant and methanol plays the role of the solvent.TiO_(2)-PTA/BMMS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N_(2)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XRF,FTIR,UV-vis,SEM,EDS and TEM techniques.It show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PTA contributes higher order,higher surface area and pore volume to the bimodal mesoporous support.With TiO_(2)-PTA/BMMS used as the catalyst under the UV irradiation,the desulfurization rate can reach 99.6%.This result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achieved by TiO_(2)/BMMS.The catalyst also has no significant drop in catalytic activity after eight runs of reusing.In such catalytic system,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this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and the extraction with the methanol serving as the solvent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tungstic acid bimodal mesoporous silica titanium dioxide photocatalytic desulfurization UV irradiation DIBENZOTHIOPHENE
下载PDF
从介孔分子筛原粉研制高效吸附二氧化碳的有机胺-介孔复合材料 被引量:27
2
作者 岳明波 朱建华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51-1057,共7页
固态有机胺二氧化碳吸附剂具有高选择性、低腐蚀性、易再生等特点,有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潜在应用前景.但是,如何在大量引入氨基的同时,保持氨基在载体上具有高分散度是制备固态胺吸附剂的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固体胺二氧化碳吸附剂... 固态有机胺二氧化碳吸附剂具有高选择性、低腐蚀性、易再生等特点,有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潜在应用前景.但是,如何在大量引入氨基的同时,保持氨基在载体上具有高分散度是制备固态胺吸附剂的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固体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开拓利用介孔分子筛原粉的分级结构,将有机胺涂布到介孔分子筛孔道中的丝状胶束以及胶束和硅壁之间的间隙中,可以显著地提高二氧化碳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吸附剂 介孔分子筛 固体吸附剂 胶束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改性笼型介孔分子筛的制备、表征及其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5
3
作者 吉亚丽 梁凯 龚静华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195,共4页
利用物理浸渍方法制备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FDU-12笼型介孔二氧化硅分子筛,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小角X-射线散射(SAXS)、热失重分析(TGA)、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等温实验等方... 利用物理浸渍方法制备了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FDU-12笼型介孔二氧化硅分子筛,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小角X-射线散射(SAXS)、热失重分析(TGA)、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等温实验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PEI的引入对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由于PEI发生聚集堵塞孔口,实际上引起了二氧化碳吸附活性位点的减少,所以其在常温常压下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没有提高,反而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物理与化学 介孔 二氧化硅 二氧化碳 吸附
下载PDF
有机胺固载三维蠕虫型介孔SiO_2对CO_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静 刘博宇 +2 位作者 张轩 袁进达 焦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110,共3页
采用物理浸渍法将三乙烯四胺(TETA)固载在三维蠕虫型介孔SiO_2上以制备CO_2吸附剂。通过将介孔SiO_2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使Si—OH再生。测定吸附剂在不同吸附温度和TETA负载量下CO_2的吸附量,结果显示,吸附量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 采用物理浸渍法将三乙烯四胺(TETA)固载在三维蠕虫型介孔SiO_2上以制备CO_2吸附剂。通过将介孔SiO_2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使Si—OH再生。测定吸附剂在不同吸附温度和TETA负载量下CO_2的吸附量,结果显示,吸附量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TETA浸渍量的增加而增加。循环性能显示有机胺的浸渍对改善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吸附 蠕虫型 水化处理 介孔SIO2 物理浸渍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负载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水溶液中4-氯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润梅 李兆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备以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负载Ti O_2的光催化剂并研究介孔SiO_2负载纳米Ti O_2对水中4-氯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探讨了催化剂用量、不同初始氯代物浓度、pH值、光照时间等条件下对4-氯苯酚的降解率。研究结果表明:介孔二氧... 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备以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负载Ti O_2的光催化剂并研究介孔SiO_2负载纳米Ti O_2对水中4-氯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探讨了催化剂用量、不同初始氯代物浓度、pH值、光照时间等条件下对4-氯苯酚的降解率。研究结果表明:介孔二氧化硅负载纳米Ti O_2材料用量2 g,4-氯苯酚浓度为50 mg/L,pH值为4,光照时间2 h时,对4-氯苯酚的去除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介孔二氧化硅 光催化 4-氯苯酚 降解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法制备α生育酚/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物
6
作者 忻娜 沈佩琼 +1 位作者 王燕 赵亚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94-197,共4页
以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α-生育酚为负载物,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法制备α-生育酚/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物的工艺,分析和表征了复合物的结构,考察了注入压力、温度和时间对α-生育酚负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注入时间一定时,α-生育酚... 以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α-生育酚为负载物,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法制备α-生育酚/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物的工艺,分析和表征了复合物的结构,考察了注入压力、温度和时间对α-生育酚负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注入时间一定时,α-生育酚的负载量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当温度为35℃,压力为18MPa,注入时间为1h时,α-生育酚的负载量达到76.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法 Α-生育酚 介孔二氧化硅
下载PDF
负载氨基的介孔SiO_2用于CO_2/N_2分离 被引量:5
7
作者 胡智辉 宫秀坤 张东辉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采用S-N+I-成型机理合成带氨基的介孔SiO2,利用异丁酸为结构导向剂(SDA),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助结构导向剂(CSDA),通过氨基和羧酸基的电荷作用来形成。对样品进行低温N2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表征,用压力天平测量其CO2、N2吸附量... 采用S-N+I-成型机理合成带氨基的介孔SiO2,利用异丁酸为结构导向剂(SDA),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助结构导向剂(CSDA),通过氨基和羧酸基的电荷作用来形成。对样品进行低温N2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表征,用压力天平测量其CO2、N2吸附量。结果发现合成的材料有较高的CO2吸附能力,最佳吸附剂常温常压下CO2的吸附量为0.68mmol/g,CO2、N2分离系数为6.8,100℃下CO2可完全解吸,且经过多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基本保持CO2吸附特性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胺官能化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二氧化碳/氮气 吸附分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粒子表面改性及其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章月芳 杨晋涛 +3 位作者 黄凌琪 陈枫 范萍 钟明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132,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纤维状的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并对其表面和孔道改性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研究了其在聚合物发泡中的异相成核作用。结果表明,该介孔粒子在PMMA发泡过程能够起到一定的异相成核作用,有助... 采用水热法合成纤维状的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并对其表面和孔道改性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研究了其在聚合物发泡中的异相成核作用。结果表明,该介孔粒子在PMMA发泡过程能够起到一定的异相成核作用,有助于提高泡孔密度,降低泡孔尺寸。该异相成核作用在发泡温度和压力较低时更加明显。同时介孔粒子的表面特性对成核作用有很大的影响,与KH550改性的粒子相比,含氟硅烷改性的粒子具有较高的成核效率。考察发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现其拉伸模量较纯聚合物发泡材料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与未发泡比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粒子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 异相成核
下载PDF
极稀溶液体系中自组装合成纳米介孔氧化硅及其铝修饰材料 被引量:1
9
作者 成红云 史彦涛 +3 位作者 南海明 耿怡 陈保华 蔡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5-1059,共5页
在极稀溶液中,通过改变反应溶剂去离子水的量或原料中铝源的量,可控合成了不同粒径(20~70nm)、形貌和孔道结构的纳米介孔氧化硅颗粒和纳米介孔铝掺杂氧化硅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BET比表面积1000 m2/g)和较大的孔容(1.1~1.8 cm... 在极稀溶液中,通过改变反应溶剂去离子水的量或原料中铝源的量,可控合成了不同粒径(20~70nm)、形貌和孔道结构的纳米介孔氧化硅颗粒和纳米介孔铝掺杂氧化硅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BET比表面积1000 m2/g)和较大的孔容(1.1~1.8 cm3/g).反应物浓度降低或反应物中添加铝源后,介孔材料的有序性下降,粒径减小,孔容增大,并产生大量的间隙孔.通过小角X射线衍射(SAXRD)、透射电镜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表征了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稀溶液 纳米介孔氧化硅 自组装 形貌控制 铝掺杂
下载PDF
氨改性介孔SiO_2用于CO_2/N_2变压吸附分离
10
作者 胡智辉 聂新宇 +1 位作者 王纪孝 张东辉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0-1023,共4页
在323.15,K下,以月桂酸为结构导向剂(SDA)、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助结构导向剂和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法直接合成氨改性介孔SiO2(AMS)用于CO2/N2变压吸附分离.对样品进行低温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 在323.15,K下,以月桂酸为结构导向剂(SDA)、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助结构导向剂和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法直接合成氨改性介孔SiO2(AMS)用于CO2/N2变压吸附分离.对样品进行低温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表征,然后用动态法测量其CO2、N2穿透曲线并计算吸附量.结果发现,在323.15,K、常压下合成吸附剂AMS对CO2/N2的吸附量分别为0.60,mmol/g和0.03,mmol/g.采用抽真空的方法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发现75%以上的吸附态CO2能够解吸,经过多次吸附/解吸循环CO2吸附特性不变.同时利用Aspen adsim软件对吸附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改性介孔SiO2 CO2吸附 N2吸附 分离 ASPEN adsim
下载PDF
无机固体吸附剂在二氧化碳捕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伟 石涵 袁标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34,42,共7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逐渐成为科学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CCUS的关键是选择性地从气体混合物中捕集二氧化碳。目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包括化学吸收、膜分离、吸附和低温分离等。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逐渐成为科学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CCUS的关键是选择性地从气体混合物中捕集二氧化碳。目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包括化学吸收、膜分离、吸附和低温分离等。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的吸附能力差异来进行二氧化碳捕集。综述了分子筛、介孔二氧化硅、黏土及多孔碳等无机固体吸附剂在二氧化碳捕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对比了不同改性方法对吸附剂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影响。从应用角度来看,分子筛、介孔二氧化硅、黏土具有潜在的成本效益,但仍需在工程设计开发方面得以进一步发展,以适用于不同应用需求的二氧化碳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二氧化碳 分子筛 介孔二氧化硅 黏土 多孔碳
下载PDF
CO_2/N_2开关型脒基表面活性剂软模板制备介孔二氧化硅 被引量:1
12
作者 代利 郑饶君 +2 位作者 马宇萱 蒋建中 崔正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05-4309,4323,共6页
模板法是制备介孔Si O2的常用方法之一,而模板法通常需要脱除模板后才能得到介孔结构。以传统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合成介孔二氧化硅,除模板方法还有高温焙烧、溶剂萃取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导致结构坍塌、消耗大量溶剂等。本... 模板法是制备介孔Si O2的常用方法之一,而模板法通常需要脱除模板后才能得到介孔结构。以传统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合成介孔二氧化硅,除模板方法还有高温焙烧、溶剂萃取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导致结构坍塌、消耗大量溶剂等。本文采用开关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N,N-二甲基乙基脒碳酸氢盐为模板剂,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在碱性条件下合成Si O2。与常规除模板法不同,本实验在反应结束后加热并通入N2使表面活性剂分解失去表面活性,用水和丙酮洗涤后得到了形貌规整、孔道有序、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孔容的介孔Si O2。同时还研究了有机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对介孔有序度、所得介孔材料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和模板残留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介孔 二氧化硅 模板剂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垂直取向介孔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倩 单锋 +1 位作者 陆学民 路庆华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2-500,共9页
垂直取向介孔薄膜是指薄膜内部孔道垂直于基底定向排列的一类介孔薄膜,其在催化、吸附与分离、化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几年内垂直取向介孔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在若干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在... 垂直取向介孔薄膜是指薄膜内部孔道垂直于基底定向排列的一类介孔薄膜,其在催化、吸附与分离、化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几年内垂直取向介孔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在若干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这种特殊的薄膜材料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取向 介孔薄膜 二氧化硅
原文传递
六方介孔氧化硅包覆纳米TiO_2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舒丽君 魏坤 郭武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06-1812,共7页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以均匀分散的纳米TiO2溶胶作为合成六方介孔氧化硅(hexagonal mesoporous silica,HMS)的钛源,制备了比表面积高达1 479 m2/g的包覆纳米TiO2粒子的TiO2/HMS复合材料。对样品的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尺寸...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以均匀分散的纳米TiO2溶胶作为合成六方介孔氧化硅(hexagonal mesoporous silica,HMS)的钛源,制备了比表面积高达1 479 m2/g的包覆纳米TiO2粒子的TiO2/HMS复合材料。对样品的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尺寸为50 nm左右的TiO2粒子与HMS界面以Si—O—Ti键结合,高度分散在作为包覆层的HMS之中。HMS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上960 cm–1处颇具争议的吸收峰,对应的是硅羟基发生再聚合反应所生成的存在于六方孔洞内部水的O—H键面内变形弯曲振动。经640℃煅烧4 h的TiO2/HMS复合材料样品具有最强的光催化活性,在测试浓度范围内,经紫外光光照140 min,甲基橙降解量达到58%。其原因是大的比表面积导致对氧气和水分的吸附能力增强,从而有利于高活性?OH自由基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六方介孔氧化硅 纳米二氧化钛粒子 比表面积 甲基橙
原文传递
无机纳米药物载体用于脑胶质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庞晓晨 柴仲秋 +3 位作者 李玥 张静莎 张俊仲 周冰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53-457,共5页
以"无机纳米药物载体""脑胶质瘤""靶向治疗""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金纳米粒""二氧化钛纳米粒""量子点""Inorganic nano ... 以"无机纳米药物载体""脑胶质瘤""靶向治疗""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金纳米粒""二氧化钛纳米粒""量子点""Inorganic nano drug carrier""glioma""targeted therapy""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gold nanoparticles""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quantum dot"等为关键词,在cnki、Pub Med、Elsevier等数据库检索2015~2019年的相关文献,介绍了现阶段常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中的无机纳米载体如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金纳米粒、二氧化钛纳米粒以及量子点各自的特点,并对此类载体在抗脑胶质瘤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越来越多的具有独特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无机纳米载体将被应用于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中。随着现代药物制剂手段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一定会克服现有的难题和缺陷,为今后其用于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理想的治疗方案,为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机制探索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药物载体 脑胶质瘤 药物传递系统 靶向治疗 高渗透长滞留效应 主动靶向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 金纳米粒 二氧化钛纳米粒 量子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