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a novel UV-curable prepolymer neopentyl glycol diglycidyl ether diacrylate and its cured film tensile property
1
作者 黄笔武 黄伯芬 +1 位作者 谌伟庆 欧阳志强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9年第5期396-401,共6页
A novel UV-curable prepolymer neopentyl glycol diglycidyl ether diacrylate (NPGGEA)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neopentyl glycol diglycidyl ether (NPGGE) and acrylic acid (AA) as starting materials, N, N-dimethylbenzylam... A novel UV-curable prepolymer neopentyl glycol diglycidyl ether diacrylate (NPGGEA)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neopentyl glycol diglycidyl ether (NPGGE) and acrylic acid (AA) as starting materials, N, N-dimethylbenzylamine as catalyst and p-hydroxyanisole as inhibitor. The optimum synthetic conditions were taken as follows: The concentration of N,N-dimethylbenzylamine, 0.80% of reactants; the concentration of p-hydroxyanisole, 0.3% of reactants;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90-110 ; the molar ratio of NPGGE to AA, 1:2.2. Meanwhile, 1-hydroxycyclohexyl phenyl ketone of a UV-cured initiator was added to the synthesized NPGGEA to prepare a kind of UV-cured coa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UV-cured films were determined, giving 28.75 MPa of tensile strength, 923.82 MPa of Young’s modulus and 5.51% of elongation at t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SIS neopentyl glycol diglycidyl ether diacrylate (NPGGEA) acrylic acid (AA) UV-curable prepolymer FILM
下载PDF
Plastic Crystal Neopentyl Glycol/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Composites for Highly Efficient Barocaloric Refrigeration System
2
作者 DAI Zhaofeng SHE Xiaohui +5 位作者 SHAO Bohan YIN Ershuai DING Yulong LI Yongliang ZHANG Xiaosong ZHAO Donglia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383-393,共11页
Plastic crystal neopentyl glycol(NPG)exhibits colossal barocaloric effect with high entropy changes.However,their application is restricted in several aspects,such as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substantial supercooling ... Plastic crystal neopentyl glycol(NPG)exhibits colossal barocaloric effect with high entropy changes.However,their application is restricted in several aspects,such as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substantial supercooling effect,and poor springback properties.In this work,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with ultra-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were selected f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NPG.The optimal mixing ratio was determined to be NPG with 3 wt%MWCNTs composites,which showed a 6K reduction in supercooling without affecting the phase change enthalpy.Subsequently,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s with optimal mixing ratio was compared with pure NPG At 40 MPa,390J·K^(-1)·kg^(-1)change in entropy and 9.9 K change in temperature were observed.Furthermore,the minimum driving pressure required to achieve reversible barocaloric effect was reduced by 19.2%.In addition,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was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28%,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heat exchange time during a barocaloric refrigeration cycle.More importantly,ultra-high pressure release rate resulted in a73.7%reduction in the springback time of the composites,offe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recovery of expansion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ocaloric refrigeration neopentyl glycol MWCNT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原文传递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n the Performance of Barocaloric Refrigeration Systems Using Neopentyl Glycol as the Refrigerant 被引量:2
3
作者 DAI Zhaofeng SHE Xiaohui +3 位作者 WANG Chen DING Yulong ZHANG Xiaosong ZHAO Donglia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063-1073,共11页
Barocaloric refrigeration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next-generation alternative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due to its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In recent years,many researchers have been devoted to finding materials wi... Barocaloric refrigeration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next-generation alternative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due to its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In recent years,many researchers have been devoted to finding materials with colossal barocaloric effects,while neglecting the research on barocaloric refrigeration devices and thermodynamic cycles.Neopentyl glycol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otential refrigerants for barocaloric refrigeration due to its giant isothermal entropy changes and relatively low operating pressure.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arocaloric system using Neopentyl glycol,for the first time,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thermodynamic cycle based on the metastable temperature-entropy diagram.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ystem is investig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irreversibility,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and operating pressure,and optimized with finite-rate heat transfer.The guidance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system is given by revealing the effect of the irreversibility in two isobaric processes.The results show that a COP of 8.8 can be achieved at a temperature span of 10 K when the system fully uses the phase transition region of Neopentyl glycol,while a COP of 3 can be achieved at a temperature span of 10 K when the system operates at room temperature.Furthermore,this study also shows that the system performance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through the modification of Neopentyl glycol,and some future development guidance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ocaloric refrigeration neopentyl glycol thermodynamic analysis COP refrigeration capacity
原文传递
新戊基多元醇行业发展现状及机会展望
4
作者 闫泽 蔺昊欣 +1 位作者 管金鑫 王晓霞 《化学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综述了我国新戊基多元醇产品的行业发展现状;重点对季戊四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新戊基多元醇行业发展高端化要求日益显现,高端聚氨酯、高效环保涂料、高性能润滑油等领域将成为新戊基多元醇未来最... 综述了我国新戊基多元醇产品的行业发展现状;重点对季戊四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新戊基多元醇行业发展高端化要求日益显现,高端聚氨酯、高效环保涂料、高性能润滑油等领域将成为新戊基多元醇未来最具前景的下游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戊基多元醇 季戊四醇 新戊二醇 三羟甲基丙烷 技术进展 发展机会
下载PDF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新戊二醇过程研究
5
作者 宫一鸣 张德鲁 +3 位作者 张超 吕志果 张岩 郭振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26-34,共9页
利用催化精馏技术,以2,2-二甲基-1,3-环氧丙烷为原料,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催化精馏塔中进行催化水解反应合成新戊二醇,考察了温度、液空速、油水相比、催化剂的稳定性等因素对水解工艺结果的影响。采用N2吸附脱附、NH_(3)-... 利用催化精馏技术,以2,2-二甲基-1,3-环氧丙烷为原料,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催化精馏塔中进行催化水解反应合成新戊二醇,考察了温度、液空速、油水相比、催化剂的稳定性等因素对水解工艺结果的影响。采用N2吸附脱附、NH_(3)-TPD、FT-IR光谱、XPS光谱、TG、XRD、交换容量等表征手段对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内部结构和元素价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在温度为80℃,油水比(相比)为1∶4的条件下,新戊二醇的收率可达94.31%,连续运行200 h后,催化剂的稳定性能仍然良好,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精馏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新戊二醇 水解反应
下载PDF
椰子油基新戊二醇己二酸低聚酯的制备及其黏度调控
6
作者 何节玉 王泽 +1 位作者 朱佳萍 金云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3,共6页
为获得天然可再生、环境友好的宽黏度范围的椰子油基酯类润滑油,先由新戊二醇(NG)和己二酸(AA)合成不同平均聚合度的中间体,再分别与椰子油脂肪酸反应制备一系列黏度可调控的椰子油基新戊二醇己二酸低聚酯(简称低聚酯)。考察了中间体的... 为获得天然可再生、环境友好的宽黏度范围的椰子油基酯类润滑油,先由新戊二醇(NG)和己二酸(AA)合成不同平均聚合度的中间体,再分别与椰子油脂肪酸反应制备一系列黏度可调控的椰子油基新戊二醇己二酸低聚酯(简称低聚酯)。考察了中间体的主要合成条件带水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新戊二醇与己二酸物质的量比(n_(NG)/n_(AA))对中间体转化率和平均聚合度的影响,比较分析不同平均聚合度的中间体及其低聚酯的FTIR红外光谱,并测定了不同平均聚合度中间体制备的低聚酯黏度。结果表明:n_(NG)/n_(AA)可显著调控中间体的平均聚合度,在优化的合成条件即带水剂为甲苯、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0 h条件下,通过调整n_(NG)/n_(AA)在1.2∶1~3.5∶1得到的中间体的转化率可达91.2%~98.2%,平均聚合度为1.63~6.85;以此聚合度范围中间体可制备获得黏度范围为54.6~378.2 mm^(2)/s(40℃)、8.8~56.5 mm^(2)/s(100℃)的低聚酯。综上,成功制备了宽黏度范围的椰子油基新戊二醇己二酸低聚酯,且新戊二醇与己二酸物质的量比是制备低聚酯较理想的黏度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新戊二醇 己二酸 低聚酯 聚合度 黏度调控
下载PDF
油酸新戊二醇壬二酸混合酯的润滑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廖德仲 金小容 +3 位作者 刘士军 何节玉 毛立新 许怡学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2-74,共3页
以新戊二醇、壬二酸和油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混合酯,测定了混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混合酯的粘度比较高,粘度指数为227,凝点低于-40.5℃,最大无卡咬负荷为784N,其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 以新戊二醇、壬二酸和油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混合酯,测定了混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混合酯的粘度比较高,粘度指数为227,凝点低于-40.5℃,最大无卡咬负荷为784N,其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优于矿物油。生物降解率大于97%,是一类高粘度的环境友好酯类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戊二醇 壬二酸 油酸 混合酯 润滑性能
下载PDF
新戊二醇在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及关联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彩荣 石晓华 +1 位作者 冯伟 王海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用带激光监视系统的可控升温速率的溶解度测定装置,测定了温度范围为286.85-332.75K常压下新戊二醇在有机溶剂甲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丙酮、苯、甲苯:异丁醇(3:1体积比)、甲苯:异丁醇(13:2体积比)、异丁醇中的固液相平衡数... 用带激光监视系统的可控升温速率的溶解度测定装置,测定了温度范围为286.85-332.75K常压下新戊二醇在有机溶剂甲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丙酮、苯、甲苯:异丁醇(3:1体积比)、甲苯:异丁醇(13:2体积比)、异丁醇中的固液相平衡数据。运用λh方程和Apelblat方程对所测物系的溶解度进行了关联,其结果表明溶解度方程在上述的研究温度范围和浓度范围内适用,且λh方程优于Apelblat方程。新戊二醇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为新戊二醇的工业生产、回收提纯以及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固液相平衡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戊二醇 溶解度 固液相平衡 激光检测技术
下载PDF
植物油酸新戊二醇对苯二甲酸复合酯的合成及其润滑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廖德仲 张泰铭 +2 位作者 王素琴 毛立新 许怡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用新戊二醇(NPG)和对苯二甲酰氯(TPA)反应生成"低聚物"中间体,当n(NPG)/n(TPA)由2.4增加至3.0时,中间体的聚合度(m)在3.5~1.45之间,收率75.5%。再将中间体与油酸、菜籽油酸进行酯化得到复合酯,收率88.5%。结果表明,复合酯的... 用新戊二醇(NPG)和对苯二甲酰氯(TPA)反应生成"低聚物"中间体,当n(NPG)/n(TPA)由2.4增加至3.0时,中间体的聚合度(m)在3.5~1.45之间,收率75.5%。再将中间体与油酸、菜籽油酸进行酯化得到复合酯,收率88.5%。结果表明,复合酯的粘度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粘度指数大于125,凝点低于-27℃,氧化稳定性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生物降解率>70%,最大无卡咬负荷(PB)为784N,磨斑直径0.41mm,热分解温度>250℃,因此目标产物是性能良好的绿色润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戊二醇 对苯二甲酰氯 油酸 菜籽油酸 复合酯 润滑性能
下载PDF
高收缩聚酯合成及其纤维的收缩性能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燕 应旭花 +1 位作者 王锐 张大省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在聚酯中添加间苯二甲酸(IPA)和具有侧链结构的新戊二醇(DTG),制成了高收缩聚酯切片及纤 维。研究了IPA,DTG的添加量对切片的热性能和纤维的热收缩率及经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 IPA、DTG加入量增加,共聚酯的结晶性能降低,而纤... 在聚酯中添加间苯二甲酸(IPA)和具有侧链结构的新戊二醇(DTG),制成了高收缩聚酯切片及纤 维。研究了IPA,DTG的添加量对切片的热性能和纤维的热收缩率及经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 IPA、DTG加入量增加,共聚酯的结晶性能降低,而纤维的收缩率则呈规律提高,可达到50.0%以上,并具有 较好的经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收缩 缩聚 聚酯 纤维 新戊二醇 加入量 间苯二甲酸 热收缩率 切片 添加量
下载PDF
1,3-二(5,5-二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酰氧基)苯合成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效军 陈炜 +2 位作者 王静 冯成 李秀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11-1013,共3页
以新戊二醇、三氯氧磷和间苯二酚为原料,三乙胺为缚酸剂从另外一条路线合成了1,3-二(5,5-二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酰氧基)苯,即新戊二醇先与三氯氧磷反应制得新戊二醇磷酰氯,再以该磷酰氯与间苯二酚反应制得目标产物。其适宜... 以新戊二醇、三氯氧磷和间苯二酚为原料,三乙胺为缚酸剂从另外一条路线合成了1,3-二(5,5-二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酰氧基)苯,即新戊二醇先与三氯氧磷反应制得新戊二醇磷酰氯,再以该磷酰氯与间苯二酚反应制得目标产物。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新戊二醇磷酰氯):n(间苯二酚):n(三乙胺)=2:1:4,回流温度(-64℃)下反应时间为4h,以间苯二酚计的目标产物收率为66.2%。产物结构通过IR、NMR分析进行了确认。与1998年的5852197号美国专利方法相比,该法降低了原料三氯氧磷的用量,省去了蒸馏过量三氯氧磷的操作,收率提高了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环状磷酸酯 三氯氧磷 新戊二醇
下载PDF
N,N′-二(2-硫代-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基)乙二胺的合成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14
12
作者 任元林 程博闻 张金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14-1317,共4页
以新戊二醇与PSCl3合成2-硫代-2-氯-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DDSP),再与乙二胺反应,合成了-种新型含有磷、氮、硫的阻燃剂:N,N’-二(2-硫代-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基)乙二胺(DDPSN),用元素分析、FTIR... 以新戊二醇与PSCl3合成2-硫代-2-氯-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烷(DDSP),再与乙二胺反应,合成了-种新型含有磷、氮、硫的阻燃剂:N,N’-二(2-硫代-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基)乙二胺(DDPSN),用元素分析、FTIR、^1HNMR、MS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TG)分析,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缚酸剂及催化剂、反应温度对DDPSN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标题化合物结构与预期一致.其初始热分解温度大于290℃,在1000℃时仍有24.5%的残炭率。新戊二醇与PSCl3摩尔比为1.75:1时。DDSP产率高达85%,而DDSP与乙二胺摩尔比为1:1.25时,DDPSN产率为89%;采用4-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为缚酸剂的效果优于吡啶和三乙胺,其加入量为新戊二醇质量分数的1%时.可使DDPSN产率提高到92%,反应温度以0~5℃为宜。其阻燃粘胶膜实验结果表明,DDPSN在粘胶中质量分数为18%时,极限氧指数(LOI)值可达28%.是-种效果很好的阻燃剂。由阻燃粘胶膜燃烧后生成的炭残渣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知,炭残渣表面有很多隆起的泡状物,且试样的断面为蜂窝状结构,表明该阻燃剂为膨胀型阻燃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戊二醇 三氯硫磷 DDPSN 极限氧指数 阻燃性
下载PDF
油酸新戊二醇癸二酸混合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金小容 刘士军 +3 位作者 廖德仲 何节玉 毛立新 许怡学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34-437,共4页
以新戊二醇(NPG)和癸二酸(SA)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了“寡聚物”(1),测定1的寡聚度(m)。当n(NPG)∶n(SA)=1.4-3.0时,1的m在5.44-1.61,收率95%以上。将1与油酸进行酯化得到混合酯(2),收率83%-89%。测定了2的粘度和热氧化... 以新戊二醇(NPG)和癸二酸(SA)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了“寡聚物”(1),测定1的寡聚度(m)。当n(NPG)∶n(SA)=1.4-3.0时,1的m在5.44-1.61,收率95%以上。将1与油酸进行酯化得到混合酯(2),收率83%-89%。测定了2的粘度和热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2的粘度随着m的增大而增大,热氧化稳定性随m的增大而提高。2在40℃的粘度为(116-273)mm2.s^-1,粘度指数均超过200,凝点低于-40℃。1和2的结构经I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戊二醇 癸二酸 寡聚物 油酸 混合酯 润滑性能 酯化反应
下载PDF
新型无卤阻燃剂新戊二醇双磷酸二苯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元清 郭红丽 +4 位作者 房晓敏 任艳蓉 丁涛 朱冬梅 张轩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5,78,共4页
报道了一种新型双磷酸酯阻燃剂———新戊二醇双磷酸二苯酯(NDP)的合成方法。采用氯化磷酸二苯酯(DPCP)和新戊二醇(NPG)为原料,以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成功合成了NDP,并考察了溶剂、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 报道了一种新型双磷酸酯阻燃剂———新戊二醇双磷酸二苯酯(NDP)的合成方法。采用氯化磷酸二苯酯(DPCP)和新戊二醇(NPG)为原料,以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成功合成了NDP,并考察了溶剂、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以正己烷为溶剂,DPCP和NPG的摩尔比为2∶1,在0—5℃下反应12 h,DMAP与DPCP的质量比为5.3%,反应收率可达89.1%。经核磁、红外表征证明产品结构正确。热分析表明产品的热稳定性好,其分解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在290℃左右,此时分解速度最快,在400℃仍有18.03%的质量残余;第2阶段热分解出现在7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新戊二醇双磷酸二苯酯 合成
下载PDF
蒙脱石复合贮热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3
15
作者 武克忠 张建玲 +1 位作者 赵惠敏 刘晓地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8,共4页
蒙脱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本文利用季铵盐与蒙脱石进行阳离子交换反应合成有机蒙脱石 ,然后 ,采用熔融法制备新戊二醇 (NPG)与蒙脱石的复合贮热材料 ,并用 X射线衍射、IR和 DSC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关键词 蒙脱石 复合材料 新戊二醇 相变贮热 熔融法
下载PDF
多元醇NPG/PE和NPG/TAM二元体系贮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小伍 吕恩荣 +1 位作者 林文贤 刘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8,共5页
对新戊二醇(NPG——Neopentylglycol,C5H12O2)、季戊四醇(PE——Pentaerythritol,C5H12O4)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AM——TrihydroxyMethyl-Aminome... 对新戊二醇(NPG——Neopentylglycol,C5H12O2)、季戊四醇(PE——Pentaerythritol,C5H12O4)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AM——Tri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C4H11O3N)三种多元醇材料分别组成的NPG/PE和NPG/TAM二元混合物作为固—固相变太阳能贮热材料的贮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醇 相变贮热 新戊二醇 季戊四醇 贮热性能
下载PDF
油酸新戊二醇己二酸复合酯的合成及其润滑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石柔 王素琴 +3 位作者 张泰铭 毛立新 许怡学 廖德仲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9-682,691,共5页
新戊二醇(NPG)和己二酸(A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低聚物"中间体(1)。当n(NPG)∶n(AA)=1.5~3.0时,1的聚合度(m)在4.34~2.10,收率97%。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1与油酸进行酯化得到复合酯(2),收率83%~89%。测定了... 新戊二醇(NPG)和己二酸(A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低聚物"中间体(1)。当n(NPG)∶n(AA)=1.5~3.0时,1的聚合度(m)在4.34~2.10,收率97%。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1与油酸进行酯化得到复合酯(2),收率83%~89%。测定了2的黏度、黏度指数、氧化稳定性、生物降解率、摩擦磨损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2的黏度和氧化稳定性随着m的增大而增大,100℃时的黏度在18.3mm2·s-1~30.1mm2·s-1,黏度指数均超过200,凝点低于-43℃,生物降解率>96%,最大无卡咬负荷(PB)为784N,磨斑直径0.40mm,热分解温度>300℃。1和2的结构经I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戊二醇 己二酸 油酸 复合酯 润滑性能 酯化反应
下载PDF
新戊二醇绿色催化合成新工艺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志果 陈燕 郭振美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2,共5页
针对以甲醛水溶液合成新戊二醇的工艺过程中废水排放和副反应多的缺点,研究了在无水环境下由异丁醛(IBD)和多聚甲醛(PFA)经羟醛缩合、加氢制备新戊二醇(NPG)的新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缩合条件为:反应温度75℃,n(IBD):n(PFA):n(三乙胺)=1:... 针对以甲醛水溶液合成新戊二醇的工艺过程中废水排放和副反应多的缺点,研究了在无水环境下由异丁醛(IBD)和多聚甲醛(PFA)经羟醛缩合、加氢制备新戊二醇(NPG)的新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缩合条件为:反应温度75℃,n(IBD):n(PFA):n(三乙胺)=1:1.07:0.06,反应时间3.5 h下,IBD转化率大于98.2%,羟基戊醛(HPA)收率大于94.0%;HPA加氢反应采用铜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00℃,H_2压力4.0 MPa,n(H_2):n(醛)=38,液空速0.3~0.8 h^(-1)条件下,HPA转化率99.5%,NPG选择性99.3%。催化剂连续运转800 h,其保持活性不变,说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周期;生产过程无废水产生,副反应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戊二醇 催化加氢 多聚甲醛 铜基催化剂 甲醛水溶液 异丁醛
下载PDF
油酸新戊二醇邻苯二甲酸复合酯的润滑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德仲 金小容 +3 位作者 刘士军 何节玉 毛立新 许怡学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59,共3页
以邻苯二甲酸酐、新戊二醇和油酸为原料合成了复合酯,测定了复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酯的粘度范围宽,40℃的粘度在135~331mm2/s之间,粘度指数约为130,凝点低于-38℃,其中聚合度为1.42的复合酯的最... 以邻苯二甲酸酐、新戊二醇和油酸为原料合成了复合酯,测定了复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酯的粘度范围宽,40℃的粘度在135~331mm2/s之间,粘度指数约为130,凝点低于-38℃,其中聚合度为1.42的复合酯的最大无卡咬负荷为784N,磨斑直径为0.40mm,优于矿物油。生物降解率大于75%,热分解温度大于300℃,因此复合酯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合成酯类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邻苯二甲酸酐 新戊二醇 复合酯 润滑性能
下载PDF
新戊二醇二异辛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林久 闵媛媛 +1 位作者 张志刚 张丽清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76,共5页
以新戊二醇(NPG)和异辛酸(EHA)为原料,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无溶剂酯化反应合成酯类润滑油基础油新戊二醇二异辛酸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对酯化反应和EHA与NPG配比对NPG转化率及单、双酯产率的影响。... 以新戊二醇(NPG)和异辛酸(EHA)为原料,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无溶剂酯化反应合成酯类润滑油基础油新戊二醇二异辛酸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对酯化反应和EHA与NPG配比对NPG转化率及单、双酯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酸、醇摩尔比为2.4:1时,合成新戊二醇二异辛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40~150℃,反应时间4h,催化剂用量4%,此条件下产率可以达到95%以上。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进行了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戊二醇 异辛酸 对甲苯磺酸 新戊二醇二异辛酸酯 酯化反应 润滑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