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idering Regional Connectivity and Policy Factors in the Simulation of Land Use Change in New Areas:A Case Study of Nansha New District,China
1
作者 Zehuan Zheng Shi Xi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23年第3期42-60,共19页
Numerous emerging development areas worldwide are receiving attention;however,current research on land use change simulation primarily concentrates on cities,urban clusters,or larger scales.Moreover,there is a limited... Numerous emerging development areas worldwide are receiving attention;however,current research on land use change simulation primarily concentrates on cities,urban clusters,or larger scales.Moreover,there is a limited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regional connectivity with surrounding cities and policy factors on land use change in these new areas.In this context,the present study utilizes a cellular automata(CA)model to investigate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case of Nansha New District in Guangzhou,China.Three scenarios are examined,emphasizing conventional locational factors,policy considerations,and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connectivity with surrounding cities.The results reveal several key findings:(1)Between 2015 and 2021,Nansha New District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land use changes,with the most notable shifts observed in cultivated land,water area,and construction land.(2)The comprehensive scenario exhibited the highest simulation accuracy,indicating that Nansha New District,as an emerging area,is notably influenced by policy factors and regional connectivity with surrounding cities.(3)Predictions for land use changes in Nansha by 2030,based on the scenario with the highest level of simulation accuracy,suggest an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cultivated and forest land areas,alongside a de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water area.This study contributes valuable insights to relevant studies and policymakers ali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 model Land use change simulation nansha New district
下载PDF
Analysis on Ecological Benefits of Urban Wetlands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with a Case of Nansha Wetland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志浩 庞衍松 +6 位作者 许锐聪 刘琪帅 黄李茂 林益嘉 韩西伦 纪楚滨 刘敬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3期587-589,共3页
Nansha wetl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or even Guangzhou. The research, based on researches available, analyze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Nansha wetland and proposed protection... Nansha wetl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or even Guangzhou. The research, based on researches available, analyze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Nansha wetland and proposed protec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urban wetland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of Nansha wet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wetland nansha district Ecological benefit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下载PDF
伴随式服务导向下地块公共空间设计管控研究——以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区绮雯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在城市设计视角下,良性的公共空间设计管控包括获得理想的设计方案以及有序的实施过程。以地块公共空间及其设计管控为研究对象,辨析“地块公共空间”的概念与属性,推演设计管控及全流程伴随式服务需求,提出伴随式服务导向的地块公共空... 在城市设计视角下,良性的公共空间设计管控包括获得理想的设计方案以及有序的实施过程。以地块公共空间及其设计管控为研究对象,辨析“地块公共空间”的概念与属性,推演设计管控及全流程伴随式服务需求,提出伴随式服务导向的地块公共空间设计管控策略,即在规划设计阶段,以精细化技术提升设计管控的科学性;在建设实施阶段,以规范化制度提高设计管控的实效性;在运维管理阶段,以多主体治理优化设计管控的长效性。同时,结合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滨水绿地、口袋公园的设计管控实践,验证了刚性管控与弹性引导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公共空间 设计管控 伴随式服务 广州南沙
下载PDF
广州市社区教育发展个案探究——以越秀区和南沙区为例
4
作者 郑炜君 钟淑仪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社区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广州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会员”名单,扎实有效的社区教育功不可没。在分析广州社区教育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越秀和南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区开展个案研究,揭...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社区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广州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会员”名单,扎实有效的社区教育功不可没。在分析广州社区教育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越秀和南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区开展个案研究,揭示越秀社区教育在运行模式、经费保障、品牌打造上的特色,南沙社区教育在运行模式、教育内容、技术运用方面的经验。针对存在的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待提高、软硬件设施待提升、课程资源无法满足多元需求、评价标准及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府统筹领导作用;社区内各权益单位间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更新社区教育理念,增强社区教育实效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终身学习 学习型社会 越秀区 南沙区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岸线综合提取及时空演变研究
5
作者 丁叶 陈志禄 +1 位作者 王璇 吴闯 《海洋技术学报》 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
海岸线由于受陆海交互影响,其形态与功能的变化复杂。近些年,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广泛应用为研究海岸线提供了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多源数据,以南沙湾周边区域为样本区,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和... 海岸线由于受陆海交互影响,其形态与功能的变化复杂。近些年,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广泛应用为研究海岸线提供了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多源数据,以南沙湾周边区域为样本区,将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和聚焦剖面法运用于不同类别海岸线的提取,并重点分析南沙区8个时期海岸线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聚焦剖面法对于自然岸线的识别更具科学性,而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和快鸟卫星(QuickBird)影像,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法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情况。对于分辨率较低的卫星影像,可结合两种方法提取人工岸线。从南沙区海岸线的数据分析显示,1990—1995年、2005—2012年海岸线长度变化最剧烈;2012年之前海岸线向海域快速拓展,围填海区域快速增加,后期逐渐降速至相对稳定。南沙区海岸线时空变迁与不同发展阶段人类活动干扰高度关联。在农业发展阶段,万顷沙的联围工程推动岸线向南拓展;在工业发展阶段,龙穴岛等区域的开发导致岸线进一步向海扩张;在新城营造阶段,生态修复岸线增长,局部岸线向内陆收缩,岸线利用趋于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时空演变 南沙区 多源数据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跨界合作区规划策略与协同治理探索——以广州南沙新区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世福 练东鑫 +2 位作者 邓昭华 赵银涛 李欣建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08,共8页
粤港澳大湾区跨界合作区作为新时期推动粤港澳三地跨界合作的空间载体,对于探索跨界协同规划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于2022年6月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要求南沙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 粤港澳大湾区跨界合作区作为新时期推动粤港澳三地跨界合作的空间载体,对于探索跨界协同规划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于2022年6月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要求南沙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文章以该方案为基础,结合南沙新区空间方案国际咨询工作,通过深入剖析跨界合作模式、区位优势和发展瓶颈,结合国家战略制定区域发展目标,从产业、交通、人文空间3个方面提出规划策略,并进一步探索跨界治理机制,搭建“机遇研判—策略制定—机制创新”的跨界合作区规划编制框架,以期通过跨界合作区规划编制与协同治理的探索,增强南沙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引领和区域协作能力,推动大湾区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合作区 规划编制 协同治理 广州南沙新区
下载PDF
城市食物系统空间布局规划策略与实践——以广州南沙新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许世光 赖舒琳 何灏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79,共6页
城市食物系统是由城市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共同建构的食物供应体系,在当前粮食安全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挑战、新技术与新业态的冲击下,具有系统性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与城市食物系统视角,探讨国土空... 城市食物系统是由城市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共同建构的食物供应体系,在当前粮食安全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挑战、新技术与新业态的冲击下,具有系统性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与城市食物系统视角,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食物系统之间的组织协调关系,并以广州南沙新区规划实践为例,提出城市食物系统的适应性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食物系统 南沙新区 规划策略
下载PDF
行政区划多轮调整下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曹野 陈虹 +4 位作者 聂宏璋 邵正杰 何畅 刘云刚 黄慧明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40-1452,共13页
选取广州市南沙区为案例研究地,采用当量因子、冷热点分析和重心模型等方法,探究该地1990—2020年多轮区划调整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之间的时空演变关系,结果表明:1)行政区划调整引起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ESV产生显著影响,区域总体ES... 选取广州市南沙区为案例研究地,采用当量因子、冷热点分析和重心模型等方法,探究该地1990—2020年多轮区划调整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之间的时空演变关系,结果表明:1)行政区划调整引起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ESV产生显著影响,区域总体ESV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出现了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特征。2)快速城市化地区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虽然带来管理和资源整合的便利,但所引致的建设用地扩张以及耕地和林地减少,将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3)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获得更高的资源配置权和管理权;在政府引导下,生态修复、开发规划实施效果显著。湿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对全域ESV起正向影响。南沙应充分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机遇,增强区域空间治理能力,未来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市共同建立“共建、共享、共治”的流域及海岸带等跨区域协同治理体系,打造中国沿海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高质量标杆。并且,在考量行政区划调整与区域ESV演变之间的关系时,不仅要关注总体效益的评价,还应对分阶段、多层次、多方面的政府行为、土地利用和国土开发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土地利用 湿地 南沙区 广州市
下载PDF
基于高分一号遥感影像的广州市南沙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广成 余煌浩 +3 位作者 李彬权 陈丞 许栋 孙金彦 《人民珠江》 2023年第12期54-63,共10页
土地利用类型能够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深入了解南沙区土地利用构成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选择2016、2017、2022年高分一号PMS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监督分类的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遥感影像解译。根据实地查勘进行结果修正,修... 土地利用类型能够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深入了解南沙区土地利用构成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选择2016、2017、2022年高分一号PMS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监督分类的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遥感影像解译。根据实地查勘进行结果修正,修正后的土地利用产品总体精度高于90%且Kappa系数高于0.85,构建了2017—2021年南沙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结合2025年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对比分析。2017年南沙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水域,占比为40%。至2021年,不透水面增加10%(14.39 km^(2)),主要来源于耕地(8.06 km^(2))和水域(7.48 km^(2))的转移;水域减少3%(10.63 km^(2)),其中转为不透水面占总减少面积的70%;耕地和林草地则有小规模的减少。黄阁镇和南沙街的城市化建设进程最快、不透水面积明显增大,东涌镇和大岗镇的耕地存在小规模的减少,万顷沙镇和龙穴街大量水域受到不透水面的侵占。对比2025年南沙区城市总体规划,除珠江街和万顷沙镇外,南沙区其他镇街规划的下垫面建设内容基本完成;同时南沙区水域和林草地受不透水面占用比例较大,为避免损害生态环境,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寻找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城市化 南沙区
下载PDF
广州南沙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震林 王莹 +1 位作者 柯小兵 罗锡宜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49-57,共9页
广州南沙区地面沉降已经影响到城市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防止地面沉降进一步发展,文中基于InSAR监测数据和水准监测数据,总结分析了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地表形变多为小范围的、局部地区的剧烈沉降。在此基础上,... 广州南沙区地面沉降已经影响到城市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防止地面沉降进一步发展,文中基于InSAR监测数据和水准监测数据,总结分析了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地表形变多为小范围的、局部地区的剧烈沉降。在此基础上,针对6个沉降严重区域,采用机理模型定量估算了各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及所占比重,得可压缩土层引起的沉降量为34.43~96.97 mm/a,所占比重在37.07%~75.67%,地下水水位和地面荷载的最大影响比重分别为26.28%和52.40%。并且通过研究分析地面沉降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为科学防治该地区地面沉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区 地面沉降 PS-INSAR 地下水开采 建筑荷载
下载PDF
南沙新区城市生态网络构建与连通胁迫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基新 朱竞 +1 位作者 陈彩霞 臧传富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32-2344,共13页
优化生态网络结构与增强生境连通性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结合城市大数据能更精确地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异质性对生态连通的胁迫效应。现有研究受限于矫正阻力数据精度与源地廊道识别方法的不足而难以建立带属性的生态网络,因而对中... 优化生态网络结构与增强生境连通性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结合城市大数据能更精确地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异质性对生态连通的胁迫效应。现有研究受限于矫正阻力数据精度与源地廊道识别方法的不足而难以建立带属性的生态网络,因而对中小尺度城市生态网络构建与连通胁迫分析较为匮乏。文章基于POI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综合阻力面,利用InVEST模型与电路理论构建具有量化属性的生态网络,并明晰网络中影响廊道连通的胁迫因子与干扰强度。结果表明:1)南沙新区整体生境质量处于良好水平,生态源地中心性介于26.8~69.26,源地中心性与源地面积加权重心距离成反相关;多数生态廊道连通性为17.56~92.56,廊道连通性与廊道长度、阻力具有反比关系。2)南沙新区生态网络由18个高生境质量源地、40条最优生态廊道以及125.70km²的潜在廊道所组成,在空间上呈现“中部密、南北疏”的内敛格局,中部廊道分布较为密集、长度较短、连通性较高且源地分布集中,而南北两端则零散分布着低级源地且形成较多长距离、低连通性的廊道。3)胁迫生态廊道连通的POI设施由强到弱依次为公司企业、交通设施、生活服务与购物消费,削减与控制以上4类POI在潜廊道范围内的数量,将有效增强生态网络连通性并缓解源地孤岛化、生境碎片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电路理论 InVEST模型 连通性 POI 南沙新区
下载PDF
自然资源领域综合行政执法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伟飞 张永毅 《自然资源情报》 2023年第2期53-58,共6页
自然资源领域纳入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符合我国快速城镇化的时代特征。该文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探讨了自然资源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设计实践、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南沙区首创执法事项分级审批制度,近年来执法效能明显提升,同时也暴露... 自然资源领域纳入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符合我国快速城镇化的时代特征。该文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探讨了自然资源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设计实践、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南沙区首创执法事项分级审批制度,近年来执法效能明显提升,同时也暴露出存在的问题:行政执法信息存在较高壁垒,部门之间未能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土地执法监管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重整改、轻管护;“非粮化”问题管控缺位;综合执法制度设计不够完备,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所监察缺位,执法队力量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一是重新赋能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所,同时,加强对执法部门辅助人员的培训和激励;二是构建用地数据及行政执法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划定耕地(基本农田)整备区,实行闭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行政执法 自然资源 实践 南沙
下载PDF
基于InSAR技术的广州市南沙区地面沉降监测及诱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邵山 罗锡宜 +4 位作者 姚佳芮 贾毅 叶疆 孟相鹏 马新建 《广西水利水电》 2023年第2期7-13,共7页
基于2014年12月至2019年10月的Sentinel-1卫星68景InSAR数据,监测广州市南沙区多年地表形变,结合现场地面沉降调查情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南沙区存在7处大范围的沉降区域,均分布于人类工程活动密集的河流沿岸、施工区域、围垦区域等,... 基于2014年12月至2019年10月的Sentinel-1卫星68景InSAR数据,监测广州市南沙区多年地表形变,结合现场地面沉降调查情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南沙区存在7处大范围的沉降区域,均分布于人类工程活动密集的河流沿岸、施工区域、围垦区域等,其中位于珠江街道八涌和十涌之间的义和围村的沉降量级和面积最大,最大年平均沉降速度超过60 mm/a,部分时序点最大累积地面沉降量超过140 mm。本文进一步对南沙区其中4处地面沉降区域进行野外验证和分析,表明南沙区地面沉降诱发因素主要为软土发育、建筑荷载、抽排地下水、欠固结软土人工加速排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INSAR 诱发因素 南沙区 广州市
下载PDF
微动探测方法在城市深部探测中的应用——以广州南沙区三维深地探测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安源 谢绍彬 +1 位作者 龙秀洁 蓝红珠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6期1264-1270,共7页
微动勘探方法在城市勘探中有着有效、安全、节能、环保、便捷等特点,能实时探测到城市深部的地质勘探情况。本文以广州南沙区为研究区,利用微动探测方法采集10个频散数据,提取频散曲线。通过对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得到地层的横波速度,进而... 微动勘探方法在城市勘探中有着有效、安全、节能、环保、便捷等特点,能实时探测到城市深部的地质勘探情况。本文以广州南沙区为研究区,利用微动探测方法采集10个频散数据,提取频散曲线。通过对频散曲线进行反演得到地层的横波速度,进而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划分。利用该方法推断出的断裂构造部位和地层分层结果与已有的地质资料吻合,说明它是对该区城市深部探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探测 剪切波速 面波波速 城市深部探测 广州南沙区
下载PDF
广州市南沙区软土地面沉降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15
作者 栗海宇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3年第6期101-104,110,共5页
通过收集前人资料并结合野外地面沉降情况调查,分析广州市南沙区软土层特征及地面沉降规律,并提出防治对策。研究表明:南沙区软土为全新世沉积的滨海相软弱黏性土,软土厚度一般10~35 m,少数区域大于35 m;南沙区软土主要成分为石英、云... 通过收集前人资料并结合野外地面沉降情况调查,分析广州市南沙区软土层特征及地面沉降规律,并提出防治对策。研究表明:南沙区软土为全新世沉积的滨海相软弱黏性土,软土厚度一般10~35 m,少数区域大于35 m;南沙区软土主要成分为石英、云母、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南沙区软土地面沉降十分发育,其空间分布与软土的分布范围基本吻合,为典型的软土地面沉降破坏形式。从科学合理编制城市规划、系统分类进行工程防治、建立监测预警体系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地面沉降 防治对策 南沙区
下载PDF
水务高质量发展思路探索——以广州南沙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为例
16
作者 陈广成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9期230-233,M0019,共5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分析新时期水务发展需求,统筹城市发展与水务规划建设,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水务高质量发展新思路,具有重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分析新时期水务发展需求,统筹城市发展与水务规划建设,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水务高质量发展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州市南沙区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担负着重要的发展使命,面临“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南沙区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为例,探索新时期水务高质量发展思路,以期为广州市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水务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务 高质量发展 南沙区 “十四五”规划
下载PDF
广州南沙新区高快速路系统提升规划研究
17
作者 龙家彦 唐棠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10期48-50,69,M0007,共5页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提出的背景,以广州南沙新区为例,探讨高快速路网体系提升的研究要点。通过梳理南沙新区现状高等级路网体系,提出优化高快速路系统、提升衔接道路功能、完善节点布局和形式等策略及方案,使高快速通道系统能充分...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提出的背景,以广州南沙新区为例,探讨高快速路网体系提升的研究要点。通过梳理南沙新区现状高等级路网体系,提出优化高快速路系统、提升衔接道路功能、完善节点布局和形式等策略及方案,使高快速通道系统能充分发挥其对地方的服务功能,并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影响,从而支撑南沙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南沙新区 高快速路系统 快捷路 立体交叉
下载PDF
广州番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艳伟 钱乐祥 +4 位作者 郑卓 王晓静 黄康有 曹玲珑 杨士雄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沿海城市广州市番禺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广州番禺建筑用地面积从1979年的2.43%增长到1990年的10.03%,2000年的29.94%,2006年的37.82%;水田的面积从1979年...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沿海城市广州市番禺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广州番禺建筑用地面积从1979年的2.43%增长到1990年的10.03%,2000年的29.94%,2006年的37.82%;水田的面积从1979年的42.92%增长到1990年的49.19%减少到2000年的22.70%,2006年的17.97%,由水田为模地变成了建筑用地为模地。利用信息熵的方法得到各种湿地类型的生态效应值:1979年各种湿类型的生态效应值都小于2.2,属于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良好区,从1990年到2000年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分异,其生态效应值在2.2—3之间是相对较好区,在3—3.8之间是相对一般区,大于3.8是相对较差区;在2006年,模地由水田变为建筑用地后,湿地生态效应值都小于2.2。利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2011年和2016年的各种湿地类型的生态效应值,只有近海岸湿地类型的生态效应值在3—3.8之间,其余的都小于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生态环境质量 景观指数 神经网络 广州番禺区
下载PDF
广州南沙人工林海桑属群落及土壤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晓君 管伟 +2 位作者 朱宁华 廖宝文 徐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3-106,116,共5页
通过分析广州南沙人工红树植物海桑属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性的动态变化,揭示红树植物海桑属群落及土壤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在近5年的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遭受寒害对纯林海桑群落的影响最大:寒害后海桑林全部死亡,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 通过分析广州南沙人工红树植物海桑属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性的动态变化,揭示红树植物海桑属群落及土壤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在近5年的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遭受寒害对纯林海桑群落的影响最大:寒害后海桑林全部死亡,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短叶茳芏迅速占据海桑林迹地;无瓣海桑+海桑混交林群落物种变化最为明显,其中无瓣海桑的郁闭度寒害后随着植被的恢复逐渐增加到35%,密度下降到450株·hm-2,出现了三叶鱼藤和海雀稗,林下未见无瓣海桑幼苗。2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的机械组成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改变,土壤黏粒的比重增加,质地均一,pH值呈现下降的趋势,盐分含量增加,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速效氮由于水体淋溶及植物吸收呈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红树海桑属群落 土壤特性 动态变化 南沙
下载PDF
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水沙问题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孟国 韩西军 +1 位作者 杨树森 李文丹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1-330,共10页
在多年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所在海区(工程海区)的水文泥沙特征进行了分析;使用TK-2D软件建立了工程海区的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潮流数学模型,在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对广州港南沙港... 在多年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所在海区(工程海区)的水文泥沙特征进行了分析;使用TK-2D软件建立了工程海区的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潮流数学模型,在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对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三期工程进行了潮流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深水航道工程造成的潮流场变化;对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实施后的泥沙淤积强度和淤积量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从潮流泥沙角度讲,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三期工程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数学模型 伶仃洋 深水航道 广州港 南沙港区 TK-2D软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