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失眠的病机本质探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焦俊杰
郭洪亮
+2 位作者
袁俊亮
李淑娟
胡文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82-2085,共4页
从中医经典出发,根基于《黄帝内经》中关于睡眠障碍的理论阐述,系统分析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与其理论一脉相承的理、法、方药的妙用,结合一些著名医家的阐微,探讨失眠的病因病机,认为失眠的本质病机是发于心而根于胃。以期为...
从中医经典出发,根基于《黄帝内经》中关于睡眠障碍的理论阐述,系统分析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与其理论一脉相承的理、法、方药的妙用,结合一些著名医家的阐微,探讨失眠的病因病机,认为失眠的本质病机是发于心而根于胃。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清晰的正确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不寐
黄帝内经
伤寒论
病因病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汉时期之伤寒热病理论溯源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志斌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7-31,共5页
秦汉时期的伤寒热病概念,大致在"伤寒则病热"宗旨下发展。病名以伤寒为总称,包括狭义伤寒、中风、湿温、热病、温病,以及风温、暑病(中暑)、中湿,病因为伤寒。《内经》强调留邪病机,部位不一,提到三套辨证方法:六经辨证、皮...
秦汉时期的伤寒热病概念,大致在"伤寒则病热"宗旨下发展。病名以伤寒为总称,包括狭义伤寒、中风、湿温、热病、温病,以及风温、暑病(中暑)、中湿,病因为伤寒。《内经》强调留邪病机,部位不一,提到三套辨证方法:六经辨证、皮肌骨热辨证及五脏热辨证。《难经》中提出"伤寒有五"。《伤寒杂病论》的论述重点放在中寒即发的"伤寒"方面,将其中的六经辨证法发展为灵活而相对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伤寒热病理论
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经典理论的津液亏虚证治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千
程荣菲
武哲丽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31期119-121,共3页
“津液”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多有提及,“顾护津液”更是张机(字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仔细研究上述著作,就会发现津与液虽同出于一源,但二者并非同种物质,而后世医家在谈及津液相关理论及治疗方面,往往合而论之。文章...
“津液”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多有提及,“顾护津液”更是张机(字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仔细研究上述著作,就会发现津与液虽同出于一源,但二者并非同种物质,而后世医家在谈及津液相关理论及治疗方面,往往合而论之。文章通过探讨津液的概念和属性,以及津虚证、液虚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不同,提出了各自的治法,并在篇尾补充了后世温病学派对于津虚证、液虚证的治疗经验,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津液亏虚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之理论与临床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淑斐
石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80-182,共3页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源自《黄帝内经》,是《内经》治疗疾病的原则之一。在探讨病变本身的同时论述如何治疗疾患,高度概括了病机及治则,极具理论及临床意义。该文主要讨论"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理论的丰富内涵,以及从&...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源自《黄帝内经》,是《内经》治疗疾病的原则之一。在探讨病变本身的同时论述如何治疗疾患,高度概括了病机及治则,极具理论及临床意义。该文主要讨论"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理论的丰富内涵,以及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角度谈谈其在《伤寒杂病论》、现代中医临床、冠心病等急危重症中的应用。"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深远意义在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灵活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治则
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论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被引量:
5
5
作者
岳上赛
荣昊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6期55-56,共2页
本文通过《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典籍中对腹痛的认识与论述,从脏腑、归经角度剖析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关键,围绕"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疾病传变特点,确立了"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的疾病本质。...
本文通过《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典籍中对腹痛的认识与论述,从脏腑、归经角度剖析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关键,围绕"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疾病传变特点,确立了"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的疾病本质。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提出应结合小儿个人体质及感触病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议咽痛的脏腑辨证论治
被引量:
3
6
作者
徐川岚
明瑶
+3 位作者
赵莎
陶杰
吴金雨
沈宏春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6期9-11,共3页
西医一般将咽痛归于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认为其发生主要与多系统病变相关,其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可局部予以抗炎雾化,尚无针对咽痛的特殊治疗方案,而中医治疗这类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目前虽无专门论述咽痛的篇章,但是...
西医一般将咽痛归于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认为其发生主要与多系统病变相关,其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可局部予以抗炎雾化,尚无针对咽痛的特殊治疗方案,而中医治疗这类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目前虽无专门论述咽痛的篇章,但是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及《温病条辨》这些中医的经典著作中散见关于咽痛的辨证论治。而目前新起的中医学者大多采用脏腑辨证的进行临床诊疗,因此本文主要结合中医经典理论首次提出关于咽痛的脏腑辨证,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辨证
咽痛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条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两汉时代呕吐病证的文献梳理与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郭海峰
孟昱彤
黄宏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8期3517-3520,共4页
呕吐作为常见的中医病证,在先秦两汉时代即已被医家们所认识,其思想成果主要体现于《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之中。为掌握该时期医家对呕吐的了解情况,笔者从释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3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梳理总结,...
呕吐作为常见的中医病证,在先秦两汉时代即已被医家们所认识,其思想成果主要体现于《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之中。为掌握该时期医家对呕吐的了解情况,笔者从释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3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梳理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依据。《黄帝内经》中可见中医对于呕吐的最早记载,述其定义,定位于胃,认为外邪侵袭、饮食失宜、失治误治是呕吐的主要病因,脉诊、望诊、分经论呕以及针刺治呕是辨证论治方向;仲景则以六经辨证论外感呕吐,以脏腑辨证论内伤呕吐,补充发展了《黄帝内经》的呕吐理论。这一时期有关呕吐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后世医家的发挥奠定了重要基础,起到了划时代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
先秦两汉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
被引量:
20
8
作者
牛亚南
陈玉龙
吕翠田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治未病"的思想源流、四大经典对"治未病"思想的研究以及"治未病"思想对人们健康的指导作用。方法:以"治未病""中医"为关键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自1979年1...
目的:探讨"治未病"的思想源流、四大经典对"治未病"思想的研究以及"治未病"思想对人们健康的指导作用。方法:以"治未病""中医"为关键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自1979年1月至2012年6月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到有关"治未病"思想研究的文献300余篇。"治未病"思想逐渐被运用到各个方面,但还没有足够得到多数人的认可。结论:"治未病"思想多停留在对慢性疾病的研究,将"治未病"思想运用到社区卫生服各中,还存在着中医全科医师、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位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黄帝内经》“五体痹”理论探讨经方在痹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9
作者
李敏
何庆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65-7169,共5页
考察从《黄帝内经》“五体痹”理论到《伤寒杂病论》治痹经典名方方义理论的演变过程。选取《伤寒杂病论》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甘草附子汤等经典治痹方,并进行类比分析。发现张仲景以多法论治“五...
考察从《黄帝内经》“五体痹”理论到《伤寒杂病论》治痹经典名方方义理论的演变过程。选取《伤寒杂病论》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甘草附子汤等经典治痹方,并进行类比分析。发现张仲景以多法论治“五体痹”,方循经旨,知行合一,形成了独特的“五体痹”治疗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黄帝内经》“五体痹”理论,又从临证实践层面对“五体痹”理论进行拓展与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体痹
伤寒杂病论
痹病
经方
原文传递
《伤寒杂病论》五行生克治则治法探讨
被引量:
11
10
作者
陈铭泰
门凌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81-1282,共2页
张仲景按照五脏的五行归属,以及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根据《黄帝内经》"虚则补其子,实则泄其母"的原则,确立治则治法,如五行相生中肝木生心火,养肝血以济心,即培木生火法;脾土生肺金,脾健运以益肺,即培土生金法;肺金生肾水...
张仲景按照五脏的五行归属,以及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根据《黄帝内经》"虚则补其子,实则泄其母"的原则,确立治则治法,如五行相生中肝木生心火,养肝血以济心,即培木生火法;脾土生肺金,脾健运以益肺,即培土生金法;肺金生肾水,滋肺阴以助肾水,即金水相生法;而五行相克中肾水克心火,肾阴上承制约心阳,若心火亢于上则需壮水制火法;肝木克脾土,肝之疏泄制约脾土壅滞,而肝疏泄过度制约脾之运化,急需达木扶土法;脾土克肾水,脾气健运以制约肾水泛滥,即培土制水法。其中不乏千古名方,其效如神,可供后世效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黄帝内经
五行学说
培木生火法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
壮水制火法
达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失眠的病机本质探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焦俊杰
郭洪亮
袁俊亮
李淑娟
胡文立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82-2085,共4页
文摘
从中医经典出发,根基于《黄帝内经》中关于睡眠障碍的理论阐述,系统分析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与其理论一脉相承的理、法、方药的妙用,结合一些著名医家的阐微,探讨失眠的病因病机,认为失眠的本质病机是发于心而根于胃。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清晰的正确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失眠
不寐
黄帝内经
伤寒论
病因病机
Keywords
insomnia
sleepless
Huangdi
neijing
(Inner Canon of Yellow Emperor)
shanghan zabing lun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pathogenesis
分类号
R256.2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汉时期之伤寒热病理论溯源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志斌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出处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7-31,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5CB523504)
文摘
秦汉时期的伤寒热病概念,大致在"伤寒则病热"宗旨下发展。病名以伤寒为总称,包括狭义伤寒、中风、湿温、热病、温病,以及风温、暑病(中暑)、中湿,病因为伤寒。《内经》强调留邪病机,部位不一,提到三套辨证方法:六经辨证、皮肌骨热辨证及五脏热辨证。《难经》中提出"伤寒有五"。《伤寒杂病论》的论述重点放在中寒即发的"伤寒"方面,将其中的六经辨证法发展为灵活而相对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
关键词
秦汉时期
伤寒热病理论
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Keywords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ories of cold-induced febrile diseases
neijing
,
nanjing
,
shanghan zabing lun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K23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经典理论的津液亏虚证治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千
程荣菲
武哲丽
机构
泰州市中医院
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31期119-121,共3页
基金
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1SFKC022)。
文摘
“津液”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多有提及,“顾护津液”更是张机(字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仔细研究上述著作,就会发现津与液虽同出于一源,但二者并非同种物质,而后世医家在谈及津液相关理论及治疗方面,往往合而论之。文章通过探讨津液的概念和属性,以及津虚证、液虚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不同,提出了各自的治法,并在篇尾补充了后世温病学派对于津虚证、液虚证的治疗经验,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津液亏虚
辨证论治
Keywords
Huangdi
neijing
shanghan
zabing
lun
Body fluid deficiency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之理论与临床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淑斐
石磊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中医院
出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80-182,共3页
文摘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源自《黄帝内经》,是《内经》治疗疾病的原则之一。在探讨病变本身的同时论述如何治疗疾患,高度概括了病机及治则,极具理论及临床意义。该文主要讨论"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理论的丰富内涵,以及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角度谈谈其在《伤寒杂病论》、现代中医临床、冠心病等急危重症中的应用。"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深远意义在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灵活应用。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治则
应用
Keywords
Huangdi
neijing
shanghan
zabing
lun
treatment principle
clinical application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论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被引量:
5
5
作者
岳上赛
荣昊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6期55-56,共2页
文摘
本文通过《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典籍中对腹痛的认识与论述,从脏腑、归经角度剖析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关键,围绕"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疾病传变特点,确立了"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的疾病本质。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提出应结合小儿个人体质及感触病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辨证论治。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Keywords
Huangdi
neijing
shanghan zabing lun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Shize Yangming Xuze Taiyin
分类号
R632.6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议咽痛的脏腑辨证论治
被引量:
3
6
作者
徐川岚
明瑶
赵莎
陶杰
吴金雨
沈宏春
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出处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6期9-11,共3页
基金
汗法调节肠道菌群影响Th17活性在CKD进程中的作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18JC032
文摘
西医一般将咽痛归于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认为其发生主要与多系统病变相关,其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可局部予以抗炎雾化,尚无针对咽痛的特殊治疗方案,而中医治疗这类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目前虽无专门论述咽痛的篇章,但是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及《温病条辨》这些中医的经典著作中散见关于咽痛的辨证论治。而目前新起的中医学者大多采用脏腑辨证的进行临床诊疗,因此本文主要结合中医经典理论首次提出关于咽痛的脏腑辨证,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脏腑辨证
咽痛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条辨》
Keyword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Zangfu
Sore throat
Classics of TCM
Huangdi
neijing
shanghan
zabing
lun
Wenbing Tiaobian
分类号
R322.4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两汉时代呕吐病证的文献梳理与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郭海峰
孟昱彤
黄宏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出处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8期3517-3520,共4页
基金
浙江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青年探索项目(No.2022JKSKTS08)
寿仙谷——浙江省抗癌协会“中医药肿瘤防治临床研究专项基金”项目。
文摘
呕吐作为常见的中医病证,在先秦两汉时代即已被医家们所认识,其思想成果主要体现于《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之中。为掌握该时期医家对呕吐的了解情况,笔者从释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3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梳理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依据。《黄帝内经》中可见中医对于呕吐的最早记载,述其定义,定位于胃,认为外邪侵袭、饮食失宜、失治误治是呕吐的主要病因,脉诊、望诊、分经论呕以及针刺治呕是辨证论治方向;仲景则以六经辨证论外感呕吐,以脏腑辨证论内伤呕吐,补充发展了《黄帝内经》的呕吐理论。这一时期有关呕吐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后世医家的发挥奠定了重要基础,起到了划时代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
呕吐
先秦两汉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文献研究
Keywords
vomiting
Pre-Qin and Han dynasties
Huangdi
neijing
shanghan
zabing
lun
literature research
分类号
R256.3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
被引量:
20
8
作者
牛亚南
陈玉龙
吕翠田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313-1315,共3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0B360010)
文摘
目的:探讨"治未病"的思想源流、四大经典对"治未病"思想的研究以及"治未病"思想对人们健康的指导作用。方法:以"治未病""中医"为关键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自1979年1月至2012年6月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到有关"治未病"思想研究的文献300余篇。"治未病"思想逐渐被运用到各个方面,但还没有足够得到多数人的认可。结论:"治未病"思想多停留在对慢性疾病的研究,将"治未病"思想运用到社区卫生服各中,还存在着中医全科医师、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位的缺陷。
关键词
治未病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Keywords
following the prognosis of a disease
huangdi
neijing
nanjing
shanghan
zabing
lun
分类号
R255.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黄帝内经》“五体痹”理论探讨经方在痹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9
作者
李敏
何庆勇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65-7169,共5页
基金
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No.J200020)。
文摘
考察从《黄帝内经》“五体痹”理论到《伤寒杂病论》治痹经典名方方义理论的演变过程。选取《伤寒杂病论》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甘草附子汤等经典治痹方,并进行类比分析。发现张仲景以多法论治“五体痹”,方循经旨,知行合一,形成了独特的“五体痹”治疗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黄帝内经》“五体痹”理论,又从临证实践层面对“五体痹”理论进行拓展与发挥。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体痹
伤寒杂病论
痹病
经方
Keywords
Huangdi
neijing
Wuti Bi
shanghan
zabing
lun
Arthralgia
Classical Formula
分类号
R255.6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伤寒杂病论》五行生克治则治法探讨
被引量:
11
10
作者
陈铭泰
门凌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81-1282,共2页
文摘
张仲景按照五脏的五行归属,以及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根据《黄帝内经》"虚则补其子,实则泄其母"的原则,确立治则治法,如五行相生中肝木生心火,养肝血以济心,即培木生火法;脾土生肺金,脾健运以益肺,即培土生金法;肺金生肾水,滋肺阴以助肾水,即金水相生法;而五行相克中肾水克心火,肾阴上承制约心阳,若心火亢于上则需壮水制火法;肝木克脾土,肝之疏泄制约脾土壅滞,而肝疏泄过度制约脾之运化,急需达木扶土法;脾土克肾水,脾气健运以制约肾水泛滥,即培土制水法。其中不乏千古名方,其效如神,可供后世效仿。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黄帝内经
五行学说
培木生火法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
壮水制火法
达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法
Keywords
shanghan
zabing
lun
Huangdi
neijing
five elements theory
wood-fire impairs metal
strengthening earth to generate metal
mutual promotion between
lun
g and kidney
replenishing the essence of the kidney treats the hyperactivity of the heart
adjusting liver and strengthening earth
strengthening earth to control water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失眠的病机本质探析
焦俊杰
郭洪亮
袁俊亮
李淑娟
胡文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秦汉时期之伤寒热病理论溯源
张志斌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经典理论的津液亏虚证治研究
马千
程荣菲
武哲丽
《中医临床研究》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之理论与临床
张淑斐
石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论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岳上赛
荣昊
《中医临床研究》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小议咽痛的脏腑辨证论治
徐川岚
明瑶
赵莎
陶杰
吴金雨
沈宏春
《中医临床研究》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先秦两汉时代呕吐病证的文献梳理与研究
郭海峰
孟昱彤
黄宏
《光明中医》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
牛亚南
陈玉龙
吕翠田
《中医学报》
CAS
2013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基于《黄帝内经》“五体痹”理论探讨经方在痹病中的应用
李敏
何庆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原文传递
10
《伤寒杂病论》五行生克治则治法探讨
陈铭泰
门凌
《中医学报》
CAS
2014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