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山雀筑巢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何撷 张克勤 +8 位作者 王春清 张恒军 李荣权 赵桂英 何玉华 于江萍 戚嘉儒 刘昕 宋百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420,共6页
次级洞巢鸟是森林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其繁殖期的亲鸟筑巢投入具有重要意义。2019—2022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利用人工巢箱,以大山雀(Parus minor)为研究对象,以巢材质量和毛发类巢材质量占比为指标,探究人工巢箱设置... 次级洞巢鸟是森林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其繁殖期的亲鸟筑巢投入具有重要意义。2019—2022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利用人工巢箱,以大山雀(Parus minor)为研究对象,以巢材质量和毛发类巢材质量占比为指标,探究人工巢箱设置、巢材组成及繁殖时期与大山雀繁殖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山雀倾向选择小口径(2.8 cm)巢箱(68.35%),投入的巢材质量较高;巢口朝向对巢材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对毛发的使用量有显著差异,其中西北朝向的毛发质量占比显著高于东南朝向(p<0.05),东南朝向的小口径巢箱毛发质量占比显著高于大、中口径巢箱(p<0.05),西北朝向则相反,大、中口径巢箱毛发质量占比显著高于小口径巢箱(p<0.05),但两个朝向的小口径巢箱毛发质量占比无显著差异;大山雀繁殖时期第1窝的毛发使用量显著高于第2窝(p<0.05)。研究表明,巢箱朝向、口径、巢材中毛发质量占比及繁殖时期能影响大山雀的筑巢投入,大山雀在繁殖期能快速改变繁殖策略并在适宜环境中繁育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巢材 人工巢箱 繁殖时期
下载PDF
人工巢箱下承德地区2种次级洞巢鸟类的繁殖生态研究
2
作者 朱国芬 熊雪 +3 位作者 王亚军 夏艳莎 王健 董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2期91-94,111,共5页
繁殖是鸟类生活史的关键组成,关乎鸟类的种群波动和分布扩散,也是开展其他研究的基础。于2019—2020年在承德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和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内利用人工巢箱招引大山雀(Parus major)和麻雀(Passer montanus),收集2种鸟类的繁... 繁殖是鸟类生活史的关键组成,关乎鸟类的种群波动和分布扩散,也是开展其他研究的基础。于2019—2020年在承德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和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内利用人工巢箱招引大山雀(Parus major)和麻雀(Passer montanus),收集2种鸟类的繁殖数据。结果表明: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内大山雀的平均巢箱利用率为86.04%(n=43),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内麻雀的平均巢箱利用率为33.9%(n=56);2种鸟类的平均窝卵数分别为(7.72±1.05)枚(n=50)和(4.27±0.98)枚(n=38),平均卵重分别为(1.52±0.11)g(n=42)和(1.99±0.17)g(n=30),平均卵大小分别为(16.58±0.55)mm×(13.16±0.39)mm(n=42)和(18.02±1.11)mm×(13.43±0.74)mm(n=45);2种鸟类的雏鸟体重、嘴裂和跗跖的日龄变化呈现S型增长;2种鸟类的繁殖成功率分别为72.32%和78.66%,发现的捕食者主要为赤峰锦蛇和花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麻雀 繁殖生态 人工巢箱
下载PDF
传统越冬区鸳鸯留居种群巢址利用特征分析
3
作者 辛佳佳 王野影 +1 位作者 樊涵 胡灿实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1期25-28,59,共5页
鸳鸯(Aix galericulata)具有部分迁徙行为模式,其留居种群选择在传统越冬区开展繁殖活动。为探究鸳鸯留居种群巢址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9年3—7月在贵州石阡鸳鸯湖开展初步研究。根据鸳鸯的体型和习性,在研究区域内悬挂人工巢箱41... 鸳鸯(Aix galericulata)具有部分迁徙行为模式,其留居种群选择在传统越冬区开展繁殖活动。为探究鸳鸯留居种群巢址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9年3—7月在贵州石阡鸳鸯湖开展初步研究。根据鸳鸯的体型和习性,在研究区域内悬挂人工巢箱41个,巢箱利用率为21.95%(n=9)。对影响鸳鸯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巢口隐蔽度、坡度和距居民点距离等变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隐蔽因子(33.82%)、干扰因子(24.26%)、巢口因子(18.78%)以及巢位因子(13.99%)是影响鸳鸯留居种群巢址利用的主要因素。鸳鸯留居个体倾向于选择在巢上方盖度和巢口隐蔽度较大、可视度较小、离人为干扰源较远、坡度陡峭、乔木盖度较高和巢口偏向于俯角的区域繁殖。与鸳鸯迁徙种群类似,隐蔽条件是影响留居种群巢址利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 部分迁徙 人工巢箱 巢址利用特征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人工巢箱条件下杂色山雀的巢位选择及其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乐 万冬梅 +3 位作者 刘鹤 殷江霞 李其久 霍雅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492-7499,共8页
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是一种分布区域极其狭窄的小型森林洞巢鸟类,种群数量稀少,在中国大陆仅见繁殖于辽宁省的东南部山区和毗邻辽宁的吉林省西南部山区,为当地留鸟。为了探讨巢址选择对杂色山雀繁殖的影响,找出影响杂色山雀繁殖成功... 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是一种分布区域极其狭窄的小型森林洞巢鸟类,种群数量稀少,在中国大陆仅见繁殖于辽宁省的东南部山区和毗邻辽宁的吉林省西南部山区,为当地留鸟。为了探讨巢址选择对杂色山雀繁殖的影响,找出影响杂色山雀繁殖成功率的巢址选择方面的主要因子,于2009—2011年3—7月,在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悬挂人工巢箱,进行杂色山雀对人工巢箱的巢址选择以及不同的巢址对杂色山雀繁殖成功率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杂色山雀多在针阔混交林中活动和繁殖,对位于赤松与蒙古栎混交林中的巢箱有一定偏好。野外共发现24巢杂色山雀在人工巢箱中繁殖,其中15巢繁殖成功,9巢繁殖失败。对杂色山雀利用的巢址样方主成分分析表明,巢位因子(19.826%)、乔木因子(17.571%)、灌木因子(13.11%)、光照因子(11.587%)、隐蔽因子(10.562%)和边缘效应因子(7.572%)是影响杂色山雀对人工巢箱选择的重要因子。利用巢箱与对照巢箱相比,两者在距水源距离、距路距离、乔木平均高度、灌木平均高度和植被类型这5个环境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繁殖成功巢与繁殖失败巢相比,繁殖成功的巢箱所在位置距路稍远,坡度较高,乔木最大高度较高,灌木盖度略低于繁殖失败巢箱。人为干扰和天敌捕食是造成杂色山雀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巢向偏南、距地面2 m以上、周围乔木高大、灌木平均高度大于1.5 m、盖度在45%—55%之间、距水源20 m左右、距路20 m以外的位于针阔混交林边缘的巢箱是杂色山雀繁殖的最优巢址。目前杂色山雀的种群数量还很稀少,希望本研究能对这一珍稀鸟类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山雀 巢址选择 人工巢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人工巢箱繁殖鸟类主要巢捕食者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雷 李东来 +2 位作者 马锐强 奚长海 万冬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35-1243,共9页
巢捕食是影响鸟类繁殖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鸟类繁殖生态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定鸟类的主要巢捕食者及影响巢捕食的因素对于了解鸟类繁殖成功率、种群增长率及种群数量等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2年,对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 巢捕食是影响鸟类繁殖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鸟类繁殖生态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定鸟类的主要巢捕食者及影响巢捕食的因素对于了解鸟类繁殖成功率、种群增长率及种群数量等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2年,对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中繁殖的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沼泽山雀(P.palustris)、大山雀(P.major)和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四种鸟类的巢捕食率及影响巢捕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共记录到238个繁殖巢(杂色山雀74巢、沼泽山雀21巢、大山雀118巢、白眉姬鹟25巢),其中35巢被捕食,捕食率为14.7%,雏鸟期被捕食占91.4%。巢捕食率在4种鸟类之间无差异(x^2=0.429,df=3,P=0.934)。以锦蛇(Elaphe spp.)为代表的蛇类是该地区小型森林洞巣鸟类繁殖期主要捕食者,占总捕食率的94.3%。对影响巢捕食的22个相关因子进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发现,坡度、地面裸露率、草本盖度对巢捕食具有显著性影响;出雏时间、坡位、距碎石块距离对巢捕食的影响接近显著水平;而巢高、树粗、巢箱年龄、窝卵数、距路距离等对巢捕食无显著影响。因此,处于坡度较陡,坡位较高,草本覆盖率较高,地面裸露率较低,距碎石块距离较近,且出雏时间较晚的巢更容易被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巢箱 小型洞巢鸟 锦蛇 巢捕食 生境因子 繁殖参数
下载PDF
人工巢箱条件下大山雀的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维 刘宇 +3 位作者 左斌 韩璐 王海涛 杨志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1,共3页
2004—2006年,利用人工巢箱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对大山雀(Parusmajor)的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山雀对人工巢箱的利用率逐年减少,年份间差异显著(P<0.05)。营巢成功率为74.3%,营巢失败的主要原因... 2004—2006年,利用人工巢箱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对大山雀(Parusmajor)的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的关系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山雀对人工巢箱的利用率逐年减少,年份间差异显著(P<0.05)。营巢成功率为74.3%,营巢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和天敌占用。大山雀的窝卵数为6~14枚,平均10.2枚,常见窝卵数为10~12枚,卵质量平均为(1.47±0.12)g,卵大小平均为16.5mm×12.9mm。孵化期平均为(13.8±1.4)d,平均出雏率为(88.4±1.3)%,育雏期平均为(17.3±0.9)d,平均出飞率为(78.1±2.0)%。大山雀窝卵数与孵化期、出雏率、育雏期和出飞率显著正相关。大山雀繁殖成功率逐年增加,不同年份间繁殖成功率差异极显著(P<0.01),窝卵数与繁殖成功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人工巢箱 窝卵数 繁殖成功
下载PDF
人工巢箱对次级洞巢鸟类多样性及繁殖鸟类群落稳定性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臻 杨丽媛 +1 位作者 刘文 邓文洪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1-606,共6页
人工巢箱在鸟类研究与保护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人工巢箱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并不清楚,人工巢箱在鸟类群落保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然值得商榷。我们于2007年3-8月,在北京门头沟区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选择两块海拔及植被情况相似的样地... 人工巢箱在鸟类研究与保护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人工巢箱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并不清楚,人工巢箱在鸟类群落保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然值得商榷。我们于2007年3-8月,在北京门头沟区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选择两块海拔及植被情况相似的样地,一块悬挂50个人工巢箱,另一块作为对照。我们调查了巢箱利用情况、巢箱内鸟类的繁殖情况及两样地的植被群落和鸟类群落。50个巢箱中有20个分别被褐头山雀(Parus songarus)、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普通鳾(Sitta europaea)及大山雀(Parus major)占用。通过比较分析得知,人工巢箱使实验样地白眉姬鹟的种群密度显著增加,使实验样地次级洞巢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和群落种间相遇率(PIE)显著高于对照样地,而优势度指数(λ)显著低于对照样地。同时,繁殖鸟类群落的相应指数也呈现出相同变化。这种变化更多地应该归因于人工巢箱的调节作用。通过这次研究,我们认为人工巢箱影响了一部分次级洞巢鸟的分布模式,并通过影响鸟类多度影响了次级洞巢鸟的多样性,增加了一部分利用巢箱鸟类的种群密度,进而使得实验样地繁殖鸟类多样性增加,个体数量差异降低,而群落均匀性增加。巢箱的悬挂对次生林鸟类群落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巢箱 次级洞巢鸟 鸟类群落
下载PDF
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参数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秦博 姜云垒 +3 位作者 李时 张立世 王海涛 高玮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2008—2009年3—7月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利用人工巢箱对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的繁殖参数进行了比较,共分析了43窝一次繁殖和19窝二次繁殖的数据资料.结果表明: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过程中选择了明显不同的繁殖对策,一次繁殖的窝卵数... 2008—2009年3—7月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利用人工巢箱对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的繁殖参数进行了比较,共分析了43窝一次繁殖和19窝二次繁殖的数据资料.结果表明:大山雀一次和二次繁殖过程中选择了明显不同的繁殖对策,一次繁殖的窝卵数明显高于二次繁殖,一次和二次繁殖的平均窝卵数分别为(11.79±1.34)枚和(8.89±1.73)枚;二次繁殖的筑巢期、产卵期、孵化期都短于一次繁殖;但一次繁殖和二次繁殖的巢材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一次和二次繁殖的孵化率和出飞率无显著差异,平均出飞数分别为(10.40±2.29)只和(8.05±1.90)只.大山雀二次繁殖主要通过减少窝卵数和缩短筑巢期减短繁殖周期,二次繁殖能增加大山雀的年繁殖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繁殖参数 巢箱 一次繁殖 二次繁殖
下载PDF
人工巢箱条件下白眉姬鹟的繁殖参数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维 王海涛 杨志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126,共4页
2005~2006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的次生林中,对人工巢箱条件下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的繁殖参数开展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巢箱中白眉姬鹟的窝卵数为5~7枚,平均6.0枚;卵重平均为1.6g,卵大小平均为17.0mm×13.1m... 2005~2006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的次生林中,对人工巢箱条件下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的繁殖参数开展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巢箱中白眉姬鹟的窝卵数为5~7枚,平均6.0枚;卵重平均为1.6g,卵大小平均为17.0mm×13.1mm。孵化期平均为13.1d,每巢平均出雏5.4只,育雏期平均为12.8d,每巢平均出飞雏鸟5.3只。白眉姬鹟的营巢成功率为70.0%,繁殖成功率为8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姬鹟 人工巢箱 繁殖参数
下载PDF
大山雀(Parus major)巢箱和天然洞繁殖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宇 王海涛 +2 位作者 杨志杰 左斌 张维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通过在天然次生林内悬挂巢箱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大山雀在人工巢箱和天然巢洞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悬挂的113个巢箱中,有75巢大山雀筑巢成功并产卵孵化;与同一地点的19巢天然洞繁殖的大山雀的几项主要繁殖参数进行比较后发现,窝卵数、孵化... 通过在天然次生林内悬挂巢箱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大山雀在人工巢箱和天然巢洞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悬挂的113个巢箱中,有75巢大山雀筑巢成功并产卵孵化;与同一地点的19巢天然洞繁殖的大山雀的几项主要繁殖参数进行比较后发现,窝卵数、孵化率、出飞率和繁殖成功率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T-test,P>0.05),但上述指标巢箱均优于天然洞,尤其体现在窝卵数大、生产力高、捕食水平低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巢箱 天然洞 繁殖参数
下载PDF
大山雀对巢箱颜色的识别和繁殖功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克勤 邓秋香 +7 位作者 Justin Liu 蒋诗梦 张左娇 李文秀 赵芳菊 姚启远 楼瑛强 高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9-662,共4页
为了确定大山雀对巢箱颜色是否能够识别和对繁殖功效的影响,以利于更好的进行保护,于2007—2010年3—7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通过悬挂黑、蓝、绿、白和红色巢箱,对大山雀的入住状况和繁殖参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2007、200... 为了确定大山雀对巢箱颜色是否能够识别和对繁殖功效的影响,以利于更好的进行保护,于2007—2010年3—7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通过悬挂黑、蓝、绿、白和红色巢箱,对大山雀的入住状况和繁殖参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2007、2008、2010年红色巢箱的入住率最高,2009年低于平均值;窝卵数除2010年红色巢箱组略低于其它颜色组平均值外,其它年份略高于其它组,而各年份的出飞数红色组均高于其它组。将其它组的合并均值与红色组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窝卵数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出飞数之间则有显著差异(F=17.65,df=1,P=0.04),表明红色组的出飞数高于其他组的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巢箱颜色 入住率 繁殖功效
下载PDF
潜在洞巢资源差异对次级洞巢鸟及繁殖鸟类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大庆 周春发 邓文洪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8-457,共10页
为了解次生林中潜在洞巢资源(包括各种啄木鸟的啄洞和人工巢箱)的多寡对次级洞巢鸟集团及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我们在吉林省吉林市大岗林场选择洞巢密度不同的样地,对其次级洞巢鸟及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 为了解次生林中潜在洞巢资源(包括各种啄木鸟的啄洞和人工巢箱)的多寡对次级洞巢鸟集团及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我们在吉林省吉林市大岗林场选择洞巢密度不同的样地,对其次级洞巢鸟及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洞巢资源密度我们将9块样地分为3组,即巢箱区(啄洞密度最低,悬挂人工巢箱使其潜在洞巢资源总密度大幅提高)、低密度区(啄洞密度较低,无巢箱)和高密度区(啄洞密度较高,无巢箱),调查了3组样地内鸟类的组成和密度、潜在洞巢资源的利用情况等。3组样地中均调查到4种初级洞巢鸟,其种类组成略有不同;4种次级洞巢鸟在3组样地广泛分布,分别为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大山雀(Parusmajor)、沼泽山雀(P.palustris)和普通鳾(Sitta europaea)。巢箱区和高密度区的次级洞巢鸟总密度显著高于低密度区。巢箱区同高密度区一样,大山雀和白眉姬鹟的密度显著高于低密度区,这是由于大山雀和白眉姬鹟是人工巢箱的主要利用鸟种,而沼泽山雀和普通鳾的密度在三组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初级洞巢鸟总密度与啄洞密度、次级洞巢鸟总密度与潜在洞巢资源总密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潜在洞巢资源丰富的样地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潜在洞巢资源贫乏样地中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人为增加洞巢资源可以改变鸟类群落组成并显著提高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三组样地中鸟类群落的均匀性、丰富度指数和种间相遇率没有显著差异,群落相似性指数也相近。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鸟类群落集团结构相似。次级洞巢鸟密度的增加短时期内未对群落内其他主要鸟种的密度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初级洞巢鸟的密度决定了啄洞的丰富程度,而洞巢资源的差异会对次级洞巢鸟集团的分布模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繁殖鸟类群落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啄洞 人工巢箱 初级洞巢鸟 集团结构 调控
下载PDF
山雀类洞巢鸟对不同巢口大小人工巢箱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万冬梅 刘亚男 +1 位作者 张雷 林景峰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探讨巢口大小因素是否会影响人工巢箱对山雀类洞巢鸟的招引率,于2016年2~7月,在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悬挂口径3.5 cm和5.0 cm的巢箱进行双巢对比实验,并对山雀类的入住状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57组对比实验巢箱中有33组... 为探讨巢口大小因素是否会影响人工巢箱对山雀类洞巢鸟的招引率,于2016年2~7月,在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悬挂口径3.5 cm和5.0 cm的巢箱进行双巢对比实验,并对山雀类的入住状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57组对比实验巢箱中有33组被山雀类利用,利用率为57.9%,每组中只有1个巢箱会被利用,未见双巢均被利用的情况;巢箱在同一悬挂点的上下位置对山雀类的选择并无显著性影响;山雀类对口径5.0 cm的人工巢箱具有明显偏爱(81.8%,P=0.000),杂色山雀(Parus varius)(P=0.001)和大山雀(P.major)(P=0.039)均倾向选择口径5.0 cm的大口箱,未发现沼泽山雀(P.palustris)入住,说明沼泽山雀不倾向选择使用这两种口径的巢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巢箱 巢口直径 山雀 招引率
下载PDF
人工巢箱招引杂色山雀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爽 金春日 +2 位作者 万冬梅 曲再春 姜玉乙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2005年3-7月于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悬挂人工巢箱招引杂色山雀,共设置80个巢箱,其中11个巢箱被4种鸟利用。鸟类的进驻率为13.75%,其中杂色山雀利用了8个巢箱,利用率占招引总数的72.73%。对招引到杂色山雀的巢箱因素进行分析,... 2005年3-7月于辽宁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悬挂人工巢箱招引杂色山雀,共设置80个巢箱,其中11个巢箱被4种鸟利用。鸟类的进驻率为13.75%,其中杂色山雀利用了8个巢箱,利用率占招引总数的72.73%。对招引到杂色山雀的巢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色山雀多选择2m以上、南坡中下部、巢口朝西南的巢箱,而巢箱悬挂的树种对其选择没有影响,人为或天敌干扰会导致杂色山雀放弃巢箱。该项试验为进一步保护稀有物种和研究其繁殖生态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山雀 人工巢箱 招引
下载PDF
巢址因子对大山雀繁殖成功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由玉岩 杜江峰 +1 位作者 邓秋香 王海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林中,以悬挂人工巢箱招引大山雀为手段,进行了大山雀巢址因子对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山雀卵重、卵容积、窝卵数受到巢箱高度、巢树胸径和灌木盖度的影响;孵化期和育雏期受到乔木盖度、灌木高度和... 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林中,以悬挂人工巢箱招引大山雀为手段,进行了大山雀巢址因子对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山雀卵重、卵容积、窝卵数受到巢箱高度、巢树胸径和灌木盖度的影响;孵化期和育雏期受到乔木盖度、灌木高度和灌木密度的影响;雏鸟成活率、孵化期受草本盖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繁殖参数 巢址因子 人工巢箱
下载PDF
人工巢箱下麻雀窝卵数和生长发育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原宝东 蒋爱伍 +2 位作者 李秀明 梁晓凤 杨浪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7-62,共6页
2010年3~5月在人工巢箱条件下,对河池学院校园的麻雀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收集的数据有麻雀的窝卵数、卵的特征值、雏鸟生长发育特征等。统计分析表明:麻雀4月初产卵,卵长径为18.85mm±0.98mm、短径为13.76 mm±0.54 mm、卵重... 2010年3~5月在人工巢箱条件下,对河池学院校园的麻雀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收集的数据有麻雀的窝卵数、卵的特征值、雏鸟生长发育特征等。统计分析表明:麻雀4月初产卵,卵长径为18.85mm±0.98mm、短径为13.76 mm±0.54 mm、卵重为1.89 g±0.31 g、窝卵数3.33枚±1.00枚,育雏期15~18 d。雏鸟体重及外部器官的形态学参数可以用Logistic曲线方程很好地拟合,体重、翅长、跗跖、嘴峰长及18日龄前的尾长均呈"S"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雀 窝卵数 生长发育 人工巢箱
下载PDF
阜康市人工招引猛禽防治荒漠林鼠害初报 被引量:5
17
作者 时磊 冯晓峰 +1 位作者 马立秀 白金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16-20,共5页
通过调查,初步查明了阜康市荒漠林鼠害防治项目区内共分布有鼠类天敌12种,分属3纲4目8科10属,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分析了猛禽对栖架和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初步结果表明:①猛禽对栖架的利用率达到了70%以上,栖架下发现大量猛禽... 通过调查,初步查明了阜康市荒漠林鼠害防治项目区内共分布有鼠类天敌12种,分属3纲4目8科10属,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分析了猛禽对栖架和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初步结果表明:①猛禽对栖架的利用率达到了70%以上,栖架下发现大量猛禽的吐物,吐物中包含9种组分,主要为沙鼠属(31.54%)和大沙鼠(27.24%);②调查表明在非繁殖季节,猛禽对栖架的利用表现为广利用、低频率的特点,而在繁殖季节则表现为高频率、局限性的特点。③至少一种猛禽——红隼(Falco tinnunculus)可在人工巢箱中繁殖;招引率可达50%;初步确定该地区红隼繁殖期领域的最小半径约为0.64 km,可以作为确定人工巢箱设立距离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林 害鼠 天敌 食性分析 栖架 巢箱 阜康
下载PDF
大山雀对油毡巢箱的利用率及适宜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楚国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02-608,共7页
本文介绍了油毡巢箱制做方法并从大山雀的平均窝卵数及雏鸟存活率等方面,讨论了油毡巢箱招引大山雀的适宜性。不同巢箱密度的实验表明,产卵巢箱分布与巢箱安置方式基本一致,并向均匀分布方向偏离随机分布(R=1.1—1.4)。产卵巢箱密度与... 本文介绍了油毡巢箱制做方法并从大山雀的平均窝卵数及雏鸟存活率等方面,讨论了油毡巢箱招引大山雀的适宜性。不同巢箱密度的实验表明,产卵巢箱分布与巢箱安置方式基本一致,并向均匀分布方向偏离随机分布(R=1.1—1.4)。产卵巢箱密度与巢箱密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30,P<0.05),巢箱距离以30—50m为宜,巢箱过密不能增加招引鸟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油毡巢箱 密度 适宜性
下载PDF
Nest box sele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European Rollers in Central Italy: a 7-year study 被引量:1
19
作者 Flavio Monti Luca Nelli +1 位作者 Carlo Catoni Giacomo Dell’Omo 《Avian Research》 CSCD 2019年第2期126-137,共12页
Background: Changes and increased mechanisation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s have influenced the biodiversity composition of farmland habitats and caused a decline of bird communities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The remo... Background: Changes and increased mechanisation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s have influenced the biodiversity composition of farmland habitats and caused a decline of bird communities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The removal of shrubs and large trees rich in natural cavities, has also led to a drastic decrease in nest site availability for cavity-nesting bird species. Nest-boxes are a common conservation tool used to improve nest-site availability, and have helped to reverse declines in many endangered bird populations. Nonetheless to maximize the results of such interventions it is crucial to know where nest-boxes should be sit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st-box program for the European Roller (Coracias garrulus) population of Lazio region (Central Italy). More specifically, we focused on what landscape features were preferred (or avoided) in the process of nest box selection and how they influenced population’s breeding parameters. Particular attention was paid to identifying potential limitations and to provide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interventions. Methods: Using data from 70 nest boxes sited on power lines monitored over a 7-year period (representing 140 breeding attempts), we developed probability functions to evaluate if nest box location, in terms of distance from habitat resources and habitat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had an effect on nest box occupancy and on the main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Results: Nest boxe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occupied if they were located near arable fields and in area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er amount of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Higher fledging success was associated with fallow fields and with a moderate/low habitat structural complexity. Higher breeding success was associated with solar radiation and with greater distance from urban areas.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pecific habitat variables in influencing nest occupancy, and show which drivers primarily affect species’ reproduction and persistence over time. Siting nest boxes in habitats where occupancy rate and fledging success is higher, such as in arable and fallow fields and on south-facing slopes where solar radiation is maximised, may help to extend the suitable habitat for rollers and facilitate its local expa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eding parameters Coracias garrulus FARMLAND BIRDS HABITAT SELECTION nest-boxes Power lines
下载PDF
OMRON PLC程序设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涛 陈桦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6期97-99,共3页
OMRON系列PLC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作者在本文中总结了OMRON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控制领域的软件开发经验,通过对该系列PLC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其的开发方法。
关键词 子程序嵌套 资源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