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and dizziness 被引量:2
1
作者 Tang-Hua Liu Yan-Qing Liu Bao-Gan P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9期2146-2152,共7页
Clin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patients with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 a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dizziness.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 can eliminate not only chronic neck pain,cervical radiculopathy or myelopathy,... Clin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patients with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 a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dizziness.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 can eliminate not only chronic neck pain,cervical radiculopathy or myelopathy,but also dizziness.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show that a large number of mechanoreceptors,especially Ruffini corpuscles,are present in degenerated cervical discs.The available evidence suggests a key role of Ruffini corpusc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zziness caused by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i.e.cervical discogenic dizziness).Disc degener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leva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which stimulates the mechanoreceptors in degenerated discs and results in peripheral sensitization.Abnormal cervical proprioceptive inputs from the mechanoreceptors are transmitted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resulting in sensory mismatches with vestibular and visual information and leads to dizziness.In addition,neck pain caused by cervical disc degeneration can play a key role in cervical discogenic dizziness by increasing the sensitivity of muscle spindles.Like cervical discogenic pain,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discogenic dizziness can be challenging and can be made only after other potential causes of dizziness have been ruled out.Conservative treatment is effective fo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Existing basic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can lead to dizzi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Cervicogenic dizziness Cervical discogenic dizziness Cervical spondylosis neck pain MECHANORECEPTORS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颈源性头晕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刘奇 姜迎海 《广州医药》 2024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颈源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口骨科医院100例颈源性头晕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内收治,根据入院顺序奇偶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并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颈源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口骨科医院100例颈源性头晕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内收治,根据入院顺序奇偶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改善程度、颈部疼痛量表、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数字分级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与30 d时,观察组数字分级法评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源性头晕患者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疾病症状,缓解颈部疼痛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银杏叶提取物 颈源性头晕 疾病症状 颈部疼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通痹益脑汤联合颈部夹脊穴电针治疗脑梗死后眩晕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王庆红 王倩倩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5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通痹益脑汤联合颈部夹脊穴电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通许县中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后眩晕患者,应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电针组和联合组,各54例。电针组采用颈部夹脊穴... 目的观察通痹益脑汤联合颈部夹脊穴电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通许县中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后眩晕患者,应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电针组和联合组,各54例。电针组采用颈部夹脊穴电针治疗,联合组在电针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痹益脑汤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脑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眩晕头晕、胸闷恶心、肌肤甲错等证候积分与基底动脉、椎动脉的搏动指数(PI)均低于电针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电针组;联合组的脑血管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均低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益脑汤联合颈部夹脊穴电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眩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对促进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眩晕 通痹益脑汤 颈部夹脊穴电针疗法 脑血流参数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留症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4
作者 计莉 彭新 +2 位作者 孙勍 饶任东 单希征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655-657,共3页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患者复位成功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本院收集的37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8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2例混合半规管(同侧水平半规管合...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患者复位成功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本院收集的37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8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2例混合半规管(同侧水平半规管合并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SRM-IV型BPPV诊疗系统进行复位,收集复位成功后出现残留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7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经明确诊断及成功复位后,残留症状的发生率为48.1%(37/77),其中头晕者占27%(10/37),不稳者占16.2%(6/37),颈部不适者占21.7%(8/37),合并两种残留症状者占32.4%(12/37),合并三种残留症状者占2.7%(1/37)。残留症状的发生与复位次数有关,而与发病前存在诱发因素(如劳累及睡眠欠佳)、受累半规管、性别、年龄、病程无关。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仍有残留症状,主要为头晕、不稳及颈部不适。残留症状的发生与患者所需复位次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残留症状 头晕 不稳 颈部不适
下载PDF
TCD评估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吴国英 陈华德 +1 位作者 申屠小良 洪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82-82,84,共2页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评估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方法]设针刺百会穴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在TCD显示下,分别记录观察前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针刺百会穴后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评估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方法]设针刺百会穴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在TCD显示下,分别记录观察前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针刺百会穴后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较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百会穴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的改善有较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穴 颈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 TCD评估 供血
下载PDF
颈夹脊穴和天眩清治疗眩晕的概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唐胜修 王小莲 +1 位作者 檀松 刘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期88-90,共3页
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与常规针推治疗比较,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眩晕与药物治疗做对照,以天眩清治疗眩晕,但以天眩清穴注颈夹脊穴治疗眩晕尚未见报道,由此道明了课题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颈夹脊 天眩清 眩晕
下载PDF
河车路颈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何玲娜 李宁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8-820,共3页
目的观察河车路颈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接受河车路颈针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 目的观察河车路颈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接受河车路颈针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不仅在改善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方面,而且在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河车路颈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肯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车路颈针 针刺疗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头痛 眩晕
下载PDF
针刺颈夹脊穴联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柳刚 韩为 杨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联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历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丹红注射液40mL+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眩晕停,25mg恢,3次d。...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联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历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丹红注射液40mL+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眩晕停,25mg恢,3次d。治疗组40例,针刺:主穴C2~C7夹脊穴,患者取俯卧位,针具、穴位常规消毒,取0.3mm×40mm毫针,单手快速进针,颈夹脊穴直刺0.5~0.8寸,针感以向整个颈肩部扩展发散为佳,患者有麻、酸、重、胀感即为得气,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30min,期间行针1次;艾灸:C2~C7夹脊穴针刺后,将一立方体灸盒放置于后颈部针刺针上方,将点燃的艾柱(共3柱,每柱长2.5cm)放入灸盒内不锈钢网架上,缓慢燃烧,艾灸热度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待艾柱燃烧完后,从新换上新点燃的艾柱,共换3遍艾柱;配穴:恶心加内关、合谷,失眠加神门、印堂、血海,头痛加率谷、头维、列缺、阳谷、上星,肩背酸痛沉重加肩井、肩髑、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均提插捻转、平补平泻,留针30min,期间行针1次;起居调摄:饮食清淡,忌膏梁厚味;合理用枕,选择合适高度与硬度,保持良好睡眠体位;颈部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过猛。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颈椎活动、仰头试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随访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联合艾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项痹 针刺 颈夹脊穴 丹红注射液 眩晕停 颈椎活动 仰头试验 椎-基底动脉供血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秀彬 王立新 +2 位作者 李正祥 王敏 李思斌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及对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该病门诊及住院确诊患者采用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或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症状评分、颈...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及对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该病门诊及住院确诊患者采用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或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症状评分、颈椎动脉痉挛指数(RI)、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ADI)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后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调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脊柱微调 颈性眩晕 痉挛 位移
下载PDF
椎枕肌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潘中其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88-288,共1页
目的观察推拿椎枕肌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以椎枕肌手法牵引、椎枕肌附着点按摩法、椎枕肌弹拨法以及相关穴位按摩。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痊愈53例,占61·63%,好转27例,占31·40%,无效6例,占6·97%。结论椎枕肌推拿治疗... 目的观察推拿椎枕肌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以椎枕肌手法牵引、椎枕肌附着点按摩法、椎枕肌弹拨法以及相关穴位按摩。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痊愈53例,占61·63%,好转27例,占31·40%,无效6例,占6·97%。结论椎枕肌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枕肌 推拿 颈性
下载PDF
颈部推拿配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晕31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莫贤晓 陈世飞 +1 位作者 丘佐 吴日科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9期62-64,共3页
目的探析颈部推拿配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的62例颈源性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颈部推拿治疗,观察组增加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 目的探析颈部推拿配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的62例颈源性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颈部推拿治疗,观察组增加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晕、颈肩痛、头痛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颈源性头晕的临床治疗上,采用颈部推拿配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的疗法可提升总体治疗效果,是一种颇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推拿 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疗法 颈源性头晕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间歇牵引结合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华全科 董黎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25-726,728,共3页
[目的]观察间歇牵引结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9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前者采用间歇牵引结合中药治疗,后者采用中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影响患者的三大主要症... [目的]观察间歇牵引结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9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前者采用间歇牵引结合中药治疗,后者采用中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影响患者的三大主要症状及功能和心理方面进行评估,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时症状与功能积分评估结果显示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后两组指标积分显示眩晕、头痛、颈肩痛、日常生活和工作积分以及症状总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对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对照组。间歇牵引通过松解颈肌的痉挛,增加椎间孔、横突孔的有效孔径,从而解除椎动脉的痉挛和压迫,改善脑部血供;中药气血双补、益肾活血、通络定眩,两者结合达到治疗颈性眩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牵引 定眩汤 中医药治疗 颈性眩晕
下载PDF
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
13
作者 郝亚兴 罗华送 +1 位作者 王睿 王宝玉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8期85-88,共4页
目的:评价正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正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根... 目的:评价正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正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5.1.0)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采用RevMan 5.2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8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正骨推拿组与对照组在提高治疗有效率[RR=1.18,95%CI(1.12,1.24),P<0.05],降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MD=2.57,95%CI(1.92,3.21),P<0.05]\增加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MD=-3.86,95%CI(-5.52,-2.19),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正骨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方面有一定疗效,但由于本次Meta分析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等级较低,分配隐藏及盲法实施性偏倚存在高风险,因此需慎重对待本次系统评价结果,尚待更多高质量、设计规范严谨的临床研究论文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加味温胆汤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痰热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开亮 徐学驹 王子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8期90-91,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痰热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将8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治疗组41例加用加味温胆汤;观察症状改善时间。两组均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痰热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将8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治疗组41例加用加味温胆汤;观察症状改善时间。两组均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8.0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温胆汤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痰热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颈痹 痰热中阻 加味温胆汤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化痰清眩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痰湿中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莉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化痰清眩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痰湿中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8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4例氟桂利嗪,5~10mg/次,1次/d,睡前服用。治疗组44例化痰清眩丸(生白术、天麻、茯苓、泽泻各15g... [目的]观察化痰清眩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痰湿中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8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4例氟桂利嗪,5~10mg/次,1次/d,睡前服用。治疗组44例化痰清眩丸(生白术、天麻、茯苓、泽泻各15g,石菖蒲、当归、远志、砂仁各10g,清半夏、白芷,羌活各9g,菊花、甘草、干姜各6g,本院制剂制成药丸),6g/丸,1丸/次,3次/d;氟桂利嗪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眩晕评分、肩颈痛评分、头痛评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0例,显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临床痊愈14例,显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眩晕评分、肩颈痛评分、头痛评分、TG、TC、LDL-C、HDL-C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痰清眩丸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痰湿中阻),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痰湿中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化痰清眩丸 氟桂利嗪 肩颈痛评分 头痛评分 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复方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牵引、理筋、颈痛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上颈段颈椎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6
作者 孙楚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164-166,共3页
[目的]观察牵引、理筋、颈痛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上颈段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双氯芬酸钠,75mg/d,1次/d;颈痛颗粒,4g/次,3次/d。治疗组50例牵引:坐位,间... [目的]观察牵引、理筋、颈痛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上颈段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双氯芬酸钠,75mg/d,1次/d;颈痛颗粒,4g/次,3次/d。治疗组50例牵引:坐位,间歇式坐位颈椎牵引,起始重量6kg,逐次增加至10~12kg维持,牵引角度略前倾10°左右,20min/次,2次/周;理筋手法:按揉拿捏颈部,放松后行整复手法,前屈头部,用肘弯拖住下颌略微上提,控制头部向左右最大限度转向,以拇指按压偏歪的C2棘突并推拔,直至颈椎发出弹响声或被推动,10min/次,2次/周;其他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症状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牵引、理筋、颈痛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上颈段颈椎病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段颈椎病 骨痹 眩晕 牵引 理筋 颈痛颗粒 双氯芬酸钠 症状积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2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喜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8期83-83,共1页
颈性眩晕是指颈部骨关节,椎间盘、软组织病变压迫或炎性刺激椎动脉引起以头晕为主症,伴随头痛,颈项痛,失眠,恶心,呕吐,耳鸣等临床表现的症侯群。
关键词 推拿 颈性眩晕
原文传递
颈源性眩晕的综合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少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28期22-23,共2页
颈源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动脉血流量不足出现一时性大脑供血障碍,因而出现眩... 颈源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动脉血流量不足出现一时性大脑供血障碍,因而出现眩晕.在临床治疗上采用理疗、牵引、热疗、推拿与中药分型辩证施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以直接缓解局部的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综合治疗 中医辩证论治
原文传递
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颈性眩晕50例
19
作者 何民鹏 李锦恒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9期79-79,共1页
目的:观察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均采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治疗.结果:50例病例经治疗后痊愈40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结论: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压痛点 颈性眩晕 推拿
原文传递
捻揉耳垂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20
作者 文敏 彭勋超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30期41-41,共1页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文献统计,40岁以上的颈椎病患者中,颈源性眩晕的发病率占30%左右,且有上升趋势,同时由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给机械牵引和手法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此病给病人经济带来不小负担,且患者自身保健预防甚少...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文献统计,40岁以上的颈椎病患者中,颈源性眩晕的发病率占30%左右,且有上升趋势,同时由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给机械牵引和手法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此病给病人经济带来不小负担,且患者自身保健预防甚少.因此笔者除了采用针灸、轻柔的按摩治疗颈源性眩晕,还让患者自己捻揉耳垂的方法治疗并预防颈源性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捻揉耳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