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cept of the Higher/the Lower Energy in the Atmopadesa Satakam of Narayana Guru
1
作者 Hanna Urbanska 《Sociology Study》 2016年第4期245-254,共10页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the higher/the lower energy (para-apara maya/prakrti/sakti) in the Atmopadesa Satakam ("One Hundred Verses of Self-instruction"), the most important philosophica...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the higher/the lower energy (para-apara maya/prakrti/sakti) in the Atmopadesa Satakam ("One Hundred Verses of Self-instruction"), the most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work of Narayana Guru composed in Malayalam.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ssue, the same pair of opposites is discussed at length on the basis of Narayana's earlier Malayalam poems--devotional hymns (Siva Satakarn--"One Hundred Verses on Siva", Kah Natakam--"Dance of Kali", and Janani Nava Ratna Manjari--"Nine Gemmed Bouquet to Mother") as well as later Sanskrit philosophical work [Darsuna Mala--"Garland of Vision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texts demonstrates that--whereas Darsana Mala reflects more or less accurately Vedantic concepts, Atrnopadesa Satakam presents deeply syncretic formation, influenced to a large extent by philosophical systems related to bhakti (devotion), like Sata or Saiva Siddhanta. The reason for such a state of affairs could be the purpose of Malayalam work destined to become vehicle for instructions given to lower caste people in Kerala. The paper offers an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passages of the texts accompanied with explanatory notes extracted from the commentarial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apara sakti Atrnopadesa Satakarn narayan. a Guru Saivism Saiva Siddhanta
下载PDF
当代印度女性的新形象——论R.K.纳拉扬《画广告牌的人》中的黛西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春景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纳拉扬的长篇小说《画广告牌的人》塑造了印度当代社会的新女性形象黛西。黛西摆脱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与家庭、社会和男性的关系超越了传统规范,献身社会事业成就了自我。这一形象比纳拉扬早期作品中的新女性具有更深刻的女性解放... 纳拉扬的长篇小说《画广告牌的人》塑造了印度当代社会的新女性形象黛西。黛西摆脱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与家庭、社会和男性的关系超越了传统规范,献身社会事业成就了自我。这一形象比纳拉扬早期作品中的新女性具有更深刻的女性解放的思想内涵,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印度女性新的精神面貌,也体现了作家对女性的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K.纳拉扬 画广告牌的人 黛西 印度女性
下载PDF
现代印度妇女的哀歌——解读R.K.纳拉扬的小说《黑房间》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春景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7-111,共5页
印度英语作家R.K.纳拉扬的小说《黑房间》揭示了印度现代家庭妇女的悲剧命运。莎维德丽的反抗与失败暗示出传统力量的强大,“黑房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是印度女性自我境遇的具象化。《黑房间》反映出作家早期的妇女观,对之后纳拉扬... 印度英语作家R.K.纳拉扬的小说《黑房间》揭示了印度现代家庭妇女的悲剧命运。莎维德丽的反抗与失败暗示出传统力量的强大,“黑房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是印度女性自我境遇的具象化。《黑房间》反映出作家早期的妇女观,对之后纳拉扬的女性题材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女性 纳拉扬 黑房间 莎维德丽
下载PDF
揭开印度神秘的面纱——论印度英语作家R.K.纳拉扬的创作倾向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春景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7-91,共5页
印度作家R.K.纳拉扬的创作淡化了政治与历史的痕迹;呈现出平凡的日常生活,塑造了平凡的小人物,突出了个人的价值;他的日常生活的描写与民族古老的精神信仰对接,展示了平凡真实而非神秘的印度。
关键词 纳拉扬 印度英语小说 文学观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论R.K.纳拉扬作品中的“逃学”儿童及其教育观
5
作者 王春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51-54,64,共5页
印度当代作家R.K.纳拉扬塑造了许多"逃学"儿童形象,构成了他小说重要的生活场景,为他的小说世界增添了很多生气。纳拉扬通过这些生动的儿童形象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再现了童年的纯真和明净,记录了童年的苦恼,同时比较隐... 印度当代作家R.K.纳拉扬塑造了许多"逃学"儿童形象,构成了他小说重要的生活场景,为他的小说世界增添了很多生气。纳拉扬通过这些生动的儿童形象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再现了童年的纯真和明净,记录了童年的苦恼,同时比较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对儿童教育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拉扬 印度 儿童形象 育观念
下载PDF
从神圣景观到众像之圣域——尼泊尔昌古纳拉扬神庙建筑群的历史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谢祺铮 诸葛净 任思捷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4期78-89,共12页
文章以坐落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东北角昌古山顶上的昌古纳拉扬神庙建筑群(Changu Narayan Temple compound)为研究对象,梳理该建筑群作为一个典型的尼泊尔圣域的建立过程。文章从观念与物质环境的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角度,阐述经由神话传... 文章以坐落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东北角昌古山顶上的昌古纳拉扬神庙建筑群(Changu Narayan Temple compound)为研究对象,梳理该建筑群作为一个典型的尼泊尔圣域的建立过程。文章从观念与物质环境的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角度,阐述经由神话传说对地理景观的阐释所建立的圣地观念,以及围绕圣地观念所形成的崇拜关系;指出组成昌古纳拉扬圣域之物质要素,本质上既是崇拜关系的表现,也是服务于信徒与神灵基本崇拜关系的物质媒介,其持续的变迁也正体现了这一崇拜关系延续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域 崇拜关系 昌古纳拉扬神庙 活态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下载PDF
身体、知觉和场所延续性——活态遗产视角下尼泊尔昌古纳拉扬神庙建筑群崇拜仪式研究
7
作者 谢祺铮 诸葛净 任思捷 《建筑遗产》 CSSCI 2022年第1期72-79,共8页
文章以坐落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东北角的昌古山顶上的昌古纳拉扬神庙建筑群为研究对象,借助物质文化研究理论,通过分析在昌古纳拉扬日常与节日崇拜活动中,信徒的行为、感知与物质要素的关系,探讨综合知觉的身体实践与超越性力量产生连... 文章以坐落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东北角的昌古山顶上的昌古纳拉扬神庙建筑群为研究对象,借助物质文化研究理论,通过分析在昌古纳拉扬日常与节日崇拜活动中,信徒的行为、感知与物质要素的关系,探讨综合知觉的身体实践与超越性力量产生连接的方式;以及通过知觉体验所形成的,有关圣域的共同经验对场所持续建构的意义;最后指出仅以“使用”描述“活态”遗产之活态的含义并不足以揭示遗产的价值核心,作为个体的当地居民和信徒通过身体实践获得的共同的知觉经验与记忆才真正保证了崇拜关系的延续,进而维护了遗产的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体验 身体实践 昌谷纳拉扬神庙 圣域 活态遗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