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Xiong’an New Area(city of over 5 million people):Contributions of China’s geologists and urban geology
1
作者 Bo Han Zhen Ma +9 位作者 Liang-jun Lin Hong-wei Liu Yi-hang Gao Yu-bo Xia Hai-tao Li Xu Guo Feng Ma Yu-shan Wang Ya-long Zhou Hong-qiang Li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82-408,共27页
China established Xiong’an New Area in Hebei Province in 2017,which is planned to accommodate about 5 million people,aiming to relieve Beijing City of the functions non-essential to its role as China’s capital and t... China established Xiong’an New Area in Hebei Province in 2017,which is planned to accommodate about 5 million people,aiming to relieve Beijing City of the functions non-essential to its role as China’s capital and to expedi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From 2017 to 2021,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CGS)took the lead in multi-factor urban geological surveys involving space,resources,environments,and disaster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global vision,international standards,distinctive Chinese features,and future-oriented goals”in Xiong’an New Area,identifying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 conditions and geologic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of this area.The achievements also include a 3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tructure model for the whole area,along with“one city proper and five clusters”,insights into the ecology and the background endow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like land,geothermal resources,groundwater,and wetland of the area befo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network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in the area,and the“Transparent Xiong’an”geological information platform that is open,shared,dynamically updated,and three-dimensionally visualized.China’s geologists and urban geology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Xiong’an New Area,providing whole-process geological solutions for urban planning,construction,operation and management.The future urban construction of Xiong’an New Area will necessitate th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of earth system science(ESS)from various aspects,and the purpose is to enhance the resilience of the new type of city and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green,low-carbon,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Carbon new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Land Geothermal resources Groundwater Wetland Underground space Geologic disasters site stability Natural resource Ecosystem Geological safety Transparent Xiong’an Resilient city Xiong’an new area
下载PDF
Rural Tourism, Shanxi Merchants’ Culture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2
作者 史琨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8期76-80,共5页
Rural tourism was a new form of tourism gradually emerging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t satisfied urban residents' pursuit of nature and had a promising market prospec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as an ... Rural tourism was a new form of tourism gradually emerging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t satisfied urban residents' pursuit of nature and had a promising market prospec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task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at present and in future perio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as the important basi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meanwhil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could promot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hanxi Merchant's Culture of Xi Village in Jinzhong City was a kind of excellent rural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wa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in Xi Vill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TOURIsM sHANXI Merchant’s CULTUR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下载PD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s Rural and Remote Area
3
作者 Huang Shaojian Chinese Society for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Electricity》 1996年第4期42-44,共3页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s rural and remote areas and gives the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nd tasks which could be fulfilled in the future. At last, it i...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s rural and remote areas and gives the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nd tasks which could be fulfilled in the future. At last, it is summed up that exploiting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is the national key strategy for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s rural and Remote area THAN
下载PDF
基于S-CAD方法的四川省单元式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政策评价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兴 陈锦富 +1 位作者 孙晓艳 许云富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70-81,共12页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以来,各地开展了探索与实践,2021年四川在全省推行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开展单元式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省域。通过运用S-CAD方法和政策工具分析法对其政策体系进行分析,并结合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以来,各地开展了探索与实践,2021年四川在全省推行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开展单元式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省域。通过运用S-CAD方法和政策工具分析法对其政策体系进行分析,并结合规划编制成果对政策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政策体系不完善,主要出台了规划编制相关政策,而在规划实施和监督方面缺乏专门政策;二是政策价值观和政策预期结果超出了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所能够实现的范围,政策元素之间具有不一致性;三是政策工具结构不平衡,在规划区域衔接、对上衔接等方面非常薄弱。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调适政策元素关系、优化政策工具结构。通过这一研究,以期为深化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探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国土空间规划 单元式规划 政策工具 s-CAD方法 四川省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Dynamic Patterns of Rural Area Development in Eastern Coastal China 被引量:4
5
作者 LIU Yansui WANG Guogang ZHANG Fug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2期173-181,共9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tate of rural area development at the county level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18 factors was developed, and a rural develop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tate of rural area development at the county level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18 factors was developed, and a rural development index (RDI) was constructed to evaluate rural development state in 2000, 2004, and 2008.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dicat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This study derived four dominating components by mean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hich can explain 78.2% of the total information, namel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put, the basic condition of agriculture, 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the household′s own basic conditions. 2) Since the turn of the new millennium, the rural area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rapid development in general. Well developed, developed, moderately developed and undeveloped rural areas respectively occupied 29.32%, 22.33%, 21.91%, and 10.51% in 2008. 3) The countryside had maintained a sound momentum of developing trend between 2000 and 2008, while the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lacked sustainability. And 4)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original economic basis, and location are four major driving forces of the disparity of rural area development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Given these results, the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ach rural group we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area development rur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eastern coastal China
下载PD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6
作者 宋洪远 张红奎 +2 位作者 方华 张恒春 赵海 《China Economist》 2011年第1期58-66,共9页
Despite the great progress of rur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11 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06-2010), China's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 are still.lacing the challenges of a crude development pattern, back... Despite the great progress of rur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11 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06-2010), China's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 are still.lacing the challenges of a crude development pattern, backward rural development and cities' weak driving effect on the countryside.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I 1-2015), China should transform the way agriculture grows and operates; promote rur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 urban planning and its functions,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n all-round well- off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th Five-Year plan (2011-2015) modern 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of rural andurban areas
下载PDF
浙江省乡村规划专项行动政策分析框架研究——基于S-CAD方法
7
作者 钱家潍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0,共7页
政策推动对于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影响。应用S-CAD分析框架,探讨《浙江省村庄规划“一评估两覆盖三提升”专项行动计划》政策设计及推进过程。首先,解析政策设计的要素设置;其次,讨论政策内容的逻辑、效率,结合阶段进展与政策相... 政策推动对于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影响。应用S-CAD分析框架,探讨《浙江省村庄规划“一评估两覆盖三提升”专项行动计划》政策设计及推进过程。首先,解析政策设计的要素设置;其次,讨论政策内容的逻辑、效率,结合阶段进展与政策相关者反馈,分析政策可行性;最后,基于分析结论探讨对策方向,以期为政策优化调整和深化推进提供参考。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基于对以往规划的评估,推进规划管控覆盖的政策设计思路清晰、逻辑性强;(2)政策目标及预期涉及多部门、多主体权责,政策手段设计的充分性有待进一步强化;(3)政策实施中,垂直管理的执行者态度积极,而争取政策参与者、影响者的支持仍有待强化。展望未来乡村地区创新发展需求,初步讨论规划管控体系构建、部门政策协同、创新政策与技术供给等优化完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分析 乡村地区 国土空间规划 s-CAD法 浙江省
下载PDF
论长寿内卷化
8
作者 刘燕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72,共13页
进入长寿时代后,农村老年人在其高龄阶段的生命历程中,会遭遇各种负性生活事件。伴随其机体衰退,他们会不可避免地坠入巨大的生活风险之中。结合中国传统的老龄观,通过对“内卷化”这一概念的辨析和创造性转化,可以构建“长寿内卷化”... 进入长寿时代后,农村老年人在其高龄阶段的生命历程中,会遭遇各种负性生活事件。伴随其机体衰退,他们会不可避免地坠入巨大的生活风险之中。结合中国传统的老龄观,通过对“内卷化”这一概念的辨析和创造性转化,可以构建“长寿内卷化”的概念,以理解当前农村高龄老年人的生活风险状态。当高龄老年人的生命历程步入内卷点之后,其寿命虽然仍然在延长,但由于各种负性生命事件的发生和影响,生命质量却开始下滑,与理想状态相反的是,这段生命历程将持续进入病寿、苦寿、辱寿等单一存在或同时并存的生活风险状态;当这一曲线下滑至接近生命质量轴的交叉点时,它意味着高龄老年人生命主动或被动的终结。支撑从长寿内卷化到生活风险发生的机制是,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压力通过环状结构的新家庭结构形式向高龄老年人转移。秉持积极老龄观,加强政策干预,实现长寿去内卷化,是长寿时代所必需面对的重要议题。作为一个分析性概念的“长寿内卷化”,不仅对理解当前农村高龄老年人的生活风险具有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将来也同样适用于分析城市高龄老年人的生活风险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内卷化 农村高龄老年人 生活风险 长寿红利 长寿风险 社会压力转移 新家庭结构 家风建设
下载PDF
水厕防冻技术在寒冷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王权 《模具制造》 2024年第3期227-229,共3页
主要研究水厕防冻技术在寒冷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介绍了水厕防冻技术的概念、原理、分类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寒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挑战和对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需求,探讨了水厕防冻技术在农村供水系统、灌溉系统、渔业和养殖业... 主要研究水厕防冻技术在寒冷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介绍了水厕防冻技术的概念、原理、分类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寒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挑战和对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需求,探讨了水厕防冻技术在农村供水系统、灌溉系统、渔业和养殖业中的应用,对推广水厕防冻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广策略和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厕防冻技术 寒冷地区 新农村建设 水资源利用 推广策略
下载PDF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应用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虹宇 张合 仇硕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为总结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应用,以雄安新区为例,着重介绍规划建设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雄安新区在完成活动断层探察、地震动参数区域划分、地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设了区评成果管理应用系统,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服... 为总结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应用,以雄安新区为例,着重介绍规划建设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雄安新区在完成活动断层探察、地震动参数区域划分、地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设了区评成果管理应用系统,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服务新区规划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本研究对区评成果服务于城市规划、工程建设、防震减灾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 城市规划 工程建设 防震减灾
下载PDF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县域实践探索——以奇台县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静 张建军 闫仲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时代,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美丽中国建设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根本宗旨与工作重心,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也与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息息相...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时代,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美丽中国建设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根本宗旨与工作重心,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也与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该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为根据,厘析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定义及重要性,分析奇台县美丽乡村实践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现实困难,并对新时代奇台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进行经验总结,以期对国内其他相似县域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美丽乡村建设 县域实践 奇台县 农村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基于湖北省S县与四川省L县的调查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习明 石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97-103,共7页
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后,中央加大了对农村财政的投入,在缓解县乡村财政困难和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行的县乡财政体制仍然存在着公众参与体制不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不透明规范、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改... 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后,中央加大了对农村财政的投入,在缓解县乡村财政困难和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行的县乡财政体制仍然存在着公众参与体制不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不透明规范、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改革不到位、县乡村财政整体造血能力不强等问题。只有建立民主、透明、完整、有约束力的县乡村财政预算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整分税制与改革农业直补方式,构建有利于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稳定的专项财政制度等,才能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中西部农业地区 县乡财政 财政体制改革 农村公共服务 转移支付 乡财县管
下载PDF
优化在京高校布局服务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规划建设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郭志恒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3-38,共6页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在京高校布局与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期盼密切相关。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区建设等战略任务的...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在京高校布局与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期盼密切相关。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区建设等战略任务的实施推进,在京高校布局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挑战。推进在京高校非首都功能疏解要重点做好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坚持以疏解促发展、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工作,高质量推进在京高校雄安校区规划建设,优化拓展在京高校办学空间,深度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京高校 雄安新区 疏解 发展 规划建设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农村新基建的内在逻辑与突破路径
14
作者 单延博 孙晓童 朱大威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5期64-68,共5页
推进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形势和面临的问题,并从加强... 推进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形势和面临的问题,并从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加快普及推广新技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提升创新服务水平、加大对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力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新基建 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乡村 科技创新 江苏省
下载PDF
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规划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佳凝 《建设科技》 2024年第13期81-83,共3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有效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同时推动城乡融合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城乡规划和文化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乡村传统...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有效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同时推动城乡融合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城乡规划和文化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规划策略,旨在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实现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政策引导、培养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人才以及加强社会参与,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对乡村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和城镇化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传统文化 新型城镇化 规划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16
作者 陈园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5-93,119,120,共11页
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通过颠覆性技术和原创性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与效益。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环境关系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在... 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通过颠覆性技术和原创性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与效益。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环境关系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现实基础,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出场逻辑。新质生产力通过驱动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引领农村生活方式变革、推动农村生态治理转型赋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进一步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必须通过技术转化和产业融合加快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通过思想传播和圈层塑造倡导绿色智慧化生活方式,通过政策支持和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村 生态文明 建设
下载PDF
湖北山区新农村建设的SWOT分析——以麻城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桂枝 《孝感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10-113,共4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已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有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或走形式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已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有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或走形式主义,或简单机械模仿。新农村建设应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sWOT分析 湖北山区 麻城
下载PDF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新农村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缪国威 《电力系统装备》 2024年第8期63-65,共3页
新农村配电网建设是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其应用于新农村配电网建设中,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 新农村配电网建设是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其应用于新农村配电网建设中,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文章分析了新农村配电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新农村配电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包括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故障定位与自动化隔离、无功补偿等方面,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工程 自动化 新农村 配电网建设 应用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缺失与保障的思考——以广西宜州市S镇T村H屯为例
19
作者 罗树杰 韦艳枝 《桂海论丛》 2011年第2期85-90,共6页
文章以一个壮族村落——广西宜州市S镇T村H屯的新农村建设为例,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状况,认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民的主体地位缺失,农民被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在... 文章以一个壮族村落——广西宜州市S镇T村H屯的新农村建设为例,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状况,认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民的主体地位缺失,农民被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在指导新农村建设中要切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特别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努力培养和增强村民权利意识,建立农民利益表达的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新农村建设 农民主体地位 基层民主制度
下载PDF
新型合作模式下的片区规划设计编制方法研究
20
作者 平龙凤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4年第1期17-19,共3页
论文以中国成都市蓉南新兴产业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新型合作模式下的片区规划设计编制方法,重点介绍了邛崃市与天府新区和新津区共同编制的总体片区规划,包括产业规划、对外交通、空间落位、用地布局、项目集群建设等。论文强调了在... 论文以中国成都市蓉南新兴产业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新型合作模式下的片区规划设计编制方法,重点介绍了邛崃市与天府新区和新津区共同编制的总体片区规划,包括产业规划、对外交通、空间落位、用地布局、项目集群建设等。论文强调了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天府新区和邛崃市通过建立跨区域合作示范区的方式,共同努力将重点片区打造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跨区域合作区中的示范区,促进区域城市设计的优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合作模式 片区规划设计 编制方法 重点片区建设 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