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5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展理念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7
1
作者 姚宇 刘振华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14,共12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绝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生产力概念的否定,而是新时代对生产力概念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展。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坚定不...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绝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生产力概念的否定,而是新时代对生产力概念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展。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创新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将协调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将开放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将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新时代应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团结奋斗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尤国珍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0,共8页
团结奋斗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随社会实践的变化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团结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特质,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践行群众史观和历史合力作用的必然结果。依靠团... 团结奋斗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并随社会实践的变化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团结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特质,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践行群众史观和历史合力作用的必然结果。依靠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稳定了新生政权;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促进了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新的伟业。要深刻把握团结奋斗精神的实践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锚定目标任务不放松,坚持凝聚最大合力不懈怠,坚持接续奋斗不松劲,从而以新的更大的团结奋斗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 团结奋斗 中国共产党 民族复兴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特质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江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7,F0002,共14页
“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哲学高度认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映现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双重功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刻领悟和切实掌... “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哲学高度认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映现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双重功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深刻领悟和切实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而言,可从自然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层面领会和把握其深刻内涵,从鲜明的阶级立场、深厚的中国底蕴、科学的创新意识、宽广的世界情怀总结其鲜明特质,在路径探源、价值指引和方法拓新中全面厘定其实践逻辑和创新实践路径,将党的创新理论贯穿治国理政各领域全过程,切实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领奋进新征程、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 内涵 特质 实践逻辑
下载PDF
从古今中西之争到新的文化生命体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立旭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45,160,共15页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论断。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冲击,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旧文化生命体濒临解体,如何处理中与西、古与今的关系,再造新的文化...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论断。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冲击,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旧文化生命体濒临解体,如何处理中与西、古与今的关系,再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构筑文化自信赖以依托的文化主体性,找回并坚定文化意义上的自我,重构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就成为一个摆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面前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发展出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这就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了根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之争 新的文化生命体 文化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创新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邱海平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共12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范畴,在随后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全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和本质...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范畴,在随后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全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和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深刻指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形成了系统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开拓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境界。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依据和思想来源,从而深刻理解其科学性;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从而深刻理解其系统性;全面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刻理解其重要性;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刻理解其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多维阐释
6
作者 哈战荣 王成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科学回答时代课题的客观需要,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牢固的现实支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马... 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科学回答时代课题的客观需要,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牢固的现实支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是适合中国发展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提供了成功经验。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唯有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自觉、科学把握时代大势的战略自觉、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主体自觉,才能更好地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扎根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境界 多维阐释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建构历程及理论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站在世界全局视角提出的顶层设计,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性问题的中国答卷。中国对共同体的认识和发展根植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中的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是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站在世界全局视角提出的顶层设计,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性问题的中国答卷。中国对共同体的认识和发展根植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中的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是对中国历年发展成果的经验总结,呈现出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当代运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的理论特质,是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逻辑延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世界性,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凝聚人类文明新共识、形塑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型国际关系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下载PDF
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文献某些重要提法的变化——基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分析
8
作者 严书翰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党的文献某些重要提法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某些重要提法前后发生变化,其实质性内容并没有改变;二是某些重要提法前后发生变化,其内涵和强调侧重点等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着重探讨第二种情况,阐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文献某些重要提法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某些重要提法前后发生变化,其实质性内容并没有改变;二是某些重要提法前后发生变化,其内涵和强调侧重点等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着重探讨第二种情况,阐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这两个重要提法前后变化及其内涵和强调的侧重点。党的理论不断创新,这是党的文献某些重要提法变化的根本依据,这些变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成果。对于党的创新理论要抱有充分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文献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下载PDF
列宁“政治遗嘱”关于社会主义文明的理论蕴涵及现实意义
9
作者 王铁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列宁“政治遗嘱”蕴含着对社会主义文明的思考。列宁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中央权威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作用,通过发展与改革的双重逻辑叙事,深刻阐述了上层建筑改革在形塑先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重大意义。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应... 列宁“政治遗嘱”蕴含着对社会主义文明的思考。列宁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中央权威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作用,通过发展与改革的双重逻辑叙事,深刻阐述了上层建筑改革在形塑先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重大意义。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应创设比资本主义文明更先进的新文明形态,这需要提升生产力,大力发展教育,同时积极借鉴吸收资本主义优秀资源。列宁论述了制度创设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保障作用,并从法治制度、专家人才制度、现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制度、科学领导干部制度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新文明予以深入分析。总结列宁“政治遗嘱”关于社会主义文明的论述,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政治遗嘱”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晨报副刊》《新青年》等媒体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早期传播
10
作者 崔燕 张直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担任主编的《晨报副刊》,于1919年开始刊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的文章,创辟“马克思研究”专栏,积极引进马克思列主义。近代新闻史上的另一个重要刊物《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绩也可圈可点。马克...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担任主编的《晨报副刊》,于1919年开始刊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的文章,创辟“马克思研究”专栏,积极引进马克思列主义。近代新闻史上的另一个重要刊物《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绩也可圈可点。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晨报副刊》和《新青年》等进步报刊传入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壮大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框架和思想武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动力,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且重要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设了学术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为中国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社会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传媒视域的分析和解读,既能够证实《晨报副刊》和《新青年》等近代进步报刊在积极主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引入中国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可以证实大众传播媒介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菲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列宁主义 《晨报副刊》 《新青年》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革命背景下人类普遍交往的深度发展研究
11
作者 张建云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9-62,共14页
交往是生产的前提,也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条件。交往的实现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当今时代,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的数字技术体系引领新质生产力革命,促进交往实现网络化、数字... 交往是生产的前提,也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条件。交往的实现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当今时代,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的数字技术体系引领新质生产力革命,促进交往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数字交往是基于区块链架构的智能网络而实现的超越时空与信任的深度交往,是人们随时随地随身的自由交往,是个人作为个人主体的自主交往。新质生产力推动劳动社会化深度发展,由此推动普遍交往向纵深无限延伸,表现在:一方面,推动人们分工合作日益紧密、实时协同,促进社会上各行业、各企业等在数据融合基础上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从而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到如同“一个社会劳动力”;另一方面,不断消解生产与消费之间中介环节,促进生产与消费日益融合,从而使普遍交往不断摆脱偶然性、外在性和表面性,实现基于实践整体性的深度融合、有机统一。数字化普遍交往的深度发展极大提高效率,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极大提高人的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形成,从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 交往 普遍交往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推进
12
作者 庄晓东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8,共4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原则,推动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实践的实时跟进。新时代,中国始终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原则,推动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实践的实时跟进。新时代,中国始终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化丰富,同时,使其更契合中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新,是引导中国践行“中国梦”的导航灯,其不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内涵,也为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明确了方向,为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总结了规律,为人类今后的良性发展探索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创新、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范——纪念列宁逝世100周年
13
作者 叶书宗 叶天楠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7-77,共11页
没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需要,摒弃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党模式,创建以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为最近目标的建党新模式;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趋势突显的新形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 没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需要,摒弃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党模式,创建以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为最近目标的建党新模式;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趋势突显的新形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根据俄国基本上是农民国家的实际国情,创造了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经济政策。这样,列宁就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然而列宁逝世后,苏联共产党不能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以致苏联只存在了74年,社会主义建设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说是拓荒式的。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能不断创造新辉煌,朝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奋进,正是在于中国共产党能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永不止步地创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现实功能及其发展路径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瑜聪 刘华初 《晋阳学刊》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率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形成的,以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价值指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率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形成的,以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价值指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 新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 科技体制改革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体育哲学的出场语境与理论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欣然 林雯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动力源。面向“思”的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在场”与“出场”生成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感性直观与感性活动的实践唯物论中,寻找体育本体论、体育认识论、体育价值论、体育伦理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出场语境。寻求“在”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视角,对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还有对娱乐至死、对身体静态的反思中,寻找体育存在的哲学意义与理论路向,把握体育作为人的感性实践的生命活动。体育哲学是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的感性实践”的存在论基础,从而探寻人的生命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体育哲学 批判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富胜 宫子言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7期38-47,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时代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基础上提出的全新概念。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需理解“变与不变”:变的是随时代发展取得全新质态的现实生产力,不变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范畴。培育新质生产力,则要把握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时代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基础上提出的全新概念。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需理解“变与不变”:变的是随时代发展取得全新质态的现实生产力,不变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范畴。培育新质生产力,则要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目标指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因地制宜”,遵循“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论,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劲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理论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从“第二个结合”看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融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富强 《晋阳学刊》 2024年第2期19-24,共6页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我们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认识,从“第二个结合”的视域审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在理论维度的切合性、实践维度的融通性,探讨马克...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我们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认识,从“第二个结合”的视域审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在理论维度的切合性、实践维度的融通性,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家融通的现实路径,对于深刻认识和高度认同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更广阔的历史舞台上焕发生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儒家思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科学依据、价值要义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颖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彰显了中华文明与中国精神的时代回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必须恪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彰显了中华文明与中国精神的时代回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必须恪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长远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汲取群众经验和智慧。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了理论创新的飞跃,即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必将指引着新时代的中国取得一系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这一新思想的创立,有着独特的科学依据、价值要义与实践进路,具体是在坚持“两个结合”中落实。“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要深刻认识并坚持“两个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实践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和原则遵循
19
作者 马慧 王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原则的进一步深入阐发。中国化和时代化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上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内涵,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辩证统一中形成了不可分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原则的进一步深入阐发。中国化和时代化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上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内涵,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辩证统一中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理论创新立体格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成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它是对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度提炼,是以“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开的逻辑推演,也是继续回答好新时代“四问”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深化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认识,领会理论创新重要意义;把握“两个结合”根本途径,以现实历史和文化根脉共同形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立足“六个坚持”科学方法,全面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理论创新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研究进展与进路展望 被引量:22
20
作者 管智超 付敏杰 杨巨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8,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提出伊始便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从历史背景、理论渊源、思想意蕴和现实背景等方面回溯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背景;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论视角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构,廓清新质生产力的追求目标和核心动能... 新质生产力提出伊始便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从历史背景、理论渊源、思想意蕴和现实背景等方面回溯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背景;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论视角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构,廓清新质生产力的追求目标和核心动能,从“投入-产出”指向凝练新质生产力的“三低”和“三高”特征,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剖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观照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困境,确立遵循原则,进而提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从对理论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的回答中评析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即廓清基本概念、搭建理论模型、拓展研究维度、夯实学科基础、延展研究方法等五条研究进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 创新 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