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纽约食管鳞状上皮癌抗原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黄俊鹏 胡明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0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纽约食管鳞状上皮癌抗原1(NY-ESO-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纽约食管鳞状上皮癌抗原1(NY-ESO-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搜集其术后石蜡包埋的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分别作为HCC组、癌旁组;同期回顾性分析30例肝血管瘤或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取其术后石蜡包埋的正常肝组织标本,作为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组患者组织中NY-ESO-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NY-ESO-1蛋白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HCC组NY-ESO-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正常组;NY-ESO-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中肿瘤直径≥5 cm、Ⅱa~Ⅱb分期、Edmondson分级Ⅲ/Ⅳ级、Ki-67高表达、微血管侵犯(MVI)为M1/2级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NY-ESO-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NY-ESO-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总存活率显著低于NY-ESO-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Ⅱa~Ⅱb分期、Edmondson分级Ⅲ/Ⅳ级、Ki-67高表达、MVI为M1/2级、NY-ESO-1阳性均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4.106、2.184、5.579、13.967、3.296、2.735)(均P<0.05)。结论NY-ESO-1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肿瘤直径≥5 cm、Ⅱa~Ⅱb分期、Edmondson分级Ⅲ/Ⅳ级、Ki-67高表达、MVI M1/2级、NY-ESO-1阳性均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食管鳞状上皮癌抗原1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微血管侵犯 预后
下载PDF
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庆华 沈文 +2 位作者 贾贤达 茹建平 杜文泽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6期47-49,共3页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Fine-Flow)检测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临床价值。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分别使用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Fine-Flow)检测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临床价值。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分别使用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不同的诊断方式下对CAS及颈动脉的狭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最终和颈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Fine-Flow技术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9.47%、91.43%和92.16%,均大于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因此,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硬化斑块新生微血管及管腔狭窄情况的判断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 颈动脉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新生微血管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昭辉 刘甲 孙达武 《中医药导报》 2011年第7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背部制成8 cm×3 cm随意皮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分别予桃红四物汤及生理盐水灌服,于术后第3天、第7天两时相点,进行随意皮瓣成活率、吻合区新生微血管...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背部制成8 cm×3 cm随意皮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分别予桃红四物汤及生理盐水灌服,于术后第3天、第7天两时相点,进行随意皮瓣成活率、吻合区新生微血管数量及血清VEGF含量的检测。结果:实验组在两时相点随意皮瓣成活率、吻合区新生血管数量及血清VEGF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能明显促进大鼠随意皮瓣的成活,提高皮瓣下新生微血管数量,并促进大鼠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随意皮瓣 新生微血管 VEGF 大鼠
下载PDF
新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高永红 袁拯忠 +3 位作者 牛福玲 朱陵群 李澎涛 王硕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培养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新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途径。方法:采用分离脑微血管段并消化的方法体外培养... 目的:观察培养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新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途径。方法:采用分离脑微血管段并消化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Kreb液,95%N2+5%CO2)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蛋白mRNA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CAM-1、V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开灵组显著降低其蛋白表达和VCAM-1 mRNA转录水平(P<0.05);新清开灵注射液对ICAM-1和V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新清开灵注射液通过干预黏附分子表达而阻抑脑缺血损伤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黏附分子 新清开灵注射液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和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天天 王华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斑块SMI、CEUS检查及术后斑...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斑块SMI、CEUS检查及术后斑块组织病理学分析,比较SMI、CEUS及微血管密度(MVD)法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出率,并分析SMI、CEUS评估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丰富程度与MVD的相关性。结果40例患者中,SMI检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31例(77.5%),CEUS检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33例(82.5%),MVD法检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37例(92.5%);SMI、CEUS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出率与MVD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0、1.830,P>0.05)。SMI评估新生血管丰富程度中0、1、2、3级患者的MVD分别为(5.00±3.84)、(13.70±3.59)、(21.82±4.02)、(30.80±3.74)个·mm^-2;CEUS评估新生血管丰富程度中0、1、2、3级分别为7、8、11、14例,其MVD分别为(5.71±5.65)、(13.00±4.44)、(18.82±4.58)、(28.64±4.88)个·mm^-2;不同程度SMI、CEUS分级患者的MVD均呈递增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CEUS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丰富程度与MVD呈正相关(r=0.911、0.883,P<0.01)。结论SMI、CEUS技术能够准确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为临床评估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 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新生血管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
6
作者 王美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6期66-67,共2页
目的: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根据是否伴有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分为两组,各1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免散瞳眼底摄片。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目的: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根据是否伴有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分为两组,各1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免散瞳眼底摄片。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年龄、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eGFR均为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危险因素,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患病率较高,并且随着患者年龄增长,患病率也会逐渐升高,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eGFR均为影响该类患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诊断2型糖尿病 视网膜微血管异常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