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iwan New Cinema: A Movement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1
作者 James Udden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3年第2期159-182,共24页
Taiwan New Cinema movement that began in the 1980s is arguably one of Taiwan's greatest cultural breakthroughs; the movement eventually led to numerous awards for Taiwan Residents filmmakers at the biggest festivals,... Taiwan New Cinema movement that began in the 1980s is arguably one of Taiwan's greatest cultural breakthroughs; the movement eventually led to numerous awards for Taiwan Residents filmmakers at the biggest festivals, such as Venice, Berlin and Cannes. This implies that the New Cinema movement was ultimately the result of a carefully orchestrated policy on the part of the Taiwan authority. In truth, however, the New Cinema was more accidental than planned. The initial factors behind the movement were more domestic in orientation than foreign; the movement represented a makeshift attempt to save a domestic film industry that was slowly dying. The multiple awards received by Taiwan Residents filmmakers were thus unexpected benefits, which the authority and others were slow to recognize. Regardless of its origins, however, the New Cinema's lasting impact is undeniable. To this day, many of the controversies first raised about the New Cinema remain core issues for Taiwan cine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wan new cinema movement film festivals film policy culturalexchange James Soong Ming Ji
原文传递
The Sandwich Man:A Representative Rhetoric of Ressentiment toward the Empire in Taiwan Residents New Wave Cinema
2
作者 QIN Hong-lia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10期1076-1081,共6页
The Sandwich Man(1983),the groundbreaking work of Taiwan Residents New Wave Cinema,had a significant impact.The movie are made up of three short films The Sandwich Man(Hou Hsiao-hsien),Xiaoqi’s Hat(Tseng Ch’ang-hsia... The Sandwich Man(1983),the groundbreaking work of Taiwan Residents New Wave Cinema,had a significant impact.The movie are made up of three short films The Sandwich Man(Hou Hsiao-hsien),Xiaoqi’s Hat(Tseng Ch’ang-hsiang),and The Taste of Apples(Wan-ren),are typically seen as tales of modernity from the countryside to the city,but also contains native Taiwan Residents imperial ressentiment,particularly the ressentiment toward the American Empire in The Taste of Apples and the social sentiment of being wounded by Japan that haunts Xiaoqi’s hat,while The Sandwich Man attempts to seek to position themselves in their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wan Residents new Wave cinema the trauma from Japan ressentiment towards America SELF-POSITIONING
下载PDF
瞩望一种新西部电影:历史、现实与“空间生产”
3
作者 陈旭光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在中国新时期电影史上,以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中心的西部电影的辉煌虽已成为历史,但在当下互联网语境以及日益增长的“想象力消费”需求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新西部电影的发展方略,进而重构新西部电影,推动西部电影产业、理论批评的... 在中国新时期电影史上,以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中心的西部电影的辉煌虽已成为历史,但在当下互联网语境以及日益增长的“想象力消费”需求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新西部电影的发展方略,进而重构新西部电影,推动西部电影产业、理论批评的发展。文章用“空间生产”范畴来重新阐释、认知西部电影的内涵和外延,意义与价值,提出走向新西部、大西部电影的战略。西部电影的创作应该既与历史对话,也与当代对话;既应该接现实的“地气”,也应该超越现实,有容乃大。只有实施多元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才能走向文化发展的多元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电影 新西部电影 “空间生产”
下载PDF
水火交融:“新主流”背景下香港动作电影的暴力美学展现
4
作者 杨显泽 魏万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5期58-62,共5页
香港电影历经了起起伏伏,但始终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纵观时下电影,从制作构成上看,港产动作电影已占据半壁江山,而从影片类型上看,“新主流电影”同样是中国电影的中流砥柱,“新主流”已然成了中国电影共同奋进的新赛道。同时,动作... 香港电影历经了起起伏伏,但始终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纵观时下电影,从制作构成上看,港产动作电影已占据半壁江山,而从影片类型上看,“新主流电影”同样是中国电影的中流砥柱,“新主流”已然成了中国电影共同奋进的新赛道。同时,动作片以身体美学作为美学表达基础,港片在此之上又发展出了独特的“港式暴力美学”。其大致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表现形式上暴力元素的坐标移位;二是内核上动作电影的文化合流。该文着重论述了这两个特点的呈现。“新主流”背景下对香港动作电影暴力美学的探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港片的流变,并为之后的电影创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动作电影 新主流电影 暴力美学 文化合流 现实主义
下载PDF
“山河之美”的中国影像书写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楚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2期100-110,I0005,共12页
“山河之美”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应该展现什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它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共同构成了艺术表达中的中国之美。“山河”既是可视的风景,又是承载土地、故乡、家国的文化意象,与“新主... “山河之美”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中“应该展现什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它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共同构成了艺术表达中的中国之美。“山河”既是可视的风景,又是承载土地、故乡、家国的文化意象,与“新主流电影”互为表现的媒介,并与“新主流电影”在文化内涵上相互印证。自然的“山河”通过银幕的媒介化,成为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文化的代言,是构建中国式影像书写的一种诗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河之美 新主流电影 风景 影像书写
下载PDF
2023年中国电影春节档:观察与启示录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旭光 《文化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76-83,115,共9页
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呈现出较为“红火”的态势。春节档电影就总体而言,类型样态较为丰富,票房与口碑均表现不俗。春节档电影呈现出新主流电影的可持续与多样化发展、“青年向”“想象力消费”需求继续增长、系列电影与品... 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呈现出较为“红火”的态势。春节档电影就总体而言,类型样态较为丰富,票房与口碑均表现不俗。春节档电影呈现出新主流电影的可持续与多样化发展、“青年向”“想象力消费”需求继续增长、系列电影与品牌化优势明显等特点。相应地,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不足。2023年春节档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经验总结和启发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档 新主流 科幻大片 想象力消费 系列电影 电影工业美学
下载PDF
新主流电影的现实主义范式与叙事伦理彰显
7
作者 陈沄 吴春彦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8期42-50,共9页
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中,现实主义创作范式与叙事伦理表达始终作为推进其繁荣发展的精神力量存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别国文化的冲击与同化,新主流电影在承接现实底色与伦理基因的基础上,于叙事中融入多种类型元素,以“回退”到个体日... 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中,现实主义创作范式与叙事伦理表达始终作为推进其繁荣发展的精神力量存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别国文化的冲击与同化,新主流电影在承接现实底色与伦理基因的基础上,于叙事中融入多种类型元素,以“回退”到个体日常生活的方式将家与国紧密连接,展现时代巨变下的平民英雄,彰显诗意关怀,同时借助新兴技术,拓展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然而,未来的新主流电影还需要挖掘多元的题材类型来展现更真实、饱满、立体的中国形象,以回归到人民主体的叙事视角,激发观众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并通过普世的价值观传递让中国电影真正“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现实主义范式 叙事伦理 主流价值
下载PDF
共同体美学与新主流电影的身体叙事
8
作者 周红兵 耿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7-125,共9页
基于身体叙事的研究视角,新主流电影存在三种形式的共同体。行为共同体,是作者思维、剧作意图、民族意识等多方面建构的结果,是形成新时期中国电影独特风格的骨架。情感共同体,在不同层面中突显个人身体对国家振兴、民族觉醒的期盼。精... 基于身体叙事的研究视角,新主流电影存在三种形式的共同体。行为共同体,是作者思维、剧作意图、民族意识等多方面建构的结果,是形成新时期中国电影独特风格的骨架。情感共同体,在不同层面中突显个人身体对国家振兴、民族觉醒的期盼。精神共同体,是艺术作品意义的能指,更是形成观众、电影、作者三个维度在相同语境下互相共振的依靠。这三种“共同体叙事”,完成了基本的“共同体美学”建构,呈现出贯通社会的革命叙事情感与中国特色的民族意志。在电影共同体叙事的构建中,应随时代发展逐渐改变以意识中心、人类中心的创作思想,秉承多元文化发展的态势,融合电影本体特色与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达到两者的统一与意蕴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美学 新主流电影 身体叙事 行为共同体 情感共同体 精神共同体
下载PDF
“自由落体”的自反性困局--黑特·史德耶尔与散文电影
9
作者 周厚翼 《当代美术家》 2023年第3期89-96,共8页
艺术家黑特·史德耶尔以一场名为“自由落体”的“思想实验”隐喻“后电影”时代影像与主体的失重坠落,并认为以“贫乏影像”的形式在新媒体空间里“复活”的散文电影在这场“自由落体”运动中重构了电影的本体。这一思想实验将困... 艺术家黑特·史德耶尔以一场名为“自由落体”的“思想实验”隐喻“后电影”时代影像与主体的失重坠落,并认为以“贫乏影像”的形式在新媒体空间里“复活”的散文电影在这场“自由落体”运动中重构了电影的本体。这一思想实验将困扰史德耶尔自身艺术创作与整个散文电影未来走向的难题放置眼前,试图拥抱或反抗“自由落体”的行动分别对应于她尝试以“网络媒介空间”或“博物馆空间”作为散文电影归宿的两种策略,然而,她的这两种探索均陷入了自反性困局。通过分析史德耶尔对于“定义”散文电影和“安置”散文电影的暧昧态度和矛盾主张,可以重新引导人们回到对电影之本身以及主体之本身的拷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电影 黑特·史德耶尔 后电影 贫乏影 新媒体 主体性
下载PDF
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刘书亮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7-31,共5页
自2010年底以来,微电影在网络上兴起并迅速形成一股风潮席卷全国,大量的微电影作品蜂拥而出,各大网站亦纷纷启动微电影计划。为了对这一新兴媒体的传播效果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笔者根据微电影的基本特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传播效果... 自2010年底以来,微电影在网络上兴起并迅速形成一股风潮席卷全国,大量的微电影作品蜂拥而出,各大网站亦纷纷启动微电影计划。为了对这一新兴媒体的传播效果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笔者根据微电影的基本特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传播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与受众群体的性别、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等息息相关,同时作品的创意、制作技术、演员水准及作品定位也是影响微电影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微电影 传播效果
下载PDF
劳动·城乡·认同:台湾“后新电影”中的地方性空间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灿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都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线朝向乡村靠拢。台湾的都市发展也不再像"亚洲四小龙"时期那样充满生机,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来促使人们往城市移动、生存。在台湾"后新电影"剧情中受挫、离... 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都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线朝向乡村靠拢。台湾的都市发展也不再像"亚洲四小龙"时期那样充满生机,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来促使人们往城市移动、生存。在台湾"后新电影"剧情中受挫、离开城市的主角们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他们面对着城市扩张的状态,不得不以"失败者"的面目重返故乡,进而试图探寻重新认识故乡和都市的方式。在空间和叙事的表现上,"后新电影"逐步地尝试重构城乡关系,以及劳动者、居民与地方空间的社会关系,在这一层次上正视迫使电影中主角离开城市返回家乡的原因以及主角返乡后的后续发展,同时对影片中大量出现的地方空间所蕴含的目标及意义进行自我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后新电影” 劳动空间 城乡空间 认同空间
下载PDF
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再审视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青青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1年第3期36-40,共5页
台湾新电影运动是台湾电影史上一次重要的、承前启后的电影革新运动,不仅是台湾本土电影业的自我救亡运动,也促进了台湾电影美学的新旧更替。新电影运动在电影创作主题和形式美学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对台湾电影的美学风貌和产业发展有着... 台湾新电影运动是台湾电影史上一次重要的、承前启后的电影革新运动,不仅是台湾本土电影业的自我救亡运动,也促进了台湾电影美学的新旧更替。新电影运动在电影创作主题和形式美学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对台湾电影的美学风貌和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考察台湾电影产业的发展,台湾新电影的影响至今无法回避和忽略,重新研究和审视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新电影 新新电影
下载PDF
台湾新电影三十年:乡土与本土的纠结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琛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1期79-86,共8页
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新电影表征了当代台湾社会思潮的巨大转向:由乡土转为本土,由中华认同转为台湾认同。反帝反压迫、反思殖民现代性等批判性向度,是早期台湾新电影的乡土意识的主要内容;而继起的本土... 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新电影表征了当代台湾社会思潮的巨大转向:由乡土转为本土,由中华认同转为台湾认同。反帝反压迫、反思殖民现代性等批判性向度,是早期台湾新电影的乡土意识的主要内容;而继起的本土意识则失去了乡土意识的开放性与批判性,其以族群对立、省籍区隔为基础的电影叙事,反映了一种"反外省"、"去中国化"的台湾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乡土与本土是重估台湾新电影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想类型、身份认同及国族想象,二者在台湾新电影中的对立纠结,也显示了"中国结"与"台湾结"在当代台湾社会之差异互现的结构性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电影 乡土意识 本土意识 中华民族主义 台湾民族主义
下载PDF
论新媒体对文学发展的积极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林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1,82,共4页
新媒体为文学带来了一些新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平台,文学的生产方式、发表门槛、传播途径与接受形式等,都发生了许多改变。新媒体提供了文学创作民主化的舞台,展现与集中了民间智慧,增强了语言的生机与活力。但危机与希望并存,风险与机会同... 新媒体为文学带来了一些新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平台,文学的生产方式、发表门槛、传播途径与接受形式等,都发生了许多改变。新媒体提供了文学创作民主化的舞台,展现与集中了民间智慧,增强了语言的生机与活力。但危机与希望并存,风险与机会同在,所以文学应学会从以前的"独舞时代"进入今天的"群舞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文学发展 影视 网络 手机文学
下载PDF
潜藏的细腻与冷静——浅析许鞍华电影的影像风格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源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4期13-17,共5页
许鞍华是香港影坛罕有的成功女导演,她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探寻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结合之路。她的电影大多取材于香港的现实社会,反映了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细微情感。她在创作手法上大胆尝试,逐渐找到属于自己... 许鞍华是香港影坛罕有的成功女导演,她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探寻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结合之路。她的电影大多取材于香港的现实社会,反映了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细微情感。她在创作手法上大胆尝试,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像风格。本文试图从创作经历、视角与景别、光影与色彩、动静节奏等方面,来由外而内地探究许鞍华电影的影像风格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香港新浪潮 香港电影 文艺片 影像风格
下载PDF
谁是“摩登女性”?——左翼影片的“新女性”建构和革命话语的转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淳 《济宁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26-30,共5页
中国早期电影的黄金时代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联华影片公司的成立和左翼知识分子对电影的介入促成了这个时代的到来。很多在这个时代生产的左翼电影都采取了女性问题的题材,左翼知识分子通过塑造他们理想的"新女性"来... 中国早期电影的黄金时代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联华影片公司的成立和左翼知识分子对电影的介入促成了这个时代的到来。很多在这个时代生产的左翼电影都采取了女性问题的题材,左翼知识分子通过塑造他们理想的"新女性"来表达他们的国家和政治观念。通过对《三个摩登女性》(1933)和《新女性》(1935)两部影片的分析,探讨左翼影片在建构理想女性的过程中所隐含的左翼意识形态与都市之间的矛盾,以及其中所包含的革命话语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登女性 新女性 左翼电影 革命话语
下载PDF
亚洲新电影整体创作实绩的一次全面巡视——《当代电影新势力》读后
17
作者 张体坤 《文化艺术研究》 2014年第2期145-147,共3页
作为一种史学现象,亚洲新电影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学者较早注意到这股来自东方的新鲜势力,但却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进而勾勒出其清晰形貌。从这点来说,周安华教授的《当代电影新势力——亚洲新电影大师研究》一书无疑... 作为一种史学现象,亚洲新电影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学者较早注意到这股来自东方的新鲜势力,但却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进而勾勒出其清晰形貌。从这点来说,周安华教授的《当代电影新势力——亚洲新电影大师研究》一书无疑石破天惊,首次系统而微地将亚洲各国的新锐导演势力及其电影创作实绩进行了形象展览,并以先锋的学术视点、全新的导演序列阐述有力填补了亚洲新电影导演群体和作品研究的空白。该书采用了融宏观文化观照与具体镜像分析,集导演群体勾勒与作品描述于一体的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研究实验意味和突出的电影史学价值。全书线索明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体式新颖,是近年来亚洲新电影研究的集大成者,代表了亚洲电影研究的新成果。书中凝重的文化和学术思考亦为亚洲电影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平台和理论上升空间,其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必将在今后的新电影实践中得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电影 新势力 大师研究
下载PDF
重绘香港电影新浪潮创作图谱(1978—1984)
18
作者 付晓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4-62,共9页
1978年至1984年间的香港电影新浪潮是二战后香港电影工业最重要的改革运动。但是长期起来,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创作图谱却模糊不清。通过对新浪潮导演的界定、新浪潮作品的甄选以及新浪潮作品版本的考证等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出导演、作品... 1978年至1984年间的香港电影新浪潮是二战后香港电影工业最重要的改革运动。但是长期起来,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创作图谱却模糊不清。通过对新浪潮导演的界定、新浪潮作品的甄选以及新浪潮作品版本的考证等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出导演、作品、版本的详细目录,以重绘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创作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浪潮电影 跨界入行 个人风格 本文变体 电检
下载PDF
论“左岸派”对“艺术电影”的贡献
19
作者 田兆耀 章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3-87,共5页
"左岸派"电影在世界观、作者电影的纯粹性、心理领域和新型的观众理论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探索,为艺术电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世界观 作者电影 心理领域 新型观众
下载PDF
电影现实主义的选择与劳动话语建构——论新中国70年电影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向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亚平 季华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的电影创作迸发出表现劳动话语的热情与悸动。那不仅是点点滴滴积累的历程,更是意识形态和国家骄傲情感的集中浮现。电影被列入到生产计划以后,国家对电影产业实施了高度集中的管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电影有了更... 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的电影创作迸发出表现劳动话语的热情与悸动。那不仅是点点滴滴积累的历程,更是意识形态和国家骄傲情感的集中浮现。电影被列入到生产计划以后,国家对电影产业实施了高度集中的管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电影有了更为理性和自由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显著的冲击和影响,商品经济改变了中国人的经济观念与消费观念。产业化兴起后,"大片"成为新世纪中国电影产业最为重要的现象,其后是现实主义的重归及对后工业时代进行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现实主义 新中国70年电影 劳动话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