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翻译、流传与阐发——以冯友兰的学术生涯为中心
1
作者 连凡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共11页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传统“道学”概念来指称宋明新儒学。但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都在冯友兰的影响下使用了这一概念。20世纪40年代以后,“新儒家(学)”概念又被用来指称现当代等其他时代的新儒家(学),标志着这一概念在当时国内学术界通行起来。20世纪50年代前后,卜德翻译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等论著的流行,又促进了“Neo-Confucian(ism)”概念的普及。在“Neo-Confucian(ism)”概念的传播及阐发过程中,继承宋明新儒学并倡导返本开新的海内外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狄百瑞为代表)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新儒家 道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下载PDF
“势中见理”--宋代交椅的风雅变迁
2
作者 王蕊 王双全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57,165,共7页
目的站在宋代设计思维方式的研究角度,以理势思想中的“势中见理”关系为研究脉络,对宋代交椅形制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宋代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轨迹,探索传统思想下的宋代美学设计思维。同时为家具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和文... 目的站在宋代设计思维方式的研究角度,以理势思想中的“势中见理”关系为研究脉络,对宋代交椅形制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宋代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轨迹,探索传统思想下的宋代美学设计思维。同时为家具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文化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梳理了宋代交椅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以交椅的式样、造型、风格、构件为切入点,对宋代交椅形制进行了详尽研究;另一方面,从坐姿、礼制、架势、工巧的角度分析了交椅在使用、等级、表现、技法上所呈现的变迁之“势”。结论在文人士大夫自主意识较强的时代氛围下,统治阶级的观念、文人阶层的审美、市民群众的实用、梓人群体的技艺,四者结合构成了宋代交椅“经世致用”“托物言志”“道本器末”“尚巧达善”的审美造物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理学 交椅形制 变迁 势中见理 造物思维
下载PDF
论宋代理学教育思想的展开--以《近思录》为中心
3
作者 朱鲜峰 《教育文化论坛》 2023年第4期27-34,共8页
《近思录》以《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为结构基础,内容围绕“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对《大学》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与扩展,体现出宋代理学教育的理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二... 《近思录》以《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为结构基础,内容围绕“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对《大学》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与扩展,体现出宋代理学教育的理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二分的人性论构成宋代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基石。“仁”“义”“诚”等道德概念贯穿《近思录》全书,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教育语汇;与此同时,《近思录》对齐家之道、出处进退辞受之义、治国平天下之道等问题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体现出“大教育”的视野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并深刻改变了此后的中国教育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理学 《大学》 《近思录》 教育思想
下载PDF
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
4
作者 卢政 江珊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 宋代理学家以一种带有生态意义的审美终极关怀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生,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生态审美境界论。宋代理学美学的生态审美境界论由“孔颜乐处”观、“曾点之乐”观、“圣贤气象”观组成,三者相辅相成,其实质是一种追求万物一体、人生圆融、社会和谐的天地境界,标志着中国古代美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理学美学 生态审美境界 天地大美 人生圆融 社会和谐
下载PDF
从墓志看宋代女子时代形象
5
作者 王云庆 朱海月 《史志学刊》 2024年第3期27-37,共11页
本文以《全宋文》为主要史料来源,依托《全宋文》中部分女性墓志铭记载,探究在理学思想形成发展下宋代女子的真实生活,寻找在女性生活中所体现的宋代思想变革的蛛丝马迹,探究宋代女性思想发展的历史倾向和宋代士人视角下的女性时代形象... 本文以《全宋文》为主要史料来源,依托《全宋文》中部分女性墓志铭记载,探究在理学思想形成发展下宋代女子的真实生活,寻找在女性生活中所体现的宋代思想变革的蛛丝马迹,探究宋代女性思想发展的历史倾向和宋代士人视角下的女性时代形象,分析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宋代女子社会地位及时代形象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女性 时代形象 墓志 理学
下载PDF
理学与北宋绘画中的形、理、真
6
作者 皮佳佳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受理学思想影响,北宋绘画在美学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尚理”之风。艺术家把穷理作为观物的前提,力求在绘画中超越表面形似,在纷繁物象中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和物理,并上升至天地生成之道,将事物看作宇宙造化的部分,致力在自然整全性中表... 受理学思想影响,北宋绘画在美学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尚理”之风。艺术家把穷理作为观物的前提,力求在绘画中超越表面形似,在纷繁物象中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和物理,并上升至天地生成之道,将事物看作宇宙造化的部分,致力在自然整全性中表现事物的蔚然生意。同时艺术家也要随造化而动,以自我之天性贯通万物之天性,打通“造化”与“心源”,映现出物象的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理学 绘画
下载PDF
北宋中原书院的精神特色
7
作者 孟莉莉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北宋中晚期,中原理学先驱立足书院觉民行道。理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书院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书院的氛围以及师生关系等,塑造出了中原书院鲜明的精神气质,即“书院精神”:倡明道学、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学术思想文化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 北宋中晚期,中原理学先驱立足书院觉民行道。理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书院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书院的氛围以及师生关系等,塑造出了中原书院鲜明的精神气质,即“书院精神”:倡明道学、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学术思想文化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有学术共同体性质的师生关系;书院精神的核心师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中原书院 理学 书院精神
下载PDF
“生生之理”与“一体之仁”——基于程颢生命智慧的研究
8
作者 王斯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6-102,共7页
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程颢对“理”与“仁”的理解独具特色:“理”被赋予“生生”的内涵,挺立为“即活动即存有”的本体;“仁”与“生”关联,挺立为“万物一体”之仁体。在一本上下圆融的思想体系中,“理”“仁”皆为生生不已的道... 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程颢对“理”与“仁”的理解独具特色:“理”被赋予“生生”的内涵,挺立为“即活动即存有”的本体;“仁”与“生”关联,挺立为“万物一体”之仁体。在一本上下圆融的思想体系中,“理”“仁”皆为生生不已的道体,且关涉着生命存在的本然状态。“生生之理”造就了“生命延续体”,突破了个体生命之死生局限;“一体之仁”造就了“天地大身体”,超越了个体生命的私己之执。“理”与“仁”的融合为德性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乐感意识,接续了先秦儒家关注生命存在的文化慧命,呈现出纵横时间长河与生命广幅的充满爱与责任的生命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理学 程颢 生命观 一体之仁 生生之理
下载PDF
论方逢辰的以易论政思想
9
作者 陈正祥 倪福东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作为严州理学学者之一的方逢辰,时逢宋元之交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在理学宇宙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崇阳抑阴”的易学观,进而阐释和构建出乾尊坤卑、扬清去浊、尚动斥静三重意涵,进而从人、伦、政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将其思想延伸到社会层面... 作为严州理学学者之一的方逢辰,时逢宋元之交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在理学宇宙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崇阳抑阴”的易学观,进而阐释和构建出乾尊坤卑、扬清去浊、尚动斥静三重意涵,进而从人、伦、政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将其思想延伸到社会层面。方逢辰以易论政所透露的务实、经世致用等思想对当代研究浙江精神的思想渊源和精神内核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严州理学 方逢辰 以易论政
下载PDF
陈宓散文创作观及其散文创作探析
10
作者 于友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陈宓在学术上坚持道统论,斥异端学说,以“体用”论易道,讲求“仁道之蕴”。他的散文创作主张以道为本,注重创作主体的道德与情感抒发,提倡尊古和“文本于用”。陈宓将其散文创作观运用到散文创作中,他的散文复古倾向显著、立论精当、风... 陈宓在学术上坚持道统论,斥异端学说,以“体用”论易道,讲求“仁道之蕴”。他的散文创作主张以道为本,注重创作主体的道德与情感抒发,提倡尊古和“文本于用”。陈宓将其散文创作观运用到散文创作中,他的散文复古倾向显著、立论精当、风格多样、抒情有理有节。陈宓推动了莆田地区以朱子思想为基础的持敬涵养、进学致知学术走向,对后来刘克庄、黄绩、黄仲元等人的散文创作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理学 陈宓 散文
下载PDF
宋代书院诗的文化阐释
11
作者 李光生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宋代书院的兴盛促进了以书院为题材或背景的诗歌创作的繁荣。书院诗涉及书院与科举、理学、佛道及休闲之关系等诸多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指出的是,理学家的介入极大损害了书院诗的审美特质。
关键词 宋代 书院诗 科举 理学 佛道
下载PDF
熊十力“尽心”工夫:以宋明理学批判为中心
12
作者 张释霖 周磊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熊十力接续心学一脉,在批判宋明理学静坐工夫有拘紧倾向的基础上,围绕孟子“尽心则知性知天”主张展开尽心工夫。在心性关系上,熊十力继承心学一元论的观点,将心、性、天等宋明理学范畴同质化。在心物关系上,与王阳明心外无物主张不同,... 熊十力接续心学一脉,在批判宋明理学静坐工夫有拘紧倾向的基础上,围绕孟子“尽心则知性知天”主张展开尽心工夫。在心性关系上,熊十力继承心学一元论的观点,将心、性、天等宋明理学范畴同质化。在心物关系上,与王阳明心外无物主张不同,熊十力持心物不二的观点,认为心物二分是导致工夫内外相分的重要原因,并提出化解工夫内外相分的办法是做好博文之功,即维持工夫在自然与人事两端的平衡。严格来说,熊十力并未能像朱熹、王阳明等宋明儒者一样构建起自身严密的工夫体系,但他对宋明理学工夫论的反思和批判对发展儒家工夫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心 宋明理学 工夫论 心物不二
下载PDF
宋元时期汀州书院探析
13
作者 王立端 《三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宋元时期汀州共有21所书院,其中2所仅有祭祀功能,实际有治学授业功能的书院只有17所及2处读书处(堂),且书院教育早于官办州学,连城冠豸山的仰止亭是汀州境域最早的书院。从时间分布来看,大部分书院创办于南宋,这与南宋汀州人口的大量增... 宋元时期汀州共有21所书院,其中2所仅有祭祀功能,实际有治学授业功能的书院只有17所及2处读书处(堂),且书院教育早于官办州学,连城冠豸山的仰止亭是汀州境域最早的书院。从时间分布来看,大部分书院创办于南宋,这与南宋汀州人口的大量增加密切相关;从地域分布来看,大部分书院集中在汀州中部地区,州署所在地长汀是宋代汀州官员和官府创办书院教育的重镇,冠豸山是汀州书院教育播衍理学的先导;私人或家族书院的兴起是日后汀州乡村书院兴盛的发端。宋元时期,汀州书院教育发轫是由于有冠豸山秀美清幽的环境,加之地方官员高度重视以及汀州毗邻闽学发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汀州 宋元时期 书院教育 理学播衍
下载PDF
宋元“字义体”发展述略
14
作者 许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8,共11页
“字义体”是宋元理学家以“四书”为源,凝练出若干性理范畴并加以解释的集合体。它肇端于诗歌体的《训蒙绝句》,发展于仿蒙求体的《性理字训》,成熟于字典体的《北溪字义》,最后又回归到传统注疏体的《读书记》,整体呈现出启蒙初学、... “字义体”是宋元理学家以“四书”为源,凝练出若干性理范畴并加以解释的集合体。它肇端于诗歌体的《训蒙绝句》,发展于仿蒙求体的《性理字训》,成熟于字典体的《北溪字义》,最后又回归到传统注疏体的《读书记》,整体呈现出启蒙初学、理学入门到学术研究的演变轨迹。这种以范畴勾勒四书学或理学的通俗化诠释形式,在庞杂的理学思想中提取核心奥旨的诠释方法,既打破了汉唐传注家法的僵化局面,又凸显了儒学革新中典型概念的精义,而且以一种活泼的诠释形态为儒家经典诠释、理学范畴阐释、儒学通俗化的研究提供了别样的视角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义体 理学范畴 通俗化 诠释 宋元
下载PDF
再次遇到王船山——兼评程志华教授《宋明儒学之重构》
15
作者 宋志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程志华教授新著《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在四个方面颇有新意。就本体论讲,作者以“太极”作为王船山哲学本体,以“太虚”“天”“太和”“道”作为“太极”不同角度之言说;就历史哲学讲,作者以“进化”为基底,以“... 程志华教授新著《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在四个方面颇有新意。就本体论讲,作者以“太极”作为王船山哲学本体,以“太虚”“天”“太和”“道”作为“太极”不同角度之言说;就历史哲学讲,作者以“进化”为基底,以“循环”为开展,提出王船山持“基于‘演化’的循环历史观”;就儒学史定位讲,作者基于“三期说”给出王船山哲学乃对原始儒学之“正”、宋明儒学之“反”而明末清初儒学之“合”的定位;就研究方法讲,作者探讨了“内在诠释”及哲学诠释的“道”和“术”,体现出强烈的方法自觉。这些方面对于王船山哲学的进一步开展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宋明儒学 诠释
下载PDF
基于理学“发明”的宋元理学诗表达方式及其文本形态
16
作者 王培友 《北方论丛》 2023年第4期58-68,共11页
理学之“发明”,因其涵涉实践主体对于物理、义理、性理等问题的认知、体验和践履,因而具备了体验性、审美性、实践性等品格,故必然成为宋元时期理学家诗人书写或者创作理学诗的基本表达方式。基于理学“发明”的理学诗书写,外显为宋元... 理学之“发明”,因其涵涉实践主体对于物理、义理、性理等问题的认知、体验和践履,因而具备了体验性、审美性、实践性等品格,故必然成为宋元时期理学家诗人书写或者创作理学诗的基本表达方式。基于理学“发明”的理学诗书写,外显为宋元时期理学诗的三种基本表达方式:直接解释、阐释理学话语以作“发明”;藉“物”而以考索、注疏或说明而作“发明”;“格物致知”以作“发明”。基于理学“发明”的上述三种理学诗表达方式,表征为宋元时期理学诗的若干种典型文本形态,因而具有了一定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理学诗 发明 表达方式
下载PDF
南宋地方性备荒仓的兴衰及其原因
17
作者 杨芳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72-77,共6页
南宋时期,地方性备荒仓如社仓、平籴仓、平粜仓等纷纷涌现,形成了以常平仓、义仓等全国性备荒仓为主,地方性备荒仓为补充的备荒救灾仓储体系。与常平仓、义仓相比,社仓等地方性备荒仓因地制宜,管理经营灵活多样,有利于吸收地方的各种资... 南宋时期,地方性备荒仓如社仓、平籴仓、平粜仓等纷纷涌现,形成了以常平仓、义仓等全国性备荒仓为主,地方性备荒仓为补充的备荒救灾仓储体系。与常平仓、义仓相比,社仓等地方性备荒仓因地制宜,管理经营灵活多样,有利于吸收地方的各种资源为救荒服务。南宋地方性备荒仓的兴起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地方财政的困窘和常平仓、义仓救荒功能的削弱是其兴起的现实原因;地方官与乡居士人、富人等基层势力是地方性备荒仓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南宋地方性备荒仓的兴起也源于儒家社会政治理想的推动。然而,南宋地方性备荒仓在积极发展的同时,大多数仓储却难以维持长久,吏治腐败、豪强把持以谋私利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地方性备荒仓 基层势力 理学 豪强
下载PDF
二程理学视域下晋祠宋塑的色彩与美学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扬 《流行色》 2023年第6期106-108,共3页
二程理学作为北宋主流思想的精华,以“理”为基石,更关注内心的精神修养,崇尚守静持敬,提倡格物致知,遵循伦理纲常,讲究理法对己欲的克制。在二程理学思潮影响下的北宋美学形态,不同于唐代华丽迤逦的审美趣味,而是将美与伦常结合,呈现... 二程理学作为北宋主流思想的精华,以“理”为基石,更关注内心的精神修养,崇尚守静持敬,提倡格物致知,遵循伦理纲常,讲究理法对己欲的克制。在二程理学思潮影响下的北宋美学形态,不同于唐代华丽迤逦的审美趣味,而是将美与伦常结合,呈现一种儒雅规范的艺术风格。本文以晋祠圣母殿北宋彩塑群像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二程理学的思辨精神与晋祠宋塑的美学理念之间的关联性,归纳其审美特征为从涵泳存养的色彩美,穷理尽性的造型美,识仁定性的服饰美,内圣外王的秩序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理学 晋祠宋塑 审美特征 色彩
下载PDF
宋明理学道统论视域下传统武术传承思想论绎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韬光 郭玉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52,共11页
基于宋明理学道统论分析传统武术传承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仁义为本、德贯始终,厘定统序、标示正宗,以心传心、身体心验,技以承道、技道参融。其形成理路是,厚植传统武术师道尊严,深化传统武术谱系观念,发展传统武术礼制秩序,渗融传统武... 基于宋明理学道统论分析传统武术传承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仁义为本、德贯始终,厘定统序、标示正宗,以心传心、身体心验,技以承道、技道参融。其形成理路是,厚植传统武术师道尊严,深化传统武术谱系观念,发展传统武术礼制秩序,渗融传统武术义理范畴。其历史影响主要表现为:既培植了行仁由义的德性自觉,也滋生了假借仁义的伪妄现象;既深化了拳种门派的统序意识,也形成了相轻互斥的排他心理;既强化了体认自得的工夫方法,也催生了自以为是的偏蔽己见;既承继了志道精技的文化传统,也养成了离技论道的空谈陋习。辩证扬弃传统武术传承思想,回到其主要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场域进行多维审思,有助于更好地立足根本、返本开新,为优化新时期武术传承发展实践提供经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道统论 传统武术 传承思想
下载PDF
观象制器——宋代仿生陶瓷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沁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71-75,共5页
宋代被称为“瓷的时代”,在理学思想“言理不言情”和文人士大夫“自然超脱”美学观的影响下,宋瓷以温润节制﹑含蓄雅致﹑端庄隽永的理性美见长。在这一时期,极具自然趣味和象征性的仿生陶瓷得到了很大发展,其外在形式师法自然而又不拘... 宋代被称为“瓷的时代”,在理学思想“言理不言情”和文人士大夫“自然超脱”美学观的影响下,宋瓷以温润节制﹑含蓄雅致﹑端庄隽永的理性美见长。在这一时期,极具自然趣味和象征性的仿生陶瓷得到了很大发展,其外在形式师法自然而又不拘泥于自然物象,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造物思想和精神内涵。本文通过追溯宋代仿生陶瓷背后的历史文化,分析其类别和价值,来探究一种兼具理性美及自然美的陶瓷语言表达,为当代陶瓷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瓷 宋代陶瓷 理学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